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和南京话有多大区别,能否互相交流

上海话和南京话有多大区别,能否互相交流,第1张

上海说的是吴语。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交界,吴国首都在现在的苏州,越国首都在现在的浙江绍兴。目前,苏州,常州,无锡,上海,杭州,绍兴,宁波,嘉兴,湖州一带都说吴语。这些地方的人交流是无障碍的。彼此说话都听的懂。但是,南京,镇江两地语言与吴语差太多了,这两地的人几乎一句都听不懂吴语,但是这两地人的说话吴语地区的人却能听懂。因为南京,镇江的话很接近普通话的。我是南京人,所以,长三角地区的语言我都听的懂,包括上海话啦。哈哈。很简单的,多听听,多思考,就明白了,我只是听,但不说。因为感觉很别扭。

不过南京话与上海话有些用法是一样的,列举一下:

1、小册佬(小时候,我奶奶经常这样骂我,这个词是我从小听到大的)

2、来噻(就是可不可以,行不行的意思)

还有几个来着,我忘了,呵呵。。。

完全不一样。。。

上海话:汉藏语系 — 汉语族 — 吴语太湖片 — 苏沪嘉小片 — 上海话

南京话,又称南京官话(Nankinese),南京官话特指曾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国音。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11区、溧水县北部和句容市。南京话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明代及清代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官话。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所传授、使用的中国语也是南京官话。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中国话,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长久以来,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最有资格回答,因为优质的本地女性看不上我,而我又嫌弃那些看得上我的女性长的不够漂亮或者性格不合。简而言之就是,自己丑还嫌弃别人不够优秀。

然后外地适龄女性因为数量众多,总会有适合自己的。虽然可能因为我太丑了所以至今木有找到,但我是不会放弃的……

跑题了,大概就是类似我这样的人比较多,然后出现了大量上海人与其他省市人结婚的案例

由于苏南靠近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导致某些苏南人认为所有的苏中(南京人应该属于苏中吧)和苏北人都是老土、大老粗、教育程度低的人。这是一种偏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苏北苏中人到苏南去打工,这些人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让苏南人对苏中苏北人整体产生偏见。再次强调,这是一种偏见。我身边有很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苏北人,还有很多出口成脏、素质低下的苏南人。南京这个城市由于是一个老城,人口多、人口成分复杂,很多苏中苏南人,会让苏南人产生……这个城市的人整体素质低下……的偏见!另外,南京的规划确实有很多问题,到处修路、拆迁,让人觉得路很脏乱,这方面苏南几个城市确实有优势。

最后总结一下,这种歧视是由于长期的不理解和误会导致的,相信随着南京发展得越来越好,苏南苏北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一定会化解这种歧视。我是一个苏北人,在南京工作,我的女朋友是苏南人,我们很恩爱,关系很好,希望苏南苏北能相互友爱,和睦相处。

          南京历史上一直都是个大都市,所以外来人口很多。如果祖孙三代在南京,就应该算是老南京人了。南京人是没有老乡概念的,所以没法抱团取暖。南京人最多认一起“撒sùi(尿)和泥巴”的发小或者在一起调皮捣蛋的同学。外地人在南京工作,喜欢认老乡,也有同乡会、某地商会之类的组织。虽然老乡见老乡,也会背后开一枪,但多数情况下还是会相互关照的。南京人不夹生,比较“胎气”(大气),容易接纳外地人,不像上海人。据说上海人把南京人叫 “刚波宁”(江北人,南京话接近江北话),有点歧视。南京人在上海问个路,人家都不愿搭理你。所以过去南京人和上海人一直有点“谷苏”(别扭),甚至为此干过架。南京人有点不求上进、与世无争,说难听点是有点“窝懒”。但他们安于现状、胸无大志。这可能因为是本地人,不需要像外地人那样子为南京户口或为在南京站稳脚跟而拼博。所以成大事的或在领导岗位上的南京人只有一丢丢儿(很少)。据说现在南京大多中学的校长,都是外地县中的,他们讲话操着地方口音,让老师们很有穿越感,以为在送教下乡呢。南京人也不在意别人比他强,有点“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境界。南京人遇到麻烦,态度往往是“烦不了”!既然烦不了,也就不用烦了;遇到挫折,一句“多大事啊”就能过去,在南京人眼里,再大的事也不是事。

南京人就是这么“木里十姑”(不知轻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00202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