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的星子县,为何改名庐山市?

江西省的星子县,为何改名庐山市?,第1张

在江西省的北部,有一个地方叫做星子县,也就是现在的庐山市。它是江西的一个县级市,隶属于九江市管理。它的地名来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当时杨吴在大和年间在这里设置了星子镇,因为在这个地方的镇南湖里面有“落星石”,从而得到了这个名字。它境内有庐山景区,与鄱阳湖相邻,东面是都昌县,西面与柴桑区和德安县相接壤,北面是原来的庐山区,也就是现在的濂溪区,南面和永修县相邻。全市总面积九百多平方千米,人口达到了将近二十五万。

一、那么星子县为什么要改名为庐山市呢?

这要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说起,那时候的庐山风景区,在管理上出现了多家共同管理的现象,最多出现了四家共治的局面,这样就引起了很多管理上的混乱,他们各自为政,非常不利益庐山景区的发展。

到了2015年的时候,当时的九江市政府,经过长期的多方研究,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于是向江西省政府提出了在庐山设市的申请。在2016年的时候,经过国家批准,九江市的部分地区被调整,撤销了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这样,庐山市就成为了江西省的第二个以景区命名的县级市。

二、我们再来说一说庐山市这个地方的历史沿革

在夏、商、周时期,庐山市现在的地方属于当时的扬州管理。在春秋时代,这个地方又属于了楚国管理,后来又归属吴国管理。在战国时代,吴国被灭后,这个地方归属了越国管理。一直到了秦朝,实行了郡县制,这时候的庐山归属了当时的九江郡管辖。

到了汉代,庐山属于当时的柴桑县管辖。三国时属于东吴管辖。西晋的时候,又属于寻阳郡管辖。到了隋朝,寻阳郡被废除,设置了江州和旬阳县,后来江州也被废除,改成了九江郡。在当代,重新设置了江州,并设立浔阳县。一直到了五代的时候,在庐山的南面设置了星子镇,归属当时的德化县管辖。

到了宋朝,公元978年,也就是太平兴国三年,将当时的星子镇升级为星子县 ,隶属于属江州管辖。公元982年,也就是太平兴国七年,设立了南康军,星子县就是它的军治所在。

元朝的时候,公元1277年,也就是至元十四年,将南康军改成了南康路,属于当时的江淮行省管辖。后来又隶属于江西行中书省管辖。明朝的时候,公元1376年,也就是洪武九年,这个地方又改名南康府。在清朝的时候,星子也一直属于南康管辖。民国时期,将当时的南康府废除,但保留了星子县的建制,属于江西省管辖。后来直到解放前,星子县又先后隶属于浔阳道、江西省、第三行政区、第五行政区、第九行政区。

新中国成立以后,星子县属于九江专区管辖,一直到了1983年,星子县开始隶属九江市管辖。再到了2016年,星子县被撤销。

江西九江星子县是庐山市,属于江西省县级市,九江市代管,地处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背倚庐山,面临鄱阳湖,东与都昌县隔水为邻,西与柴桑区、德安县、共青城市接壤,北与濂溪区(原庐山区)相连,南与永修县湖洲相接。

庐山市是江西省第二个以景区命名的县级市,原名星子县,源于五代十国杨吴大和年间所设星子镇,因镇南湖中有“落星石”而得名。庐山市历史悠久,城区南康镇系故南康军、路、府治所在地。庐山市境内西北多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8座。其中汉阳峰最高,海拔14734米。以汉阳峰为中心,汉阳峰西南、北、东、南群峰环绕;中部为低山丘陵,以丫髻山为中心,丫髻山西北、东北、东南山丘环布;南部有沙湖山。

答案:1980年星子县长是刘志庚。

解释:根据公开资料,1980年刘志庚担任江西省上饶地区星子县县长。

拓展:刘志庚,男,汉族,1950年出生,曾任江西省上饶地区星子县县长、婺源县县长、婺源县委书记等职务。他在担任县长期间,致力于发展当地的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外,他还在担任婺源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当地政府和群众积极开展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婺源经济社会的发展。

1 《游庐山黄崖遇雨记》全文翻译

一、作品原文

甲辰春,将游庐山。星子令丁君告余曰[1]:“庐山之胜,黄崖为最。”余乃先观瀑于开先寺,毕,即往黄崖。

崖仄而高,箯舆升[2],奇峰重累如旗鼓戈甲从天上掷下[3],势将压己,不敢仰视;贪其奇,不肯不仰视。屏气登颠[4],有舍利台,正对香炉峰。又见瀑布,如良友再逢,百见不厌也。旋下行,至三峡桥。两山夹溪,水从东来,巨石阻之,小石尼之[5],怒号喷薄。桥下有宋详符年碣[6],谛视良久,至栖贤寺宿焉。

次日闻雷,已而晴,乃往五老峰。路渐陡,行五里许,回望彭蠡湖[7],帆竿排立,己所坐舟,隐隐可见。正徘徊间,大雨暴至,云气坌涌,人对面不相识。舆夫认云作地,踏空欲堕者屡矣。引路里保,避雨远窜,大声呼,杳无应者。天渐昏黑,雨愈猛,不审今夜投宿何所。舆夫触石而颠,余亦仆,幸无所伤。行李愈沾湿愈重,担夫呼謈[8],家僮互相怨尤,有泣者。余素豪,至是不能无悸。踯躅良久,犹临绝壑。忽树外远远持火者来,如陷黑海见神灯,急前奔赴,则万松庵老僧曳杖迎,唶曰:“相待已久,惜公等误行十馀里矣。”烧薪燎衣[9],见屋上插柳,方知是日清明也。

次日雪,冰条封山,触履作碎玉声。望五老峰不得上,转身东下,行十馀里,见三大峰壁立溪上,其下水潺潺然。余下车投以石,久之寂然,想深极,故尽数十刻尚未至底耶?旁积石础碎瓦砾无万数,疑即古大林寺之旧基。舆夫曰:“不然,此石门涧耳。”余笑谓霞裳曰[10]:“考据之学,不可与舆夫争长,姑存其说何害!”乃至天池,观铁瓦,就黄龙寺宿焉。僧告余曰:“从万松庵到此,已陡下二千丈矣。”问遇雨最险处何名,曰犁头尖也。

余五年游山皆乐,惟此行也苦,特志之。

二、注释

[1]星子:今江西星子县。庐山在星子县北。

[2]箯舆:竹制的山轿。

[3]重累:重叠。

[4]颠:同“巅”,山顶。

[5]尼:阻挡。

[6]祥符:宋真宗大中祥符年的简称,凡九年(1008-1016)。碣:石碑。

[7]彭蠡湖:即鄱阳湖,在江西省北部。庐山离鄱阳湖西岸不远。

[8]呼謈:大声呼痛。这里是指他们叫苦。

[9]烧薪燎衣:用柴升火,烘烤衣服。

[10]霞裳:姓刘,袁枚的学生。

2 游庐山黄崖遇雨记

崖仄而高,箯舆升[2],奇峰重累如旗鼓戈甲从天上掷下[3],势将压己,不敢仰视;贪其奇,不肯不仰视。屏气登颠[4],有舍利台,正对香炉峰。又见瀑布,如良友再逢,百见不厌也。旋下行,至三峡桥。两山夹溪,水从东来,巨石阻之,小石尼之[5],怒号喷薄。桥下有宋详符年碣[6],谛视良久,至栖贤寺宿焉。

次日闻雷,已而晴,乃往五老峰。路渐陡,行五里许,回望彭蠡湖[7],帆竿排立,己所坐舟,隐隐可见。正徘徊间,大雨暴至,云气坌涌,人对面不相识。舆夫认云作地,踏空欲堕者屡矣。引路里保,避雨远窜,大声呼,杳无应者。天渐昏黑,雨愈猛,不审今夜投宿何所。舆夫触石而颠,余亦仆,幸无所伤。行李愈沾湿愈重,担夫呼謈[8],家僮互相怨尤,有泣者。余素豪,至是不能无悸。踯躅良久,犹临绝壑。忽树外远远持火者来,如陷黑海见神灯,急前奔赴,则万松庵老僧曳杖迎,唶曰:“相待已久,惜公等误行十馀里矣。”烧薪燎衣[9],见屋上插柳,方知是日清明也。

次日雪,冰条封山,触履作碎玉声。望五老峰不得上,转身东下,行十馀里,见三大峰壁立溪上,其下水潺潺然。余下车投以石,久之寂然,想深极,故尽数十刻尚未至底耶?旁积石础碎瓦砾无万数,疑即古大林寺之旧基。舆夫曰:“不然,此石门涧耳。”余笑谓霞裳曰[10]:“考据之学,不可与舆夫争长,姑存其说何害!”乃至天池,观铁瓦,就黄龙寺宿焉。僧告余曰:“从万松庵到此,已陡下二千丈矣。”问遇雨最险处何名,曰犁头尖也。

余五年游山皆乐,惟此行也苦,特志之。[1]

3 关于游庐山黄崖遇雨记的题目

崖仄而高,箯舆升[2],奇峰重累如旗鼓戈甲从天上掷下[3],势将压己,不敢仰视;贪其奇,不肯不仰视。

屏气登颠[4],有舍利台,正对香炉峰。又见瀑布,如良友再逢,百见不厌也。

旋下行,至三峡桥。两山夹溪,水从东来,巨石阻之,小石尼之[5],怒号喷薄。

桥下有宋详符年碣[6],谛视良久,至栖贤寺宿焉。次日闻雷,已而晴,乃往五老峰。

路渐陡,行五里许,回望彭蠡湖[7],帆竿排立,己所坐舟,隐隐可见。正徘徊间,大雨暴至,云气坌涌,人对面不相识。

舆夫认云作地,踏空欲堕者屡矣。引路里保,避雨远窜,大声呼,杳无应者。

天渐昏黑,雨愈猛,不审今夜投宿何所。舆夫触石而颠,余亦仆,幸无所伤。

行李愈沾湿愈重,担夫呼謈[8],家僮互相怨尤,有泣者。余素豪,至是不能无悸。

踯躅良久,犹临绝壑。忽树外远远持火者来,如陷黑海见神灯,急前奔赴,则万松庵老僧曳杖迎,唶曰:“相待已久,惜公等误行十馀里矣。”

烧薪燎衣[9],见屋上插柳,方知是日清明也。次日雪,冰条封山,触履作碎玉声。

望五老峰不得上,转身东下,行十馀里,见三大峰壁立溪上,其下水潺潺然。余下车投以石,久之寂然,想深极,故尽数十刻尚未至底耶?旁积石础碎瓦砾无万数,疑即古大林寺之旧基。

舆夫曰:“不然,此石门涧耳。”余笑谓霞裳曰[10]:“考据之学,不可与舆夫争长,姑存其说何害!”乃至天池,观铁瓦,就黄龙寺宿焉。

僧告余曰:“从万松庵到此,已陡下二千丈矣。”问遇雨最险处何名,曰犁头尖也。

余五年游山皆乐,惟此行也苦,特志之。[1][1]星子:今江西星子县。

庐山在星子县北。[2]箯舆:竹制的山轿。

[3]重累:重叠。[4]颠:同“巅”,山顶。

[5]尼:阻挡。[6]祥符:宋真宗大中祥符年的简称,凡九年(1008-1016)。

碣:石碑。[7]彭蠡湖:即鄱阳湖,在江西省北部。

庐山离鄱阳湖西岸不远。[8]呼謈:大声呼痛。

这里是指他们叫苦。[9]烧薪燎衣:用柴升火,烘烤衣服。

[10]霞裳:姓刘,袁枚的学生。[1]4作品赏析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春,袁枚游庐山,由南麓上山,历游黄崖附近的开先寺、三峡桥、栖贤寺等名胜。

这篇文章,便记游览经过。文章虽然记的是游览的全过程,但依游程重点写了登黄崖及遇雨两个片段。

登黄崖,重点写山“仄而高”。如形容山的陡峭,群山罗立,说自己上山时仿佛觉得旗鼓戈甲从天上掷下来,既形像地描摹了山峰的各种形态,又准确地表达了仰面上登时的心理感觉。

写遇雨的一段尤扣人心弦。忽晴忽雨,晴则观远处纤毫毕见,雨则漆黑一团,正是庐山气候多变的特征。

作者以如椽巨笔,不但写出大雨中的遭遇,且忙中有闲,在写了舆夫多次遭险、自己也摔倒、走投无路后,还不忘点缀担夫、家僮,一笔不漏。游山应是一种乐趣,袁枚在这里却着意写了苦。

悬崖峭壁,难以攀登。为一苦;雨中难行,频临不测,为一劳。

但作者娓娓记来,把极不堪之境缕分细述,仍能从中品味出他的趣来。[1]。

4 求文言文《游庐山记》的翻译

译文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风停后,爬上太乙峰。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过了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象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

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

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探访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5 文言文阅读:《游小孤山记》逐字翻译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小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6 游庐山记徐霞客二十一日译文二十一日别灯,从龛后小径直跻汉阳峰

21日,徐霞客告别慧灯,从石室后的小路直奔汉阳峰一路上,他攀茅草,拉荆棘,涉溪流,穿林莽,登上了峰顶,向南俯看鄱阳湖,湖水浩荡,水天相连;向东望湖口,朝西见建昌州,群山历历在目庐山诸山峰在汉阳峰前没有一座山不低头的,只有北边的桃花峰,舒舒然与汉阳峰比肩徐霞客听说五老峰比汉阳峰更奇险两峰相距30里,徐霞客绕过犁头尖登上了五老峰见这里“风高水绝,寂无居者”于是,他遍游五老,看到五老峰的北面,山冈过绵相属;南面的山恋截然剖开,分为五枝,下面是万丈深谷五峰排列一起,彼此相望,但有所掩盖,不能一览五老全貌登上一峰,两旁都是无底深渊,各峰都奇,互不相让徐霞客在游记中赞叹说:“真雄旷之极观也!”。

星子县于2016年撤消,设立为县级庐山市,星子县原为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

自宋至清,星子县均属于南康。南康军、路、府均设在星子县。民国元年冬,废除南康府,保留星子县,隶属于江西省。民国3年,江西全省划为四道,星子隶属浔阳道。民国15年废道,星子直接隶属东西省。民国21年,江西划为十三个行政区,星子属第三行政区(区驻瑞昌)。

民国24年,划归第五行政区(区驻浮梁)。民国28年,全省减至11个行政区,星子划归第九行政区(专署驻岷山),县府一度驻波阳、都昌等地。民国31年,仍属第九行政区(志署驻武宁)。

1949年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29师进驻县城,星子县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星子县属九江专区(后改称九江地区)。1983年7月九江地、市合并,星子属九江市。

2016年5月30日,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将九江市庐山区牯岭镇、海会镇(海会、庐星、彭山、长岭、五洲、光明等6个村、居委会)划归庐山市管辖。

扩展资料

截至2019年5月,庐山市(星子县)管理9镇、1乡、1场、1处,分别是南康镇、白鹿镇、温泉镇、星子镇、华林镇、蛟塘镇、横塘镇、牯岭镇、海会镇、蓼南乡、东牯山林场、沙湖山管理处。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南康镇,是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下辖镇,是中共庐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商业、教育、交通中心。南康镇历史悠久,自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起,为历代星子县及南康军、路、府治所在地。

2、牯岭镇,为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下辖镇,原属庐山区(现濂溪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的山腰上,为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所在地,是庐山旅游接待的中心。

3、海会镇,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地处江西省九江市东郊,东临烟波浩淼的鄱阳湖,西靠风景秀丽的庐山五老峰,南接庐山市城区,北接濂溪区高垅乡。

庐山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庐山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17578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