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看!过来人用冤枉钱砸出来的28条装修经验

一定要看!过来人用冤枉钱砸出来的28条装修经验,第1张

  给自己家装修就像在读一本书,每一个新的章节都能学到新的知识,遇到新的难点。这可不是本容易读的书,如果我们要在装修这门课上拿到好成绩,那就必须在装修前做好预习。别人的装修经验教训,就是我们的财富。过来人用血泪史告诉你,装修前必须懂这些事!

  1、实用的东东:

  ①设计合理的储藏室。

  ②北阳台用的洗污物的水槽。区别与卫生间的洗脸盆和厨房的洗菜和洗碗的水斗。

  ③卫生间可以拔出来洗头的龙头。(从来不在面盆洗头的TX例外)。

  ④便于清洁的地板和合适的清洁工具。

  ⑤厨房的台面工作灯。

  2、买马桶一定要量好自家的孔距,要不买了再去退货那真是……

  3、卫厨地砖贴好后没干前最好量一下水平,看最低点是不是地漏处,要不等干了后再和装修队扯皮,死很多脑细胞的。56、洗手间的淋浴房一定要尺寸够大,而且要用透明玻璃,这样在里面冲凉不会显得狭促。

  4、瓷砖勾缝不该用白水泥勾。没有一个月就变成黑缝,难看死了。结果自己买了勾缝剂自己勾,那个累

  5、橱柜的人造石下应该垫有后木板的,结果安装后发现没有,现在不敢在上面砍肉,答应给我补装都快两个月了还没装好(只来打磨了一次)。

  6、别信设计师的蛊惑。当然,可以多走访几家装修公司,从每家的设计里提取出真正有用的东西,关键是你自己想把家装扮成什么样子。

  7、如果地漏原来生产商或者发展商已经装了那种防臭的“碗”,千万别取出来。

  8、卫生间地面瓷片贴好后就试水,如果流水比较缓慢就立即返工。俺家的流水比较慢,当时心软了一下,现在洗澡时就总是有点积水,搞得我们的主卫几百银子的淋浴头都闲着,现在总在琢磨着怎么补救。

  9、装洗手盆时要考虑好和镜子、放刷牙杯的架子、毛巾架的相对位置。

  10、买镜子时考虑一下镜前灯的位置,如果暂时不想装镜前灯,镜子的大小要能遮住为镜前灯预留的线最好。

  11、放洗衣机的阳台上做个小柜子,方便放一些杂物,如洗衣粉之内的杂物。既美观又实用

  12、一定要盯着楼上做防水…不然楼上往下滴水,弄的吊柜,墙面一片狼藉…

  13、不要盲目的跟从网上团购,我后来发现,有些自己去砍价会比团购还便宜。

  14、电视背景墙一定多设几个插座,电视,DVD…一摆上,就会发现插座不够用。

  15、改水路前就要考虑好将来所装的洗脸盆的大样,比如说是左盆还是右盆,进水和排水该设在什么地方。否则,改好后才发现相中的洗脸盆却装不下!

  16、关于窗帘,大家最好把那张尺寸自己留一份,对老板说明不能少尺寸。如果少了的话,怎么怎么的。或者自己看着他裁布。

  17、装修的施工工序:

  (1)进场,拆墙,砌墙。

  (2)卫生间,厨房地面做24小时闭水试验(需开发商完成此任务)。

  (3)凿线槽,水电改造并验收。

  (4)封埋线槽隐蔽水电改造工程,闭水实验无渗漏开始做防水工程。

  (5)卫生间,厨房贴墙面磁片。

  (6)木工进场,吊天花,石膏角线。

  (7)包门套,窗套。制作木柜框架。

  (8)同步制作各种木门,造型门及平压。

  (9)木制面板刷防尘漆(清油)。

  (10)窗台大理石台面找平铺设。

  (11)木饰面板粘贴,线条制作并精细安装。

  (12)墙面基层处理,打磨,找平。

  (13)家什,门边接缝处粘贴不干胶(保护边)。

  (14)墙面油ICI最少三遍。

  (15)家私油漆进场,补钉眼,油漆。

  (16)处理边角,铺设地砖,实木或复合木地板,防水大理石条,踢脚线。

  (17)灯具,洁具,拉手,门锁安装调试。

  (18)清理卫生,地砖补缝,撤场。

  (19)装修公司内部初步验收。

  (20)三方预约时间正式验收,交付业主。

  18、烟道的阀门装回去之前,一定要擦干净,保证阀片能够开关自如并能开到最大,否则会影响油烟机的排烟效果。可以在装吊顶时留两条不装,等油烟机安装完并试用无误后再把吊顶装好。

  19、预算不足的,在客厅和餐厅这么大的空间,吊顶能不做就不做。

  20、走线时要想好空调位,将电源尽量移近空调,免得装空调时看到一截电源线,留下一丝遗憾。

  21、亲自量度并记录房屋内可供使用的各个尺寸,可将楼书户型图上尺寸遮盖然后重新引线标注,最终的尺寸将直接影响装修设计和家具的购买。

  22、线不好的小户型如果选黑胡桃总是不够大气,这时需要有取舍,或是迁就实际或是执着自己的想法,当然最好两者兼顾。

  23、开始寻找装修人员。就个人经验而论,如果不是特别大户型并且打算简单装修,似乎找游击队更合算些。最好是别人装过后介绍,你自己也去亲眼看过并认同,特别对装修负责人的感觉更是重要,责任心和欣赏水平怎么样,前者更关键些,因为如果只是简装,其实那些活差不多在外面混的都会做,然而质量的好坏可就视乎责任心了。

  24、主要家具如衣柜、餐桌椅、橱柜等最好也提前多看看,若四处乱跑就太累了,可以找几个购物环境好的大型家居广场逛逛,基本趋势就看出来了,所以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预想的风格慢慢筛选出合适的东西。有些人对款式把握较好,有些人则对颜色把握得准,没关系,反正还有时间考虑,如果等到装修清场,虚位以待的步骤再去看家具难免最后会勉强接受而不是非常喜欢。

  25、对已经看好的家具最好把尺寸记下来,然后到房里虚拟将来的摆设情况。

  26、购买东西时必要的单据一定要保存好,此举对后期可能存在的退、换货情况绝对有益。特别是一些重要物品的购物小票、说明书等,因为好多东西是有保修期的,凭证丢了会比较麻烦。

  27假花。

  这一点有很大争议,但是使用假花确实是个错误。它们不能象美丽带有香气的鲜花一样带给室内生命力,它们带来的只有灰尘。

  每天更换鲜花确实代价太大,但有时可以用别的东西来代替它。可以把一些柠檬和水果放在一个碗里来制造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或者使用一些干枯的自然材料,比如弯曲的柳条或竹秆。

  28使用太多的靠枕

  如果靠枕阻碍到你舒服的坐在沙发或躺在床上时,那它显现是太多了。床上摆太多的靠枕会让你就寝前花费大量的时间把它们挪走,早起后又花费同样的时间把它们放回床上。把你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放在房间中应该着墨的区域来代替购买大量的靠枕。几个靠枕就可以表现的很好。

    小编总结:装修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操心,的确很辛苦,可是想想这是在为自己即将要住进去的家而忙碌,其实这份忙碌里也多了一丝欣慰。只要能装修好自己的家,或许再忙也是值得的。所以大家在装修前一定要多看看别人的装修经验,留着给自己装修的时候可以做参考!

您还可以订阅土巴兔装修资讯邮件,每周一期精选家装资讯,花点碎片时间学习,装修肯定没问题。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你可以到我的博客名称为"越窑秘色瓷"我有一篇文章<各种瓷器的鉴别>在文章中,我详细讲述了中国瓷器的种类、产地、特点等。你所关心的瓷器种类迎刃而解。

各种瓷器的鉴别要点

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柴窑、磁州窑、耀州窑、越窑、龙泉窑、青瓷、吉州窑、建窑、青花瓷。

一、汝窑

时间:始于唐,兴于北宋

地点: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后曾名临汝县,古称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

特点:器型简单,香灰色胎,但釉色温润柔和,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汝瓷还生产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窑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

存世时间:官汝窑大约共烧造了20年左右,传世品极少,所以物以稀为贵。根据目前的统计,汝窑器传世大约分布于以下几个地方:北京故宫博物院20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共计67件半。

二、官窑

注:图为官窑贯耳瓶(宋)

时间:官窑起自唐,兴于宋代

地点: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

特点: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北宋官窑胎体显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南宋官窑瓷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釉面乳浊,多开片,称为“蟹爪纹”,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足上却偏赤铁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

三、哥窑

时间:宋代名窑

地点:但哥窑窑址仍未确认

特点: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裂纹。三、“聚沫攒珠”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四、“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 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

四、定窑

时间: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

地点: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特点: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

器形多为碗、盘、瓶、碟、盒和枕,亦产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但数量极少,主要是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儿枕”,是定窑瓷器的代表作之一。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宋代瓷窑发明了覆烧法和“火照术”技术。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印花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定窑印花大多印在碗盘的内部,里外都有纹饰的器物极为少见。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其次,定窑还有大量的动物纹饰。

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而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

五、钧窑

时间: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

地点:钧窑在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所以命名为钧窑,传世不多,评价慎高。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亦称“均窑”、“钧州窑”。以钧瓷着称于世,属北方青瓷系统。

特点: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还有窑变。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窑变是钧瓷的一大特色,窑变大体上分蓝、红雨类、具体的可呈现月白、天青、天蓝、葱翠青、玫瑰紫、海棠红、胭脂红、茄色紫、丁香紫、火焰红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蚯蚓走泥纹,是钧窑的另一大特点。蚯蚓走泥纹(即在釉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如同蚯蚓在泥土中游走),也是钧釉的一个重要特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钧窑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上釉又特别厚,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釉流入空隙所造成。

六、柴窑

时间: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954年)

地点:窑址迄今未发现。基本有两种见解,一为周世宗姓柴,当时所烧之器都叫"柴窑";一为吴越秘色青瓷即"柴窑"。

特点:张应文则谓"柴窑不可得矣,闻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清末民国初有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证诸柴窑,仅有景德镇宋影青瓷相符;或谓可能张应文误以宋影青为柴窑而概括之。周世宗帝柴荣曾御定御窑瓷:“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以象征未来国运如雨过天青。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柴窑最贵,世不一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未涂釉的底部呈现瓷胚本来的粗**。古人所言的"青如天",当指柴瓷的天青颜色。与汝窑所突出的天青相比稍有偏灰偏绿感,但比之唐、五代几个窑的青釉仍是柴器接近天青颜色。"明如镜"当指青釉透度和玻璃质感,与唐、五代窑青瓷比透明得多,明如镜即此。"薄如纸",当是形容器物目测手拿时感到极轻薄。"声如磬",指类似古代玉石制的击打乐器"磬"的音响,但从另面反衬出柴瓷胎质与烧结温控极好。

七、磁州窑

宋磁州窑白釉黑花荷莲纹瓷枕

时间: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

地点: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特征:磁州窑瓷器的胎质有两种,一是胎质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是胎质粗松,呈红褐色。白釉最为常见,多是白中泛黄的奶白色,具有象牙白的质感,釉层也不是很厚,没有肥润感及垂釉现象,不太透明匀净,釉面光泽感不是很强,常见有细碎开片。烧制方法,多采用匣钵装烧,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这时期还烧造黑釉、绿釉、黄釉、酱釉及孔雀蓝釉、红釉、三彩。造型丰富,常见的器型有:各式的盘、碗、碟、盏、盏托、渣斗、瓶(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瓜棱瓶、多管瓶)、壶、罐、钵、洗、盆、缸、水盂、笔洗、砚滴、镇纸、炉、香薰、唾盂、灯、盖盒,仿古铜器式样的樽、奁等,尤以多种多样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磁州窑的装饰手法主要是釉下彩绘,即用毛笔醮釉料在胎体上绘制花纹。磁州窑瓷器题写年款的不多,目前仅见到两件,一件是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白地黑花长方虎纹枕,枕面一侧题“明道元年(1023年)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笔于沙阳”。另一件在英国,枕面刻“家国永安”四字,左书“熙宁四年”(1071年)。

八、耀州窑

时间: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耀州窑宋代名窑之一,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

地点: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

特点:耀州窑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装饰有刻花、印花,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纹饰多满布器内外,种类繁多,有牡丹、菊花、莲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器形有碗、盘、瓶、罐、壶、香炉、香熏、盏托、注子温碗、钵等。

九、龙泉窑

时间: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

地点: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

特点: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

一、第一辉煌期——五代到北宋早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器物就是淡青釉瓷器。这种淡青釉瓷器,器形规整,釉面均匀光洁,透着淡淡的青色,有些还经过刻划修饰,与粗糙的早期龙泉青瓷相比似乎缺少过渡,与后来著名的梅子青、粉青相比似乎也不存在承启关系,这在整个龙泉青瓷发展史上未免显得有些突兀,因而也成了一个“迷惑”。

二、第二辉煌期——北宋后期到南宋

胎釉配方、造型设计、上釉方法、装饰艺术及装窑烧成等有了重大的改变和提高,器形种类更是大大丰富。由于熟练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术以及烧成气氛的控制,釉色纯正,釉层加厚,在南宋晚期烧制成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在我国瓷器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从13世纪开始,龙泉窑出现了两大系列的精美产品:黑胎厚釉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黑胎青瓷的特点是薄胎厚釉,釉层开片,紫口铁足,有些器物还采用支钉垫烧。白胎厚釉青瓷的制作工艺也是承接南宋官窑的,但有创新,在胎釉配方上有些差异。与黑胎青瓷相比,白胎青瓷的釉层光滑细腻不开片,胎色洁白,釉色青翠有如碧玉,胜似翡翠。

三、第三辉煌期——元到明早期

这些大器胎质较厚,器形粗犷,釉色更加成熟凝重。元代龙泉窑的窑形仍沿用长条形斜坡式龙窑,但在长度上略有短缩,这一改变有利于提高窑内温度,并使热量分布更均匀、合理,对烧制大型器物很有利。明龙泉官窑青瓷在烧造工艺上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巅峰,无疑代表着龙泉窑瓷器烧造史上的最高水准。以刻花为例,明龙泉官窑青瓷主要以刻花为饰,精美绝伦,花纹与青如翡翠的釉色融为—体的刻花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刻花是龙泉窑青瓷的传统装饰工艺之一。

十、青瓷

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

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或黄褐色。我国历代被称为缥瓷、千峰翠色、艾青、翠青、粉青等都是指青瓷而言。唐代的越窑、宋代的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都属青瓷窑系。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目前在河南郑州、安阳、洛阳、巩县、偃师,河北藁城、北京,陕西西安,山东益都,安徽屯溪,江苏南京、丹徒等地商周遗址和墓葬中,先后出土了许多原始青瓷及残片,主要器形有尊、碗、盘、瓶、瓮、罐、豆等。经科学测定,它们已基本上具备了瓷器的特征,但与后来成熟阶段的青瓷比较,还带有原始性,如气孔较大,胎料中杂质较多,釉色还不够稳定,故称为原始青瓷。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在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河南、甘肃等地东汉墓葬和遗址中,都出土了东汉的青瓷器。仅在浙江上虞县就发现了四处东汉瓷窑窑址,对其中小仙坛窑址做了发掘,并对其典型瓷片做了科学测定,结果表明,含铁量比原始青瓷少,胎体呈灰白色,胎质烧结,吸水最低的一片仅有 016%,烧成温度为 1310℃,采用龙窑焙烧,显微镜结构与近代瓷器基本相同,透明度也达到较高水平。说明东汉时期青瓷烧造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因浙江上虞县一带曾是古越人的故乡,战国时属越国管辖,唐朝时称越州,所以这一带的瓷窑统称越窑。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各地烧制青瓷更为普遍,瓷窑增加,种类繁多,质量进一步提高,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各具特色。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北方青瓷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流动性大,釉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河北景县北齐封氏墓出土的青瓷莲花尊,造型非常漂亮,堪称北方青瓷的代表作。

十一、建窑

时间:宋代名窑。唐代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至清代而终。亦称“建安窑”、“乌泥窑”。

地点:窑址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

特点: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也有烧成“鹧鸪斑”和“银星斑”的,别致美观。釉下毫纹,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因建窑瓷皆仰烧,釉水下垂,成品口缘釉色浅。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进”琖等字样,为贡瓷。胎体厚重坚致,胎色紫黑。釉色黑而润泽,器内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挂,有的凝聚成滴珠状。釉面呈现褐**,银灰色和褐蓝色。因釉色细而下垂,酷似兔毫,故称"兔毫盏",按其釉色又叫"金盏"、"银盏"和"蓝盏"。"蓝盏"更为可贵。在高倍放大镜下,可见其釉面开细小蝉羽纹,点缀着雪花片的金星、银星和红星。其流淌下垂的兔毫纹,呈现着浓淡深浅、曲曲弯弯不规则的宛如西北黄土高原的丘壑,呈色上浓下淡,以至消失,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在太阳光下,其黑色釉面闪烁着金红色的光点,盛满水其金红色光点在水中跳跃,其妙无穷。建窑器物以碗盏为多。其造型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两种,以敞口为多。底为浅玉环圈足,有旋坯纹。有的器物底足刻有"进王戋 "、"供御"铭文,为朝廷贡品。

十二、吉州窑

宋吉州窑绿釉划花瓷枕

时间:吉州窑创烧于唐代晚期,经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终烧,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

地点: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境内,北距吉安市约8公里。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故名。东昌地属吉州管辖,故名为“吉州窑”,又称为“永和窑”。

特点:晚唐时期以烧造酱褐、乳白釉瓷器为主。从北宋开始,酱褐釉瓷停烧,乳白釉瓷继续烧造,增加了新的黑釉瓷品种。从南宋开始,吉州窑出现了一种新的彩绘瓷,至元代彩绘瓷生产盛极一时。在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绿釉瓷其中以枕为多。

按胎釉可分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绘和绿釉等类。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和堆塑等,变幻无穷,在瓷器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上得到统一。

十三、越窑越窑

时间: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也称“秘色窑”。

地点: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

特点: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产品都做得很规整,一丝不苟。常将口沿做成花口、荷叶口、葵口,底部加宽,作成玉璧形、玉环形或多曲结构,十分美观。胎体为灰胎,细腻坚致;釉为青釉,晶莹滋润,如玉似冰。

十四、青花瓷

元青花 鬼谷子下山图罐

时间: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

地点: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特点: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

明初(洪武朝1368--1402)永乐、宣德(1403—1435)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朝,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明末天启(1620—1672)、崇祯(1628—1644)

清初顺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光绪(1875—1908)宣统(1909—1911)

十四、秘色瓷

古代名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精品。简称“秘瓷”。所谓"秘色",据宋人解释是: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控制了越窑场,命令这些瓷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秘不示人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故名。如赵麟在《候鲭录》中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立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谓之秘色"。关于秘色瓷的质地和色泽,清人说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从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看,其质地细腻原料的处理精细,多呈灰或浅灰色。

秘色瓷简介

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其后便以青绿为主,**则不多见。

关于秘色瓷的质地和色泽,清人说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从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看,其质地细腻原料的处理精细,多呈灰或浅灰色。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其后便以青绿为主,**则不多见。

中国邮政创造性的将拥有专利(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2315224)的陶瓷材料、古法工艺、重大题材集合在一起,发行了《世博国瓷珍邮》。

克服了纸质邮票的缺憾,弘扬了中国辉煌瓷文化,开创了世界新型邮票的先河,为上海世博会留下了“千年不朽”的纪念。

整套产品运用了极限设计理念,蓝色花纹图形展现了中国青花瓷的陶瓷文化,每张册页图案均为设计名家手绘世博场馆,配以拥有专利技术制成的陶瓷邮票。

无不体现中国文化的精深和宏大。

是珍藏世博最好的邮品。

《世博国瓷珍邮》由中国邮政2007年至今发行的11枚世博题材的邮票,和11枚同题材世博国瓷邮票,以及1枚世博会小型张、3版特别发行的限量小版张集册。

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顶级设计师手绘世博的装帧。

全册将上海世博会每枚邮票以欧洲铜版画的形式贯穿,从而达到页页极限版版珍贵的效果。

印刷工艺上采用五专色印刷,邮册四周采用镏红金的装帧工艺,为集邮爱好者呈现了一套装帧精美,成像清晰的精品邮册。

整套册子通过大量留白并与青色搭配体现出"瓷"的概念,金银双色赋有富贵康宁的寓意突出"国"的气势。

&邮品内容&

邮册共汇集11枚世博纸票、瓷票,1枚世博小型张,3个限量世博小版张:

1《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和吉祥物》特种邮票2枚、同题材国瓷邮票2枚。

2《中国与世博会》特种邮票4枚、同题材国瓷邮票4枚。

《中国与世博会》特种邮票1套4枚于2009年5月1日发行,这套邮票分别为“中国参加早期世博会”、中国参加近期世博会”、“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面值均为120元。

3《中国与世博会》小版张8枚(2套邮票)。

4《上海世博园》特种邮票4枚、同题材国瓷邮票4枚。

上海世博会场馆邮票全套4枚,包括上海世博会主建筑“世博中心”邮票1枚、上海世博会主建筑“中国馆”邮票1枚、上海世博会主建筑“演艺中心”邮票1枚、上海世博会主建筑“主题馆”邮票1枚。

分别以世博中心、中国馆、演艺中心、主题馆建筑为主要画面内容,并与世博会的英文简称、建筑物周围的绿化、天空云彩、远处城市剪影等元素进行有机融合,表达出世博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盛会,是一次全球盛会。

5上海世博会场馆小版张8枚(2套邮票)。

6《上海世博园》小型张全套1枚。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之际,与《上海世博园》特种邮票1套4枚同步发行的小型张1枚。

小型张充分发挥了无色荧光油墨的作用,在紫外灯照射下,世博会轴外环和世博会的英文简称呈现出灯光效果,中国馆则是民族味十足的红色灯光效果。

7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纪念邮票1枚、同题材国瓷邮票1枚。

2010年5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纪念》纪念邮票发行。

该套纪念邮票为1套1枚,面值为120元,邮票图案由世博轴、上海东方明珠建筑群、地球、世界地图、世博会中国馆等元素构成。

8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纪念小版张6枚。

&五大优势&

首创

中国独创高温烧制出的宝石级高科技陶瓷邮票,其开创价值等同于历史上诸多创造升值奇迹的第一枚特殊材质邮票。

难得

仅有03毫米薄度的瓷片在高温火炉中长时间烧制,要选出平整光洁、尺寸齿孔和主图画面完全符合原创的邮票,只能毁百存一。

成品“坚如钻石、润如美玉、薄如纸帛、声如钟罄,”十分难得。

权威

由中国邮政、上海世博局特批,中国集邮总公司限量发行,权威邮品地位无可替代。

稀缺

每一枚陶瓷邮票均经手工打磨,古法烧制,难以量产。

加之发行,上市量仅仅一万套。

相对全球邮市,可谓杯水车薪,存量稀缺。

传承

中国影响世界的陶瓷文化,通过高科技陶瓷邮票展现高科技的世博盛世,表达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一脉传承、交相辉映的深刻寓意,传递从历史迈向未来的美好祝愿。

&邮品特点&

景德镇市集邮公司总经理刘敬波介绍,“整套作品运用了极限设计理念,蓝色花边图形展现了中国青花瓷的陶瓷文化,每张册页图案均为设计名家手绘世博场馆。

”邮票从创意策划、专利申请、工艺,到正式发行,共历时8个月。

陶瓷邮票历经万次试验而成,每一枚均经手工打磨,古法烧制,厚度只有03毫米,不褪色,不怕摔,不怕火,不怕腐蚀,无不体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精深和宏大。

&相关评价&

陶瓷名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曾维开说:“全球首套陶瓷邮票在景德镇研制成功是景德镇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体现,不仅彰显了景德镇世界瓷都的地位及其厚重文化,而且标志着邮票发行突破了传统纸质材料的。

”参与开发这套陶瓷邮票的李思渊介绍说,陶瓷邮票使用的是高科技原料,并经过两次入炉高温烧制而成。

烧制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极容易出现瑕疵,成品率很低,难度极大。

陶瓷邮票仅有03毫米薄度的瓷片在高温火炉中长时间烧制,要选出平整光洁、尺寸齿孔和主图画面完全符合原创的邮票,只能毁百存一。

“这套陶瓷邮票成品‘坚如钻石、润如美玉、薄如纸帛、声如钟磬’,十分难得。

”曾维开说。

景德镇因瓷而名,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已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拥有一大批中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和民间窑厂。

景德镇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蜚声中外。

张振荣说,陶瓷与国齐名,是中国更是景德镇走向世界的“名片”,邮票方寸世界,是世人了解中国、了解上海世博会的“窗口”。

中国影响世界的陶瓷文化,通过景德镇高科技陶瓷邮票展现高科技的精彩世博,展示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一脉传承、交相辉映的深刻寓意,传递从历史迈向未来的美好祝愿。

承重墙不能砸、封阳台的材料一定要好、注意隐蔽工程施工。

新房装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花费的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并且大家在装修时还需要很多的事项,才能确保装修的品质。装修的步是主体改造,大家在打墙前一定要先了解室内哪些是承重墙,承重墙是不能砸的,否则会造成安全隐患。另外,大家还应合理的安排砸墙的时间,否则会对他人的生活造成不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wu/8313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