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经典配伍应用

针灸穴位经典配伍应用,第1张

针灸穴位经典配伍应用大全

 随着针灸事业的不断发展,学习和运用针灸的人越来越多,针灸是源自中国的一种传统疗法,以经络理论为依据,利用针法和灸法来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激发人体的经气以及调整人体的机能,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疗效。那么针灸的穴位怎么配伍应用,一起来看看吧!

  针灸 穴位经典配伍应用

  1、大椎、曲池、合谷

 功能: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六*邪气在表诸证、疟疾及一些热病。

 方义: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全身阳气而主表凡外感六*之邪在表皆能疏解。

 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

 无汗恶寒则可补大椎以发表。对疟疾寒热能调和营卫。

 于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

  2、合谷、曲池、外关

 功能:清热散风宣通上焦

 主治:头痛、腮肿、耳鸣、耳聋、吐血、鼻衄、手腕及指节疼痛胸痛等。

 方义: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之一又通阳维脉故能清热散邪。

 三穴配合为治头面、五官诸证属实者确有效验。

  3、合谷、复溜

 功能:发汗、止汗

 主治:用于表虚表实之汗证自汗、无汗

 方义:复溜属肾经经穴补之可温肾壮阳卫外固表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热清表固而汗止补合谷轻扬走表而托邪泻复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4、百会、水沟、风府

 功能:醒神开窍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义:百会为手、足三阳与督脉、厥阴肝脉之会具有通阳安神缓解厥阴筋急清醒头脑之功。

 水沟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督为诸阳之海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泻此

 穴具有通泄督脉清理阳明调整气机开窍救急之功。

 风府为足太阳经、阳维脉和督脉之会穴刺此穴以搜脑府之风邪。

 三穴相伍能是关窍立开随之苏醒言语自如转危为安。

  5、肩髃、曲池治上肢之主方

 功能:疏通气血搜风除湿

 主治:凡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如中风偏枯诸痹等上肢疾患。

 方义:二穴俱属手阳明肩髃卧针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皆可治之。

  6、环跳、阳陵泉治下肢之主方

 功能:疏筋利节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不仁、痿废不用等下肢疾患。

 方义: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阳陵泉又是筋会具有舒筋利节之功环跳搜经络之风二穴相应相得益彰。

  7、曲池、阳陵泉

 功能:舒筋利节清利疏泄

 主治:上下肢麻痹胸胁疼痛热结肠胃之腹胀便浊。

 方义:曲池、阳陵泉居肘膝之处皆属大关节肘部曲池行气血通经络清肺走表。

 阳陵泉又能舒筋利节泄肝胆清里是方功能宣通下降又能分浊泻火肝肺气郁胸胁作痛或热结肠中及胃腹胀便浊借之清利疏泄。

  8、曲池、三阴交

 功能:清热凉血祛瘀生新

 主治:妇女经闭崩漏带下积聚毒疮诸般肿痛瘈疭热厥。

 方义:曲池性游走通导善清热搜风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属肝脾肾之枢纽为治疗血分要穴。

 两穴配伍则血分之瘀滞、热毒自清。

  9、足三里、三阴交

 功能:益气养阴健脾补虚

 主治:脾胃虚寒、纳谷不香、饮食不化、食少纳呆、形瘦身弱、或呕或泻腿脚麻木、疼痛。

 方义:三里升阳益胃三阴交滋阴健脾乃虚损治疗不可缺少。胃强脾弱阳亢阴亏补三阴交而泻足三里为补阴之中兼行清浊。

 又阳虚气乏风湿客邪成痹腿胫麻木疼痛时作一以振阳一以和阴则有舒筋理痹之功。

  10、阳陵泉、足三里

 功能:调和肝脾舒肝健胃

 主治:肝胃不和之症如吞酸口苦泄泻呕吐下肢痿痹。

 方义:阳陵泉为胆经合穴泻之以肃清净之府平肝火之上逆胆府清疏胆汁入胃化食消滞三里为胃府合穴泻三里以导胃中之浊气使其浊阴得降清阳自生两穴配伍对肝胃不和之症用之有效。

 阳陵泉为全身之筋会大有舒筋利节搜风祛湿之力足三里有通阳活血渗湿散寒之功固又可治诸痹、膝关节痛、筋挛历节、痿躄脚气。

  11、合谷、太冲

 功能:宣导气血镇肝熄风

 主治:癫痫狂邪各症手足抽搐小儿惊风中风昏迷、口禁不开等。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原穴为阳主气太冲属足厥阴原穴为阴主血两穴皆为气血通行之关故为治气血失常疾病之主方。

  12、丰隆、阳陵泉

 功能:降逆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方义: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别走太阴其性通降阳陵泉为胆之合穴亦有沉降之能二穴同用有承气之功而无承气之峻猛治大便秘结甚为稳妥。

  13、气海、天枢主下腹部疾患

 功能:补肾壮阳导滞清浊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奔豚、疝瘕、小便不利、妇女月经诸疾。

 方义:气海为任脉之要穴是本经脉气所发生气之海气血所会呼吸之根本藏精之府故为下焦之要穴。

 针宜补法犹如釜底添薪蒸蒸不衰。天枢以分利水谷吸收精微传话糟粕清导浊气为其所长。

 两穴配伍具有振奋下焦阳气清浊导滞非常适应于下焦积寒与痼冷。

  14、中脘、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

 功能:燥湿健脾升阳益胃

 主治:胃中虚寒饮食不下脘腹胀痛积聚或停痰停食宿饮痞块霍乱等症。

 方义:中脘为君统治六腑之疾。虚证用补法者以壮胃气散其寒邪调畅中气。

 泻中脘者以疏其滞胃气降脾气升津液上潮呕吐等证自除。取三里为臣为其有升阳益胃之能可助中脘安胃益脾。

 泻三里为其能降浊导滞而佐中脘以利运行二穴相合为君臣之方临床确有殊功。

  15、内关、三阴交

 功能:养阴清热

 主治:治阴虚劳损之症如骨蒸盗汗、干咳、失血、梦遗、经闭等。

 方义:内关清心胸利达三焦三阴交滋阴养血交济心肾此法确有交济坎离之功。

  16、鱼际、太溪

 功能:滋肾清肺

 主治:虚劳骨蒸、咳嗽、咯血。

 方义:鱼际清肺火太溪滋肾阴上清下滋使火不上炎金不受克虚劳诸症悉平。

  17、合谷、足三里

 功能:调理中焦宣通胃府

 主治: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香湿热壅滞秽浊滞于中焦宿食停饮腹胀噫秽。

 方义:合谷为大肠原穴能升降宣通。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补之益气升清泻之通阳降浊。

 二穴皆属阳明一手一足上下相应肠胃并调若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畅则补三里应合谷以升下陷之阳俾胃气充足而饮食自进。

 若湿热壅塞浊滞中焦这样则蓄食停饮腹胀噫哕则泻三里引大肠合谷下行以导浊降逆中气自然和畅。

  18、劳宫、足三里

 功能:清泻心胃之火开胸降逆

 主治:伤寒结胸痞闷胀满噫气吞酸呕吐干哕烦倦嗜卧。

 方义:劳宫属心包络性清善降能开七情郁结尤能清胸膈上焦之热导火下行配足三里从中焦迫降邪热上清下降确为神妙。

  19、大椎、内关

 功能:调气行水驱饮降逆

 主治:胸膈满闷喘咳气逆痰多胸膈积水等症。

 方义:饮为水邪停于胸脘之间上逆则肺涨满胸闷咳喘气逆之症作然停水总责乎焦因它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乃体腔油膜运行水津道路津液蒸发是由三焦下属膀胱这样则决渎通畅水无停留之患。

 大椎属督脉手足三阳之会调太阳之气阳气通行则水自利且性能宽胸降气。

 内关穴乃是手厥阴心主之络别走手少阳宣心阳而且退群阴利油膜而通淤塞则决渎畅饮邪也可自蠲。

  20、少商、商阳、合谷

 功能: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主治:太阴阳明热邪内蟠上结咽喉咽喉肿胀疼痛。儿科内热上攻烁肺外感交攻咳嗽喘逆发烧。

 方义:少商为手太阴井穴其性能宣泻肺热。商阳在指端为手阳明井穴能利气泄热。

 二穴点刺出血有和里清荥之效。合谷为手阳明原穴它可清散上焦客热有釜底抽薪之功。

 本方对小儿发热、咳嗽、乳蛾、痄腮等症见效甚捷。

  21、隐白、中脘

 功能:健脾补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阳不振肚腹胀满泄泻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妇女月经不调经血崩漏赤、白带下等症。

 方义:隐白是足太阴脾经之井穴此经脉根于隐白上结于太仓中脘有补益脾胃调理气血之宫。

 中脘为任脉经穴胃之募穴腑之所会。

 隐白与中脘相伍既有经络联系又有脏腑表里相合之关系。

 故有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消食化饮升清降浊之效能。

  22、大敦、关元

 功能:舒肝温经调理下焦驱寒湿回厥逆

 主治:各种疝气妇人阴挺腹痛下坠癫痫遗尿大便不通。

 方义:大敦为足厥阴之井穴属木。肝主筋前阴为宗筋所聚。

 足厥阴肝经环绕阴器上行抵少腹挟胃属肝而络于胆。

 故能舒肝补肝暖肝疏理三焦气机。

 关元为任脉和三阴经之交会穴又为小肠之募穴为元气之关藏补能填精益肾温暖下元。

 二穴相伍舒理厥阴之气机暖肾温经驱逐下焦寒湿升阳益气。

 故疝气等症得愈。此法治疝气效果显著。

  23、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

 方义:至阴乃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

 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

 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乃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

 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临床配合补关元、泻足里下死胎及效。

  24、俞府、云门

 功能:肃肺降逆、止咳定喘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闷热、呼吸急促、呕吐纳呆。

 方义:云门属手太阴俞府属足少阴二穴虽皆居胸之高位但其经脉行路不同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胸。

 走手者宣通于上走足者敛降于下。

 咳喘气促之证其表在肺其本在肾肺肾同病。

 肺受邪则咳肾虚不纳则气不归根而逆上为喘故取云门宣通肺气畅胸降逆取俞府补肾纳气敛冲降逆。

 若加取乳根以加强安冲降逆之力顺阳经气助云门宣降俞府敛纳。

  25、气海、关元、中极、子宫

 功能:养血调经培补真元补命门暖子宫调经带育子嗣

 主治:子宫虚寒胞门闭塞久不成孕阴缩阳痿腹痛胀满转胞。

 方义:四穴同属任脉中极之下为胞宫其任、冲、督脉均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

 任脉由会阴而行于腹督脉由会阴而行于背冲脉由会阴而行于肾经故为一元三歧。气海者生气之海元气由存。

 关元者男子藏精女子蓄血。

 中极者为足三阴经和任脉之会穴为胞宫之门户。

 子宫者即女子之血室也。

 故取气海以益下元关元填充精血中极调经启闭子宫为直取治其标。

 协同上穴共行养血调经培元暖宫之效。

  26、神阙、气海、天枢、水分

 功能:暖脐散寒回阳益气

 主治:下元虚寒脐腹冷痛霍乱吐泻中风中痰痰厥小儿慢惊风。

 方义:此五穴又称肚脐梅穴。神阙为任脉穴能通脏回阳救急。

 天枢为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化糟粕分离清浊。

 气海为元气之海补肾回阳。水分为任脉之穴健脾利湿分利水谷。

 五穴相互佐使有健脾止泻温中救逆之功。

 加天突、中脘以降气除痰而治呕。

  27、尺泽、委中

 功能:清血毒、散秽邪

 主治:霍乱心烦瞀乱上吐下泻腹痛泻痢等。

 方义:尺泽是手少阴肺经之合穴五行属水络通于心有消血毒之功。委中是

 足太阳膀胱经合穴五行属土。暑热之邪首犯太阳故刺出血可治时疫邪毒。

 两穴位置一肘一膝乃大血脉所在处故能刺血。

 风、寒、暑、湿、燥、火六*及山岚瘴气等疫疠之邪首犯太阳传之太阴故刺两经之合穴使毒血出。

 如加金津、玉液生津止呕少冲、中冲宁心安神如加百会醒脑开窍

  28、足三里

 功能:升清降浊导痰行滞扶正培元

 主治:中焦之一切疾病如胃痛、腹胀、寒邪凝滞痞块遗尿目疾乳痈心悸虚烦手指麻木癫狂脏躁中风阳明热盛虚劳赢瘦形体衰弱等。

 方义:脏腑及肢节皆赖气血以为营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为后天之本水谷出入之海主消纳胃气盛则纳谷自畅营养则能自周否则脏气失养而生气绝。

 足三里属于胃之合穴经气之枢纽能壮人身之元阳又能补气血之亏损如寒气积聚症瘕其功能温而且能化湿浊弥漫肿胀能燥能消可与中药补中升阳之方并美。

  29、三阴交

 功能: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利湿导滞、疏经调气

 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肠鸣、溏泻、黄疸、消渴、眩晕、失眠、阳痿、滑精、疝气、遗尿、尿血、小便不利、水肿、阴部肿痛、高血压、症瘕、痛经、闭经、崩漏、带下、月经不调、瘫痪、脚气等。孕妇禁针。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穴应用极为广泛为治疗肠胃、生殖、泌尿系统和妇科疾病的主穴亦为下肢病的常用穴。

  30、音亮新穴

 功能:清利咽喉启闭开窍

 定位:前正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上缘之间的微凹处。

 主治:咽喉肿痛失音失语。

 方义:穴位在任脉之上咽喉之前所以能够治疗咽喉局部的`病症

  31、十三鬼穴

 组成: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舌下

 功能: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

 主治:癫狂方义"十三鬼穴"是主治癫狂症的重要穴位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所创。

 迨至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共计十五穴。这些腧穴已成为历代医家主治癫、狂症的主要处方。

 其中取人中、风府、上星、后溪诸穴以泻督脉之阳邪而醒脑清神取手厥阴经之原穴大陵、经穴间使以泻心包络之火邪而宁心益志取手、足阳明经之曲池、颊车以疏导阳明之经气而通腑泻热取手、足太阴经之井穴少商、白以清肺健脾而化痰浊更取任脉之承浆、会阴以宣通阴脉之海而滋阴降火。

 独取舌下中缝舌者心之苗以泻心经而开窍清神。如此诸穴合用共奏开窍化痰

 醒脑清神宁心益志之效。故癫、狂之症取用"十三鬼穴"辄获良效。

  32、大陵

 功能:调气止痛

 主治:足跟痛

 方义:根据"下病上取""交经缪刺"的原理治疗足跟痛疗效甚佳。

  33、合谷、中渚

 功能:调气通经舒筋活络

 主治:手指屈曲不伸。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之原穴中渚属手少阳之输穴两穴均位于手背部所以能够治疗局部的病变。

  34、足三里、承山

 功能:通调肠胃舒筋化瘀

 主治:血痔赤痢胸腹瘀滞疼痛霍乱转筋等症。

 方义: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其经线由脊背而下行膀胱和肾相表里故能和调肠腹理下焦之气。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其经线由胸腹而下行与脾相表里故能疏胸腹之滞气。因此二穴相伍能通调肠胃。

 胃肠和热毒清其痢痔可愈。脾胃健津液生筋脉得养转筋即复瘀化滞消气血调畅其疼痛自止。

  35、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

 方义:至阴乃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

 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

 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亦是三阴之枢纽。

 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气机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

 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

  36、环跳、风市、阳陵泉

 功能:疏通宣散、祛风除湿、蠲痹除痛、舒筋利节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痛麻木不仁瘈瘲筋缩痉挛痿废等下肢疾患。

 方义:环跳为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经膀胱之会穴用以蠲痹祛风除湿风市搜风利湿二穴均为治疗下肢痿痹等症之要穴。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周身筋之会故为舒筋活络通利关节之要穴亦是治疗肝胆疾患之常用穴之一。

 三穴相配确有起痿荡痹之功效。对于腰、胁、下肢各症大有将帅之魄

 无可而不胜也。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董氏针灸病症速查

第一章 头面颈项

一头部(一)头痛:1木火加肺心;妇科;富顶;后枝;火主(心脏病引起);天皇;火散;针灵骨立可缓解2背部五岭点刺(二)偏头痛:指三重;妇科;六完;三重(特效);四花外点刺;[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 4~5次,头痛即不复发];九里;耳背刺加足解穴(三)前额痛:二角明加中白;火菊加火连;水相加中白;五虎四(四)后项痛:指三重加人皇(五)头顶痛:妇科(六)巅顶痛:门金(七)巅头痛:火主(八)眉棱骨痛:二角明;花骨一;肾关(九)鼻骨痛:二角明;花骨一(十)后头痛:指三重;火菊加火连;水相加正筋加正宗;冲霄点刺出血(十一)太阳穴部位:门金二眼疾病(一)眼角痛:大 、小间;海豹;火散;花骨一(二)眼角发红:上白;花骨一;驷马(三)眼花:火腑海;火散(四)眼晕:火菊(五)眼散光:肾关;中白(六)眼球歪斜:肾关加三皇(七)眼暴痒:上白加上三黄;花骨一(八)眼痒:上白;火硬刺(九)眼发干:木穴;明黄;复溜(光明)(十)流泪:木穴(十一)火眼病:腕顺一 、二(十二)青光眼:肾关加复溜加行间(十三)白内障:水相加肾关加人皇;四花中;光明(十四)针眼:灵骨左右交刺,一 、二次即愈(十五)角膜炎:耳尖、肝俞、五岭点刺出血;加针上白穴,效果更佳;驷马穴(十六)眼跳: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风市,复溜三鼻疾病(一)鼻炎:指驷马;火腑海穴;分金;四花上加驷马;马金水(过敏性鼻炎:印堂)(二)鼻衄:腕顺二穴;肩中;博球(三)鼻塞:火硬(四)感冒鼻塞:肩中特效,门金;侧三里一针通四耳疾病(一)耳鸣:;指驷马;灵骨(肺经虚者);火硬;六完;花骨一(二)耳聋:灵骨;花骨一;驷马;三泉;先三重放血,再驷马穴;总枢穴放血(三)耳中神经痛:木留(特效) (四)耳炎:指驷马(五)中耳炎:外三关;外踝四周散刺出血(六)美尼而:六完;上三黄加百会(留针二小时,特效)(七)耳痛:三重,四花外同时点刺出血 五口舌齿疾病(一)下颌痛、张口不灵:火硬(二)口内生瘤:四花上,四花中点刺(三)牙痛:浮、外间;四花外刺;侧三里加侧下三里加灵骨(四)唇喎:火主加灵骨;一、二、三重(五)唇生疮:犊鼻点刺(六)牙龈出血:上三黄(七)舌根较大而言语不清者:失音(八)舌强言语困难:三重加木留;肩中,商丘(九)唇痛、白口症:上 、下唇六咽喉疾病(一)喉咙生疮、咽炎:足千金 、五金;外三关(二)慢性咽喉炎觉喉中痒而欲咳者:灵骨加大白加手心喘咳点(三)咽喉肿痛:火主加曲池;通肾胃背;三重、足千金点刺出血(四)鱼刺鲠喉:手五金、千金;三重(特效);足千金、五金(特效)(五)口干:指肾(或三重放血,再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六)发音无力:背面穴(七)咽感异常:劳宫穴下一寸(八)咽喉炎:曲陵点刺(九)喉咽:分金加镇金(十)喉瘤:通肾胃背(十一)瘰疬:三重、六完(均取患侧)(十二)发音无力:背面穴(十三)食道癌:三重 七颜面疾病(一)三叉神经痛:木留加足三重(特效)(二)脸面神经麻痹:指三重;灵骨;富顶加后枝;四花外刺;侧三里加侧下三里加风市;三重点刺出血;(三)面神经紧张:驷马;上中下泉 八颈项疾病(一)甲状腺肿大:一、二、三重加通天、关、山(往外、内长者);三反(往内);驷马(眼突出) (二)颈部胸索乳突肌痛:心门(三)扁桃腺炎、甲状腺肿:足千金、五金;外三关(四)脖颈痛:肺心穴;上白;富顶加後枝;火菊;三皇;四肢穴;九里

第二章 四肢躯干

九上肢疾病(一)手腕手臂痛:水愈刺;三重;九里中(二)手臂及手指痛:天地人士;花骨二(三)手抽筋:火陵;火山(四)手下臂痛:火串(五)手足麻木:大间;五虎一、二;火菊;肾关;九里(六)手指拘挛不伸:重子加重仙加泻尺泽;姐妹一、二、三(七)手腕挠侧扭伤:上白(患侧);驷马(八)手大指痛:中白加下白;海豹;胆穴(九)手痛:人宗;火主(十)中指无名指不能弯曲:木留(十一)手腕无力:水曲(特效)(十二)手指无力:花骨一(十三)上臂痛:四花副刺;外三关;上曲(十四)手三里附近麻痛:四肢加天皇(十五)肘以下至腕之手臂臂外侧痛:上三黄(特效)(十六)肘关节炎:曲陵刺(十七)手腕痛:临泣、地五会、侠溪(倒马)(十八)两手拘挛:泻尺泽,针肾关(十九)肘关节痛:灵骨特效;风市;四花中(二十)手指麻:对侧门金、束骨、再针大间;肾关、复溜特效(二十一)中指(趾)麻:通关、通山(二十二)指关节痛:五虎一;人士(二十三)腕关节痛:侧山里、侧下三里(二十四)腱鞘炎:五虎一特效(二十五)手麻:手三里(二十六)肩背痛(膀胱经第二行外侧痛):足千金、五金;马金水加快水(二十七)肩痛:肾关(但下针不贴胫骨,离胫骨五分);七虎(二十八)肩冷:四花外强刺激(二十九)肩胛骨下端痛:腕顺一、二(三十)肩胛骨痛:心膝(三十一)肩关节痛:灵骨加大白加上白;三重(三十二)肩臂痛:天地人士;外三关(三十三)肩胛骨痛:重子加重仙(未有不效者);心膝(三十四)肩后侧痛:六完加驷马(三十五)肩背痛:重子、重仙;通肾、通胃、通背特效(三十六)肩峰痛(发肿):三通;九里;侧下三里(三十七)锁骨及肩髃部瘤肿:木留(特效);外三关(三十八)肩臂不举属心者:火膝 (三十九)肩痛:肩中(四十)缺盆上下痛:木留(四十一)锁骨炎:七虎十下肢疾病(一)四肢痛:四肢穴(二)腿肌痉挛:搏球(三)脚痛、麻:手五金、千金;人宗;大主;火菊;九里(四)腿碰伤或委中外侧筋紧难伸:灵骨加尺泽(五)腿酸:火腑海穴;水愈;背面穴点刺出血;水金、水通;七里、九里(六)脚掌不能弯曲:腕顺一、二(七)脚无力:上白;肾关(八)膝盖痛:大小中间;心膝;火膝;胆穴;五虎四五加(肩中特效);重仙;土水;火硬刺;三金点刺出血(九)膝无力:心膝(十)膝内侧痛:心门(十一)曲泉穴痛:心膝(十二)小腿肚胀痛及曲泉穴一带筋紧:木火(十三)小腿胀痛:肺心穴;手五金、手千金;云白加肩中;李白;上曲;次白;精枝点刺出血最佳(十四)下肢无力:肩中加上曲、云白或加下曲、李白(十五)一切下肢痛:灵骨加大白加中白(十六)足三里至足外踝痛或麻:中白加下白(十七)下踝关节扭伤(胆经部分):上白(双侧);驷马(特效)(十八)外踝痛:胆穴;五虎四、五加小节;上白加二间;中白(肾性);云白加上白(十九)内、外踝痛:五虎四、五;中、下白(二十)足跟痛:肺心穴;五虎四、五;火全;灵骨(二十一)足跟腱痛:胆穴(二十二)足趾麻痛:五虎二、三(二十三)足背麻痛:五虎三、四(二十四)足冷:四花外(轻刺激)(二十五)大腿痛:叉三特效;金林点刺出血特效(二十六)脚抽筋:正筋;次白(二十七)腿软无力(兼心跳):肩中;通天特效(二十八)腿麻:驷马、肩中(二十九)趾麻:下三皇(三十)腿冷痛:双凤点刺出血;再针通天、通肾(三十一)膝盖冷痛:针单侧通天;肩中十一胸腹病(一)胸痛:妇科(二)胸下心侧痛:上白(三)胸部打伤:灵骨加大白;驷马(四)胸部发闷:小中间;火陵;火山(禁用双手);手五金、千金;曲陵刺(五)胸骨痛及肿胀:七虎(六)打伤中气呼吸困难:灵骨加大白(七)开疏胸次:四花外刺(八)胸腹侧痛(压痛):驷马(九)胸腹膜炎:四花中点刺出血,再针驷马(十)胸腹部任脉线上痛:水相(十一)胸连背痛:驷马,然后承山;肾关;上白(十二)小腹侧痛:驷马、通天、通胃(十三)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指驷马;四花中、副、外刺;七虎穴;驷马(十四)腹痛:指五金;千金;手五金;花骨四(十五)腹胀:灵骨加大白加土水;背面穴;水晶;四花下;腑快(十六)腹膜炎:肠门(特效)(十七)腹部肿瘤:外三关(特效)(十八)上腹部胀大易罹中风:三重(可使上腹变小,并预防中风)(十九)小腹胀:腕顺一、二(二十)肋胁痛:火串(二十一)胁下痛:三重(二十二)胸胁痛:下都十二腰背痛(一)坐骨神经痛:上白;火腑海穴;手五金;手千金;花骨三、四;灵骨、大白特效;鼻翼特效(二)肺机能引起之坐骨神经痛:上白、灵骨;火陵;上、下曲;温溜、下廉;肩贞、臑俞(三)肾脏性之坐骨神经痛:中白;腕顺一、二;肾关(四)少阳经坐骨神经痛:上白;中白;火陵(五)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之坐骨神经痛:四花副、下加腹肠穴;上三黄(特效)(六)心经之坐骨神经痛:天府、侠白;通里、大陵、内关、间使(七)背痛:指肾;重子、重仙;腕顺一、二(由肾亏引起);天地人士;九里(八)阔背肌痛:(膏肓痛):指肾;重子加重仙;腕顺一、二;搏球(50%有效);肾关(肾亏所致)(九)腰痛:灵骨;後椎加首英(若他法全无效时,此法可意想不到之功);水愈;水曲;花骨三、四(十)背椎痛:肺心穴;水相;花骨三、四;正筋、正宗;火全;四花外加肾关;马快水(十一)背脊畸形:上三黄 下针即见效(十二)正中线痛:委中点刺出血,再针昆仑(十三)背连下腿痛:马快水(特效)(十四)腰酸:火腑海穴;支通、落通;火散;搏球;肾关(十五)脊椎骨弯曲痛、手脚痛:消泺 (十六)脊椎骨脱臼:後椎加首英(十七)腰脊痛:腕顺一、二;三皇(十八)第一、二胸椎两侧筋紧:天皇(十九)腰椎强不能弯曲:;灵骨加叉一(二十)髂骨後上脊两侧痛:肺心穴;腕顺一、二(二十一)背痛:火散(二十二)闪腰岔气:二角明;马金水 (二十三)膀胱经外髂骨痛:中白(二十四)脊柱痛:心膝;中白(二十五)腰眼痛:二角明(二十六)尾骶尖端痛:心门;後会

第三章 脏腑疾病

十三心脏疾病(一)心脏病:大间;心常(慢性扩大特效);四花上;四花里;天地人士(心跳过速)(二)心脏炎:心门;四花中上(三)心脏衰弱:指肾;天地人士加灵骨(四)心脏性之风湿病:火膝;心常;三通(五)心脏二尖瓣血管阻塞之胸痛:灵骨加大白(六)心痛:火膝;四花中副刺;火包;肾关(七)心跳:小间;中间;心常;火串;心门;肩中;火菊;四花上里;伏兔(八)心惊:胆穴(九)强心(昏迷时使用):火硬(十)心下胀:心门;通关 、通山(十一)心跳过快:心门特效;通关、通天;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十二)心肌炎:心门(十三)血管硬化:四花中、副点刺出血十四肺脏疾病(一)肺炎:重子(特效);大白刺(二)肺积水:四花中(特效)(三)肺结核: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再针驷马(四)肺瘤:四花中(五)肺气肿: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六)支气管炎:小间(七)肺癌、肺气肿:心常加灵骨、大白(特效)(八)咳嗽、气喘:重子(小孩最有效);大白刺;火腑海穴;天地人士配灵骨(特效);人宗;曲陵;四花外强刺激;土水穴(特效)(九)哮喘:四花上中;驷马(十)痰咳不出:重子重仙十五肝胆疾病(一)肝火旺:木穴;木炎(二)肝炎:木炎;肝门;上曲刺;火包;火主(三)肝肿大硬化:木炎;上曲刺;再针肝门,明黄;肝俞点刺,再针上三黄(四)肝炎之肠炎:肠门;木斗;木留;三重(五)肝弱:富顶(六)口苦睡不着:木炎(七)慢性黄疸:眼黄加三黄;火枝加火全加其黄(八)急性黄疸:眼黄加肝门;火枝加火全加其黄(九)面黄四肢浮肿:人宗(十)胆病:木斗;木留 (十一)胆结石:木枝(十二)胆囊炎:火枝;火全十六脾胃疾病(一)脾肿大:脾肿;上三黄;三重;木斗;木留;人宗(二)反胃(倒食):天皇;肾关(三)胃酸过多:天皇;肾关(四)胃痛:浮、外间、肠门;火主;门金;花骨四;四花中、上、下、里(五)胃下垂:脾肿加足三里加内关加中脘,并灸神阙、气海、关元(六)胃炎,久年胃病:土水;门金十七肾、膀胱病(一)肾脏病之腰痛、腰酸:中白;腕顺一、二;水相(二)肾脏病之背痛:中白(三)肾亏:指肾;地士;搏球加四花中(四)肾痛:二角明(五)肾募穴京门处痛:二角明(六)肾脏炎:後椎加首英;水愈刺(特效);水相;天地人皇;通肾胃背;马金水加快水;腕顺一、二(七)肾结石:水愈;马金水(八)膀胱结石、膀胱炎:马快水(九)蛋白尿:天地人皇;通肾胃背十八大小肠病(一)肠炎:指五金;千金;肠门;门金;四花下;腑肠加门金;四花外刺;足千金;五金;通肾加通胃(二)肠痛:灵骨;四花里(三)肠胃慢性出血:姐妹一、二、三(四)肠风下血:中白(五)痔疮出血:委中刺加中白(六)大便脱肛:其门(七)顽固性便秘:其门(八)便秘:火串(九)肚脐周围及腰痛:腕顺一、二(十)大肠部胀痛:肠门;门金(十一)肠出血:四花中、外点刺,再针姐妹穴

第四章 其他疾病

十九妇科疾病(一)子宫瘤:凤凰巢加妇科;重子加重仙;火硬;火主;水晶;姐妹一、二、三(二)子宫炎:凤凰巢;妇科;木妇;火硬;火主;水晶(三)子宫不正:凤凰巢加妇科(四)卵巢炎:重子加重仙(五)输卵管不通:木妇;凤凰巢加妇科(六)妇科产后风:水相(七)妊娠呕吐:三通(双足取穴,特效)(八)月经不调:凤凰巢;妇科;灵骨;其门;木妇;上三黄;姐妹一、二、三(九)经痛:灵骨;木妇;三泉(十)赤白带下:凤凰巢;妇科;灵骨;其门;天宗(特效);云门;木妇(特效);姐妹一、二、三;通肾、通背、通胃(十一)安胎:凤凰巢加妇科(十二)不孕:凤凰巢加妇科(十三)难产:灵骨;火包;火主(十四)胎衣不下:火包;火硬(十五)回乳:指驷马(十二年乳水不收)(十六)乳癌:外三关(十七)乳肿大:指三重(十八)乳房硬块:三重(20次左右可消)(十九)阴道痒:天宗;云白(二十)阴道炎:云白;海豹(二十一)阴门发肿:凤凰巢(二十二)女人性冷淡:其门(二十三)难达高潮:其门(二十四)原发性痛经:合阳,承山(二十五)宫寒痛经:至阴,承山(二十六)回乳:光明,足临泣(二十七)急性乳腺炎:内关;肩井;太冲、梁丘二十前后阴病(一)尿道痛(非细菌性):火主;灵骨(二)尿道炎:浮、外间;六快(三)尿道结石:马快水加六快加七快(四)小便不通:火硬刺;下三皇;肩中、云白、下曲(五)小便出血:三皇(六)小便过多:凤凰巢(七)阴茎痛:六快(八)龟头长红点:六快(九)尿意频数:海豹、木妇特效;马快水;肾关(十)淋浊:通肾、通胃、通背;马快水(十一)睾丸坠痛:大间(十二)疝气:大小中外浮间;海豹;腹快(十三)性病:上、下唇(十四)阳痿、性能力不够:三皇(十五)遗精、滑精:三皇(十六)尿石所致绞痛:太溪;精灵(十七)急性睾丸炎:灸阳池二十一疑难病(一)糖尿病:天宗;天地人三皇;四肢穴(二)血糖过低:上三黄加肾关(三)感冒后四肢酸痛:三通任取二穴加四肢穴(四)感冒:木穴(又名感冒穴);火腑海穴加分金;人宗(五)感冒流清涕:木穴(六)头晕眼花:中间;指驷马;火腑海穴;四花上;三通(针对脑贫血)(七)头晕脑胀:灵骨;富顶;後枝;支通;落通;火菊;火散(八)血压高:富顶;後枝;上曲;下曲;支通;落通;五岭刺加火硬(九)血压高引起之头晕眼晕,心跳,心衰:火连(十)血压高(肝阳亢进),中风後神志不清:火连(十一)血管硬化:後枝;肩中;地宗;支通;落通;火菊;四花中、副(十二)脑神经不清:正会、镇静、三重(十三)伤之流血不止:火包刺;六完(十四)止血:花骨四(十五)全身关节痛、神经痛:水曲(十六)妇人美容要穴:三皇(十七)妇人黑斑:上三黄(十八)骨头胀大:复原穴(十九)骨骼肿大:中白;火硬;消骨穴(二十)四肢骨肿:腕顺一、二;水曲;水相(二十一)扎针数日后麻觉未除者:木留(二十二)白血病:木留(二十三)白血球过多:上三黄;火枝加火全(二十四)丹毒:心门(特效)(二十五)抽筋:曲陵(二十六)狐臭:天宗;李白(二十七)减肥:水曲(二十八)小儿睡中咬牙:三重、四花下(二十九)特大号青春痘:腑肠加外三关(三十)癫痫:三通(天、关、山)任取二穴加上三黄(久扎必好);火枝加火全加土水(一个月断根);肺俞,厥阴俞点刺(三十一)雄胸:金前上、下穴(三十二)灰指甲:水愈附近刺(手指甲周期性溃烂、脱甲、似可参考)(三十三)皮肤病:指四马;木穴;後枝;四马(用中心四马不便时,可用指四马)(三十四)牛皮癣:四马(三十五)颈项皮肤病:肩中(此穴治颈项皮肤病,颇奇特)(三十六)手掌心脱皮:木穴(三十七)手掌皮肤硬化(鹅掌风):木穴 (三十八)外感风邪不宣之皮肤骚痒:木穴(神效)(三十九)脸面黑斑:指四马(四十)小儿夜哭:瞻穴 小儿夜哭、小儿发惊风:血海(四十一)驱风:指三重(四十二)睡中咬牙:四花下特效(四十三)脂肪瘤:明黄特效;外三关(四十四)失眠:下三皇;镇静(四十五)高血压:五岑、委中、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四十六)暴瘖:失音(四十七)半身不遂:木火;灵骨加火白;肩中;上曲;下曲;六完加三重;驷马;九里(四十八)半身麻痹:肩中;夹宗;云白;上曲;下曲(上曲云白肩中;下曲李白肩中)木斗;木留(四十九)肌肉萎缩:指三重;水曲(五十)生气而痰迷心窍:火膝(五十一)难产:火包(五十二)子宫炎(经痛):木妇;妇科;门金穴(特效)(五十三)发汗、止汗:木穴(五十四)痞块:三重(五十五)发寒熟:木穴(五十六)阳症起死回生:地宗(五十七)脑部各种病变:上瘤(五十八)脑瘤、脑膜炎:四散加火菊加火连(单脚);上瘤;三重;州磮(五十九)脑骨胀大、脑积水:正筋、正宗、正士;配上瘤(六十)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三重(六十一)外感风邪不宣之皮肤骚痒:木穴(神效)(六十二)各种瘤:外三关(与三重交替使用)(六十三)帕金森:上三黄加百会加镇静加肾关;复溜、明黄(六十四)舞蹈病:上三黄(六十五)游走性痛:上三黄;中九里(六十六)精神紧张引起之失眠:上三黄(六十七)神经性呕吐:三通(六十八)呕吐:心门(六十九)全身麻木属气血不通者:木留(特效)(七十)全身之骨痛、酸麻:列缺透太渊;鱼际透劳宫(七十一)消化不良:脾肿穴加通山、关、天(特效);木斗;木留(七十二)干霍乱:心门(七十三)霍乱转筋:搏球加四花上、里(七十四)疲劳:富顶;支通;落通;木留;木斗(七十五)全身疲劳:背面刺、落通(七十六)西药中毒面呈黑色:解穴(七十七)痿症:正会加三通:正会加下三皇加肾关加足三里加阳陵泉加肩中(七十八)一切气逆(肺气、胸胀、腹胀、肾不纳气):水金、水通(七十九)呃逆:水金、水通(八十)腰围大由於胀气者:水金加水通加灵骨加大白(八十一)胆绞痛:太冲(八十二)注射后臀部疼痛:阳陵泉(八十三)过敏性鼻炎:印堂(八十四)胃肠型感冒:胸背部反应点灯心草点治(八十五)急性黄疸型肝炎:足三里,合谷,三阴交(或中封)(八十六)急性细菌性痢疾:阴陵泉,外陵,高热者配内关。(八十七)肺结核咯血:孔最,尺泽(八十八)胃痉挛:1劳宫 2承山(八十九)胃脘痛:跟键(九十)胃炎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印堂(九十一)急性泄泻:申脉(灸);天枢,内关,三阴交(补)(九十二)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内关透间使;下都(九十三)高血压:足三里(先灸),绝骨(后灸)(九十四)腓肠肌痉挛:承山;合阳(九十五)手足抽搐:曲泽或大陵(九十六)脑血栓形成:尺泽(九十七)癔病性失语:人中(针后令病人发啊音);内关;涌泉(九十八)多汗症:合谷,后溪,复溜(九十九)一氧化碳中毒:涌泉,人中(一百)夜游症:四缝(一百一)百日咳:少商;商阳;四缝(一百二)小儿遗尿:箕门;尿控(手掌面,小指第一节横纹中点。)(一百三)红斑性肢痛(肢端血管舒缩调节障碍):三阴交,昆仑(一百四)肾阳虚足底痛:百会。(一百五)跟骨骨刺:大陵(一百六)足跟痛:风池,灵骨

分类: 医疗/疾病 >> 急症急救

问题描述:

耳后痛,头痛,耳鸣,

解析:

北京钓鱼台医院面神经康复治疗中心

独创神经因子营养疗法,针对不同时期发病的不同类型辩症施治,克服了一方一药包治好病的弊端,不论病史长短均疗效确切。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需手术针灸和外贴,服用方便、安全等优点。治疗面瘫及其后遗症、口眼歪斜、面肌痉挛、口角流涎等疗效卓著。久治不愈者均可彻底消除顽疾,重现灿烂笑容。

网站miantan/dyt

专家: 010-

通信邮购专用信箱: 北京市100045-49信箱面神经康复治疗中心对外部

邮编: 100045

联系人: 彭志敏

医院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52号京民医院(原钓鱼台医院)二楼

乘车路线: 北京西站乘特5、特6、三虎桥站牌下

地铁:西直门下转804、601、612、334、347、360、114、118、特5三虎桥下即到

张开文主任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57岁。广州东方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耳神经外科中心主任(原 部队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耳神经外科中心主任)。广东省耳鼻咽喉科学会常委、广东省及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委、科技进步奖评委、日本耳鼻咽喉科临床学会会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国外医学耳鼻喉科分册》杂志编委,《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审稿专家。

从事耳鼻喉科专业工作三十多年,近二十年来专门从事耳神经外科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疾病的病因及手术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采用神经血管减压梳理牵拉术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上述疾病近4000例,面肌痉挛近期治愈率97%,远期92%;三叉神经痛近期治愈率985%,远期95%,舌咽神经痛治愈率100% 。在国内、美国、日本等国家医学杂志发表论文98篇,获科技进步奖十一项,在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方面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著名的耳神经外科专家。

联系邮箱:hospitaldoctor@163 电话:020- 手机:

您可以向中国人民 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咨询治疗:

中国人民 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是一所专业从事疑难病研究的科研机构,位于万寿路四号院,环境幽雅设施齐全服务质量达标;集科研、治疗、预防保健教学和特效药品研发推广为一体,汇集国内众多权威专家,其中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8人具有中医临床主任医师职称27人,不仅承担着军内 医疗工作,还担任国内一些疑难病的科研公关项目,以优质的服务和完善的诊疗质量为重点,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以科技为指导以服务质量为核心”。

乘车路线:地铁万寿路下或乘373、711、747、624沙沟下,五棵松电信局北走300米即到,西客站乘981、609西翠路下北行50米。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四号院中国人民 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 专家热线:010- 联系人:周治兵 邮编:100036

面肌痉挛又被习惯叫为面抽,表现为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发作性反复性不随意收缩。据统计,这种病在人群中患病率占到万分之六,行走在大街上时稍加注意就可能发现这种患者。这种病多在成年后起病,30~40岁之间发病者最多,从性别比例上男女没有明显差别。

对于真正的原发性面肌痉挛,目前并没有特效的药物

面肌痉挛目前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一针刀治疗法:

根据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的走向分布规律和病人罹难表现,用手指扣击面部表情肌敏感点,诱发痉挛,确定针刀进针点。眼部宜选择眼眶外周缘和颧弓上,口角痉挛宜在咬肌前缘处为好。因而神经在穿出腮腺前缘后,即呈更密集丛网交织形式越接近表情肌交织越密集月眼越小湖割面神经应尽量靠近这些部位;只有个别情况靠前面切割效果不理想时才能逐步向靠近腮腺边缘处切割。

面肌痉挛综合治疗措施要点:可根据下述五个方面治疗措施协调配合,可收到最佳效果。

1选择切断部分面神经:减少面神经冲动,降低面肌的兴奋性。

2选择切断部分相应的感觉神经:如切断眶下神经,眶上神经部分纤维,减少病理性 回传到中枢神经,减弱反射弧强化作用。

3心理治疗: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正确对待社会上和家庭上所出现的种种麻烦和危机,以正常和健康的心态去迎接人生各种挑战,解除烦恼化解矛盾。必要时尚需要身边的亲人和同事给以积极配合。

4辅助药物治疗:适当使用肌肉松驰剂,如脊舒、鲁南贝特等;镇静安神中西药。

5辅助针灸法:采取腕踝针强 法,能起到有效地抑制面肌痉挛症

二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有一定的疗效,为针灸科的疑难杂症,目前西药治疗只治其标,症状易缓解,但停药即可复发。中医遵循本病发生发展的机理,从整体观出发,正如《内经》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通过滋补肝肾,调理脾胃,以本质扭转本病的发展机理,从而达到治本之目的,所以在临床上,要让患者了解病情,树立治疗本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配合,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治疗上体会到,辨证取穴治疗优于局部取穴,根据面肌痉挛的临床特点,恰与面瘫相反,治需振奋其气机,而治痉挛则应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熄风镇静,解热除湿,所以局部取穴治疗效果差或会失败,甚至会加重病情,针灸治疗面肌痉挛应取四肢和腹部的穴位为主,着重取阳阴经穴,才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三微血管减压手术:

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近年来,将神经内窥镜技术及术中听觉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引进到血管减压术中后,使手术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患者在出现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后应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花费及带来新的痛苦。

四中医疗法:

复方僵蚕胶囊”是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基础,选用六十味天然名贵动植物药材,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高科技精心研制而成。它既保留了天然药材中的原始有效成份,又汲取了生物氧化提炼有效因子的提取,使其量大效宏,血溶性好,安全稳定,具有双向治疗,全面调理,祛风散寒,理气豁痰,通经活络之功效。祖国医学认为:“气血亏损,正气不足导致内外不固,阳明、少阴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中于脉络,致经气痞塞,气血阻滞,经脉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风邪中左侧侧向右斜,风邪中右侧右侧向左斜,痰浊瘀血壅塞脉络、气血循行受阻,筋脉驰纵,导致口眼歪斜,中风、复方僵蚕胶囊经多年临床验证,对于面瘫,面肌抽搐,面神经麻痹,面肌萎缩,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半身不遂及中风等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复方僵蚕胶囊问世以来,以为美国、新加坡、瑞士等十多个国家数万名患者解除了痛苦,恢复了久违的灿烂笑容。收到感谢信不计其数,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信息反馈服用后的反馈如下:

(1) 口服30天为一疗程,急性期患者服用15天左右,即有明显改善,1-2个疗程可彻底治愈。

(2) 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病史较长的患者,口服20天左右可见明显疗效,2-3疗程即可临床治 愈。恢复正常面容状态,久治不愈患者均可彻底消除顽疾。走出面瘫苦海,重现灿烂笑容。有效率 985%,治愈率达95%以上

你可以根据上面的叙述,自己决定采用什么方式,但不管采用那种方式,最好是去大医院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另附: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初得面瘫,表现为嘴巴歪向对侧脸,有时候耳根伴随疼痛或者耳鸣,有的会表现出味觉下降,吃饭卡食,眼睛闭合不严,有的还流泪,眉毛不灵活甚至不会动,患病测法令纹消失,面部麻木等。

面瘫后遗症一般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嘴巴歪,嘴眼联动,张嘴眼闭合,或者张嘴耳鸣,闭眼耳鸣,有的人针灸后还会出现,眼睛跳动,嘴角抽,大小眼,一侧脸下沉等。

面肌痉挛初始是眼睛跳,或者眼下肌肉跳动,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眼睛跳,或者眼下肌肉跳,嘴角跟着抽动,严重的,表现为嘴角被拉起来,露出牙齿,说话不清。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口眼歪斜。西医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由局部受风寒、刺激,从而引发神经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临床多选择针灸治疗,可取手阳明大肠经的迎香、合谷穴;足少阳胆经的阳白穴;足太阳膀胱经的攒竹穴;手少阳三焦经的丝竹空、翳风穴;手太阳小肠经的颧髎穴;足阳明胃经的下关、颊车、地仓穴;足厥阴肝经可以取太冲穴;经外奇穴也可以取鱼腰、太阳、牵正穴。

什么是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主要症状是腰部酸痛,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疤痕或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治疗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各种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可施行手术治疗。

什么原因引起腰肌劳损

腰部肌肉长期紧张,形成损伤性炎症。此外,可因急性腰部外伤治疗不当,迁延形成慢性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有什么症状

1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4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5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腰肌劳损需要做哪些检查

X线检查:多无异常,少数和可有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

如何治疗

1避免过劳、矫正不良体位。

2适当功能锻炼,如腰背肌锻炼,防止肌肉张力失调。

3理疗、按摩等舒筋活血疗法。

4药物治疗:主要为消炎止痛药及舒筋活血的中 药。

5封闭疗法:有固定压痛点者,可用05-1%普鲁卡因5-10ml加醋酸强地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05-1ml作痛点封闭,效果良好。

6手术治疗,对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可施行手术治疗。

腰肌劳损的原因及预防

腰痛 ,是一种常见病症 ,很多人有腰痛或有过腰痛的病。

有一种最为常见的腰痛 ,痛在以腰骶关节为中心约一巴掌大的地方 ,或隐隐作痛 ,或酸痛不适 ,早晨起床时减轻 ,活动后加重 ,不能久坐、久站 ,弯腰困难。到医院检查 ,照X光片、验血也大都正常。患腰痛的人虽然大都能正常生活和坚持工作 ,但时间一长 ,会影响工作效率 ,降低生活情趣。这种腰痛 ,中医常称为肾虚腰痛 ,也就是腰肌劳损的腰痛。

为什么会发生腰肌劳损的腰痛呢 腰部是人体的中点 ,腰骶关节是人体唯一承受身体重力的大关节 ,是腰部活动的枢纽 ,前俯、后仰、左右侧弯、转身都有牵涉 ,无论运动还是活动 ,这里的关节比全身哪个关节承受的力量都大。劳动强度大或活动量大 ,关节活动就多。关节的活动 ,都有肌肉的参与 ,所以这里的肌肉容易发生疲劳和损伤。腰肌劳损就有腰部肌肉积劳成疾的意思。有些人即使体力活动不大 ,劳动强度也不大 ,但由于姿势不对 ,脊柱处于半弯状态 ,腰背肌肉一直紧绷着 ,日积月累 ,也就产生劳损 ,进一步发展形成无菌性炎症 ,刺激神经末梢 ,引起疼痛 ,于是腰痛就发生了。

腰肌劳损的腰痛是可以预防的。怎样预防呢 首先要加强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长年坐着的人 ,腰背肌肉比较薄弱 ,容易损伤。因此 ,应有目的地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 ,如做一些的屈、后伸、左右腰部侧弯、回旋以及仰卧、起坐的动作 ,使腰部肌肉发达有力 ,韧带坚强 ,关节灵活 ,减少生病的机会。肥胖者应减肥 ,以减轻腰部的负担。其次要注意自我调节 ,劳逸结合 ,避免长期固定在一个动作上和强制的弯腰动作 ,如站久了可以蹲一蹲 ,蹲下不仅使腰腿肌肉得到放松休息 ,而且也减少了体能的消耗。

再就是注意生活中的各种姿势 ,如从地上提取重物时 ,应屈膝下蹲 ,避免弯腰加重负担 ;拿重物时 ,身体尽可能靠近物体 ,并使其贴近腹部 ,两腿微微下蹲 ;向高处取放东西时 ,够不着不宜勉强 ;睡眠时应保持脊柱的弯曲等。避免潮湿和受寒也是很重要的。包建国

1 急性腰肌扭伤之后,治疗不及时,不正确,不彻底。

2 腰肌的慢性积累性损伤 腰部肌肉韧带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经常受到牵拉,如工作姿势不良,一侧腰肌紧张一侧松弛,致使两侧腰肌不平衡,久之则发生劳损,这些已劳损的组织,功能差,易受牵拉,常因其压迫内在神经纤维而产生腰痛。

3 肌筋膜无菌性炎症 长期弯腰或坐位工作,使腰背肌长期处于牵拉状态;或感受寒湿,使腰肌紧张,出现痉挛、缺血、水肿、粘连等;均可引起腰背部疼痛、无力。

4 先天性的脊柱畸形、下肢功能或结构性缺陷 这些均可引起腰部肌力的不平衡,最终导致腰背部组织的劳损,产生腰背痛。

此外,脊柱骨折之后,伴随韧带损伤,脊柱内在平衡系统破坏,从而引起外源性平衡系统的失调,也会产生腰肌劳损。

[症 状]

腰背部及骶部酸胀、疼痛,有无力感。休息时轻,劳累后加重,若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也有助症状减轻。病人不能久站,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频频伸腰或以拳击腰部以缓解疼痛。仰卧时腰部垫枕可使肌肉放松,保持腰椎生理前凸时则较舒适。腰部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气、潮湿环境或感受风寒后,疼痛往往加重。

[检 查]

1 X线检查。

2 血沉。

3 抗“O”。

[诊 断]

中医

1 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2 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3 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

西医

1 有急性腰扭伤病史,治疗不彻底,且反复发作。

2 工作劳动姿势不正确,经常弯腰活动,或者平素缺乏锻炼。

3 压痛广泛,肌肉僵硬发板,疼痛特点是休息减轻、劳累加重。

4 X线及化验检查无异常。

[治 疗]

中医

1 手法治疗。

2 中药治疗。

3 小针刀疗法。

4 针灸疗法。

西医

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比较困难。对急性腰扭伤者应彻底治疗;对慢性劳损患者,应采取包括改善劳动条件、劳动姿势的综合疗法,不能单靠药物。

1 功能锻炼 对于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是十分必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法能增强脊柱的外源性平衡系统,充分发挥肌肉动力的作用。

2 理疗 中药离子导入、频谱照射、超短波等疗法,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

3 封闭疗法 对压痛点明确者,可用05%普鲁卡因10ml加强的松龙1ml做痛点注射。

4 止痛解痉药物 芬必得、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可在疼痛较重时选用,但不宜长期服用。

另外,平时要注意劳动姿势,改善工作条件,必要时可带腰围加以保护,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注意劳逸结合,以利恢复并防再发。

慢性腰肌劳损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例如,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或运动,可因腰部负荷过重而造成腰肌的损伤。长期缺乏体育锻炼的胖子,站立时重心前移,也很容易引起腰部韧带、肌肉的劳损。腰部长时间遭受风寒,也可以引起慢性腰背部僵硬、疼痛。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彻底,也会发展成慢性腰肌劳损。劳累后加重是慢性腰肌劳损的特点,下面介绍几种效果可靠又简便易行的康复锻炼方法:

1.腰部前屈后伸运动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两手叉腰,作好预备姿势。然后做腰部充分前屈和后伸各四次,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2 腰部回旋运动

姿势同前。腰部作顺时针及道时针方向旋转各一次,然后由慢到快,由大到小,顺、逆交替回旋各八次。

3.“拱桥式”

仰卧床上,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五点支撑)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随着锻炼的进展,可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头后部为支点进行练习。反复锻炼20~40次。

4 “飞燕式”

俯卧床上,双臂放干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关节屈曲,要始终保持伸直,如飞燕状。反复锻炼 20~40次。

以上方法于睡前和晨起各做一次。

(1)消除致病因素:如劳损原因为工作姿势关系,应针对原因改变条件和改善劳动体位。

(2)加强锻炼:增加有针对性的体育疗法,如太极拳、保健体操等。

(3)休息与固定:腰骶部慢性劳损病人有剧痛时可卧床休息,也可用围腰制动,或用宽腰带加以保护。工作时可配围腰,以减少腰肌牵拉,但每天必须解除腰围,作腰背肌及腰肌锻炼。

(4)改善血液循环:利用按摩、牵引、局部透热、离子导入、超短波、音频等方法,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5)止痛:对有局限性压痛点者,可用醋酸强的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1ml,加1%普鲁卡因5~10ml作痛点注射,5~7天1次,3~4次为一疗程。

(6)针灸和中药:针刺、拔火罐有一定疗效,可缓解疼痛,中药以祛邪扶正为主。

(7)止痛解痉药:阿斯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在疼痛时可用,但勿长期使用,以免形成依赖或降低作用。

慢性腰肌劳损治疗困难,重在预防。

(1)保持良好的姿势并矫正各种畸形:正确的姿势应是抬头平视、收腹、挺胸、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避免颈椎和腰椎过分前凸。在儿童和青年发育期,尤其是学龄儿童保持良好姿势最重要。对于姿势不良者应及时纠正。当下肢或骨盆出现畸形或活动障碍时应纠正。

(2)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能使肌肉、韧带、关节囊经常处于健康和发育良好的状态。肌力强、韧带弹性大者,发生劳损的机会少。

(3)劳动中注意体位:避免在不良的体位下劳动时间过长,改善体力劳动条件,对单一劳动姿势者应坚持工间锻炼,或采用围腰保护腰部。注意技术革新、改进操作方法。

(4)注意劳逸结合:慢性病、营养不良、肥胖者,要注意休息,加强治疗,病后初愈、妊娠期、分娩后、月经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急性腰扭伤患者应彻底治疗。

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可按下列方法进行自我保健以防病治病。

①按揉肾俞、腰俞、委中、阿是穴,每穴2分钟。②两手半握拳,在腰部两侧凹陷处轻轻叩击,力量要均匀,不可用力过猛,每次叩击2分钟。③两腿齐肩宽站立,两手背放在背部,沿腰两侧骶棘肌上下按摩100次,以腰部感觉发热为度。④双手叉在腰部,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腰部放松,呼吸均匀,做前后左右旋转摇动,开始旋转幅度要小,逐渐加大,一般旋转80~100次。⑤弹拨痛点10~20次,然后轻轻揉按1~2分钟。

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其实中医和西医都有其优势。现在最主要的医院都是以西医为主,但是近年来,中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注意了。中医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针灸,说到针灸就不得不说针灸的穴位了。

人体最基本的穴位有哪些

人体是十分奇特的,即使是现代科学发展到现在,也没有研究透人体的构造和机理。对于人体的穴位而言,是中国中医的观点,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人体的主要穴位。

第一个是太阳穴,这个穴位大家都应该知道。上学时做眼保健操都会按压到自己的太阳穴。太阳穴可以说是人体一个很重要的穴位,一般如果太阳穴遭到严重打击会有很大的可能会死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常按压自己的太阳穴,这样可以让自己更有精神,大脑更清晰。

第二个就是巨阙穴,这个穴位大家可能就不是很了解了。这个穴位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在肚脐的上方六寸左右。这个穴位是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一般来说如果肠胃不舒服,通过按压这个穴位就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针灸不同的穴位都有哪些不同的效果

对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可以对相应的疾病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当然,对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也会有不同的效果。

比如说,如果对期门穴进行针灸的话,就能够很好的缓解腹泻腹胀等情况,对于伤寒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如果对梁丘穴进行针灸的话,就能很好的缓解头痛和胃痉挛。

中医博大精深,人体有几百个穴位,对不同穴位进行针灸都会有不同的治疗效果,有的还会有一定的养生效果。

针灸的养生效果好不好

对于很多养生的人来说,都会对穴位很感兴趣。比如说真多养生的人都知道脚底板是有很多人体穴位的,并且脚底板的穴位一般都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出身体器官的情况。通过对脚底板进行按压,按摩的方法就能很好的调节身体器官的状态。如果通过针灸的话自然效果就更加明显了。

30至50天。面肌痉挛针灸取穴:风池左侧、太阳左侧、四白左侧、颧髂左侧、地仓左侧、足三里左侧、三阴交左侧。操作:患者穴位常规消毒,采用30号毫针,先刺合谷,后刺风池及面部穴位,用捻转泻法;面部穴操作手法不宜重;足三里、三阴交施以补法,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3至5天再针。一个疗程总共需要30至50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6635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