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磊与乐嘉,谁才是真正懂情感的专家?

涂磊与乐嘉,谁才是真正懂情感的专家?,第1张

涂磊与乐嘉,谁才是真正懂情感的专家?

文/肖寒先僧

前言:

在说到涂磊和乐嘉之前,我先说几句闲话。

人无完人,事无巨细,论斤谈感情,自然买卖不成,仁义不在,闲言碎语,琐事委屈,良心公道,人生知晓。

我们总是想让自己一夜之间飞黄腾达,又总是幻想一劳永逸。但是,在失败后的人生,很多人选择坐以待毙,又不甘心。人总是这样,在 情感 的世界里徘徊,在婚姻的世界里挣扎。

可是,我们又期待美好发生,在一点点火苗面前,重拾我们的信心。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 情感 专家,也没有神圣的职业,而有的,只是我们不甘落魄,苦于生活前进的信念。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人们对 情感 需求越来越随性,而这些随性又伴随着真爱,在爱情面前,我们千里姻缘一线牵,但是到了婚姻里,超米油盐酱醋茶就出现了问题。只有那些有阅历,又有研究心态的人,才会仔细的揣摩人间疾苦, 情感 痛楚,而这些人,被我们称之为生活专家, 情感 专家。

涂磊,知名节目主持人, 情感 导师,他的特点也很鲜明,对 情感 一针见血的剖析,看不惯的人或事毫不顾忌的讲出问题所在,又是一位绅士,不以貌取人。

而在生活里,又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所有的标签,都是荣誉加冕,都是温柔相待。

这么些年来,我们看到的《爱情保卫战》中的涂磊,字字真实,又尖锐直刺心底,也正是这样坦率的性格,让涂磊成了大家心目中羡慕的别人家的好男人。

涂磊以冷酷而又风趣的形象示人,其实,涂磊是一个非常简单,又容易相处的人,对待节目认真严肃的个性,让他在同事相处的过程中非常舒服,也对他非常敬佩。每当嘉宾遇到一些棘手的感情问题,涂磊总是能够给出自己客观的意见。

从无名小辈到如今的 情感 导师,曾在年轻时也不容易,好在,才华最终被挖掘,而有了今天的涂老师。

反观另外一位 情感 专家乐嘉,似乎运气并没有那么好。

乐嘉算得上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 情感 专家,因为乐嘉的感情经历在之前是非常丰富的。

这一切都要从他的出生说起。

乐嘉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从小没少吃苦,算的上是我的半个陕西老乡(12岁前在陕西渭南市富平县生活),后来来到宁波,读过中专,进修了戏剧,后有拿到本科学历。失恋,结婚,有一个17岁的女儿……

他是神秘的,又是让我喜欢的。

喜欢他的人,说他言辞犀利,点评直击要害;不喜欢他的人说他尖酸刻薄,不给别人留面子。

而乐嘉,从性格色彩创始人到非诚勿扰心里点评嘉宾,再到节目中饮酒放肆,乐嘉的人生,真的是狂妄不羁又不解风情, 娱乐 圈得罪了个遍。然而,他才不在乎呢。

年少时,轻狂;中年时,洒脱。

乐嘉的人生不算完美,但是,他活在了自己的世界,自己想要的世界。

他不像涂磊那样的 情感 专家,但他把人的性格分成四类,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

而在他年轻时,一次次现实的棍棒打在他身上,他敏感而又自卑,即使在多年后成名立业,但他从小种下的自卑种子,始终在心底发芽生长。

涂磊和他不同。

涂磊察言观色又懂得审时度势,能够尊重他人,又不失自己的尊严。

但是乐嘉做不到,他觉得,自己的性格就是这样,你们喜欢我的时候,我就是这种性格,可今天你们不喜欢我了,也是因为这种性格,也许他感到委屈,可我们喜欢的是你言辞犀利又不失风度,而不是借酒放荡不羁。

两位导师都是能说会道的人,而他们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在乐嘉最火的时候,涂磊即使有很多人喜欢,但相比起乐嘉,还是稍逊一筹。

但是乐嘉输了,输在不会赢得人心,不会拐弯认怂。

涂磊赢了,即使有过飞机上不雅动作,但无伤大雅。

说 情感 专家尤为过分,倒不如说两位是人性学家, 情感 源泉的根就是人性。但从人性处事来说,涂磊是装糊涂,乐嘉是真糊涂。

真正的情感咨询,是情感咨询师通过对你情况的专业分析,提供不同的视角,让你看到以前从来没发现,想不到,或者没重视过的问题。

同时情感咨询师会给你相应的指导建议,告诉你想实现目的,无论是挽回还是追求,最好应该在什么时候做怎样的事。

需要注意的是,情感咨询师无法买卖爱情,所以结果是谁都无法保证的。只要跟你说免费咨询保证成功无效退款,90%多成功率的,一律可视为扯淡。

门槛低大家又不熟悉的行业,自然是鱼龙混杂,还是仔细辨别吧。遇到好的咨询师不容易,真的能帮到你的,教会你的常常就不止是感情。

希望大家都能不受情感所困。

2010年,40岁的孟非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

但那一年,他却离开了自己的王牌节目,去了一档婚恋节目。

那就是后来大火的《非诚勿扰》。

节目播出了几期之后,一位叫做乐嘉的嘉宾出现在了嘉宾席上。

乐嘉和孟非两人一个幽默圆滑,一个犀利尖刻,正好形成对比。

两人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成了搭档。

随着节目大火,两人也随之火了起来。

但就像所有搭档不能天长地久一样,节目红了,两人却分道扬镳了。

2013年,乐嘉离开《非诚勿扰》。

其实在乐嘉离开之前,已经有些端倪。

2012年10月25日,孟非突然发了一条微博。

孟非历来说话,圆滑,这样直接的发言并不多。

尤其是这个身边的人,有些意味深长。

之后,乐嘉也发了动态,同样也没有明说是回复谁。

孟非则再度发文

作为两个成年人,话说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需要再解释了。

之后,乐嘉以一封离开非诚勿扰要向大家说的话,结束在非诚勿扰的旅途。

这个看似结束的事件,其实才是乐嘉下坡路的开始。

1971年,孟非出生在重庆。

1975年,乐嘉出生在上海,2个月的时候,随父母去到了陕西。

乐嘉的童年很苦,家里的房子是宿舍最小的,能吃得最好的东西就是白糖和猪油。

父母经常为了钱吵架。

13岁的时候,乐嘉才有机会回到上海。

而巧的是,孟非12岁也和父母迁居去了南京。

这两个人,差不多在同样的岁数都经历了一次人生中从北到南的迁徙。

从陕西回来的乐嘉学习不好,初中毕业只能去读了中专。

但这时候,他个性里自负冲动爱表现的特质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曾有一次,他和别人打赌,谁输谁剃光头。

乐嘉输了,他剃完头还顺手把眉毛都剃了。

但他反而很高兴,因为他因此成了焦点。

他对那件小事的评价是:“我很得意”。

好胜爱出风头的乐嘉也有过失落的时候。

有一次他和妈妈在街头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去上学,正好碰上妈妈的领导开车经过。

乐嘉的妈妈就想让领导打上乐嘉一段。

谁知道那位领导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就走了。

这件事,给了乐嘉很大的刺激。

那会他就知道,没有钱父母会吵架,没有钱别人瞧不起。

这大概也奠定了他以后为人处世的基调。

1991年,16岁的乐嘉读完两年中专,开始工作。

父母为乐嘉安排了好了人生道路,他一边上班,一边在电大继续深造,读的是外贸专业。

而1990年,孟非却高考落榜。

1991年,乐嘉在银行开始工作的时候,孟非在江苏广播电视报做了印刷工。

乐嘉读了两年书,因为总听人说外面的世界,他的心开始不安分了。

想找一份能到处走走看看的工作。

1993不顾父母反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开始当销售。

孟非也恰好在那一年进入了江苏台开始担任摄像。

也许两个人都没有想到,两个经历截然不同的人会在以后的人生有过那么多的交集。

乐嘉的运气很好。

他当销售,卖房,别墅这种大件,一卖就是几套。

后来买化妆品,乐嘉一卖也就就成了宁波第一。

销售让原本就爱表现的乐嘉变得自信,爱说话。

他对自己的语言能力有了无比的自信,他开始相信,自己能靠着说话,走上巅峰。

1995年,乐嘉决定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他开始到处演讲,他站在台上振臂高挥,台下一呼百应。

看着台下的人们群情激奋,乐嘉也热血沸腾。

他那颗不安分的心,找到了最适合的表现方式。

而在电视台干了几年的孟非,也找到了自己的路。

同年,他担任编导及摄像的纪录片《奔向亚特兰蒂斯》获得了全国 体育 电视二等奖。

生活如意的乐嘉谈了女友,还是富二代,女友还怀孕了。

可随着乐嘉公司的裁员,没什么根基的乐嘉很快没有后续资源。

这样的乐嘉自然没法得到女友家人的认可。

女朋友对乐嘉也颇有怨言。

一次,他开车送女友上班,因为开得慢女友埋怨完了他心情不好,坐在他旁边就哭了起来。

乐嘉一时手足无措,便让女朋友自己开。

没想到女朋友却说:“你不是要开吗?你自己开。”

乐嘉看着女友铁青的脸,心里一下涌起了怒火。

想着自己连车都没有,连车都是女朋友“赏赐”给自己开的。

再联想起前女友父母对自己从来没有好脸色,乐嘉便发誓一定要多挣钱。

但以乐嘉的能力,当时怎么都不可能比女友家有钱。

于是,擅于走捷径的乐嘉想到了女友家人似乎对有学问的人也青睐有加。

他决定出书。

1999年,孟非熬过了低谷,开始担任制片人和主持人。

而乐嘉1999年也开始了尝试。

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自己会说话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他甚至去参加了配音演员的招聘,为了能聘上,他还去上戏进修了半年。

半年后他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发现,比他会说话的不会表演,比他会表演的不会说话

演员没当成,他又去应聘了一家全球知名的公司,重操旧业当了销售。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在全国巡回演讲,宣传公司的产品。

观众最多的时候,每场能达到1万人。

在公司期间,类似的演讲他进行了200多场。

看着讲台底下黑压压的人,乐嘉自己也备受鼓舞。

他利用自己接触到的心理学知识,将心理学里人物性格用颜色代表。

创建了“性格色彩”。

实际上,这些知识并不罕有,知道的人也很多。

但是心理学家哪有乐嘉的演讲能力和鼓动能力。

乐嘉利用自己的口才,将这种“性格色彩”的学说,推向了高潮。

他年复一年,以专家的身份出书,演讲,很多人成了他的粉丝。

乐嘉也变得从未有过的自信和自负。

他发现,在演讲中用这些极端的言语和方式,效果总会很好。

说得稍微刻薄一点,算是哗众取宠也不为过。

但那是他的主场,有表演性质的表现的确容易凸显出他的个人风采。

也是这段经历,导致了乐嘉后来的走麦城。

但不得不承认,通过这样大张旗鼓地巡回演讲、出书、乐嘉成功了。

有名有钱还有了一定的地位。

而孟非在电视台则没那么顺利。

不过以 娱乐 为导向的他做出的节目收视率很低。

无论在哪个栏目,他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后来,孟非咬着牙去找了领导,表示自己不想被淘汰。

后来几经波折,孟非去了个新节目《南京零距离》。

没想到,这个节目却意外的与孟非相称。

他凭着这个节目意外的成了家喻户晓的主持人。

在《非诚勿扰》之前,孟非和乐嘉走的是两条路。

孟非一直稳妥,他甚至说过:“我生性懦弱,怕一切竞争。”

而乐嘉则是另一种个性,他一直是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他也要求自己要做唯一的主角

两人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进修了一下学历。

孟非也曾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顺利毕业。

乐嘉成了阿姆斯壮大学工商管理学士本科的学业。

2009年,这两个人终于见面了。

当时乐嘉34岁,当时《非诚勿扰》的导演黄菁向乐嘉抛出了橄榄枝。

当时还不了解电视威力的乐嘉依旧沉浸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圈子里。

他不想去电视上当 情感 导师,因为这样会影响他“性格色彩导师”的事业。

但耐不住导演几次邀请,乐嘉半推半就地去了节目。

没想到,这一去,他和孟非这样两个光头就火了。

虽然孟非是主持人,但作为嘉宾乐嘉的风头并不差。

其实乐嘉和孟非一开始就不一样。

乐嘉要的是掌控全场,和他平时的演讲一样。

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接受他的理论,能对他奉为圭臬。

他对自己的话术和表现力十分自信,甚至到了自负的地步。

有一种只要他的话说出来就不能被反驳的气势。

但孟非实际上做的是协调,他要尽可能调动嘉宾的情绪。

展现嘉宾的多样性,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有太明显的立场表达。

节目一开始,乐嘉以犀利敢说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时间久了,他喜欢表现自己,弱化节目来宾的特质就开始显现。

他总是时不时会做出一些夺人眼球的事情。

如在台上向女嘉宾索拥抱,场面一度有点尴尬。

还有无时无刻的对选手的观点进行打击和挖苦,虽然孟非的沉稳总能帮他把话圆回来。

但他忘记了他现在不是站在讲台上的主角。

随着节目越来越红,乐嘉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他出门也从一个人变成带着十几个人前呼后拥。

他说话越来越大胆,态度也越来越狂傲。

但随着他和孟非几条似乎是隔空对话的消息的出现,他离开了《非诚勿扰》。

他离开之后,《非诚勿扰》依旧平稳的发展。

而乐嘉也并没有沉寂,他更红了。

他接连参加了《不见不散》《超级演说家》 《首席夜话》《等着我》等节目。

在这些节目中,乐嘉完全做回了自己,他毫无顾忌地展示着自己。

在参加《我是演说家》时,他直接怒斥主持人:“我觉德你很虚伪。”

骂完事后又道歉。

在录制《超级先生》中,他怒斥宁静对学员不好。

事后又主动拉着宁静示好。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比如疑似QIANG吻谢娜事件等等。

疑似暗讽金星是TAIJIAN等等。

他知道如何能让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他知道如何能让自己脱颖而出。

作为一个销售,他太知道受众的痛点了。

可过犹不及。

一次,在录制《超级演说家》时,他为了支持选手崔万志,在节目中当场喝了几杯白酒。

放在平时,这只是他暖场调动气氛的手段而已。

但那天他喝醉了。

在现场的鲁豫劝她不要喝,怕影响节目录制。

他转头对鲁豫大吼:“闭嘴”。

接着在节目中开始肆无忌惮地爆粗口。

他表示自己是做演讲培训的,其他嘉宾和自己不一样。

他几乎对在场的所有人都表示了不满。

在现场的窦文涛和他说了几句之后,也转身离开。

表示舞台留给他。

场面一度很难看。

而事后,他发文不仅不道歉,甚至还有种自豪的味道。

好好一个节目,被弄成了一出荒唐的闹剧。

说话尖锐、爱表现、不怯场、临场反应快,这些作为销售培训师和用在演讲中都是极好的特质。

可乐嘉不分场合时时刻刻的表演,却最终让自己走下神坛。

醉酒事件,乐嘉的工作量急剧减少。

他开始放下身段,出现在小商演中。

实际上,比起给别人打配合,他确实更适合站在舞台上唱独角戏。

可这个舞台和当初的不一样了。

他重操旧业,又开始了各种演讲。

也许正如他在醉酒事件中说的那样,他给自己的定位,始终是个培训演讲的。

这几年他的动态都是和演讲相关。

之后,又一度传出了乐嘉出家的消息。

当然,习惯当主角的乐嘉不会真的淡出的。

2020年,他的演讲之旅又开始了。

他依旧斗志昂扬,对着面前的听众激昂的说着他的理论。

而没了乐嘉的《非诚勿扰》在2020年,也迎来了10周年纪念。

在这期纪念特辑上,有以往的嘉宾汇聚一堂的回忆杀。

有之间嘉宾的生活现状。

但在这些人里,没有乐嘉。

这十年里《非诚勿扰》,的收视一直居高不下。

孟非也成了主持界颇有声望的大咖。

乐嘉前半生的经历很励志。

靠着自己,从销售做起,一点一点学习、挣钱,最后成了当红节目的嘉宾主持。

他这一路的努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他聪明,善于发现机会,会找捷径。

他擅于竞争擅于表现,能抓住每一个机会表现自己。

他对金钱和成功有着强烈的渴望。

这些促成了他前半生的成功。

可同时,他又自负、狂傲。

用之前成功的经验套用所有,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他事业的是毁于他的口无遮拦放浪形骸以及自以为是。

不过好在他底子还在,也许还有机会。

我认为靠谱的,因为他(她)们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利用专业的知识,从心理,行为,外貌特征,为你服务!只有真正解决了你的情感问题,才会为下一位有同样的问题或类似的问题,并且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更多的客源!

情感咨询是最具技术含量也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业,说他没有技术含量是因为无论什么文凭或者什么从业者都能说出自己对爱情的见解,再加上他们话术的指导和培训就能出来一位情感咨询专家。

说他最有技术含量是因为情感咨询中的情感挽回是非常难以捉摸的,每个人内心想法都是不同,两人的爱情很难因为别的三言两语而有所改观,但是市面上却有着近9成的情感咨询以情感挽回吸引着人交钱受骗。

情感挽回被骗案例:

上次有个受害者就是找到一个情感咨询公司,交了8800的咨询费,隔天不想做对方就不退了,然后以各种原因搪塞她跟她解释,说你都还没开始体验我们的服务,为什么就不想做了的,因为受害者已经明白了这只是个智商税而已,而对方的目的就是只有一个,钱是不可能退的。

最初对方宣传的时候很细心,非常的体贴也理解这个受害者的心情,说失恋不可怕,也不是你自身不够优秀,而是方法没用对,只要你购买我们的会员,我们会有专业的情感导师跟你进行一对一辅导。

可是交了钱之后,看了“情感导师”发来的挽回方案,全都是一些陈旧的资料和鸡汤,与实际情况对不上,就提出退费对方就不同意了。

像这种情感咨询挽回机构就是针对于刚刚失恋的女孩,痛失前男友后破碎的心灵,非常需要一个人安慰,所以他们会给你非常多的关怀和甜言蜜语让你交钱,可是但凡理智一点的都能看出是个陷阱。

情感挽回被骗情感公司诱导骗了,需要哪些证据追回损失:

首先需要情感挽回服务合同或是协议;

与业务员和情感挽回的聊天记录;

向情感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的聊天记录;

遇到情感挽回纠纷,及时地收集相关的证据,只要服务期没超过,遭遇情感纠纷案件寻求法律帮助挽回损失!

文末提醒:

其实情感机构的骗局都是大同小异,在你没交钱之前告知你可以满足你的想法,让你交下费用,等你交了费用服务就是敷衍了事,最后在你发现服务效果并不是交钱之前所说的那样之后就开始态度大变,以合同、开始服务了为由各种据不退钱。

在市面上,除了心理咨询师,还有情感咨询师这个称号,在许多场合下都被人使用,这个情感咨询师,跟心理咨询师有什么区别?

严格意义来说,情感咨询师这个称呼是不严谨的,真正具有权威资质、能够上得台面的是“婚姻家庭咨询师”。

2007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发布第9批国家新职业中,“婚姻家庭咨询师”首次出现,标准定义为“为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求助者提供咨询服务的人员”。从这个时候开始。

同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全国妇联婚姻家庭研究会编写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以及全国统编培训教材。

2009年,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认证首次考试在北京举行。2010年9月,人社部门发放首批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取证咨询师可以合法的开展婚姻家庭咨询业务。

也就是说,真正可以从事情感、婚恋以及婚姻类咨询的服务,是从2010年才能开始

然而,在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又取消了包括婚姻家庭咨询师在内的11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这个决策,实际上比心理咨询师还要早,只是由于心理咨询师比较受人关注,大家不太了解罢了。

为什么取消?主要是因为家庭婚姻咨询师的咨询,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做到,心理咨询的服务里面,就包含有婚姻家庭咨询、情感类咨询的功能,当时考虑取消,是证书重复,人社部觉得没必要,就把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证书砍掉了。

至于2017年9月,国家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那是另外一回事,内部的人都清楚,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买证卖证的太多,含金量不足,一大堆鱼龙混杂的人去考咨询师资格证,导致市场混乱,所以国家才

在这里大家会有疑问,为什么国家要在2007年颁布婚姻家庭咨询师的新职业,早在2001年8月,我国就启动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道路,中途还要再搞婚姻家庭咨询师,是什么目的?

主要是当时国家在司法、民政部门,有婚姻家庭调解的政策的任务,专门有婚姻家庭调解的功能,然而从业的人员缺乏资质,没有证书,开展工作极为不便,也很难获取大家信任。于是经过协商,为了政府顺利开展工作,于是审批报备了“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职业,初衷也是为了让政府内部的相关人士具有从业人格。

实施一段时间后,发现婚姻家庭调解的做法还不错,也有很多需求,大家都很感兴趣,于是就开设培训班,面向市场,让更多的人参与,推广开来,才形成了情感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开始越来越火的缘故。

也就是说,这个职业的初衷一开始就是为政府管理以及规范化执业而开展的项目,后期发现心理咨询师比较专业,而且在活动中承载的角色和功能愈加专业规范,大家觉得婚姻家庭咨询师没太多必要了,才慢慢取消。

如今民政局、法律服务中心等婚姻调解室,开展调解工作,都是聘用心理咨询师去做的。

比起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在心理评估、心理测量、个案概念化等报告上更加规范,比较系统实用,也有统计数据和材料提供给政府,更能体现婚姻调解的客观价值。相比婚姻家庭的基本功能,涵盖的专业性更全面些。

通俗点来说,就是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范围比情感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承载的功能大,婚姻家庭咨询师所干的情感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师其实也能做,但是心理咨询师里面的专业性成分,譬如心理测量统计、会谈评估以及相关的报告研究,这一块婚姻家庭咨询师、情感咨询师就很难做了。

比如SCL-90、MMPI等心理量表的评估分数统计和报告如何使用,评估怎么开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没有经过心理测量学知识学习的人,是很难操作的,会谈可以,但是要走循证咨询以及专业化路线,他们还有很大差距。

而且从2010年开始颁证,再到2016年正式取消,婚姻家庭咨询师也就短短6年时间,真正能够了解这块、或者说在这方面有所经验的人其实并不多,不仅是职业资格的问题,没有证书,就连培训也是追求短平快,很难具有含金量。

至于情感咨询师是否靠谱,其实还是有的,主要是在政府机构里面,婚姻调解室。在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等机构,专门会有婚姻调解的机构,几乎每个区都会配备这样的组织单位。

以目前国内咨询环境以及大众需求来看,心理咨询师或者情感咨询师的还没有那么大。缺口是有,但还没井喷到人人都能入行的地步,除了公安、司法、学校、社区等少数服务人群有特定需求外,大部分行业的人还真没办法和心理咨询行业有太多关联。

现在国内缺的不是心理咨询师,而是专业的临床心理学家及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团队人才匮乏,针对特殊症状群体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困扰着许多人士,得不到及时帮助,这才是国内真实的现状。

比如你有强迫行为,困扰多年了,已经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无法正常工作和日常社交,并且还伴随有严重的躯体症状,出现心跳加快、血压身高,长期失眠和食欲不佳,身体状态很差,此时你需要寻求的是医生的帮助。

或者是你有抑郁情绪,已经好几年了,常常情绪低落,感到悲观绝望,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经常感觉脑子空空的,精力下降、浑身懒散,思考问题费力,严重时甚至不吃不喝,这个时期,已经不是光靠心理咨询能够解决的了,而是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首先会进行一个微信或者电话沟通,做一个心理疏导和心理分析,然后导师部会开会讨论学员的案子,给到具体的方案,手把手指导,甚至是代聊和约会流程设计。包括:情商提升课、形象改造、自我提升、自我改变、情绪管理等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6135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