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强迫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第1张

发病原因

1、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强迫症与遗传的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强迫患者的父母、同胞、子女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同卵双胞胎的同时患病的几率高达65%~85%,而异卵双胞胎则为15%~45%。

争渡心理咨询提供免费心理评估分析,付费心理咨询。支持线上线下

我是争渡心理咨询的小渡老师,如果你有任何自己目前无法合理疏导的情绪问题,点击上方卡片链接,支持线上线下免费测试评估,从专业的角度帮你梳理问题,让你的生活更加和谐自洽。

(2) 神经生物学基础

强迫症患者有特定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其眶额皮质-纹状体-丘脑环路发生病变,表现出强迫性思维。此外,强迫症的发生还与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谷氨酸这三种

(3) 人格特质

研究发现,约2/3的强迫症患者病前就有强迫性人格,通常表现为:做事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有条不紊;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难以通融,固执而灵活性差;常有不安全感,为人处事唯恐发生疏忽或差错,经常检查或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拘泥细节,甚至生活琐事也要程序化。

2、诱发因素

(1)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

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常常是强迫症发病的导火索,如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不佳,责任加重,家庭不和、亲人逝世和突然的惊吓等。

(2)压力

压力使人容易恐惧、焦虑,强迫自己做某些固定事物,比如固定思维、行为模式来缓冲压力。

典型症状

1、强迫观念

(1)强迫回忆

患者对刚做过的或早已过去的事、经历,那怕是无关紧要的也要进行反复回忆,虽然明知无意义,却无法克制。

(2)强迫怀疑

患者对自己做过的事情经反复的考虑和检查以后仍不能放心,如出门后怀疑是否真把门锁好了,洗手后担心手没有洗干净等等。

(3)强迫联想

这种患者听见或看见某一事物,就会出现与这种事物有关的联想。如学生曾在菜汤里吃到一只苍蝇,此后一见汤就想到苍蝇,恶心不已,六年没敢再喝汤。

(4)强迫性穷思竭虑

患者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反复无效的思考,患者本人虽感到荒谬,但却难以控制,如人的眉毛为什么不与头发长在一起永远有多长地球爆炸了人类怎么办树上的叶子为什么会落下人为什么要分男女等等。

(5)强迫性对立思维

患者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思维,如当看到“快乐”二字时,则出现对立词“悲伤”;谈到“战争”时,则立刻反映出“和平”等相反的概念。

2、强迫意向

患者常常被一些与正常心理状态相反的欲望和意向纠缠,产生一些可能导致可怕后果的冲动。如走到河边或井旁时就出现要跳下去的冲动,看到刀就出现要拿起刀来砍人或砍自己的意向,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许多强迫性神经症患者被强迫性观念弄得极其焦虑,甚至会发狂或干出令人担心的暴力行为,但真正做出这些行动的人极少,他们只是不能控制这些意向的出现。因此有这种想法的外科医生总想回避上手术台做手术,以免引起焦虑和恐惧不安。此种恐惧属于强迫症在情绪方面的表现,与恐惧内容的强追性思维有联系,称强迫性恐惧。

3、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又称强迫动作,指反复出现的、刻板的行为。它继发于强迫行为或某个欲望,它可能是想消灭灾难,防患于未然。但这种动作既不与现实联系,又明显是过分的,可患者非做不可。

(1)强迫性洗涤

怕不清洁或患某种传染病,反复洗手或洗澡。患者每天多次洗手,倒垃圾箱,清理烟灰盒、擦桌子上的灰尘。一个患者说:“我每次到洗澡间,总要完全干净地出来……所以,我要疯了似地每天擦澡8-10次才能完事“有一女孩每天洗澡都要在三次以上,寒冬腊月也不例外,被同学视作有洁癖。原来她是被坏人强暴以后,总想通过洗澡来减少不洁,明知不合逻辑,仍然无法自控。

(2)强追计数

患者不可克制地计数,与强迫性联想有关。为了达到指定的目标,患者到电线杆,台阶,户柱子等,便情不自禁地紧依次点数。他们数数字,数栅栏的桩子、数人数人行道上的砖缝。患者明知此种计数无任何现实意义,但以后见到类似物体仍要进行计数。如对所点数目怀疑,则往往回头重新计数,不如此就会引起紧张、焦虑。

(3)强迫性仪式动作

患者收到每次总是要按一定的程序重复一定的动作,才能安下心来做别的事。如患者预先选定一个特定的数目作为刺激去完成一定的仪式动作,如每走到第6步摸心脏两次,每走到第12步摇头一下,等等。又如一患者进门先进两步,再退一步,表示他父亲的病就能逢凶化吉,如未完成这样的动作必须重复。患者明知这是毫无意义,但不做此动作,则焦虑不安。

治疗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其中,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在药物治疗中,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目前的首选治疗药物,用于初始阶段的治疗。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治疗也是强迫症的一线治疗方案,对改善强迫症带来的影响有很好的疗效。

具体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需要定期观察随访。

一般治疗:

强迫症属于一种慢性病,而且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同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样,需要长期坚持治疗。一般来说,强迫症的治疗应包括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缓解期治疗三个阶段。

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一般为10~12周,首选SSRIs药物,从处方推荐的较高剂量开始服药。多数患者在治疗4~6周会有显著疗效。如经12周急性期治疗效果不佳者,可根据医嘱增加药物剂量,仍不见效者则需要调整药物方案,或选择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

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

经急性期治疗后,若疗效显著,可进入国内巩固期及维持其治疗,一般时间为1~2年。研究表明,持续坚持治疗可减少患者的复发几率。当完成维持期治疗后,经过医生的系统评估,患者可逐渐减少药量,但要定期就诊复查,监测减药后的反应和是否复发。如症状反复,则需加回原来的药物剂量,延长维持期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强迫症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等药物包括SSRIs,如氟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此外还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如氯米帕明等。其中,SSRIs是目前等一线治疗药物,氯米帕明存在不良反应,临床上较为少用。

抗精神病药物虽然不是治疗强迫症的常规用药,但是与SSRIs联合使用时,可以增加SSRIs的疗效。常用药物包括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和奥氮平等。

心理治疗:

强迫症的病因复杂,单靠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还需要适当形式的心理治疗加以辅助。目前强迫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行为认知疗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他人及事物的正确看法和态度,从而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需要医生与患者充分配合,共同协作,才能达到良好等治疗效果。该疗法主要包括:思维阻断法、暴露疗法和反应预防、系统脱敏法,其中最有效果的是暴露和反应预防疗法。

暴露疗法:

该方法使患者学会面对引起焦虑等物品或环境。

反应预防:

要求患者推迟、减少甚至放弃能减轻焦虑等行为,如缩短洗手时间、减少洗手频率,直至放弃洗手。

森田疗法:

该疗法是由日本森田正马博士创立的,强调患者对症状“接纳客观、为所当为”,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对症状采取顺其自然等态度,先面对现实,不强求改变,一方面学会接受症状,不予抵抗;另一方面带着症状逐渐适应工作和学习。目前,已有不少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有效的报道,慢慢被国人熟知,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其他治疗:

当药物和心理治疗均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物理治疗,包括:改良电抽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和迷走神经刺激等。

 强迫症患者会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他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强迫症的原因有哪些强迫症的自我疗法有哪些?下面就由我告诉大家吧!

 强迫症的原因有哪些

 1性格特征:

 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2精神因素:

 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3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的结果表明,在强迫症病人的一级亲属中,焦虑障碍的发病危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一级家属,但他们患强迫症的危险率并不高于对照组。如果病人一级亲属中有强迫症状但未达到强迫症诊断标准的病理计算在内,则病人组的父母有强迫症状的危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父母。因此提示:强迫症可能与遗传有关。

 4质因素:

 人格特征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关系。26%的病人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性人格特征。但不少强迫病人并无强迫人格特征,而某些具有强迫人格特征的人,并不一定患强迫症。

 5会心理因素:

 当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亲人亡故,意外事故,严重的经济危机等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均可给病人思想上带来沉重的打击,表现紧张、焦虑、痛苦、恐惧、和明显的不安全感,严重者出现强迫症状。

 强迫症的自我治疗四步法

 步骤一、再确认

 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认清”强迫症的想法与行动。可能您一点都不想去做这个步骤,但是您必须努力的,全心的觉察,以便了解此刻的困扰是来自强迫性想法或行为。

 每天的觉察几乎是自动化的、肤浅的。“全心的觉察”是更深刻的、更仔细的,且要经由专注努力才能达成。记住想改变脑部的生化变化,来减少强迫性冲动可能要花上几周或几个月。若想在几分钟或几秒钟内赶走这些强迫症状,是会让您失望的!事实上反而会让强迫症状更严重!在行为治疗当中要学习控制自己不对强迫性想法作反应,不管他们有多干扰。目标是控制你对强迫症状的反应,而不是去控制强迫思考或冲动。

 下两个步骤是帮助你学习新的方式来控制你对强迫症状的行为反应。

 步骤二、再归因

 自己对自己说:“这不是我,这是强迫症在作祟!”强迫性想法是无意义的,那是脑部错误的讯息。你要深切的去了解,为何急着检查或“为何我的手会脏”这么有力量,以致让人无法承受。假如你知道这些想法是没有道理的,那么为何你对它要反应呢了解为何强迫思考是如此的强烈,与为何无法摆脱它,是增强你的意志力和强化你去抵抗强迫行为的重要关键。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学习“再归因”:强迫想法的源头是来自脑部生化的不平衡。

 了解脑部扮演导致强迫症的角色,有助于免除最令人挫折的“想要完全除掉强迫症状”的不正确想法。虽然无法马上有大的改变,但是记住:“你可以不必马上对强迫症状做反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习将强迫想法、感觉摆一边,然后做 其它 的事,如此可以帮助自己,改变脑部的生化反应。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换档”:做其它的行为!若尝试赶走强迫思考,只是徒增压力烦恼罢了,而压力会让强迫症更严重。

 用“再归因”可以帮助您避免用仪式行为来让自己好过一些,例如整个完成的感觉。若知道这些强迫思考是来自脑部生化的不平衡,你就可以学着忽略这些冲动,继续做该做的事情。记住:“那不是我,那是强迫症在作怪!”若抗拒听从冲动或抗拒反应,你将改变脑部,且让强迫症的感觉减少。若你对冲动反应,你可能暂时舒缓一些,但是不久之后,冲动势必更加严重。这或许是强迫症病人最需要学习的一课!那将帮助你避免成为呆子或上了强迫症的当。

 “再确认”与“再归因”常常一块儿做的,因此会让病人对强迫症的成因有更深刻的了解。先全心的察觉强迫症在逼迫我,然后了解它是来自脑部的病态所致。

 步骤三、转移注意力

 进入此步骤是真正要干活了!开始的心理建设是: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在此步骤你要做的是:必须自己换档!转移注意力是要将注意力转移开强迫症状,即使是几分钟也行。首先选择某些特定的行为来取代强迫性洗手或检查。任何有趣的、建设性的行动都可以。最好是从事自己的嗜好活动,例如:散步、运动、听音乐、读书、玩计算机、玩 篮球 等。

 当有强迫性思考时,你先“再确认”那是强迫性思考或冲动,且“再归因”那是源自你的疾病-强迫症,然后“转移注意力”去做其它的事。记住不要陷入习惯性的思考,必须告诉自己:“我的强迫症又犯了,我必须做其它的行为”你可以决定"不要"对强迫思考做反应,你要作自己的主人,不要做强迫症的奴隶!

 (一) 十五分钟法则

 转移注意力不是件轻松的事。要将强迫思考瓦解,然后做该做的事,要花极大的力气与承受莫大的痛苦。但是唯有学习抗拒强迫症,才能改变脑部生化,假以时日必会减低痛苦。我们运用十五分钟法则,就是延缓反应的时间至少15分钟以上。刚开始时可以从延缓5分钟做起。原则是一致的也就是:千万不要没有延迟就立即反应。注意这不是被动的等待15分钟,而是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做“再确认”、“再归因”与“转移注意力”。然后你要做其它有兴趣、有建设性的活动。在一段时间之后,再评估强迫症的冲动,看看强度是否下降,并且记录下来。即使一点小小的下降,也要鼓励、奖赏自己。强迫症患者常常会有求完美、100分的心态,所以也常不满足一点点的成就,总是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以致行为治疗无法成功。目标是延迟15分钟以上,只要不断地练习,将会大大地减低强迫症的强度。一般而言,越多的练习,就会越顺手。不久之后就可以延迟20分钟或30分钟以上了。

 (二) 只要做就有收获

 转移注意力来做其它的事是很重要的。不要期待这些想法或感觉可以马上走开。不要做强迫症要你做的事,你要坚持做自己选择的活动,如此强迫性冲动会因为你的延迟而减弱甚至消失。即使冲动很难改变,你还是会发现可以稍微控制你反应的动作。

 运用“全心的察觉”与当个“旁观者”将会让你更有力量。此步骤的长期目标就是不要对强迫症反应。立即的目标就是反应前要稍微延迟。你学习不要让强迫思考来决定你该如何做。

 有时强迫性冲动太强烈了,以致你无法不做强迫性行为。不过假如你不断地演练这四个步骤,将可以预期改变脑部的生化。时常提醒自己:“不是我觉得手脏要洗手,而是强迫症在影响我。这次强迫症赢了,下次我会撑得更久再反应!”如此演练,即使最后做了强迫行为,也包含了行为治疗的元素。很重要的是:再确认强迫行为是一种强迫症,这是一种行为治疗,总比光做强迫行为而不想得好。

 给对抗强迫性检查的朋友一个秘诀:假如你的困难是检查门锁,请试着专心、全心全意锁门。察觉内心兴起的锁门的冲动,然后仔细、缓慢的锁门,让这个动作深深的记在心中,例如:“这个门现在已经锁上了,我看见门已经锁上了!”你得到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门已经锁上了,所以当强迫性冲动要你去检查门锁时,你可以马上“再确认”也就是:那是强迫性想法,那是强迫症!你可以“再归因”也就是:那不是我,那只是我的脑部在作怪!你可以转移注意力做其它的事情,并且心中确认自己已经小心地锁上门了。

 (三) 纪录行为治疗

 将成功的转移注意力的行为记录下来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你可以回溯去看何种行为对于你转移注意力最有帮助。当列出来的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帮助你建立信心。记录可以帮助你在强迫症状严重时"换档",并且训练自己记得过去曾做些什么。当成功的 经验 越多时,自己就越受到鼓励。

 只记录成功的经验,而不纪录失败的经验。你必须学习自己支持自己,给自己一些鼓励,这对自信心的增强有很大的帮助。

 步骤四:再评价

 前三个步骤是利用既有强迫症的知识,来帮助自己厘清强迫症是一个身体的疾病,也就是脑部生化的不平衡,而不去接受强迫思考的驱迫,同时转移注意力在有建设性的行为上。“再确认”与“再归因”是连在一块儿的,接着而来的就是“转移注意力”的步骤。这三个步骤的总体力量,大过个别步骤力量的总和。“再确认”与“再归因”的过程可强化“转移注意力”。在行为治疗之前,你开始“再评价”那些强迫性想法与冲动。等到前三个步骤经过适当的训练之后,就可以及时地将强迫性想法与冲动的价值降低。

 强迫症的患者必须努力地处置强迫症状。你必须努力的维持旁观者的角色,如此可以让你有能力去抵抗病态的冲动直到消失为止。你必须了解强迫症状是无意义的,是来自脑部错误的讯息,所以你必须转移注意力、换档。你必须集中所有的心力,永远记得:“这不是我,这是我的强迫症在搞鬼!”虽然一时无法改变感觉,但是却可以改变行为。靠着改变行为,你会发现感觉也会随之改变。

 再评价的终极目标是贬抑强迫症状的价值,不随着它起舞。有两个重点:第一、有心理准备:就是了解强迫症的感觉将要来,并且准备承受它,不要惊吓。第二、接受它:当有强迫症状时,不要浪费力气自责。你清楚症状来自何处,你知道如何应付它。不管强迫症状的内容是甚么,不管那是暴力或性,你知道这些症状会在一天当中发生几百次。你不必每次都响应,好像那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新想法。拒绝让它冲击你,拒绝让它打败你。靠着对强迫想法做心理准备,你可以马上确认出它且做再归因的工作。你同时可以做再评价的工作。当强迫症发生时,你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你将知道:“那是我可笑的强迫想法,那是没有意义的,那只是我的脑部的障碍,不必注意它。你可以学习跳到下一个动作,不必停留在这个思维上。”下一步就是"接受"强迫症已经发生的结果,千万不要责怪自己意志力不坚,其实这都是脑部的不平衡所致,跟你无关。避免所有负面的、批评的想法,例如:“有这种强迫想法的人,是多糟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797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