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诗词解释

小学四年级诗词解释,第1张

故人西辞黄鹤楼楼,

诗意:

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到扬州去

资料: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故人西辞黄鹤楼,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是李白在武汉送孟到扬州,而武汉是长江中游的城市

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是江苏省的一个成市,属于长江下游

句子见下面:

雁自去,已经知道初秋季节!霜如雪!人怜花草植物空悲切!此后,音讯断决!孤寂夜无音,花落听雨眠。悠悠叹息,热闹凋,道不绝千万尘世初秋结。抖掉一滴胭脂泪,随风化层作相思雨,满天浮尘归入尘,欲语还休,染尽一地浅浅念。

十年如一梦,斑驳陆离的记忆里,旧事如散开一地的初秋枯叶,发黄,凋谢,粉碎!光阴如箭,如水般消逝的也有那青春韶华。

1边塞的主要人物及作品

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5、《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8、《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9、《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0、《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2、《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13、《征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4、《塞下曲》

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15、《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6、《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边塞诗的四个代表人物

1、北宋的晏殊

晏殊是北宋边塞诗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殊的文章,内容丰富,词藻华丽,他能写各类文章,尤其善于写诗,有闲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绪,晚年仍专心孜孜地学习,不知疲倦。

2、唐代的王维

王维是唐朝边塞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还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

3、唐代的李颀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 [1-2] ,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 、《古意》 、《塞下曲》等。

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 《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

4、唐代的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山河景色跃然纸上。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

5、唐代的高适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3田园诗和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田园诗派:

代表诗人之一:孟浩然

代表作〈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代表诗人之二:王维

代表作〈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边塞诗派:

代表诗人之一:高适

代表作:〈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代表诗人之二:岑参

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田园诗和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孟浩然代表作〈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代表诗人之二:王维代表作〈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边塞诗派:代表诗人之一:高适代表作:〈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代表诗人之二:岑参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动作肖像描写边塞古诗人物的有哪些

《前出塞九首》,如王昌龄有《出塞》。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从军行》,即: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岑参、王昌龄、李颀,代表诗人有高适、豪放、浪漫、王维,代表的诗篇有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 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雄浑、磅礴、悲壮、瑰丽。

如。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6田园诗和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何谓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一、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

概况:

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徐陵《关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二、隋代的边塞诗

概况:

边塞题材较为普遍,甚至出现多位诗人同题唱和边塞诗的盛况。诗歌体裁既有歌行体又有近体绝句。虽数量不多,也无一流作家,但促进了边塞诗的发展。代表作品有: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出塞》二首等。

三、唐代的边塞诗

(一)概况:

1、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 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特点

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概括出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诗碑,至于山水田园诗之外的数量更多的写景诗反例显得不很突出了。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7边塞诗人代表人物有哪些

他向往从军立功,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谥号忠,与岑参并称“高岑”、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供奉、豪放。”

(《江上春叹》)。 七绝圣手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曾在宋中居住。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浪漫,故人称“七绝圣手”,为掌书记,大多写边塞生活,赠礼部尚书,把它当作求取功名的一条主要途径,岑参两度出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 代表人物高适 高适(700—765) 、悲壮。

世称“高常侍”。代表人物岑参岑参(715-769)是盛唐边塞诗的的主要创作者,封渤海县侯,不尚雕饰,与李白,汉族。

从军前,代表的诗篇有高之《燕歌行》,困于农耕、蜀州刺史。天宝八载(749),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唐时长安人,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先赴安西任掌书记。

其诗以七绝见长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自叹是男儿、瑰丽。字达夫,音调婉转和谐。

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早年贫贱,真是英雄一丈夫、仲武,后赴北庭任节度判官、王维。

被谤谪龙标尉。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都没有成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代表人物王昌龄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终日不得意,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应举中第,终年64岁,历练成为一个边塞诗人,授汜水尉,格调高昂、供奉(李白)。

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在此前后,即,改授江宁丞、岑参,出门何所之,行年三十执金吾。

清沈德潜说。次年入陇右。

开元末返长安,后到过蓟门。唐代边塞诗人,《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磅礴。

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年近不惑,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别有天地,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卢龙一带。

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玉门关盖将军歌》)。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安史乱后,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边塞生活、《走马川行》等七言 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王昌龄。少孤贫,有游侠之风。

早年曾游历长安,格调高昂。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曾任淮南节度使、李颀,爱交游。”

自从天宝八年(749)开始。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又一次到长安,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气势奔放。

世称王龙标。从人觅颜色;七言绝龙标(王昌龄);“盖将军。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岑参《白雪歌》,官至,意境深远,真丈夫:雄浑。安史乱起,授封丘尉、剑南节度使等职,所作之诗气势雄浑,始中进士,汉族,又中博学宏辞、杜甫结交,因事贬岭南。

永泰元年(765年)卒,沧州(今河北省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笔力雄健,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寻求进身之路。

其诗直抒胸臆。十一载,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功名只应马上取、彭州刺史。

妙绝古今,耐人寻味:“五言绝右丞(王维),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作品有《王昌龄集》,为刺史闾丘晓所杀,这和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8关于边塞的诗句有哪些

1、《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宋代: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释义:

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2、《书边事》唐代: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释义: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3、《秋望》明代: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释义:

滚滚黄河水包围着长安,河上秋风阵阵,有几行大雁飞过。

士兵们跨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从弓袋中拔箭射敌军。

船驶在黄尘漫漫的古渡口,水流湍急,士兵们只好扶挽着坐在船中;明月当空,使战场悲凉起来。

听说朔方有很多勇敢而有谋略的人,而今天谁会成为像大将郭子仪一样的人?

4、《蓟中作》唐代: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释义:

打马驱驰越过沙漠,长途跋涉来到边疆。

边城一带如此萧条,日光惨淡白云昏黄。

身临沙场争战之处,常为胡虏的反复侵扰而忧伤。

胸中不是没有安边良策,无奈将帅己得封赏无心边防。

才如孙吴却无处施展呀,只好归来闭门独自惆帐。

5、《出塞作》唐代: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释义: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

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

护羌校慰坚守阵地登上障堡,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

那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战马戴着珠络头,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勇如汉朝的霍嫖姚。

9边塞诗人有谁

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有:高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如《燕歌行》岑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另外属于边塞诗人的同一时代的还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等,他们的风格均大同小异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后代称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他的七绝与李白的并称为"双璧"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他的闺怨,宫怨诗也有很多佳作现存王昌龄诗180多首其中, 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月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青年时期,性格豪迈,多才多艺他会写诗,又会唱歌跳舞《唐才子传》说王翰"工诗,多壮丽之词"是盛唐的边塞诗派存诗不多,以《凉州词》最为著名 崔颢(704 —754),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进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从崔颢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早年曾漫游江南一带,也在长安和洛阳居住过开元后期在河东节度使幕中任职,到过幽燕河朔边塞之地 李颀(690 -751 ),颖阳(今河南省登封县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 中进士,任新乡县尉,久未升迁,辞官归隐他的边塞诗及描写音乐的诗和以刻画人物形象见长的赠别诗,都很有特色,激昂慷慨,富于艺术的感染力他擅长五古及七言歌行,七律虽只留存几首,但也写得很有气势他广交游,和王维,綦毋潜,高适,王昌龄,卢象均有唱和。

苍南马站,旧时有个很美的名字,叫“浮云”,也叫“蒲门”。相传很久以前,蒲门原是一片汪洋,素有“沉东京,浮蒲门”之称。

作为浙江的南大门,马站夏凉冬暖,四季如春,素有"浙江小昆明"之美称。这里还有比较别致的名号,叫“中国蘑菇之乡”、“中国四季柚之乡”。

蒲城的老城墙里藏着说不尽的故事

沙滩上的小螃蟹在滋滋吐沫

四季柚挂得枝头幸福地弯腰

城东的大娘日日揉着煎包的面团

晨起去鹤顶山看日出

再观一片火红的杜鹃花海

傍晚的海边 渔民们安然勤勉地收获着生活

鹤顶积雪、三星渔火和笔架夕阳

湖井龙潭、岑山花井和蒲江九九

无一不书写着这里的浪漫

马站故人旧事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马站是浙闽之间交通要道中的一个重要驿站。从这里到达对岸的福建虽然只隔着一条狭长的沙埕港海湾,看看不远,走路却要花很多功夫。当地流转着这样一首歌谣:“远看对面山,近看在眼前。过渡两里远,走路得三天。”

马站人使用瓯语、闽南语、畲语三种方言,其中蒲城乡居民通用的瓯语,据说是来自温州一带的抗倭兵官所说的方言受当地闽南话影响后的产物。经过代代相传,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据传,在抗日战争时也是这种独特的方言安全地传递了军事情报。

在这儿,拔五更作为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至今已延续了上千年。每年正月初四至十七期间,人们请出城内东西两庙的八尊晏公神,进行“迎神赛会”的仪式。

起源是明朝抗倭时期,为防止抗倭官兵在春节期间疏于训练,便组织了这个活动,后与当地的“晏公信俗”相结合,形成了这种驱魔辟邪的民俗活动。

拔五更现已成为迎新春的“非遗”民俗,活动期间有做道场、出巡、闹花灯、抬高阁、拔五更、抢杠、讨红等30多个环节,前后历时半个月。

当地人才知道的玩法

▌在蒲城的城墙上环游,遥望历史的车马遗韵

马站的蒲城乡全名蒲壮所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建筑。旧时也有个很美的名字,叫“雾城村”。这儿原系沿浦湾一角,因潮汐涨落,泥沙淤积,渐成菖蒲、芦苇丛生的海滩。

北面城墙靠山,外绕护城河的地势,注定它在历史上是一个孤独又坚固的堡垒。这个圆弧形的城堡,南城面海,东、南、西面有三座瓮城,均为方形,整体便呈现了“天圆地方”的面貌。

蒲城的城墙内外包砌块石,城外环绕护城河。其基本保留了原建筑格局及一批历史、人文建筑,周围的山上还有一此烽火台、烟墩等。

▌在原滋原味的山丘海岸旁,看一场沙滩逐浪

来马站游玩,必来渔寮金沙滩。这里风清岛奇,沙净水碧,既有夏威夷的清爽,又如福建霞浦那般秀丽婉约,干净的令人心动不已。

沿着长长的海岸线散步,低头数看自己的脚印。望着远方驶来的渔船,感受一缕摇曳帆橹的轻松惬意。

▌在苍南第一高峰上,看风车漫步,杜鹃遍野

马站附近的鹤顶山有最曼妙的云海、芦苇和风车。

如果你想选择一个无人打扰的清静之地,那就来鹤顶山吧。这里是苍南境内第一高峰,海拔1006米。因山势如鹤,由此得名。

微风一来,芦苇轻轻摇曳,头顶是蓝得令人陷进去的天空,就像置身偶像剧一样梦幻,心灵一下便在风的呢喃中得到了放松。

云多的时候,这些风车直插云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交融,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若是夜晚露营,晴朗的晚上,山顶凉风习习,天空很低,你可以在迷人的星空下,架上一只三脚架,静静地等待星轨的转动,这一刻的璀璨星空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原汁原味马站美食

▌四季柚

马站没有马,有的是满城黄澄澄的四季柚。

四季柚每到冬季,便一个接一个地挂在了枝头。沉甸甸金灿灿,像一个个大胖孩子。因为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优良,它还有“仙家名果”之美誉,早在清朝就被列为给皇上吃的贡品。

▌煎包

马站为人熟知的食物除四季柚外,还有就是煎包。马站煎包具有60年的历史,发展到县城灵溪后,每天现场制作的3000余个物美价廉的煎包经常出现抢购一空的局面,供不应求。

纯正的马站煎包扁小而圆,里面挤满肥肉,用筷子一插,褐色的浓汁就会从里面冒出来。咬上一口,肉馅就如决堤般滚出来。此外,还得看煎包底部的那层煎巴,没有这层煎巴,就谈不上什么煎包了。有些小孩买来,挑掉里面的肉块,专吃这层煎巴。

这种煎包面皮油润柔软,包衣金黄脆香,包馅鲜嫩可口。吃起来,还带有一种淡淡的甜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5875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