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铃锻炼上肢肌肉还有胸肌

哑铃锻炼上肢肌肉还有胸肌,第1张

一、胸部

1平卧推举:主要练胸大肌的厚度和胸沟。

动作:两手持哑铃仰卧凳上,哑铃置于肩部,掌心朝上,上推哑铃至臂伸直,稍停,然后缓慢还原。提示:上推和下降呈弧线,使胸大肌得到充分收缩和彻底伸展。

2上斜推举:主要练上胸肌。

动作:动作要领与平卧推举相同,不同之处是将凳面调到30~40度倾角,斜躺在上面做。

3平卧飞鸟:主要练胸部中间沟。

动作:仰卧凳上,两手持哑铃,掌心相对,两臂自然伸直于胸部上方,两臂微屈肘向两侧弧形下放哑铃至最低点,胸肌充分伸展,胸肌用力收缩将两臂弧形上举还原。

4仰卧直臂上拉:扩展胸腔,练胸大肌、前锯肌的最佳动作。

动作:肩部仰卧横凳上,两脚着地,双手握紧哑铃一端于胸部上方,以肩为轴将哑铃缓慢放至(下降)头后方(感觉胸肌和胸廓伸展),放到极限时再提拉哑铃还原。

注意:为防止损伤,下放过程速度不宜太快。

二、肩部

1推举:主要练三角肌前束、中束和后束。

动作:坐姿,两手持哑铃于体侧,两肘外展,掌心朝前,以弧线推哑铃至最高点,稍停,缓慢控制哑铃按原路线(弧线)还原。提示:亦可站姿做,双臂同时做,也可单臂轮换做。

2侧平举:主要练三角肌中束。

动作:两手持哑铃垂于腿前,身体稍前倾,双肘微屈, 向两侧举起哑铃至肩高,使三角肌处于“顶峰收缩”位,稍停,然后肩肌控制缓慢还原。也可单臂做,两臂轮换。

3俯身侧平举:主要练三角肌后束。

动作:两手持哑铃,掌心相对,俯身屈膝,身体稳定,两臂向两侧上举,然后控制缓慢还原。

4耸肩:主要练斜方肌。

动作:两手持哑铃垂于体侧,膝盖微屈,上体微前倾,双肩充分上提,试用肩峰触耳垂,稍停,然后缓慢控制还原。

三、背部

1俯身双臂划船:主要练背阔肌。

动作:俯身微屈膝,两手各持哑铃,垂于体前下方,以背阔肌的收缩力提拉哑铃至肘与肩高或略

高于肩的位置,稍停,然后以背阔肌的张紧力控制哑铃缓慢还原。注意:划船时主要是背阔肌收缩伸展,上体不宜上抬,避免借力。

2俯身单臂划船:主要练背部外侧和下背。

动作:手持哑铃,掌心朝内,另一手撑同侧腿膝盖位置的固定物以稳定身体。将哑铃提到腰部位置(背肌充分收缩),稍停,然后控制性缓慢还原(充分伸展背肌),做完一侧换另一侧做。

3直腿硬拉:主要练下背、臀大肌和股二头肌。

动作:双手各持哑铃垂于体前,两脚自然开立,与肩同宽,直腿,腰背挺直,身体前屈,抬头,直到上体约与地面平行。然后下背肌收缩用力使上体还原。注意:为保持张紧力,身体前屈时哑铃不要触及地面。动作不宜太快。

四、肱二头肌

1交替弯举:主要练肱二头肌,分离肱二头肌。

动作:坐姿(或站立),双手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两肘靠身体两侧。以肘关节为支点,向上弯举,同时前臂外旋掌心朝上,举至最高点收紧肱二头肌,稍停,然后控制还原。轮换做。

2意念弯举:主要练肱二头肌肌峰。

动作:站立,上体自然前屈,一手持哑铃垂于体前,上臂贴靠同侧膝或腿上。另一手屈臂置于同侧膝或腿上,稳定身体。持哑铃的臂向上弯举至最高点,使肱二头肌收缩至极限,稍停,然后缓慢还原。

3侧弯举:主要练肱肌和前臂肌。

动作:坐姿(或站立),双手各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上臂紧贴体侧,肘关节为支点,用力向上弯举至最高点,稍停,然后缓慢还原。提示:两臂可同时做,也可交替做。

五、肱三头肌

1颈后臂屈伸:主要练肱三头肌。

动作:坐姿(或站立),双手握哑铃一端于颈后上方,掌心朝前,上臂固定,以肘为支点做屈臂伸。提示:两臂可同时做,也可交替做。

2俯身臂屈伸:主要练肱三头肌上部。

动作:俯身,两脚前后开立成弓步,一手撑前腿膝盖稳定身体,另一手持哑铃,上臂紧贴体侧。肱三头肌用力向后上方伸臂至前臂与地面平行,使肱三头肌极限收缩,稍停,再缓慢还原。

六、腿部

1深蹲:主要练大腿肌群和臀大肌。

动作:双手各持哑铃于体侧,或将哑铃置于稍高于肩的位置,控制稳,两脚自然开立约于肩宽,脚微呈八字形,挺胸,腰背收紧。屈膝下蹲至最低位,然后大腿用力收缩蹲起还原。

2箭步蹲:主要练臀大肌、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

动作:两手持铃,两脚自然开立,右脚向前跨出一步,屈膝,后腿膝盖几乎接近地面,成箭步蹲。一腿完成规定次数后换另腿前跨做。

3俯卧腿弯举:主要练股二头肌。

动作:俯卧长凳上,双脚夹哑铃或将哑铃绑在脚踝上,小腿悬空,双手抱凳端,两腿伸直。然后股二头肌发力,弯起小腿,至最高点使股二头肌处于“顶峰收缩”位,稍停,以股二头肌的张紧力控制性缓慢还原。

七、小腿

站立单腿提踵:主要练小腿肌。

动作:一手持哑铃,一手扶固定物,一脚前脚掌站在踏板上,脚跟尽量下降至最低点,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小腿肌用力收缩提起脚跟至最高点,稍停,然后缓慢还原。两腿交替做。

练哑铃,快举慢放

哑铃是很多健身爱好者常用的力量锻炼器械。但不少人练了一段哑铃后,却觉得自己既没增加力量,又没有变得健美,于是心灰意冷,哑铃被束之高阁。事实上,哑铃健身大有学问。

4月4日美国健身专家凯文·沃特在《洛杉矶时报》上撰文指出,练哑铃,要快速上举,缓慢下放。

凯文指出,我们用哑铃锻炼臂力,通常的做法是,将哑铃从身体两侧缓缓抬起,与肩膀持平后,肩部放松,然后让哑铃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就算结束了一个动作回合。但事实上,这种锻炼方法只能让肩膀在举哑铃的过程中受力,而在哑铃下落过程中,肩部则完全放松,得不到任何锻炼。而如果快速上举,缓慢下放,那么双臂既克服了哑铃上升时的重力,又在其下落过程中起到了逐步稳定重物的支撑作用,所以必然会事半功倍。凯文向大家提出了自己的锻炼建议:首先双手握紧哑铃,放在身体两侧,掌心向体侧,双腿并拢直立。然后一条腿向后迈出一步,呈弓步站稳。吸气,同时挺胸收腹,然后呼气,并且从身体两侧缓缓抬起手臂,直到与肩同高时,稍停,确信两臂在同一高度后,肘部稍稍弯曲。吸气,再缓缓放下手臂,将哑铃收回身体两侧。稍停后再重复这个动作8—12次。▲

细谈哑铃卧推

卧推是训练胸肌最好的动作,同时也是许多健美爱好者最喜欢练的动作,大部分的训练者以杠铃卧推为主——的确其是训练上半身最好的动作,对80%训练者的来说很有效。那20%的人呢?答案是哑铃卧推。此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杠铃卧推之后也可试着练习哑铃卧推,你会有不同的感觉的。

起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两肘弯曲,握住哑铃,拳眼相对,手心朝腿部的方向,哑铃的轴线位于乳头上方1厘米处(胸肌中部),抵住胸部。

动作过程:向上推起,两肘内收,夹肘的同时夹胸。哑铃向上的同时略向前偏,呈抛物线的运动轨迹。两臂伸直时,哑铃重心接近处于肩关节的支撑点上。但不要正好位于肩关节的支撑点上,这样会使骨骼支撑住哑铃的重量(这种由骨骼而不是肌肉支撑重量的情况称为“锁定”),使得胸肌放松,影响锻炼效果。然后,使两直臂向两侧张开,两臂慢慢弯屈,哑铃垂直落下,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动作。重复。

呼吸方法: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呼吸方法:上举时呼气,下落时吸气。)

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

训练要点:

1、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气,这样会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险的。

2、在练胸大肌的同时,应加强上臂肱三头肌的锻炼。没有发达的三头肌,就不可能卧推起大重量的杠铃,也就不能练出发达的胸大肌。

3、起始时,要把哑铃的轴线置于乳头上方1厘米处(胸肌中部),才能让胸大肌发力。如果哑铃举在肩膀上,只能锻炼肩部肌肉。

4、一定要注意将两肘展开,做卧推时双臂在体侧张开,因而能基本上只靠胸肌用力来完成动作。宽间距时主要锻炼胸大肌,窄间距时主要锻炼三角肌。

5、胸部肌肉练习效果不理想。可试试上斜推举,躺在有一定的倾角(约 20—25度)的斜板上,再以同样重量的杠铃或哑铃进行练习。由于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予肌肉一个新的刺激,你很快就会看到新的效果。

组数与次数:

1、 在6—8次范围内达到极限次数。多于8次,身体其它部位将进入有氧运动状态;如果少于6次,说明辅助肌已参与了运动,而主肌还没有完全疲劳。

2、 多组数:无论哪个身体部位都必须一组接一组练到神经突触发不出冲动为止。如果你轻信了训练过度的说法,肯定达不到这个要求。所谓训练过度,不过是些懦夫为掩饰自己的无能而编造出来的借口。真正的冲击式锻炼不光要做到20组以上,还要把每组都做到极限次数。算组数时不要把热身组计算在内,尽管它们是必需的。

3、 训练的多样性。要经常变化训练的组数与次数,以及动作的安排,以打破身体的适应,获得肌肉的突破性增长。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上部,其次是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上斜角度为35-45度的卧推凳上。

C动作过程:两臂伸直持哑铃位于肩的上部。放下至胸部上方(接近锁骨处)时吸气。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动作,上推时呼气。

D训练要点:练习过程将主要力量集中在胸大肌上,使胸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肱三头肌作为次要的补充力量。

哑铃卧举

起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两肘弯曲,握住哑铃,拳眼相对,手心朝腿部的方向,哑铃的轴线位于乳头上方1厘米处(胸肌中部),抵住胸部。向上推起,两肘内收,夹肘的同时夹胸。哑铃向上的同时略向前偏,呈抛物线的运动轨迹。两臂伸直时,哑铃重心接近处于肩关节的支撑点上。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动作。

呼吸方法:上举时呼气,下落时吸气。

站立提踵

起始姿势 将杠铃放在颈后肩上,两脚开立,脚尖稍向里扣或外撇,脚掌站在垫木上,脚跟露在垫木外。 动作过程 收缩小腿肌肉群,使脚跟尽量提高,使腓肠肌彻底收紧。静止一秒钟,放下脚跟,还原。重复再做。

呼吸方法 提起脚跟时吸气,放下时呼气。

注意要点 脚跟上提和下降时要注意保持重心稳定,身体踮高时,前额要领先上提。下降时,要让脚跟低于垫木面。

立式腿弯举

起始姿势 站在一高木块或矮凳上,一脚系一哑铃,自然直悬在木块外,另一腿支撑体重,一手或两手扶墙或木条。

动作过程 屈膝,把小腿用力尽量向后弯起,静止一秒钟,同时尽力收缩二头肌。自然垂下小腿到原来位置,重复再做。

呼吸方法 弯起小腿时吸气,下垂时呼气。

注意要点 弯起小腿时,不要让大腿前后摆动。

俯卧腿弯举

起始姿势 俯卧在专用长凳上,两脚踝伸钩在滚轴下面,滚轴另一面加上所要重量的杠铃片。

动作过程 屈膝,把小腿向后弯起,到最高点时尽力收缩二头肌。静止一秒钟,伸直下小腿到原来位置,重复再做。

呼吸方法 弯起小腿时吸气,放下时呼气。

注意要点 弯起小腿时,大腿平贴凳面。如没有专用的腿弯举凳,可俯卧在普通的长凳上,脚系哑铃、杠铃片做。

腿举

起始姿势 仰卧在“腿举架”的底板上,蜷缩双腿让整个脚底顶住加重板的底面。

动作过程 两腿用力向上蹬板,到两腿完全伸直,同时尽力收缩股四头肌。静止一秒钟,屈膝,让加重板慢慢下降到先卡定的高度。重复再做。

呼吸方法 用力蹬板时吸气,回降时呼气。

注意要点 仰卧时,臀部正对加重板的中心下方。蹬板时,整个脚底平贴住板底。

前蹲

起始姿势 站在深蹲架前,屈膝,两手握住深蹲架上的杠铃托在胸前肩上。向前走两步,两脚开立,略宽于肩,足趾稍向外撇,身体伸直

动作过程 屈膝下蹲到大腿上面和地面平行或稍低,静止一秒钟,大腿和臀部用力使两脚蹬地,使身体回复到直立。按规定次数和组数重复再做。完成后,退回几步,把杠铃放回深蹲架上。

呼吸方法 下蹲时呼气,起立时吸气。

注意要点 在做整个动作的过程中,背部要平直,上体勿前倾,臀部不要后突,后腰要下塌,动作要稳定。腿部快伸直时,用力挺直膝关节。

直腿硬拉

起始姿势 两脚开立,比肩稍狭。向前屈体,不要屈膝。两手用正、反握握杠,握距稍宽于肩。勿低头。 动作过程 收缩下背部肌肉,把上体向上向后挺起,两肩尽量后移。最后,尽力收缩骶棘肌,静止一秒钟,再慢慢屈体向前,直到杠铃片几乎触及地面。如欲加大后背部的屈伸幅度来加大锻炼效果,两脚放在垫木上,杠铃放在地上。

呼吸方法 上拉时吸气,放下时呼气。

注意要点 两腿始终直立,膝部勿弯曲。意念要始终在后背部。动作平稳,用大重量,但又切勿过重。切勿突然用大重量。也可屈腿做这个动作,称为“屈腿硬拉”,对下背部的锻炼作用稍小,但有助于锻炼股四头肌。

俯身划船

该动作是锻炼背阔肌的基本动作之一,可用杠铃、哑铃等来做。用杠铃时,握距宽时,并上拉到触及腹部时,对背阔肌下端有较大锻炼作用。握距窄,并直接上拉到触及胸部时,对背阔肌上部影响较大。若用哑铃,可左右手交替做或用单个先练一边,再练另一边。

起始姿势 屈膝,上体前倾,两臂直垂握杠,应使杠铃稍离地面。头不要低垂。

动作过程 收缩背阔肌,将上臂上拉,把杠铃尽量拉高,静止一秒钟,让杠铃徐徐下降到两臂完全伸直下垂。

呼吸方法 上拉杠铃时吸气,放下时呼气。

注意要点 上拉时要想着让主要力量来自背阔肌的收缩,而不是臀部。上拉时,腰要收紧,上体尽量不摇动,腿部用力,臀部后移,以保持平衡。如做单臂划船,另一手可撑扶在膝上或凳上。

并握划船

起始姿势 将横杠一端套上杠铃片,让一端留空,并顶住墙角或用重物压住。骑跨横杠,面向重端,站在垫木上,两膝稍弯,臀部向后移,两手一前一后并握杠的近杠铃片处。将重端稍稍拉离地面。两臂下垂,不要低头。

动作过程 收缩背阔肌,屈肘将杠铃的重端拉起到接近胸骨。静止一秒钟,极力收紧背阔肌。放松背阔肌,让杠铃重端徐徐下降。

呼吸方法 上拉时吸气,下降时呼气。

注意要点 为了尽量用上背阔肌的收缩力,两手握杠要放松些,以少耗臂力。上体保持不动,不让抬高借劲。起拉前,要让背阔肌完全松开,上拉到最高点时彻底收缩。胸要挺,腰要收紧,腿要用力下踏,臀部往后移。

卧式两臂上拉

起始姿势 仰卧长凳上 , 两手正握哑铃或杠铃,两臂直伸,与地面平行。两脚平踏在地面或长凳上。

动作过程 两臂保持平伸,将把哑铃或杠铃向上向后拉,并下落到可能的最低点。静止一秒钟,让胸大肌尽量拉伸。然后,收缩胸大肌,把两臂拉向上,拉向前,直至下落到腿侧开始位置。

呼吸方法 向上向后拉时吸气,向上向前回复时呼气。

注意要点 后拉时,让两臂充分向后直伸,前拉时,让两臂充分向前直伸。该动作也可两手并握一较重的哑铃来做,因两手握距较狭,重量集中在杠中央,对发展胸大肌靠人体中线的边沿部分有较大作用。

直立推举

起始姿势 把杠铃从地面上拉到胸上,全身直立。

动作过程 两臂向上直推至完全伸直,静止一秒钟,让杠铃慢慢下落到胸上。

呼吸方法 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注意要点 上举和下放杠铃时,身体不要摆动。该动作对上臂三头肌也有较大锻炼作用。如将杠铃下落到颈后肩上,则对三角肌后部有更大的锻炼作用,称为颈后推举。胸前和颈后的推举,也可坐在凳上做。还可用哑铃,左右两臂同时作交替的上推和下落,如此做,则可在上推和下落时吸气,静止时呼气。

头压铁片颈屈伸

起始姿势 俯卧长凳上,两手握一铁片压在头后,头部下垂。

动作过程 颈部用力把头抬到可能的最高点。颈部放松,让头部徐徐下垂到原位置。

呼吸方法 头部上抬时吸气,下垂时呼气。

注意要点 头部上抬时,目光尽量上视,下垂头部时,目光尽量下视。这样,屈伸才能彻底。

哑铃侧平举哑铃侧平举这一训练主要增强肩三角肌中束。

准备动作:

1) 取站姿,双脚分立,约与臀部同宽。

2) 上身自臀部以上轻度前倾,下巴前于脚趾,后腰保持自然拱形,膝盖微屈。

3) 双臂自肩部以下直垂,双手全握一对哑铃,肘部微微弯曲,左右掌心相对。 训练动作:

4) 双臂侧平举,直到上臂与地面平行,同上身垂直。

5) 此时保持同样的向后曲肘角度和姿势。

6) 稍稍停顿,然后缓缓下铃,回复到起始位置。

7) 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完成一组练习。 动作要领:

· 下铃动作结束时哑铃在大腿前平行,掌心彼此相对;侧平举动作完成时掌心向地板,手腕和肩膀不要旋转。

· 努力将意念集中在肩部,下铃时先屈肩,肩三角肌发力带动双臂侧平举,而不是靠前臂和手腕将哑铃抬起来。

· 保持上身姿势不变,不要前后摇摆,不要靠臀部和腰背借力把哑铃带起来。

· 有人喜欢左右手臂交替做这一训练。如果能保持正确姿势,效果实际上更佳,因为你在交替举铃时需要调动更多肌肉去维持身体平衡。哑铃前平举 动作要领: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收腹挺胸,背部挺直,保持身体的稳定,双手抓握哑铃垂于身体两侧,肘微屈,向体前举哑铃至双肩水平处,缓慢下放至初始位置。 主要参与肌肉:

三角肌前束。 坐姿哑铃屈臂 准备动作:

1)坐在长凳一端,腰背挺直。

2)双手持一对哑铃,反握,手臂下垂。 训练动作:

3)将哑铃屈向肩膀。

4)当哑铃距离肩膀前大约15-20厘米的位置,停止屈臂并挤压二头肌。

5)保持压缩片刻,然后缓缓下低哑铃,回复到起始位置。 动作要领:

· 不要靠上身后仰来帮助自己举起更大的重量。

· 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将双臂始终靠紧身体两侧。站姿哑铃弯举准备动作:

1) 双脚分立,约两倍肩宽,哑铃放在脚前。

2) 从臀部俯身,腰背挺直,上身同地面大致水平。

3) 用非主导手持哑铃,另一只手放在同侧的大腿中部支撑你的腰背。

4) 保持腰背平直,持重量的手臂从肩部下垂。 训练动作:

5) 将哑铃朝着脸部向上屈起,只有前臂动作,确保肘部不要向后移动。

6) 当哑铃大约达到下巴高度时停止屈臂,稍稍停顿,挤压二头肌。

7) 然后缓缓下低哑铃,回复到起始位置。

8) 完成一组练习后,换另一只手臂重复上述动作。 锤式哑铃屈臂 提示:

这种握法对锻炼二头肌的外头十分有效。 准备动作:

1)取站姿或坐姿,双手中握一对哑铃,手掌相对,手臂自然下垂。 训练动作:

2)缓缓将哑铃上屈向你的肩膀,但不要改变手腕的位置。

3)在整个动作过程中,上臂始终靠紧身体两侧。 半卧45度哑铃屈臂准备动作:

1) 双手反握一对哑铃,倚靠在45度的上斜长凳上,双臂下垂。 训练动作:

2) 将哑铃向上屈起,上臂同地面保持垂直,手腕保持固定姿势。 佐特曼哑铃屈臂准备动作:

1)坐在长凳一端,腰背挺直。

2)双手持一对哑铃,反握,手臂下垂。 训练动作:3) 将哑铃屈向肩膀。4) 当哑铃距离肩膀前大约15-20厘米的位置,停止屈臂并挤压二头肌。5) 保持压缩片刻,然后将哑铃反转过来,从而使手掌向前。6) 下低哑铃,克服下铃时产生的重力。7) 当到达最低位置时,将哑铃转回最初的反握法。8) 重复上述动作。 哑铃反握腕弯曲准备动作:

1) 双手反握一对哑铃,跪在地板上,面对长凳的横边。

2) 将小臂放在长凳上,从而使哑铃在长凳另一侧垂下来。

3) 张开手掌,让哑铃滚到指尖。 训练动作:

4)关拢手指并且将手腕向上屈起,从而使哑铃向上滚回来。 哑铃正握腕弯曲准备动作:

1) 双手正握一对哑铃,跪在地板上,面对长凳的横边。

2) 将小臂放在长凳上,从而使哑铃在长凳另一侧垂下来。 训练动作:

3) 向后弯曲手腕,保持这一伸展动作。

4) 回复到起始姿势,重复上述动作。 上斜哑铃屈臂提示:

为了将训练重点转向二头肌的外头(outer head),也就是你屈臂显示二头肌时的小山包,你可以用上斜长凳做哑铃屈臂。 准备动作:

1)将长凳的上斜角度调到75度,靠背端坐。

2)双手持一对哑铃,反握,手臂下垂。 训练动作: 3)将哑铃屈向肩膀。

4)当哑铃距离肩膀前大约15-20厘米的位置,停止屈臂并挤压二头肌。

5)保持压缩片刻,然后缓缓下低哑铃,回复到起始位置。 动作要领:

· 不要靠上身后仰来帮助自己举起更大的重量。

· 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将双臂始终靠紧身体两侧。

· 长凳上斜角度越低,对肩膀的难度越大。站姿哑铃弯举准备动作:

1) 双脚分立,约两倍肩宽,哑铃放在脚前。

2) 从臀部俯身,腰背挺直,上身同地面大致水平。

3) 用非主导手持哑铃,另一只手放在同侧的大腿中部支撑你的腰背。

4) 保持腰背平直,持重量的手臂从肩部下垂。 训练动作:

5) 将哑铃朝着脸部向上屈起,只有前臂动作,确保肘部不要向后移动。

6) 当哑铃大约达到下巴高度时停止屈臂,稍稍停顿,挤压二头肌。

7) 然后缓缓下低哑铃,回复到起始位置。

8) 完成一组练习后,换另一只手臂重复上述动作。 颈后双手单铃臂屈伸 准备动作:

1) 坐在长凳的一端,双手持一只重量适中的哑铃。

2) 虎口环绕哑铃柄,手掌包住哑铃向上一头的内侧。

3) 将哑铃举过头顶。

4) 保持肘部靠近头两侧。 训练动作:

5) 下低哑铃,直到前臂刚刚超过同地面平行的角度。

6) 稍稍停顿,然后回复到起始位置。

7) 重复上述动作。

动作要领:

· 在整个动作过程中,上臂始终保持同样的姿势。 俯身哑铃侧举准备动作:

1) 双手全握一对哑铃,双腿分立,膝盖微屈,双脚距离比双肩略宽。

2) 从臀部起屈背,腰背努力同地面大致平行。

3) 双臂下垂,肘部微屈,手持哑铃在身前,左右掌心相对,两个哑铃之间的距离约为5-10公分。 训练动作:

4) 将哑铃向身体外侧举起,直到上臂与地面平行。

5) 保持同样的腰背姿势和肘部角度。

6) 稍稍停顿,然后缓缓下铃,回复到起始位置。

7) 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完成一组练习。 动作要领:

· 同站姿哑铃侧平举相比,屈背侧举的训练重点在于肩三角肌后部。

· 屈背角度至少做到60度以上,尽量达到90度。换言之,要努力使腰背同地面保持平行。

· 保持肘部微屈,膝盖微屈,这样的姿势有助于保护肘关节和腰背。在哑铃上下行动作中不要挺直任何关节。腰背参与动作会削弱对肩三角肌的训练强度;而手臂一伸直,训练的就不是肩三角肌,而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臂三头肌练习。哑铃单臂弯举准备动作:

1) 坐在长凳上,双膝向两侧分开。

2) 用非主导手全握哑铃,上身微微前倾。

3) 肘部后侧靠在你大腿内侧,膝盖旁边,另一只手搭在另一侧的膝盖上。

4) 下低哑铃,直到手臂从肩膀处垂下,手掌向外。

训练动作:

5) 保持上臂不动,缓缓屈肘将哑铃向脸的方向尽可能举高,上臂不要转向,上身不要抬起,不要扣手腕。

6) 稍稍停顿,感受二头肌的压缩。

7) 慢慢下低哑铃到起始位置,将手腕向内旋转。

8) 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完成一组练习。

9) 换另一只手,以同样的练习次数重复上述动作。

动作要领:

· 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身体始终保持同一姿势,前臂应当是全身唯一的活动部位。

· 当用很重的哑铃训练时,要避免在做动作时后仰,否则二头肌就会减少用力。 俯身哑铃划船提示: 这一训练主要增强上背肌。 准备动作:

1) 一只手全握哑铃,掌心朝向长凳。

2) 另一侧的手撑在长凳前端,单膝跪在长凳后端。

3) 腰背平塌,同长凳和地面平行。

4) 持铃手的手臂从肩部下垂。 训练动作:

5) 从腹部外侧提起哑铃,提铃动作结束时肘部对着天花板。

6) 稍稍停顿,然后缓缓下低哑铃,回复到起始位置。

7) 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完成一组训练。

8) 完成一只手臂的一组训练之后,将哑铃换到另外一只手,跪在长凳上的膝盖和撑在长凳上的手亦做相应的调换。

9) 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完成一组训练,数量应当同另一只手臂一致。 动作要领:

· 第一组训练先从非优势手做起。换言之,如果你是左撇子,就先用相对较弱的右手持铃进行训练,然后再换到较为强壮的左手。这样两只手每组的提铃数量就可以保持一致。两只手分别完成相同数量的训练才算完成完整的一组训练。

· 始终绷紧腰腹肌以保持稳定。

· 上铃到顶和下铃到底时都要稍稍停顿,下铃过程尤其要缓慢而有控制。要努力克服哑铃在垂直动作中所产生的势能和重力,训练效果好坏往往取决于此。

· 在做动作时手和手臂放松,有助于从背肌发力。

· 将意念集中在后三角肌,背阔肌,中斜方肌和菱形肌,而不是手臂。

· 如果是中级以上水准,你可以在做动作时使肘部离开上身,这样可以在训练中调动后背更多的肌肉群。

· 在整个动作中使上半身始终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 坐姿哑铃上举 哑铃坐姿上举这一训练主要增强肩三角肌中束。 准备动作:

1) 双手全握一对哑铃,端坐在长凳正中的边缘。

2) 将哑铃持在肩膀两侧,与肩同高,手掌朝外。

3) 向外挺胸,向后收肩,两眼平视前方。 训练动作:

4) 将哑铃向头上推举,直至手臂挺直。

5) 稍稍停顿,然后缓缓下铃到起始位置。

6) 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完成一组练习。 动作要领:

· 将意念集中在肩三角肌上,在想象中始终用三角肌举哑铃,而不是靠三头肌。

· 在整个动作中要保持挺胸收腹,不要弓背。

· 手臂向上举,而不是向外举。手臂挺直时,肘部仍然保持微屈,不要锁定肘关节。

· 哑铃上行下行时既不要旋转肩膀,也不要旋转手腕。 · 下行时不要将哑铃停靠在肩膀上休息。 坐姿哑铃旋转上举提示: 哑铃坐姿旋转上举这一训练主要增强肩三角肌中束。

准备动作:

1) 双手反手全握一对哑铃,端坐在长凳正中的边缘。

2) 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坚实地踩在地板上。

3) 将哑铃持在肩膀两侧,下巴以下,与肩同高,手背向外。

4) 向外挺胸,向后收肩,两眼平视前方。 训练动作:

5) 将哑铃向上推举过头顶,同时旋转双手,从而当你手臂充分伸直时手掌朝外。

6) 稍稍停顿,然后缓缓下铃,旋转双手,回复到起始位置。

7) 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完成一组练习。 动作要领:

· 在整个推举动作过程中,将上身始终保持在同一姿势。在把重量推举过头顶时的任何后仰动作都会对你的后腰极为有害,而且会影响对三角肌的训练效果。

· 如果你在推举哑铃时后背不得不弓起来,就表明重量很可能太沉了。

· 在推举动作完成时伸直手臂,但不要锁定肘关节。微微屈肘有助于保持对肩三角肌的压力。

· 不要在推举动作完成时让两个哑铃铃头相触。在头顶始终保持两个哑铃分开会使你的肩部更用力。

  先说休息的问题

  由于力量训练运动强度大,能量消耗多,神经负担重,因此,必须特别注意训练间歇和训练后的放松恢复。总的说来,训练后在营养充分和休息良好的情况下,机体恢复到90%需要 18小时,完全恢复需要72小时。如果肌肉没有完全恢复就进行第二次训练,则效果肯定不好。长此下去还会造成肌肉僵硬、过度疲劳,使训练效果大打折扣。一般来说,一周练3-4次,每次1-2个小时就差不多了~所以在我们这种非专业的练习强度隔天一次差不多~具体的要看你自己对肌肉的感觉~

  说道休息,就补充一下,饮食是肯定需要多多注意的!

  (补充:要科学地摄取以下5组饮食营养,

  1淀粉,能量的主要来源,五谷杂粮,薯类,豆类(不含大豆)及脂肪少的坚果类 主要供给淀粉,其次供给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摄取量以适应训练者身体消耗的需要为宜。

  2肉,鱼,禽,蛋及大豆类(包括含脂肪较高的坚果类),特别是牛肉 主要供给优质蛋白质和脂肪,也供给一部分矿物质和维生素。

  3蔬菜,水果类 主要可供给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它们能增加膳食的体积,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泄。能降低胆固醇的分解代谢与排泄(对减轻高胆固醇血症,预防动脉硬化非常有益)。

  4奶及奶制品 主要可供给优质蛋白,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2和钙。

  5油脂类 主要可供给热能,不饱和脂肪酸和部分脂溶性维生素。 )

  在说到动作:

  如果用哑铃的话,其实动作也不太多,哑铃卧推和飞鸟,躺的角度有平卧和上斜~

   哑铃卧推 10-12(次) x3 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67gif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两手掌向上伸直握住哑铃。

  C动作过程:使两直臂向两侧张开,两臂慢慢弯屈,哑铃垂直落下,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 动作,上推时呼气。然后向上推起至开设位置,重复坐。

  D训练要点: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气,这样会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险的

   上斜哑铃卧推 10-12(次) x3 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78gif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上部,其次是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上斜角度为35-45度的卧推凳上。

  C动作过程:两臂伸直持哑铃位于肩的上部。放下至胸部上(接近锁骨处)时吸气。下降至最低 处时,即做上推动作,上推时呼气。

  D训练要点:练习过程将主要力量集中在胸大肌上,使胸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肱三头肌作为次要 的补充力量。

   平卧哑铃飞鸟 10-12(次) x3 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83gif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和三角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手各持哑铃,掌心相对,推起至两臂伸直,支撑在胸部上方。

  C动作过程:两手持哑铃平行地向两侧落下,手肘稍微弯屈,哑铃落下至感到胸部两侧肌肉有充分 的拉伸感,并使上臂落下至低于肩部水平线。当哑铃落下时,要深深吸气。持铃循原路举起回原位 时呼气。

  D训练要点:如果哑铃向两侧落下时,两臂如呈伸直状态,胸部肌肉便很难得到拉伸和肌肉收缩的感觉。

   上斜哑铃飞鸟 10-12(次) x3 组

  http://wwwsport121com/attachments/2007/12/1_200712230125331gif

  A重点锻炼部位:上胸和三角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斜的卧推凳上,两手各持哑铃,掌心相对,推起至两臂伸直。

  C动作过程:两手持哑铃平行地向两侧落下,手肘稍微弯屈,哑铃落下至感到胸部两侧肌肉有充分的拉伸感。当哑铃落下时,要深深吸气。持铃循原路举起回原位时呼气。

  D训练要点:如果哑铃向两侧落下时,两臂如呈伸直状态,胸部肌肉便很难得到拉伸和肌肉收缩的感觉。

  还有个动作:

   双杠双臂屈伸 10-12(次) x3 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71gif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是胸大肌下部,其次是肱三头肌和三角肌。

  B、开始位置:双杆间距最好宽于肩,双手握杠成直臂支撑、挺胸、收腹,两腿伸直并拢放松呈 下垂状。

  C、动作过程:呼气,屈肘弯臂,身体下降,直至两臂弯曲降低到最低位置时,头部应向前引, 两肘外展,使胸大肌充分拉长伸展。随即吸气,以胸大肌突然收缩力撑两臂,使身体上升直至两 臂完全伸直;当上臂超过杆水平位置时,臀部稍向后缩,躯干呈“低头含胸”的姿势。两臂伸直时, 胸大肌处于彻底收紧状态。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动作要缓慢进行,不要借身体的振摆助力完成动作;撑起时速度要快、挺胸、抬头、 收腹、不耸肩;为加大训练强度可在腰间负重练习。

  还有一些帖子我发消息给你了~你看看~

坐姿单臂颈后臂屈伸 A.重点锻炼部位:肱三头肌。B.开始位置:正坐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右手持铃,掌 心向前,伸直在头顶上方。左手托于左侧腰间。C.动作过程:右上臂紧贴右侧耳旁,不准移 动。持铃以半园弧落下至左肩上方,持铃下落越低越好。然后,以右臂肱三头肌的收缩力, 持铃向上举起还原。重复做。左、右手交替做时,要完成同样次数。D.训练要点:持铃向头 后对角线落下要比直接向后方落下的训练效果要好。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06gif 俯立臂屈伸 A重点锻炼部位: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在凳的一端,上体前屈至背部与地面平 行,左手以手掌支撑在凳上,右手持哑铃,屈肘,使右上臂紧贴体侧与背部平行,前臂下垂 。 C动作过程:手持铃,上臂贴身,固定肘部位置,持铃向后上方举起至臂伸直,再慢慢放 下还原。只有前臂上下活动。 D:训练要点:采用“孤立训练原则”,持铃至全臂伸直时,使肱三头肌彻底收缩,保持静止并默数1、2、3,然后再放下还原。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08gif 哑铃俯立划船 A重点锻炼部位:上背肌群,特别是背阔肌以及上臂肱二头肌。 B开始位置:一腿屈膝跪在 长凳上,一手扶在凳面上。另一手拳眼向前握住哑铃,下垂体侧。另一腿伸直站立,以及上体 前屈至背部与地面平行。 C动作过程:持铃贴近腿侧向上提起至肩前或更高些,提铃上拉时 ,集中用背阔肌肉的收缩用力。然后循原路慢漫放下还原。重复做。一手 练完,再换另一只 手。 D:训练要点:当哑铃提起至最高点(肩前高度)时,同时使上体稍稍 向另一侧转体, 这样会更有利于背部肌群的彻底收缩。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31gif 肱二头肌的锻炼 俯坐弯举 A重点锻炼部位:肱二头肌 B开始位置:坐或俯立,上体稍向前倾,一手握哑铃下垂于一腿 内侧,另一手臂自然地屈肘,以手掌或肘部搁在一侧大腿上。 C动作过程:持铃慢慢屈肘向 上弯起至胸前,上臂不准移动,紧贴大腿内侧。 D训练要点:当持铃弯起时,腰背部不要放 松。当持铃弯起至胸前时,使肱二头肌尽量收紧,并保持静止3秒钟。然后,再慢慢放下。也 可以立姿进行。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37gif 站姿哑铃锤式弯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健美肱肌和肱二头肌肌群。B开始位置:直立或坐姿,两手臂伸直自 然下垂,手握哑铃,虎口朝前。C动作过程:两上臂同时以肘为轴经体侧弯起带哑铃,上、 前臂用力收紧,稍停2-3秒,然后呼气,持铃缓慢放下还原至体侧,重复练习。D训练要点: 对握弯举时,两上臂固定不动,直腕握铃,不得借助上体摆动的惯性力。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50gif 坐姿哑铃交替弯举 A重点锻炼部位:肱二头肌 B开始位置:正坐在凳的一端,两手各持哑铃,下垂体侧。 C 动作过程:把一手持铃弯起至肩前然后慢慢放下,同时另一手持铃 弯起两手交替做弯举。 D:训练要点:有些健美冠军喜欢在开始时掌心向下,弯起时,使手腕 向外转至肩前。放下时再转回还原,他们认为这样练更有效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59gif 哑铃卧推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两手掌向上伸直握住哑铃。 C动作过程:使两直臂向两侧张开,两臂慢慢弯屈,哑铃垂直落下,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 动作,上推时呼气。然后向上推起至开设位置,重复坐。 D训练要点: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气,这样会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险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67gif 上斜哑铃卧推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上部,其次是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上斜角度为35-45度的卧推凳上。 C动作过程:两臂伸直持哑铃位于肩的上部。放下至胸部上方(接近锁骨处)时吸气。下降至最低 处时,即做上推动作,上推时呼气。 D训练要点:练习过程将主要力量集中在胸大肌上,使胸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肱三头肌作为次要 的补充力量。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78gif 平卧哑铃飞鸟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和三角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手各持哑铃,掌心相对,推起至两臂伸直,支撑在胸部上方。 C动作过程:两手持哑铃平行地向两侧落下,手肘稍微弯屈,哑铃落下至感到胸部两侧肌肉有充分 的拉伸感,并使上臂落下至低于肩部水平线。当哑铃落下时,要深深吸气。持铃循原路举起回原位 时呼气。 D训练要点:如果哑铃向两侧落下时,两臂如呈伸直状态,胸部肌肉便很难得到拉伸和肌肉收缩的 感觉。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83gif 上斜哑铃飞鸟 A重点锻炼部位:上胸和三角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斜的卧推凳上,两手各持哑铃,掌心相对,推起至两臂伸直。 C动作过程:两手持哑铃平行地向两侧落下,手肘稍微弯屈,哑铃落下至感到胸部两侧肌肉有充分 的拉伸感。当哑铃落下时,要深深吸气。持铃循原路举起回原位时呼气。 D训练要点:如果哑铃向两侧落下时,两臂如呈伸直状态,胸部肌肉便很难得到拉伸和肌肉收缩的 感觉。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84gif 哑铃推举 A重点锻炼部位:这个动作是锻炼躯干上部的大肌肉群。例如:三角肌、斜方肌、上胸肌、 肱三头肌、和上背肌群。 B开始位置:双手持铃握于头部两侧 C动作过程:两手垂直方向 把哑铃推起至两臂伸直。然后再慢慢放下至起始位置。D训练要点:哑铃握法比杠铃有很大 的自由度。 http://i49photobucketcom/albums/f289/hhh1988/8BtU_j8gif 俯立侧平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后束和上背肌群。B.开始位置:两脚分开站立同肩宽,两手掌心 相对持哑铃,上体向前屈体至与地面平行,两腿稍屈,使下背部没有拉紧感。C.动作过程: 两手持铃向两侧举起,直至上臂与背部平行(或略为超过),稍停,然后放下哑铃还原。重 复做。D.训练要点:如果在持铃向两侧举起时,使肘和腕部稍微弯屈,你会感到能使三角肌 群获到更好的收缩。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思想要集中在收缩的肌肉群上。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97gif 侧平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外侧中束部位。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手各持哑铃下垂体前 ,两肘部稍弯屈,拳眼向前。C.动作过程:两手持铃同时向两侧举起,直到举起至与头部齐 高位置。然后,慢慢地循原路落下回原位,再重复做。D.训练要点:在持铃提起和放下过程 中,使肘和腕部始终稍微弯屈,对三角肌的收缩更为有效。当哑铃向两侧提起时,同时使手 腕向上转起至比大姆指稍高些,直到提起至 最高位置。哑铃落下时,手腕再转回。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200000gif 前平举”用哑铃或杠铃 A.重点锻炼部位:上胸部和三角肌前束。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手各持亚铃或持杠铃 下垂于腿前。C.动作过程:把哑铃或杠铃向前上方举起(肘部稍屈),直至与视线平行高度 。然后,慢慢放下还原,重复做。D.训练要点:如果采用哑铃时,以拳眼向前,持铃于体前 上举。这种方法是单独集中锻炼三角肌前束。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200003gif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961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30
下一篇2023-12-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