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为什么非要置对方于死地?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为什么非要置对方于死地?,第1张

亮剑这部电视剧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抗战电视剧,在剧中有两位特别出彩的角色,一位是李云龙,还有一位就是楚云飞。这两个角色属于站在不同阵营的两个人,但是都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和个人领袖的魅力。

两个人性格相投,都属于惜才之人,但是两个人在最后却非要置对方于死地,原因很简单,因为所站的位置不一样,因为是对立面,是敌人的关系就必须痛下杀手,如果抱有仁慈之心,那么死的就是自己或者自己一方的弟兄。

虽然在战场上两个人拔刀相见,但是最后侥幸活下来之后,睁开眼睛第1句话,都是想问一下自己曾经的朋友,如今的敌人是否还活着,从这一点也能证明两个人在彼此心中的位置有多么重,如果不是在那样一个年代,两个人肯定能成为最真挚的朋友。当时李云龙去赶赴楚云飞的鸿门宴,在明知有危险的情况下,李云龙还是去了,在李云龙的心里他明白楚云飞不会杀他。

因为他们是朋友,其实楚云飞虽然动了杀心,但是看见李云龙和自己亲密的样子,以及流露出来的情感,也不忍痛下杀手。两个人的关系和刘邦项羽并不相同。刘邦和项羽名义上是上下级的关系,而并不能称得上是朋友,而楚云飞与李云龙那就是革命上的朋友,只不过最后的立场分工各有不同罢了。

楚云飞作为《亮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与李云龙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此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5期,有着非常不错的军事素养与指挥作战能力。抗战时期,楚云飞与八路军李云龙部多次协同作战,并且二人之间也产生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在两党合作时期尚能维持,但随着内战的爆发,最终两人不得不分道扬镳,用楚云飞的话说就是:“个人情感,不得不让位于政治”!

解放战争时期,楚云飞与李云龙多次在战场上刀兵相见,而且双方都毫不留情面,非要将对方置于死地。比如赵庄一战,楚云飞冲着李云龙的2师,不惜代价打了一场钢铁倾泻战,大口径的榴弹炮、加农炮、飞机、坦克都使用上了。而李云龙也不是善茬,反手就偷袭了楚云飞的重炮阵地,还故布疑阵,让楚云飞也挨了一回炮轰。

在淮海战役进行到关键时刻,李云龙又带着一个小分队,非要找到楚云飞的师部,将其干掉。而一场遭遇战过后,李云龙挨了一炮,身中10多块弹片,若不是抢救及时,差点就丢掉性命。而楚云飞也没落到好,被机枪射中,子弹离心脏近在咫尺,也差点丢了命。这是二人最后一次在大陆相见。

随着渡江战役的发起,国军一路溃败,伤愈后的楚云飞升任军长,在福建厦门驻防。随着部队战败,楚云飞不得不登上了去台湾的护卫舰“青云号”,临走前只带走了一捧大陆的泥土。那么,问题来了,楚云飞去台湾之后,最终结局如何呢

《亮剑》剧中并没有呈现出来,不过在原著中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回台湾后的楚云飞奉命驻守金门,之后李云龙率部在福建与其对峙,而且双方还发生过激烈的炮战。不过李云龙的下场不太好,最终被逼自杀,而楚云飞晚年却得以善终,据说后来改行经商,当起了老板!

李云龙和楚云飞在电视剧“亮剑”当中,是两个不同阵营的表率,立场不同,本该是一对死对头,却因为人品而彼此惺惺相惜。在他们看来,一旦双方阵营的冰点破除,他们将是无话不谈的知己好友。

在小日本涌入家门时,国共一致对外,也促成了楚云飞与李云龙合作的契机。在长期的相处之中,两位英雄彼此惺惺相惜,都对对方产生了好感和钦佩。尽管如此,抗日结束后,双方关系却如置冰窟,两人各自为主,在战场上仍是兵戎相见,毫不留情。

在电视剧的最后一集中,李云飞身中十八块弹片,,而楚云飞则差点被子弹射中心脏,性命攸关,终是被救回了一条命。

而在小说中,楚云飞在建国期间退去台湾,随后被蒋介石升为中将和上将,多次与李云龙部队交手,结果两人仍没有分出胜负。后来,李云龙在特殊期间自杀身亡,震惊所有人。在得知此事后,楚云飞对他的死感慨万分。随后不久,楚云飞看破红尘,从一个将军摇身一变成为商人,回到大陆开始经商,没想到赚得盆满钵满。

人到老年就经常怀念一些事物和人物,楚云飞也不例外,他一直认为这辈子虽和李云龙站在不同立场上,各自为主,但两人却是惺惺相惜的,如若不死,必能成为好友知己。想到这里,楚云飞耿耿于怀,最终买下了李云龙的故居聊以纪念。

买下故居后,楚云飞又领着全家人,携上一瓶茅台酒,来到了李云龙的坟墓前。在其过程中,楚云飞一句话也没有说,默默喝着酒,眼中满是深沉。酒喝光后,楚云飞准备要走了。他一言不发看着坟墓,满心怆然,憋了半天,终于失声痛哭起来。

在《亮剑》里,要说哪一对人物关系最惹人注目,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楚云飞与李云龙之间的对手戏最为精彩。这个说法很多,这二人都具备着成为优秀将领的条件,而且这两人虽然信仰不同,但都是纯粹的军人。在这一点上,楚云飞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一些,毕竟国军系统的一些腐败现象太多了,像楚云飞这样一心爱国的将领实在是少之又少了。不过这二人虽然都非常的尊敬彼此,不过一个合格的军人并不能为私交而影响国家的利益,于是双方也只能分道扬镳,最终还在战场上大打出手。

就在抗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楚云飞接到了第二长官部的命令,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杀掉李云龙,为今后的战斗做好提前准备。楚云飞当然明白这些事情,鬼子投降了,国共之间的一场战斗肯定是不能避免的,而李云龙最近这些年的表现,完全就能表明,此人在今后一定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敌人,所以现在找个机会提前干掉他,实在是防患于未然的表现。

楚云飞思索再三以后,还是将请帖送到了独立团,而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请云龙兄到358团来叙叙旧。这可是一场鸿门宴,只要不是个傻子,就能明白这事其中有诈,所以无论怎么说赵刚都不同意他去赴约,不过李云龙的性格却非常犟,执意要去赴约。那么有人问了,李云龙明明知道这是一个圈套,为什么还要答应赴约呢?是不是李云龙当时脑子短路了?这个自然不是,李云龙这个从来不会吃亏的人,怎么会那自己的性命随随便便开玩笑呢?其实李云龙会答应赴约,无非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李云龙此次去358团赴约,目的是拿回石岗小队被缴获的武器。就在这事发生以前,楚云飞为了报复,让人把石岗小队的武器给下了,赵刚曾经派人屡次找楚云飞协商此事,但是都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而楚云飞还在信里说到,在独立团中,楚云飞唯一认可的也只有李云龙,只要他来了,这批武器他就放回去。楚云飞都这样发话了,李云龙当然得去了。

其次,楚云飞一直都想找机会,给他李云龙一个下马威,而且两人相互暗中较量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谁都没服过谁,既然楚云飞敢给自己发帖子,如果李云龙此次不去,那就是认怂了,以后就成了楚云飞嘴里的把柄。李云龙可是一个十分喜欢要么面子的人,就这么不去赴约,实在是有损自己的形象。所以说李云龙为了不当这个缩头乌龟,也是下了很大的一个本钱。

最后,李云龙已经在赴约之前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就在赴约之前,李云龙和段鹏都在身上捆上了厚厚的炸药,如果楚云飞这小子敢动手,那么他便可瞅准机会将楚云飞给挟持了。只要逮住了楚云飞,这次一定就能安全的撤退,如果失败了也无所谓,大不了跟楚云飞一起消失。

对于这种说法我是非常不同意的。说这样话的人,对于作者的意图根本不清楚。

作者的意图很明确,即国民党的军队并非不堪一击的教条式说教,其中也有许多能打仗的将领。李云龙、楚云飞双双负伤就是这种思想的终结。

至于“救了彼此”更是无聊。军人以“马革裹尸”为荣誉,怎么可能因“战死”而庆幸?有的朋友是这么回答的:因为如果不负伤,李云龙的手下都在金门战役中死了,他肯定也得战死。所以,说是救了自己。

说出这样话的人,对战史的了解程度还不如我深。

两人负伤,是作者“史观”决定的。

1948年的潘塘镇战斗看似小输,却为碾庄胜利剿灭黄柏韬大军打下基础,潘塘镇某种意义上是国共双方“能将”间的最后决战

碾庄战役是一场国共双方真实实力地对抗,黄柏韬七八万大军被围15天被剿灭。但黄部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作战比较顽强,给华野造成较大损失。粟裕27万大军围攻黄柏韬部,国民党方面自然会派出援兵,而李云龙和楚云飞均负伤的潘塘镇血战,则是核心。

第2兵团的邱清泉部、第13兵团的李弥部奉命解围第7兵团,可以说,双方军事力量相差不多,又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潘塘镇西距徐州18公里,离徐州机场仅8公里。潘塘镇丢失将使得整个国民党战线坍塌。

邱、李二人都怕和黄柏韬一样被包了饺子,因此,2纵切断他们的后路后邱、李就非常害怕,对潘塘镇进行大量援助。那么,由此,减轻了围攻碾庄黄柏韬部的军事压力。从碾庄战役层次讲,我军虽然最终撤出战斗,但战役目标完成了。

作为黄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主要战役,碾庄战役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双双负伤。此战,国共双方损失相差不多,大概都是6万人。但黄柏韬指挥的国民党第七兵团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对国民党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此战,黄柏韬、第44师师长刘声鹤自杀,第63军军长陈章被击毙,第7兵团参谋长魏翱、第64军军长刘镇湘、第44军军长王泽浚、第40师师长曾正我、第162师师长李秾、第152师师长雷秀民、第159师刘绍武和钟世谦、第63师师长盛超被俘。

也就是说,楚云飞的形象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国民党军队将领中“能打”的人的一种总体。同时,李云龙也是。那么,这场“兄弟间的高手对决”是一种理念的、情感的惺惺相惜。

1949年的金门战役,就算李云龙参加了,以他的地位根本用不着带队去冲的。因为,带队的本身是团级。李云龙不可能被允许带队登陆,所以谈不上“救了命”

1949年7月,3野第10兵团司令叶飞司令(1955年授上将军衔)率部发动了福州战役、平潭岛战役、漳州战役、厦门战役和金门战役等,在10月15日开始的金门战役我军遭受重大损失。其主要原因是敌强我弱。攻入大金门的部队8736人,另有船工、民夫等350人。

我军失败最大的原因是船只不够。李云龙来到师部报到的当天晚上,部队就已经开始登岛作战了。但因为潮涨潮落的原因,第一波登陆部队的300多艘船只全搁浅了,因为涨潮时太靠近金门岛。

我方第二波、第三波部队根本无法派出船只接应,同时,金门岛面积小、内部又没有我方部队,不像后来海南岛登岛作战,有冯白驹将军的琼崖纵队的2万多人。

李云龙和楚云飞的双双负伤,其实是作者在赞美一种精神:军人是有自己的理想的,为了不同的主义,双方必然决一死战,但作为军人互相赞赏对方的“军人精神”

在《亮剑》小说和电视剧中,借着李云龙的话,其实已经把作者为何要让两人同时负伤交代得清清楚楚,即两个人是“一个军人精神下的不同主体”,从“军人精神”上说,凡是能够:勇于亮剑、指挥得当、富有为国为民为胜利而不管一切的精神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

最后,我以原著小说的话作为结束:我们都是军人,各为其主嘛。私交是另一码事,如果当时手软了,我就不是李云龙,他也不叫楚云飞了。从战争角度讲,我干掉他,国民党军里就少了一位优秀的将军,国民党军队就垮得快些。反过来,也是此理。你明白了吗?战场上的你死我活并不影响交情,古人说得好,惺惺惜惺惺嘛。

因为楚云飞敬佩李云龙的谋略,虽然两人政治立场不同,但是两人的目的相同。

在《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对手戏是一大看点,他们两人的关系即像朋友又想敌人,相互制衡,相互合作,就如春秋时期的管鲍之交。

其次在抗日时期,能遇到这么一个好的对手,朋友,是非常难得的,有一集,李云龙帮助楚云飞打败叛匪时,缴了2000多把枪没有归还,而楚云飞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直没问他要。而当楚云飞受命挟持李云龙的时候,他也一直心慈手软。

扩展资料:

在李云龙独特的战术指挥下,骄横的日军山崎大队全军覆灭。接着李云龙会同国军358团团长楚云飞闯进日军重兵防守的县城,守备部队的全体军官都在这次袭击中丧生。李云龙和楚云飞在晋西北因此名声大噪,李楚二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

1941年冬天,弹尽粮绝的独立团在野狼峪伏击日军用冷兵器全歼日军两个中队,此战之惨烈竟惊动了最高统帅部的蒋委员长,也引起了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官极大关注。抗战胜利,李云龙、楚云飞二人又相逢在淮海战场上,这一次交手双方险些同归于尽。

李云龙师长被一发迫击炮弹炸得像个被打碎的瓶子,楚云飞少将胸前中了两发机枪弹,身边的卫士扑了过来,掩护住了楚云飞。段鹏和几个战士抬着李云龙风风火火的冲进医院,李云龙被抬进了手术室,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血浆突然不够了。

未曾料想到的是,抽验完所有战士的血浆后,发现没有一个战士和李云龙的血浆相符,就在这危急时刻,小护士田雨发现自己的血浆和李云龙的相符,田雨献血挽救了李云龙的生命。

楚云飞在得知李云龙自杀后,悲伤的他便在金门播放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而且还亲自去广播站,用广播为李云龙做了悼词,追悼了自己与李云龙一起作战的日子,赞叹了李云龙生前的战绩。

李云龙生前,虽然楚云飞是各为其主,但他们却是经常合作的,他们并肩作战,拿下的战绩数不胜数,李云龙个人的战绩也是非常的多的,然而,由于李云龙的性格是非常的古怪,在他眼里,没有谁可以阻挡他,可以说他是那种无法无天的人,更重要的是,在抗战时期,李云龙捅下了不少篓子,所以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遭遇了许多的不公,最后含冤入狱。

可是他的老战友们都看不下去,忍受不了李云龙在狱中受罪,于是便想尽办法才把李云龙救出来,可是李云龙不愿这么苟活着,对于现状他非常的不满,以至于他已经没有在这个世上活下去的理由了,于是在他回到家中后,便拿出楚云飞送给自己的手枪,朝自己开了一枪,这一枪打响后,李云龙便离开人世,而他的妻子在得知他自杀的消息后,不久也在狱中割腕自尽了。

此时的楚云飞,还正在镇守金门,当他得知李云龙自杀的消息后,悲痛不已,于是他便在金门播放了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以追悼李云龙,并且他还亲自用广播为李云龙做了追悼词,悼词中赞扬了李云龙生前的战功,追忆了他们当初一起作战的日子,很多人听后都心酸不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438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