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十大冷门景点,人少景美好玩-

江西十大冷门景点,人少景美好玩-,第1张

江西简称“赣”,因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简称“赣”,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

江西 旅游 资源也很丰富,除了大家熟知的著名景点,如庐山、井冈山、婺源、三清山、滕王阁等,还有一些并不太知名的景点。当你闲暇之余,不妨到这些小众冷门景点去试试看,去过之后你会发现风景一点不亚于那些著名的景点,尤其对喜欢自然山水的朋友来说,下面介绍的这十个小众景点都非常适合休闲游玩。

铜源峡位于南昌市新建县望城镇,横跨湾里区、新建县两地,属于梅岭十景之一。峡谷自梅岭洗药湖蜿蜒而下至幸福水库,全长十余里,落差接近六百多米,其中最大的一阶落差竟然超过百米。

铜源峡峡谷幽长、怪石林立,周边古树参天、藤蔓缠绕,沿途还有许多水碓(一种 借用水力舂米的农具),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绵延十余里落差六百米的峡谷,分布着大大小小八十多个瀑布,形成十几个多级瀑布群,是铜源峡的特色景观之一。

铜源峡溪水水质清澈、千年不腐,两岸奇峰异石、错落有致,还有那层层叠叠、起起伏伏的梯田, 又给峡谷平添几分诗情画意。

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峡谷还有许多丰富的体验项目,这里有玻璃栈桥、彩虹喊泉、梦幻花廊等多种人文体验,在感受美的同时还能释放心情。

全程180米横跨幸福水库的全透明玻璃栈桥,不仅可以一览水库全景,而且能够感受玻璃栈桥带来的冒险和刺激,声光的效果会让你获得极致的体验。

彩虹喊泉可以让你抛弃一切,放声喊出你的烦恼,让你尽情释放压力,声音越大、持续越长,泉水就会喷得越高越久。

除了美景,铜源峡还有 高空七彩旱滑和玻璃水滑梯等 娱乐 项目,喜欢刺激的可以尝试,感受速度带来的激情。

瑶里古镇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东部,祁门、休宁、婺源、浮梁四县交界之地,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誉。

瑶里早期因瓷窑而得名,被叫做“窑里”,直到本世纪初,瓷窑外迁,才改名为“瑶里”。这里保留着大量的明清时候的建筑,看上去是典型的徽派风格,青砖小径,黛瓦白墙,仿佛一幅古朴的江南水墨画卷。

这里有展示徽派“三雕”艺术的狮冈胜览、程氏宗祠;有展现封建宗族礼仪的进士府邸;有见证革命斗争艰辛的 陈毅旧居 、红军游击队驻地;有重现往日繁华的明清商业街、 徽州古道 ;有反映瑶里风土人情的灯彩、地戏等等。

清澈见底的瑶河由东向西潺潺而过,更显小镇的安宁。

斑驳的墙壁,老旧的门楣,雕刻的窗栏,翘角的屋檐,无不勾起思绪的错乱,仿若回到曾经的沧桑岁月。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繁华的小镇在如今显得岁月静好,烟雨山水间,瑶里古镇还将延续千年的故事,见证世人的乡愁。

白鹿洞书院被誉为“ 中国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长沙岳麓书院、商丘应天书院、登封嵩阳书院)之首,位于 九江市庐山五老峰东南, 是中国古代首个完备的书院,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间一个重要的文化摇篮,是中国儒家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书院始建于公元940年,处于五代十国后晋时期。唐贞元年间,名儒李渤曾隐居于此,喜养白鹿以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李渤任江州(今九江西南)刺史,于其地建台榭,以白鹿名洞。南唐时于此洞设置学馆,学者大集,以名儒李善道为洞主,掌教授,时称白鹿洞国庠或庐山国学。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朝廷赐监本九经,称白鹿洞国学,宋代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改名白鹿洞书院,沿用至今,距今已有1000多年 历史 。

白鹿洞书院历经沧桑、屡废屡兴,现存的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建,由书院门楼、先贤书院、紫阳书院、白鹿书院、延宾馆等建筑群落组成。各建筑主体均坐北朝南,主要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风格为主,屋顶均采用人字形硬山顶,布局考究,颇具清新儒雅之气。

步入白鹿洞书院大门,第一个院落是 先贤书院 。先贤书院由中门分为前后两进,院门上悬有李时达手书“先贤书院”的横匾,主要景观有院门、二门、丹桂亭、碑廊、朱子祠、报功祠等。前院有一个花繁叶盛的花圃,据传朱子爱桂,花圃中央就种植有桂树。院中还有扁柏、地栽麦冬、马褂树、芭蕉、棕树、柳杉、水杉、罗汉松等各色植物。

棂星门院 位于先贤书院东面,为进入书院的第二个院落。主要景观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礼圣门和礼圣殿,这一院落由礼圣门辟为前后两进。棂星就是传说中的文曲星,跨入棂星门石坊,人们就会得到文曲星的灵气,受神灵庇佑,必定学业有成、一帆风顺。再向前就可以踏上泮池的状元桥,有着学富五车、金榜题名的好兆头。

白鹿洞书院 位于棂星门院东,是进入书院的第三个院落,前后 共有三进,为大四合院样式,有御书阁、明伦堂、 朱子祠、 白鹿洞和思贤台等功能各异的建筑景点。 书院大门是一座双层飞檐门楣,门上高悬明正德年间文坛领袖李梦阳手书的“白鹿洞书院”横额,门前古树垂荫,溪水轻吟。

紫阳书院 位于白鹿书院东面,为进入书院大门的第四个院落,入门前院两侧是碑廊,最著名的当属紫霞真人手书《游白鹿洞歌》,主要景观有门楼、崇德祠、行台等。

最后一个院落为 延宾院 ,是书院的最后一个院落,主要景观有延宾馆门、憩斋、逸园、贯道门、春风楼等。

仙女湖位于新余市西南郊,湖水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有百余座岛屿,数万公顷原始森林,是东晋文学家干宝所著古籍《搜神记》中所描述的“毛衣女下凡”传说(七仙女下凡原型)和“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发源地。

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由舞龙湖、钟山峡、钤阳湖、大岗山、九龙湾五个部分组成,有 爱情岛、会仙岛、桃花岛、舞龙湖、凤凰湾等经典美景。

在湖光山色的仙女湖,不仅有无与伦比的美景,还有动人心魄的神韵。

春天的仙女湖,景色十分秀丽,空气中夹杂 着花草的芳香,还有泥土的味道,远山叠翠,湖光粼粼,百花争艳, 杨柳依依 。

夏天的仙女湖,青山绿水,这里是避暑的天堂,山水相映、天水合一,清晨与傍晚,都能见到湖光山色间百鸟翱翔的美景,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神奇。

秋天的仙女湖,五彩斑斓,层林尽染,阳光下的仙女湖是金**的, 风情万种,落叶翩翩, 广袤的湖面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水天一色,秋水长天。

冬天的仙女湖, 在于水与山之间,虽然很冷清,但是有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和山川之静美,无论经历多少岁月,那一刻的美都将难以忘怀。

仙女湖最美的地方非爱情岛莫属,由东方与西方两个爱情小岛组成的,中间是一河相隔,只有一座吊桥相连,吊桥两边是不同的美景。虽然两座小岛分别展示着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但是对爱情的诠释却是高度的统一,真正的爱情都会遇到困难,通过考验才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岛以爱情文化为主题,建有影视城、同心锁、教堂、爱情海、浪漫满屋、海景码头、日式风情、欧陆风情街、宫廷水道等人文景点。

龙虎山位于鹰潭贵溪市,据传东汉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故此得名。龙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也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

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时期已迁至龙虎山,其后裔世代定居于此,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传承六十三代。

龙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先后兴建了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座道庵,其繁荣景象一时风头无二。然而从汉代到今天,沧海桑田,经过多次朝代变更,战火洗礼,大多数观院均已废弃,现存者唯有天师府。

龙虎山主要有大上清宫、天师府、仙水岩、天门山、象鼻山、无蚊村、马祖岩、正一观、洪五湖等景点。

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 这里峰峦连绵,瀑布叠飞,树影婆娑,奇峰怪石,有许多珍稀的植物和野生动物,是一个天然的绿色生态区。

象鼻山位于泸溪河东侧,与清澈的河水相互掩映,形成龙虎山山水一色的自然奇景。大山像一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天然石象屹立于山中,长长的象鼻仿佛从天而降,在寻找着食物,悠闲自得,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神象”,是举世罕见的丹霞美景。

在龙虎山有个叫做“无蚊村”的小村落,光看名字就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这里原来叫许家村,共有五十几户人家,据记载为东晋著名天师许逊真君的后裔。唐朝末年,许家迁居至此定居,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 历史 。

该村面积不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树木葱茏,碧波宁静,这里冬暖夏凉、气候温润。最神奇的是村里却有一个奇特现象,就是一年四季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 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第一奇村,是龙虎山之旅最好的歇脚之地。

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和祭祀的场所,是一座园林式的道教古建筑群,地处上清古镇中部,北靠西华山,南对琵琶峰,门临泸溪河,依山傍水,气势恢宏。

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天师府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重建于上清镇长氏坊;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天师府建于今址。

作为道教天师的私家园林,在中国绝无仅有,占地达五万平方米,屋舍有五百多间,府院环境幽雅,宛若仙境。屋舍 选用雕花镂刻,米红细漆,古色古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府第”之一,有“南国第一家”之美誉,被尊为道教祖庭。

通天寨位于距赣州市石城县城东南的大畲村境内,因寨上主峰外巨石如两指相扣,内若两掌半合,仰视苍穹手指通天而得名。通天寨属于丹霞地貌,以石奇、洞幽、泉美、茶香、佛盛闻名,素有“千佛丹霞,通天胜境”之美誉。

在全国众多丹霞地貌景区,唯有通天寨可以见到如此典型的岩面龟裂地貌,山峦跌宕,悬崖逶迤。远远望去,红色的岩石,宛如片片丹霞,岩层龟裂,呈六边形,散漫延伸于整个岩石表面,显示壮观秀美之奇景。

大自然从来不吝啬它的美丽,通天寨的阴阳峰直冲云霄,显得十分阳刚,被称为"生命之根";或许是为了平衡,对面有一个山洞,被称为"生命之门",幽深寂静,圣洁无比。

远眺通天寨,山体居然酷似一只历经沧桑的神龟,匍匐在巍峨的武夷山脉中。据传,远古时代,此地曾是东海龙王的行宫,东海龙王派遣龟仙夫妇驻守此山,此地因此得名“龟仙山”,千万年变迁,龟仙夫妇化成了一对石龟,龟兵龟将则化作岩石,永远守护在这里。

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征着长寿与福气,这种印记在通天寨内随处可见,证明了通天寨是一个人杰地灵的福地。

畅游通天寨有两条途径,一是沿南门拾阶而上,由于需要爬坡,稍费体力,然而回程显得较轻松;二是从北门沿步道向下行,较为轻松,返程则最好另辟蹊径。

因为初到景区体力充沛,所以到通天寨最好先爬山,游览山上景点,到山顶俯瞰整个景区,再去大畲荷花观光园、古民居南屋等。

站在山顶,俯瞰脚下白茫茫一片,云雾缭绕,如梦如幻。

于通天寨上观日出、赏云海,仿佛置身一幅绝美的画卷。

金滩古林位于吉安市泰和县塘洲镇的赣江河畔,当地人称之为泰和麻州,与泰和的另一处名胜“狗子脑塔”隔江相望。

这是一片大约三百多亩的古樟树林,主要是大面积的古樟树,还生长着枫树、水蜡树、油珠树等多种名贵树种,至今已经八百多年。

据古林旁的村民述说,在明朝时期,当地有个习俗,凡有人在科举中进士,回家就在古林中种植樟树,虽然朝代更迭,习俗却从未间断。

经过多年的变迁,人们还发现这片古林不仅风景秀丽,还能阻挡洪水,预防水土流失,保护村子的安全,因此即使废除科举,人们依然继续种树,保护这片樟树林。

樟树本不稀罕,但如金滩古林这样, 历史 之久、面积之大、风景之美,在全世界都属罕见。尤其惊艳的是,因为是在赣江河畔,这里已经成为一处湿地。每年春夏之季,古林宛如长在水里,树景水景掩映成趣,宛若江南的秘境!

许多樟树的树龄超过五百年,如此的古老,凝聚了多少岁月沧桑的气息,让人不由生出些许怀旧的思绪。古树、古塔默默伫立,不管岁月如何流转,画面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一般。

这里不是书中的世外桃源,而是现实世界的洞天福地,这里就是泰和麻州金滩古林。

天柱峰位于秋收起义发源地--宜春市铜鼓县境内,青山绿水、树木葱茸、丹霞红岩、溪流飞瀑,空气清新,风景秀丽, 以“峰险、水秀、石异”而闻名。

天柱峰景区大约有五十平方公里,主要景点包括 天柱飞瀑、峡谷漂流、灵石古庵、象鼻山和客寨风情等,还有众多野生动植物。

天柱峰一面靠山,三面环水,雄伟磅礴,屹立于中央,是天柱峰景区内的标志性景观,有“修江第一峰”之美誉,更是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的象征。

据当地记载,天柱峰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途经此地,不慎将遗落一只随身携带的仙螺。仙螺在此落地为石,见风即长,日长一千,十日破天。玉帝勃然大怒,差雷公伐之,霹雳一声,灵石被劈出一大窟窿,即现在的灵石庵,山峰也停止了疯长,化为现在的天柱峰。

象鼻山景点位于天柱峰左侧,是仅次于天柱峰的第二石峰,正看两线天,侧看象鼻山,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天柱飞瀑”是天柱峰景区的景点景观之一,从瀑布码头上岸后,沿着青石板铺就的亲水栈道迤迤而行,沿途古木深深,树木林立,路边溪流潺潺,这里有赣西北最大的瀑布群——“天柱飞瀑”。

“天柱飞瀑”是由九条瀑布组成瀑布群,玉珠点点、瀑花灿烂,有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洒脱之意。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被誉为“赣西第一瀑”的九叠瀑布,瀑布高约百米,飞花落玉,让人叹为观止。

傩湖位于抚州市南丰县南部,座落于白舍镇与紫霄镇交界处,是一个清澈洁净的原生态淡水湖泊。

傩湖湿地于2009年12月13日被评为中国首个丹霞地貌为主的湿地公园,以滩涂、草地、林地和水域为主,是典型的鄱阳湖淡水类湿地。傩湖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候鸟种类齐全、季候性明显、数量较大,是难得的候鸟栖息地。

湖区原生态景点颇多,两条航道,一条曲径通幽,一条开阔大气。右航道一路过去,有甑盖山、象鼻山、仙眼山、七仙岩、着棋岩等景点,还有中国道教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张天师的道兄)潜心修炼的紫霄观;左航道有五女峰、马鞍山、酒坛山、驼峰岭三仙会等景点。

傩湖奇景仙人眼,让人目眩神迷。

具有桂林山水的神韵,且清秀脱俗五女峰。

感受风铃的沧桑,追忆失去的岁月——驼峰岭。

望仙峡谷小镇位于上饶县望仙乡,距道教第三十三福地信州灵山仅十公里,因此也被叫做 灵山大峡谷, 是一个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的原生态 旅游 胜地。

目前小镇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分为九牛、南山、岩铺、圆山顶、芳村五大景区,有峡谷漂流、栈道探险、岩铺民俗等二十几个项目,是一个适合全家假日休闲放松之地。

小镇以自然为美,更因三国名仕胡昭得道成仙的传说,充满了神秘的仙灵之气。目力所及之处,峡谷清幽,溪水潺潺,清风微拂,民居古朴;远处是蓝天白云,松涛竹海,峰奇石异,栈道若隐。

峡谷奇峰异石,苍松翠柏,溪流清澈,空气清新,栈道与长廊也是古色古香,让人有一种舒缓宁静的轻松感,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在峡谷山腰处有一块巨大的花岗岩,被称为雷打石。传说中在巨石中有精怪,动辄恐吓村民,因而被上仙惩罚,降下天雷,故此得名。

翠绿峡谷,溪水湍急,沿拗口而下,由于溪流经年累月地冲刷,形成了三个壶状地穴奇观,当地人称之为“三口锅”。碧潭幽幽,深不见底,当地俗语是“三两花线打不到底”。

在百丈高处有一条刺激的玻璃栈道,是欣赏峡谷美景的极佳之处。俯瞰景区,瀑布飞流、山泉激荡,山水一体,相映成趣,就是一处隐藏在深山的秘境,将喧嚣都挡在了大山之外。

(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还知道哪些冷门的美景,欢迎推荐!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唐周朴《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宋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白衣女子木叶上诗桃花洞口开,香蕊落莓苔。佳景虽堪玩,萧郎殊未来。春天,纷繁的桃花在晨光中开得格外喧闹,密密层层,宛如一片朝霞。从远处看,一株株桃树活像一个个张开的大花伞。

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蕲州行营作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

繁如群星的花蕾随着几枝在春风里欢快地摇曳着,那片片桃林仿佛成了红雨纷扬的世界。

顾况桃花曲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

顾况寻桃花岭潘三姑台桃花岭上觉天低,人上青山马隔溪。行到三姑学仙处,还如刘阮二郎迷。

顾况崦里桃花崦里桃花逢女冠,林间杏叶落仙坛。老人方授上清箓,夜听步虚山月寒。

韩偓野钓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

关于桃花:

桃花,即桃树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叶椭圆状披针形,核果近球形,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

桃花可制成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文学创作的常用素材。此外,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经络、滋润皮肤的药用价值。

生长习性:

桃性喜光,要求通风良好;喜排水良好,耐旱;畏涝,如受涝3~5日,轻则落叶,重则死亡。耐寒,华东、华北一般可露地越冬。

桃花宜轻壤土,水分以保持半墒为好。不耐碱土,亦不喜土质过于粘重,不择肥料,其余生态习性大致与梅类似。

关于戴叔伦: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

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辛弃疾 1104~1207年,南宋诗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欧阳修 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天圣进士。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有《欧阳文忠集》,词集有《六一词》、《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苏轼 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在政治上属旧党,累遭贬黜。其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属豪放一派,意境开阔。其书画也自成一家。

周邦彦 1056~1121年,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陆游 1125~1210年,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李清照 1084~?,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词调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性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王灼云: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阁巷荒谣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碧鸡漫志)

王安石 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晏几道 约1040~1112年,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颖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晏殊 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景德中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性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原有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类书《类要》,今存残本。后人称之为“词人宰相”。

柳永 ?~约1053年,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宗安(今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姜夔 1155~1121?年,字尧章,鄱阳人。号白石道人,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

四库全书提要: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秦观 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等职。坐元佑党籍。绍圣后累遭贬调。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之作,是婉约词人中一大家。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士长短句》。

贺铸 1052~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辉县)人。孝惠皇后族孙。元佑中通判泗州、太平州,后退居吴下。其词题材较丰富,风格也多所变化,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善于融化前人成句。守格律、重用韵。今传《东山词》一卷、《贺方回词》二卷。

张先 990~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都官郎中。晚年往来于杭州、吴兴间,过着优游的生活。词作与柳永齐名,号称“张三影”。今传《安陆词》、又名《张子野词》。

张炎 1248~?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杭州)人。张俊六世孙,宋亡,落拓而终。他的词尤以咏物词名重当时,其作词圣“清空”之说,词有《山中白云》及词学专著《词源》传世。

李煜 (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吴文英 1212~1272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人。一生未仕,但平生所交,皆一时显贵,作词较多,是一位重要词人。其词典丽而工,多雕琢,音律合谐。今传有《梦窗词》。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史达祖 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人。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今传有《梅溪词》。其词工于咏物。

王沂孙 ?~约1290年,南宋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会稽人。宋亡,归隐,在西湖结社唱和。有《花外集》、一名《碧山乐府》。碧山词多咏物,寄托遥深,哀婉动人。

江西是一处旅游景点比较多的省份,除了一些热门景点之外,这里也有不少比较小众人少但是景美的景区,具体有哪些呢?详情见下文,感兴趣想要去人少一些旅游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1、铜源峡

铜源峡位于南昌市新建县望城镇,横跨湾里区、新建县两地,属于梅岭十景之一。峡谷自梅岭洗药湖蜿蜒而下至幸福水库,全长十余里,落差接近六百多米,其中最大的一阶落差竟然超过百米。

铜源峡峡谷幽长、怪石林立,周边古树参天、藤蔓缠绕,沿途还有许多水碓(一种借用水力舂米的农具),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绵延十余里落差六百米的峡谷,分布着大大小小八十多个瀑布,形成十几个多级瀑布群,是铜源峡的特色景观之一。

铜源峡溪水水质清澈、千年不腐,两岸奇峰异石、错落有致,还有那层层叠叠、起起伏伏的梯田,又给峡谷平添几分诗情画意。

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峡谷还有许多丰富的体验项目,这里有玻璃栈桥、彩虹喊泉、梦幻花廊等多种人文体验,在感受美的同时还能释放心情。

全程180米横跨幸福水库的全透明玻璃栈桥,不仅可以一览水库全景,而且能够感受玻璃栈桥带来的冒险和刺激,声光的效果会让你获得极致的体验。

彩虹喊泉可以让你抛弃一切,放声喊出你的烦恼,让你尽情释放压力,声音越大、持续越长,泉水就会喷得越高越久。

除了美景,铜源峡还有高空七彩旱滑和玻璃水滑梯等娱乐项目,喜欢刺激的可以尝试,感受速度带来的激情。

2、瑶里古镇

瑶里古镇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东部,祁门、休宁、婺源、浮梁四县交界之地,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誉。

瑶里早期因瓷窑而得名,被叫做“窑里”,直到本世纪初,瓷窑外迁,才改名为“瑶里”。这里保留着大量的明清时候的建筑,看上去是典型的徽派风格,青砖小径,黛瓦白墙,仿佛一幅古朴的江南水墨画卷。

这里有展示徽派“三雕”艺术的狮冈胜览、程氏宗祠;有展现封建宗族礼仪的进士府邸;有见证革命斗争艰辛的陈毅旧居、红军游击队驻地;有重现往日繁华的明清商业街、徽州古道;有反映瑶里风土人情的灯彩、地戏等等。

清澈见底的瑶河由东向西潺潺而过,更显小镇的安宁。

斑驳的墙壁,老旧的门楣,雕刻的窗栏,翘角的屋檐,无不勾起思绪的错乱,仿若回到曾经的沧桑岁月。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繁华的小镇在如今显得岁月静好,烟雨山水间,瑶里古镇还将延续千年的故事,见证世人的乡愁。

3、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被誉为“中国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长沙岳麓书院、商丘应天书院、登封嵩阳书院)之首,位于九江市庐山五老峰东南,是中国古代首个完备的书院,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间一个重要的文化摇篮,是中国儒家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书院始建于公元940年,处于五代十国后晋时期。唐贞元年间,名儒李渤曾隐居于此,喜养白鹿以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李渤任江州(今九江西南)刺史,于其地建台榭,以白鹿名洞。南唐时于此洞设置学馆,学者大集,以名儒李善道为洞主,掌教授,时称白鹿洞国庠或庐山国学。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朝廷赐监本九经,称白鹿洞国学,宋代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改名白鹿洞书院,沿用至今,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白鹿洞书院历经沧桑、屡废屡兴,现存的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建,由书院门楼、先贤书院、紫阳书院、白鹿书院、延宾馆等建筑群落组成。各建筑主体均坐北朝南,主要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风格为主,屋顶均采用人字形硬山顶,布局考究,颇具清新儒雅之气。

步入白鹿洞书院大门,第一个院落是先贤书院。先贤书院由中门分为前后两进,院门上悬有李时达手书“先贤书院”的横匾,主要景观有院门、二门、丹桂亭、碑廊、朱子祠、报功祠等。前院有一个花繁叶盛的花圃,据传朱子爱桂,花圃中央就种植有桂树。院中还有扁柏、地栽麦冬、马褂树、芭蕉、棕树、柳杉、水杉、罗汉松等各色植物。

棂星门院位于先贤书院东面,为进入书院的第二个院落。主要景观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礼圣门和礼圣殿,这一院落由礼圣门辟为前后两进。棂星就是传说中的文曲星,跨入棂星门石坊,人们就会得到文曲星的灵气,受神灵庇佑,必定学业有成、一帆风顺。再向前就可以踏上泮池的状元桥,有着学富五车、金榜题名的好兆头。

白鹿洞书院位于棂星门院东,是进入书院的第三个院落,前后共有三进,为大四合院样式,有御书阁、明伦堂、朱子祠、白鹿洞和思贤台等功能各异的建筑景点。书院大门是一座双层飞檐门楣,门上高悬明正德年间文坛领袖李梦阳手书的“白鹿洞书院”横额,门前古树垂荫,溪水轻吟。

紫阳书院位于白鹿书院东面,为进入书院大门的第四个院落,入门前院两侧是碑廊,最著名的当属紫霞真人手书《游白鹿洞歌》,主要景观有门楼、崇德祠、行台等。

最后一个院落为延宾院,是书院的最后一个院落,主要景观有延宾馆门、憩斋、逸园、贯道门、春风楼等。

4、仙女湖

仙女湖位于新余市西南郊,湖水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有百余座岛屿,数万公顷原始森林,是东晋文学家干宝所著古籍《搜神记》中所描述的“毛衣女下凡”传说(七仙女下凡原型)和“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发源地。

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由舞龙湖、钟山峡、钤阳湖、大岗山、九龙湾五个部分组成,有爱情岛、会仙岛、桃花岛、舞龙湖、凤凰湾等经典美景。

在湖光山色的仙女湖,不仅有无与伦比的美景,还有动人心魄的神韵。

春天的仙女湖,景色十分秀丽,空气中夹杂着花草的芳香,还有泥土的味道,远山叠翠,湖光粼粼,百花争艳,杨柳依依。

夏天的仙女湖,青山绿水,这里是避暑的天堂,山水相映、天水合一,清晨与傍晚,都能见到湖光山色间百鸟翱翔的美景,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神奇。

秋天的仙女湖,五彩斑斓,层林尽染,阳光下的仙女湖是金**的,风情万种,落叶翩翩,广袤的湖面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水天一色,秋水长天。

冬天的仙女湖,在于水与山之间,虽然很冷清,但是有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和山川之静美,无论经历多少岁月,那一刻的美都将难以忘怀。

仙女湖最美的地方非爱情岛莫属,由东方与西方两个爱情小岛组成的,中间是一河相隔,只有一座吊桥相连,吊桥两边是不同的美景。虽然两座小岛分别展示着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但是对爱情的诠释却是高度的统一,真正的爱情都会遇到困难,通过考验才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岛以爱情文化为主题,建有影视城、同心锁、教堂、爱情海、浪漫满屋、海景码头、日式风情、欧陆风情街、宫廷水道等人文景点。

5、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鹰潭贵溪市,据传东汉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故此得名。龙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也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

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时期已迁至龙虎山,其后裔世代定居于此,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传承六十三代。

龙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先后兴建了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座道庵,其繁荣景象一时风头无二。然而从汉代到今天,沧海桑田,经过多次朝代变更,战火洗礼,大多数观院均已废弃,现存者唯有天师府。

龙虎山主要有大上清宫、天师府、仙水岩、天门山、象鼻山、无蚊村、马祖岩、正一观、洪五湖等景点。

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这里峰峦连绵,瀑布叠飞,树影婆娑,奇峰怪石,有许多珍稀的植物和野生动物,是一个天然的绿色生态区。

象鼻山位于泸溪河东侧,与清澈的河水相互掩映,形成龙虎山山水一色的自然奇景。大山像一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天然石象屹立于山中,长长的象鼻仿佛从天而降,在寻找着食物,悠闲自得,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神象”,是举世罕见的丹霞美景。

在龙虎山有个叫做“无蚊村”的小村落,光看名字就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这里原来叫许家村,共有五十几户人家,据记载为东晋著名天师许逊真君的后裔。唐朝末年,许家迁居至此定居,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该村面积不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树木葱茏,碧波宁静,这里冬暖夏凉、气候温润。最神奇的是村里却有一个奇特现象,就是一年四季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第一奇村,是龙虎山之旅最好的歇脚之地。

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和祭祀的场所,是一座园林式的道教古建筑群,地处上清古镇中部,北靠西华山,南对琵琶峰,门临泸溪河,依山傍水,气势恢宏。

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天师府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_六年(公元1319),重建于上清镇长氏坊;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天师府建于今址。

作为道教天师的私家园林,在中国绝无仅有,占地达五万平方米,屋舍有五百多间,府院环境幽雅,宛若仙境。屋舍选用雕花镂刻,米红细漆,古色古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府第”之一,有“南国第一家”之美誉,被尊为道教祖庭。

6、通天寨

通天寨位于距赣州市石城县城东南的大畲村境内,因寨上主峰外巨石如两指相扣,内若两掌半合,仰视苍穹手指通天而得名。通天寨属于丹霞地貌,以石奇、洞幽、泉美、茶香、佛盛闻名,素有“千佛丹霞,通天胜境”之美誉。

在全国众多丹霞地貌景区,唯有通天寨可以见到如此典型的岩面龟裂地貌,山峦跌宕,悬崖逶迤。远远望去,红色的岩石,宛如片片丹霞,岩层龟裂,呈六边形,散漫延伸于整个岩石表面,显示壮观秀美之奇景。

大自然从来不吝啬它的美丽,通天寨的阴阳峰直冲云霄,显得十分阳刚,被称为"生命之根";或许是为了平衡,对面有一个山洞,被称为"生命之门",幽深寂静,圣洁无比。

远眺通天寨,山体居然酷似一只历经沧桑的神龟,匍匐在巍峨的武夷山脉中。据传,远古时代,此地曾是东海龙王的行宫,东海龙王派遣龟仙夫妇驻守此山,此地因此得名“龟仙山”,千万年变迁,龟仙夫妇化成了一对石龟,龟兵龟将则化作岩石,永远守护在这里。

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征着长寿与福气,这种印记在通天寨内随处可见,证明了通天寨是一个人杰地灵的福地。

畅游通天寨有两条途径,一是沿南门拾阶而上,由于需要爬坡,稍费体力,然而回程显得较轻松;二是从北门沿步道向下行,较为轻松,返程则最好另辟蹊径。

因为初到景区体力充沛,所以到通天寨最好先爬山,游览山上景点,到山顶俯瞰整个景区,再去大畲荷花观光园、古民居南屋等。

站在山顶,俯瞰脚下白茫茫一片,云雾缭绕,如梦如幻。

于通天寨上观日出、赏云海,仿佛置身一幅绝美的画卷。

7、金滩古林

金滩古林位于吉安市泰和县塘洲镇的赣江河畔,当地人称之为泰和麻州,与泰和的另一处名胜“狗子脑塔”隔江相望。

这是一片大约三百多亩的古樟树林,主要是大面积的古樟树,还生长着枫树、水蜡树、油珠树等多种名贵树种,至今已经八百多年。

据古林旁的村民述说,在明朝时期,当地有个习俗,凡有人在科举中进士,回家就在古林中种植樟树,虽然朝代更迭,习俗却从未间断。

经过多年的变迁,人们还发现这片古林不仅风景秀丽,还能阻挡洪水,预防水土流失,保护村子的安全,因此即使废除科举,人们依然继续种树,保护这片樟树林。

樟树本不稀罕,但如金滩古林这样,历史之久、面积之大、风景之美,在全世界都属罕见。尤其惊艳的是,因为是在赣江河畔,这里已经成为一处湿地。每年春夏之季,古林宛如长在水里,树景水景掩映成趣,宛若江南的秘境!

许多樟树的树龄超过五百年,如此的古老,凝聚了多少岁月沧桑的气息,让人不由生出些许怀旧的思绪。古树、古塔默默伫立,不管岁月如何流转,画面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一般。

这里不是书中的世外桃源,而是现实世界的洞天福地,这里就是泰和麻州金滩古林。

8、天柱峰

天柱峰位于秋收起义发源地--宜春市铜鼓县境内,青山绿水、树木葱茸、丹霞红岩、溪流飞瀑,空气清新,风景秀丽,以“峰险、水秀、石异”而闻名。

天柱峰景区大约有五十平方公里,主要景点包括天柱飞瀑、峡谷漂流、灵石古庵、象鼻山和客寨风情等,还有众多野生动植物。

天柱峰一面靠山,三面环水,雄伟磅礴,屹立于中央,是天柱峰景区内的标志性景观,有“修江第一峰”之美誉,更是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的象征。

据当地记载,天柱峰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途经此地,不慎将遗落一只随身携带的仙螺。仙螺在此落地为石,见风即长,日长一千,十日破天。玉帝勃然大怒,差雷公伐之,霹雳一声,灵石被劈出一大窟窿,即现在的灵石庵,山峰也停止了疯长,化为现在的天柱峰。

象鼻山景点位于天柱峰左侧,是仅次于天柱峰的第二石峰,正看两线天,侧看象鼻山,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天柱飞瀑”是天柱峰景区的景点景观之一,从瀑布码头上岸后,沿着青石板铺就的亲水栈道迤迤而行,沿途古木深深,树木林立,路边溪流潺潺,这里有赣西北最大的瀑布群——“天柱飞瀑”。

“天柱飞瀑”是由九条瀑布组成瀑布群,玉珠点点、瀑花灿烂,有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洒脱之意。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被誉为“赣西第一瀑”的九叠瀑布,瀑布高约百米,飞花落玉,让人叹为观止。

9、傩湖湿地

傩湖位于抚州市南丰县南部,座落于白舍镇与紫霄镇交界处,是一个清澈洁净的原生态淡水湖泊。

傩湖湿地于2009年12月13日被评为中国首个丹霞地貌为主的湿地公园,以滩涂、草地、林地和水域为主,是典型的鄱阳湖淡水类湿地。傩湖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候鸟种类齐全、季候性明显、数量较大,是难得的候鸟栖息地。

湖区原生态景点颇多,两条航道,一条曲径通幽,一条开阔大气。右航道一路过去,有甑盖山、象鼻山、仙眼山、七仙岩、着棋岩等景点,还有中国道教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张天师的道兄)潜心修炼的紫霄观;左航道有五女峰、马鞍山、酒坛山、驼峰岭三仙会等景点。

傩湖奇景仙人眼,让人目眩神迷。

具有桂林山水的神韵,且清秀脱俗五女峰。

感受风铃的沧桑,追忆失去的岁月——驼峰岭。

10、望仙峡谷小镇

望仙峡谷小镇位于上饶县望仙乡,距道教第三十三福地信州灵山仅十公里,因此也被叫做灵山大峡谷,是一个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的原生态旅游胜地。

目前小镇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分为九牛、南山、岩铺、圆山顶、芳村五大景区,有峡谷漂流、栈道探险、岩铺民俗等二十几个项目,是一个适合全家假日休闲放松之地。

小镇以自然为美,更因三国名仕胡昭得道成仙的传说,充满了神秘的仙灵之气。目力所及之处,峡谷清幽,溪水潺潺,清风微拂,民居古朴;远处是蓝天白云,松涛竹海,峰奇石异,栈道若隐。

峡谷奇峰异石,苍松翠柏,溪流清澈,空气清新,栈道与长廊也是古色古香,让人有一种舒缓宁静的轻松感,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在峡谷山腰处有一块巨大的花岗岩,被称为雷打石。传说中在巨石中有精怪,动辄恐吓村民,因而被上仙惩罚,降下天雷,故此得名。

翠绿峡谷,溪水湍急,沿拗口而下,由于溪流经年累月地冲刷,形成了三个壶状地穴奇观,当地人称之为“三口锅”。碧潭幽幽,深不见底,当地俗语是“三两花线打不到底”。

在百丈高处有一条刺激的玻璃栈道,是欣赏峡谷美景的极佳之处。俯瞰景区,瀑布飞流、山泉激荡,山水一体,相映成趣,就是一处隐藏在深山的秘境,将喧嚣都挡在了大山之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5404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