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总导演吴梦知的百万文案究竟好在哪里?

浪姐总导演吴梦知的百万文案究竟好在哪里?,第1张

有人说,每个人的历史从出生前就开始了

爱与烦恼,幸福与秘密

时间与魔幻,永恒交替

三十岁以后

人生的见证者越来越少,

但还可以自我见证

三十岁以后

所有的可能性不断褪却,

但还可以越过时间,越过自己

三十而励

在时光的洗炼,时代的铿锵中

我们不断更新,对世界,对生命提问的能力

三十而立

我们从每一寓言里,辨认自己

也认识他人的内心,他人的真理

三十而骊

骊色骏马,飞云踏海

我们关心成功,也关心失败

更关心每个人要面对的那座山

我们关心美好,关心热爱

更关心日新月异的未来

努力与翻越,不馁与坚信

肆意笑泪,青春归位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2020《乘风破浪的姐姐》

随着备受关注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后,观众对节目的热情也是频频高涨,一个星期的时间,播放量就达到了27亿,其节目话题也是经常上微博热搜榜。

这档火爆夏天的节目总导演是吴梦知。吴梦知,一个连都没有介绍的电视人,却在文案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熟悉她的都知道,她是《花少》一二两季的总编剧,是《花少3》的导演,曾任《快乐男声》总策划,也是传说中那个 “2005年起包揽芒果台所有综艺文案” 的大神

不说太多,怕我僵硬的文字会破坏这些美好,那就干脆点,直接上文案。看看她的文案到底好在哪里,我们来做一些浅薄的文本分析,当然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面对惊慌的世界

守住一座年轻的城池

你是谁 就决定了你的方寸和底线

请努力

年轻的久一点

请永葆

热泪盈眶

——2013《快乐男声》5进3

不知为什么,每次读吴梦知的文案都会使我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想要把这些话捧在手心里,却又不敢用力揉搓的感觉,细腻温柔却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

“年轻久一点”,“热泪盈眶”,这正是这档节目本身的意义,给我们这些观众上了一课,年轻就是要有敢于追逐的梦想,不管三十、四十、五十,我们都要有一颗年轻的心,一提到梦想永远热泪盈眶。这正是深深感染观众的最好的语言。

为什么要出发

因为远方在那里

为什么要歌唱

因为自由在那里

为什么要燃烧

因为生命在那里

——2013《快乐男声》7进6

为什么有沙漠?

为了寻找沙砾的心中,

深藏的井。

为什么要去丛林?

为了热浪一般的暴雨,

为了寻找久违的大地。

——《花儿与少年》第3季先导片

多个“为什么”“因为”组成的排比句,有节奏也叠加上更多的情感,让人更加理解少年们的梦想了,有种特别想为他们加油鼓掌的感觉。

“为什么”和“为了”开启了花儿与少年这次旅行的征途,一次充满期待的旅程。

照例地拥抱,道别吧,

拳拳离愁,衔枚疾走。

在剧烈的爱恨中,感恩这一场斩钉截铁的偶遇。

我们已经决斗过了。

最艰难的时光,最凶猛的欢喜。

——第4季《我是歌手》终场

漫山遍海的炽爱,

浊浊世俗的目光。

——第3季《花儿与少年》

“拳拳” 和 “离愁”,“斩钉截铁 ”和 “偶遇”,“凶猛” 和 “欢喜”,“浊浊”这种意想不到的形容用词,依然很有文青范儿。

我的一生

只有自由歌唱

你一定要给我

我一定要得到

——2013年《快乐男声》三强

若此次一去不复返呢

那便一去不返

我愿能无畏坚持,直到被你遗忘

——2018《歌手》终场

“你一定要给我,我一定要得到“”若此去一去不复返,那便一去不返”同样的句式,表达目的被反复强调,给人一种 更坚定更相信可以达成目标的强烈信念 。

你以后想成为

什么样的人呢?

什么意思,

我难道不能成为我自己吗?

——第3季《花儿与少年》先导片

洪荒中的哪一刻,

我们才算真正的自己?

嗯,舍得忘了“自己”的瞬间。

——第3季《花儿与少年》

巧妙运用对话的形式,写得 像生活这么平常,但是含义却有着不平凡的感觉 ,让观众也会时不时地问问自己想要什么,文字功底是真的没的说。

身处一个“娱乐立台”的江湖,吴梦知的身上没有太多调侃搞笑的意味。更多的时候,她的文字是一种态度,给了这些原本以博大众一笑的节目,新的生命力与内涵。

因为这些文字,娱乐变得更加温情,它也可以承载起人们对于文化,对于梦想,对于未来的希冀。让冲突不只是冲突,也可以有反思;让恶搞不只是恶搞,也可以有眼泪;让娱乐不只是娱乐,也可以有态度,让鸡汤不只是鸡汤,也可以老少皆宜。

她的文字,于世事浮沉之中,静谧流深而充满力量,一如她本人的样子。

如果想阅读更多新媒体相关的文章,欢迎来我的gz号「草莓运营说」来围观哦,感谢观看~

​曾经在这里留下那些记忆的亲爱的你们--《下坝坊》

    嗯,这是一条走情怀路线的文案。

很多人对东莞的印象是曾经的“世界工厂”,是荡气回肠的虎门硝烟,是全城遍布的五星级酒店。

其实,当你跳出这样的框框和最初印象,慢慢地走近它,了解它,你会发现这些说法还是有失偏颇,是不确切的。

一个人有两个我

一个在黑暗中醒着

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人如此

一座城市也如此

    《下坝坊》位于东莞万江,交通很便利,它被称之为东莞小丽江,趁着周末,今天我来探探。

      东莞出发乘2号线地铁-鸿福路站下-直接打滴滴-经过《上坝坊》还要往前大约15分钟,过一座彩虹桥,即到达《下坝坊》村口。

     到这里已是霓虹灯起,其实下次还可以来的更早些,黄昏的下坝肯定也超美。

      我原先以为这里无疑就是一条酒吧街,摇滚眩晕的音乐,和那些来这买醉的人,一直都很排斥。后来网上看了一些游记攻略,现在目睹,庆幸今天前往是对的。村口的路标很醒目《下坝坊》, 村口位置比较高,能看到远处其它的店。

     晚上不到8点,客流量还不是很多,每间酒吧已有驻唱歌手在演唱,你可以站在门口或店里听上一曲,店老板很会做生意,会让你先进来看看,还会给你说可以到他们的二楼或 三楼最佳观景台拍照,消不消费没有关系。

      这里很多店都是原居的老房子经过精心的改造,每家店都被装修的特别精致。趁着人还不多,从这个巷子入口多探几家。

      歌手们唱的大多是民谣,或当下一些流行的轻音乐,听的特别让人陶醉,很是放松,有种特别想仗剑走天涯的感觉。

    38号矮房子是一间藏吧,这个西藏风情的小院,是我比较喜欢的,相当有特色。酒吧很大,从整体看很像北京的四合院改造,楼梯是木制的,我在店门口看了许久,老板是个姑娘,执意让我进店参观。

   我问:我可以进去拍照吗?

   老板笑眯了眼:可以的,二楼拍照更好看的,随便拍!

    真是特别意外,不知是疫情影响今年的生意,还是当下人们确实对营销中的服务态度更重视,反正你会因店主友好的态度对这里特别有好感。

    还有一点特别好的就是,这里的店主不会因你到了他的店里,就各种推荐,或让你坐下选酒,他们多数是给你打了个招呼之后,便各自忙碌,留下与否由你自己而定。

晚上9点半后,各家酒吧开始慢慢上客人,可以看到很多仨俩好友一起前来。

    我是把下坝坊走了个遍,花了约2个小时游览,然后选了一家是两位歌手的酒吧,这家店共三层,为了拍照,我上了二楼选了个不错的位置。

      看了看酒水单,选了一杯中等价位的酒水45元/杯,晚上吃了晚餐,所以没有点其它小食。经过调制的酒水果然是特别的入口。听着民谣的歌曲,好生惬意。

      店员服务态度挺好,不会因为你点的酒水小食多或小而对客人表示不满,也不会对特别好位置的席位增加席位费。无小费产生。所以来这里消费还是大可以放心。

结束语

下坝坊是隐藏在闹市中的风情小街,是被繁华遗忘的一角,我即便是不饮酒,无故事,下次也定会再来,看窗外充满历史的老房子,带上相机,记录我喜欢的景色。

攻略指南

地点:东莞万江下坝坊

路线:由东莞出发2号地铁-鸿福路-的士约25元

费用:人均消费由你的酒量而定

特色:网红打卡点、闺蜜、情侣、好友小聚佳地;风情小镇

        生活若有音乐相伴,平淡也变美妙。

        我平时闲来喜欢在网易云音乐上淘歌,偶然间在一份歌单里邂逅了《Visions of Gideon》,缥缈的旋律将我带入了悠远的冥想,果断收藏,再看看这首歌的专辑封面,我立刻被照片上两位希腊雕塑般的面孔和湖蓝色的天空吸引。

        出于一种探秘似的想法,我去百度上搜了一下《call me by your name》这部**。因为国内还没有上映,我翻了很多**剧照,也看了豆瓣上的**简介,才明白这是一部同志题材的**。对于同志类型的**和书籍我一直都不太有好感,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年少时看过张国荣的《霸王别姬》和《春光乍泄》。国内和国外大部分的同志题材的**每一帧画面,色彩的明暗,场景的设置,似乎都在描绘同性恋情扭曲的性欲。但是由于上面提到的《Visions of Gideon》这首歌给我的感觉太妙了,我对《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还是抱有很大的期待和遐想。

        还想着这部**什么时候在国内上映,我一定会去看,结果却意外在网上搜到了资源。最后花了两个多小时看这部**,看完以后,许久不能释怀,那种感觉就像吃了一个酸甜的李子,香气久久萦绕在心头。

        整个影片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Elio的含蓄与内敛,是在那个自由,悠闲的夏季时光里发生的一段超越性别的爱恋……Elio出身于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文学家庭,爸爸是一个历史学博士,在文学上也有很大造诣,妈妈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四壁为书,家里有一片果园,一方池塘,一幢别墅,没有世俗琐碎的烦恼,在灿烂日光的照耀下,一切快乐、自由与情怀都成为必然。 生长在这样的环境当中,Elio年纪轻轻就知道很多,当然也不可避免的有些早熟。他爸爸每年都会接待自己曾经的学生在家中小住,也就在那一年,Elio遇见了Oliver,两人之间的相互试探又迫于世俗的眼光而各自压抑,终于在那个伫立着一战雕塑的广场上,Elio向Oliver含蓄表白。

Elio说“我对于重要的事情一点也不懂。”

Oliver故作平淡得问:“什么是重要的事”

Elio暗示他说:“你知道是什么。”

      Oliver努力维持的安全距离,终于在知道Elio和他的女朋友寻欢作乐后而顷刻消失,有人就很反感Elio在追求Oliver回应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和一个女生缠绵,而我认为这恰好体现了Elio的青春年少,他对于Oliver的爱是精神层面的向往。

        其实说实话,当看到Elio和Oliver两人在夜晚互诉衷肠,在米兰的街头缠绵游荡时,我是完全不自觉的把Elio当成了一个女生,Elio对Oliver的依赖与倾慕,Oliver看Elio时眼神当中的柔情与心疼,纵然Oliver的身边围绕着很多爱慕者,但他还是因为能和Elio去度假时而抑制不住的欢喜。很多人会谴责Oliver怎么能和Elio上了床,到最后不仅离开了,还结了婚!我想说,Oliver没有最开始就答应Elio就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做不对,不被世人接受,而且他更害怕给Elio造成身心上的伤害。他们最后是注定要分开的。

        但其实到最后,他们有没有在一起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这部**本身就已经超越了同志的题材,在意大利那种热烈风情的背景下,它很大一部分都诠释了家乡,乡村,果园 ,池塘,阳光,书籍,田野,建筑,街道,夏日,大海,瀑布,高山,舞池,河流,树林,雕塑的含义,赋予这些意象以美妙的内涵。

        若我有了自己的房子,它不一定要装饰华丽洋气,但一定要有温度,如伊甸园般浪漫。抬头是蓝色的的天空,低头是文学经典与钢琴吉他,侧耳是河水的低吟,伸手可摘杏子。

        万物皆有情。

1

“小包,有句话我想跟你说很久了。”

一日,久未见面也久未联系的好友突然发一条微信消息过来,突生好奇,能有什么话想要告诉我呢。作为认识多年的朋友,高中一直是兄妹关系的人,当然不会以为对方突发奇想要来表白,对于想说的话也是具有浓厚的好奇心。

“嗯,什么?”我满怀期待地回复了他。

他也很快回了消息,一句让我感到困惑的话:“做人别文青,文青是种病。”

我的第一反应是跟我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青和我有什么关系吗?那时候的我还一心以为文青指的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文青,于是回问过去:“文青是什么意思?”

他的回复是让我自行百度,于是就打开浏览器,输入了“文青”二字。

这才知道“文青”指的是“文艺青年”,瞬间感觉有点无言以对,只能悻悻地回了句“是病,得治。”同时也成了心里长久的疙瘩,感觉不写点东西对不起自己,却又始终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2

其实在我看来,被称为“文艺青年”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文艺青年是个既特别又不特别的群体,他们有热爱有向往,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喜欢听音乐读书旅行,不受他人的影响,有时候会觉得他们想太多,一不小心就跌入忧郁的沼泽。有些人可能一接触就发现他真是个文艺青年,有些人可能平时嘻嘻哈哈像个逗比,偶尔也能看见文艺的气息,其实每个人都有颗文艺的心,不同的在于它占据了你生活的多大一部分。我自己也一向自诩伪文艺女青年,喜欢看文艺范儿的文字,偶尔也会写几句自己觉得不错的话,个子不高也喜欢穿森女风长裙,个人主义,喜欢在一个人的世界自由自在,有浪漫情怀,向往高山流水。但也只能称得上是有点儿小文艺,偶尔才会把这一面表现出来。有时候在自己的世界悠然自得,有时候突然忧郁又会在社交网站放肆矫情,也不难想为何别人会觉得我是个文艺青年,进而说出不要文青的话语。

3

知道文青指的是文艺青年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感觉,真正让人不太舒服的是上对于文青共性特征的第一条解释,也是网络上流传被网友总结而得的特征:没有生活能力,挣不到钱;有不切实际的梦想,痴呆而固执;爱好文艺,喜欢**、音乐。最后还总结为:爱好文艺,所以不会挣钱,穷,因此更加痴呆。我一直很困惑,上对于文艺青年这样解释,难道就没有人出来喊冤吗,难道文艺青年真的就这样一文不值吗?

4

无法否认有些文艺青年可能会过于执着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一心想要追求梦想,不在乎旁人的看法,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平淡算什么,我要追求的是诗和远方。文艺青年心思细腻,过于敏感,可能会无法很好地处理社会上各种复杂又难搞定的关系,进而导致工作生活的不如意。一讲到文艺青年,好像眼前立马会浮现出一个郁郁不得志,顶着一头乱遭的长发,哪怕衣着不够整洁也懒得花时间去打理的模样。可是难道每一个文艺青年都是如此吗?就不能有一颗爱文艺的心,喜欢看**听音乐读书,喜欢蓝天白云白衬衫碎格裙,喜欢一个人好好地走自己想走的路,同时又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吗?

5

可能有人对文艺青年真的没有什么好感,是什么原因所致呢,文青真的是种病吗?

文/包阳

20160503

既然你说是伪文艺青年话,那起码就说明了文艺青年可以做的工作比如写作之类的你就应该做不了了吧。

如果还没钱的话,那应该想创业也是挺难的吧。现在谁想创业不得多少有点创业基金了。不要说什么马云之类的,人家没钱可是人家有技术也有目标呀。当初马云是挺穷的,但是人家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很明确,而且有很强的技术,所以可以吸引到有人愿意投资,才能创造了现在的阿里巴巴集团。但是反观你呢?

你有人家的那创意、想法和技术嘛,可能有的只是跟当初的马云一样的没钱吧。还有你既然都在这问别人适合做什么工作了,那说明你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吧。所以说,如果你想创业话,也不能说是完全的不可以,只能说不是特别的适合吧,而且应该还会挺艰难的。重要的是,能不能成功也是说不定的事,所以要是想创业的话,我觉得你还是要好好的想想吧。

其实没钱还好说,因为没有钱的话之前还可以挣啊,只要你有上进心。但是如果没有学历的话,那就是挣钱都很难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不能说现在是一个只看学历的社会,但最起码要是有什么单位想招人的话一定会先看学历的。学历现在已经成了找工作的敲门砖,没有高的学历可能就不会有人看你的能力。所以,那些企业、公司什么的职位应该也不是你可以做的,毕竟人家都是有学历的硬性要求的。

除了上边说得这些,其他类型的工作应该都是你可以做的,不过适不适合还是得看你自己的了。毕竟鞋舒不舒服就只有脚知道,我能告诉你的也只是你可以做的工作罢了,适不适合的还是凭你的喜好了。据我所知的话,不要求学历的工作可能也就只能是那些需要力气的工作了。

比如就像是工地上的农民工们,虽然很累很辛苦,但他们也都是靠自己的力气吃饭,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再有的话,可能就是厂子里的工作了吧,只是流水线上作业的话,应该是没有什么学历要求的,大都是社会中的人。除了这些,好像很多校车或者是大卡车的司机,也是不需要多高的学历的。但是你得有一定程度上的驾驶证才可以。

其实,总得来说,如果没有钱有没有学历的话就只能做些用力气的工作了,或者也可以学一项技术什么的,360行,行行出状元嘛,靠自己的技术养活自己也没有谁会说你什么吧。

《丑女无敌》主题曲里有一句歌词是:“天使做了一道算数,百分之九十的女孩都会吃爱情的苦,只剩百分之十能得到幸福,能永恒的只有零点零零五,我就是天使说的大多数……”我想现实生活中,不只女生,还有男生,都是那“大多数”吧?而《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这部小说里的F君和乔一首先就是那百分之十。

1、且信且珍惜

乔一和F君的故事,因为太暖,常常边被少女怀抱在胸膛暖心边被质疑:“究竟是不是真的?”内心深处,每个人都希望它是,因为每个人都渴望爱与被爱,爱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只差一个人来唤醒。但对外界,我们都表示不信,这也是人在受伤后开启的自我保护和防御机制。两者都关乎人性,在情理之中。

我现在很少看言情小说了,经历了真实的恋爱后,我发现小说里的爱情都太理想化了:男女主角都自带主角光环和高级人设,不论他们做什么,作者总会让他们爱的死去活来,其他一切“有良心”的配角都应该无条件为他们的爱情保驾护航,而阻碍他们相爱的人都该死。这样的言情小说故事我看一个就不想再看第二个。而现实中的爱情呢?大多是激情——平淡——磨合——分手四部曲,真正做到对待爱情始终如一的,少之又少。我们常常高估了自己应对未来变幻莫测情况的能力,低估了自己善变的程度。于是我们总是在爱情里揣摩着、试探着、计算着。而《我不》这部小说里F君和乔一的故事,都是从生活里长出的,在被出版社编辑看中后,被故事主人公——女文青乔一艺术加工了下,就变成现在这样的暖萌治愈甜了。它温暖的字面背后,是琐屑的日常、恋人的缺点、爱情里应有的甜蜜与痛苦——一切都真实可感,仿佛曾在我们身上发生过。

乔一在书里写到:“ 爱让我们褪去身上青涩的棱角,穿越汹涌的人潮,用最温柔最炽热的爱拥抱彼此,我知道这个世界什么都善变,可是说真的,眼前这个人,他让我相信永远。”信她,然后带着智慧去看这本书,它还是经得起理性考量的。

2、每个少女都想嫁给F君

小说里的F君,就是现实里的F君,学生时代是聪明认真的高冷学霸,有着帅气的面庞、摩羯座的小腹黑、一本正经的呆萌与高阶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他并不会因为自己卓然于人群而轻视感情、怠慢他人,而是对待爱情专一认真、对待乔一暖心体贴。这简直直击万千粉红少女心啊!若是中学时代看他们的故事,我会觉得甚好、甚暖,然而现在的我再看,更多的是想从中破解他们爱情幸福婚姻美满的秘密。

我发现,F君诚然优质,但他依然有很多缺点,比如:略龟毛、略大男子主义、学生时代有身为好学生的优越感、略高冷。放在现实中,这些“特点”其实都会被人看成一个学霸智商高情商低的表现,女生对这类人大概是:初看时相见恨晚,久处后往往会累。而故事里的乔一有着怎样的特质呢?F君曾在接受编辑采访时说:“我不完美,你们看到的只是乔同学笔下的我,我没她写的那么好。我有很多缺点,换别人估计会受不了,但她能包容我,她性格里温柔的成分居多,在我眼里她有很多优点:对世界关怀、对生活有幽默感、足够豁达乐观、坚强而善良。她内心有种很强大的力量,支撑她经历苦难后还能心存善良,这一点非常可贵,跟我母亲很像。”乔一记录他们的爱情故事,就说他们也会吵会闹会冷战,F君因为太闷、爱面子拉不下脸,每次都是她忍不住低下头主动去道歉,这样的主动,除了有以上特质的乔一,有多少女生会做到?哪个女生不希望自己被宠着哄着,被当成小公举捧着?毕业后的F君因为在工作上跟错了人,成了别人的替罪羊,一时生活坠入无望、意气消沉,曾经的男神光跌下神坛,也是乔一用强大的内心力量在支持鼓励他,给他希望。所以乔一的爱情别人只能羡慕却难以拥有,那是因为乔一做到了大多数女生做不到的。

我们看到的F君是出自深爱F君的乔一笔下的,所以我们很容易如乔一一般,看F君时自带滤镜,并憧憬着。其实细想一下,哪段成熟了的爱情是容易的呢?

虚拟的故事因为漂浮在空中,如气泡一般,经不起揉捏,轻轻一碰就会碎,而真正的爱情故事若开花结果,它们的成长轨迹与秘密就一定有迹可寻,经得起旁人推敲,并从中收割养分。

3、于今始觉,少年情,最难得

F君确实值得被乔一那样对待,他曾在回答编辑提问时这样说:“选了无数个最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或者花很多时间和同一个人磨合,其实风险是一样的,后者的成就感更大。”理智如F君,他看到了爱情中存在的隐患和诸多不可测性,但同时饱含着一往情深。这样的男性品质与性情,最可贵。

当然,这段爱情并非乔一一个人在努力,因为乔一和F君是高中同桌,他们的恋爱始于高中时日久生情久处不厌的情愫。高中毕业后,F君表白,乔一因为自卑而拒,F君因被拒而觉得丢了面子,所以他们“绝交”,断联四年,但四年间F君从来没有想过“换一个人来爱”,乔一倒是有过一段恋爱,但也仅仅是处了一个月就和对方做朋友了,因为乔一觉得他们之间更像哥们……所以,好的爱情需要两个人一起努力,它更需要一种能维系两个人的独特的缘分,不过,这样的缘分可遇而不可求,最难得。因为有时,能遇到一个愿意和你共同为爱情努力的人,就已经很难了。

我喜欢的一位作家花神妙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少年时期的感情都有着特别意义。‘分手之后很多年,偶尔联系,我总是忍不住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一起?没任何世俗暗示,只是问问在笔记本上潮流一遍《飞鸟集》的第四十二首:‘你对我微笑不语,这句我等了几个世纪’。45岁的冯唐,在很多文章里,一遍遍地写三十年前的初恋,每每读到我都会感慨:他这么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在一年年老去和愈加富贵以后,念念不忘的还是三十年前的白月光啊。少年恋人的感情,与后来的红男绿女,钱欲、肉欲、权欲、照顾欲,都不一样。”

书中乔一也说:“成长最遗憾的部分在于,我们总在最无知的年华遇到最好的人,却不自知。”还好,书中乔一和F君都很幸运,他们在等待与被等待间收获了年少时纯真的爱,实属不易。

很多人的缘分也许就差那么一点点,爱情便香消玉殒了。多数人大概是这样的:“少年不管,流光四溅。因循不觉韶光换。”——当我们年少时,总会觉得时光走得太慢,我们爱的太少,放佛那情那景永远存在。殊不知,在韶光偷换间,我们错失了最为真挚的少年情谊,方才慨叹“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浪淘沙》宋祁)

4、信不信,爱不爱

中学时代我看言情小说,情感类杂志、爱情片,总是被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常常以为真正的爱情就应该是那样的,大多数人对爱情的幻想应该都是源于文艺作品对爱情的包装。然而剥开那层纸,我们才知道现实与虚拟的差距。并非我们不走运、得不到,而是文艺作品太花哨。它们无一放大了缘分、境遇、客观条件等爱情中的外力作用,阉割了两个人相处过程中日复一日的琐碎与善变的内心,而后者才是在爱情中起主要作用的。

现在我依然会看言情小说、情感类杂志、爱情片,不过那是在百无聊赖消遣时。拥有理性之后,我再也不会顺着写作者的意图去思考感情问题了,那些故事也鲜有能让我哭的。了解了爱情的本质,并知道,既然爱情是心甘情愿的事,那有什么值得被感动被哭呢?虚拟的故事大多发端于不一般,竭斯底里非常态,天天作大死,分手那是迟早的事。

昨儿我在楼下遇到了G,她跟我说了她和她男朋友以及考研的事,我帮她分析且宽慰她。她感叹:“为什么看别人谈恋爱总是那么好啊?”我笑着反问她:“是啊,我看你的朋友圈天天秀恩爱,为什么也那么好啊?现实总是一地鸡毛。”每个人的爱情都很不易,都需要好好维系。信不信爱不爱,都由你。

而对于F君和乔一以及还有许多像F君和乔一一样的夫妻,相信他们不仅是那百分之十的少数人,而且也会是那百分之零点零零五里的人。

最后,放上这本书最让我觉得暖的一段话,也是本书的编辑在给它做文案时放在卷首的话:

领证的前一晚我问他:“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

他答:“不记得了。”

“可是,为什么是我呢?”

“为什么不是你呢?”

“我很小气,又爱吃醋。”

“我也是。”

“我怕自己不值得你喜欢。”

“我也是。”

“我没怎么谈过恋爱,不知道爱情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

他温柔地握住我的手,“但我知道,一想到能和你共度余生,我就对余生充满期待。”

16岁时我们共用一个课桌,胳膊与胳膊相距不过十厘米,我的余光里全是他。

26岁时我从清晨醒来,侧头看到阳光落在他脸上,想与他就这样慢慢变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3036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1
下一篇2023-06-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