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夏-经典散文欣赏

听夏-经典散文欣赏,第1张

夜深无眠,索性静静地坐在阳台的摇椅上,摇着妈妈带来的旧式蒲扇,微闭双眼,细听夏夜风儿徐徐吹来,梧桐叶儿沙沙飘舞,枙子花儿瓣香初绽……一丝伤感淡淡袭来,如微风之指轻尘,晓荷之扇幽香。思绪的缠绕带着夜物的心声,化作一曲无字的歌谣,融化在夏夜的幽静中。

后半夜,绵绵细雨开始悄然落下,悉悉索索地,落在屋顶上,雨棚上,花台上,路面上,淅淅沥沥重三叠四,一会儿的功夫,就积攒了一个个微光暗亮的小水坑,水坑愰滺着街灯,又被雨水打碎,星星点点敲击出起起伏伏的旋律,醉心地弹奏着雨巷小夜曲。街灯黄雾朦胧,鬼魅地发出幽光,照着飘飘洒洒的雨丝,似千根银针万根线,絮絮地织起了一帘细软的纱幕,像棉一般软,像风一般轻,像乡间的小姑娘倚着门框露出半边脸一般腼腆。“天街小雨润如酥”,谁说夏夜寂静,听——那风、那叶、那花、那雨、那朦胧街灯下、那浸润雨巷里……无不是天籁之音。仔细地倾听,聆听她们或细腻、或热烈、或伤感、或深沉的声音,何尝不是人生的感慨,命运的际遇。人生的千姿百态,心境的`万千起伏,尽在其中。

夏雨不光是绵细的,更多的时候是瓢泼。豆大的雨滴开始可以用“颗”来计算,一颗两颗,越来越密,相继“砸”下,越“砸”越猛,如擂鼓一阵高似一阵,最后泼刺刺的倾盆而下,白亮亮的,哗啦啦的,霎时遍布大街小巷。这夏天的暴雨像热情好客的少年,极具爆发力和张力,他兴冲冲端着水盆,一盆接一盆泼洒着四处逃窜的雨中人和听之任其的雨中物,你听,泼洒中他发出了哗哗的笑声,那声音爽朗而俏皮。这时,围观的天神不干了,猴急急地干脆“割”开个口子,放开水笼头,直冲着少年慌不择路,从屋顶跌落在水泥地上,啪啪作响,少年从地面又跳到雨棚上,声音清脆而响亮。此时,天神还觉得不过瘾,邀来狂风作伴,拉来雷电助威,霹雳啪啦的雨声中夹杂着雷电轰鸣,狂风怒吼,似一场激越的战斗,又似一曲激昂的交响乐,好不壮观,好不痛快。

大雨过后,清风在巷子里奔跑,携着丝丝凉意;云儿在净空中缭绕,让人清爽怡心。夏夜阳台上的摇椅早让我蹭的油光水亮,每每热烦难寝,便身处其中,心静静地感受着清风温柔,丝雨淅零……轻轻地闭上眼睛,让风儿穿过胸膛,梳理内心的繁复,卸下一身的伪装和疲惫,轻轻抚平心里的垒块,让梦想展开双翅,享受生命的静谧。

听夏,清风在绿叶间籁籁流动,花香在阳台上悄然飘荡; 听夏,雨花细柔柔拍打着碧绿,忽近忽远哼着摇曲; 听夏,沾满花瓣的雾珠,倏忽滚动,挤作一团又四散开来;听夏,虫草的悄语和梦呓的呢喃,淡淡地在风中轻拂散发; 听夏,大地的喘息微微扬起,空灵而悠远……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我想夏风何尝不是如此。你听:夏风细细,叶叶梧桐舞,啜茶听曲浅入睡,一枕小窗渐境。谁在弹奏夏夜的曲子,谁又在记忆的深处自由飘飞……

出自网络,没有具体出处。

不知从何时起,喜欢上了栀子花,它显得洁白无尘又清丽脱俗,就像那天真烂漫小姑娘的眸子般清纯,它的清香就那么裸露的散,播在空气中,让人闻一闻就能想象到害羞小女孩的样子,仿佛你那模糊地身影在我眼前闪过。

栀子花的花语

1、永恒的爱

一生守候和喜悦,喜欢此话的你有感恩图报之心,以真诚待人,只要别人对你有少许和善,你便报以心灵致谢,这是因为你有一颗赤子之心,不懂人心险恶,而你的真诚使你常怀愉快,宽恕他人也使你充满喜悦。

2、很美的寄托

大意是因为此话从冬季开始孕育花苞,直到近夏至才会绽放,花苞期愈长清芬愈久远,栀子树的叶也是经年在风霜雪雨中翠绿不凋,于是虽然看似不经意的绽放,也是经历了长久的努力与坚持、

或许栀子花这样的生长习性更符合这一花语,不仅是爱情的寄予、平淡、持久、温馨、脱俗的外表下,蕴涵的是美丽、坚韧、醇厚的生命本质。

  张晓风的散文一:画睛

 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阳光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

 我起来,走下台阶,独自微笑着、欢喜着。四下一个人也没有,我就觉得自己也没有了。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我走向田畦,就以为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我举袂迎风,就觉得自己是一缕宛转的气流,我抬头望天,却又把自己误以为明灿的阳光。我的心从来没有这样宽广过,恍惚中忆起一节经文:“上帝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我第一次那样深切地体会到造物的深心,我就忽然热爱起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来了。我那样渴切地想对每一个人说声早安。

 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住在郊外的陈,就觉得非去拜访她不可,人在这种日子里真不该再有所安排和计划的。在这种阳光中如果不带有几分醉意,凡事随兴而行,就显得太不调和了。

 转了好几班车,来到一条曲折的黄泥路。天晴了,路刚晒干,温温软软的,让人感觉到大地的脉搏。一路走着,不觉到了,我站在竹篱面前,连吠门的小狗也没有一只。门上斜挂了一把小铃,我独自摇了半天,猜想大概是没人了。低头细看,才发现一个极小的铜锁——她也出去了。

 我又站了许久,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想要留个纸条,却又说不出所以造访的目的。其实我并不那么渴望见她的。我只想消磨一个极好的太阳天,只想到乡村里去看看五谷六畜怎样欣赏这个日子。

 抬头望去,远处禾场很空阔,几垛稻草疏疏落落地散布着。颇有些仿古制作的意味。我信步徐行,发现自己正走向一片广场。黄绿不匀的草在我脚下伸展着,奇怪的大石在草丛中散置着。我选了一块比较光滑的斜靠而坐,就觉得身下垫的,和身上盖的都是灼热的阳光。我陶醉了许久,定神环望,才发现这景致简单得不可置信一—一片草场,几块乱石。远处惟有天草相粘,近只有好风如水。没有任何名花异草,没有任何仕女云集。但我为什么这样痴呆地坐呢?我是被什么吸引着呢?

 我悠然地望着天,我的心就恍然回到往古的年代,那时候必然也是一个久雨后的晴天,一个村野之人,在耕作之余,到禾场上去晒太阳。他的小狗在他的身边打着滚,弄得一身的草。他酣然地躺着,傻傻地笑着,觉得没人经历过这样的幸福。于是,他兴奋起来,喘着气去叩王室的门,要把这宗秘密公布出来。他万没有想到所有听见的人都掩袖窃笑,从此把他当作一个典故来打趣。

 他有什么错呢?因为他发现的真理太简单吗?但经过这样多个世纪,他所体味的幸福仍然不是坐在暖气机边的人所能了解的。如果我们肯早日离开阴深黑暗的垫居,回到热热亮亮的光中,那该多美呢!

 头顶上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叶子不多,却都很青翠,太阳的影像从树叶的微隙中筛了下来。暖风过处一满地圆圆的日影都欣然起舞。唉,这样温柔的阳光,对于庸碌的人而言,一生之中又能几遇呢?

 坐在这样的树下,又使我想起自己平日对人品的观察。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浮躁和浅薄就像“夏日之日”,常使人厌恶、回避。于是在深心之中,总不免暗暗地向往着一个境界——“冬日之日”。那是光明的,却毫不刺眼。是暖热的,却不致灼人。什么时候我才能那样含蕴,那样温柔敦厚而又那样深沉呢?“如果你要我成为光,求你叫我成为这样的光。”

 我不禁用全心灵祷求:“不是独步中天,造成气焰和光芒。而是透过灰冷的`心,用一腔热忱去温暖一切僵坐在阴湿中的人。”

 渐近日午,光线更明朗了,一切景物的色调开始变得浓重。记得读过段成式的作品,独爱其中一句:“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想不到我也有缘领略这秋静趣,其实我所欣赏的,前人已经欣赏了。我所感受的,前人也已经感受了。但是,为什么这些经历依旧是这么深,这么新鲜呢?

 身旁有一袋点心,是我顺手买来,打算送给陈的。现在却成了我的午餐。一个人,在无垠的草场上,咀嚼着简单的干粮,倒也是十分有趣。在这种景色里,不觉其饿,却也不觉其饱。吃东西只是一种情趣,一种艺术。

 我原来是带了一本词集子的,却一直没打开,总觉得直接观赏情景,比间接的观赏要深刻得多。饭后有些倦了,才顺手翻它几页。不觉沉然欲睡,手里还拿着书,人已经恍然踏入另一个境界。

 等到醒来,发现几只黑色瘦胚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的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我抛书而起,在草场上纡回漫步。难得这些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几只羊依旧依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日影稍稍西斜了,光辉却仍旧不减,在一天之中,我往往偏爱这一刻。我知道有人歌颂朝云,有人爱恋晚霞,至于耀眼的日升和幽邃的黑夜都惯受人们的钟爱。唯有这样平凡的下午,没有一点彩色和光芒的时刻,常常会被人遗忘。但我却不能自禁地喜爱并且瞻仰这份宁静、恬淡和收敛。我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茫茫草原,就只交付我和那看羊的孩子吗?叫我们如何消受得完呢?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无情思,过青江,买不得天样纸。”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何尝尽责描绘造物之奇。至于和风动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总爱反覆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连它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不仔细分辨,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我站起身来,摸摸石头还有一些余温,而空气中却沁进几分凉意了。有一群孩子走过,每人抱着一怀枯枝干草。忽然见到我就停下来,互相低语着。

 “她有点奇怪,不是吗?”

 “我们这里从来没有人来远足的。”

 “我知道,”有一个较老成的孩子说:“他们有的人喜欢到这里来画图的。”

 “可是,我没有看见她的纸和她的水彩呀!”

 “她一定画好了,藏起来了。”

 得到满意的结论以后,他们又作一行归去了。远处有疏疏密密的竹林,掩映一角红墙,我望着他们各自走处他们的家,心中不禁怃然若失。想起城市的街道,想起两侧壁立的大厦,人行其间,抬头只见一线天色,真仿佛置身于死荫的幽谷了。而这里,在这不知名的原野中,却是遍地泛滥着阳光。人生际遇不同,相去多么远啊!

 我转身离去,落日在我身后画着红艳的圆。而远处昏黄的灯光也同时在我面前亮起。那种壮丽和寒伧成为极强烈的对照。

 遥遥地看到陈的家,也已经有了灯光,想她必是倦游归来了,我迟疑了一下,没有走过去摇铃,我已拜望过郊上的晴朗,不必再看她了。

 走到车站,总觉得手里比来的时候多了一些东西,低头看看,依然是那一本旧书。这使我忽然迷惑起来,难道我真的携有一张画吗?像那个孩子所说的:“画好了,藏起来了!”

 归途上,当我独行在黑茫茫的暮色中,我就开始接触那幅画了。它是用淡墨染成晴郊图,画在平整的心灵素宣上,在每一个阴黑的地方向我展示。

  张晓风的散文二:栀子花

 有一天中午,坐在公路局的车上,忽然听到假警报,车子立刻调转方向,往一条不知我的路上疏散去了。

 一刹间,仿佛真有一种战争的幻影的蓝得离奇的天空下涌现——当然,大家都确知自己是安全的,因而也就更有心情幻想自己的灾难之旅。

 由于是春天,好像不知不觉间就有一种流浪的意味。季节正如大多数的文学家一样,第一季照例总是华美的浪漫主义,这突起的防空演习简直有点郊游趣味,不经任何人同意就自作主张而安排下一次郊游。

 车子走到一个奇异的角落,忽然停了下来,大家下了车,没有野餐的纸盒,大家只好咀嚼山水,天光仍蓝着,蓝得每一种东西都分外透明起来。车停处有一家低檐的人家,在篱边种了好几棵复瓣的栀子花,那种柔和的白色是大桶的牛奶里勾上那么一点子蜜。在阳光的烤炙中凿出一条香味的河。

 如果花香也有颜色,玫瑰花香所掘成的河川该是红色的,栀子花的花香所掘的河川该是白色的,但白色的有时候比红色更强烈、更震人。

 也许由于这世界上有单瓣的栀子花,复瓣的栀子花就显得比一般的复瓣花更复瓣。像是许多叠的浪花,扑在一起,纠住了扯不开,结成一攒花——这就是栀子花的神话吧!

 假的解除警报不久就拉响了,大家都上了车,车子循着该走的正路把各人送入该过的正常生活中去了,而那一树栀子花复瓣的白和复瓣的香都留在不知名的篱落间,径自白着香着。

  张晓风的散文三:香椿

 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每次回屏东娘家,我总要摘一大抱香椿芽回来,孩子们都不在家,老爸老妈坐对四棵前后院的香椿,当然是来不及吃的。

 记忆里妈妈不种什么树,七个孩子已经够排成一列树栽子了,她总是说“都发了人了,就发不了树啦!”可是现在,大家都走了,爸妈倒是弄了前前后后满庭的花,满庭的树。

 我踮起脚来,摘那最高的尖芽。

 不知为什么,椿树是传统文学里被看作一种象征父亲的树。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而我是站在树下摘树芽的小孩。那样坦然的摘着,那样心安理得的摘,仿佛做一棵香椿树就该给出这些嫩芽似的。

 年复一年我摘取,年复一年,那棵树给予。

 我的手指已习惯于接触那柔软潮湿的初生叶子的感觉,那种攀摘令人惊讶浩叹,那不胜柔弱的嫩芽上竟仍把得出大地的脉动,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而香椿芽,是大地最细致的微血管。

 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

 我把树芽带回台北,放在冰箱里,不时取出几枝,切碎,和蛋,炒得喷香的放在餐桌上,我的丈夫和孩子争着嚷着炒得太少了。

 我把香椿挟进嘴里,急急地品味那奇异的芳烈的气味,世界仿佛一刹时凝止下来,浮士德的魔鬼给予的种种尘世欢乐之后仍然迟迟说不出口的那句话,我觉得我是能说的。

 “太完美了,让时间在这一瞬间停止吧!”

 不纯是为了那树芽的美味,而是为了那背后种种因缘,岛上最南端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象征父亲也象征母亲的树。

 万物于人原来蚵以如此亲和的。吃,原来也可以像宗教一般庄严肃穆的。

栀子花开中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笔下农村妇女具有怎样的特点?

像栀子花一样。蕴涵的,是美丽、坚韧、醇厚的生命本质。

栀子花的花语是--“喜悦”,就如生机盎然的夏天充满了未知的希望和喜悦。

花占卜:您有感恩图报之心,以真诚待人,只要别人对您有少许和善,您便报以心灵致谢。这是因为您有一颗赤子之心,不懂人心险恶,而您的真诚使您常怀欢愉,宽恕他人也使您充满喜悦。

花箴言 :有时候要把自己的喜恶表现出来。

也有解释说栀子花的花语是--“永恒的爱与约定”。很美的寄托。大意是因为,此花从冬季开始孕育花苞,直到近夏至才会绽放,含苞期愈长,清芬愈久远;栀子树的叶,也是经年在风霜雪雨中翠绿不凋。于是,虽然看似不经意的绽放,也是经历了长久的努力与坚持。或许栀子花这样的生长习性更符合这一花语。不仅是爱情的寄予,平淡、持久、温馨、脱俗的外表下,蕴涵的,是美丽、坚韧、醇厚的生命本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6508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