温斯顿·丘吉尔的人物评价

温斯顿·丘吉尔的人物评价,第1张

温斯顿·丘吉尔的人物评价:

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不需要战争》),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扩展资料:

温斯顿·丘吉尔个人荣誉:

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

1941年至去世为止,丘吉尔一直出任五港总督,该职乃属名誉性质。同样在1941年,加拿大总理威廉·莱昂·麦肯齐·金委任丘吉尔为女皇陛下加拿大枢密院的顾问官,使他同时是加拿大和英国枢密院的成员。

1953年,他又获得另外两项重要奖项。首先是获颁赠嘉德勋章,成为爵士;此外他又凭《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一书取得诺贝尔文学奖。

丘吉尔在1955年退休的时候,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伉俪特地亲临唐宁街与丘吉尔夫妇共进晚餐,自他以后,只有哈罗德·威尔逊曾享同样的殊荣。虽然丘吉尔退任首相,但他则保留议会议席和出任布里斯托大学校监一职至1964年。

此外他又在1959年取得下院之父的名衔,以突显他在下院服务时间最长的资历。

1956年4月,丘吉尔访问联邦德国,因其对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贡献而被授予“查理曼奖”。

1958年11月,丘吉尔访问巴黎,获戴高乐总统授予“解放奖章”。

1963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授予丘吉尔美国荣誉公民称号,丘吉尔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士。

绝色费雯·丽横空出世

1913年费雯·丽出生于印度一个优渥富足的家庭中,父母都是受过良好教育,是知性得体的人。

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尝试培养她的各种兴趣爱好,他们尽自己所能地给她最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自小,费雯·丽就是依照公主的模样长的,也是依照公主的方式生活的。粉面含春,明眸皓齿,美得浑然天成却又那么独特。

1920年,才7岁的费雯·丽跟好朋友一起聊梦想,那个时候她说:“我以后要做一名伟大的演员。”

这并非出自无心之口,事实上,她这样说了,并坚定这个梦想,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但凡学校里有举办戏剧演出的,费雯·丽都踊跃参加,每一次的演出,她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到最好。

不断地打磨角色,磨炼演技,因热爱而坚持,在她身上有一种天然的自信和坚韧,以至于后来能击败那么多的大明星,获得扮演斯嘉丽的机会。

当时人们对她的评价是:

她如同天才,却恰好有美艳动人。没有一个女演员能如此符合她所扮演的角色。

其实,所有的看起来毫不费力,都是付出了不为人知的辛酸和努力换来的。

认清自己,找准目标,从手边的事开始,步步为营,才是最快的捷径。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也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18岁的费雯·丽在艺术学院里认识了她的第一任丈夫霍尔曼,当时,他们爱的很热烈,难舍难分,费雯·丽不顾母亲的劝阻还是毅然嫁给了霍尔曼。

31岁的霍尔曼是典型的成功人士,他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剑桥的文凭,认识费雯·丽的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事务所,他温文尔雅,细心体贴,是世人眼中的完美王子。

体面的工作,富足的生活,有个可爱的女儿,还有一个每天等着他下班,用温柔拂去他一天疲惫貌美如花的妻子。这是霍尔曼为自己描绘的幸福生活的蓝图。

但对于费雯·丽,结婚之后,激情退却,生活琐事缠身,还有一个令她崩溃的女婴,现实的蹉跎,以及想成为一名演员的渴望,让她一直想寻找一个突破口,逃离这种生活的突破口。

但霍尔曼不能理解,那个该死的演员梦想就那么吸引她么?自己竭尽全力想维护的这个温馨幸福的家,为何在她的眼里就成了“可敬的地狱”?他非常不满,以至于后来开始冷言冷语地讽刺她。

一次,原本计划两夫妻一起去旅行,但费雯·丽恰好有一个在《万事如意》中有一段戏,虽然就只是一句台词,但费雯·丽很珍惜这次机会。这下更是惹恼了霍尔曼,他十分生气。

他始终不理解,爱不仅仅是付出和宠爱,还需要理解和支持。

直到在一次演出时,费雯·丽见到了她最崇拜的戏剧演员劳伦斯·奥利弗,她那双浅绿色的双眸,闪耀出了无限倾慕的光芒。她内心的声音告诉她:“这才真正是她想要嫁的人。”

虽然那个时候费雯·丽还藉藉无名,但她秀丽出众的脸庞,曼妙的身姿以及清理脱俗的气质,也让奥利弗对她一见倾心。

爱会让人不顾一切,就算双方都有家庭,即便已经极力克制了,但爱还是会从眼中溢出来。没有人能抵挡炽热浓烈的爱,真正情到浓时,爱到深处,哪里还管他人怎么看怎么想?

就连旁人看着都羡煞不已:他们相爱得如此热烈,使四周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奥利弗经常会忍不住跑进她的化妆室,害的化妆室每次给费雯·丽化妆都要将门反锁,不然,两人禁不住一阵热吻之后,妆花了又要重新化了。

爱真的会让人疯狂,会让人奋不顾身飞蛾扑火般地想要在一起。

爱也会使人理智不清,把挑战伦理道德视为勇敢,不计后果地约会。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追求所爱,就是追求的意义

奥利弗和费雯·丽无视周遭异样的眼光,毫不避嫌地在一起,那时他们都还没有离婚。在他们身后都有一个完整的家,有曾经的爱人,有孩子。

或许在某一刻,或者那么一些时候,两个人在面对家人和孩子的时候,也会内疚,费雯·丽尝试过通过阅读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书中,她试图做一些挣扎来努力忘掉奥利弗,但是没用的。

那种思念就是心头上的痒,你越不挠,就越发觉得痒的出奇。你越是想忘记,就越是刻骨铭心。

1938年,奥利弗去美国拍摄《呼啸山庄》,费雯·丽陪他一同前往,也正是这次特殊的旅程,促成了费雯·丽演绎事业的一个高峰。

在奥利弗经纪人的推荐下,费雯·丽试镜了《乱世佳人》,在此之前,她也下了一番功夫,通读了原著,并在举手投足间可以与斯嘉丽这个角色相融合,那个时候就连劳伦斯都说她“简直是走火入魔了”。

费雯·丽骨子里有一股倔劲,因为热爱催生出来的执着,加之她与剧中斯嘉丽有着相似经历,无论是性格还是气质,除了费雯·丽,这世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如此吻合主角的人了。

“这个年仅二十五岁的女演员实际上不需要任何准备就能进入角色,她的勇敢和自信力是相当惊人的。”《乱世佳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费雯·丽也因此获得了1939年的奥斯卡金像奖。

她的优雅迷人,坚韧自信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奥利弗,奥利弗惊呼:“我真没想到她有这样的才能。”

这一刻不禁让人感慨,好的爱情,是能促进双方共同进步的,奥利弗作为领路人,将她带进了一片更为广袤的天地,而小时候就接受过良好教育,性格阳光开朗的费雯·丽也在潜移默化间,影响了有着穷困和屈辱童年的奥利弗。

就像木心说的那样,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是来享受爱的,爱是最可爱的,是最好听的,是最好看的。

眉眼不如初,岁月不如故

为了能更长久地在一起,双方都向另一半提出了离婚。事实上,双方的伴侣都明白,强扭来的感情不会甜,也不会善终,那不如放手吧。

于是,1940年,他们分别离婚,然后结婚在一起了。

之后紧密的巡回演出,极度的劳累和严重的失眠,这不仅加重了费雯·丽的肺结核病情,也为她日后患上双向情感障碍埋下隐患。

1944年,她怀着身孕却只能穿着薄裙,在刺骨寒风中扮演埃及艳后,为此,她的第一个胎儿流产,这一次,她开始出现精神异常的苗头,但一晃而过,或许她自己也不曾注意到。

直到她饰演《欲望号街车》里的布兰奇。当时的评论家说她是“陷入疯狂”般的表演。

布兰奇的固执、脆弱、敏感、神经质以及心理变态到最后发疯,这其中的每一个情节都要表演者感同身受地体验,然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要付出巨大的精力。

两个小时的演出,直到表演结束费雯·丽依旧没有摆脱角色,只见她全身战栗,嘴唇发颤,眼中满是布兰奇最后被送往疯人院的惊恐。

演出非常成功,凭借这个角色,费雯·丽再次斩获奥斯卡金像奖。她得到了巨大的荣誉,但失去的却是自己的余生。

频繁的演出,一次次深陷布兰奇的角色,使得她原本就脆弱的神经系统再也承受不起这种疯魔式的表演,她患上了躁郁症。

费雯·丽对自己要求很高,对于剧中角色,不断打磨,深入其中,连导演都说:费雯·丽看着很正常的一个人,可是一旦开始表演,就好像有点神经兮兮的。

入戏太深,才会让自己感同身受地走过剧中人物的一生。

长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费雯·丽开始在最亲近的人面前表现出来,她会突然激动、暴躁或者沮丧消沉,随着费雯·丽病情恶化,两个人的感情也随之变得冷却。

没有人知道,陪伴在一个躁郁症患者的身边,比患者本人都还痛苦。奥利弗忍受不了,随着他们的第二个胎儿也流产,这对夫妻算是走到了尽头。

在费雯·丽最需要他陪伴在身边的时候,奥利弗最终没有留下来。就像是一位导演说的那样:

拉里(奥利弗)非常爱她,但同他表演的迷恋相比,他的爱情是第二位的。

如果角色对调,可能费雯·丽不会离开,而奥利弗这个时候开始迷恋更年轻的琼·普罗瑞特,费雯·丽痛不欲生,多重打击之下,她含泪给她写了一封长达22页的信,但至始至终,奥利弗都没有回信。

多年后奥利弗说他为什么没能在她最需要的时候陪伴她,他说:

“事情可以发展到这个地步,就好比一条救生筏已经不能再上人了。你打掉了抓住它的手。你见死不救。你不往上拉,因为这会搞得同归于尽。死一双而不是死一个。”

爱情终究逃不过宿命的摆布。于是她发了离婚声明。

如有来生,还会嫁他

没有抱怨,没有指责,也没有撒泼打滚,只是任由悲苦寒凉的血液在身体里循环。她依旧会去看奥利弗的演出,会跟朋友一起出去喝茶,生活中没有了奥利弗好像没什么不一样。

并不是,没有了奥利弗她几乎就没有了整个世界,她只在是在掩饰不住的时候失声痛哭,会一个人安静地待上很久很久。

离开了奥利弗,她的生活也一度陷入失控的状态,她带不同的男人回家,包括她曾经厌弃的前男友。

在她清醒的时候或者说状态稳定的时候,她也拍了几部**,后来在拍《天使决斗》的时候,她认识了杰克·梅里维尔。

他小她5岁,但是出自真心地爱她,心疼她,想要照顾她。

但是在费雯·丽心里,除了奥利弗,她再也装不下任何人了。

即使离婚之后,她也尝试写信邀请奥利弗夫妻来做客,但是对方没来。

有人说她“作为奥利弗的妻子她缺乏本能的自我保护,她太热烈,太直接,太大意,且同时,她爱入膏肓。”

即便这样,当奥利弗的儿子来看望她的时候,她仍然对他说:“你的父亲使我懂得爱。”

1967年7月7日晚,费雯·丽离开了人世,第二天奥利弗来了,他看见,她的床头依然放着自己的照片,离婚7年,她的心里还珍藏着他。

他对着她的遗体,说:“对不起。”

他自己曾说,那时候他站在她的遗体旁,默默地祈祷宽恕,宽恕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一切邪恶。

但她是因爱而感到幸福,离世前不久,她仍然表示:如果我有可能重新度过自己的生命,有两件事确信不疑我还会做:一是成为一名演员,二是嫁给劳伦斯·奥利弗。

费雯·丽,这位绝代佳人,她用生命去演绎,留下了千古传唱的经典。全身心投入地去爱,最后落得个被抛弃的下场也不抱怨,好聚好散。

在《乱世佳人》里,费雯·丽说过这样一句话: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所以,死神,你可以夸耀了,一位绝色佳人已为你所有。

丘吉尔(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

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

在大一第一学期时我看了当年豆瓣上评分最高外语**榜单上排No。6的《至暗时刻》,整部**带给我很大的震撼,所以想推荐给大家。

这部**讲述二战时期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期间面临这最重要的抉择:是和纳粹签订协议作出妥协,还是团结人民奋起反抗?

这里我想说说最主要的两个角色及其扮演者:

丘吉尔扮演者:

加里·奥德曼(GaryOldman)

丘吉尔私人打字员扮演者:

莉莉·詹姆斯(LilyJames)

Gary大神单凭这部**就获得2017年美国棕榈泉国际**节最佳男演员、第75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还有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跪地膜拜)

Lily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英国女演员,因为她的外貌很具有英伦风,极具辨识度,同时她还是**《灰姑娘》和《极盗车神》的女主角。

看完这部**,我被丘吉尔的智慧和魄力所折服。他临危受命,在严峻的战争形势下果断地领导大英帝国的子民对抗外敌守卫家园。影片的节奏、色调和BGM的'协调配合给人一种紧迫感,让观影者也深切地感受到丘吉尔当时做抉择的艰难处境,看到最后又被他的决心和勇气打动,从而给观众留下了不一样的体验。

同时,我十分佩服主演GaryOldman”整容”般的演技,为了饰演丘吉尔这个身材肥胖并带有口音的英国人,他要用到特效化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神的发挥。Oldman是一个在表演上的完美主义者,在饰演丘吉尔时,他把外貌、声音、走路姿势、还有叼着烟斗的小动作都近乎完美地还原出来。

在影片中,给我留下影响深刻的有以下几个片段:(1)刚上任时丘吉尔去见国王乔治六世;这个片段有幽默成分,尤其体现在丘吉尔向乔治六世进行吻手礼后,乔治六世把手伸到衣服后面擦干净,把嫌弃的内心独白用细节表现出来,实在让人忍俊不禁;(2)丘吉尔喜欢反手比“V”的手势,他的打字员告把“V”的另一层粗俗的含义告知他时,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像个孩子一样笑出来,笑个不停。这时候,我看到了丘吉尔的另一面活了,人物形象瞬间立体呈现在我面前。

(3)丘吉尔在上班途中“出逃”,独自乘坐伦敦地铁上班,他在地铁里问普通民众,“要是纳粹来了,我们要和他们和平协定吗?”这时候,丘吉尔亲民的一面出现了,他想听听组成这个国家的人们的想法。而民众们纷纷表示不赞同,坚定地说要抗争到底。于是他从群众中获取到力量。他不再犹豫不决,因为他听到了大英子民内心的真实想法,没有人愿意退缩,没有人愿意把家园拱手相让。这一段实在令人感动。(4)丘吉尔作战前演讲。我觉得这是全片的高潮,也是我最喜欢的一part,场面气氛配音加上人物的表演把全片推向了高潮,把丘吉尔那番振奋人心的演讲以艺术化呈现,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内心情绪也随着情节发展而波动。我在观看这一幕的时候,激动地留下了泪水,忍不住为丘吉尔这个伟大的人物和加里·奥德曼这个伟大的演员而鼓掌。

以上是我观看《至暗时刻》这部**的感受。个人建议可以和**《敦克尔克》(同年豆瓣评分最高外语**No。7)一并观看,更能了解和体会那段有关二战的历史和丘吉尔这个非凡人物。

丘吉尔简介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是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政界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上世纪末英国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尔兹伯里内阁的财政大臣。祖先的丰功伟绩、父辈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荣耀和政治传统,无疑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他成长为英国一代名相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他们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树立了奋斗目标,也培育了他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丘吉尔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业的强大驱动力。

 丘吉尔是雪茄烟的忠实捍卫者,他永远以一幅叼着雪茄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偶尔手里没拿雪茄,除非是在做礼拜,否则一定会发现他在手足无措地呆坐着,只有手持雪茄时,丘吉尔才恢复了他的潇洒自如。

 就是这位口叼雪茄,温和的,颇具绅士风度的首相,使希特勒感到了威胁,他说:“丘吉尔入阁,这意味着战争真正开始,现在我们才开始同英国作战。”抽雪茄他有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条件允许,会把雪茄放在威士忌酒里蘸一下再点燃,深深地吸一口,露出满意的微笑。

 他讨厌别人告诉他吸烟有害,而是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抽着他钟爱的雪茄。套有他名字纸环的黑色长雪茄是他的最爱,为了纪念这位雪茄的忠实爱好者,哈瓦那雪茄中至今保留着“丘吉尔”这一品牌。

 

 丘吉尔一生中吸过的雪茄烟的总长度为46公里,吸食雪茄烟总重量为3000公斤。是世界界上吸食雪茄烟吉尼斯纪录的保持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937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