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解剖图谱:下肢分册的目录

实用解剖图谱:下肢分册的目录,第1张

第三篇 下肢

第一章 下肢整体观

第一节 下肢体表

第二节 下肢骨、骨化中心和干骺接合

第三节 下肢肌

第四节 下肢血管——动脉、浅静脉、静脉瓣、浅深静脉的交通

第五节 下肢淋巴管和淋巴结

第六节 下肢神经——皮神经、皮肤、肌肉、骨的神经节段支配、交感神经

第七节 下肢的分区

第二章 髋部

第一节 腹后壁和腹前壁下部内面——层次局解、腰丛、骶丛

第二节 腹股沟区和腹肌沟下区——表面解剖、层次局解

第三节 髋前区——层次局解

第四节 臂区——表面解剖、层次局解

第五节 髋外侧面——表面解剖、层次局解

第六节 闭孔区——层次局解

第七节 髋部断面

第八节 髋关节——关节囊、囊韧带、髂臼唇和囊内韧带

第九节 髋部血管

第十节 髋部骨骼和骨折脱位

第十一节 髋部入路——髋前、髋外侧、髋后外侧、髋后、髋内侧入路

第十二节 髋部X线像——成人及成长中的X线像

第十三节 髋部运动

第三章 股部

第一节 股前区——表面解剖、层次局解

第二节 股后区——表面解剖、层次局解

第三节 股外侧面——表面解剖、层次局解

第四节 股内侧面——表面解剖、层次局解

第五节 股部断面及筋膜间隙

第六节 股骨及骨折

第七节 股部入路局解——股骨中部前外侧、中部后外侧、后外侧、中部后、股内侧、腘面外侧、腘面内侧入路

第四章 膝部

第一节 膝前区——表面解剖、膝关节前面

第二节 腘窝——表面解剖、层次局解

第三节 膝外侧面——表面解剖、层次局解、稳定结构

第四节 膝内侧面——表面解剖、层次局解、稳定结构

第五节 膝部动脉和造影

第六节 膝关节——关节腔、滑膜囊、内景、交叉韧带、半月板

第七节 膝部骨骼和骨折变位

第八节 膝部断面

第九节 膝部入路局解——膝部内侧、后、后内侧、后外侧入路

第十节 膝部X线像——成人和成长中的X线像

第十一节 膝部运动

第五章 小腿部

第一节 小腿前区——表面解剖、层次局解

第二节 小腿外侧面——表面解剖、层次局解、皮瓣

第三节 小腿后区——表面解剖、层次局解、跟腱、皮瓣

第四节 小腿部断面及筋膜间隙

第五节 小腿部骨骼和骨折变位

第六节 小腿部入路局解——胫骨前、内侧、上内侧部后入路、腓骨近侧部后外侧、中3/5后外侧入路

第六章 踝足部

第一节 足背区——表面解剖、层次局解、皮瓣

第二节 足内侧面——表面解剖、层次局解

第三节 足内侧面——表面解剖、层次局解、腱滑膜鞘

第四节 足底区——表面解剖、层次局解、腱滑膜鞘

第五节 足部关节韧带

第六节 足部动脉和造影

第七节 足部骨骼和骨折变位

第八节 足部X线像——成人和成长中的X线像

第九节 足部断面和筋膜间隙

第十节 足部入路局解——踝前内侧、踝和跗骨前外侧、后外侧、踝内侧、踝后入路

第十一节 拇趾区——背面和跖面局解

第十二节 足弓

第十三节 足部运动

第七章 站立和步行

第八章 下肢神经

(1)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

(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答案为:(1)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2)舒张、收缩;

(3)收缩、舒张

主要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二头肌肉是手臂弯曲后凸起的肌肉,三头肌是背对着二头肌的部位,有叫肱(gong)肌的

具体是有很多分类,如下

臂肌

臂肌覆盖肱骨,以内侧和外侧两个肌间隔分隔。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

(一)前群

前群包括浅层的肱二头肌和深层的肱肌和喙肱肌。

1.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 呈梭形,起端有两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通过肩关节囊,经结节间沟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在臂的下部合并成一个肌腹,并以一个腱止于桡骨粗隆(图3-24)。作用:屈肘关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此外,还能协助屈上臂。

2.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 在肱二头肌短头的后内方,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的内侧骨面。作用:协助上臂前屈和内收。

3.肱肌brachialis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自肱骨下半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屈肘关节。

(二)后群

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i 起端有3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向下行经大、小圆肌之间;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止方的骨面;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以下的骨面。向下3个头会合以一个坚韧的腱止于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长头可使上臂后伸和内收。

前臂肌

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分为前(屈肌)、后(伸肌)两群,大多数是长肌,跨过多个关节运动前臂和手,肌腹位于近侧,细长的腱位于远侧,所以前臂的上半部膨隆,而下半部逐渐变细。

(一)前群

前群位于前臂的前面和内侧面,共9块,分4层排列。

1.浅层(第一层) 有5块肌,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

前臂肌1

屈肌。

(1)肱桡肌brachioradialis:起自肱骨外上髁上方,向下止于桡骨茎突。作用:屈肘关节。其它4块以屈肌总腱起自肱骨内上髁及前臂深筋膜。

(2)旋前圆肌pronator teres:止于桡骨中部的外侧面。作用:屈肘关节,使前臂旋前。

(3)桡侧腕屈肌flexor carpiradialis:以长腱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屈肘,屈腕和腕外展。

(4)掌长肌palmaris longus:肌腹很小而腱细长,连于掌腱膜。作用:屈腕和紧张掌腱膜。

(5)尺侧腕屈肌flexor capiulnaris:止于豌豆骨。作用:屈腕和使腕内收。

2.第二层 只有一块肌,即指浅屈肌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lys。肌的上端为浅层肌所覆盖。起自肱骨内上髁、尺骨和桡骨前面。肌束往下移行为4条肌腱,通过腕管和手掌,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每一个腱在近节指骨中部分为两脚,止于中节指骨体的两侧。作用:屈近侧指骨间关节、屈掌指关节、屈腕和屈肘。

前臂肌2

3.第三层 有两块肌,位于桡侧的拇长屈肌和位于尺侧的指深屈肌。

(1)拇长屈肌flexor pollicis longus:起自桡骨前面和前臂骨间膜,以长腱通过腕管和手掌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作用:屈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

(2)指深屈肌flexor cligitorum profoundus:起自尺骨的前面和前臂骨间膜,向下分成4个腱,经腕管入手掌,在指浅屈肌腱的深面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在鞘内穿经指浅屈肌腱两脚之间,止于远节指骨底。作用:屈第2~5指的远侧指骨间关节、近侧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屈腕。

4.第四层 为旋前方肌pronator quadratus,是扁平四方形的小肌,位于桡、尺骨远程的前面,起自尺骨,止于桡骨。作用:使前臂旋前。

(二)后群

共有10块肌,分为浅、深两层。

前臂肌3

1.浅层 有5块肌,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这5块肌以一个共同的伸肌总腱起自肱骨外上髁。

(1)桡侧腕长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向下移行于长腱经手背,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伸腕,腕外展。

(2)桡侧腕短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在桡侧腕长伸肌的后内侧,止于第3掌骨底。作用:伸腕。

(3)指伸肌extensor digitorum:肌腹向下移行为4条肌腱,经手背分别至第2~5指。在手背远侧部,掌骨头附近,4条腱之间有腱间结合相连,各腱越过掌骨头达指背向两侧扩展为扁的腱性结构,称指背腱膜。

(4)小指伸肌extensor digiti minimi:肌腹细长,长腱经手背尺侧至小指,止于指背腱膜。作用:伸小指。

(5)尺侧腕伸肌extensor carpi uluari:止于第5掌骨底。作用:伸腕,腕内收。

前臂肌4

2.深层 也有5块肌从上外向下内依次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

(1)旋后肌srpinator:位置较深,起自尺骨近侧,肌纤维向下外并向前包绕桡骨,止于桡骨上1/3的前面。作用:前臂旋后。

其余4块肌均起自桡尺骨和骨间膜的背面。

(2)拇长展肌abductor pollicis longus:止于第2掌骨底。

(3)拇短伸肌extensor pollieis brevis: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

(4)拇长伸肌extensor pollicis longus: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

(5)示指伸肌extensor indicis:止于示指的指背腱膜。

(1)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由关节的模式图可知:1是肌腱,2是肌腹,3关节头,4关节腔,5关节窝.1和2构成了骨骼肌,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2)由图可知: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当A收缩时,B处于舒张状态.这说明,运动的产生需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两组肌群协作完成.

故答案为:(1)肌腱 肌腹 收缩 关节

(2)舒张;神经;两

人体的肌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中,牵引骨产生运动。人体骨骼肌共有600余块,分布广,约占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不论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经支配。因此,每块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器官。

头肌可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为髋(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壮,这与支持体重、维持直立及行走有关。

膝关节的肌肉组成:

1、屈曲: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腘肌和腓肠肌。

2、伸展:膝关节伸肌主要是股四头肌。

3、内旋:参与小腿内旋运动的肌肉是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和腘肌。

4、外旋:参与小腿外旋的肌肉是股二头肌。

扩展资料

保护膝关节肌肉的方法:

1、正常人的膝关节平均可承重35公斤,承受重量越多,关节软骨磨损的几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伤,膝关节退化较快,所以要保护膝关节首先要做的就是减重。

2、保护膝关节主要依靠我们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肉力量强大了,才能在膝关节的活动中,起到保护,缓冲的作用,所以要锻炼腿部的肌肉

3、运动保护,在有膝关节参与的动作过程中,不要盲目进行,一定要保证动作的标准性,而且运动前一定要热身。

4、日常保护,尽量笔避免蹲和跪的动作,在这两个动作中,你的膝关节会承受你的体重8倍的重

人民网--远离膝关节炎,你得尽早做双腿肌肉锻炼

--肌肉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1822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1
下一篇2023-09-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