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知了猴:我国一元一只供不应求,美国泛滥成灾无计可施

“神奇”的知了猴:我国一元一只供不应求,美国泛滥成灾无计可施,第1张

知了猴,又被称为金蝉、知了龟、爬叉、节老龟等,在农村很常见,也是很多朋友童年中美好的回忆。

以前的时候,电子产品还没普及,每年到了夏季,人们吃过晚饭之后,最主要的一个活动就是捉知了猴,这也是小朋友最主要的零食钱。

每年从6月中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份,都是捉知了猴的季节,尤其是7-8份居多。

根据笔者所在的豫东地区来说,以前捉知了猴,主要用来卖钱了。

而如今捉知了猴,主要用于食用了。

知了猴的价格不便宜,尤其是6月中下旬刚出来的时候,一个能卖一元钱,一晚上捉几十个,就可以卖几十元。

到了7-8月份,随着知了猴的增多,价格也从1元一个,降到8毛,最便宜的时候降到5毛一个。

知了猴为何越来越少了?

近些年来,知了猴的数量有越来越少的趋势,不少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前的时候,几个小时能捉好几十,甚至上百个,而如今,转一圈也捉不到几十个,能找到几个已经不错了。

从捉知了猴的人群也能够发现,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去捉,如今,只有极个别的朋友还会去捉,对于如今的小朋友来说,吃了饭玩手机、看电视,比捉知了猴重要。

还记得去年,笔者拿着知了猴问村里面的小朋友,他们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更不用提去捉了。

至于知了猴越来越少的原因,说法不一。

其一,如今的树变少了,以前村里面很多空地,空地上种的都有树,如今,空地被盖上了房屋,树少了,知了猴也就变少了。

其二,地面硬化得多了。

以前村里面都是泥土路居多,如今,村里面主路基本上都是柏油路和水泥路了,知了猴想钻也钻不出来,逐渐也就减少了。

其三,知了猴自身数量减少了,有环境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比如现在捉知了猴,都会在树上一米多高的位置,缠上一圈胶布,让知了猴爬不上去,也就无法产卵繁衍,久而久之,知了猴数量也就越来越少。

知了猴到底能吃吗?

知了猴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美味,可以油炸,可以烧烤,夏天夜市摊上,一份知了猴能卖到上百元。

以前捉知了猴是为了卖钱,如今捉知了猴是为了吃它。

知了猴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所以,深受不少朋友的喜爱,但是,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说知了猴不能吃,体内含有重金属,吃多了会导致疾病的出现。

那么知了猴到底能吃吗?

从这么多年食用经验上来看,知了猴是可以吃的,它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在药用价值上也有一定的记载。

至于知了猴体内含有重金属的的说法,基本上不存在,除非知了猴生长的环境,是污染很严重的地方。

而实际上,这种生长环境很难见到知了猴,所以,不必过于担心,知了猴是可以食用的。

但是,也要注意两点。

其一,知了猴不宜多吃,由于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吃多了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有些人少量吃可能没事,如果大量食用,会引起肠胃不适,尤其是以老年人居多。

其二,知了猴里面含有大量的异性蛋白分子,有些人群对此会有过敏反应,吃了知了猴后,可能会引起红肿瘙痒,因此,对于知了猴过敏的人群,不建议食用。

国外有知了猴吗?

知了猴不仅我国有,国外也有,并且数量也不比我国的少,有些国家甚至泛滥成灾。

据报道,去年的时候,美国的知了猴有300亿只左右,让当地的居民无计可施,据当地的专家预计,如果不采取措施,等到这300亿只知了猴繁殖后,数量能会增加到万亿只。

这么多的知了猴,一方面会占领院子、树木等场所,另外一方面,知了猴变成蝉以后,它的叫声是污染,如果又要上百亿只蝉同时发出叫声,噪音污染可想而知有多么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据了解,在美国,基本上没有人吃知了猴,所以,知了猴让美国人束手无策。

人工养殖知了猴数量增多

国外知了猴泛滥成灾,而国内的知了猴有供不应求的趋势,主要途径就是食用,加上知了猴价格不菲,人工养殖知了猴的情况越来越多。

比如有些种植果园的农户,会在果园中养殖知了猴,等到2-3年后,不仅可以获得水果的收益,也会获得知了猴的收益。

甚至,知了猴的收益超过了果树的收益。

随着人工养殖知了猴的增多,也解决了有些朋友的问题,那就是知了猴会不会被人们吃完?答案显而易见,只要有市场需求,供应就不用过于担心。

又到了一年一度捉知了猴、吃知了猴的时候,建议大家外出捉知了猴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也不要过多食用知了猴,健康最重要。

对此,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吗?

知了猴的外壳,也叫做蝉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作用还是蛮多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几百块一斤的价格比比皆是,就连很多的药房门口,也都爱张贴着:长期高价收购蝉蜕,而且在农村经常看到有人起着摩托车,来收购蝉蜕的,按道理说这么高的价格,而且不愁买家的知了猴壳,还真的少有人去专门寻找的,难道不赚钱吗?

其实蝉蜕价格虽然不菲,但很少有人专门去寻找,其实这也是很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重量太轻:蝉蜕之所以价格很高,其实跟自身重量也有很大关系,蝉蜕薄薄的一层皮,重量是相当轻的,一个蝉蜕的重量差不多在025到03克,一斤价格虽然不便宜,但攒够一斤500克的重量,难度其实是相当大的,即便是出去很久,也很难寻找到多少重量的蝉蜕,自身的付出和回

报,是很难成为正比的,这也是很少有人专门去寻找蝉蜕的主要原因之一。

数量减少:随着环境的改变,现在野外蝉蜕的数量,也是极具的减少,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知了猴数量的减少,环境的改变,树木的变少,以及我们大量的捕捉知了猴,知了猴还没有蜕化成蝉,就已经被我们捉到,变成了美味的菜肴,蝉蜕的数量变得愈来愈少,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了,蝉蜕这种过去树上随处可见的物品,现在寻找起来,难道确实很高。

找不易:蝉蜕现在有的其实也不少,但大多数都是在高高的枝梢,很少有在低矮的地方,道理很简单,在低矮的地方的知了猴,都已经被捉走了,而只有哪些爬的很高的知了猴,才能够得以脱壳,蜕变成蝉,开始了夏季的嘶鸣,对于很高的蝉蜕,除了要有专用的工具之外,对于眼力、体力也是极大的考验,这也造成寻找蝉蜕不易,知难而退的不少。

对于蝉蜕,这种价格一路看涨的中药,虽然价格诱人,而且不愁销路,但因为种种原因所致,很难有真正经济价值的收入,除了一些农村老人,在闲来无事的时候,还会去农村野外寻找、收集一些知了猴壳,年轻人很少再有专门去寻找蝉蜕的,因为毕竟去打工或者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远比这个收入要高。

我们邻居就是收购中药的,每年都悬挂着收购蝉蜕的牌子,但每年除了几个固定的老人,会送来一些数量不多的蝉蜕,其一年收购的蝉蜕数量也是极少,而且是每年下降,这一现象在以后会更加明显。

蝉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蝉科(Cicadidae)。属不完全变态类,由卵、幼虫(若虫),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同“禅”出自佛家,故称“知了”昆虫,属同翅目蝉科,种类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声大;蚱蝉又名知了,黑老哇哇,幼虫期叫蝉猴、爬拉猴、知了猴、结了龟或蝉龟,为同翅目蝉科中型到大型昆虫,约1,500种。体长2~5公分(08~2吋),有两对膜翅,复眼突出,单眼3个。螽蝉科有两个种,俗称为毛蝉的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  蝉雄蝉近腹的基部有鼓膜,震动膜时能发出响亮的声音。多数北美蝉发出有节奏的滴答声或呜呜声,但某些种的声音甚动听。有些种从鸣声、行为和形态上较易鉴别,每个种的雄蝉发出3种不同的鸣声︰集合声,受每日天气变动和其他雄蝉鸣声的调节;交配前的求偶声;被捉住或受惊飞走时的粗厉鸣声。 蝉的卵常产在木质组织内,若虫一孵出即钻入地下,吸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液。一般经5次蜕皮,需几年才能成熟。雌虫数量多时,产卵行为会损坏树苗。  Tibicen pruinosa,新生成的蝉的成体。蝉多分布热带,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除每年仲夏出现的三伏蝉——蛾蝉属等属的种类——外还有周期蝉。最著名的周期蝉有17年蝉和13年蝉(魔蝉属),隔一定时间在一定地区大发生一次。 有些种从鸣声、行为和形态上较易鉴别。每个种的雄蝉发出3种不同的鸣声︰集合声,受每日天气变动和其他雄蝉鸣声的调节;交配前的求偶声;被捉住或受惊飞走时的粗厉鸣声。 蝉的幼虫期叫蝉猴、知了猴或蝉龟。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蝉蜕下的壳可以做药材。 蝉是一种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虫,通常大约有四五公分长。它们像针一样中空的嘴里可以刺入树体,吸食树液。蝉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形状相似而颜色各异。蝉的两眼中间有三个不太敏感的眼点,两翼上简单地分布着起支撑作用的细管。这些都是古老的昆虫种群的原始特征。 蝉的家族中的高音歌手是一种被称作“双鼓手”的蝉。它的身体两侧有大大的环形发声器官,身体的中部是可以内外开合的圆盘。圆盘开合的速度很快,抖动的蝉鸣就是由此发出的。这种声音缺少变化,不过要比丛林金丝雀的叫声大得多。 蝉的蛹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或许更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它吸食树木根部的液体。然后在某一天破土而出,凭着生存的本能找到一棵树爬上去。蝉蛹经过几年缓慢的生长,作为一个能量的储存体爬出地面。它用来挖洞的前爪还可以用以攀援。  蝉蜕变的具体过程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蜕皮是由一种激素控制的。蝉蛹的前腿呈勾状,这样,当成虫从空壳中出来时,它就可以牢牢地挂在树上。蝉蛹必须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像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可爱的蝉(12张) 当蝉的上半身获得自由以后,它又倒挂着使其双翼展开。在这个阶段,蝉的双翼很软,它们通过其中的体液管使之展开。体液管由液体压力而使双翼伸开。当液体被抽回蝉体内时,展开的双翼就已经变硬了。如果在一只蝉双翼展开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这只蝉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无法飞行。 在新疆沙湾一带,蝉的出土方式与大家所熟知的情况有所不同。比如在中原地带,蝉蛹是在黄昏或刚入夜时从地下爬出,找到一棵小树或其他植物等可附着的地方,抓牢后,开始蜕皮。而在沙湾,蝉是在中午最热的时候从地下直接钻出,就近寻找小灌木爬上去。刚从地面出来时,嫩黄,较小,正午时,阳光非常强,幼蝉在灌木上颜色逐渐变黑,待全黑后就可展翅飞走。所以有两点不同,一点是时间,大家熟知的是黄昏或晚上,而在新疆是中午;另一点新疆的蝉出土时是没有壳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wu/11000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