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的作品

门德尔松的作品,第1张

  门德尔松全名为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德国犹太裔作曲家。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

  个人作品:

  注:MWV编号为门德尔松作品专有编号

  管弦乐

  (一)交响曲

  1管弦乐队演奏的交响曲:

  MWVN8 D大调交响曲(为弦乐队而作的《D大调第八交响曲》的管弦乐队版本,由门德尔松本人亲自改编),完成于1822年;

  MWVN13 C小调第一交响曲(首演时称C小调第十三交响曲),Op11,完成于1824年;

  MWVA18 降B大调第二(颂赞歌)交响曲(亦交响康塔塔),Op52,完成于1840年;

  MWVN18 A小调第三(苏格兰)交响曲,Op56,完成于1842年;

  MWVN16 A大调第四(意大利)交响曲,Op90,完成于1833年;

  MWVN15 D大调第五(宗教改革)交响曲,Op107,完成于1830年,出版于1868年;

  MWVN17 降B大调交响曲(未完成,仅存片段),写于1839年;

  MWVN19 C大调交响曲(未完成,仅存片段),写于1845年。

  2弦乐队演奏的交响曲(早期的作品,完成 于1821-1823年):

  MWVN1 C大调第一交响曲,3个乐章,1821;

  MWVN2 D大调第二交响曲,3个乐章,1821;

  MWVN3 E小调第三交响曲,3个乐章,1821;

  MWVN4 C小调第四交响曲,3个乐章,1821;

  MWVN5 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3个乐章,1821;

  MWVN6 降E大调第六交响曲,3个乐章,1821;

  MWVN7 D小调第七交响曲,4个乐章,1821;

  MWVN8 D大调第八交响曲,4个乐章,1822;

  MWVN9 C大调第九交响曲,4个乐章,1823;

  MWVN10 B小调第十交响曲,1个乐章,1823;

  MWVN11 F大调第十一交响曲,5个乐章,1823;

  MWVN12 G小调第十二交响曲,3个乐章,1823;

  MWVN14 C小调交响乐章,1个乐章,1823。

  3玩具交响曲(Kindersinfonie,全部遗失)

  MWVP4 玩具交响曲,写于1828年;

  MWVP6 玩具交响曲,写作时间不明;

  MWVP8 玩具交响曲,写作时间不明。

  (二)序曲

  MWVP3 E大调仲夏夜之梦序曲,Op21(1826);

  MWVP1 C大调管乐序曲,Op24(1824);

  MWVP7 B小调赫布里底群岛序曲,Op26(1830,又名《芬格尔洞》序曲);

  MWVP5 D大调平静的大海和幸福的航行序曲,Op27(1828);

  MWVP12 F大调美丽的梅露西娜序曲,Op32(1833);

  MWVP15 C小调吕伊·布拉斯序曲,Op95(1839);

  MWVP2 C大调小号序曲,Op101(1826)。

  (三)其它管弦乐作品

  MWVP14 A小调葬礼进行曲,Op103(1836);

  MWVP16 D大调进行曲,Op108(1841);

  MWVP17 降E大调进行曲,写作时间不明;

  MWVP18 降E大调进行曲,写作时间不明。

  (四)钢琴协奏曲

  MWVO2 A小调钢琴协奏曲(一架钢琴与弦乐队),完成于1822年;

  MWVO5 E大调钢琴协奏曲(两架钢琴与管弦乐队),完成于1823年;

  MWVO6 降A大调钢琴协奏曲(两架钢琴与管弦乐队),完成于1824年;

  以下为一架钢琴与管弦乐队的协奏曲:

  MWVO7 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25,完成于1831年;

  MWVO11 D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40,完成于1837年;

  MWVO13 E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写于1842至1844年;

  注:门德尔松本人并未完成E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它有部分管弦乐谱(其中只有第一乐章的前11小节是完整的,此外还有56小节不完整的管弦乐谱)和钢琴谱草稿,并未由作曲家本人亲自配器完成。第一、二乐章(分别为E小调、A小调)的钢琴谱草稿由门德尔松本人完成,第三乐章(E大调)的钢琴谱草稿未完成,仅有20小节。由意大利钢琴家普罗希达(Roberto Prosseda)于2006年在牛津的图书馆中发现这两份手稿,并求助于研究门德尔松作品的权威学者布法里尼,将之补写完成,并于2007年进行全球首演,后又与指挥大师里卡多·夏伊(Ricardo Chailly)和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合作录制了一张唱片。

  (五)小提琴协奏曲:

  MWVO3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一把小提琴与弦乐队),完成于1822年;

  MWVO14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一把小提琴与管弦乐队),Op64,完成于1844年;

  (六)二重协奏曲:

  MWVO4 D小调钢琴与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小提琴与弦乐队),完成于1823年。

  (七)大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曾于1844年之后写过一首大提琴协奏曲,不过此曲手稿后来遗失。

  (八)钢琴与乐队作品(协奏曲除外):

  MWVO1 D小调宣叙调曲(钢琴与弦乐队),完成于1820年;

  MWVO8 B小调辉煌随想曲,Op22,完成于1832年;

  MWVO9 C小调辉煌变奏曲(Duo concertant en variations brillantes,两架钢琴与乐队),Woo25,完成于1833年。

  MWVO10 降E大调辉煌回旋曲,Op29,完成于1834年;

  MWVO12 B小调小夜曲与欢快的快板,Op43,完成于1838年。

  其他作品

  1合唱作品:

  清唱剧有:《圣保罗》(1834-1836)、《以利亚》(1846-1847)、《耶稣基督》(未完成,1847);

  交响康塔塔《颂赞歌》(1840,有人称之为第二交响曲);九首诗篇歌;九首经文歌。

  2戏剧音乐:

  歌剧有:《卡马秋的婚礼》(1825)、《儿子与陌路人》(1829)、《洛雷利》(未完成,1847);戏剧配乐有《安提戈涅》 (1841)、《第一个瓦尔普吉斯之夜》(1831,1842)、《仲夏夜之梦》(1843)、《阿塔利亚》(1843-1845)、《俄狄浦斯在科洛纳斯》(1845)。

  3室内乐:

  六首弦乐四重奏;三首钢琴四重奏(1822-1825);两首弦乐五重奏(1831,1845);弦乐六重奏(1824);弦乐八重奏 (1825);两首三重奏(D小调,1839;C小调,1845);小提琴奏鸣曲,两首大提琴奏鸣曲(1838、1843)。

  4钢琴:《升F小调随想曲》(1825);《E小调回旋随想曲》;六首前奏与赋格(1832-1837);六集《无词歌》。

  5管风琴:三首前奏曲与赋格(1833-1837);六首奏鸣曲(1839-1844)。

  6歌曲与主调合唱曲:十套钢琴伴奏的歌曲;十一套主调合唱曲。

  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德国作曲家,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1829年在巴赫逝世后首次指挥《马太受难曲》,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尔的指挥家。他创作了《芬格尔山洞》、《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词歌》、《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等几部重要的作品。1843年在莱比锡创办新音乐学院任院长。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他善于将美妙的旋律纳入正规的古典曲式,他不仅是一位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还是一位善于用虚无飘渺画笔的风景画家,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

  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作品第62号),A大调,4/4拍。本曲为门德尔松创作的所有“无词歌”中最为著名的曲子,不仅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无词歌”亦称“无言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小型器乐体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简单的伴奏所组成。这种方法为的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无遗。而且,无词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象歌曲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内,而可以稍稍宽广一些。门德尔松一生总共创作了四十九首无词歌,大约创作于1830至1845年间,分为八集出版。 这首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使听众沉醉于快乐的气氛中。曲式虽单纯,但十分巧妙地应用了装饰音,从而利用钢琴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们不得不对门德尔松的天才发出赞叹。在伴奏与踏板的关系中,也显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钢琴音乐特色。

  威尼斯船歌(第二首),门德尔松的“作品30”内全部为钢琴小品“无词歌”这一体裁,其中以第二集的第六首通称为《第二号威尼斯船歌》,即本曲,最为大家所熟悉。乐曲为升f小调,6/8拍。如歌似的美丽旋律在舒畅的伴奏中弹出,象其它所有的“威尼斯船歌”一样,略带一丝忧伤的情绪。呈现在中段及后段的细波般的颤音,令人印象深刻。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之一是超越现实,而对个人精神情感的表达也是一个特点。这在门德尔松创作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中有集中的表现。

门德尔松站在时代的立场上,在浪漫主义的基础上又发扬了古典主义的精髓。1829年,出于自己的文化眼光和对德国音乐文化传统的崇尚,他组织并指挥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使巴赫重新复活。1835年门德尔松被任命为莱比锡城布业工会的管弦乐指挥。此外,他还领导了莱比锡的爱乐协会“格万大厅”,上演曲目也主要是传播亨德尔、巴赫、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和舒伯特等德国民族的古典音乐作品。

门德尔松作品的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

门德尔松继承了德国民族古典音乐文化的传统,其创作、指挥和音乐教育等多种活动的展开也都与此有关。但是门德尔松的许多作品缺乏令人开扩眼界的真正的深刻性,也没有不可言传的神秘性。他的趣味和爱好主要是古典乐派的音乐,从中汲取创作和谐和清晰而富于逻辑的思维。这与古典主义艺术崇尚秩序、平衡、控制和规范的完美相符,而与浪漫主义看重的自由、运动、激情和不受拘束相违。因此,后人就批评他,说其音乐像是暖房里培植的花朵,缺乏深刻的感情,缺乏戏剧性冲突,缺乏深刻性和英勇性,是保守的。

主要伴奏是钢琴。

扩展: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描写爱情的经典艺术歌曲。词作者海涅是德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曲作者门德尔松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其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结构完整严谨,矛盾冲突少,富于诗意般幻想。

音乐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

门德尔松的故事大家可能有点陌生。门德尔松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犹太家庭,家境殷实。他的祖父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哲学家,而他的父亲是银行家。这样的家庭环境让门德尔松的童年生活非常轻松。门德尔松受他母亲的影响很大。他从小随母亲学琴,也是当时公认的音乐神童。

门德尔松的故事是这样的。门德尔松九岁时开始公开演奏,十几岁时组织了自己的私人乐队。可见他的音乐天赋非常出众。同时,门德尔松也致力于巴赫作品的宣传,因为他在柏林指挥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在当时的音乐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门德尔松的故事与交响乐的创作密不可分。在他被邀请参观英国爱乐乐团,并在苏格兰的一个岛上度过假期后,他写下了著名的《苏格兰交响曲》来表达他在英国的所见所感。然后他开始酝酿另一部杰作《意大利交响曲》,这部作品是他访问意大利后才完成的,唯一的一部作品是在德国完成的。

1842年,门德尔松与舒曼等人创办了一所音乐学院,在后世的莱比锡音乐学院中非常有名。之后,门德尔松再次出现在伯明翰音乐节上,指挥《以利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二年,他的姐姐去世了,这对他打击很大。此时,他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半年后,他病重,门德尔松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门德尔松有什么好笑的?

门德尔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有着非常受欢迎的品质。他不夺人之美,不贪图功名。他的修养极其优雅,这些品质从门德尔松的搞笑故事中都能体现出来。

门德尔松因为从小就具有罕见的音乐天赋,所以天才的名声很强,但他对大家的赞美一点也不感到骄傲,反而更加谦虚谨慎。有一次,门德尔松应邀在女王的宴会上表演。在白金汉宫表演在当时是很高的荣誉,女王为这位音乐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当时门德尔松演奏了一首有自己签名的曲子。这首曲子完成后,女王高度赞赏门德尔松的表演,并称赞他说:光凭这首曲子,你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但面对女王的赞美,门德尔松诚实地回答说,这首歌是她姐姐写的。

原来门德尔松的姐姐很有音乐天赋。这首歌本来是她写的,但是家里几个兄弟都不太同意音乐作品要以一个女人的名义发表。经过讨论,他们一致决定以门德尔松的名义出版这部作品,这部作品确实在市场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门德尔松并没有把这份不属于他的荣誉据为己有,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解释,这让所有人。

除了这个有趣的门德尔松故事,还有很多有趣的门德尔松故事。大部分人第一次见到他会被他的才华震惊,但是相处久了,就会被他的人格魅力征服。

门德尔松有哪些作品?

门德尔松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的许多作品是我们所熟悉的。他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带给我们优雅端庄的享受。在他的作品里,没有苦难,没有冲突,没有矛盾,只有无限的美好。

在门德尔松的作品中,《仲夏夜之梦》是门德尔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仲夏夜之梦》中,简单明快的节奏感也是门德尔松一生的真实写照。在《仲夏夜之梦》中,门德尔松向我们展示了来自大自然的诗意和奇幻的想象力,同时也展现了门德尔松对技巧的精湛掌握和音乐表现的无限可能。一个少年创作的《仲夏夜之梦》将他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理解展现的淋漓尽致。

骑在歌唱的翅膀上是门德尔松最受欢迎的歌曲。这首歌的歌词是表达内心感受的诗。通过歌词,穿插着流畅而清醒的旋律,为人们打开了一个美好的想象世界,有绿油油的草地,缓缓流淌的小溪,和爱人一起在河边散步,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在静谧的夜晚,听着远方的流水声,在静谧的小树林里,憧憬幸福,享受被爱的包围。一幅温馨浪漫的场景在我们心中展开。

门德尔松的作品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赞美,以及古典音乐表象下的浪漫想象。在他的作品里,流水般的温柔让人不知不觉,后来才意识到,一股暖流会慢慢包围你所有的感官。

门德尔松一生贡献了多少?

在浪漫主义盛行的19世纪欧洲,涌现出一大批音乐家和作曲家。门德尔松的贡献不能被人们遗忘。他优美而宽广的音乐表达,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和温暖的享受。门德尔松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对音乐史的贡献却是深刻而深远的。

少年时期的门德尔松已经开始展现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不同看法。他创造了《无词歌》的钢琴演奏形式,尤其是在浪漫主义革新的时代。人们开始在音乐中追求更多的丰富性,表达更多的内心感受。门德尔松独特的标题音乐无疑引起了人们对音乐的重新审视和理解。

门德尔松的音乐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梦幻般的美。生活富足的他也开始追求本土音乐,巴赫的作品起死回生,门德尔松做出了重要贡献。毫无疑问,门德尔松的一生是美好的。他把观众的想象力带入了一个童话世界。随着旋律的游走,人们开始走进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也许和想象中一样美好,没有任何瑕疵。

门德尔松把他所有的善良都贡献给了这个世界。尽管他的生命短暂,但这些都不会影响他对世界音乐的欣赏。他挖掘了巴赫的作品,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门德尔松是想把自己所有美好的、音乐的感悟都刻画到自己热爱的音乐中去,而音乐只是一种传达爱的工具。

作曲家门德尔松是哪国人?

作为音乐大师,门德尔松是欧洲音乐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门德尔松是犹太人种,这让很多人想知道门德尔松是哪里人。其实他出生在德国,是德国国籍的犹太人后裔。

门德尔松出生在德国一个显赫的家庭。他的祖父是当时著名的哲学家,有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问世。他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他的母亲对门德尔松来说是最重要的。他的母亲是门德尔松的第一位音乐老师,他的钢琴和他姐姐的钢琴都来自他的母亲。门德尔松因为工作需要,经常随父母外出到其他国家,所以他的国籍被人们搞混了。

门德尔松国籍被很多人怀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常出访外国,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其他国家的名字命名的。比如他著名的意大利交响曲是在他访问意大利之后完成的,但是在欧洲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伦敦参观了爱乐乐团之后,他写了另一首曲子《苏格兰交响曲》,但是对于他自己的国家来说,他并没有非常著名的作品,所以很多人不自觉地忽略了他的国籍。

作为德国伟大的音乐学家,门德尔松的音乐风格对当时德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当时欧洲交响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第一次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在交响乐中很好地运用,使后世受益匪浅。

著名音乐家门德尔松简介

也许我们所熟知的《仲夏夜之梦》是对伟大的浪漫主义指挥家和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最好介绍,也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门德尔松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年轻时,门德尔松就开始展示他的音乐天赋。他12岁开始独立作曲。熟悉的《仲夏夜之梦》是他17岁时的作品。门德尔松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整理前人的作品,尤其是对于巴赫,音乐之父真的应该感谢门德尔松。巴赫作品的复兴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门德尔松,然后门德尔松成了乐队指挥,开始组建音乐学院。就在门德尔松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就在指挥家开始自己的演艺生涯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门德尔松在38岁时病逝。

在门德尔松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他创作了大量不同形式的音乐。他用音乐诠释了生活的美好。他的音乐优美、温柔、宁静、舒适、完美而严谨。由于门德尔松的生活丰富,他的作品中很少有矛盾之处。诗意的想象是对美好生活的描绘。他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不是想象,而是真实的存在。这种美,在我心里是可以直观感受到的。

门德尔松的简介和他自己的一样短,但是很华丽。门德尔松的作品完美地交织了自己作品中的古典传统和浪漫憧憬,带给人们一种诗意的优雅和谦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222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