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下雪?

为什么会下雪?,第1张

冬天会下雪是由于空中的小冰晶掉落,使得地面上的水分会不断的蒸发上升,从而形成冰晶以及雪花。如若当重量无法被气流所拖住时就会掉落形成雪花,并且雪花形成需要达到水汽饱和与有凝结核这两个条件。还有,一般冬天下雪的地方主要在中高纬度地区。

下雪形成机制:

1、水汽饱和。

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2、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有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

下雪天是比较浪漫的一件事,浪漫的时候,人就会想起自己喜欢的人,想要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所以自然会想念那个求而不得的人。

另外一个下雪天是比较冷一点的,或者是说比较少见一点的,就是因为这一种少见和独特才会让人想起那个喜欢的人。

到了冬天的时候,温度比较低的,那么云当中的水汽就会逐渐凝结,变成小冰晶、小雪花等,等到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变成雪花落下来,这就是下雪。下雪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空气当中的水汽凝结之后,重新落到地面上的一个过程。

地球上的水是在不断运动的,水受热蒸发,遇到冷空气之后又会重新凝结落到地上,降水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液态的降水,也就是下雨,还有一种是固态的降水,也就是下雪或者是下冰雹。

相关信息

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雪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份礼物,常人都喜欢下雪。

你看那漫天雪花飞舞,大地一片白色,树木挂满雪花,此时的景色是一幅最迷人的画卷,是一首最有韵味的诗,素有农耕文化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瑞雪兆丰年的期盼,北国无雪不成冬,对雪情有独钟,相看不厌的心境。

南方难得见到下雪,遇到下雪,便会欣喜若狂,儿童少年青年中年人打雪仗堆雪人,老年人看到雪也会童心大发,忘记了年龄。总之雪的那种圣洁,晶莹剔透,下雪用一个美字来形容最为贴切。

下雪的原因

冬天会下雪是因为冬季气候达到了下雪的条件。降雪最基本的条件是气温要达到零度以下,而这一气温一般只有冬季才会出现。

除了低温降雪还需要以下条件:

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冰融化时会吸热,所以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1、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

2、充分的水汽。30℃(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

能降雪的地方: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中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5655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