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哪首诗,描写孩子的天真烂漫,让人读后发笑?

白居易的哪首诗,描写孩子的天真烂漫,让人读后发笑?,第1张

童年,应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了。童年,饱含着最为真挚最为珍贵的爱意。童年,有人肆无忌惮地宠溺着你,还有人欣赏你的调皮。当你慢慢长大,回首童年,定然心怀感激,当你成为了大人,再看孩子,定是满眼温情。

富有童心的诗人很多,喜欢孩子的诗人也很多,而白居易就是一个十足的孩子迷。有一天,白居易来到了小池,看到有孩子,白居易心里都乐开了花,诗兴大发,妙笔一点,一幅颇有趣味的动感画面缓缓展开了,于是他写了一首趣味十足的诗。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写得极为简练,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极为有趣。诗的前两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从小孩撑船开始写起,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只见一个小孩子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向着开满莲花的池中划去,最后采摘回白莲花来玩。首句中两个“小”字,前后呼应,突出了孩子的可爱。“偷”字表明孩子是在没有经过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去池中采白莲的事实,将他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形象细腻的刻画了出来。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孩实在可爱,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自己的踪迹,反而暴露了行踪,只见那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纵观这首诗,想想这个孩子的行为,真的是可爱极了,没有太多的隐藏,只是想着自己高兴,虽然笨拙,这却是孩子的天性,天真有童趣。

能写出如此天真烂漫的孩子气,白居易是有原因的。白居易作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力量。他以长诗《长恨歌》《琵琶行》而闻名,他关心国事、深爱国家,同时白居易也特别喜欢孩子,宠爱孩子。在封建时代,白居易可谓著名的晚婚晚育,他三十五岁结婚,一年多后他有了ー个女儿,取名为金銮子。白居易很爱孩子成了“女儿奴”,他给女儿写诗,并且发誓要努力工作,为女儿打造美好的未来,但是世事无常,金銮子三岁时得了病,最终不幸天折。

白居易悲痛万分,在诗歌里不断发泄着内心的悲痛,“慈泪随声进,悲肠遇物牵”“言三里地,此别是终天”,女儿的衣服还在衣架上,没吃完的药还放在桌子上,好像一切还是以前的样子,但是他的金銮子却已经躺在了三里之外的小墓穴里。三里地的距离,阴阳两隔,阻断了亲情。

后来,四十五岁的白居易又有了一个女儿,取名阿罗,白居易对阿罗百般爱护,看着女儿安稳地长到七岁,可以学妈妈画眉,可以学爸爸吟诗,他幸福极了。后来白居易又生了个儿子叫阿崔,白居易更加开心,“腻剃新胎发,香绷小绣襦。玉芽开手爪,酥颗点肌肤”(《阿崔》),可惜老天爷总是嫉妒,阿崔三岁也夭折了。

白居易后半生在得到孩子的幸福与失去孩子的煎熬中度过,无论哪种情况,无论哪种心态,在看到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孩子时,他总是温情以待,看到孩子,就是一种幸福,就一定会带来快乐。

眷念童心

童心有着生命不息的热情,十万个为什么的求知欲望,纵使得到满足亦永不言休。

童心有着清澈如水的纯情,棒给人们的都是率直坦诚、磊落真挚的心怀。

童心有着充满善良的同情,让自己的心升华成一颗晶晶亮的小星星,去擦亮那一双双眺望的眼睛。

童心有着伶俐多情感性,能为一次起不了作用的帮助感动,能为一部小小的**而落泪。

童心有关宽以待人的宽容,心与心偶尔发生了摩擦、碰撞,顷刻间便会重新沟通和联结。

眷念童心,是因它有着冰清玉洁的纯净;眷念童心,是因它有着五彩缤纷的梦儿;眷念童心,是因它有着天真烂漫的童稚;眷念童心,是因它有着永不言败的自信;眷念童心,尽管它的一切是稚嫩、无知,但我们依然要眷念它,只因它有着凡尘世俗一颗纤尘不染的小心灵!

当你踏上人生奋进的旅程,蓦然回首,你会由衷到宝贵的童心恰似那枝繁叶茂的常青树,岁岁更新,犹如滚滚无尽的江河水,永不枯竭……

呵,我们眷念童心……

东坡有诗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出自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东坡有诗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天真烂漫,没有世态的炎凉,没有心中的忧愤,没有世间的争斗,是那样的清新活泼,是那样的令人陶醉,每个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和谐与美好,虽然有时调皮得让人生气,但那幼稚单纯,活泼好奇,又让人觉得是那样的可爱,这些,都是诗人应学习,师从的。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290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