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的形态特征

棘胸蛙的形态特征,第1张

棘胸蛙形似黑斑蛙,但比黑斑蛙粗 壮肉肥。全身披灰黑色,皮肤粗糙,背部有许多疣状物,多成行排列而不规则。雄蛙背部有成行的长疣和小型园疣,雌蛙胸部无刺,背部散布小型园疣,腹部光滑有黑点。棘胸蛙雄大雌小,雄蛙体长约8至12厘米,体重可达250~750克,头、躯干、四肢的背面及体侧布满小圆疣,疣上还有分散的小黑棘,以体侧最明显。头扁而宽,吻端圆,吻棱不显;鼻孔位于吻与眼之间;眼间距小于鼻间距;两眼后端有横置的肤沟,颞褶极显着;背部涂棕色,两眼间有一黑横纹,上下唇边缘有黑纵纹。雄蛙有一对咽侧内声囊。胸部满布分散的大刺疣;刺疣中央有角质黑刺。前肢粗壮,指端膨大成圆球形,指侧有厚缘膜;关节下瘤及掌突均发达,第一指基部粗大,内侧三指均有黑刺。棘胸蛙后肢肥硕,胫趾关节前伸可达眼部,跗褶明显;趾间全蹼,第一、五趾的游离缘有膜;关节下瘤发达;内耳突发达,无外耳突。

武夷山市保护区内的石鳞又与其略有不同,现提供一批高清图供大家辨别。详见右图相册。本地土著的说法是,石鳞公的比母的好。特别适合体弱的女孩,孕妇,产妇等。体长100—125毫米,体粗壮;头宽而扁;吻端圆,吻棱不显;鼻孔在吻眼之间或略近眼,眼间距略小于鼻间距或相等;鼓膜不显仅隐约可见;犁骨齿斜置,左右不相遇。雄蛙前肢特别粗壮,指趾端膨大成圆球状,指略扁平,指侧有厚缘膜;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及掌突均发达。后肢肥硕,胫跗关节前达眼部,左右跟部仅相遇或稍重迭;跗褶明显;趾间全蹼,第一、五趾的游离缘有缘膜;关节下瘤发达;内蹠突细长,无外蹠突。皮肤粗糙,雄蛙背部有许多窄长疣,多成行排列而不规则,此外还有小圆疣满布在头、躯、四肢的背面及体侧,体侧的最为明显;雌蛙背部有分散的小圆疣;颞褶极显著;两眼后端有横置的肤沟。液浸标本体呈深棕色,眼间有一深色横纹,上下颌缘有清晰的黑纵纹,背部及四肢上的黑斑不甚显著。雄蛙前肢极粗壮,第一指基部粗大,内侧三指均有黑刺;胸部满布分散的大刺疣,疣基部隆起,中央有显著的角质黑刺,咽部有时也有黑刺。雌蛙腹面皮肤光滑。雄蛙有一对咽侧内声囊。蝌蚪后肢发育良好时,全长70毫米左右,尾肌发达;唇齿式I:4—4/Ⅱ:1—1。 分类系统:Animalia:动物界 - Chordata:脊索动物门 - Amphibia:两栖纲 - Anura:无尾目 - Ranidae:蛙科 -Rana:学名:Rana spinosaDavid中文名:棘胸蛙 中文拼音:JíXiōngWā分类等级:种概述:  原始属名  模式标本产地  模式标本保存地  国家保护级别不祥CITES公约级别未定IUCN红色名录等级易危/VU红皮书等级未定中国特有是俗名信息山鸡(ShānJī)-语言:zh-CN

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与北极雪地的颜色一致,有利于保护自己,是对北极环境的一种适应;

B、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是求偶行为,不是对环境的适应;

C、牦牛的绒很保暖,是与青藏高原寒冷的环境相适应;

D、生活在草丛中的青蛙背部为草绿色,不易被天敌发现,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避敌和取食,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B

青蛙主要有雨蛙、黑斑蛙、金钱蛙、泽蛙、小棘蛙、虎纹蛙和牛蛙这6种,这些蛙的外形和生活习性都不同,以雨蛙为例,雄性的雨蛙体长约为3cm,而雌性的雨蛙体长约为4cm;雨蛙背面皮肤光滑并呈绿色,腹面淡**;它们白天会伏在树根附近的石缝或洞穴内,夜晚会栖息在灌木上。

温馨提示:青蛙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一、雨蛙

1、外形

(1)雄性的雨蛙体长约为3cm,而雌性的雨蛙体长约为4cm。它的背面皮肤光滑并呈绿色,腹面淡**,体侧及股前后具有黑斑。

(2)雨蛙的指、趾末端具有明显吸盘,趾间有蹼,雄性雨蛙的咽下有单个外声囊,鸣叫时会膨胀并呈球状。

2、生活习性

(1)在白天的时候,雨蛙会伏在树根附近的石缝或洞穴内,到了晚上后,它会栖息在灌木上。通常情况下,它们能与环境很好的融为一体。

(2)雨蛙主要以昆虫为食,会捕食蚁类、椿象、象鼻虫、金龟子等。

二、黑斑蛙

1、外形

(1)一般情况下,黑斑蛙的体长为7-8cm,同龄的雌蛙的体积比雄蛙大。黑斑蛙的头部略呈三角形,长略大于宽,口阔,吻钝圆而略尖。

(2)黑斑蛙的背部颜色为深绿色、黄绿色或棕灰色,并有不规则的黑斑。而腹部颜色为白色、无斑。

2、生活习性

(1)黑斑蛙处于蝌蚪期时为杂食性,而成体期时主要以昆虫为食。

(2)黑斑蛙常栖息于海拔500-1000米间的水域及附近的草丛中,喜欢群居生活,一般在黄昏后、夜间时便出来活动。

三、金钱蛙

1、外形

(1)金钱蛙的体长为100mm,雄性金钱蛙会比雌性金钱蛙小一截,它的后肢具有3对角质脚爪。

(2)金钱蛙是水族箱中的宠物,经注射染料后,体色容易变成各种颜色,而且维持的时间比较长。

2、生活习性

(1)金钱蛙多栖于淡水水域中,特别喜好静止水域的环境。

(2)在白天的时候,金钱蛙多潜藏于水底深处,夜晚则会爬至浅滩。

四、泽蛙

1、外形

(1)泽蛙的外形比较像虎斑蛙,但是体型却比较小,体长为50-55mm,吻部较尖,上下唇有6-8条黑纵纹,而且两眼间有V字形斑。

(2)泽蛙的背面为灰橄榄色、深灰色或棕褐色,有的泽蛙的背面有赭红、深绿色斑,没有背侧褶。

2、生活习性

(1)泽蛙一般都生活在高纬度地区,从秋季开始冬眠,一般在4月出蜇后产卵。

(2)通常情况下,泽蛙的卵大都产于水层较浅的静水域中。

五、小棘蛙

1、外形

(1)雄性小棘蛙的体长为61mm,雌性小棘蛙的体长约为57mm,它的头部宽扁,头宽略大于头长,吻端圆,略突出于下唇。

(2)小棘蛙的皮肤粗糙,背上布有网疣或长疣。

2、生活习性

(1)小棘蛙经常生活于500-1400m的山区小溪沟、沼泽边石块下。

(2)小棘蛙主要捕食金龟子、叩头虫、竹节虫、蝉、松毛虫及翅目其他昆虫的幼虫。

六、虎纹蛙

1、外形

(1)雌性虎纹蛙的体长比雄性虎纹蛙的体长,要长一些,为87-121mm。虎纹蛙的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钝尖。

(2)虎纹蛙背部的皮肤粗糙,有长短不一、分布不规律的纵行肤棱。而且背部颜色为黄绿色或者灰棕色,在咽喉、胸部有灰黑色或者棕色斑纹,少数虎纹蛙的斑纹可达腹部。

2、生活习性

(1)通常情况下,虎纹蛙生活于海拔900米以下稻田、沟渠、沼泽地等有水的地方。

(2)虎纹蛙主要捕食蝗虫、蝶蛾、蜻蜓、甲虫等昆虫为主,是肉食性动物。

七、牛蛙

1、外形

(1)牛蛙的体型很大,一般在70-170mm之间,部分牛蛙的体长可达200mm以上。

(2)牛蛙的皮肤通常光滑,无背侧褶,吻部宽圆。它的背部颜色有绿色,也有棕色,但多为绿色,通常还会有棕色的斑点。牛蛙的腹面是白色,有时会灰色斑。而在成年牛蛙的喉部,常常有**条纹。

2、生活习性

(1)牛蛙的食量很大,可以捕食昆虫、小虾、小蟹等无脊椎动物,也能够捕食小鱼、小蛙、蝌蚪、蝾螈、幼龟、蛇、鼠类等小型脊椎动物。

(2)牛蛙一般都栖息于小型湖泊,永久性池塘中。会在沼泽、湖塘、水坑、河沟、稻田及水草繁茂的静水水域中繁殖。

世界上最小的的脊椎动物是阿马乌童蛙,之所以称为最小,是因为它总长77毫米。它是现存世界上极小的脊椎类动物,也是世界上被大家知道的极小的蛙类,它可寄生在其他动物身上生活,并且转化为其他动物身上的部位。

一、阿马乌童蛙是怎么发现的

说来很神奇,这是由爬虫两栖类学家在靠近一个名为阿马乌的村落发现的。在此期间科研人员很难发现这种蛙,因为它可以变换身体颜色,以及它的叫声与虫鸣无异,不易寻到,让科学家很是头疼。巧合的是,科学家们在那里偶然抓起一把落叶,发现有小蛙并将其装到样本袋子,这样才发现并记录了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

二、阿马乌童蛙到底有多小

阿马乌童蛙背部深棕色,布满不规则的疙瘩,坑坑洼洼,腹部是蓝白色斑点。最大的特点是眼很大,嘴较宽而且短,外观特色十分鲜明。它们平均体长仅为77毫米,毫不夸张的说,有近视眼的朋友们,根本看不清它的形状。手机的厚度不过蛙的全长,当它出现在大家身边,或许都小到大家注意不到它的存在,可想而知它们到底有多小!

三、阿马乌童蛙怎么生活呢

阿马乌童蛙是在热带雨林枯叶堆中生活的,雨林底层很潮湿,它们适应能力很强,因此从不需要与水共生。它们的皮肤表面积非常的大,不容易脱水。与其它蛙类不同的是它们从生下来就是一个个体,不需要体型的变化。别看它个头小,但是跳跃是它身体长度的30倍,弹跳力惊人。且它与其它虫鸣无异,发出虫鸣声响来吸引异性交配。

反射弧的分析应安排在“观察搔扒反射”之后,可以先简单地复习反射弧的组成,然后边观察实验现象,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感受器的分析:将蛙的右足底皮肤剥去,分别刺激两只后足的足底,可见左后肢出现搔扒反射而右后肢不动。说明搔扒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皮肤。去掉皮肤,没有了产生神经冲动的感受器,因而不会出现反射。

传入神经的分析:拉出右后肢的坐骨神经,将其剪断,分别刺激两只后足的足背,可见左后肢出现搔扒反射而右后肢不动。说明坐骨神经中有传入神经的成份。传入神经被切断,神经冲动不能传入,因而不会出现反射。

传出神经的分析:刺激蛙背部的中央部分,可见左后肢出现搔扒反射,右后肢的大腿部分有反射性运动,而小腿和足不动。说明坐骨神经中有分布到小腿以下的传出神经的成份。传出神经被切断,神经冲动不能传出,小腿以下部分不出现反射。而分布到大腿部分的传出神经未被切断,所以大腿部分仍会出现运动。

效应器的分析:将右后肢大腿处的肌肉在远体一端剪断,刺激蛙背部的中央,可见左后肢出现搔扒反射,右后肢(包括大腿部分)完全不动。说明肌肉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效应器被破坏,不能出现运动反应。

脊髓的分析:用探针捣毁蛙的脊髓,刺激蛙背部的中央,可见左后肢与右后肢一样不出现任何反应,说明脊髓被破坏,反射不能完成。 经过上述实验分析,说明搔扒反射的反射弧在一个蛙体内有许多个。当这些反射弧都完整时,刺激任何部位的皮肤都会引起相应的反射,当某一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被破坏,就会使这一反射不能进行,但并不影响其它反射的正常进行。脊髓是这些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破坏脊髓,所有的搔扒反射都不能进行。同时,这种实验分析方法还能说明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如果学生素质较好,进行分析时还可采取先向学生介绍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结果,然后再观察正确的结果。用实验方法分析脊蛙反射的反射弧,现象明显,操作简单,适于在教学中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330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