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生活成奢望散文

田园生活成奢望散文,第1张

久居县城,对我来说每天户外运动最多也就是下午爬回荆山亦或沿达溪河边溜达一圈;这天与栏目组的小柳,搭乘李师车来到独店镇的秋射村,拜谒令后世景仰的《国语》《左传》编撰者左丘明墓。回来时路过秋射村民小康住宅区,司机李师的父母住在这里。在二位老人的邀约下,我们步行十多米便来到他家门前。门楼左右长着对称的两颗樱桃树,只见一颗颗红宝石般的樱桃挂满枝头,热情好客的主人给我们找来塑料袋,端来凳子,让我们站上去采食。望着那鲜艳的红樱桃,不由得令人垂涎欲滴,于是便忘掉斯文,踮起脚尖,裸露腰腹,左手牵枝,右手拧果,顾不上擦拭,忙着往口里填塞,甜美多汁的樱桃在嘴里一个转身便被吐出一个桃核。低处的采完,就站上凳子采摘高处树梢的。不一会儿,过足了嘴瘾,袋子里也装了不少。

来到距公路不远的一处果园,沿埂边转过去,山坡的洋槐花尚未开败,码放整齐的峰箱旁是养蜂人甜蜜的微笑;果树的枝枝杈杈上坐满了拇指蛋大小的果子,时不时有蜜蜂飞来飞去;果园里套种着一畦一畦的蔬菜,充满生机,二尺多宽的白色地膜不知捂着什么,已经有小芽破膜而出;果园边的核桃树下坐着两位老大爷又说又笑,不知他们在聊什么开心话题。久违了的乡情乡韵,清新的槐花香,伴着黄土的芬芳,被阵阵微风吹起扑向我们,沁入肺腑,令人顿觉神清气爽。一种叫着乡愁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在内心升腾而起。

自父母双亲去世,老家已成了我回不去的家。尽管我们兄弟之间亲密胜过从前,可那终归非我家。这些年我一直飘荡在老家周边,闲暇望着老家凝神发呆。回想父母在的时候,周末常回老家,吃老妈做的土特产,听乡间的奇闻趣事,漫步乡间的小路上,品尝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其乐无穷。几年前,我曾向妻子提出,在兄弟的名下买块地,等将来退休建房,回乡下养老。不料遭妻子反对,加上后来儿子在兰州参加工作,我得为他考虑,于是便放弃了我的想法。在农民工想方设法迁入城市的大背景下,我还是非常向往农村的田园生活。

在乡间,放慢脚步,享受一种慢生活,远离喧嚣和烦扰,任思绪飞扬,任情感自由奔放。一个人在田间小路、林荫道旁无所顾忌地放开嗓门,吼几声惊天动地的大秦腔,平日里积在胸中的郁闷顿时荡然无存,那是何等的轻松和畅然。累了,席地而坐,闭目养神,享受清风送来的阵阵凉爽;精神缓足了起身拍拍屁股,不用担心扰到他人;热了,树荫下歇凉,扯几把野草荆条,编个草圈戴在头上。如果再有闲情雅致,邀个三朋四友,树荫下下棋打扑克,掀牛挖坑斗斗地主,也可支起麻将桌,告个三五块,谁赢谁跑腿,买瓶西凤酒,告诉家里人多做三两人的晚饭。这些事即使无多大意义,但是所有烦恼都会随之荡然无存,得到的是快乐开心,就像久闭的`房间,不经意地打开门窗吹进了一缕清风。

其实,乡间一年四季都是迷人的:春有春的景色,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夏有夏的风光,草木茂盛,绿意盎然;秋有秋的韵味,瓜果遍地,采集收藏;冬有冬的景致,瑞雪飘飘,银装素裹。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田园六十首》中把乡村春夏秋冬的美,描述的淋漓尽致,品其味,俨然一副精美绝伦的四季田园图。独自行走在沟湾梁茆抑或阡陌林下,边走边想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生活,惬意油然而生。曾经向往的清雅、超凡的生活,没想到只是动动身不用花钱不用费心便能够超然享受。远离是非名利,放下无形重负,无拘无束,不看别人脸色,不用瞻前顾后,不受他人指指点点,说真心话,做自然事,自食其力,自得其乐,吃喝不用担心中毒,言行不怕招惹他人,活出真我,也许这是一种奢望。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变化,我们有必要以超然的心态去追求最简单的生活,把那些世俗的名缰利锁统统卸下,忘掉忧烦和失意,让心灵回归自然,最简洁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到乡下看看,去田间走走。列夫托尔斯泰曾如此定义“幸福”:那就是跟大自然在一起,看着她,跟她谈话。优美的环境,其实也是看不见的财富。

望着微风吹拂、绿浪起伏、正在扬花灌浆的麦田,望着那充满果农希望及梦想的果园,感恩这片黄土地,给了人赖以生存的食物,这也是黄土地骄傲的传奇;听着那些在树林里自由飞翔的鸟儿鸣叫,听着乡间老人讲那些年陈谷子烂麻子的如烟往事,便会觉着穿越了时光瞬间回归童年,令人浮想联翩。面对那三言两语说不清道不完的田园风光,真叫人流连忘返,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回到单位遇见同事,觉得一下子亲热了起来,原来或多或少的芥蒂一下子烟消云散。向他们炫耀下乡的收获与感受,散发他们品尝没有丁点污染、自然正常长成的鲜艳樱桃,分享那初夏季节的时令美味。尽管这樱桃比市面商贩卖的小了许多,可这是让人放心、自然本真的东西。

田园牧歌,是现代人追忆的闲适生活。那些看似无意义的时光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实在,心情也愈加开朗和豁达。原来,简单的快乐也是可以轻易得到的,所需要的不过是个取舍。

今日之所感,用一首打油诗作结:

美丽乡村好风光

鸟语花香太寻常

远离喧嚣心舒畅

采摘果蔬品纯香

借与果园树下坐

阵风不时送清凉

福康本在心底藏

有空回家孝高堂

夏日的田园是一首诗、一幅画,特别是遭受到少见的春旱之年,一场透雨过后,田园里可真是一天一个样。都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可田园变得会让你想不到,会让你发疯。

我的楼旁是国有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林场占地二百四十亩的苗圃,是这个林场重要的创收项目。苗圃里育枫树、暴马丁香、海棠、榆叶梅等可供观赏、绿化的树种近百种。走进苗圃,其实就是走进了一个大花园,可见高的、矮的、大叶的、小叶的,红花的、黄花的苗木,特别是经林业工人的一双巧手,编织成了各式有了生命的图案,真得让人陶醉。

进入苗圃,我看到了二个奇怪的现象:一是如今苗圃里育的树苗已经不全都是绿色了。金钱榆的叶子如同黄金,黄的闪金光。而红王子顶戴,整株植物就是一团火,红的是那样耀眼!我有时间在想,当我同孙子一起走入苗圃,我可怎么回答孙子红花配绿叶的话题。

另一个现象让我长了知识。在一大片枫林里,几株枫树出现了我从没见过的现象。枫叶不大、稀疏、没有往年的葱绿,原本是绿色的树叶出现了没看到的颜色:叶子的四周浅红,只有与叶柄的连接处还有些绿色,红绿界线非常明显。入伏的日子正是植物疯长的'日子,枫树的叶子为什么没到秋天没挨霜就红了,红了的叶子怎么还有一点点绿色?好事的我找到了林场技术员。找到了答案,更让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

听80岁前任林场场长张志远老人讲:出现这种现象是植物自我保护的一种无奈的办法。今年连续三个月没下雨,而且还是少有的高温大风年头,那几株枫树生长的地块土层比较浅,当枫树严重缺水时,植物的叶子会停止生长,甚至褪色干枯变红,几乎失去了生命现象,其实这是植物特有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如同冬日的大葱,根枯、叶落、心不死,枫树也是这样,你细细看看,这几天下雨了,所有的叶柄都绿起来了,连接叶柄的叶子也都有了少许的绿色。其实用不了多久,只要是雨水充足,所有的干枯的叶子都会恢复到正常的生长姿态。老人讲的通俗易懂,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生活中人类如果有枫树的能力,假设现在患不治之症病人都自我减退功能,让身体处于休眠状态,当科学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能够将那些顽疾根治的时候再苏醒,那样人类的寿命会更长。

夏日的苗圃是一幅画,让我这个摄影爱好者爱上了她。每天,我都要起早贪晚云拍那些花儿叶儿、蜂儿蝶儿、萌芽的小草及参天的大树,昨天刚露头的幼苗,只一夜,齐腰深了,这我才体会了雨后春笋的含意。这里虽然没有竹子,但这里的白杨、钻天柳生长的速度一点也不比竹子慢。将来,当科学技术更发达的时候,白杨、钻天柳的生长速度也许会比竹子还快,那时候可能就会有真正的雨后白杨,势如破竹的场景。

生活中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夏日的苗圃,也成了我避暑的好去处,置身于五光十色的苗木间,伴随着池塘中蛙鸣,树上蝉儿、知了的阵阵歌唱,你会感到是在欣赏着一首最杰出的“大自然合奏曲”。那乐曲是气死肖邦,难死贝多芬。举节无双,无以伦比。

山村的美景是田梗上盛开着各种叫出名及叫不出名的野花。我家乡野花的种类数不胜数,颜色各异,极香无比。在田梗上,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忙碌的蜂儿、蝶儿翩翩起舞,那个时候你会感到大自然的物种多样及大自然界的美丽神奇。

夏日的苗圃每天都在上演着原始版的健美操表演。夏天最不容易的是农民兄弟,他们没有时间表,每天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顶着酷暑劳作,常常洗“汗浴”。只有亲身体验一下农田劳作的滋味,才能知道什么是汗流浃背、大汗淋漓。当都市许多人都在空调屋内品茶时,为了农田里不发生草荒、虫害,他们不知道要洗多少场汗浴。阳光下,他们裸露的皮肤是黑紫色,肌肉疙疙瘩瘩,其实许多健美运动员的肌肉只是部分突出,真的没有他们的匀称。他们表演健美不用特意涂橄榄油,阳光已经将他们的皮肤呈现出天然的美。他们会大口地喝从井里提出的凉水,有时候会捧起水管子一鼓作气。喝过后肚皮都感觉鼓鼓的,再一场大汗,很快就会化为体液。他们是生活中最快乐的人。新闻说长寿村的人会长寿是生活环境无污染、无压力,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我的农民兄弟都是长寿之星。夏日,顶炎炎烈日劳动,出了几身透汗之后,到小河、水库、方塘洗个痛快的冷水澡,或淋一场暴风骤雨,会感觉生活是那样充实鲜活,原汁原味。

夏日的田园,夏日的苗圃步步是景观,处处有诗意。我的家乡我的快乐之地,让我怎么不爱你!

 一、

 斜阳衔微木,鸟兽做乾坤!

 斗转星移,日新月异,故事酝酿在酒里,酒酝酿在粮食里,粮食酝酿在土地里。

 故事不会说谎,酒杯不会说谎,粮食也不会说谎,大地耿直的心肠。

 直至孤寂,沃野千里。咿呀嘿,一个农人背对夕阳,忘情地吟唱。

 他的身影不够高大,他的故事是万千人故事的一种,他的手中锄头和狗一样忠诚。你看到他手中的锄头了吗?看到土地翻起的波浪了吗?甚至是身后的微光,短暂而美丽。

 田埂倒像是人的心路,时而弯曲,时而笔直,老农坐在在田埂上,慢悠悠掏出烟袋,慢悠悠点燃一袋旱烟。

 好像日子也是如此,慢了,才不满。

 快节奏的人,习惯跟生活奔跑,仿佛夸父逐日,最终累死途中。

 正如古话云: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闲散的日子,自然多了几分潇洒,几分惬意。我们都习惯了漂泊与迁徙,但最终还是要落叶归根,尘归尘,土归土;哪里来,哪里去。

 二

 叩问一道柴扉,无需灯火通明。

 这条通往内心的道路一直黑着,颜色和调料就摆放在路的尽头,我们慢慢地走过去,慢慢地叩开一道柴扉。

 风景不能过于绚丽,光线不能过于绚烂,随手摸到的石头、沙砾,或者是布匹,让星子和夜空高悬屋顶,让乡村和流水徜徉脚下。

 若是无风,就沉默下来,心静了,草色和山川才能还原原来的容貌。若是不能空手抵达故乡,云头的雨,也会梦一般陷落。

 三

 遥看草色,分明掩映着光辉,徒步走过山坡和羊肠小径,低头的草,抬头的草,舒展的草,羞涩的草;像一盘水墨静卧天地。

 草住在水边,有了水的灵性,它们正细心地经营着神赐予的绿色,有的草成为食物进入牛的肚子,有的`草成为景物被一款相机提走,而我内心的草,仍一直延伸着,铺展着。

 像母亲的乳。云头挤出泪来,这些草就学母亲的样式;遥看草色,直至踏入这一片纯美之地,草尖的露水顺着裤管流进脚心,让我的每个脚印,都有故乡的味道。

 四

 “近乡情更怯!”

 一首歌陪着一个人慢慢走,一朵云陪着天空晃悠悠。近了,心跳的声音越来越熟稔,溪水划拉着阳光,一步一个脚印!

 最好选择在春天来到近旁,听一听流水舒缓的节奏,沐浴在骄阳柔和的光里,徜徉于春色,流连在山川纯美的景象中。

 走远了,心与大地的距离也有远了。当我们的心越来越靠近大地,靠近一抔泥土的芬芳,阳光和草色、流水和山川,才能彰显自然的美景。

 我们与土地的距离仅仅是一步之遥,有时却需要一生来旅行,城市和高楼、霓虹灯和车辆诠释着发展的倾向,只有那一片草,那一片土地,以及脚下流淌的溪水,才能还原神的本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372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