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葫芦和蟋蟀有什么区别呢?

油葫芦和蟋蟀有什么区别呢?,第1张

油葫芦是蟋蟀科昆虫,蟋蟀的一种。

一、蟋蟀

体长约2厘米,体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发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中活动,为害植物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多于夜间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农业害虫。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二、油葫芦

是蟋蟀科昆虫,蟋蟀的一种。体长20~30毫米,宽6~8毫米,触角褐色,长20~30毫米。体色有黑褐色、黄褐色等多种,它浑身油光闪亮。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从其头部背面看,两条触角呈“八”字形,触角窝四人周黑色。

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左右对称的淡色斑纹,侧板下半部淡色。前翅背面褐色,有光泽,侧面**。尾须很长,能超过后足股节,色较浅。雌虫的产卵瓣平直,比后足股节长。

扩展资料

本科分12个亚科,中国常见的亚科和种类如下:

蟋蟀亚科

头圆大,跗节纵扁,后胫节有刺,但刺间无小锯齿。中国最普遍的种类有:

①斗蟋,从北京到广东、台湾以及国外日本均广分布。体中型,雄长13~16毫米,雌长14~19毫米。黑褐色。后头有3对**纵纹。前翅雄虫长达腹端;雌虫短,仅到腹部中央。雄雌虫后翅皆不发达。发音镜长方形,中有一横脉,另有2斜脉。端网区与发音镜等长,产卵管与后腿节等长。性好斗,善鸣,中国自古就有斗蟋蟀的游戏,所用的就是斗蟋。

②北京油葫芦,广布中国各地和国外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体大型,雄虫长22~24毫米,雌虫长23~25毫米。黑褐色。两眼内方有“八”字形橙**纹。发音镜大致为正方形,内有一横脉,另有4~5条斜脉。端网区较长。后翅发达,露出腹端如长尾。产卵管比后腿节长。

③大扁头蟋,分布于北京、陕西、河北、安徽、江苏等省及国外日本。体中等大,长19毫米。黑褐色。雄头顶显著向前凸出,面扁平倾斜,凹凸不平,两侧向外突出。发音镜近正方形。无横断脉,斜脉2~3条。

巨蟋亚科

与蟋蟀亚科近缘,但体躯特大,单眼排成“一”字形,后腿节较长。本亚科的花生大蟋别名大土狗、大头蟋,形特大,是世界上最大的蟋蟀,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国外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以及马来半岛。体长40毫米,宽13毫米。赤褐色。头半圆形。只有一横脉,另有斜脉3条。后翅发达,伸出尾端如长尾。

针蟋亚科

体小型,后胫节有长而能动的刺,体面被柔毛与黑刺相间,雄虫前翅端网区很小,发音镜后端常有不规则的短脉,分为数小室,有1条斜脉。产卵管末端稍膨大,其边缘常有小强齿。针蟋不建洞穴,性喜潮湿,常活动于地面、丛林间、枯叶下,尤其是池塘、水流附近,少数种类能入水游泳。污斑拟针蟋。体长5~7毫米,淡灰褐色,具许多不规则褐色污斑。

后头,有4条淡色纵纹。前胸背板两侧各有一个三角形纹,尾须黑褐色,发音镜不规则,后方有2~3个小室。产卵管与后腿节等长,端瓣具强刺。一年两代,以卵在土中越冬。鸣声为“吱……”单音。寄主:萝卜、白菜、狗尾草等。分布于北京、江苏、浙江、河北;国外在日本。

树蟋亚科

树蟋体柔弱狭长。绿、白或**。头向前,前胸背板狭长,雄虫后胸有一大腺孔。足细长,前胫节内外侧听器特长大。前翅近透明。发音镜大,内有横脉。产卵管端瓣宽而平截,有强锯齿。本亚科常见的台湾树蟋中等大,淡黄褐色,体长约13毫米,雄虫体形前狭后宽,头小。

触角略比体长。前翅前狭后宽,质薄、透明,长于腹端。发音镜大,后翅狭长过腹端如长尾。一年两代,以卵在树皮内越冬,为害甘蔗、棉花、水稻。分布于新疆、陕西、江苏、贵州、云南、广东、台湾,国外于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

金钟亚科

(Phalangopsinae):金钟体大型,前小而后大,与树蟋相似,唯头垂直,容易区分。头小,足细长,后胫节有刺,在基部刺间有齿。有翅种类雄虫发音镜内至少有横脉2条。跗节很长,第2节甚小。性喜潮湿,常生活于林中落叶或腐木下。不少种类穴居。本亚科的金钟儿中等大,体长约13毫米。暗黑色。雄虫体形前小后大,后缘较圆,配合脉纹颇像乐器琵琶。

头小,黑褐色,后头有黄斑。触角很长,淡**,中段白色;发音镜很大,有3条弯横脉。常栖于枯叶中,草根下,巷道中。年发生一代,常被人们饲养倾听鸣声欣赏。分布于江苏、浙江、四川、贵州等。

突额蛣蛉亚科

(Podosyrtinae):形态变异较大,但后胫节各刺间和基部均有小齿;外端距很短,约等长;内端距均长,上端距最大;后跗基节短有强齿。梨绿蛣蛉,大型,体长18毫米,淡黄绿色,有褐色或黑色脉纹纵横分布。体型中段大,两端小。复眼突出。触角长约体长的一倍。

发音镜大,略呈四方形,内有一横脉,另有斜脉5~6条。在山东,成虫和若虫为害梨、苹果、山楂、葡萄、枣、樱桃、棉花,啮食叶、花、芽、果实和种子;在华中和西南地区生活于行道树上。一年一代,雌虫在树枝上产卵,成若虫夜晚活动。分布于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四川、云南等省,国外于日本。

:蟋蟀科

1、兰花从远处看,好像一朵朵盛开的、淡**的玉兰花,只不过花要小很多;从近处看,花芯像一张张张开的鸟嘴,里面仿佛还有一个舌头,好像在说:“我饿了!我饿了!”

2、成熟了的樱桃红彤彤的,远远望去,像一串串小玛瑙球,只要你站在树旁,用手轻轻一拨,那称心如意的红樱桃就会滑到你的手里。

3、樱桃先是青绿色的,接着就变成淡**的,最后到了四月中旬五月初,樱桃便成熟了。

4、每年樱桃结果之时,结出一颗颗诱人的樱桃,鲜嫩欲滴,使人小心奕奕得摘下它,好像要碎掉了似的。

5、空心的谷穗骄傲地扬着头,饱满的谷穗谦虚地将头垂向大地。

6、一棵棵樱桃树上,稀疏的叶子遮挡着一个个黄中带红的樱桃,樱桃一个个胀鼓鼓圆溜溜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从远处看,真像一颗颗又大又圆的金色珍珠。

7、远看兰花,它那倒垂的硬梗的茂密的绿叶遮盖着花盆,伴着清风微微摆动,好似在向我们打招呼,实在是惹人喜爱。

8、瑟瑟金风吹来,望无际的稻田像大海泛起了波涛,沉甸甸的谷穗像怕羞的姑娘腼腆地低着头。

9、抬头看树上的樱桃,将树枝压弯了腰,一簇簇拇指大小,圆溜溜红彤彤的樱桃让人流口水。

10、漫天飞舞的蒲公英,有的像洁白的绒毛在轻舞,有的像会飞的雪花,有的像飘低的云朵,有的像成百个降落伞。

11、樱桃甜中带酸,香气浓郁,就像青涩又甜美的少女的粉色唇片。

12、三月份,白里透粉的樱桃花绽放了,像一颗颗五角星,漂亮极了!

13、道旁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蒲公英,伞形的小白花球,随风散落。

14、在春夏的时候时候,樱桃树上就已经挂满了一棵棵火红火红的小樱桃。

15、秋天来了,田野里一片片金黄的谷穗,把穗杆都压弯了,正“笑眯眯”的等着人们去收割归仓。

16、一粒粒谷子又硕大又饱满,像琥珀一样放着光彩。

17、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在空中飞飞扬扬地飘着,好像是在向秋日分手。

18、樱桃的颜色开始是青的,渐渐变成了淡红大红,就象一张张小红脸蛋,嫩嫩的,一碰就破,非常惹人喜爱。

19、樱桃一个个胀鼓鼓圆溜溜的,在阳光的照射下,从远处看,真像一颗颗又大又圆的小珠儿。

20、蒲公英的花给风一吹,它们好像一个个跳降落伞的伞兵,纷纷扬扬随风而飘。

21、蒲公英开出的花好像一个个白色的毛茸茸的小球。

22、圆溜溜的樱桃挂满枝头,像无数个晶莹闪烁的红玛瑙。

23、樱桃的颜色开始,是青色的,渐渐变成淡红,又变成大红,大红色的樱桃就熟了,在树上可爱极了,就像一张张小红脸蛋。

24、来到山下往上望,哇,那一片森林就像是一片巨大的地毯从山上一直铺了下来。

25、田野里,谷穗深深地弯着腰,仿佛正在彬彬有礼地欢迎来访者的主人一样。

26、春天,兰花披着剑一般的绿叶向我们走来。

27、那一垄垄高高坎坎的梯田里,颗颗稻穗压弯了腰,灿烂了脸,洒下了一地的金黄。

28、这株兰花的叶子是带状的,像一把把长长的宝剑,还像一个个绿色的卫士,护卫着娇嫩的兰花。

29、樱桃的颜色开始是青的,渐渐变成了淡红、大红,就像一张张小红脸蛋,嫩嫩的,一碰就破,非常惹人喜爱,酸中有甜。

30、二三月樱桃长在绿叶间,到了快成熟时,有红的暗红的淡绿的深绿的,五光十色,美极了。

31、眼前是一片谷子,沉甸甸的谷穗在阳光里,宝石似的发出白里透黄的光芒。

32、兰花的叶子,好似一把把锐利的宝剑,深绿的叶脉清晰可见,再加上兰五朵淡紫的小兰花,更加显现出了兰花的美丽与生机。

33、原始森林就像是一个性格粗犷、骠悍的山野大汉。

34、白桦树沙沙地响着,纷纷的败叶,像她流出的泪,飘落在地上。

35、满地里的谷穗儿长得像狗尾巴似的,金黄金黄的,看着爱死人!

36、秋天,蒲公英凋谢了,随手摘一棵蒲公英,用嘴轻轻一吹,降落伞一样的种子,带着行李,去寻找住所了。

37、成熟的谷穗都是低着头的,空虚的谷穗才会昂着头。

38、大又红的樱桃好似珍珠玛瑙般晶莹剔透,味道很甜。

39、一颗颗如山楂般大小的樱桃,如钻石般璀璨耀眼。

40、白杨树枝繁叶茂,像一把巨伞遮挡着烈日遮挡着酷暑。

41、兰花的叶子十分特别,颜色呈墨绿,两边被一条茎分的十分均匀。你看它,多像一个学舞蹈的小朋友正在练习基本功“下腰”呀!

42、樱桃花开了,虽然树叶还不是很茂盛,但是却开满了一朵朵粉红色的小花,一阵风吹过,树的花的花瓣像米粒一样飘了下来。

43、成熟的樱桃,圆圆的像小白兔的眼睛一样美丽,看着它使人直流口水。

44、春雨如丝,洗润着樱桃树,樱桃树在春雨中“吱吱”作响,迎接着春雨的洗礼,茁壮成长。

45、兰花含苞待放,只见它墨绿色的兰叶又细又长,舒展着,如同仙女的飘带,中间还夹着一些刚刚长出来的嫩绿的小叶呢。

46、绿叶当中,镶嵌着一个黄中带白的花蕊,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公主坐在莲花台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似乎会吸引着很多人来观赏它,好展示自己优美的身姿。这就是美丽的兰花。

47、它长着翠绿的叶子,叶子有的像一把利剑,有的像风扇叶片,还有的像飘带,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48、红红的樱桃让人看了就会忍不住流口水,小心翼翼地摘了一颗放进嘴里,一股甜甜的、酸酸的带着清香的味道。

49、稻子熟了,谷穗像狼尾巴,沉甸甸的;风吹,都在向我们鞠躬呢!

油葫芦是蟋蟀科昆虫,蟋蟀的一种。

一、蟋蟀

体长约2厘米,体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发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中活动,为害植物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多于夜间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农业害虫。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二、油葫芦

是蟋蟀科昆虫,蟋蟀的一种。体长20~30毫米,宽6~8毫米,触角褐色,长20~30毫米。体色有黑褐色、黄褐色等多种,它浑身油光闪亮。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从其头部背面看,两条触角呈“八”字形,触角窝四人周黑色。

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左右对称的淡色斑纹,侧板下半部淡色。前翅背面褐色,有光泽,侧面**。尾须很长,能超过后足股节,色较浅。雌虫的产卵瓣平直,比后足股节长。

扩展资料

本科分12个亚科,中国常见的亚科和种类如下:

蟋蟀亚科

头圆大,跗节纵扁,后胫节有刺,但刺间无小锯齿。中国最普遍的种类有:

①斗蟋,从北京到广东、台湾以及国外日本均广分布。体中型,雄长13~16毫米,雌长14~19毫米。黑褐色。后头有3对**纵纹。前翅雄虫长达腹端;雌虫短,仅到腹部中央。雄雌虫后翅皆不发达。发音镜长方形,中有一横脉,另有2斜脉。端网区与发音镜等长,产卵管与后腿节等长。性好斗,善鸣,中国自古就有斗蟋蟀的游戏,所用的就是斗蟋。

②北京油葫芦,广布中国各地和国外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体大型,雄虫长22~24毫米,雌虫长23~25毫米。黑褐色。两眼内方有“八”字形橙**纹。发音镜大致为正方形,内有一横脉,另有4~5条斜脉。端网区较长。后翅发达,露出腹端如长尾。产卵管比后腿节长。

③大扁头蟋,分布于北京、陕西、河北、安徽、江苏等省及国外日本。体中等大,长19毫米。黑褐色。雄头顶显著向前凸出,面扁平倾斜,凹凸不平,两侧向外突出。发音镜近正方形。无横断脉,斜脉2~3条。

巨蟋亚科

与蟋蟀亚科近缘,但体躯特大,单眼排成“一”字形,后腿节较长。本亚科的花生大蟋别名大土狗、大头蟋,形特大,是世界上最大的蟋蟀。

油葫芦是蟋蟀科昆虫,蟋蟀的一种。

一、蟋蟀

体长约2厘米,体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发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中活动,为害植物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多于夜间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农业害虫。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二、油葫芦

是蟋蟀科昆虫,蟋蟀的一种。体长20~30毫米,宽6~8毫米,触角褐色,长20~30毫米。体色有黑褐色、黄褐色等多种,它浑身油光闪亮。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从其头部背面看,两条触角呈“八”字形,触角窝四人周黑色。

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左右对称的淡色斑纹,侧板下半部淡色。前翅背面褐色,有光泽,侧面**。尾须很长,能超过后足股节,色较浅。雌虫的产卵瓣平直,比后足股节长。

扩展资料

本科分12个亚科,中国常见的亚科和种类如下:

蟋蟀亚科

头圆大,跗节纵扁,后胫节有刺,但刺间无小锯齿。中国最普遍的种类有:

①斗蟋,从北京到广东、台湾以及国外日本均广分布。体中型,雄长13~16毫米,雌长14~19毫米。黑褐色。后头有3对**纵纹。前翅雄虫长达腹端;雌虫短,仅到腹部中央。雄雌虫后翅皆不发达。发音镜长方形,中有一横脉,另有2斜脉。端网区与发音镜等长,产卵管与后腿节等长。性好斗,善鸣,中国自古就有斗蟋蟀的游戏,所用的就是斗蟋。

②北京油葫芦,广布中国各地和国外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体大型,雄虫长22~24毫米,雌虫长23~25毫米。黑褐色。两眼内方有“八”字形橙**纹。发音镜大致为正方形,内有一横脉,另有4~5条斜脉。端网区较长。后翅发达,露出腹端如长尾。产卵管比后腿节长。

③大扁头蟋,分布于北京、陕西、河北、安徽、江苏等省及国外日本。体中等大,长19毫米。黑褐色。雄头顶显著向前凸出,面扁平倾斜,凹凸不平,两侧向外突出。发音镜近正方形。无横断脉,斜脉2~3条。

巨蟋亚科

与蟋蟀亚科近缘,但体躯特大,单眼排成“一”字形,后腿节较长。本亚科的花生大蟋别名大土狗、大头蟋,形特大,是世界上最大的蟋蟀,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国外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以及马来半岛。体长40毫米,宽13毫米。赤褐色。头半圆形。只有一横脉,另有斜脉3条。后翅发达,伸出尾端如长尾。

针蟋亚科

体小型,后胫节有长而能动的刺,体面被柔毛与黑刺相间,雄虫前翅端网区很小,发音镜后端常有不规则的短脉,分为数小室,有1条斜脉。产卵管末端稍膨大,其边缘常有小强齿。针蟋不建洞穴,性喜潮湿,常活动于地面、丛林间、枯叶下,尤其是池塘、水流附近,少数种类能入水游泳。污斑拟针蟋。体长5~7毫米,淡灰褐色,具许多不规则褐色污斑。

后头,有4条淡色纵纹。前胸背板两侧各有一个三角形纹,尾须黑褐色,发音镜不规则,后方有2~3个小室。产卵管与后腿节等长,端瓣具强刺。一年两代,以卵在土中越冬。鸣声为“吱……”单音。寄主:萝卜、白菜、狗尾草等。分布于北京、江苏、浙江、河北;国外在日本。

树蟋亚科

树蟋体柔弱狭长。绿、白或**。头向前,前胸背板狭长,雄虫后胸有一大腺孔。足细长,前胫节内外侧听器特长大。前翅近透明。发音镜大,内有横脉。产卵管端瓣宽而平截,有强锯齿。本亚科常见的台湾树蟋中等大,淡黄褐色,体长约13毫米,雄虫体形前狭后宽,头小。

触角略比体长。前翅前狭后宽,质薄、透明,长于腹端。发音镜大,后翅狭长过腹端如长尾。一年两代,以卵在树皮内越冬,为害甘蔗、棉花、水稻。分布于新疆、陕西、江苏、贵州、云南、广东、台湾,国外于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

金钟亚科

(Phalangopsinae):金钟体大型,前小而后大,与树蟋相似,唯头垂直,容易区分。头小,足细长,后胫节有刺,在基部刺间有齿。有翅种类雄虫发音镜内至少有横脉2条。跗节很长,第2节甚小。性喜潮湿,常生活于林中落叶或腐木下。不少种类穴居。本亚科的金钟儿中等大,体长约13毫米。暗黑色。雄虫体形前小后大,后缘较圆,配合脉纹颇像乐器琵琶。

头小,黑褐色,后头有黄斑。触角很长,淡**,中段白色;发音镜很大,有3条弯横脉。常栖于枯叶中,草根下,巷道中。年发生一代,常被人们饲养倾听鸣声欣赏。分布于江苏、浙江、四川、贵州等。

突额蛣蛉亚科

(Podosyrtinae):形态变异较大,但后胫节各刺间和基部均有小齿;外端距很短,约等长;内端距均长,上端距最大;后跗基节短有强齿。梨绿蛣蛉,大型,体长18毫米,淡黄绿色,有褐色或黑色脉纹纵横分布。体型中段大,两端小。复眼突出。触角长约体长的一倍。

发音镜大,略呈四方形,内有一横脉,另有斜脉5~6条。在山东,成虫和若虫为害梨、苹果、山楂、葡萄、枣、樱桃、棉花,啮食叶、花、芽、果实和种子;在华中和西南地区生活于行道树上。一年一代,雌虫在树枝上产卵,成若虫夜晚活动。分布于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四川、云南等省,国外于日本。

:蟋蟀科

试作型盖塔用来测试性能的机体,银白色涂装;因为是测试型,所以除了可以格斗的拳脚之外并没有装备任何武器。

驾驶员为早乙女博士的长子早乙女达人。可怜的青年在启动测试中连同该机体一起被恐龙帝国登场的第一只机械恐龙——萨基一击击毁。《真盖塔对Neo盖塔》里也有登场,外型稍有不同;游戏中仅在第三次机战登场过。

原始盖塔第一代的盖塔机器人。原本为宇宙开发用机器人,因为恐龙帝国的来袭紧急改造成战斗用。由飞鹰号、猎豹号、巨熊号三架盖塔战机组合为超级机器人。依据不同的组合有盖塔1、盖塔2、盖塔3等三种型态。因为本来的驾驶员早乙女达人与试作型盖塔机器人一同战死,驾驶员改由反射神经较为优越的龙马和隼人(武藏是志愿参加)。

各个盖塔战机在合体后,驾驶座的开口都会朝上。因此,在驾驶操作的视角:盖塔战机是直接目视,盖塔机器人时是用摄影机间接目视。

这个弱点也曾被恐龙帝国看穿,位于机器人头部的摄影机遭到攻击陷入危机。

在这之后,驾驶座就改为在变形成盖塔机器人时驾驶座会自动移动到头部。

后来的盖塔机器人G则是驾驶座固定在头部。另外,盖塔1、盖塔2、盖塔3都是由同样的三架盖塔战机组合而成,三种型态的机体重量应该都一样重。不知为何,在设定上三种型态的盖塔机器人重量都个有落差。而且三部小型战斗机经盖塔射线照射后能产生无限的延展性和柔软性;也正因为如此,盖塔的合体变形被评为日本超级机器人动画中最不合理的方式之一。

在要切换型态时,驾驶员只需高喊“OPENGET”(分体)并拉下分离杆机体就会在一瞬间重新分离为盖塔战机。

除了用在切换型态,这个动作也用在闪躲敌方的攻击。或者在盖塔机器人受困于敌人不能动弹时就紧急分离之后重新合体,藉以扭转颓势。

分离合体是盖塔机器人最大的长处,但同时也是最大弱点。盖塔机器人在分离合体时的一瞬间是毫无防备的,这一瞬间一旦遭到攻击就有致命的危险。另外,并不一定要三人操纵。没有驾驶员的盖塔战机可以设定自动操作,也因此只有一名或两名驾驶员也可以让盖塔机器人出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盖塔机器人无法完整的发挥实力,盖塔机器人只有在三人操纵时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备注:在98年的OVA《真盖塔机器人:世界最后之日》里,很详细地展示了盖塔合体的慢动作。盖塔1:全长38米,体重220吨。飞鹰号构成头部、猎豹号构成胸腹部及手腕、巨熊号构成脚部。

此型态是盖塔机器人的基本型态也是最强的型态。也只有盖塔1能使用盖塔机器人最强的武器“盖塔光束”,其他尚有盖塔战斧及盖塔手刀等格斗用武装。

在原作版及OVA版还有盖塔机关枪及导弹机关炮这类枪炮武器。

脸部外形成六角形,脸上还有龟壳状的镜片(原作版的脸部和电视动画版的略有差异,体格上原作版的身躯也较为粗胖。

后来的OVA版也采用较接近原作版的外型。)在背部可放出披风形状的盖塔飞翼,原作版及OVA的盖塔飞翼则是布状的。在三种型态中只有盖塔1有飞行能力。盖塔2:全长38米,体重200吨。猎豹号构成头部及手腕、巨熊号构成腹部、飞鹰号构成脚部。

左手是钻头手臂,右手则是铲土机。外形看起来就是作业开发用机器人。善于陆战与地底战。

加速性能优越,可使出名为“盖塔幻影”类似忍者分身术的技巧。

利用钻头手臂可潜入地中(但是比起盖塔2的尺寸钻头实在太小了,照理来说是没办法钻入地中),利用钻头快速转动可使出钻头旋风。

钻头手臂本身可以像火箭飞拳一样的射出。而在原作中的盖塔2曾有一次从眼睛一带发射盖塔光束(盖塔1是从腹部发射盖塔光束,也就是说盖塔光束是由猎豹号发射的)。盖塔3:全长20米,体重250吨由巨熊号构成头部及手腕、飞鹰号构成胸腹部、猎豹号构成下半身的坦克。拥有善于在畸曲不平的地面行走以及在水中活动的履带,以及自由伸缩的手臂。机械手掌出力强大善于格斗近身的战斗。此型态可以将主要驾驶员—巴武藏的柔道绝技“大雪山崩落”完整重现,也唯有此型态可以发射“盖塔导弹”。在OVA版,盖塔3下半身的猎豹号机头可以发射机炮。备注:在90年代拍摄的两部OVA版动画——《真盖塔机器人:世界最后之日》与《真盖塔对新盖塔》中:原始盖塔1号机形态下背后的飞翼犹如破烂的披风;这也是OVA版里所独有的设定。盖塔QQ读作Queen,本身不能变形合体;早乙女博士设计其的初衷是将其作为原始盖塔的僚机,不料后来设计图纸却被恐龙帝国秘密窃得并制造出来;由帝王高鲁的女儿戈拉(早乙女美雪)驾驶。机械恐龙恐龙帝国研发制造用来侵略地上世界的主力机动兵器,主要以翼龙、角龙、长颈龙等形态居多;各自对应陆、海、空等不同地形环境的作战需求。无敌战舰戴伊大魔人尤拉赐予帝王高鲁与地上人类决战的海陆两用究极机械战舰,登场于TV动画第50话“帝王高鲁决死的猛反击”及最终话“恐龙帝国覆灭之日”;全长400米,体积相当于盖塔1号机形态的10倍以上,拥有可搭载众多机械恐龙及200架战略爆击机的大型格纳库并配备了盖塔射线防御装置及超强之火力,无脱出舱;最终话将三架盖塔战机全部击坠,但还是被巴武藏驾驶的侦察指挥机——“淑女指挥官”号以特攻的方式撞击核心炉导致爆炸。

油葫芦是蟋蟀科昆虫,蟋蟀的一种。

一、蟋蟀

体长约2厘米,体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发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中活动,为害植物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多于夜间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农业害虫。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二、油葫芦

是蟋蟀科昆虫,蟋蟀的一种。体长20~30毫米,宽6~8毫米,触角褐色,长20~30毫米。体色有黑褐色、黄褐色等多种,它浑身油光闪亮。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从其头部背面看,两条触角呈“八”字形,触角窝四人周黑色。

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左右对称的淡色斑纹,侧板下半部淡色。前翅背面褐色,有光泽,侧面**。尾须很长,能超过后足股节,色较浅。雌虫的产卵瓣平直,比后足股节长。

扩展资料

本科分12个亚科,中国常见的亚科和种类如下:

蟋蟀亚科

头圆大,跗节纵扁,后胫节有刺,但刺间无小锯齿。中国最普遍的种类有:

①斗蟋,从北京到广东、台湾以及国外日本均广分布。体中型,雄长13~16毫米,雌长14~19毫米。黑褐色。后头有3对**纵纹。前翅雄虫长达腹端;雌虫短,仅到腹部中央。雄雌虫后翅皆不发达。发音镜长方形,中有一横脉,另有2斜脉。端网区与发音镜等长,产卵管与后腿节等长。性好斗,善鸣,中国自古就有斗蟋蟀的游戏,所用的就是斗蟋。

②北京油葫芦,广布中国各地和国外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体大型,雄虫长22~24毫米,雌虫长23~25毫米。黑褐色。两眼内方有“八”字形橙**纹。发音镜大致为正方形,内有一横脉,另有4~5条斜脉。端网区较长。后翅发达,露出腹端如长尾。产卵管比后腿节长。

③大扁头蟋,分布于北京、陕西、河北、安徽、江苏等省及国外日本。体中等大,长19毫米。黑褐色。雄头顶显著向前凸出,面扁平倾斜,凹凸不平,两侧向外突出。发音镜近正方形。无横断脉,斜脉2~3条。

巨蟋亚科

与蟋蟀亚科近缘,但体躯特大,单眼排成“一”字形,后腿节较长。本亚科的花生大蟋别名大土狗、大头蟋,形特大,是世界上最大的蟋蟀,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国外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以及马来半岛。体长40毫米,宽13毫米。赤褐色。头半圆形。只有一横脉,另有斜脉3条。后翅发达,伸出尾端如长尾。

针蟋亚科

体小型,后胫节有长而能动的刺,体面被柔毛与黑刺相间,雄虫前翅端网区很小,发音镜后端常有不规则的短脉,分为数小室,有1条斜脉。产卵管末端稍膨大,其边缘常有小强齿。针蟋不建洞穴,性喜潮湿,常活动于地面、丛林间、枯叶下,尤其是池塘、水流附近,少数种类能入水游泳。污斑拟针蟋。体长5~7毫米,淡灰褐色,具许多不规则褐色污斑。

后头,有4条淡色纵纹。前胸背板两侧各有一个三角形纹,尾须黑褐色,发音镜不规则,后方有2~3个小室。产卵管与后腿节等长,端瓣具强刺。一年两代,以卵在土中越冬。鸣声为“吱……”单音。寄主:萝卜、白菜、狗尾草等。分布于北京、江苏、浙江、河北;国外在日本。

树蟋亚科

树蟋体柔弱狭长。绿、白或**。头向前,前胸背板狭长,雄虫后胸有一大腺孔。足细长,前胫节内外侧听器特长大。前翅近透明。发音镜大,内有横脉。产卵管端瓣宽而平截,有强锯齿。本亚科常见的台湾树蟋中等大,淡黄褐色,体长约13毫米,雄虫体形前狭后宽,头小。

触角略比体长。前翅前狭后宽,质薄、透明,长于腹端。发音镜大,后翅狭长过腹端如长尾。一年两代,以卵在树皮内越冬,为害甘蔗、棉花、水稻。分布于新疆、陕西、江苏、贵州、云南、广东、台湾,国外于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

金钟亚科

(Phalangopsinae):金钟体大型,前小而后大,与树蟋相似,唯头垂直,容易区分。头小,足细长,后胫节有刺,在基部刺间有齿。有翅种类雄虫发音镜内至少有横脉2条。跗节很长,第2节甚小。性喜潮湿,常生活于林中落叶或腐木下。不少种类穴居。本亚科的金钟儿中等大,体长约13毫米。暗黑色。雄虫体形前小后大,后缘较圆,配合脉纹颇像乐器琵琶。

头小,黑褐色,后头有黄斑。触角很长,淡**,中段白色;发音镜很大,有3条弯横脉。常栖于枯叶中,草根下,巷道中。年发生一代,常被人们饲养倾听鸣声欣赏。分布于江苏、浙江、四川、贵州等。

突额蛣蛉亚科

(Podosyrtinae):形态变异较大,但后胫节各刺间和基部均有小齿;外端距很短,约等长;内端距均长,上端距最大;后跗基节短有强齿。梨绿蛣蛉,大型,体长18毫米,淡黄绿色,有褐色或黑色脉纹纵横分布。体型中段大,两端小。复眼突出。触角长约体长的一倍。

发音镜大,略呈四方形,内有一横脉,另有斜脉5~6条。在山东,成虫和若虫为害梨、苹果、山楂、葡萄、枣、樱桃、棉花,啮食叶、花、芽、果实和种子;在华中和西南地区生活于行道树上。一年一代,雌虫在树枝上产卵,成若虫夜晚活动。分布于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四川、云南等省,国外于日本。

:蟋蟀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5342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