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对15KG哑铃(一共15KG)希望能在15天内练出比较强的力量,可行吗

我有一对15KG哑铃(一共15KG)希望能在15天内练出比较强的力量,可行吗,第1张

作为初学者,有一个科学的健身指引是非常必要的。本人的责任就是帮助你登堂入室。首先需要指出的 是:从健身初始你最好就要培养和改正自己的生活习惯,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不要暴饮暴食,不要熬夜通宵,不要不吃早餐,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因为既然你选择了健身,也就是选择了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不要那些不良嗜好了,把它们统统留在回忆里吧!好了,下面我们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一个完全的健身方案应当包含吃(饮食),练(训练),睡(睡眠)三个方面,而练则由心肺,力量,柔韧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有鉴于此,本人给出的训练计划是:开始时用5-10分钟有氧热身,最后用5-10分钟拉伸放松,中间是40-50分钟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主要有:1)背部:引体向上(颈前下拉);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3)腿部:杠铃深蹲(史密斯蹲);4)肩部:杠铃推举(哑铃推举);5)臂部:杠铃弯举(哑铃弯举);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训练备注:训练一周3次,隔天进行,每次1小时左右,练全身,每个部位一个动作,括号里的动作备用,一个动作3组,每组8-12次,动作与动作之间间隔2分钟,组与组之间间隔30-60秒,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动作要稳要慢。必须用逐渐增加重量来使肌肉的适应力增大,从而对训练产生反应。使用自由调节重量的器械进行训练。这可以使肌肉对器械产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应。因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去。做动作时,无论是举起还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动作,这样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 饮食方面:少吃多餐,适量多摄入蛋,奶,肉。每日食谱为:适度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种主要营养素的比例应为25∶20∶55左右。馒头、面条、米饭等主食及山芋、燕麦、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为首选。蛋白质是肌肉增长最重要的营养源,健美训练者蛋白质的摄人应以非脂或低脂食品为主,如脱脂牛奶、蛋清、鱼、去皮家禽、牛排等。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时,中午若有时间可再午睡30分钟。对了,训练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时段,因为人体在此时段体力和柔韧性都处最佳状态。最后祝您早日健身成功!

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上。

健身助力带能加重的重量限制取决于使用者的健身基础和助力带的材质、品牌、长度等因素。一般来说,助力带可以帮助使用者增加约120公斤的重量。然而,这并不是一个通用的规律,具体加重的量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在正常情况下,有一定的健身基础的人在100公斤以下不需要用到助力带。不过超过120公斤的时候,很多人的手指力量不够,就需要助力带帮忙拉起杠铃。

深蹲,卧推,硬拉三大项的,但并非只有力量举运动涉及到这力量三大项,所以我的见解不一定能和其他涉及到力量三大项的运行项目对上号,如若有让读者觉得错误或者不妥之处,欢迎斧正和交流。三大项力量提升的因素,我想先从大体宏观上的原因开始说,然后从宏观上衍生出细节上的因素,先说几个最最基本的因素1身材这是最基本的,你的身材比例决定了你在力量训练中要举起杠铃的做功距离,而身高也决定了适合你的力量举重量级,所以身材这里又开始衍生出两个个决定力量举提升的要素,那就是:

1)体重问题(受身高影响)体重这方面应该没什么不好理解的,身高越高自然需要越大的体重来保持身高和体重之间的一个平衡,那有的健友可能会问,我就是天生长不胖,我一米八还是六十多公斤的体重,就是竹竿身材,这种情况下我个人的拙见是尽可能地科学增重,你肯定觉得我在说废话,因为这个地方我只能承认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达,因为“不科学”的人真是太多了,费劲千辛万苦不得成效的人大有人在,我想这个地方应该留给这方面有经验的人,如何科学增重 :@健力型者唐诚 ,@柔王丸, @谢奕炜,当然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维持你的自然体重,在自然体重下你能取得的相对力量成绩是最强的,当然我还是推荐前者,毕竟如果你体重太小,这个强大的相对力量也确实是个笑话了。 

2)动作技术(受身材比例影响)技术动作很重要(包括动作姿势,错误的动作其实就是错误的发力技术),你要根据自己的身材比例去选择最省力的技术动作,比如手短腿长的人硬拉就应该选择相扑硬拉姿势,随意想想一下也可以知道若是选择传统硬拉姿势会让做功距离大到什么程度,而关于如何选择三大项的技术动作这个问题如果要展开的话,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而且严格来说也不是本帖讨论的主题,所以就略过了,这里推荐几个本人认为非常好的关于技术动作细节的帖子和视频(视频都是英文的,但是是真的真的真的真的非常好的视频):       

1浅析力量举两种硬拉的特点       

2George Leeman,Mark Bell,Silent Mike让你成为硬拉高手       

3How To Sumo Deadlift, with Ed Coan(力量举传奇Ed Coan的相扑硬拉技术讲解)       

4How to Conventional Deadlift, with Ed Coan (力量举传奇Ed Coan的传统硬拉技术讲解)        5How to Skwaat, with Ed Coan (力量举传奇Ed Coan的深蹲技术讲解)       

6How to Bench Press, with Eric Spoto (722 lb ALL-TIME Raw World Record Holder) (卧推世界纪录保持者Eric Spoto卧推技术讲解)       

7Improve your Bench Press (Brandon Lily,Chad Smith卧推技术讲解)       

8技术帖教你用正确卧推方法去装逼,我只是搬运工

2训练计划的安排这个问题不少好手都已经发表过比较深刻的见解,比如这个帖子:如何制定科学的力量举计划? - 健身,这里面的回答基本上能够让你知道正确的计划安排是什么样的,强烈建议去看看,但我还是在这里总结一下好的力量提升计划都有哪些特点(以下讨论的特点并不一定适用于入门级的训练者计划,因为入门级的训练者的基础较薄弱,提升空间太大,对任何计划都有新鲜感,无法对比计划之间的明显的优劣):

1)一定是周期性的训练计划  

2)训练强度一定是从小到大提升的  

3)计划是可以灵活变动的,不是死板的具体细节强烈建议看上面发的帖子链接。

3软肋  哪里弱就补强哪里是万年不变的真理,木桶效应不用再解释了,具体到三大项,那就是你最弱的部位决定了你能举起多重的重量,所以强烈建议经常把自己的三大项训练视频录下来,多和其他训练者交流,来确定自己的软肋,在确定了软肋之后就要做出有针对性的补强训练,软肋就是影响力量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都可以不用说是什么因素了,都可以直接说这就是自然规律了,总有一个部位的肌肉力量是你全身上下最弱的,在三大项动作中涉及到的肌肉群肯定也是总会有最薄弱的存在,而补强这个薄弱的环节,就是力量增长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减脂。有人可能说减脂是靠有氧运动,其实不然,要想达到减脂效果,光靠有氧运动还远不够,还需要无氧运动配合。硬拉是一种可以锻炼到全身肌肉的运动,通过硬拉,可以让肌肉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提升基础代谢,加速身体内的血液循环,这时身体就会像个不断燃烧的发电机,这对减脂有很好的效果。

2、提高身体素质,这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仅是硬拉,其它运动方式,都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另外,通过硬拉还可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提升个人的自信心,更好的完成一些比赛。

3、提升身体的爆发力。硬拉对腿部肌群的刺激力最大,大家要想跑地更快、跳地更高,就可以通过硬拉来练习。

4、预防背痛。有研究表明,硬拉对预防背痛来说,是很有效的动作。这是因为在硬拉的时候会运用到大量的背部肌肉,而通过做硬拉就会起到对背部肌肉的练习,这样背部肌肉就会变得强大,在遭受外力时,伤害力度就会降低。如果背部肌肉不够强壮的话,在受到外力时就很容易受伤,

5、可以锻炼不同肌肉群的协同力。硬拉的过程中会锻炼到许多肌肉群,比如:腿、下背、上背和小臂等部位,换句话说完成硬拉,需要不同肌肉群的配合。

1 卧推硬拉深蹲重量比多少才合格

卧推、硬拉和深蹲推举的重量的合格标准,是和个人体重有关的,而不是绝对重量。90kg的人和70kg的人,同样推举70kg的重量,他们的水平当然也是不同的。

在健身界,一般认为,卧推需要推起一倍自身体重,才算合格。而深蹲一般要求是2倍体重为优秀,硬拉要求是25倍体重。

此外,美国对爆发型运动选手的卧推要求,则是要到15倍体重。

2 卧推硬拉深蹲训练多重合适

卧推、硬拉和深蹲推举的合格重量,指的是单次最大推举的重量,而训练时要求的是多次进行,自然不能一样。

卧推、硬拉和深蹲训练时的重量,不是根据体重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力量。这很容易理解,两个90kg的训练者,一个壮硕,一个肥胖,他们的力量不同,如果他们训练的重量一样,可能就会一个觉得力量太轻,一个则是无法举起。

卧推硬拉深蹲推举的重量为:在该重量下,训练者所能连续做的最多卧推/硬拉/深蹲次数是6-12次。这个重量下,可以最好的增强肌肉体积,并增长肌肉力量。

注意:当连续能做到15个以上的硬拉、深蹲或者卧推,那么你就需要增加重量了。

3 卧推硬拉深蹲训练怎么安排

硬拉和深蹲因为训练的身体部位有很多的相同,因为一般会分开进行训练。

1一般安排的训练是硬拉+卧推组合,深蹲+卧推组合。比如,第一天进行硬拉+卧推组合训练,第四天进行深蹲+卧推组合,第七天再进行硬拉+卧推组合训练。

2硬拉和深蹲训练需要隔开三天进行训练,因为硬拉和深蹲锻炼的腿部和臀部肌肉,需要经过72小时休息才能恢复。如果肌肉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那么可能会萎缩无力,反而影响训练效果。因此,组合训练也应该隔三天进行训练。

4 卧推硬拉深蹲训练做多少次

卧推硬拉深蹲属于力量训练,要求大重量、多组数、低次数、高密度,因此,硬拉深蹲卧推每个训练可以一天做3-5组,每组8-12个,组间休息控制在1分钟以内。也就是硬拉每次做3-5组,每组8-12个;深蹲每次做3-5组,每组8-12个;卧推每次做3-5组,每组8-12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7973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