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大全6篇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大全6篇,第1张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 观后感 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大全1

2022年4月16日,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三位航天员回家了。

看!三位航天员正“安详”地躺在座椅上看报纸似的手册。而地面上东风着陆场空无一人,已经为火箭着陆做好了准备,这次有5架直升飞机,搜救部队和医护人员。

听!地面正与航天员对话呢!“请航天员上报自身情况。”“洞一感觉良好—”翟志刚拉长了声音说道。“洞二感觉良好!”王亚萍用清脆的声音说。“洞三感觉良好!”叶光富不急不慢地说道。顿时,“啪啪啪……”的掌声响了起来。

此时,返回舱已飞出了“黑障区”如同火球一般快速下降,到了距地面五千多米的地方,返回舱扔出了引导伞,紧接着一个红白相间的大伞快速打开,返回舱的速度慢了下来。不一会儿,返回舱一摇一晃地掉在了地上。搜救队员立刻架上为航天员准备的“滑梯”,两名搜救队员和一名医监医保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将三位航天员拉了上来,他们躺在特制的床上,被“睡袋”包着,被六位搜救员依次抬进了医保车中。

妈妈说这些航天员真不容易呀!而我在想:他们在外太空生活了半年之久,可真伟大!王亚萍的女儿一定会满怀期待妈妈会给她摘什么样的星星呢!

我是中国人,我自豪!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大全2

2022年4月16日,是一个令中华儿女感到骄傲的日子!因为,我国在太空生活了183天的航天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回家了!

听!“嘭”的一声,返回舱成功着陆,接着,耳边传来一阵沙石与返回舱的摩擦声,瞬间,又响起了一声声热烈的掌声。看!返回舱如同一只巨大的椰子,快速从空中向下落,刹那间,这只焦黄的“椰子”张开了巨大的红白相间的降落伞,这把降落伞在空中逐渐张开,被风吹得鼓鼓的,带着返回舱缓缓在东风着落场着陆。顿时,着陆场上尘土飞扬。医护人员迅速赶来,确定航天员身体健康后,把他们一个个扶了出来。椰子似的返回舱、宽广的着陆场、三位航天员,构成一幅令人激动的画面。

妈妈一边看,一边摸着我的脑袋,给我介绍:“三位航天员返回地面一共要9个小时。其中,经过大气层时温度高达几千度,所以返回舱外面好像被烧焦了似的。”我看着看着,不禁起了疑问:“他们出舱为什么要让人扶呢”“太空中没有地球引力,人在太空中是飘着的,与地面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从太空回到地面后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妈妈回答道。

看到最后,我不禁为祖国感到骄傲。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也要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致敬航天人,扬我中华魂!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大全3

二0二二年四月十六日,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令全国人民热血沸腾的日子,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因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中的三位宇航员成功着陆了!

看!天空中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个焦黄焦黄的铁球,“咻”地一声冲过大气层,像一条绚丽的长龙,令人胆颤。过了几分钟,铁球“砰”的一声,打开了降落伞,铁球渐渐地变慢了,最后“轰”的一声,铁球安全着陆了。大地仿佛都震动了起来。随着铁球大门打开,医护人员们检查好宇航员们的身体后,把他们抬了出来。宇航员们微笑着 报告 自己的身体情况:“感觉良好!”全场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衣服,由于长时间在太空中,他们的皮肤格外的好。

被称为“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来到女儿面前,把一个“星星”送给了她,并说道:“看,妈妈摘到星星了。”她们都开心地笑了。多么幸福啊!

看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妈妈握着我的双手,铿锵有力地说道:“他们在太空中住了一百八十三天,他们是令人敬佩的,我们要为祖国感到骄傲!”我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敬佩!

看着他们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我激动不已,心中都是自豪和骄傲。今后,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让祖国的科技更加发达,让祖国更加强大!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大全4

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荣耀归来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载着三位航天员顺利升空,中国人追逐星辰大海的梦想又将向前迈进一大步,为“圆梦九天”再立一座崭新的里程碑。

千年等一回。从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到司南、孔明灯,我们从飞天梦中看到了浪漫瑰丽的想象,也经历了从零到一的突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们对梦想的坚守,也是我们对梦想艰苦奋斗的初心。从浪漫的想象到朴素的探索工具,是中国人丈量梦想的脚步,是中国人敢想敢做、善作善成的生动注脚。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它是探索发现新事物的眼睛;一个民族也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它是想象转化为成果的唯一途径。

星河滚滚入梦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把感性浪漫升华为科学实践的民族,从“玉兔何年上月宫,夜间捣药特无踪”到“嫦娥三号”驶抵月球表面;从“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在极富感情色彩的诗句中,我们找到了对飞天梦充满诗意与浪漫的表达,从一件件大国重器的问世中,我们找到了代际间的精神传承与接续奋斗,那是航天精神中的浪漫延续。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从巾帼不让须眉的王亚平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吃苦的坚韧精神;从频繁调动重新清零、从头开始的叶关富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战斗的拼搏精神;从为国家需求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领域完成多项首创工作的王希季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攻关的探索精神;从胸怀祖国,放弃国外优渥待遇,突破重重困难,登上归国航船的钱学森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奉献的无私精神……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代科学家脚步不歇,不畏艰难,义无反顾投身航天事业,他们凭借着对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一以贯之,一路闯关夺碍,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默默耕耘,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浪漫坚守中,将科学的“荒漠”变“绿洲”,创造出航天事业的累累硕果,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传唱的航天精神,这种精神还将继续鼓舞和推动更多中国人迈入探索太空的大门。

涓涓不绝,流为江河;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对于基层干部来说,一部中国人的“飞天史”也是一部奋斗史,唯有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才能浇灌出“浪漫的果实”,才能在勇攀高峰中越走越远。我们要从“航天精神”中堪破“浪漫”的终极奥义,磨炼一往无前的勇气,汲取苦战能过关的决心,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大全5

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组合完美,“老中青'结合,书写中国太空新纪录。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挥毫惊鸿之笔。“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丽传奇,刮目奇迹。

九霄逐梦问天,阔步强国征程。

上九天揽月,观天上亨阙。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这是共和国发展壮美诗篇。

浩瀚苍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写华章。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伟大,“天和探索之旅很美好。”航天员王亚平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说,我们期待 除夕 守岁时,能够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神舟十三号任务展现中国为载人航天探索这一人类共同事业作出的新努力、新贡献;中国必然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大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大全6

今天,神十三返回舱成功着陆,我很幸运能在屏幕前迎接英雄回家,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

在看完航天员王亚平的采访后,我感触颇深,她不仅是为女儿摘星星的妈妈,还是我国首个进入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在她的采访中用轻松的语调谈起这180天的生活,但我们都知道这成功背后她付出太多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坚持。面对挑战,她“就是一个字,练”!日复一日大过载、重负荷、高强度训练,为了克服男航天员相比于女航天员臂力和臂展的先天优势,对加压后舱外航天服的操控,她花费更多的努力。不仅是“男航天员坚持多久,她同样坚持多久”,更是每次都在规定课时外自己加练1小时。如今,这场完美的太空行走,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努力与坚持的意义。

我很喜欢王亚平阿姨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 长跑 ,我在飞行这条长跑路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一无二。我会继续飞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微笑面目,坚持下去就会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大全6篇相关 文章 :

★ 2022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篇

★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心得作文10篇

★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个人心得体会多篇

★ 2021弘扬一二九运动精神大学生心得体会5篇

★ 2021“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观后感10篇

★ 2021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00字精选15篇

★ 2021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大全100篇

★ 好课》观后感作文专题

★ 时代新人说对话战疫英雄思政课心得体会

★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二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一直在突飞猛进。继神舟12 ,13号以后,神舟14号又突破了很多第1次。神州14号的设计更加先进,更加方便宇航员进出舱门,而且对宇航员的安全更加有保证。宇航员出舱更加舒适,便捷,安全。他们更加从容地”走出家门,遨游太空“。

神舟14号的舱门是一米宽的设计,更加方便宇航员穿着笨重的宇航服自由出入。而且神舟14号舱门的打开非常便捷,只要宇航员用手轻轻扳动一下门把手就可以把门打开。是一种刚与柔的平衡,利用杠杆放大原理找到平衡点,这样的话宇航员就会很省力。这次出仓的仓门作为航天器机构中的复杂产品设计结构复杂,涵盖了密封,传动,锁紧,导向,润滑,人机工效等学科。既给宇航员打开舱门提供了方便,又给宇航员安全出舱提供了方便。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式的浪漫。

而且宇航员的安全绳索长达10米。有效的连接了宇航员和神舟14号航天舱。而以前的有效长度仅有一米多。而这个安全绳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证明,它能够经过数万次的扭转牵拉,还能保证宇航员的安全。能够最大范围的让宇航员在航天舱外活动,完成航天舱外的科学试验。而且这种安全绳采用了耐空间辐射的特殊包裹附材料。还采用了辅助排绳,滑轮组引导钢丝绳排绳。而且此次宇航员在航空任务执行过程中有云台灯照明。宇航员在空间站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手机应用调节舱内照明,环境睡眠模式等各种模式。创造最佳舒适的环境。更加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和睡眠。

虽然科研很重要,但是科研人员能够舒适的工作更重要。科研人员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科学家不仅要讲究效率,更讲究安全,便捷和舒适。让我们的航天员开开心心的工作,平平安安的归来。

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三位航天员的中国式自豪与浪漫你体会到了吗?属于中国的骄傲啊,太自豪了。打从心底里的自豪,感谢三位航天员。全程看了直播,祖国越来越强,航天科技水平越来越高,返回舱着陆流程高效和人性化,希望其他行业科技向航天一样发展。我觉得他们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们随时可能为航天事业献出生命,死是何其容易的事,而在于他们明知道有极高的风险献身,却要用意志与生命极限抗争,捍卫高于生命的尊严与荣光。

说实话,中国航天执行这样的任务已经很多次了,只不过这次比以往时间长一些,下次可能比这次更长一下而已。回来是正常的,整个过程从开始分离到地面的搜寻已经出仓,没啥惊喜的,不是看不起,而是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国家的强大才会有这样的成就,感谢国家的强大,归功于航天人的努力。2022年,我们将再发射2个空间站实验舱、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再将6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会师”,并共同在轨工作一周左右时间。

尽管总体上中国的航空工业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但60多年来,中国先后建立了飞机、发动机、航空电子、军械武器、仪表等专业设计研究机构,建立了空气动力、强度、自动控制、材料、工艺、试飞和计算技术等专业研究试验机构。中国航空科研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试验设备日臻完善,已建成了一批技术先进的风洞试验设施、飞机全机静力试验室、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和飞行试验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322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