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一个人有没有吸大烟?

怎样看一个人有没有吸大烟?,第1张

行为特征

吸毒者的行为与正常人群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从某种意义上讲,吸毒者的行为表现无不带有毒品的“烙印”。

�6�1 用“药”压倒一切。对依赖者来说,用药比进食、睡眠、性等基本需要还重要。

�6�1 生活一反常态。他们整天不见太阳、不运动、不工作,睡眠错位,甚至日夜颠倒。

�6�1 谎话挂在嘴边。说谎是吸毒者共同的特征之一,吸毒者为了能继续使用毒品和逃避或缓解内心及外界的压力,说谎是必然的。因为说谎是他们逃避外界和内心压力的唯一方式和选择。

�6�1 “戒毒”真真假假。吸毒者常常表现为一方面信誓旦旦要痛改前非,要戒毒,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寻找毒品,要吸毒。

�6�1 搞钱不择手段。吸毒成瘾后,由于毒品价格昂贵,购买毒品很快成了问题。因此,搞钱便成了吸毒者的生活中的另一中心,如借贷、乞求、抵押、变卖家产等,甚至巧取好夺、男盗女娼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直至杀人越货。

�6�1 人格特征

�6�1 情绪容易冲动,不考虑后果便行动。

�6�1 经受不住失败与挫折,持破罐破摔的生活态度。

�6�1 缺乏自信与决策能力。

�6�1 自卑感强烈而隐蔽、内心孤独、害羞、不会交知心朋友。

�6�1 冷酷、仇恨、缺乏爱心。

�6�1 没有责任感。

�6�1 情绪特征

吸毒者在使用毒品以后常有舒适和欣快的表现,吸毒者进入一种似睡非睡的松弛状态,此时烦恼、忧虑、焦虑、紧张一扫而光,人觉得非常宁静、平安、快慰、温暖,同时伴有愉快的幻想驰骋。而在药物中断后出现戒断症状时,则表现出焦虑不安、烦躁和易激惹等情绪障碍。常见的戒断症状表现为失眠、出汗增加、烦躁不安、骨及关节疼痛、鸡皮疙瘩、哈欠、流泪、流涕、冷热交替、乏力、全身不适、呕吐、皮肤蚁行感等等。

�6�1 思维特征

据国外研究,药物依赖人群中的精神障碍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出现反社会行为、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另外,长期吸毒者还有一些体表特征:如烫吸者有牙齿发黄发黑的表现,肌肉注射者在上臂三角肌或臀部处有针眼或硬块形成,严重的可出现皮下脓肿,静脉注射者可发现静脉炎。

总之,吸毒者有着以下的心理学特征:外表萎靡不振、面黄肌瘦、衣着不整洁;谈吐时可见思维散漫甚至赘述,注意力难于集中,记忆力明显受损、智力活动较迟钝;情感反应以淡漠、沮丧多见,亦有欣快者;意志活动减弱,行为趋于退缩,懒散疲沓、劳动力明显下降;人格改变尤为突出,表现为焦躁易怒,或猥琐自卑,或狡猾奸诈,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明显削弱。

1、给药部位不同:如肌肉注射是通过注射器将药物直接注射在肌肉部分,效果差、起效慢。而静脉注射是通过人体静脉通道将药物送至血液循环不经过肝脏代谢,起效更快,但后续不良反应较多,出现毒副作用无法快速撤除。

2、针对性不同:肌肉注射主要是适用不适合或不可以做静脉注射。规定比皮下组织注射更快速产生功效时,及其注射刺激极强或剂量很大的药品时,会应用肌肉注射。肌肉注射并不是什么情况都能开展,假如注射位置有硬块,感染时也不肌肉注射。

3、特点不同:肌肉注射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静脉注射多以针筒直接注入静脉。

扩展资料:

肌肉注射注意事项:

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

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

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

-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进行肌肉注射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结、感染时就不宜做肌肉注射治疗。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在进行肌内注射之前要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注射部分的定位和相关药品、器材的准备。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臀大肌起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这间,肌纤维平行向外下方至股骨上部。注射时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坐骨神经起自股丛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部,注射时注意坐骨神经体现投影:自大转子尖至从骨结节中点向下至胭窝。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 a以食指尖和中指类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骼吟下缘处,在骼峪、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b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股外侧股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取得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体位: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彩以下姿势: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 (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用物。 在肌肉注射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股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 怎样护理肌肉注射的孩子? 肌肉注射是小儿患病时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一般常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病儿不能口服药物,或根据病情需要快速药物效果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肌肉注射虽然由护士执行,但作为家长也应该协助做好护理工作。 (1)对懂事的孩子,应给予说明打针的必要性,让孩子勇敢地接受,尤其应给孩子以同情安慰,消除紧张害怕心理,减少不良反应。 (2)协助护士做好注射前的三查三对工作,务必做到准确无误。 (3)如药物在使用前需作过敏试验,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或不适。如有无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苍白、青紫或烦躁不安,以便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4)肌注过程中,对婴幼儿要固定好,不让其挣扎乱动,以免弄断针头。 (5)注射后不要立即离开,应停留在医院观察15分钟左右。 (6)肌注后应让孩子休息一段时间,不要作剧烈的跑动。肌注后如孩子诉说打针部位疼痛,走动不便,要严密观察。必要时到医院请医生检查。 (7)肌注后药物引起的局部硬块,可用热敷或艾条促其吸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4690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