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话剧《合同婚姻》有感

北京人艺话剧《合同婚姻》有感,第1张

昨天晚上和实验室小伙伴约了一场北京人艺的话剧,或许是为了拓展首都剧场旁边的文化宣传,六号线新修了一个地铁站——中国美术馆站,离首都剧场只有三百米,比之前出了地铁站后再步行七百米才到剧院方便多了。

走进首都剧场,还是熟悉的昏暗的充满文艺气息的灯光在闪烁着,还有台阶前面站着的一排拿着观影票在等待的文艺青年男女们,我们也是轻文艺女青年一族。本来以为我们的剧是在首都剧场的大厅里,进去以后被门口那个一米九以上的小哥哥拦住,指引说我们的话剧是在北京人艺的实验剧场——就在首都剧场的后面的小剧场里面,出门右转走到头坐电梯到四层,走进专属我们的VIP小剧场,没有座位号,先到先得,提前四十分钟到场的我们坐到了前排C位的观众席上,翘首以盼《合同婚姻》开演。

730准时开始了,男主角以人生在世,不过是一个舞台一张床开演,舞台嘛可大可小凭自己本事了,可是床要舒服,毕竟人生一大半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话剧讲述男主苏秦和前妻离婚三年还依旧保持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在地铁站偶然遇到前女同事赵娟,两人都恢复单身生活,经过一番交谈,二人情投意合,因为男主不忍接受法定结婚证的约束,和赵娟开启了合同婚姻的“同居”生活,双方对外一致称为爱人。合同婚姻一年一续约,如果双方觉得关系需要更进一步,可以交涉去法院办理登记。

剧中关于对婚姻的看法在相互碰撞,婚姻代表着什么?爱情?安稳?束缚?一张纸?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时间长了两人早晚会心生厌倦,只有一纸婚约能够带来安全感,可是两人如果已然同床异梦,一纸婚约又有什么意义呢?合同制的婚姻,看似荒唐,其实也符合现在社会男女的需求,两人都是相互独立的甲方乙方,相处的舒服就再续约,相处的痛苦就好走好散,合同一年为期限,看似短暂,其实也是为了给两人以时间宝贵,珍惜每分每秒的紧迫感。合同婚姻看似荒唐,其实也反映了都市男女思想的开放和兼容并包。没有谁离了谁不能活,要保持精神和生活的独立性,思想独立,经济独立,一个人也能活的精彩和充实。

令人惊喜的是竟然偶遇了相声大家——姜昆老师,他就坐在车里副驾驶位置和我面对面持续了两三分钟!当时还以为看错了,想得竟然和姜昆长得这样像不敢认!走出首都剧场门,在门口又碰到了《家有儿女》的夏东海爸爸!真的是很憨厚可爱了!北京人艺真是一个藏宝圣地哈哈哈~

最近在看克里斯多夫的《亲密关系》,里面更多的讲述作为其中的一方应该如何维系两个人的亲密关系,里面提到的主要思想是多多反思自己的不足,要学会妥协和折中,当你妥协的时候,对方失去的其实和你失去的一样多,当你坚持的时候,只会更大的放大自己的痛苦。比如伴侣回家晚了,你冲ta发火,如果说你回家晚了让我很生气,其实ta的回家晚只是你此刻内心痛苦的借口,你心里可能想的是ta回家晚可能是在跟别人鬼混,或者说是你在外收到委屈而没有得到排解,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并坦率的表达出来,而不是借题发挥。

还是要多读书呀。

什么是经典?经久流传,永不被忘记的就是经典的。

分享几部我会N刷的,某瓣评分很高的话剧:

1、茶馆 评分:94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茶馆》创作于1956年,1958年由北京人艺首演,此剧以老北京地区的一个普通茶馆作为舞台背景,浓缩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等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每一幕写了一个时代。由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领衔的多达70多个不同角色演绎了一副跨越时代的历史画卷。剧中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茶馆》的经典意义就在于它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矛盾,表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中国社会人物,表达了既有时代局限性又富有超越价值的社会主题。

采取了全新的戏剧结构,扁平的戏剧结构使得每个人的行为逻辑符合他们的人物身份,呈现出了真实又充满悲剧意义的芸芸众生像,《茶馆》尊为国剧且常年保持着高度的影响力,其社会革命价值和批判现实主义力度是历久弥新的。

2、雷雨 评分:86

1933年,23岁大学即将毕业的曹禺写出了经典话剧《雷雨》。1936年首场演出震惊上海,这一年被称为“雷雨”年,它的经典之处在于,标志着舶来的话剧在中国成熟。就连曹禺本人都表示,当初这个剧本的出现是他“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雷雨》是一出四幕悲剧,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叙述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然而在里面却牵扯了过去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

在这出悲剧中,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即使知道剧情,也会在观看舞台剧时随着情节发展而情绪起伏,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3、白鹿原 评分:87

陈忠实的《白鹿原》原著以关中平原上白鹿村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情仇,映照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扛鼎之作。以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陕西为背景,讲述了白、鹿两家世代恩怨与纠葛。

话剧《白鹿原》由林兆华执导,总政话剧团团长孟冰担任编剧,演出时长超过两个小时,演职人员达到80余人。它的经典之处在于,剧中开幕和落幕都以老腔为主,而在展开剧情的时候则用秦腔做背景。

为了展示白鹿塬上的陕西风情,舞台道具是从陕西实地采集。手推车、窑洞、山坡坡……仅舞台上的道具就花了120多万元,而演员的服装,也全部是在特殊定做的。

戏剧结构上,剧中集中展示了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等原著经典片段,戏剧冲突非常明显。

4、日出 评分:81

曹禺的《日出》是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抗战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以陈白露为中心人物,描写了资本主义入侵后腐朽的上层社会和悲惨的下层社会的种种活动和遭遇。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强烈的爱憎和迫切期待东方红日的心情。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富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

话剧的经典在于腔调浓厚,几乎还原原著,其人物形象性格、故事情节、舞台布景、台词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剧本相差无几。剧中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向观众呈现出一幅抗战前夕的封建社会的真实图景,塑造了多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化人物代表,从观感上可以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社会性与残酷性。

5、哗变 评分:93

讲述近乎报废的“凯恩号”战舰在一次执行战斗任务时,在南太平洋海面上遭遇到强台风。舰长魁格和副舰长兼执行官发生了意见分歧,因此爆发了美国海军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哗变事件。

话剧《哗变》经典之处在于:让话剧回到语言艺术本身。纯粹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回归了话剧艺术以“话”取胜的根本,比较特别和吸引人。

正如在宣传时强调的“让话剧回归它的名字“,剧中人物的大量对话,组成了复杂的语言网络,为剧情服务。从头说到尾的审判过程,除了法官的提问就是当事人的答辩,在来回的问答之中,清晰呈现出戏剧事件、矛盾冲突,乃至每个人的思想性格。

6、恋爱的犀牛 评分:85

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了她作了一个人能所作的一切,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如他朋友所说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

它的经典之处,可以用孟京辉自己的话来诠释:在《恋爱的犀牛》里洋溢着一种不可复制的青春火焰,里面有着爱情、理想和信仰,到今天它依旧在燃烧,依然还能打动今天的年轻人,也许他们从这部戏里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某种印证。

廖一梅的剧本台词很华丽,惯用排比,充满情绪,音乐回归到了它所应有的无处不在、重要但低调本分的位置。是年轻人会喜欢的一部剧。

7、暗恋桃花源 评分:87

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和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好的戏剧离不开好的剧本,《暗恋桃花源》的舞台剧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引起轰动,每次重新排演都会引来众多关注,并且广受好评。舞台剧基本上是完全依据赖声川导演自己撰写的这个剧本而进行演出的。

它的经典之处,在于有新鲜的结构三个故事是不同时间上演的结局很伤感的剧,而交叠在一起,在同一时间里统统袒露的这三个故事,就不再是故事,很可能就是人生。

我想正如赖声川本人所说:“是在场的人专有的一种享受,我们都触到了一些很深的情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美好的回忆和苦苦的等待,不如意的现在和美丽的憧憬,是属于你一个人的,也是所有人都有的。

8、如梦之梦 89

讲述一位医学院刚毕业的学生第一天到医院上班,结果病房中五位病人,当天死了四位。角色的今生、过去的前世及死亡交织在一起,幻化成生命的旅程。

之所以能称之为经典就是因为它能经得起岁月的沉淀与探究,《如梦之梦》是一部值得人们去关注的破圈之作。连续十年的巡回演出,已经成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事件之一。

全剧演出总时长达8个小时,首创环绕形式的剧场,观众坐在舞台莲花池中央区观看整场表演。时间上从民国穿越到现代,空间上连接台北、上海、北京、巴黎、诺曼底,在看似漫长的8小时中,能让观众忘记时间,一眨眼仿佛就到了剧情的终点,就如同做了一场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16416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