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绘画与浪漫主义绘画的异同点有哪些

新古典主义绘画与浪漫主义绘画的异同点有哪些,第1张

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画派,古典主义绘画和浪漫主义绘画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画派之一。他们是以对立面的姿态出现的。

古典主义画派利用古典的艺术精神、理想与规范表现现实的道德观念,宣传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绘画为典范,塑造一种类型化的艺术形象。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缓微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使形象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概括,追求一种宏大的构图形式和庄重的风格、气魄。

19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绘画以古典主义绘画反对者的姿态出现在法国画坛。浪漫主义绘画艺术的主要代表人是藉里柯与德拉克罗瓦。反对古典主义绘画那种尊崇理性规范,摒弃其僵化的教条与呆板的模式,推出自己充满旺盛激情和思想解放的新格局。在艺术形式上,浪漫主义强调奔放豁达的风格和内在力量的迸发,强调大胆剧烈的运动与构图、饱满充实的色调和流畅激动的笔触。在题材上,重视对民族精神和异国情调以及文学名著中的形象的表现,颇具幻想与浪漫情绪。浪漫主义绘画是19世纪法国画坛引人注目的一个艺术流派

盛行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重理性,强调共性,要求严谨规范,时代气息鲜明;兴起于19世纪初的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则重感性,强调个性,追求自由,崇尚想象,挑战规则。作为艺术流派,二者相互对立,但作为创作方法,二者却都是穿上了风格外衣的思想,其风格特征总是不断地变化;而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理性的沉静和感性的冲动。

这三个流派都是19世纪兴起于法国的画派。

浪漫主义,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是德拉克洛瓦、籍里科,他们在艺术主张上与当时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对立,绘画风格上比较奔放和感情色彩浓厚,油画多见大笔触,与新古典主义追求的不见笔触的精工细作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浪漫主义的绘画题材与政治关系比较密切,代表作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比较主旋律,带有资产阶级色彩。

现实主义,兴起稍晚于浪漫主义,代表画家是库尔贝,主张绘画应表现现实生活,尤其是底层社会的生活现状,题材上与浪漫主义和新古典都不同,喜欢表现阴暗的底层人群,带有与资产阶级统治对抗的色彩,绘画风格属于传统写实性绘画,但技法比较接近现代直接画法,笔法比较粗犷,我国画家徐悲鸿留法归来就标榜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但其实徐悲鸿的老师达仰还是属于学院派的画家,事实上与现实主义的库尔贝等人是水火不容的。

印象派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比前两种流派晚,代表人物有马奈、莫奈、德加、雷诺阿等,他们的艺术从题材上与政治关系比较远,多表现自然风景,创作手法以写生为主,主要贡献在于提出用油画表现自然光的色彩倾向,画面色彩明媚鲜艳,笔法一般比较奔放,画面肌理厚重明显,不太注重造型,所以与其它传统写实流派在视觉效果上有比较明显的对立,但也不是所有印象派画家的风格都一致,他们是一个因现实活动聚到一起的流派,在风格上没有刻意统一的追求,所以马奈的作品风格实际上更加接近传统学院派。

这三个流派都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流派,随着艺术进程的演进也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每个流派的画家人员都是比较固定有限的,因此只要熟悉这些画家的作品,对这些流派的风格就有了清晰的认识,不大可能混淆。

欧洲浪漫主义运动始于十八世纪末社会发生剧变之时,它反对古典主义的秩序、唯理性主义和对个性的压制,是一个风格多样的运动,但中心的主题是共同的:即对大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对已逝的历史或异国情调的迷恋;对生活中惊心动魄、暗晦神秘的事物的偏好;对人本身难以理解的心灵上的困惑和焦虑的关注。

法国的浪漫主义艺术兴起于19世纪20至30年代。席里柯的《梅杜莎之筏》,吹响了浪漫主义的号角,他将人类复杂的情感在生命交替的刹那间表现得那样充分和富于悲剧力量,画中所蕴含的不可阻挡的激情的爆发,是以往的绘画中不曾有过的。 被誉为"浪漫主义狮子"的德拉克洛瓦,是一个情感丰富、知识广博、有多方面才能的人。轰动一时的《希阿岛的屠杀》,以其错杂宏伟的构图、热烈灿烂的色彩、阔大有力的笔触,成为法国浪漫主义的胜利宣言。德拉克洛瓦认为"幻想是艺术家的第一个优点",因此他在创作时的热情常常是夸大的,浪漫的气质十分突出。他一生都在努力寻找科学的色彩法则,是一个色彩的革新者。他那些具有东方情调的 犹如色彩交响乐般的作品,终于将绘画从对雕塑的模仿中解放出来。

西班牙画家戈雅,可称作是欧洲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战争和革命的震荡使他摆脱了与罗可可传统的联系而创造出一种属于浪漫主义的技巧。在《1808年5月3日 枪杀》中,他戏剧性地运用明暗与色彩,抗议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恐怖和灾难。他晚 年壁画所描绘的悲剧和梦幻世界,没有形、没有色也没有美,丑陋扭曲的形象却充 满生命力,完全扎根于无意识的心灵深处。美术史家们认为:"现代艺术是随着戈 雅摒弃了美和令人喜悦的东西后开始的。"

德国的浪漫主义在绘画中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风景画上,代表画家是弗里德里希。他作品中的景物常常是苍茫的群山、荒凉的海岸、修道院的废墟,在日出、日落或月光下显得神秘而深邃。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许多欧美画家开始了他们的"东方之旅",这些具有浓郁东方情调的作品,成了当时欧洲画家脱离古典主义规范的重要体现,在美术史上构成了一种颇耐人寻味的"东方主义"现象。

事实上,19世纪的浪漫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那些对难以实现的理想世界的热烈渴望,那些对灵魂呼唤的未知世界的神秘向往,幻化为欧洲文明中的一支极为统一的力量,它"不可逆转地确立了现代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并且决定了浪漫主义现象的丰富多彩。"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是对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反驳浪漫主义强调人的感官和情感的价值,宣扬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其文艺创作力主张扬个性、宣泄情感并挖掘人的深层精神世界,艺术表现手法多采用对比强烈的、充满感染情绪的戏剧性效果来表现人性的冲突和社会的矛盾。19世纪上半期的法国绘画受浪漫主义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其创作题材、美学形态和表现形式较之传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浪漫主义绘画摆脱了庸俗审美观和陈腐的学院派体制的束缚,满足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和平民阶层对自由、民主思想的文化需求,其文艺思想和美学形态在美术史上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最大的不同在于:浪漫派虽然和后印象派一样都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但浪漫派对题材和内容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后印象派将形式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

浪漫派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许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他们的描写不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往往只是撷取历史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可以任凭作者自由驰骋。有的浪漫主义者美化了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以与资本主义来对立。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都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

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塞尚的画甚至不顾及透视和人体解剖,只是用各种色块堆积成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形态;点彩画派正相反。后印象派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派别,它主要是指印象派后的一些艺术家虽然曾经做过印象派的通路人,却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的艺术理论和实践都不同于印象派,他们不满印象派过于客观的描绘世界,停留于对物体表面光色的兴趣上。他们主张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表现主观化的客观。

特点:反对崇尚理性,歌送人的本能感情;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寻求理想世界。

========================================

注:这个特指浪漫主义的特点,并不指作品的基本特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832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