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哪些歌是432hz

怎么知道哪些歌是432hz,第1张

1疗愈冥想,正能量人们普遍觉得432赫兹更加完美平和1432Hz古典音乐。最佳古典音乐贝多芬、莫扎特、罗西尼、巴赫、肖邦、柴可夫斯基、里斯特兹、施特劳斯、亨德尔、格里格、罗西尼、门德尔松、萨蒂、比才、瓦格纳。432Hz的音乐对你有好处!聆听432Hz的频率在我们体内产生共鸣,释放情感障碍,扩展我们的意识。

2432赫兹在数学上与宇宙的模式最吻合。研究显示把音乐调为432赫兹能跟宇宙的黄金比例PHI一样,而且还统一了光、时间、空间、物质、地心引力和磁力与生物的DNA编码与意识。

3432赫兹的音乐有——Earth - Original frequency planet。Uranus - Original frequency plan。Venus - Original frequency planet。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知道光是电磁波,直到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不同形式;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了解视觉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具、学具、实验器材

九下教参配套光盘、自制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1、波是传播能量的重要途径

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传播出去。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同,但波形变化快慢是由波源振动频率决定的,因此根据v = λ f,可知道,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长是不相同的。

从无线电波到宇宙中γ射线都是电磁波,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传播的特点或特性不同,因此用途也不同。

2.能量守恒与能量转化是辩证统一的

能量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能量转化中必然有损失或不可回收的能量,这就是能量转化过程中具有效率的原因.我们已知的机械效率、火炉效率、热机效率等就是能量转化效率的体现。

课前复习的问题

1、波的种类,传播及应用

2、能源的分类和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说明信息与信息传播5分钟

电磁波及其传播15分钟

波的应用5分钟

一、 电磁波与现代通讯

1、信息与信息传播

提问:什么是信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是什么?

例题分析

例1、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下述关于信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信息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B.电报、电话、电视都是传播信息的工具

C.历信息传播方式的每一次变革都使信息传播量变大,传播速度变快

D.语言、文字、表情都属于信息

信息本身的意义和信息能起的实际作用(即实际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要注意区分不能混淆。

2、电磁波及其传播

提问:波的种类有哪些?(课件演示)

周期性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在空中传播被称为电磁波。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波的例子吗?

提问:电磁波的振幅、周期、频率、波长是什么?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根据速度的概念,波的传播速度v(简称波速,反映波传播的快慢)为:

由频率与周期的关系

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v = λ f提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实质是什么?

例2、波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下述关于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波源发出的波,在任何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B、波源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是反映波源振动次数的多少

C、波传递过程中只传递了振动的形式

D、波源振动的强弱叫振幅,振幅反映了波源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电磁波的特性

课件演示:"真空玻璃罩中的手机"

课件演示:"电磁波的屏蔽"

a.先将手机放在塑料盒中,打电话呼叫盒中的手机。

b.再将手机放在金属容器中,打电话呼叫金属容器中的手机

例3、电磁波是现代通信的重要工具,下述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电磁波就是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传播而形成的

B.光也是电磁波的一种,波长约几百纳米

C.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因而电磁波可通过任何物质传播

D.真空或空气中传播的电磁波,不论波长大小,传播速度都约等于3X108m/s

3、波的应用

可以分为无线电通讯、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互联网四大类。他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回答: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称为信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语言、符号和图像。

学生分析:由古代的烽火台到现在的互联网络,每一次变革都使传播的信息量增大而速度加快.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符号、图像、手势、表情、颜色、旗语等都是属于信息。信息尽管是含有意义的消息,但信息必须通过传播才有实际意义,信息不流通就没有实际的价值了。

答案:应选A

学生回答:凹凸相间的波为横波;疏密相间的波为纵波。

学生举例:木棍在水面上振动会产生水波;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与水波、声波的形成相似,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学生回答:振幅是指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用字母A表示,单位是米(m),它反映了波源振动的强弱。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周期,用字母T表示,单位是秒(s)。波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字母f表示,单位是赫兹(Hz)。频率与周期反映了振动的快慢。它们的关系是:

波在一个周期T内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λ),单位是米(m)。

学生回答:v=30×108 m/s

学生回答:传播能量。

学生分析:机械波传播必须要有介质,电磁波靠自身交变电磁场可在真空中传播,但在不同的介质中,波传播速度要发生变化,即各种波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而与波源无关。频率和周期都反映波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是指1s内波源振动的次数,在比较两个波源振动次数时必须控制"时间"量相等。波在传播振动形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将振动能量(电磁波为电磁场振荡能量)传播出去。振幅是反映波源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是波源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

答案:应选D

学生分析现象:听不到手机铃声响,能看到真空玻璃罩中手机接收到信号后的灯光显示,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学生分析现象:能听到塑料盒中手机发出的呼叫信号,不能听到金属容器中手机发出的呼叫信号。说明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

学生分析:依据麦克斯韦理论,可以知道周期变化的电磁场在空中传播形成电磁波,光是电磁波大家庭的一员,在同一环境中各种波长的电磁波速度相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基本相等,可以认为是相同.电磁波传播尽管不需要介质,但铁质物体会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因此不能说电磁波可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光是电磁波中的一员。

答案:应选C

学生回答:无线电通讯分为长、中、短波通讯。卫星通讯由空间部分(通信卫星)和地面部分(通信地面站)两大部分组成,具有覆盖面大,通信距离长,不受环境限制等优点。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光纤通信的容量极大。互联网即因特网(Internet),是全世界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对基本的知识概念进行归纳

根据例题,学生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入理解信息。

信息本身的意义和信息能起的实际作用(即实际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要注意区分不能混淆。

振动快慢与振动次数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如物体运动速度大,不等于路程长,功 率大的机器不等于做功多。

尽管电磁场本身就具有物质性,传播不需介质,但不等于可通过任何物质传播。

常规能源3分钟

新能源8分钟

能量转化守恒定律2分钟

可持续发展5分钟

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 常规能源

提问:按利用状况分类能源可以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类。常规能源有哪些?他们的能量是如何获得的?

2、 新能源

提问:新能源有哪些?

(1)核能

怎样才能获得核能呢?

我们如何是利用核能的呢?

核能是安全、清洁、廉价的能源吗?

(2)太阳能

大阳能除可直接利用它的光和热外,它还是地球上多种能源的主要源泉。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能几乎都来源于太阳。

太阳能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利用呢?

例4、太阳是人类"能源之母",下述关于太阳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三大常规能源都是太阳能的产物

B.光合作用是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

C.光驱动机械手表是太阳能先转换为电能,再转换为机械能

D.自然界的风能、水能、潮汐能也都来自于太阳能

3、 能量转化守恒定律

什么是能量转化守恒定律?

做功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热传递使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4、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要的发展"。

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呢?

例5、我们提倡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你认为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一般居民还缺乏这种意识

学生回答: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常规能源,他们都是燃烧获得内能的。

学生回答:核能、地热能、太阳能等

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我们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做裂变。两个较轻的原子核比如氢核、氦核等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聚变。

建造核电站。

"正方"观点:核能是安全、清洁、廉价的能源。

"反方"观点:核能并非是安全、清洁、廉价的能源。

学生回答: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如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内能;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电能;光化学电池将太阳能先转变为化学能,再转变为电能或其它形式能。

学生分析:常规能源是指煤、石油及天然气,在其地质形成过程中累积了太阳能,因此其能量来自于太阳;光合作用使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之中;光驱动手表内装有太阳能电池,先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再转换为指针转动的机械能;自然界的风能、水能与太阳能有关,而潮汐能是由引力作用产生的.

答案:应选D

学生回答;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学生回答:

(1)依靠科技进步,改变能源结构;

(2)开发和推广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3)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4)减少环境污染。

学生分析讨论:灯是用于照明的,使用时在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中,输出的有用能量(光能)和输入的能量(电能)之比,显然冷光源要高得多,热光源有大量能量转化为内能耗散了。由于节能灯制造成本高,导致价格高于白炽灯,同时对节能意识认识不足导致节能灯还不能全面推广使用。

答案:就能量转换效率而言,节能灯电能转化光能达40%一60%,而白炽灯转化效率一般不超过15%,即使用相同电功率的灯泡,节能灯亮度大约是白炽灯的四倍,反之照明程度相同时,节能灯消耗电功率仅为白炽灯的四分之一,因此从节约能源上而言应大力提倡节能灯,同时也会减少居民的电费支出。一般居民对节电意识的淡薄及节能灯价格高于白炽灯的4~6倍是推广节能灯的主要障碍

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已经讨论过两种观点,现在加以归纳,不再讨论。

水能是指水在三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移,与太阳有关;潮汐能与水能是不同的概念,尽管都是水,但涨潮、退潮时反映出来的水流能不是三态变化过程中产生的,而是由于引力(主要是月球引力)使水位变化具有能的过程,是引力势能的一种形式,不是太阳能的内蕴。

1、101在花语中代表唯一的爱。1的中文是指我,0的中文是指你,两个我在旁边,中间唯有一个你,代表着你是我的唯一。如果是结婚或者找对象的话,101代表着百里挑一。

2、人们赋予不同的花以不同的寓意,以便在不同的场合中送出合适的花朵,来表示对对方的某种情感与愿望。而不同的枝数,同样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3、在赏花的时候,要懂得花朵背后的花语。花语是构成花卉文化的核心,在花卉的交流中,花朵虽然无声,但是却说出送花人内心最真实的答案。因此,在送花的时候需要了解一定的花语后进行选择,避免引起误会。

4、自古以来玫瑰就代表着美好的爱情,而红色的玫瑰代表的是更为热烈的爱意;粉红玫瑰寓意着感动、初恋以及诱惑;白玫瑰代表天真、纯洁、我足以与你相配;黄玫瑰代表着祝福和褪色的爱;绿玫瑰寓意着纯真简朴、青春长驻和我只钟情你一个;蓝玫瑰则是相守;紫玫瑰代表最浪漫的爱。

5、在配合枝数后,1枝玫瑰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2枝玫瑰代表相遇的宿命;3枝玫瑰代表我爱你;101枝玫瑰代表唯一的爱,也是挚爱。

空气中的味道分几种?记忆为什么会与气味连接在一起?每当我闻到一本崭新的书页时,我就会想起我小时候读的所有深夜书。我甚至能感觉到我最喜欢的阅读椅扶手上的柔软布料,感受到其他人都在睡觉的房子里的宁静。一天的压力开始让你感到平静和专注。我们中的许多人都经历过气味(如氯气、刚出炉的饭菜或咸的海滩空气),这些气味充斥着我们的大脑,使我们的记忆清晰地将某些情绪或情感与特定的事件或地点联系起来。

也有一些科学研究使用各种方法来支持这种传闻证据。第一项研究是由布朗大学的Rachel Herz博士在2004年领导的。赫兹和她的合作者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五名妇女在闻到一种能给她们带来积极记忆的香水时,表现出更多的大脑活动。他们从未闻过的香水。与令人难忘的香水有关的大脑活动也比看到香水瓶的视觉线索所产生的活动要大。

正如你可能已经猜到的那样,空气中的分子被我们的大脑转化为我们所解释的气味的过程,以及大脑用来分类和解释这些气味的机制是复杂的。事实上,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以至于200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研究人员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他们对这个过程的解码。

当我们接触到漂浮在空气中的气味或挥发性物质的分子时,构成你的嗅觉受体细胞的神经元会向大脑中一个叫做嗅球的部分发送信号。阿克塞尔和巴克发现,大约有1000个基因在编码不同类型的嗅觉受体方面起着作用,每个受体都专注于少量的气味。因此,每个受体并不负责了解所有可能的气味。这些信号然后被传送到嗅球中所谓的微区,不同的微区反过来表现出不同的气味。然后嗅球负责将这些信号解释为我们认为是气味的信号。

我找的资料并不全面,希望可以帮你一些!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出生于德国南部巴登地区的曼海曼附近的尼卡拉村,父亲是一位基督教路德派的牧师。冯特曾跟随被誉为“生理学之父”的约翰内斯·穆勒学习生理学,担任过著名心理学教授赫尔姆赫兹的助手长达十年之久,在他们的影响下,他开始了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冯特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元素是最终不可再分的心理结构单位,类似物理学中的原子,它包括感觉和感情两个元素。感觉呈现的是人经验的客观内容,感情则是呈现的人经验的主观内容。举个例子,比如你看见了一朵娇艳的玫瑰花,这便是感觉,你非常喜欢它,就是感情了。他认为感觉和感情都具有性质和强度的特性,并根据这两种特性对感觉和感情进行分析和分类。他还认为对于感情的描述需要从三种维度才能做出有效的说明: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沉静。他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感情三度说,认为任何一种感情都可以在上述三个维度所组成的坐标图中定位。

    他还认为心理元素可以结合成各种心理复合体,就像可以用不同品种的酒混合成风格迥异的鸡尾酒一样。他把由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观念,如记忆、知觉等,把由情感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感动,如情绪、意志等。心理复合体是由心理元素通过联想和统觉两种形式而组成的。联想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消极的过程,是一种低水平的心理组合方式。比如儿童通过联想可以流利地背诵古文,但是却不能理解文章内容。统觉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高级心理过程,是对经验的创造性的综合与把握的过程,人的认识活动,比如看新闻,拟写一份策划,主要都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来实现的。冯特通过对心理复合体的研究还提出了心理复合体形成的三个基本原则。他也发现了有趣的错觉。

主要内容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三、韦隆的期望理论

四、帕特和劳勤的激励模式

五、亚当期的公平理论

六、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七、激励的一般原因则

内容详解: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当人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种价值。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来的,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通过在匹兹堡地区11个工商业机构对200多位工程师、会计师调查征询,赫兹伯格发现,受访人员举出的不满的项目,大都同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而感到满意的因素,则一般都与工作本身有关。据此,他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它们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

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相吻合的,马斯洛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而高层次的需要相似于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的目标而言的。保健因素是满足人的对外部条件的要求;激励因素是满足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前者为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后者为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因此,双因素理论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在“满足”二字上下工夫。

3、韦隆的期望理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 M = V E

4、帕特和劳勤的激励模式:管理学、心理学名词,帕特(LWPorter)和劳勒(EELawler)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导出的更完备的激励模式,较好地说明了整个激励过程。

  这个激励模式,是激励系统一个比较恰当的描述,他告诉我们,激励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设置了激励目标,不一定就能获得所需的行动和努力,职工也不一定会满意。要形成奖励目标→努力→绩效→奖励→满意以及从满意反馈回努力这样的良性循环,取决于奖励内容、奖励制度、组织分工、目标导向行动的设置、管理水平、公平的考核和领导作风等综合性因素。

5、亚当期的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JSAdams)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1962,与罗森合写),《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1964,与雅各布森合写)、《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1965)等著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1965年提出的。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

6、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兼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开始,斯金纳也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以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发明了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弗隆的期望理论都强调行为同其后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但弗隆的期望理论较多地涉及主观判断等内部心理过程,而强化理论只讨论刺激和行为的关系。

7、激励的一般原因则

1)、目标结合原则

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引导性原则

外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因此,引导性原则是激励过程的内在要求。

4)、合理性原则

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度。要根据所实现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适当的激励量;其二,奖惩要公平。

5)、明确性原则

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明确。激励的目的是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其二,公开。特别是分配奖金等大量员工关注的问题时,更为重要。其三,直观。实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时都需要直观地表达它们的指标,总结和授予奖励和惩罚的方式。直观性与激励影响的心理效应成正比。

6)、时效性原则

要把握激励的时机,“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推向高潮,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

7)、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所谓负激励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

8)、按需激励原则

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措施,其效价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因此,领导者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员工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化身孤岛的鲸》表达是一个孤独的情感,就像歌曲中的那条鲸鱼,它的声音别的鲸鱼永远不可能听到,她的歌声别的鲸鱼永远无法回复。

《化身孤岛的鲸》里的鲸鱼也是真实存在的,有一只叫做Alice的鲸在1989年被发现,从1992年开始人类对他展开追踪录音,在很多年里科学家发现它没有一个亲属和朋友。

唱歌的时候没有被听见,难过时没有被理睬。原因是这只孤独的鲸频率有52赫兹,而正常的鲸频率在15~25赫兹。这使它与所有同伴错过,始终一个人。

创作背景

这首歌凭借细腻优美的歌词及婉转的曲调,让很多网友联想到了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中所包含的温柔治愈的感觉,迅速在网络中走红。随即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翻唱版本,但都没有取得合法翻唱权,直到2020年周深工作室成立,这首歌成为工作室成立第一首单曲。

声音形式。

歌手所扮演的角色依照他们各自不同的音域(tessitura)、敏捷度、力量和音色(timbre)来分类。男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男低音、男中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假声男高音(sopranist/countertenor)。

女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女低音、次女高音以及女高音。女高音也可细分为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等不同种类。

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声音是一种波。可以被人耳识别的声(频率在20 Hz~20000 Hz之间),我们称之为声音。

物理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20000Hz的声音,最敏感是200~800Hz之间的声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7756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