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的感情才算稳定长久的呢?

怎么样的感情才算稳定长久的呢?,第1张

只有当双方接受并包容对方的缺点,并愿意从这些缺点中去另外发现和挖掘对方身上隐藏的优点。

即使知道彼此不完美,仍想要和对方双手紧握,并肩走完这一生,且不会为了自己而强迫对方做出改变,也不会因为对方的缺点就四处挑毛病的时候,这段感情才有可能走到长久。

结婚也好,恋爱也一样,我们要找的是一个在他面前可以做回自己的人。

不管你是哭得梨花带泪,还是笑得没心没肺,是美丽漂亮的,还是狼狈不堪的,是积极乐观,还是忧郁颓废。

他都愿意拥抱你,亲吻你,握紧你的手,跟你走完人生这趟旅程。

这样的人,才值得你付出所有的勇气,陪他步入婚姻的殿堂。

1、找到舒心的相处模式

一个爱吃蛋黄,另一个欣然吃掉蛋清;一个人爱唱歌,另一个人刚好爱听歌;

一个人爱表达,另一个愿意倾听;一个人喜欢当逗哏,另一个总能恰如其分做捧哏。

这世上本就没有完全契合的两个人,只有在不断磨合中变得越来越坚定和默契的两颗心。

在一起久了,其实互相之间都会明白彼此的一些小习惯和小情绪,愿意在尊重的前提下相互体谅,彼此珍重,就是很平衡的一种相处状态。

好的感情,是一加一大于二。

流年漫漫,这样的温暖,至少会让你觉得舒心。

2、有足够且稳定的感情基础

两个人之间有了情感的牵连,才有更多自发的换位思考和感同身受。

在成年人遇事喜欢权衡利弊的规则里,爱,真的能化解许多不美好的东西。

我说的是爱,笃定、真诚、足够且稳定的爱。

毕竟现在很多相逢都略显浅薄,聊几天晚安就相见恨晚,一言不合就直接拉黑,网络一线牵,断了就散。

婚姻不只是两个人,背后还有两个家庭,将来如果你们有了宝宝,孩子还会有他自己的生活,上下三代,选择和谁在一起,真的须得慎之又慎。

所以,感情基础真的很重要。

知道自己情商低的本身就已经说明你的情商并不算低了,有可能只是你对喜欢的人比较拘谨或者紧张吧?这些都好适应。真正情商低的人是察觉不到自己有问题的,尤其不会承认自己的情商或者智商有问题,这样的人才是无药可救的。

其实人分千万种,我并不清楚你是属于哪个类型的,甚至连男女都不知道。那么让我给你出一个主意的话,未免太敷衍草率了。所以如果你真的有这方面的困惑或者烦恼,不妨私下里和我多谈谈心,以方便我可以对症下药,帮你重拾自信,坚守住你的爱情。

当然也会有很多朋友比较腼腆,只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抛砖引玉,看着大家的答案往自己的情况上靠。但是恋爱中的感情是不能拿来主义的,很有可能别人用会凑效,而你用起来就会很尴尬了,所以还是要分清性别吧。在这里我姑且当你是一位腼腆的男生好了。

如果女生情商低,那么男生多付出一些倒也没什么。但是如果男生情商低的话,往往女生会觉得很不舒服。原因很简单,因为女生永远比男生细腻,她们不像男人那样粗枝大叶,她们对男人的态度、言谈举止、表情甚至一个小动作都观察入微,用于衡量这个男人是否爱自己。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女生面前情商跟不上,那么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微笑并且少言语。我说的少言语并不是不言语,比如女生说饿了,你不能不回应,但是你也不能信口开河要带她去迪拜吃烤骆驼吧?所以你应该说:想吃什么?剩下的多一句也不要说,以免祸从口出。

我只是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更负责的情况也同样适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是不要来太多的将,掩太多的土。给女生留出足够聊天的空间来,你要做的最好就是倾听。但是又不能把自己分离出去,让她觉得你是在敷衍她。最好的距离就像说相声一样,她是逗哏的,你要负责倾听和捧哏,你不能变成观众,让她觉得单口相声一样就不好了。

当然了,这只是很笼统的一个方式,情商是可以训练的,但是并不是靠别人指点,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领悟。比如你可以多学学礼仪的课程,去看看礼仪的讲座,礼多人不怪嘛,很多礼节都是从细节中来的,学会了礼节,你的情商基本对付世俗的女子绝对是够用了。

情商低是我们很多理科男普遍遇到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表达和实践自己的爱慕之心。根据身边朋友遇到的些事情给你几点小建议:

1要多和对方相处,利用各种节日,精心准备礼物和晚餐,给对方制造更多生活小惊喜。伴侣需要的是多陪伴,借用歌词,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努力发挥自身幽默风趣的一面,怎么提高幽默可以多看些撩妹暖心土情话,网络上很多,可自寻搜索,这些都能提高个人情商分,很管用哦!

3两人的相处最重要的是真诚和体谅,用真诚打动对方,处理好相处的细节,多为对方着想,我想慢慢的你会在 情感 当中游刃有余的。你们相处的也会很愉快的!

尽量少说多做,用一颗坦诚的心,勤劳的双手力所能及的多去帮助对方,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用务实的态度,诚实可靠的人品去赢得芳心。

其实没必要刻意怎样去做 少说多做

智商高不进坑就好,其他的跟情商高的走

把你自己的真心展现出来,不用去说一些甜言蜜语了,做得好就行了,他如果不接受你也没办法。

做自己,对方就喜欢你情商低的样子。

顺其自然就好,也不要刻意的去装傻充愣故作玄虚,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对方认为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

其实没必要刻意注意什么,只要真实一点就可以,刻意的隐藏容易让别人说你虚伪,还有一点就是尽量少说话多做事。

不行恶事无杀业…天降俊朗德夫君

结局是何雨柱和秦淮茹在一起了,许大茂重新回到四合院跟其他人道歉之后得到了大家的原谅。所有人都热热闹闹凑在一起过年。

《情满四合院》是由刘家成执导,由何冰、郝蕾等主演的都市情感剧。

_镁缃彩隽朔⑸诙兰土甏骄攀甏昙洌本┧暮显豪锏娜宋墓适隆⑸畋淝ê蜕缁岚偬墓适隆

伴随着这几年小岳岳的走红,和他一起搭挡相声表演的捧哏知名演员孙越人气值也慢慢提高,现阶段称得上是人气值仅次他的捧哏知名演员了。

大家都知道,实际上孙越自己在曲艺界影响力也算不上低,不但是郭德纲、他的师兄弟,知名相声大师赵小林的弟子,知名相声小品艺术家李文华老头的外孙子,殊不知,有着那样真实身份的孙越在添加德云社以后居然甘心情愿给那时候没名气的小岳岳捧哏,并且这么多年对德云社还尽职尽责。

孙越

孙越(1979年10月13日-),出生于中国北京,北京市德云社相声大师,过世的相声捧哏名人李文华老先生的外孙子。他于1990年投身于曲艺界,1995年拜石富宽从师,2010年添加北京市德云社后,与岳云鹏搭档并主要捧哏,曾走上央视新春佳节联欢会,参与上海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并斩获冠军。2021年2月16日,领衔主演的**《暴走财神2》上映在爱奇艺视频公映,在剧里扮演财神爷。

谈起孙越往往那么死心踏地的留到德云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缘故:

知遇之恩

虽然孙越有李文华老头这一舅老爷,可是那时候历尽沧桑的他出世在相声小品衰落期,那样造成从小学习培训相声小品的他非常少有上台演出的机遇,乃至虽然那时候李文华老头曾嘱咐姜昆照料孙越,可是在老头过世以后,孙越或是沦为到去动物园做小象动物饲养员的程度,而这一做便是十年。

好在以后,曲艺界在郭德纲的领着下再次爆火起来,这也让孙越看到了期待,并下定决心创立了相声小品团队艺馨社,只不过是那时候有着十多位知名演员的艺馨社常常资金紧张,因此孙越依然迫不得已到野生动物园兼职工作,好在以后孙越碰到了郭德纲,郭德纲在掌握到孙越现况以后立即邀约他添加德云社,可是重情重义的孙越还惦记着自身的那十几个兄弟,好在郭德纲为人正直尽情,立即将收容了艺馨社的知名演员,这才让孙越放了心。

也正是如此,郭德纲让孙越十分打动,并且在这些年交往出来,孙越对郭德纲也算作都相互了解,掌握到郭德纲爱憎分明,重情重义的性情,可以说这让两个人性子十分投缘。

除此之外,这些年来,郭德纲都没有辜负孙越和他当时了那帮弟兄

不仅让她们避开了那时候困惑的日常生活,拥有平稳的收益和表演机遇,还捧红了孙越和他的一些弟兄。再再加上德云社如今的发展趋势局势一片大好离去德云社不仅会让孙越收益和人气值降低,还很有可能会让自身深陷社会舆论中,根据这种状况,内心跟明境一样的孙越毫无疑问会死心踏地的留到德云社的!

孙越的特殊身份

孙越在德云社的真实身份极为独特,除开是小岳岳的搭挡,郭德纲的师兄弟,李文华的外孙子,他或是德云社唯一一个有着工作室的德云社知名演员。有着工作室是一个哪些的定义呢?

最先德云社的知名演员都和德云社签有工作中合同书,这一合同书一般包含2个层面,即相声小品演出合同及经记合同书,签订之后,知名演员的全部行程安排都由德云社统一安排,既包含相声小品表演的日程表,也包含综艺节目、影视作品、代言广告这些全部的商业合作;和演艺圈绝大多数明星和经纪公司的合作方式类似。

可是孙越和德云社签的合同书只包含相声小品表演,不包括合同。换句话说,孙越的相声小品表演由德云社统一安排;而相声小品表演以外的全部商业合作与德云社不相干,由他的工作室分配。

这在其中的差别在哪儿呢?由德云社承担分配的表演,德云社是有提成的,一般是20%的占比;非德云社承担分配的商业服务合同书,德云社则不容易提成。换句话说孙越在德云社是有一部分随意身的,相声小品之外的商业服务收益并不一定向德云社交纳提成。

人们的生活需要笑,你可以通过电视看小品,可以去影院瞧喜剧,或者用手机收发搞笑短信,也可以打开电脑浏览动漫,但是咱老百姓最喜欢的还是相声,因为相声是普通大众的艺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就来自大众,虽然早已扬名立品,他却仍马不停蹄地为相声事业奔波劳碌,他的莫大心愿就是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笑声。

哪段相声好,观众说了算

还记得李金斗和陈涌泉表演的经典相声《武松打虎》吗?新颖的形式、犀利的语言和到位的表演,既讽刺了不正之风,又引起开怀大笑。尤其是李金斗在节目中串演的酒保、猎户、老虎、县令,个个惟妙惟肖、笑料迭爆,使他连获1986年“全国新曲目比赛”表演一等奖和“全国首届相声邀请赛”逗哏一等奖。您或许还听过他俩的《老鼠秘语》,“公耗子、母耗子”竟都有了灵气儿和现代感,一句“别理我,烦着呢”,现场的掌声和笑声竟长达2分钟!还有《省略语》、《怕字当头》、《夹板气》、《对对子》、《捉放曹》等,都是让人提起来就可乐的佳作。

今年58岁的李金斗台风潇洒,表演生动细腻,魅力无穷,是一位具有全面才能和深受大家爱戴的演员,他一出场,观众就立刻感到轻松、明快,常常是尚未开口,大家已忍俊不禁。

其实李金斗的魅力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的积累所就。出生在北京的他13岁坐科学习相声艺术,深得王长友、谭伯儒等前辈的真传,后又拜相声“北京二赵”之一的赵振铎为师专攻逗哏。多年来,他注意继承和发展传统相声的技巧,把说、学、逗、唱巧妙结合,博采广收其他名家的特长,集清雅、火爆、粗犷于一身,才形成其独具的艺术风格。

李金斗和长他15岁、出身于相声三代世家的陈涌泉自1978年起搭档23年,建立了“亲如父子、近如夫妻”的合作关系。有了陈老师的默契配合,李金斗还于1979年获“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表演一等奖、1990年“第二届禹王亭杯相声电视汇演”笑星金奖、1990年“铜陵杯相声评比”优秀奖、1995年全国首届“侯宝林金像奖”电视相声大赛“侯宝林金像奖”,并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当代最受观众欢迎的八大相声演员之一。

面对众多荣誉,李金斗却有着更高标准:“我的水平应算中等、二路,因为我见过太多的好演员,这是实事求是,不谦虚。”他同时认为“哪段相声好,得观众说了算,观众平常话里话外能用到,才算好作品,像马三立的《买猴》和‘马大哈’脍炙人口,就说明成功了。相反,演员自己觉着设计得挺好,可观众不满意、不乐,就得推倒重来。”

2001年,年事渐高的陈涌泉改说单口,并给正值相声演员黄金年龄的李金斗推荐了一位新搭档——1986年“全国首届相声邀请赛”捧哏一等奖得主李建华。今年48岁的李建华师从名家唐杰忠,他的表演文而不平、火而不过,他标签式的台词“一块钱俩,五毛钱(一个)不卖”人们记忆犹新。由于他外形憨厚、人品忠良,捧得恰到好处,和“形象帅、口齿脆、脑子快”的李金斗相得益彰,很快成为相声界的绝妙组合。《数量词》、《新夜行记》等相声大家耳熟能详。

4年来,他们除了对一些仍具现实意义的传统节目进行改编、使其语言与现代接轨、重新排演之外,还积极创演新节目,用现实生活里群众最敏感的常用语做为“包袱”甩出,反响强烈。新作《谢谢您》提示人们,随着2008年的临近,各行各业都要讲礼仪,要对人尊重,要文明执法,先从“谢谢您”开始,不单是三个字,它代表着一种情感,拉近了人的距离,说明文化的进步。寓教于乐,颇富现代气息。

剧场听相声,才真够滋味

近5年来,北京的相声舞台异常活跃,每年元旦、春节、国庆三大节,市内主要剧场都有相声专场演出,诸如“传统专场”、“师徒专场”、“纪念专场”等等,门票从80到280元不等,却总是“全满”。细一了解,这些专场的主要组织者基本上是同一个人——李金斗。身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华相声学会常务理事的他说:“这是我的工作,目的是让相声回归剧场。”那为什么要回归剧场呢?

原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很多爱好者反映电视上的相声除了春晚上偶有精品之外,平时的相声不但数量少了,而且包袱浅显、笑料不耐人回味,总之是“不好听了”,有些性急的媒体甚至感叹“相声不景气了”。李金斗听在耳里急在心里,作为行家他知道——为什么春晚的相声好些?一是多次彩排修改,二是时间足够。而平时电视里的相声“不好听”固然有创作问题,更主要是时间太短。电视台通常只给一段相声5分钟,还要求抖十来个包袱、有某种意义、得赢得大笑和掌声,实际上是强人所难;另一方面很多节目在正式录像前准备的时间也少,没经过彩排、又没见过观众,演员连词还没熟呢,台上效果怎么会好、电视机前的观众怎么会满意呢?这样一来,参加电视演播的节目渐少,参加一般演出的相声大多数人又看不到,相声景气才怪!

李金斗心想,决不能让老前辈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形式断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艺术形式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市场——好的相声必须要有一定的长度,从垫话儿开始有一个好的开头,中间是丰富的内容,最后进入高潮,只有铺平垫稳,才会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笑料,一段传统相声长度在20分钟左右,现代相声15分钟左右。而掐头去尾直奔主题,不符合相声的规律,这样的节目不能很好的展现全貌,演员不能全面展现水平,观众觉得不过瘾;另外既然相声是剧场艺术,就不能用相声在电视里出现的频率去衡量它是否景气,应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回到剧场,才能知道它景不景气。

他的想法很快得到全国特别是京津两地同行的积极响应,他们从2000年起开始了“相声回归剧场”活动,并立即受到人们的欢迎,相声迷们又可以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样到剧场听相声了,他们知道不管花多少钱,只有到剧场才能听到一段完整的相声、才能过足瘾。

在观众的支持下,如今相声界老、中、青、少四代演员阵容都在扩大,不时可见7岁的孩子和74岁的老者同台献艺,一些从前基本上在家闲待的演员也开始忙碌起来,不少演员现在都开着私家车赶场。这能说相声不景气吗?

李金斗更是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都跟相声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广播艺术团招收年轻学员,他会在团里待上一整天;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课,他作为讲师认真地讲授相声艺术;他常年在国内外奔波,先后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和演出。他深有感触地说:“有华人聚集的地方,相声都特别受欢迎。而且外国人只要他懂华语、研究过中国文化、是中国通,也喜欢听。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把相声发扬光大。”

推出好相声,说给老百姓

都说“听相声”,其实还是“看相声”过瘾!2003年10月开始,位于北京东城区文化馆的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就成了相声爱好者的好去处。每周六19:30雷打不动准时开演。其吸引人之处不仅在于演员的阵容强大、节目丰富,还在于轻松的气氛——没有固定座椅,你想叫好就叫好、想鼓掌就鼓掌,名角返场你可以点自己喜欢的段子,下次想听哪段儿还可以找到后台。一张票20元,就能在2个多小时里看到7~10个精彩相声。在过去的90多场演出中,算上头两回试演,能容纳500多观众的剧场竟只有5次没爆满。常见到全家老少从市郊赶来,还有从外地专门来看的,更有甚者还把当期节目都录了音,回家反复地听。

其实相声本来就是在这样朴素的工薪阶层中成长成熟起来的,相声就该这么听。李金斗作为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的主席还生怕观众不满意,每张节目单上都有他的留言:“哪儿不周到,您提个醒儿,金斗谢谢您啦!”

那是“非典”刚过,他和相声演员宋德全、孟凡贵等人琢磨:虽然相声开始回归剧场,但是演出场次毕竟少、票价也不低,一则普通百姓平时没处听相声;二则千人以上的大剧场不适于相声演出,后面的观众看不清演员的表情,如果再有回音,也听不舒坦;三则年轻演员学习完了上台锻炼的机会少,老演员排的新节目也无处实践完善。所以特别想有个固定的地方每周都能“为老百姓演出,为老百姓创作,让老百姓满意”,还可以推出新人佳作。最终他们和热心相声事业、愿意提供大力帮助的东城区文化馆达成合作,北京老中青三代专业相声艺术工作者就这样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其骨干基本上都是国家一级演员,是自己所在单位的台柱子。

每个周末都要演,如此高频率自然要求不断有新作品。实际上,看似轻松幽默调侃的相声,既不是低级庸俗的耍贫嘴,也不是玩世不恭的哗众取宠。没有严肃的人生态度,没有自身艰苦的努力,就不会有优秀相声,更不会有观众由衷的笑声和掌声。为此俱乐部每周六下午都举办创作沙龙,大家集思广益写相声。另外不少知名相声作者像廉春明、张春广、赵小林、徐小帆等都是李金斗他们的好朋友,经常为俱乐部创作新相声。李金斗说:“俗话说,台下练百遍不如台上说一遍。新相声不见观众不成,否则不知道哪儿乐哪儿不乐。观众没乐的地方,我们就去问,观众会告诉你是怎么回事,接下来我们再修改,直到可乐为止。”

有了观众的参与,加上对节目的精雕细琢,很多在俱乐部首演的相声都在其后的春晚、大型活动或者全国比赛中大放异彩。

北京是相声的发源地,观众懂相声,还熟悉每个名演员的风格和看家段子。俱乐部也总是尽力满足观众的需要。只要观众提出来的演员,俱乐部就去联系,就算某位名家不幸故去,也会请他的徒弟来演。而很多已经退休的老艺术家和当红演员,往往是来过一次便喜欢上这里,表示只要身体和时间允许,就肯定来演。

俱乐部如今的演员已不下百位,其中既有常宝华、杨少华、苏文茂等前辈,又有姜昆、侯耀文、王谦祥等中坚,更有已崭露头角的贾伦、王玉、李伟建等新秀,拿手节目150多个。由于为推动相声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俱乐部被评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先进单位。

观众是永远的衣食父母

李金斗的台缘好,几乎每次登场都伴随着热烈的掌声。观众为什么这么喜欢他?李金斗的人缘好,在相声界常一呼而百应,又是为什么?他凭的远不止 “首届中国文联德艺双馨中青年会员”这样的荣誉称号。

他在相声俱乐部演出,从不拿报酬;观众到他家做客聊相声,哪怕是小字辈他也敬若上宾,让座、沏茶,甚至亲自下厨烧菜;有关相声的最基本问题他也总是耐心解答。李金斗这么想这么做,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观众是演员的衣食父母,“孝敬父母”表现在哪?就是得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满意。

李金斗早年命运多舛:从小就没有爷爷奶奶的呵护,1岁时父亲远渡重洋后便再未回来,7岁时唯一的哥哥去世,8岁时母亲又病故。13岁时因偶然走进相声这一行,谁知打算一辈子说相声的李金斗却偏偏有大舌头的毛病,为了不被人家退回去,他拼命地练绕口令,练唇、齿、牙、喉,才顺利通过考试。17岁的他在潍坊(演出前)装台时因不熟悉环境,从20多米的高处失足摔下,在医生、护士、剧场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生命力顽强的李金斗才奇迹般恢复。十年动乱开始,李金斗19岁。那10年他被送到五七干校劳动、被安排去挖防空洞、让他学厨师、让他搞业务外交,但就是不许他演出,一个荒唐的理由竟是“你长得不像中国人”。其间的1971年,李金斗最后的亲人——姥爷也去世了。一直到1976年,李金斗才重新开始相声生涯。

这些经历注定李金斗是大众的儿子,相声是他生活的支点,相声前辈同行是他的亲戚、相声观众则是他永远的衣食父母。

养母赵阿姨把他带大,他们一直以母子相称,李金斗克尽孝道几十年如一日,做了很多连亲儿子也不易做到的事,给老人送终后却不愿领取抚恤金等费用,理由是“我不是母亲的亲儿子。”

他和潍坊的朋友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每次去那里演出都不忘看望他们。

他对自己的师傅赵振铎更是敬重。因为他相亲、成家,都是师傅和师娘操持的,当年他和妻子张蕴华(曲艺名家、尤擅单弦)都要演出,赵振铎一家愣是帮李金斗带了好几年孩子。1995年赵振铎得了重病,李金斗想尽办法为他治病,在师傅生命的最后时刻李金斗一直守候在床头,那一年间他极少演出、掉了十几斤肉。人们说:“咱们曲艺界像金斗这样的徒弟,目前没有第二个。”

养母和师傅去世了,李金斗更把观众乃至不相识、没见过面的老百姓当作永远的衣食父母看待。他不辞辛劳地参加“心连心慰问团”、“孔繁森慰问团”、下部队、赴老区;历次抗洪救灾,李金斗总是最早的捐助人之一;多个失学儿童因他的资助重新走进了课堂;一次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推三轮车买蜂窝煤回来,不慎把李金斗的汽车车身划了长长一条道子,李金斗却没有丝毫的埋怨,不但没让老人赔偿,还帮老大爷推车把他送回家;在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他数次提议把门票收入捐献给慈善机构或患病学生,于是有近10场演出成了义演,受到感染的观众也纷纷解囊……

倏忽间,李金斗从艺至今已经整整45年。问他有什么感受,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我就是普通演员,能为大家提供一点笑声就很不错了。没想过要纪念什么多少周年。”

为相声、为他人做了再多也觉得理所应当,这就是李金斗。

在九十年代,有这么一句话:“北有牛群冯巩、南有奇志大兵”。当时冯巩齐名的搞笑艺人不是赵本山、潘长江,而是一个叫“奇志大兵”的组合。作为相声界的标杆组合,“奇志大兵”在九十年代初就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那时的郭德纲还不知道在哪里玩泥巴,奇志大兵率先用相声打响名声,成为了红极一时的相声演员。如果他们按部就班地往前走,也许相声界就没郭德纲什么事了。可惜,他们只能在走红前共患难,没法在走红后共富贵。2003年的组合“裂穴”,让奇志和大兵走向天差地别的极端。这些年,他们到底发生什么了?

当年《幸运3721》是湖南经视台出品,不是湖南卫视,我们这些从第一期看到最后一期的观众都不会忘记。奇志大兵那个时候红得无法形容,之前只是邀请了一次他们,后来如果哪一期没有他们,大家都觉得缺了什么似的。奇志大兵的相声创作贴近老百姓生活。幽默风趣,表情、声调、语气都配合得正正好好。十几年过去了,依然能记得那些画面,经典台词。

给我同样欢乐的还有赵本山小品。至于现在看春晚的相声小品,总体感觉像白开水,其中有几个笑点跟着突发性的笑一下。2020年,奇志大兵收到了央视相声大赛的邀请,这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一展身手的好机会,时间真让人无语啊!有人说:奇志大兵并不是传统相声那样逗哏捧哏区分得很清楚,他们的表演更像现在流行的新势力相声,所以说他们当时很超前很时髦。

其实二人虽然没有正式的拜师礼,但是从本质上讲,大兵的很多相声段子都是奇志教的,奇志是他的相声启蒙老师,这样说确实不为过。在大兵小的时候,还不叫这个艺名,任军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还是陌生的,这就是大兵的真名,而他自小就很喜欢文艺,在高中时,就展现了惊人的相声天赋。

他自己本人对于说“靠嘴吃饭”的工作也是非常喜爱的。所以在大学毕业之后,他也是做起了相关的工作,做过主持人和一些相声表演的工作。虽然不是很稳定,但是他本人确实很喜欢。而且在此期间,他还结实了相声领路人,杨奇志,学习了很多的相声选段。而在大兵靠嘴吃饭的过程中,一次舞台上二人再次重逢个,这一次的相见,大兵也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觉得和奇志一起搭档说相声是很不错的选择,当时二人的想法是可以一起挣钱。

大兵作为一名相声演员,一开始也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大家对他就非常喜欢,收获了很多的关注和喜爱,简直可以说是一夜成名。大兵成名之后却变得有些骄傲自大,并不是专心于自己的相声事业,反而因为名利有了其他的想法,甚至有时候不和搭档排练,或者说定好的演出却无故缺席,非常没有责任心。不仅如此,大兵和搭档分道扬镳之后,自己一个人单干,让大兵从此事业开始走下坡路的一件事,就是黄家驹事件。大兵在一次节目中,自以为非常搞笑,还拿已故的歌手黄家驹开玩笑,把他说成是黄家狗。

他这一行为非常过分,引起大家都不满。这样明显不尊重人的行为,让观众对他的印象更是大打折扣,因为人们对已故的歌手黄家驹非常痛心,而大兵所谓的开玩笑,却是非常侮辱人,并且他还拒不道歉。从此大兵在人们心目中就成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人。

当年听到奇志大兵的相声确实相当喜欢,牛群冯巩之后就喜欢他们的了。郭德纲于谦的还真没怎么听过,还是看喜剧人才熟悉起来的,但德云社相声太同化了,也就是所谓的耍贱卖萌。初听不错,多了真没啥,顶多当场一笑,仅限当场。相声新势力也不错,可惜后续乏力。

郭德纲比大兵更甚。成名后圈公地建自家花园,瞧不起穷人,讥讽、诅咒捧红他的北京电视台,甚至侮辱死者,虽然才艺出众,但道德很差,也是走不通的。于谦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不越步,分清属于自己的利益,从不索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郭于二人对于自我定位清晰明了,于谦也不掺乎德云社内部运作,没了利益纠葛,就没了双方的矛盾点,在中国艺术界不多见!真心佩服,真心祝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0461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