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脂每天摄入多少碳水 低碳水化合物减肥法

减脂每天摄入多少碳水 低碳水化合物减肥法,第1张

1 减脂每天摄入多少碳水

减脂期间,摄入总热量推荐量是低于你的目标体重乘以30Kcal,早中晚三餐热量比例是3:4:3,三大营养素比例是5:25:25。

举个例子:你体重70,想要减少到60,你每天最多摄入60乘以30等于1800Kcal热量,而每克糖或者蛋白质提供4Kcal热量,每克脂肪提供9Kcal热量,你三餐的热量分别为:540Kcal,720kcal,540Kcal。

早餐和晚餐的碳水化合物热量是540乘以05等于270Kcal,质量是270除以4=675克。午餐的碳水化合物热量是720乘以05=360Kcal质量是360除以4=90克。

2 碳水化合物最佳摄入方式

碳水化合物摄入后,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血糖及血糖变化引起的激素反应上,一般来说,稳定地摄入糖,比快速摄入糖对身体更好。

基于这一点,我们建议:

1优先摄入高纤维素含量的碳水化合物。

2优先摄入低升糖指数的食物。

3 碳水化合物过量会怎样

过量的碳水化合物会转化为脂肪,尽管合成脂肪是耗能的过程(大约会消耗一半的能量),但是习惯性的高碳水化合物(实验用每日所需能量的25倍)饮食会诱导和改变身体代谢(脂肪组织自己从头生成将糖合成为脂肪所有路径需要的酶),进一步刺激脂肪合成。

尽管上面提到的高碳水化合物量比较极端,但是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是肥胖的一个原因,这是可以确定的。肥胖一般又伴随着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耐受、血脂紊乱和高血压。

不过,如果你感觉饥饿又在控制体重,而且必须吃点什么的话,含脂肪少的碳水化合物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仅次于摄入蔬菜水果。

4 碳水化合物不足会怎样

随着对减肥的研究,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成为减肥的重要一环,因此而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不足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碳水化合物不足引起的主要问题体能不足、酮症、抗毒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精神不振、容易便秘等,贯穿碳水化合物作用的各个环节。

1酮症影响

一般停止进食碳水化合物40小时,体内的酮体就会由001涨到29,七天后,会涨到45,随后血液中的酮体会保持在较稳定的浓度,多余的酮体会随尿排出体外。

但长期的高酮体浓度,不是人体的常规状态,其代谢比较容易出问题,酮体堆积过多,血液中的酸性增强,就会出现酮血症,血液酸中毒。

酮症有较多比较多的潜在危险,包括高脂血症、噬中性粒细胞供能受损、视神经病变和骨质酥松等等。

2肝功能减弱

肝脏内合成抗毒物质的材料不足,机体的抗毒能力减弱,免疫力下降。

3抑制神经

对神经的影响,酮体增多、胰岛素活动降低、血糖浓度降低,都会使神经元的兴奋性受抑制,人变得精神不振,容易疲倦。

碳水化合物摄入以粗粮为主,建议多吃粗粮。粗粮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及丰富的纤维素,极易被人体吸收消化,常吃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脂肪分解,抑制肥胖 。高脂肪的食物。减肥要忌口,却总是抵不住披萨、可乐、蛋糕、薯条和方便面这些食物的诱惑……你要特别小心了,这些常见的加工食品、高热量零食,不仅使人发胖,还会导致营养不良,危害健康。

另外,训练中也要补充“有必要”的碳水!如果你有运动计划,在运动前3个小时,可以适当摄入一些碳水化合物来保证运动中的血糖稳定;并且在健身后也需要“有计划”的补充,帮助快速恢复身体状态。

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

和新鲜的皮肤

更加美丽的衣裳

——马雅可夫斯基

好的健身习惯需要运动和饮食齐头并进。昨天我们讲了跑步的技巧,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碳水的知识。

碳水的摄入量

一般来说,每天摄入的50%~60%的热量应来自碳水。简单碳水可以通过饮用牛奶和果汁来获取,复杂碳水应多食用豆类和全麦类的高纤维食品,并且要尽量避免淀粉和精加工的低纤维碳水。

碳水食物

糖类、谷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高粱等)、水果(如甘蔗、甜瓜、西瓜、香蕉、葡萄等)、干果类、干豆类、根茎蔬菜类(如胡萝卜、番薯等)等。

碳水的计算

食品营养标签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指每克产生能量为:17kJ/g (4kcal/g)的部分,数值可由减法或加法获得。

减法:食品总质量分别减去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纤维的质量。

加法:淀粉和糖的总和即为碳水化合物。

总碳水化合物指碳水和膳食纤维的总和。

(以上知识整理自:)

学习了碳水的基础知识,我们一起看看黄博士推荐的碳水是什么?

开业小广播!!!

新加坡品牌健睿仕在北京望京开业了~

欢迎各路健身小白和老铁前来会晤~

感受国际化私教带给你的超震撼健身体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5979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