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脸谱颜色代表人物?

川剧脸谱颜色代表人物?,第1张

川剧的不同颜色的脸谱含义是什么

1**代表骁勇凶暴之人。

2红色代表表现体格不健壮、实则勇武过人的角色。例如:甘宁 。

3蓝色代表多用于凶猛、可怖的人物。例如:卢杞。

4青色代表妖魔鬼怪。

京剧因为是国剧,因此脸谱制作较为规范划一,一般一个人物形象就只有一个代表脸谱。川剧则不同,川剧因为是地方戏,限制较小,因此更讲究脸谱的变化,因此脸谱更加生动多变。

川剧的曹操脸谱多用红色条纹,霸气很重,而京剧脸谱中的曹操脑门很低,不见红色,有一定程度丑化处理。财神角色,京剧脸谱脑门为一大大的方孔圆钱,脸谱色彩有白、黑、红三色。

川剧开脸、画脸谱首先要美,不要画得纤纤渣渣一巴饼。要像川剧班的,要讲究人物,不要乱画。老先生好的要学,也要适应现实,要有创造,有自己的风格。

川剧脸谱的特点

川剧舞台人物的化妆,同其他戏曲剧种一样,主要是通过面部化妆和服饰穿戴来共同完成的,但它又具有川剧自身的艺术特点。川剧舞台人物大体分为小生、旦角、净角(花脸)、生角和丑角五个行当,简称生、旦、净、末、丑。

在一般情况下,小生、旦角和生角的面部化妆都是“俊扮”——也就是按照演员的本来面目,通过化妆技术给予美化,同全身的服装、头饰组成和谐统一的人物造形,显示出中国式的古典美。

川剧脸谱的特点有:1、美与丑的矛盾统一。2、与角色的性格关系的密切。3、脸谱的图案是程式化的。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比如“生”、“旦”的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的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

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比如,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中国戏曲是一个大“家族”,有很多古老剧种,也有新产生的剧种,据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共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很多剧种都有脸谱。如京剧、昆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川剧、汉剧、徽剧、粤剧等。各剧种的脸谱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戏曲脸谱的艺术特征从整体上概括来讲,主要有装饰性、程式性、象征性等特征。 1.戏曲脸谱的装饰性特征

古今中外的戏剧演出都追求外部形式的美感,但外部形式的形态、手法、方法等很不相同。西方传统戏剧的人物造型追求的是写实,也就是如实反映现实中的人物造型。中国戏曲中的人物造型则是非写实的,也就是与现实中的人物造型有一定距离,这样就对外部形式美的追求更加刻意,因而也就使戏曲外部形式的装饰性特征非常突出。

戏曲脸谱是一种变形极大的化妆艺术。脸谱的变形首先要“离形”,“离形”就是不拘于现实生活的自然形态,大胆地进行夸张、装饰。戏曲舞台上各种颜色的脸谱在生活中是没有的,但他又是来自生活的,如生活中形容人脸常用“漆黑的脸”、“红红的脸”、“脸色焦黄”、“面色苍白”等,勾画脸谱的话,就分别用黑、红、黄、白等颜色夸张地进行表现,鲜艳的纯色就与现实中人脸的颜色拉开了距离,这是色彩的“离形”。另一方面,脸谱勾的都是图案化的形,与现实人脸形状拉开了距离,这是形状的“离形”。

脸谱的变形还要“取形”,“取形”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某物象的自然形态取来,加以变化,使其图案化、装饰化,具有一定的象征、寓意在里面。“取形”也就是讲究章法,把脸部一些重要部位的色彩、线条,巧妙地组织、归纳到一定的“形”的图案中来。通过“取形”来达到“离形得似”。取形的方法和样式很多,例如眉窝的勾法就有:云纹眉、火焰眉、凤尾眉、螳螂眉、虎尾眉、飞蛾眉、剑眉、宝刀眉、寿字眉等多种。这就改变了眉的自然形态,使其成为图案化的形,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其他部位如眼窝、嘴岔、脑门等部位也都如此。

脸谱的“离形”“取形”达到图案化、装饰化的美的效果,其目的是为了醒目地传神。“离形得似”、“遗貌取神”,这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意思是“神似”要高于“形似”,写形要为传神服务,为了达到神似,可以突破形似。这种美学思想,不仅在绘画上,也在戏曲舞台上得到贯彻。脸谱的传神包含性格化。脸谱的性格化,是要求表现出一种符合这个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气、基本特征。这是整个脸谱的色彩、纹样的综合效果,再结合着戏的情节、演员的表演,装饰性的脸谱才能充分发挥其表现力,才能生动、迷人。

2戏曲脸谱的程式性特征

戏曲脸谱的变形大胆而夸张,正所谓“粉墨青红,纵横于面”。但是,这种大胆和夸张,又不是随便涂抹而成的,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脸谱艺术非常讲究章法,将点、线、色、形有规律地组织成装饰性的图案造型,由此也就产生了戏曲脸谱的各种各样的格式与规则,也就是形成了一定的程式。(“程式”一词在语言学中,本义是法式、规章或格式。《辞源》中说,立一定的准式以为法,谓之程式。)

从脸谱的章法构图看,有各种类型人物的谱式,如:整脸、三块瓦、十字门、六分脸等。各种谱式名目,只是对构图相近的脸谱的一种概括性称谓,落实到具体人物的脸上,属于同一谱式的各个脸谱也有不同的勾法。以京剧为例,其基本谱式也就是十来种(不包括各种细致的花色变样),而人们见到的脸谱却有成百上千个之多。把基本谱式作为一种程式,为各类人物的勾法提供了大致样式,从中可演变出无数个脸谱来。

脸谱的局部位置也有类型样式,如眼的形式就有:蝶翅眼、鸟眼、吊客眼、裂眼、直眼窝、喜鹊眼、勾云眼窝、尖眼窝、皱眼窝、老眼等多种样式。又如脑门、眉、鼻窝等部位也有多种样式。

脸谱艺术是一个严谨有序的系列,这个系列除了上述的各种脸谱整体谱式和各部分局部样式外;又包括角色与谱式之间一整套的规则关系,如“一人一谱”、“一人多谱”、“随戏换谱”、“多谱同台”等;还包括脸谱的勾画程序等;这些都显示出戏曲脸谱的程式化特征。

戏曲脸谱的程式性特征,是服从并协调于戏曲艺术的整体风格和美学特质的。戏曲艺术的整体及各个部门都是程式化的,戏曲的文学语言是诗词格律化的,有字数不同的对偶句式和各种长短句式等;戏曲音乐有曲牌联套体和板式变化体两大系统内的各种程式音乐;戏曲表演有唱、念、做、打的各种程式;人物服装和景物道具等也都有各种程式。图案化、装饰化的脸谱程式与上述各种程式有机地综合起来,构成了戏曲艺术严谨和谐、节奏鲜明、气韵生动的艺术品格。

脸谱的程式与表演等其它程式一样,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常看戏的观众一看到某种程式,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产生丰富的联想,帮助观众理解剧情和人物性格、情绪、心理等,增强演出感染力。

各门中国传统艺术都有很强的程式性,戏曲脸谱的程式与各门传统艺术的程式是相通的,如与书法、中国画的程式就很类似。

3.戏曲脸谱的象征性特征

象征是一种符号,但不是一般的符号。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老人说,象征符号“是一种在外表形状上就已可暗示要表达的那种思想内容的符号”。(黑格尔《美学》第2卷11页)戏曲脸谱就是一种象征性符号。

一般来说,脸谱主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从中可以看出绘制者对人物的道德评价,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这就是戏曲脸谱象征、寓意的特征,具体可以从“形”和“色”两个方面来看。

①先从“形”看

脸谱中的“取形”,就是为了象征。脸谱中常取某种自然形态的东西,来象征、寓意,有勾画动物形态的(如螳螂、蝙蝠、蝴蝶等)也有把人物的生理形态(如年龄特征、长相特征等)勾画出来的;也有把使用的兵器(戟、钩、葫芦等)画到脸上的;还有直接把字勾到脸上的等等。这些形态都经过了图案化、装饰化了的变形处理,以突出该人物的最大特征。

例如:京剧鲁智深的脸谱里,有一对螳螂眉,这两支争臂相向的螳螂图案,它既象征鲁智深的怒眉,又寓意这个梁山好汉豪爽、好斗的精神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杨七郎的脑门上勾一草书“虎”字,原意是象征他是黑虎星下凡,同时也隐喻杨七郎象老虎一样勇猛无比的“虎气”个性。后羿的脸上勾画了九个太阳的形象,以说明他曾用箭射下九个太阳。郑子明年轻时为救人曾被猩猩抓伤脸,故勾成不对称的歪脸。

脸谱中象征符号的“形”,大体上都有相对确定的寓意。但有的脸谱的“形”则是多义的,可让人作出不同联想和解释,如包拯脑门上的白色月牙,一种说法是表示他能“日断阳,夜断阴”,白天在人间(阳间)断案,夜晚下阴间断案;另一种说法,这个白色月牙出现在黑脑门上,表示“青示”,在黑暗的时代,人民仰望他犹如天空的皓月一般。

一个人物的性格气质等特征是相对稳定的,但在不同年龄阶段,或在不同场合情境里,会有不同的情绪、心理、行为方式,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个人物的脸谱不可能只有种勾法的原因,如钱金福勾的张飞的笑脸,很适合于《芦花荡》;而尚和玉强调张飞威猛的勾法,更适合演《战马超》。

不同剧种对同一个人物脸谱的处理,有时也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各地流传达室的民间故事、生活习俗和对人物的理解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

②再从“色”看

颜色是脸谱艺术的另一重要方面。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对颜色的理解和偏好,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和偏好。戏曲脸谱的设色与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脸谱中每种设色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红色表示赤胆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刚义;**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暴,表示文士内有心计;绿色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蓝色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阴险奸诈;粉红色表示年迈气衰的忠勇老者;互灰色表示老年枭雄;金、银色多用于神、佛、鬼怪,象征虚幻之感。

上述脸谱设色的象征意义是大体的指向,不可作简单、绝对的理解。脸谱设色的象征意义,仍有很大的灵活性。如红色一般表示忠耿,但《法门寺》里的太监刘瑾,勾的却是红脸,这是肤色的夸张,表现其养尊处优,权压朝臣的地位,再加上眉、眼、嘴部勾出的奸诈表情,一看就是一位擅权的太监。又如白色一般表示奸诈,而《野猪林》中的鲁智深,本是正面英雄豪杰,却偏偏勾成白脸。

对一个脸谱的认识,应把脸谱的“色”与脸谱的“形”结合起来,还要与服装的颜色和样式结合起来,并且结合具体剧情和具体人物,才能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反过来,脸谱又可帮助观众理解人物和剧情。

脸谱的“色”与“形”结合起来,构成脸谱较为确定的象征意义,着重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气质、道德品质,完成对人物的善恶褒贬的评价。在脸谱中,象征只有同传神结合起来才有艺术魅力,传神就是要传人物之“神”,人物之“神”就是指人物的性格、气质、品德等本质的东西。

戏曲舞台上,净、丑角人物一出场,其脸谱和服装就会告诉人们这个人物的性格、品德以及身份、地位,使观众在明了的情况下,去专心欣赏演员的表演技艺,有助于观众与演员之间的情感、精神交流深入妙远意趣。总之,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及身份、烘托与渲染戏剧氛围、间接反映观众观剧心理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不同的手法有不同的材料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

“抹脸”、“吹脸”、“扯”。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於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著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

“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

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现在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

从色彩上说,现在的

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老红、瓦灰、金、银等色,这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一般说来,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水白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油白色则表现自负跋扈的性格;蓝色喻意刚强勇猛;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意示残暴;老红色多表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瓦灰色寓示老年枭雄;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

在川剧脸谱中,有各种类型,各种人物,各种表情的脸谱,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角色。而在颜色的利用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每种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角色和人物性格。如:

红色- 表现体格不健壮、实则勇武过人的角色 如:甘宁

蓝色(绿)- 多用于凶猛、可怖的人物 如:卢杞、恶鬼

黑色- 表现正直、坦率、鲁莽 如:张飞、李逵

白色- 表现奸诈、阴险 如:曹操、董卓

红色- 表现性情激烈、忠耿正大的人物 如:关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566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