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的拼音组词部首

瘦的拼音组词部首,第1张

瘦的拼音是shòu

组词:

消瘦 清瘦 枯瘦 瘦削 瘦小 瘦弱 干瘦 瘦果 瘦长 瘦瘠 瘦石 瘦俏 纤瘦 瘦状 瘦癯 瘦瘪 瘦人

消瘦

部首是

一、结构

左上包围

二、笔画

14

三、笔画顺序

点、横、撇、点、提、撇、竖、横、横折、横、横、竖、横撇、捺

四、释义

1肌肉不丰满(跟“肥”“胖”相对)。

2特指食用肉的脂肪少。

3书法术语。指笔画细而有力。

4消瘦

5细小。

6(土壤)瘠薄,缺少养分。

五、成语

骨瘦如柴 面黄肌瘦 瘦骨嶙峋 马瘦毛长 瘦骨伶仃 环肥燕瘦 挑肥拣瘦 郊寒岛瘦 兄肥弟瘦

绿肥红瘦 燕瘦环肥 岛瘦郊寒 越瘦秦肥 骨瘦形销 叶瘦花残 吃肥丢瘦 枯瘦如柴 瘦骨棱棱

瘦骨梭棱 瘦骨穷骸

六、造句

1他个子很高,也很瘦,瘦得像根竹竿似的。

2消瘦是由饮食的热量不足引起的症状。

3那个瘦小的小男孩需要充分的营养。

七、简介

1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2此字始见于《说文》的小篆文字中。《说文》中说“瘦,臞也。”可见此字的本义是指肌体的肉少、脂肪少。后又引申有细小、瘠薄、贫穷、稀薄、减损之义。

《天净沙·秋思》赏析

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法朗士断言:“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对这一断言是否过于绝对我们姑且不论,但用来观照这首小令却是非常恰切的。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在马致远这些失意文人的眼中,本来就是一些易于让人愁思一触即发的秋色,加之时值黄昏,天涯孤客行在旅途,不能不由眼前这种满目清瑟之景想到他一生仕途的失意和漂泊羁旅的愁苦而在心头蔓上愁思万缕,进而结晶出这样一首蕴藉着游子绵绵不绝的愁绪,且格调苍凉、笼罩着愁云惨雾的《天净沙·秋思》也就不足为怪了。可以说,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生活真实而又生动的写照。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马致远就是以这样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参考资料:

http://wwwywcbscom/web/moreaspi=34&title=3&press=2&press3=2&press4=2&press5=0&press6=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7934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