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梁·风莲

燕归梁·风莲,第1张

蒋捷 燕归梁风莲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慢腾腾,手双垂。

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赏析

蒋捷素喜咏莲花,这首词是其咏风莲之作。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在词中的想象之中,她是作霓裳羽衣之舞唐宫美人。景境迷离,裙禝飘雾,伴随着光茫四射的身姿,在人心头不断回旋。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了舞曲,一晌贪欢的梦境霎时幻灭。梦回不见万琼妃,是一曲故国亡落的哀歌。结句点题见荷花,被风吹,临去秋波的一转,使梦境完全化为烟云。 

这首词给人一种极美的境界。暑意稍返的日子,晨曦初透天边,凉风习习,挽起水面的许多荷伞。十里河塘一片飞舞。虽然荷花面临秋天,将要凋零,这在刻画境界中,读者似乎仍可体会它的空灵和迷惘。

一篇好的词作不在于它要表现什么,首先应该看到它的词境的营造。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这首词是一首咏风莲的绝唱,和蒋捷咏白莲的词一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艺术构思,词人也有特异的思想。用风莲来传神,来表达寄托之情,而不着痕迹。作者通过梦的方式,将风莲拟人化。行文流畅。而意境尤深。作者在词人通过浪漫主义的表现方式,为南宋王朝写了一首挽歌。

史达祖 双双燕·咏燕

《双双燕咏燕》

史达祖

过春社了,

度帘幕中间,

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

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

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

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

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

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

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

日日画阑独凭。

赏析:

这是一篇咏双燕的绝唱。通篇白描,写得精妙传神。上片写燕子阳春飞回旧宅,屋梁上落满了灰尘,颇感清冷,欲住而犹豫不决,张望雕梁画栋,窃窃私语商量,之后飘然地快速掠过花梢,穿越花丛,投宿故巢。下片写留居后生活美满,双双衔泥修巢,贴地飞翔,仿佛竞相夸耀着轻俊的身形,观花赏柳,流连郊原,天晚归巢双栖,安稳甜美。双燕陶醉于幸福中,忘记捎回远方佳音,害得红楼佳人愁锁双眉,一天天独倚着画楼栏杆期盼意中人。这首咏物词妙处在于将禽鸟人化,赋予双燕以人的感情灵性,她们如同一对热恋的情人,双飞双栖,甜美温馨。软语商量不定,翠尾分开红影,写燕语、燕飞,传神入妙,巧夺天工。篇末以双双春燕与孤栖愁损佳人对照,透露人间幽恨。人生愁恨多,何如燕自由。意蕴何等深长。本词句句写燕,通篇不出燕字,处处使人看到燕的动作、形态、情韵,手法之工妙,令人叫绝。

莲的古诗

莲的古诗

1、《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6、《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7、《采莲歌》

清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8、《采莲贡(其二)》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9、《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10、《芙蕖》

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11、《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2、《莲叶》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上种,埋没任春蒲。

13、《芙蓉》

唐陆龟蒙

闲吟鲍照赋,更起屈平愁。

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

14、《白莲》

宋王禹偁

昨夜三更后,嫦娥堕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15、《莲塘》

宋梅尧臣

不畏塘雨急,钿叶自相遮。

文禽忽惊去,冲落波上霞。

16、《和文与可菡萏轩》

宋苏辙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

朱槛月明时,清香为谁发?

17、《采莲曲》

明常伦

棹发千花动,风传一水香。

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鸳鸯。

18、《采莲曲》

明熊卓

采莲复采莲,盈盈水中路。

鸳鸯触叶飞,卸下团团露。

19、《秋荷》

清郑燮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20、《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21、《荷叶》

宋欧阳修

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22、《荷花》

宋王安石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23、《横湖》

宋苏轼

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缎,从教匹练写秋光。

24、《荷花》

宋王氏

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

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愁。

25、《再赋郡沼双莲》

宋范成大

馆娃魂散碧云沉,化作双莲寄恨深。

千载不偿连理愿,一枝空有合欢心。

26、《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

宋范成大

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绉浅蓝。

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27、《新荷》

宋朱淑贞

平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

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

28、《荷叶》

宋林景熙

净根无不竞芳菲,万柄亭亭出碧漪。

乘露醉肌浑欲洗,无风清气自相吹。

29、《荷花》

金赵沨

谁开玉鉴泻天光,占断人间六月凉。

日落沙禽犹未散,也知受用藕花香。

30、《藕花》

明许成名

藕花塘上雨霏霏,无数莲房着水垂。

羞见鸳鸯交颈卧,却将荷叶盖头归。

31、《再过露筋祠》

清王士禛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32、《芙蓉》

清郑燮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33、《瓶中红白莲》

宋杨万里

红白莲花共玉瓶,红莲韵绝白莲清。

空斋不是无秋暑,暑被香销断不生。

34、《白莲》

清徐灼

凉凉簇簇水冷冷,一段幽香唤未醒。

忽忆花间人拜月,素妆娇倚水晶屏。

35、《莲塘》

清朱克生

日暮莲塘里,浴水两鸳鸯。

低飞不远去,只在荷花傍。

36、《咏荷》

现代朱诚

冲出污泥顶骄阳,风吹雨打亦何妨?

纵然夺得玉容去,留却莲子溢奇香。

37、《西湖夏荷》

现代范承祚

芙蓉出水立娉婷,湖面天波影随形。

红颜多赖绿叶衫,画意浓郁富诗情。

38、《白莲》

现代范承祚

悄悄碧池水生花,面如敷粉洁无瑕。

出身污泥竟不染,里表清白均属她。

燕昭王

陈子昂 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译文及注释

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1)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

(2)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3)选自《蓟丘览古赠卢举止藏用七首》之二。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同《登幽州台歌》一样,是作者随武攸宜东征契丹时所作。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诗的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接下二句紧承诗意,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由景衬情,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诗人借古以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是反映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这首怀古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

1关于夏天荷花的诗句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梦莲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残莲

萧瑟秋风百花亡

枯枝落叶随波荡

暂谢铅华养生机

一朝春雨碧满塘

赏莲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2描写夏天荷花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3关于荷花与夏天的诗句

描写夏天荷花的诗句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4关于立夏的诗句有哪些

《阮郎归·立夏》《立夏日忆京师诸弟》《朝中措(立夏日观酴醿作)》《满江红(立夏前一日借坡公韵)》《壶中天》

1 阮郎归·立夏

未知:张大烈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2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代: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3 朝中措(立夏日观酴醿作)

宋代:管鉴

一年春事到酴醿。何处更花开。莫趁垂杨飞絮,且随红药翻阶。

倦游老矣,肯因名宦,孤负衔杯。寄语故园桃节,明年留待归来。

4 满江红(立夏前一日借坡公韵)

宋代:洪迈

雨涩风悭,双溪閟、几曾洋溢。长长是、非霞散绮,岫云凝碧。修禊欢游今不讲,流觞故事何从觅。待它时、水到却寻盟,筹输一。燕舞倦,莺吟毕。春肯住,才明日。池塘波绿皱,小荷争出。童子舞雩浑怅望,吾人提笔谁飘逸。记去年、修竹暮天寒,无丛迹。

5 壶中天(寿贺晓山五下九岁,四月十二日生,先年有横讼)

宋代:朱元夫

人生有酒,得闲处、便合开怀随意。况对寿、龟仙鹤舞,犹直壶天一醉。蚕麦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樽前回首,去年四月十二。

依旧洛里吟窝,华台书隐,心事无怀氏。偃鼠醯鸡空扰扰,海月天风谁寄。珠璧祯祥,斗牛光景,预可占斯世。先生出否,明年方六十岁。

5关于夏天荷花美的诗句

《子夜吴歌之夏歌》

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

明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6描写夏天荷花的诗2首

1、咏荷诗

作者:江洪(南北朝)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扩展资料:

江洪(约公元502年前后在世),南北朝时期南朝诗人,济阳考城(今河南商丘民权)人。梁朝天监末年曾任建阳令。 齐竟陵王萧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一寸,为诗四韵。洪与萧文琰、丘令楷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仕梁为建阳令,坐事死。洪著有文集二卷,《隋书经籍志》传于世。

2、小池

作者:杨万里 (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扩展资料:

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7关于“立夏”诗句有哪些

1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白朴(元代) - 《天净沙·夏》2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唐代) - 《山亭夏日》3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司马光(宋代) - 《客中初夏》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宋代)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5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李商隐(唐代) - 《赠荷花》6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唐代) - 《渌水曲》7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苏轼(宋代) -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8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唐代) - 《晚晴》作者介绍:9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1226年出生于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卒于1306年,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10 高骈(821年-887年),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孙。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太行山以东)汉族名门渤海高氏。

昭宗(八八九至九O三)时历淮南节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光启中为毕师铎所杀。

家世禁衞,颇修饰,折节为文学,笔研固非其所事,然字亦不俗。咸通二年(八六一)张翔所撰唐蹈溪庙记,为其所书。

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11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宋英宗年间出任谏议大夫,宋神宗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

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

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

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集》。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

12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

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有《诚斋乐府》。13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恨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14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1] [2]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15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8关于立夏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立夏的古诗句

1)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2)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3)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4)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5)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6)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李商隐《赠荷花》

8)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李商隐《晚晴》

9)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10)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

1、原句应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原文: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3、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

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

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4、赏析:

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5、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5977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