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个好听的舞蹈队名字

取个好听的舞蹈队名字,第1张

1、享乐舞队、阳光舞队、乐乐舞队、轻舞舞队、昌盛舞队、时光舞队、百姓舞队、圣火舞队、青春舞队、永盛舞队、大婶舞队、雨点舞队、素年舞队、思念舞队、奇迹舞队、岁月舞队、温暖舞队、向日葵舞队。

2、彩虹舞队、旧时光舞队、旧梦舞队、最美舞队、幸福舞队、华登舞队、无限级舞队、晨曦舞队、曙光舞队、心跳舞队、星星舞队、双喜舞队、天地舞队、玫瑰舞队、浪漫舞队、佳人舞队、知己舞队。

3、情曼舞队、龙凤舞队、盎然舞队、圆满舞队、百花香舞队、聚古舞队、四方舞队、天下舞队、喜颜开舞队、步步青舞队、事事顺舞队、老友舞队、阳春舞队、白雪舞队、八方舞队、艳阳天舞队、十全十美舞队。

4、靓老妹舞队、合悦舞队、致祥舞队、祥麟舞队、威风舞队、齐天舞队、同心舞队、卡奇谷舞蹈舞队、爱尚舞蹈舞队、酷乐舞蹈舞队。

5、知度舞蹈舞队、蝶舞人生舞队、芭雅之舞舞队、钠克斯特现代舞团、陶舞蹈工作室、即兴演出舞队、梵音舞团工作室、王牌一族舞团工作室、潮流家族舞蹈工作室、第一舞团工作室。

街舞大致可分为:free style,new jazz,lucking,old school,poping,breaking,hip-hop jazz,house

民族舞(新疆,藏族,傣族,苗族等),踢踏,桑巴,探戈,抡巴,拉丁舞,古典舞,现代芭蕾舞 ,肚皮舞,印度族,成品舞土风舞 ,国际民俗舞蹈 ,秧歌舞 ,霹雳舞 ,迪斯科 ,中国古代宫廷舞 ,西班牙弗拉明戈舞 ,夏威夷草裙舞 ,阿拉伯肚皮舞 ,现代舞 ,国际标准交谊舞,即体育舞蹈 ,摩登舞(Modern Dance) ,华尔兹 ,维也纳华尔兹 ,狐步 ,快步舞 ,恰恰恰 (Cha Cha) ,斗牛舞 ,牛仔舞(捷舞)

我是学街舞的, 对其它舞种也不是很了解,不是很全面,见谅!!!

这篇关于少儿民族舞蹈:民族民间舞的小知识,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绚丽多彩的民族舞蹈

 50年代初,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和认真实施下,大规模地开展了“抢救遗产”的工作。体现在舞蹈领域,一方面是有效的考察、搜集、整理散见于民间的各民族舞蹈,通过加工——再创作,以其精华展现于舞台;另一方面则是对戏曲舞蹈的继承、发展,使其脱胎为独立的舞蹈艺术。

 各民族自然传衍的舞蹈——尤其是技艺性较强的,在传衍过程中其基本风格往往集中体现在一些有代表性的艺人身上,他(她)们大都是农民,堪称民间舞蹈家,但长期以来地位低下,甚至过着忍饥挨饿、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抢救遗产”也是对身怀高超技艺的民间艺人的拯救,他们自身和他们的艺术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破天荒地登入了大雅之堂。

 这一工作,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要长期实行的基本政策,也可说是“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延续和发展。新一代的舞人自觉沿着《讲话》的指导思想,深入生活,向群众学习,认真地对于那些,看似“粗糙”却是“最生动”的民间舞蹈进行学习、搜集、整理,本着“去其糟粕”——剔除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不健康成份,“取其精华”——选取人民性的审美特质进行提炼、加工、再创造。

 在建国后的十多年中,在毛泽东所提倡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洋溢着时代气息,反映了人民精神面貌的优秀舞蹈。它们不仅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而且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为世界舞坛所瞩目。

 前面已经提及的如:戴爱莲的《荷花舞》、《飞天》;贾作光的《鄂尔多斯舞》……等都是这一时期领时代风骚之佳作,象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

 如:《红绸舞》(群舞)首演于1949年,编导:金明(1927——)等,编曲:程云,首演者:长春文工团郑建基、王亚彬、刘海茹。一队男女青年,高举着“火把”跳着欢快的秧歌,“火把”变成了红色的长绸——如火龙飞舞,矫健的舞姿与变幻的 “火龙”交相辉映,洋溢着青春活力。

 舞蹈以民间秧歌和传统技艺——“百丈帆”为基础,选取了“燃烧的火把”这一有意味的形式,宣泄着人民得解放的共同心声。1950年该舞第一次进京演出,轰动首都。次年,入选参加第xx届“世青节”获金质奖。半个世纪以来,演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和世界的五洲四海,人们不约而同地说它是:“中国之火的象征”。

在搜集、整理传统民族舞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舞台精品确实不少。政府为交流经验、繁荣创作,定期举办文艺会演。饱经忧患的各族人民都以能在舞台上展演自己的舞蹈而自豪。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地区或民族,生活中自然传衍的舞蹈濒临绝境。面对新的时代,他们也渴望以舞蹈来表达心声,树立自己民族的形象。

 他们甚至向专业舞人提出:“为我们设计一个舞蹈吧!”《快乐的罗嗦》、 《草笠舞》正是在这样的“呼唤”声中,应运而生。

 《快乐的罗嗦》(群舞),首演于1959年,编导:冷茂弘(1938——)作曲:杨玉生,首演者: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工团,冷茂弘等。“罗嗦”系彝族之意(是译音),1949年以前,聚居于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云南及其他西南省份亦有另外支系)还保持着奴隶制度。解放军进山后,彻底废除奴隶制度,发展生产,新生活蒸蒸日上。冷茂弘亲眼目睹了凉山巨变,虽身为汉族,他对彝族获得解放的欢乐感同身受——迸发出创作的灵感。

 作者选取了彝族祭祀仪式中一些动态特征——“ 拐脚步”、“荡裙”……确立起该舞的基本风格,那贯穿全舞的手、脚超常化的快速摆动,则是“罗嗦”们自由心灵的具象化。舞蹈和着单纯而独特的彝族曲调,以彝族特有的方式呼叫着,表现出一个挣脱锁链的民族,发自内心的狂喜!这个舞蹈从凉山跳遍全国,在世界各地演出均受到欢迎。

 《草笠舞》(女子群舞),首演于1960年,编导陈翘;(女,1938——)作曲:李超然,首演者:海南黎族自治州歌舞团,韩爱桃等。黎族姑娘喜编草笠,它不仅供田间劳作中遮阳、挡雨,那也是姑娘们美的饰物。朝阳照耀下,姑娘们迈着轻快的步伐去下田,头带着草笠——好似茫茫天地间飘荡着片片荷叶;晚霞掩映下,姑娘们沿着田梗走来,挂在腰旁的草笠又如一行行滚动的车轮;草笠随着她们劳动的身影,流动着,跳跃着——组成了一幅特色浓郁的“工艺画”……陈翘的艺术青春是在黎族聚居的海南岛度过的,她熟悉他们的民族习性和表达感情的方式。

 她从生活中提炼的动作:手插腰,微出胯,顺拐式的步态与摆手以及相互梳理帽穗、织带的细节……无不表现出黎族姑娘特有的美,贯穿《草笠舞》的潜台词是:瞧,我们多漂亮!这个作品曾获1961“世青节”金质奖;它与《快乐的罗嗦》都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

 上述的各民族舞蹈,代表着这一时期数量的“情绪舞”——短小精炼,无复杂情节,以比、兴手法状物抒情。无论是在传统民间舞蹈基础上加工、创作的,亦或是专业舞人精心设计的,都突出民族风格——力求体现不同民族的审美特质。

生活的丰富多彩,造就了舞蹈题材、体裁、风格、式样的多样化,这一时期,从生活中提炼舞蹈语汇——不强调特定风格,更直接地反映生活的作品也不少。如军事题材的舞蹈作品中,双人舞《艰苦岁月》,给人们留下格外深刻的印象。这个作品首演于1961年,编导:周醒(1934——1988)、彭尔立(1936 ——);作曲彦克、周方,首演者: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朱国琳、廖骏翔。编导者从同名雕塑中获得了灵感,或者说,舞蹈是这座雕塑的“动态化”呈现:长征路上的老战士与小战士,面临敌人的围追堵截,在饥寒交迫中艰难跋涉。

 小战士几尽昏厥,老战士吹起竹笛,激昂、优美的音乐唤起了战士对未来的向往,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搀扶着,向着既定的目标不屈不挠地前进。《艰苦岁月》以它独特的创意,凝炼的结构,感人的细节,鲜明的舞蹈形象,呈现出战斗中的浪漫情怀。它注重的不是解释事件,而是表现人物感情的升华。

 以上列举的都是50-60年代中期的代表性舞目,经受了长期的社会的选择,得以流传至今。这些作品的编导和领衔首演者,是新中国第一代舞人中的佼佼者,他(她)们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的同时,特别注重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自觉地追求—— 艺术个性与民族气派、时代精神的交融。

 经过“文化”(1966——1976)的10年浩劫,倍受摧残的舞蹈艺术得到了复苏,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进入了新时期。在这历史性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审美意识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反映在文艺思潮上,比较集中的体现于围绕着对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反思,探讨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评估。不同观点在各个领域里的公开论争,反映出文化人思想的空前活跃,体现了在邓小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号召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进一步弘扬。这种进步是深刻的、全面的,对新时期的舞蹈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前的舞蹈,基本上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总体模式——时代印迹。宥于当时的思想观念,创作者似乎很怕自己的作品,距离生活原型或原生形态的民间舞蹈太“远”,对题材、体裁的选择以及舞蹈动作的加工,一般持慎重态度并偏于趋同性。因此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存在着某种雷同化、模式化的倾向。

 文艺复苏后的广大舞人,跃跃欲试,尽管在价值观念,审美意识方面相互存在着各种差异,却无例外地反映出强烈的创新意识——渴望对过去惯用的手法和固有模式——哪怕是“成功经验”,予以突破。在回顾、反思中,经历了困惑、探索甚至是孕育的阵痛后,先后涌现出一批新意盎然,令人瞩目的作品。

 成长于50年代的舞蹈编导,再创佳绩,其中黄少淑(女,1938——)、房进激(1931——)伉俪合作的《小溪、江河、大海》,则更具突破性。这个女子群舞,首演于1986年,作曲:焦爽,首演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张晓庆、李茵茵等。一群着水色长裙,身披透明薄纱的少女,似滴滴晶莹的“水珠”,以细碎、流畅的舞步逶迤连绵地运动着,舞姿幻化成江河泛起的波涛,细浪起伏不断。少女挥舞着裙、纱,以大幅度的奔腾跳跃,形象地展现了奔流不息的浩荡江河滚滚向前……舞蹈营造出山涧小溪流聚成河,汇入大海的壮观景象,揭示着人类亘古不变的规律。

 像这样体现出浓重的生命意识的舞蹈,新生代的编导也佳作迭出。

 如:《奔腾》(男子群舞),1986年首演,编导:马跃(回族,1945——)作曲:季承、晓藕等,首演者: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姜铁红领衔。舞蹈以领舞、群舞的相互衬托,展现出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雄伟气势。

 其中,“人”的“信马由缰”与“马”的“奔腾飞驰”交相挥映,迸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这个舞蹈是对蒙古族舞蹈创作的重要突破。它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民族风格展现,而是通过体现蒙古民族须臾难离的马的“灵魂”搏击,揭示这个民族对生命的感悟。

 《黄河大河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作曲家洗星海的不朽之作,这部作品和以它为基础创作的的同名《黄河钢琴协奏曲》,都被确认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舞蹈编导选用经典乐曲编舞,是极富挑战性的新尝试。苏时进(19——)、尉迟建明(1935——)80年创作的男子群舞《黄河魂》(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首演)率先向此目标进击,他们的成功实践对于舞蹈创作题材、表现手法的开掘均具有开拓意义。

当地人的民居、泼水节、刻写在贝叶棕上的佛经和布朗族民歌。最期待的就是西双版纳的传统民居,干栏式竹楼,大家都知道,西双版纳是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非常多,而这种“人”字形的干栏式建筑,就能够有效地排水,不会造成房屋积水的现象,另外,竹楼的上下层也特别吸引我,想知道在下层养家禽,上层居住是什么样的感受,先来个入乡随俗。

西双版纳的泼水节,这个实际意义上傣族的新年是特别想参加的,这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最吉祥的日子,想想能看到当地的划龙舟、放高升以及文艺表演,就异常的激动。最好是能看到“丢包”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想想花包飞来飞去的场面就特别的震撼。

去看看入选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贝叶经,之前做攻略,了解历史的时候,知道贝叶经的制作分许多个工艺流程,并且刻写方法十分考究,被誉为“运载傣族历史文化的神州”,在贝叶经里边,除了记录了佛经以外,还包括了傣族的天文历法,社会历史,法律等等许多内容,想通过这部“百科全书”深入细致的了解一下傣族当地的文化,这个对我的吸引力还是特别大的,很期待能在心里碰撞出火花。

一直就听说聚居在云南西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歌舞艺术丰富多彩,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对歌舞有着浓烈的兴趣,无论走到哪,只要有歌舞,就能吸引我驻足,更何况是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布朗族民歌,现在脑海里满满都是风趣活泼的民歌。

舞蹈种类有很多。

街舞(包括breaking,Hip-Hop,B-Boy,牛仔poping,freestyle,house,new jazz(女生专属):ragrea(雷鬼,女生专属))

摩登舞

1、华尔兹

2、探戈

3、狐步

4、快步

5、维也纳华尔兹

拉丁舞

1、伦巴

2、恰恰恰

3、桑巴

4、斗牛

5、牛仔舞

民族舞(东北秧歌、新疆舞、藏族舞、傣族舞、蒙古舞、朝鲜舞、鲜族舞、胶州秧歌等等)

芭蕾舞(包括宴会芭蕾,宫廷芭蕾 ,情节芭蕾 ,浪漫主义芭蕾 ,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 )

印度舞(古典和民间两类。古典舞蹈有四个,即曼尼普利舞、婆罗多舞,格塔克里舞和克塔克舞。印度舞也可以分为北印度舞和南印度舞)

古典舞(中国古典舞和外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分汉族古典舞和少数民族古典舞

这些是舞蹈的种类了。

如果想学习建议还是学习民族舞和拉丁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699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