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问这是什么石头,长江河里挖出来的

我想问问这是什么石头,长江河里挖出来的,第1张

长江石是以长江的源头塘沽娜山到出口吴淞口河段产的石头,其中也包含了很多支流汇集到长江的石头。所以说长江石的种类繁多,颜色丰富,河道流域长所以水洗度好;形成远古且皮老质坚,把玩手感及佳,视觉冲击力强。由于他的色彩多变,形态各异,形成的图案千姿百态;造型更显鬼斧神工。有人物风景、天文地理、飞禽走兽、奇花异草、文字静物、化石标本等等,数不胜数。是赏石家族中不可多得的石种。

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结构为长江石提供了石质细腻、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的天然“原材料”。金沙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都具备流量充沛、落差巨大、河谷狭窄的特点,自然形成了一条理想的“自动加工线”。当金沙江、岷江、在宜宾汇合进入四川盆地后,江水流速减缓,在川南的丘陵中,长江龙行蛇游。那些从高原上被江水带来,经过江水“加工”过的卵石,沿江两岸沉积下来的。从宜宾到重庆,长江两岸大大小小的啧坝,不下百余处。

2长江石产地

四川出产地

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在四川境内的大江两岸。根据地质学家的考证。长江中上游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西部地区,该区流域分布着大量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崎岖,主干支流发育,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长江道。江岸,特别是上游高山的山石经过自然风化,河水搬运,水打沙磨,形成了现在色彩丰富、花纹奇特、品种繁多的长江卵石奇石。

青海出产地

青海长江石,主要产于长江上游,包括通天河、楚玛尔河、沱沱河、当曲等广大流域,澜沧江奇石主要分布在玉树州境内的莫云、杂多、囊谦县境内的主河道,风格与长江石大同。这些地方因远离省城,石头难于采集,故石友手中的藏量十分有限。产于长江上游的长江石以花岗岩类及其他卵石类画面石为主,画面内容多为人物、动物、文字等,也有部分小型象形石类和星辰石品种。

3长江石收藏和鉴赏

长江石鉴赏中要注重皮、意、形、局。

皮:又称石头的外皮,只有石质坚硬的石头才有可能形成石皮,也就是说只有好的石质才会有皮,只有有皮的石头才会有好的水洗度,只有好的水洗度才会有好的视觉冲击力,只拥有这些才具备了有收藏价值的前提。试想:你收藏的一块石头皮不好、水洗不好;它的图案再好,文化内容再强,又能给你带来什么享受?当你看它时感觉污迷招眼,当你摸它时手感粗造,当你供它时色浸石中,当你传世时早已风化。那些图案、内涵早已面目全非。所以说皮为石之本。

意:当然只有好的皮、质、水洗度,对我们赏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它最多也只能说是一块做工艺的料。我前面已经阐明了这只是具备了收藏的前提,我们赏石赏的是艺术,讲的是文化,悟的德道,玩的是心情。它又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品属性,可以随人的创作思维而构成,它的主体是永恒不变的,赏石本身是个发现的艺术。所以这个意就是收藏必备人文素质。意在石头中的表现是灵魂,是石头图案传递给人们的思维信息,它所反映的是人的精神享受、是人的情感的喧哗、是石和人文的有机结合。为什么这样说!如果有两个文字石,它们其它都部分都相当,一个是“死”字;一个是“福”字你会喜欢哪一个?如果有两个人物石,它们其它都部分都相当,一个是形成的人人喊打的周拔皮;一个是形成人人敬仰的孔子,你会选哪一块?如果有两块景观石,其它部分都相当,一个形成的是荒山野岭;一个形成的是九寨秋色,你又会如何选择?所以说人们都是喜欢吉祥、向上、美好的东西。俗话说:“读龙弃蛇、读凤弃鸡”!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意喻能和人欲相和的表达才有收藏的价值。

形:在画面石的赏析中它是起锦上添花作用的,在有了好的皮、好的意后,以之配套的形状(画面石的形主要指的几何图形)。石形是以画面的主题来确定好坏的,一般要求圆滑、几何对称、丰满。所以说“形”是石之体。

局:这里的“局”指的是布局。其中包含了画面中各物体的比例、位子、对比和色彩的合理分配。我常听到大家说“画面居中、比例恰当、景深好、对比强烈”,可是谁又在其它的标准中看到过这样的要求呢?而这些已经成为了一个玩画面石的起码要求,比如说一个画面“农家乐”,画面的主题是一个农民在喂鸡,如果画面中的农民、鸡、米这三个主体都很形象,从大小上看,而米比鸡大、鸡比人大。你认为这种画面好吗?如果从位子上看,人在天上、鸡在空中、米却在鸡的背后。你认为这种位子恰当吗?如果说三个主体和石本身没有色彩的对比,你认为有视觉效果吗?从颜色上看,如果鸡是白的、人是红的、米是黑的。你认为好看吗?只有有了恰当的比例;合理的位子分配;明显的对比;准确的巧色。才会有舒适的画面景深;才会有精准的构图;才会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才会有美丽的画面。所以这个“局”是石之神。

4长江石种类

长江石种类

画面石、象形石、长江红、牡丹石以及长江彩卵等,都是与众不同的观赏石优秀品种。其中尤以长江画面石举世闻名,弥足珍贵。长江上游复杂的地质地貌构成了长江奇石石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长江奇石以画面石为主,亦有造型石、色彩石、浮雕石。画面石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有的如薄意雕刻,有的如螺甸镶嵌,有的如贵州蜡染,有的如风光照片,有的如剪纸皮影,有的如彩墨图画,有的如漫画卡通。往往同一题材,有多种表现形式,风格迥异,花鸟虫鱼、人物风景,或写意,或写实,或像征,或变形,或粗犷,或秀丽,或繁茂,或简约,或旷远,或冷逸,或古拙,或雄奇,或刚健,或柔媚。不同的石质,不同的气质,千姿百态,演绎出长江画面石个性突出、少有雷同的独有魅力。

长江型石以意像石为主要特色,以简约流畅的形状体现人物或动物、瓜果,线面变化舒展,形体圆融饱满而秀雅端庄,与广西红水河奇石、安徽灵壁石、内蒙戈壁石,福建九龙壁、广东黄腊石等造型类奇石大异其趣。长江色彩石类较为丰富,色彩具有青黄绿红紫单色及过度色,或多种颜色的复合色。石质多细腻坚硬,色彩艳丽,不仅可观质观色,有的还可兼具观赏形状、纹理、图案。它们虽然没有黄腊石、戈璧玛瑙的珠光宝气,却别具一种清新自然的色彩美。浮雕石类为岩石层理硬度差异在江水冲刷中形成,具有形态诡异、朴拙古奥、不可预知的形态。

云南四大流域的产金带

云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四大流域皆是重要的产金带,其中分布于金沙江及澜沧江一带的金矿尤多。对于滇金的传统认识是金沙江沿岸出产较多,早在宋元时期,已有人以淘金为业,但是金自何来,历史上一直是个谜。

云南人曾掌握了最先进的“炼金术”

云南采金历史悠久,从公元前457年战国时期即已开始,元、明、清开采颇盛。

云南很多地方都产金,当地人因此逐渐摸索和掌握了一套“炼金”之术。这个技术在当时,可以说是中国最先进的。

据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所述:在今天的保山地区亦产黄金,有的大如稻谷,直接裸露在江岸的滩涂上,当地采金者一天可采得五铢(约二钱)之金,颜色“一色正黄”。

可见,当时的采金者已经懂得披沙拣金这一生产黄金的初步知识。东晋时期,古代先民懂得黄金熔点较低比重较大,以薪炭之火可使其融化并除去部分杂质而获得一定纯度的黄金的知识,掌握了冶炼黄金的技术,即所谓以火融之为黄金。

迄于南诏时期,云南先民不仅进一步掌握了从沙石中披拣黄金的技术,而且懂得了“盛沙淘汰以洗取黄金的知识。上述古代黄金的生产方法,史称古法,历经千余年而沿袭至近代。

除上述冶炼黄金的技术外,云南黄金的生产从古代到近代的采、选还有的明确分工,如当时已有硐尖和冲端尖之分。采选工艺的明确分工是黄金生产技术的一大进步,也表明云南是中国最早掌握黄金冶炼技术最先进的地区。

因此,历史上云南黄金的生产方法,从原始、简陋逐步发展到具有一定学理,尤其是近代溜床的出现、采选分工的明确,以及混汞分金法的广泛应用,使云南在科技史和矿业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云南四大流域的产金带

云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四大流域皆是重要的产金带,其中分布于金沙江及澜沧江一带的金矿尤多。对于滇金的传统认识是金沙江沿岸出产较多,早在宋元时期,已有人以淘金为业,但是金自何来,历史上一直是个谜。

云南除出产砂金外,脉金矿系也异常发达,因而出产块金,也就是古人“穴土采金”而得的金块。在脉金矿发达之地能挖出十余两、数十两重的大金块。砂金的存在,与脉金矿的大量存在有直接关系。云南金矿与地质层的关系密切,形成云南中部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黄金轴心带。

据不完全统计了解,目前,云南金矿上表矿区就超过60处,保有资源储量498吨,约占全国金矿基础储量10%。

金加工历史悠久 滇金曾行销全国

黄金,无论是自然金或熔铸后的成型金,古今中外都是一种起流通作用的货币,云南也不例外。

西汉至唐代以前,作为货币的黄金是以自然物的形式出现,如片状自然金一麸金;北宋大理国时期,流人内地的是云南块金;元明时期,上缴中央朝廷的金课和贡金采用金锭(元宝)。

云南是我国铸造金币和流通金币的主要地区。自1918年开始铸造金币以来,除一般金币外还铸造了拥护共和纪念金币、军用金币和滇字等金币,由富滇银行发行,行销全国。

云南的黄金加工业也异常兴旺。历史上昆明、大理等地有很多首饰铺,专造妇女使用的金簪、金环及各种金饰,亦造酒杯等物,并制叶金,以昆明首饰店制造的为精巧。“金箔铺”产生于元代,元代曾置“云南规措所”专造金箔、银箔,以金箔用途为广,用以制作佛像及装饰房屋及生活器具,产销十分兴旺,故昆明曾有“金箔街”的街道。

从前,昆明还出产“羊皮金”,专门用以装饰妇女的衣袖、裙、靴等。

此外,南诏国还用大量黄金铸造佛像,其中用3000两黄金铸佛三尊。大理国时期继续盛行用黄金制作佛像、佛饰。1976年,维修大理三塔时就发现金制佛像七尊。

可以说,云南不仅黄金产量高,

千年来黄金的采冶和加工经验,也闪烁着科学与智慧之光。

这样一个“貌美”又“多金”的云南,你没有没有爱上她?

西部:新疆地区 甘肃地区

东部沿海:丹东,胶州湾

实际上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产奇石宝石的地方多的不胜枚举,

如果楼主是个爱好旅游的人 相信留意就会有很多收获

径流

金沙江降雨径流主要来源于石鼓以下及其支流雅砻江。因玉树巴塘河口—石鼓区间属于横断山区,流域狭窄,而且又位于金沙江纵向河谷少雨区,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特别是玉树巴塘河口至奔子栏段的年平均降水仅在500毫米以下,径流深小于250毫米,两岸无较大支流汇入,因此金沙江上段区间径流约只占27%。石鼓以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24亿立方米,石鼓站多年平均流量1343立方米/秒;在中段由于降水量增大,又有最大支流雅砻江汇入,河川径流倍增,龙街多年平均流量为3760立方米/秒,至屏山站多年平均流量达461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攀枝花为572亿立方米,支流雅砻江小得石为524亿立方米,两者几乎相当。屏山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428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宜昌以上总径流量的1/3。

金沙江实测年最大径流量:屏山站为1952亿立方米(1954年),攀枝花站为699亿立方米(1966年),石鼓站为546亿立方米(1964年)。实测年最小径流量:屏山站1065亿立方米(1942年),攀枝花站429亿立方米,石鼓站29亿立方米(1959年)。

金沙江的径流和降雨都集中在汛期6~10月,屏山、攀枝花、石鼓、小得石等站6~10月径流量均约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5%左右,7~9月更为集中,上述各站7~9月径流量占全年的55%左右。

洪水

金沙江洪水是由融雪(冰)洪水和暴雨洪水形成,以暴雨洪水为主。暴雨主要产生在北纬28度以南的干流奔子栏至雅砻江泸宁一线以南和安宁河以东地区。洪水一般发生在6月下旬至10月中旬,尤以7~9月最为集中。由于流域面积大,降雨历时一般较长,汛期6~10月,平均每月雨日可达20天左右,造成洪水连续多峰,汛期6~10月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4%~81%,其中7~9月占全年水量的53%~61%,最大月(上段出现在7、8月,中下段出现在8、9月)水量占年水量的19%~22%,约占汛期水量1/4以上。最大洪峰上段多出现在7月或8月,中下段多发生在8月或9月。一次洪水持续时间最短的约10天左右,最长的达30天左右,多年平均15天洪量约占60天洪量的1/3,60天洪量超过汛期洪量的一半。

金沙江干流金江街以下调查历史洪水均以1924年为最大,重现期相当于60~120年一遇,屏山站推算最大洪峰流量达36900立方米/秒,巧家站为32700立方米/秒,攀枝花站为17500立方米/秒。

枯水  金沙江的枯水期从11月至次年5月,枯季径流量约占年径流总量的25%(屏山站),最枯的2~4月仅占年径流总量的7%左右。枯季径流变化平缓,较为稳定。枯季径流量多年平均值占年水量比例,金沙江下段大于上段。上下段月流量分配不同,下段各站以3月最小,而上段则以2月最小。

根据实测资料,近60年来以1942年、1959年最枯。屏山站1942年11月至1943年5月径流总量为288亿立方米1959年11月至1960年5月径流总量为296亿立方米,分别相当于多年平均枯季径流总量363亿立方米的79%和82%。屏山站实测最小流量为1060立方米/秒(1982年3月22日、1943年3月14日),巧家站为820立方米/秒(1969年6月2日),攀枝花站为409立方米/秒(1984年3月15日),石鼓站为310立方米/秒(1960年1月30日),小得石站为354立方米/秒(1985年3月22日)。

泥沙

金沙江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屏山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255亿吨,约为宜昌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21亿吨(1950~1989年)的48%,少数年份所占比重更大。如1974年,屏山站年输沙量达501亿吨,占宜昌676亿吨的742%,占长江大通站年平均输沙量的近一半。因此控制金沙江的洪水和泥沙,对三峡水库长期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河段上看,金沙江巴塘以上河段,河流泥沙主要来自高山寒冻风化物和谷坡的崩塌、滑坡作用的产物,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仅为1310万吨,含沙量为0535千克/立方米。巴塘至石鼓河段河流泥沙主要来自高中山的陡坡部分,石鼓站年输沙量增加到3600万吨。雅砻江口至屏山河段是金沙江流域主要产沙区,含沙量呈沿程递增的趋势,攀枝花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761千克/立方米,巧家站为134千克/立方米,屏山站达171千克/立方米。金沙江在此河段内接纳了云贵高原中部和四川西南部的一些多沙支流,如龙川江、小江、牛栏江等。攀枝花站以上入烟稀少,基本属于自然侵蚀,含沙量低于长江上游平均值;攀枝花站以下至屏山区间,由于岩层破碎,表土疏松,泥石流发育,含沙量沿程急剧增加。

金沙江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10月,约占全年沙量的96%左右,年沙量约80%集中在7~9月。泥沙年内分配比径流分配更为集中,最大输沙月,上游一般为7月,下游一般为8月。各支流5~10月径流量占全年的百分比为732%~887%,而输沙量则占全年的902%~998%。

泥石流

金沙江由于谷深坡陡、断裂发育、岩层破碎、地面松散固体物质多,崩塌、滑坡、泻溜极为常见。历史上常发生崩坍堵江现象:1880年巧家县石膏地垮山,崩塌体堵塞金沙江形成断流;1935年会理县鲁车山崩,金沙江中形成高50米的堤坝,江水断流三日,可涉足而过;1965年禄劝县普福山崩,崩塌体达45亿立方米。金沙江两岸滑坡更为普遍,据统计,巧家县大于30万立方米的滑坡体有52处,老河口至巧家60公里河段内有40多条泥石流沟。金沙江右岸支流小江流域是中国暴雨型泥石流集中发育的地区之一。小江流域断裂活动频繁,新构造运动强烈,是地震多发地。小江流域面积为3120平方公里,而输沙量达611万吨,占屏山站的25%;含沙量高达501千克/立方米,是金沙江支流中含沙量最大记录。

1、金沙江落差3,300公尺,水力资源一亿多千瓦,占长江水力资源的40%以上。

2、流域内矿物资源丰富,但流急坎陡,江势惊险,航运困难。

3、由於河床陡峻,流水侵蚀力强,江水含沙量高。

朋友总体来说就是美姑玛瑙最有收藏价值了,他是近年新发现的南红玛瑙矿石,其颜色艳丽,润泽度佳,广受藏家青睐,广富盛名;四川金沙江料,一般都是看他的成色是否正,金沙江料中的宝石红与美姑玛瑙的柿子红都是玛瑙中的极品,收藏价值本人觉得没什么区别,只不过现在美姑料名气大点价值不一定就比金沙江料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wu/7087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