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第1张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由顾炎武说的。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保国”与“保天下”不同,“保国”即保卫旧的封建王朝。“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一般人不必关心。“保天下”即保卫本民族及其文化,则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这就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著名论点。梁启超把他这种爱国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

顾炎武

顾炎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生于昆山千灯镇,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顾炎武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是王逑之女,十六岁未婚守节,白天纺织,晚上看书至二更才休息,独立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

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与同窗归庄兴趣相投,遂成莫逆之交。到十八岁时二人前往南京参加应天乡试,共入复社。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顾炎武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祖父顾绍芾病故。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南明抗清

清兵入关后,顾炎武暂居语濂经,由昆山县令杨永言之荐,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顾炎武把复仇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他满腔热忱,“思有所建白”(吴映奎《顾亭林先生年谱》),撰成《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即著名的“乙西四论”,为行朝出谋划策,针对南京政权军政废弛及明末种种弊端,从军事战略、兵力来源和财政整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顾炎武取道镇江赴南京就职,尚未到达,南京即为清兵攻占,弘光帝被俘,南明军崩溃,清军铁骑又指向苏、杭。其时,江南各地抗清义军纷起。顾炎武和挚友归庄、吴其沆(字同初,上海嘉定人)投笔从戎,参加了佥都御史王永柞为首的一支义军。诸义军合谋,拟先收复苏州,再取杭州、南京及沿海,一时“戈矛连海外,文檄动江东”(《亭林诗集》一,《千里》);惜乎残破之余,实不敌气焰正炽的八旗精锐,义军攻进苏州城即遇伏而溃,松江、嘉定亦相继陷落。

顾炎武潜回昆山,又与杨永言、归庄等守城拒敌;不数日昆山失守,死难者多达4万,吴其沆战死,顾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断,两个弟弟被杀,顾炎武本人则因城破之前已往语濂径而侥幸得免。9天后,常熟陷落,炎武嗣母王氏闻变,绝食殉国,临终嘱咐炎武,说:“我即使是一个妇人,身受皇上恩宠,与国俱亡,那也是一种大义。你不是他国的臣子,不辜负世代国恩浩荡,不忘记先祖的遗训,那么我就可以长眠地下了。”(《先妣王硕人行状》)

安葬王氏后,这年闰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经大学士路振飞(字见白,号皓月,河北曲周人)推荐,隆武帝遥授炎武为兵部职方司主事;由于嗣母新丧,炎武一时难以赴任,只能“梦在行朝执戟班”(《诗集·延平使至》)。当时,清松江提督与巡抚土国宝不和。前明兵科给事中陈子龙(字卧子,复社名士,松江人)、成安府推官顾咸正(字端木,昆山人)、兵部主事杨延枢(字维斗,江苏吴县人)等暗中策动吴胜兆举义反正,咸正为炎武同宗长辈,陈子龙等都与炎武往来密切,这件事顾炎武也是参与了的。

顺治四年(1647年)夏,事情败露,“几事一不中,反覆天地黑”(《诗集·哭陈太仆》),胜兆被解往南京斩首,清廷大肆搜捕同案诸人。子龙往投炎武,炎武当时已离家出亡;于是子龙逃入顾咸正之子天遴、天逵家躲藏,不久三人即被逮,炎武多方营救,未能奏效。其间,顾炎武还往寻咸正,催促他及时出走,而咸正不听。结果,陈子龙乘差官不注意时投水自尽,杨延枢及顾氏父子先后遇害,受此案株连而死者40余人。

在策动吴胜兆反正的同时,炎武还进行了其他一些活动。顺治三年(1646年),炎武本打算赴福建就职方司主事之任,大约将行之际,路振飞派人与他联系,要他联络“淮徐豪杰”。此后四五年中,顾炎武“东至海上,北至王家营(今属江苏淮阴),仆仆往来”(邓之诚《清诗纪事》),奔走于各股抗清力量之间,意图纠合各地义军伺机而动。然而弘光及闽浙沿海的隆武等南明政权先后瓦解,炎武亲身参与的抗清活动也一再受挫,但是,顾炎武并未因此而颓丧。他以填海的精卫自比:“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诗集·精卫》)。

人口:约41万人

人口密度:615人/km2

曲周县位于邯郸市东部。东接邱县、馆陶,南邻广平、肥乡,西连永年、鸡泽,北与邢台市平乡、广宗两县接壤。总面积667平方千米。总人口41万人(2004年)。

县政府驻曲周镇东街。邮编:057250。代码:130435。区号:0310。拼音:Quzhou Xian。

行政区划

曲周县辖4个镇、6个乡:曲周镇、安寨镇、侯村镇、河南疃镇、槐桥乡、南里岳乡、白寨乡、大河道乡、依庄乡、第四疃乡。

历史沿革

春秋时为晋曲梁地,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初封郦商为曲周侯,曲周之名始有记载。因位于古曲梁边陲,故名曲周。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137年)始置曲周县。(出处)

1946年10月为纪念抗日县长郭企之烈士,改称企之县,1949年恢复原名。建国后,1958年先后将邻县鸡泽、邱县、肥乡(含广平)并入曲周县,1961年曲周县分为曲周(含鸡泽、邱县)、肥乡(含广平)两县,1962年曲周县又划分为曲周县、鸡泽县、邱县,恢复原建制。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9289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曲周镇 65320 安寨镇 51090 侯村镇 52312 河南疃镇 37864 槐桥乡 25904 南里岳乡 30352 白寨乡 47627 大河道乡 21595 依庄乡 26219 第四疃乡 34613

曲周县辖4个镇、6个乡:曲周镇、安寨镇、河南疃镇、侯村镇、大河道乡、白寨乡、依庄乡、南里岳乡、第四疃乡、槐桥乡。共有1个居委会、342个村委会。

2002年底,曲周县面积6669平方千米,人口396万。辖4个镇、6个乡,5个社区居委会、338个村委会。县政府驻曲周镇东街。

曲周镇镇政府驻东关。面积7099平方千米,人口668万。辖5个社区居委会、51个村委会:东关、振兴、南铺、北铺、前河东;东街、南街、西街、北街、黄庄、田庄、范庄、霍庄、麻庄、褚庄、段庄、南关、西关、北关、后铺、吕铺、郭铺、赵庄、冀庄、关关、牛庄、张场、袁庄、霍桥、郑桥、苗庄、临堂、彭庄、岳庄、西疃、北王庄、小陈庄、西牛屯、东牛屯、郭王庄、南桥口、胡近口、小河道、东刘庄、西刘庄、后河东、南辛庄、赵李庄、东卢王庄、西卢王庄、八里张庄、湾东李庄。

侯村镇镇政府驻侯村。面积9532平方千米,人口528万。辖43个村委会:侯村、申屯、堤上、马村、五塔、南陈、土路、阴庄、朱寨、陈庄、李屯、戚寨、庞寨、张绰、广下、花屯、崔庄、前保马、后保马、东杨固、徐杨固、东王堡、西王堡、袁吕庄、后王庄、前王庄、东三塔、西呈孟、东呈孟、东高固、西高固、贾王庄、吕洞固、孟李庄、龙李庄、南安上、里节固、南陈庄、龙高庄、后陈彦固、前陈彦固、东高胡寨、西高胡寨。

安寨镇镇政府驻安寨村。面积9511平方千米,人口526万。辖42个村委会:安寨、河固、韩固、西铺、郑村、秦庄、柳疃、芦应、东屯、后衙、前衙、东铺、谷庄、樊庄、菜园、衙后李庄、河固李庄、公贤李庄、西马连固、东马连固、前公城堡、后公城堡、南赵庄、王李庄、西李庄、西三塔、南阳庄、南马店、前赵固、后赵固、西张庄、东张庄、南辛屯、北辛屯、西赵林、东赵林、南赵林、三义庄、南范庄、南马庄、南朱庄。

河南疃镇镇政府驻河南疃一村。面积7741平方千米,人口374万。辖34个村委会:河南疃一、河南疃二、河南疃三、、马兰头一、马兰头二、马兰头三、朱于自口、郭于自口、李于自口、西五间房、东五间房、石韩、连珠、韩韩、郑韩、大街、徐街、弓庄、马屯、宁屯、郎屯、骆庄、史庄、张庄、康街、罗官营、西水疃、东水疃、北高庄、西里疃、东里疃、第二疃、窑自头、北麻庄。

白寨乡乡政府驻高庄村。面积6532平方千米,人口474万。辖43个村委会:高庄、北油、南油、永安、马布、前寨、后寨、娄寨、白寨、司寨、布寨、牛堡、艾台、王村、要寨、叶庄、鲁辛寨、滏阳集、东冀庄、西冀庄、刘庄屯、禚李庄、西陈庄、东陈庄、塔寺桥、苏胡寨、南牛庄、西朱堡、东朱堡、白疃店、致中寨、南王庄、安王庄、滏南庄、娘娘庙、东焦营、司李庄、甜水庄、范李庄、白小营、柴闾寨、后里僧寨。

依庄乡乡政府驻依庄村。面积4412平方千米,人口262万。辖12个村委会:依庄、牛疃、东来、西来、宋庄、军营、曹庄、北寺头、西路庄、东路庄、禾秀寨、范军寨。

第四疃乡乡政府驻第四疃村。面积7325平方千米,人口348万。辖40个村委会:第三疃、第四疃、第五疃、第六疃、大弟八、北辛庄、小钟寨、大钟寨、龙王庙、北龙堂、南龙堂、河西寨、李西头、郭李庄、南王六、马疃、焦庄、刘庄、吴庄、韩庄、李庄、傅庄、朱庄、孙庄、沈庄、王庄、郑庄、卜街、巩村、赵街、杏园、程寨、西魏、东魏、南魏。

南里岳乡乡政府驻南里岳村。面积5602平方千米,人口300万。辖27个村委会:南里岳、北里岳、东里岳、振清寨、常刘庄、王胡庄、小连寨、大连寨、小王庄、张西头、方张庄、杨军寨、北马店、刘大寨、武宋庄、张屯、起镇、马兰、史寨、封庄、炒寨、安上、封台、永胜、义和、太平、顺义。

槐桥乡乡政府驻西槐桥村。面积5423平方千米,人口260万。辖28个村委会:西槐桥、东槐桥、东南寨、西南寨、王赵庄、西漳头、东漳头、刘李庄、陈袁庄、霍辛庄、崔赵庄、小弟八、小秦庄、刘郭屯、前观寨、后观寨、水德堡、刘王庄、杨李庄、西韩固、相公庄、苦水堡、白庄、郭庄、乔堡、套里、马庄、靳庄。

大河道乡乡政府驻前河道村。面积473平方千米,人口365万。辖19个村委会:前河道、西河道、东河道、西大由、东大由、东老营、西老营、后老营、苏小营、孔庄、颜庄、贾庄、薛庄、西四夫人寨、东四夫人寨、张八郎寨

2003年底,曲周县辖4个镇(曲周、侯村、安寨、河南疃)、6个乡(第四疃、南里岳、槐桥、依庄、大河道、白寨)。

地图

2020年12月2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曲周县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8月26日,曲周县入选河北省食品产业强县(市、区)(创建型)。

2020年6月,曲周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冀鲁豫片区)。

2018年,农业农村部推介曲周县为第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7年10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曲周县为2017年国家园林县城。

2016年2月16日,曲周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5年11月26日,曲周县被确定为2015年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县名镇河北省天然提取物(天然色素)产业名县。

河北省168个县市区面积排行榜

  早年求学

  顾炎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生于昆山千灯镇,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徐干学、徐秉义、徐元文三人是顾炎武的外甥。顾炎武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是王逑之女,十六岁未婚守节,“昼则纺织,夜观书至二更乃息”,独力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便与同里挚友归庄共入复社。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顾炎武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祖父顾绍芾病故。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南明抗清

  清兵入关后,顾炎武暂居语濂经,由昆山县令杨永言之荐,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须知六军出,一扫定神州。”(《亭林诗集》一,《感事》)顾炎武把复仇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他满腔热忱,“思有所建白”(吴映奎《顾亭林先生年谱》),撰成《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即著名的“乙西四论”,为行朝出谋划策,针对南京政权军政废弛及明末种种弊端,从军事战略、兵力来源和财政整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顾炎武取道镇江赴南京就职,尚未到达,南京即为清兵攻占,弘光帝被俘,南明军崩溃,清军铁骑又指向苏、杭。其时,江南各地抗清义军纷起。顾炎武和挚友归庄、吴其沆(字同初,上海嘉定人)投笔从戎,参加了佥都御史王永柞为首的一支义军。诸义军合谋,拟先收复苏州,再取杭州、南京及沿海,一时“戈矛连海外,文檄动江东”(《亭林诗集》一,《千里》);惜乎残破之余,实不敌气焰正炽的八旗精锐,义军攻进苏州城即遇伏而溃,松江、嘉定亦相继陷落。顾炎武潜回昆山,又与杨永言、归庄等守城拒敌;不数日昆山失守,死难者多达4万,吴其沆战死,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断,两个弟弟被杀,炎武本人则因城破之前已往语濂径而侥幸得免。9天后,常熟陷落,炎武嗣母王氏闻变,绝食殉国,临终嘱咐炎武,说:“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先妣王硕人行状》)

  安葬王氏后,这年闰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经大学士路振飞(字见白,号皓月,河北曲周人)推荐,隆武帝遥授炎武为兵部职方司主事;由于嗣母新丧,炎武二时难以赴任,只能“梦在行朝执戟班”(《诗集》一,《延平使至》)。当时,清松江提督与巡抚土国宝不和。前明兵科给事中陈子龙(字卧子,复社名士,松江人)、成安府推官顾咸正(字端木,昆山人)、兵部主事杨延枢(字维斗,江苏吴县人)等暗中策动吴胜兆举义反正,咸正为炎武同宗长辈,陈子龙等都与炎武往来密切,这件事炎武也是参预了的。顺治四年(1647年)夏,事情败露, “几事一不中,反覆天地黑”;(《诗集》一,《哭陈太仆》),胜兆被解往南京斩首,清廷大肆搜捕同案诸人。子龙往投炎武,炎武当时已离家出亡;于是子龙逃入顾咸正之子天遴、天逵家躲藏,不久三人即被逮,炎武多方营救,未能奏效。其间,炎武还往寻成正,“扁舟来劝君:行矣不再计”(《诗集》一,《哭顾推官》)、催促他及时出走,而咸正不听。结果,陈子龙乘差官不注意时投水自尽,杨延枢及顾氏父子先后遇害,受此案株连而死者40余人。 

  在策动吴胜兆反正的同时,炎武还进行了其他一些活动。顺治三年(1746年),炎武本打算赴福建就职方司主事之任,大约将行之际,路振飞派人与他联系,要他联络“淮徐豪杰”。此后四五年中,炎武“东至海上,北至王家营(今属江苏淮阴),仆仆往来”(邓之诚《清诗纪事》),奔走于各股抗清力量之间,“每从淮上归,必诣洞庭(按即太湖)告振飞之子泽溥,或走海上,谋通消息”,意图纠合各地义军伺机而动。

  虽然弘光及闽浙沿海的隆武等南明政权先后瓦解,炎武亲身参与的抗清活动也一再受挫,但是,炎武并未因此而颓丧。他以填海的精卫自比:“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诗集》一,《精卫》)。

  家族风波

  当崇祯末年,炎武嗣祖绍芾及兄长顾缃(字遐篆)先后去世,又逢吴中大旱,“一时丧荒赋徭猖集”(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炎武无奈,曾将祖产田800亩贱价典给昆山豪族叶方恒(字嵋初);其时,炎武的堂叔等人为争夺遗产,又挑起家难,他们还与本来就蓄意侵吞炎武家产的叶氏内外勾结,炎武在昆山千墩的故唐和在常熟语濂径的住所曾几次被这伙人洗劫及纵火焚烧。到顺治七年(1650年),叶方恒又企图加害顾炎武,炎武为了避祸,只得“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诗集》二,《流转》),离开昆山出走,更名为商人蒋山佣。此后五年中,他都在吴、会之间奔波往来。尽管遁迹商贾,炎武依然心存故国,时时关注着沿海一带抗清斗争的进展情况,希望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在《流转》诗中写道:“……晨上北固楼,慨然涕如雨……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浒。功名会有时,杖策追光武。”

  率众结社

  当张名振(字候服,南京人)于顺治十年(1653年)九月在长江口大破清兵,进屯崇明(今属上海),明年正月,又率“海舰数百”溯长江而上,直抵镇江,并登金山遥祭孝陵(明太祖朱元璋陵,在今南京中华门外)之际,炎武为之欢忭鼓舞,他兴奋地写道:“东风吹江水,一夕向西流。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水军十一万,虎啸临皇州。巨舰作大营,飞舻为前茅。黄旗亘长江,战鼓出中洲……沉吟十年余,不见旌旆浮,忽闻王旅来,先声动燕幽。阖闾用子胥,鄢郢不足收。祖生奋击揖,肯效南冠囚。愿言告同袍,乘时莫淹留。”(《诗集》二,《金山》)

  这一时期,顾炎武还同归庄、陈忱(字遐心,浙江吴兴人)、吴炎(字赤溟,江苏吴江人)、潘柽章(字力田,吴江人)、王锡阐(字寅旭,吴江人)等共结惊隐诗社,表面上以“故国遗民”“优游文酒”(汪曰桢《南浔缜志》),其实是以诗社为掩护,秘密进行抗清活动。炎武在淮安结识定交的挚友王略(字起田,淮安人)、万寿祺(字年少,徐州人)也都是富有民族气节的志士。

  顺治十一年(1654年)春,顾炎武迁居南京神烈山南麓。神烈山即钟山,三国时改名蒋山,明嘉靖中又一度改称神烈山。三百年前,朱元璋攻克南京(当时名集庆),以此为根据地,东征西讨,10余年后在南京即帝位,建立了大明帝国。炎武“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盛”(《神道表》),山川依然而人事全非,颇有不胜今昔之感。

  牢狱之灾

  顺治十二年(1655年)春季,炎武回到家乡昆山。原来,顾氏有世仆名陆恩,因见顾家日益没落,炎武又久出不归,于是背叛主人,投靠叶方恒,两人且图谋以“通海”(即与闽浙沿海的南明集团有联系)的罪名控告炎武,打算置之死地。炎武回昆山,秘密处决陆恩,而叶方恒又与陆之婿勾结,私下将炎武绑架关押,并迫胁炎武,令其自裁。一时“同人不平”,士林大哗。所幸炎武知友路泽博(字苏生)与松江兵备使者有旧,代为说项,炎武一案才得以移交松江府审理,最后,以“杀有罪奴”的罪名结案。当事情危急之际,归庄计无所出,只好向钱谦益求援。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人,顺治初曾任礼部右侍郎,是当时文坛领袖。钱氏声言:“如果宁人是我门生,我就方便替他说话了。”归庄不愿失去钱氏这一奥援,虽然明知炎武不会同意,还是代炎武拜谦益为师。炎武知道后,急忙叫人去索回归庄代书的门生帖子,而谦益不与;便自写告白一纸,声明自己从未列于钱氏门墙,托人在通衢大道上四处张贴。谦益大为尴尬,解嘲道:“宁人忒性急了!”

  十三年(1656年)春,炎武出狱。尽管归庄等同邑知名之士极力排解,而叶方恒到此时仍不甘心,竟派遣刺客跟踪。仲夏,炎武返钟山,行经南京太平门外时突遭刺客袭击,“伤首坠驴”,幸而遇救得免;嗣后,叶方恒还指使歹徒数十人洗劫炎武之家,“尽其累世之传以去”(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这之前的几年当中,炎武曾数次准备南下,赴福建参加沿海地区风起云涌的抗清复明事业,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都未能成行;至此,炎武决计北游,以结纳各地抗清志士,考察北中国山川形势,徐图复明大业。远行避祸当然也是一个原因。

  累拒仕清

  顺治十四年(1657年)元旦,炎武晋谒孝陵。7年之间,炎武共六谒孝陵,以寄故国之思,然后返昆山,将家产尽行变卖,从此掉首故乡,一去不归。是年炎武45岁。顺治十六年(1659),至山海关,凭吊古战场,此后20多年间,炎武孑然一身,游踪不定,足迹遍及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亭林佚文辑补·书杨彝万寿棋(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晚年,始定居陕西华阴。康熙七年(1668年),又因莱州黄培诗案入狱,得友人李因笃等营救出狱。康熙十年(1671年),游京师,住在外甥徐干学家中,熊赐履设宴款待炎武,邀修《明史》,炎武拒绝说:“果有此举,不为介之推逃,则为屈原之死矣!”。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开博学鸿儒科,招致明朝遗民,顾炎武三度致书叶方蔼,表示“耿耿此心,终始不变”,以死坚拒推荐,又说“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康熙十八(1679年)清廷开明史馆,顾炎武以“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回拒熊赐履。康熙十九年(1680年),顾炎武夫人死于昆山,他在妻子的灵位前痛哭祭拜,作诗云“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人存。”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初四(2月10日)在山西曲沃韩姓友人家,上马时不慎失足,呕吐不止,初九(2月15日)丑刻卒,这位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享年七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17481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