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休息中,请问什么时候可以进行什么样的功能锻炼

卧床休息中,请问什么时候可以进行什么样的功能锻炼,第1张

每日最佳锻炼时间 国外许多学者研究揭示:人体一昼夜间机体能力状态使变化的。每天8时-12时,14时-17时是鸡肉速度、力量和耐力处于相对最佳状态的时间,若在此时间里进行健身锻炼和运动训练,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而3时-5时,12时-14时则处于相对最低态,如果在此时间里从事体育运动,易出现疲劳,且“负荷量”过大时,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大。

这说明,人们应该根据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尽量选择相对最佳时间去从事体育活动,以期收到好的健身和训练效果。

对于健康而言,从什么年龄开始运动都有效,有时间多锻炼,没时间少锻炼,只要动起来就好,哪怕只是一招一式。到底什么时候锻炼好?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有这样的说法,植物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早晨树林里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高一些,一些灰尘也在空气中漂浮,对人的健康不利。另外,人的血压在早上比较高,容易出问题。其实,是不是在早晨锻炼,主要取决于锻炼的目的。

如果是为了,为了增加对运动技能的记忆,早上非常好。人在早晨一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把昨晚吃进去的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不吃饭去锻炼,就会导致一个结果——“燃烧”。因为早上能量没有了,肝脏里还有一部分糖原,当这些糖原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燃烧”就会成为主导的供能方式,这时就使成为可能。所以早晨运动对、对防治肝有特殊的好处。此外,人在早晨的时候,学健美操、学交谊舞、学太极拳……学任何一种技能,都比在其他时间学更容易掌握。因此,早上锻炼取得的健康效益,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多一些。

古人讲究“闻鸡起舞”,健身一般选择在早晨。至于说早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污染严重,并不是主要理由。其实,白天汽车尾气等的污染也很严重,还能放出铅、重金属和一些化学废物,如苯等。早晨的血压高,可以通过物进行调整。因此,究竟什么时间锻炼最好,不是绝对的。也要因人而异。

无论是早锻炼,还是下午锻炼,运动都要适量。对于健康而言,从什么年龄开始运动都有效,有时间多锻炼,没时间少锻炼,只要动起来就好,哪怕只是一招一式。

运动,需要因人制宜,还应该是循序渐进,开始的时候活动不要太剧烈,以后逐步地增加运动的量,而不仅是简单地活动一下,就能解决问题。衡量运动是不是过量,除了可以用心率来反映外,还有一个最简便的办法就是谈话实验,如果运动的过程中喘得都说不上话了,就说明运动过量了。

不管做什么运动,尤其对于中老年人,从锻炼身体来说,适合做的是全身性的活动。比如说游泳、跑步、走路,这些都可以,做体操也行。但是总要达到一定的量。有一种“三、七”的说法。所谓“三”,就是每次运动的时间应该在30分钟以上。如果运动的时间在20分钟以内,强度也不算很大,恐怕最多就是消耗一点血液循环当中的血糖吧,起不到或者是消耗身体里积累的过多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吃得特别饱以后,立即进行运动肯定不好,这是因为饭后,你的血都集中到胃里去消化食物了。

晚上才是锻炼最佳时间

美国芝加哥大学临床研究中心20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道说,人体生物钟在机体对运动的反应中起到比以前认为的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结果可能会改变人们早上锻炼身体的习惯。

研究中心对年龄在30至40岁的40名男子进行了一天内不同时间段机体(荷尔蒙水平)对运动反应的研究,结果发现,晚上和夜间两个时间段中,人体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荷尔蒙对身体锻炼的反应最强烈。

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说:“在夜间或晚上,与新陈代谢相关的皮质甾醇和与肌肉修复相关的促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急剧上升。”

研究人员举例说,早上在跑步机上高强度运动一小时后进行的血验结果显示,荷尔蒙的水平与同一时段卧床休息时的含量相当。而在晚上7时到第二天凌晨2时作同样的运动后,荷尔蒙的水平比其它时间段要高出许多。这表明人体内荷尔蒙在不同时间段对运动的反应受到生物钟或者生理节奏的控制。

研究人员说:“现在就下结论说在一个时段比另一时间段作运动较好还为时尚早,但我们很惊讶的是荷尔蒙对运动的反应竟与时间段有关。”“在机体对运动的反应中,生物钟好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前,专家一般认为早上是锻炼的最佳时间,而这一研究结果可能会改变这种观点,认为晚上进行锻炼比较合适。

清晨、中午和晚上,你是在什么时间锻炼呢?当然,你的锻炼时间是要受到你的工作、学习的限制。但是,如果你可以任意选择的话,那么是否存在最佳的锻炼时间呢?专家们说:有。但是这个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你自己。

长期卧床的病人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运动量减少,钙、磷、蛋白质丢失,以及原发疾病的影响等。卧床时间越长,发生骨折的可能性越高,无须外力,骨头就会碎裂,因此常被人称为自发性骨折。这跟骨质疏松症有关,医学名字叫病理性骨折,是卧床病人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

典型案例:卧床多年突然骨折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因为罹患中风卧床多年,有一天觉得大腿附近肿痛,检查结果为大腿骨折。家人一听检查结果,讶异又气愤,认为照护者疏忽,让老太太受到了伤害,这让护理人员百口莫辩,险些变成了医疗纠纷。经医师解释才知道,这种骨折并不是受到了强大外力的撞击,即使贴心照护,患者可能在翻身、打喷嚏、换衣服的过程中发生骨折。因为长期卧床不活动的话,人体血液循环不良,系统代谢机能越来越差,导致骨营养不良,机能衰退,造成骨质疏松症,那么发生这种自发性骨折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本质是骨质疏松症除了上述病例,自发性骨折的高危险群,包括高龄长者、骨质疏松病史者、瘫痪者,而且女性发生率远高于男性。发生的部位大多是在脊柱、股骨上段,这些身体受应力大的骨骼,因为患有骨质疏松症后,骨小梁结构改变,而即使正常的轻微用力(比如蹲下、站起、翻身、一个刹车站不稳)都承受不了,发生骨折。

我们常看到老年人越长越“缩”,身体弯了下去,这就是典型的骨质疏松症,如果到医院照个片子,看看脊柱已经发生了病变。而瘫痪的肢体比起正常肢体更容易发生,因为运动量更少,系统循环技能更差。卧床时间与发生骨质疏松症成正比,卧床时间每多半年,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就会增加10%,随之而来,骨折的风险也会更高。

运动是防止长期卧床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运动才能更有效地防止骨质疏松症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身体较虚弱的病人可由家属或医护人员进行全身肌肉按摩,主要采用捏拿肌肉的方法,刺激肌肉收缩。被动活动四肢关节,刺激骨骼,减少估量的丢失。肌肉按摩每日2次,每次以病人不出现疲劳感为度。

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病人可以进行主动肌肉收缩(使肌肉用力),进行主动的关节活动,包括四肢所有关节,可以减少骨量丢失,防止关节粘连而出现功能障碍。

身体状况较好的病人可在床头系一布带,病人双手牵拉布带,双下肢蹬住床头。每日3—4次,每次10—20下。

病情允许的卧床病人可做仰卧起坐,以及腰背肌的功能锻炼等。如果病情允许,可以早期扶拐下地行走。

病了就多休息,别玩哑铃了,等病好了再练。

哑铃健身方法一般有下面几种。

1、仰卧平躺哑铃推胸

主要锻炼整个胸大肌。

2、仰卧上斜哑铃推胸

主要锻炼胸大肌上沿。

3、仰卧下斜哑铃推胸

主要锻炼胸大肌下沿。

4、仰卧平躺哑铃飞鸟

主要锻炼胸大肌外侧和胸肌中缝。

5、仰卧上斜哑铃飞鸟

主要锻炼胸大肌外侧上沿和胸肌中缝。

6、仰卧下斜哑铃飞鸟

主要锻炼胸大肌的外侧下沿和胸肌中缝。

7、仰卧哑铃臂屈伸

主要锻炼胸大肌的上沿和胸肌中缝。

长期卧床是因为气血两虚造成的,所以导致体力不佳。

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恢复体力:

1、现在开始尝试多下床,多做些运动,比如散步,做些简单的运动等等来恢复体力,但是锻炼是必须坚持的。

2、服用一下汤药,中草药中黄芪、太子参等都有补气作用,阿胶补血,巴戟天、*羊藿补阳、生地补阴,而且汤药可以随时调整方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6454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