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喜剧<虎口脱险>中扮演指挥家的演员叫什么?

法国喜剧<虎口脱险>中扮演指挥家的演员叫什么?,第1张

中文姓名:路易·德·菲奈斯

英文姓名:Louis De Funès

昵 称:Fufu (菲菲)

国 籍:法国

生 日:1914年7月31日 (顺便说一句,死于1983年1月27日)

星 座:狮子座

职 业:导演,演员,剧作家

成 名 作:《穿越巴黎》

代 表 作: 《虎口脱险》

妻 子: 戈尔曼·艾洛蒂(1936-1942)

与芳托马斯中那个傻里傻气的警官相比,菲奈斯在“警察系列”**中塑造的那个阴奉阳违、鬼头鬼脑的警察局副局长路德维克就更加自私怪戾,这是一套先后拍摄了6部的法国喜剧**史上最成功的系列喜剧:《圣特罗佩的警察》、《警察在纽约》、《警察结婚记》、《散步的警察》、《警察与外星人》和《警察与女警察》,这一群法国富翁度假别墅最多的小城圣特罗佩的围绕在菲奈斯的身边不折不扣的鸵鸟警察,他们彼此吹吹拍拍,在各种奇遇中笑料百出,遇事相互推卸责任,领功封赏却争先恐后,经常纠缠在一些与破案无关的小事上逞口舌之能。似乎从此打下了一个“搞笑警察”的模子,一直到德斯利·尼尔森的美国“白头神探”和后来的“的士速逮三部曲”。

如果没有《虎口脱险》如此风光的国际声誉,菲奈斯本人最喜欢的**《雅各布教士历险记》则是他名至实归的代表作,使菲奈斯的演艺生涯达到了个高潮,上座率高达到7百万。据说乌里在拍摄时经常因为笑得太厉害,致使摄影机剧烈抖动不得不重拍。影片讲述菲奈斯的女儿即将嫁给将军的儿子,他无意间卷入了一场“政治阴谋”,同时一个著名的犹太教士来法国参加宗教活动,结果从机场开始,警察、恐怖份子、年轻的总统、知名教士和菲奈斯女儿的婚礼就搅在了一起,该剧剧情紧凑,线索复杂,笑料百出,人物众多且性格鲜明,不仅有许多的菲奈斯的拿手好戏,还紧扣当时法国社会重要的宗教分歧和种族主义,给以往菲奈斯夸张喜剧注入了浪漫的温馨。至今剧中在口香糖加工厂那段戏仍然是许多喜剧效仿的经典桥段。

菲奈斯还演过用一根小棒指挥芭蕾舞女演员的指挥家(《指挥家》),对雇员吝啬粗暴却对客人百般谄媚的饭店老板(《总统失踪记》),嫌贫爱富阻止女儿自由恋爱的大资本家(《奥斯卡》)和西班牙国王的贪婪使臣(《疯狂的贵族》),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自导自演了梦寐以求的莫里哀名剧《吝啬鬼》,塑造了法国**史上唯一的阿拉贡。

今天的喜剧已经容纳了很多表演之外的因素,比如戏仿,特效和漫画,菲奈斯喜剧中虽然也有悬疑情节和动作场景做陪衬,但主要还还是在于演员的表演。他把舞台戏剧的喜剧手段搬上了银幕:夸张的手势,各种身体语言和声音语言的运用以及对白的表情化。

与过去那些喜剧演员的重要区别在于,他成功地表现了喜剧中被讽刺的对象,并使一群可气、可恨的人物成为喜剧主角,抓住了这些人的本质特征挖掘了人性的可笑之处,因而他的讽刺是激进的,从市侩到名人,从小气鬼到大资本家,从知识分子到小丈夫,人最卑微的品质套上了菲奈斯的外套竟然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哈哈镜效果,人们在看到那些自私、蛮横、骄傲、独断和格格不入的角色而反思日常生活,他的表演后来变成了巴黎一些戏剧学校入学考试的一道测试题。

菲奈斯平时非常谦逊,也经常在反思自己的表演方向和喜剧风格,他说:“在刚开始时,从未,我从不敢相信我能如此挑剔的观众笑了这么多年。我问我自己还能继续让人开心多长时间。它让我害怕,就像脑袋上悬了一把剑。我读过和听过一些关于我的东西,我知道我不能永远都只停留在一个地方,只有走得更远。”

当他刚刚导演过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后,1983年1月27日,他因心脏病发逝世,他给这个世界带来太多太多的欢乐了,以致于上帝不舍得让这个善良人在离去之前承受太多痛苦。斯人一去20载,我们却还对着屏幕愣愣地以为他仍活着。今年1月各大杂志的封面以及书店**专架上都刊登这个人的笑脸,算是对一种永恒笑声的纪念,从法国国庆之夜开始,每周六在法国电视6台轮回播放菲奈斯**,我们发现与菲奈斯同活跃银屏上的还有别的知名喜剧演员,布尔维尔,考吕什,他们也同样的优秀,但是被菲奈斯的笑脸给淹没了,菲奈斯制造了一个时代。

1、《连环套》央视播过,黑白片,菲耐斯饰演总经理。相当精彩的一部悬念喜剧片。

2、《虎口脱险》,不用介绍了

3、《警察》系列六部,极具讽刺意味的系列(《圣特鲁配的警察》、《警察结婚记》、《警察和女兵》、《警察智斗外星人》、《警察在纽约》、《警察退休记》等)

4、《冰冻人》央视播过,讲的是一具冰封多年的19世纪青年在20世纪复活后的故事,菲耐斯饰演青年的父亲和20世纪的假父亲

5、《方托马斯》系列三部,搞笑的经典

6、《暗渡陈仓》(又译《弄巧成拙》)央视播过,不过现在北京出的正版没有用公映配音,是用的草配!!!!!!!!!!!!

7、《大饭店》(又译《总统失踪记》),最经典的是训练服务员时的那段舞步

8、《美食家》(又译《好汉还是孬种》),法国美食的杰出捍卫者,反对美式快餐的杰作。

9、《夫妻市长》(又译《针锋相对》),里面对日本人的嘲讽可谓入木三分。

10、《疯狂的贵族》,对吝啬鬼和贵族的生活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11、《教士雅各布历险记》(好象没有公映过)

《柏林之围》是都德的另一个短篇名作。小说以1870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叙述普鲁士军队围攻巴黎期间,一个法国普通军人儒弗上校的爱国故事,塑造了一个具有浓厚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兰西军人的悲壮形象。小说构思新颖,原本的“巴黎之围”,却被定名为“柏林之围”。情节安排巧妙,通过一个病中的老军人故事,将巴黎被普鲁士围困攻陷的苦难现实与主人公想象中的法军攻克柏林的胜利对照起来,既深刻表现了人物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又使小说具有一种动人的悲剧色彩。风格委婉细腻,语言质朴无华,篇幅短小精悍,也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从艺术的巧妙性和思想的深刻上看,小说都堪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林中的爱国主义名篇。

以下是片段

“从这一天起,我们的军事行动就大大简化了。攻克柏林,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过了一些时候,只要这老人等得不耐烦了,我们就读一封他儿子的来信给他听,当然,信是假造的,因为巴黎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早在色当大败以后,麦克—马洪元帅的参谋部就已经被俘,押送到德国某一个要塞去了。您可以想像,这个可怜的女孩多么痛苦,她得不到父亲的半点音讯,只知道他已经被俘,被剥夺了一切,也许还在生病,而她却不得不假装他的口气写出一封封兴高采烈的来信;当然信都是短短的,一个在被征服的国家不断胜利前进的军人只能写这样短的信。有时候,她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于是好几个星期都没有来信。这位老人可就着急了,睡不着了。于是很快又从德国来了一封信,她来到他床前,忍住眼泪,装出高高兴兴的样子念给他听。老人一本正经地听着,一会儿心领神会地微笑,一会儿点头赞许,一会儿又提出批评,还对信上讲得不清楚的地方给我们加以解释。但他特别高贵的地方,是表现在他给儿子的回信中。他说:‘你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法国人……对那些可怜的人要宽大为怀。不要使他们感到我们的占领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信中全是没完没了的叮嘱,关于要保护私有财产啦,要尊重妇女啦等等一大堆令人钦佩的车轱辘话,总而言之,是一部专为征服者备用的地地道道的军人荣誉手册。有时,他也在信中夹杂一些对政治的一般看法以及媾和的条件。在这个问题上,我应该说,他的条件并不苛刻:‘只要战争赔款,别的什么都不要……把他们的省份割过来有什么用呢难道我们能把德意志变成法兰西吗……’

“他口授这些话的时候,语气是很坚决的,可以感到他的话里充满了天真的感情,他这种高尚的爱国心听起来不能不使人深受感动。

“这期间,包围圈愈来愈紧,唉,不过并不是柏林之围!……那时正是严寒季节,大炮不断轰击,瘟疫流行,饥馑逼人。但是,幸亏我们精心照料,无微不至,老人的静养总算一刻也没有受到侵扰。直到最困难的时候,我都有办法给他弄到白面包和新鲜肉。当然这些食物只有他才吃得上。您很难想像还有什么比这位老祖父就餐的情景更使人感动的了,自私自利地享受着而又被蒙在鼓里:他坐在床上,红光满面,笑嘻嘻的,胸前围着餐巾;因为饮食不足而脸色苍白的小孙女坐在他身边,扶着他的手,帮助他喝汤,帮助他吃那些别人都吃不上的好食物。饭后,老人精神十足,房间里暖和和的,外面刮着寒冷的北风,雪花在窗前飞舞,这位老军人回忆起他在北方参加过的战役,于是,又向我们第一百次讲起那次倒霉的从俄罗斯的撤退,那时,他们只有冰冻的饼干和马肉可吃。

“‘你能体会到吗?小家伙,我们那时只能吃上马肉!’

“我相信他的孙女是深有体会的。这两个月来,她除了马肉外没有吃过别的东西……但是,一天天过去了,随着老人日渐恢复健康,我们对他的照顾愈来愈困难了。过去,他感觉迟钝、四肢麻痹,便于我们把他蒙在鼓里,现在情况开始变化了。已经有那么两三次,玛约门前可怕的排炮声惊得他跳了起来,他像猎犬一样竖起耳朵;我们就不得不编造说,巴赞元帅在柏林城下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刚才是荣军院鸣炮表示庆祝。又有一天,我们把他的床推到窗口,我想那天正是发生了布森瓦血战的星期四,他一下就清清楚楚看见了在林阴道上集合的国民自卫队。

“‘这是什么军队’他问道。接着我们听见他嘴里轻声抱怨:

“‘服装太不整齐,服装太不整齐!’

“他没有再说别的话;但是,我们立刻明白了,以后可得特别小心。不幸的是,我们还小心得不够。

“一天晚上,我到他家的时候,那女孩神色仓皇地迎着我:

“‘明天他们就进城了!’她对我说。

“老祖父的房门当时是否开着反正,我现在回想起来,经我们这么一说,那天晚上老人的神色的确有些特别。也许,他当时听见了我们的谈话。只不过我们谈的是普鲁士军队;而这个好心人想的是法国军队,以为是他等待已久的凯旋仪式——麦克—马洪元帅在鲜花簇拥、鼓乐高奏之下,沿着林阴大道走过来,他的儿子走在元帅的旁边;他自己则站在阳台上,整整齐齐穿着军服,就像当年在鲁镇那样,向遍布弹痕的国旗和被硝烟熏黑了的鹰旗致敬……

“可怜的儒弗老头!他一定是以为我们为了不让他过分激动而要阻止他观看我们军队的凯旋游行,所以他跟谁也不谈这件事;但第二天早晨,正当普鲁士军队小心翼翼地沿着从玛约门到杜伊勒利宫的那条马路前进的时候,楼上那扇窗子慢慢打开了,上校出现在阳台上,头顶军盔,腰挎马刀,穿着米约手下老骑兵的光荣而古老的军装。我现在还弄不明白,是一种什么意志、一种什么突如其来的生命力使他能够站了起来,并穿戴得这样齐全。反正千真万确他是站在那里,就在栏杆的后面,他很诧异马路是那么空旷、那么寂静,每一家的百叶窗都关得紧紧的,巴黎一片凄凉,就像港口的传染病隔离所,到处都挂着旗子,但是旗子是那么古怪,全是白的,上面还带有红十字,而且,没有一个人出来欢迎我们的队伍。

“霎时间,他以为自己是弄错了……

“但不!在那边,就在凯旋门的后面,有一片听不清楚的嘈杂声,在初升的太阳下,一支黑压压的队伍开过来了……慢慢地,军盔上的尖顶在闪闪发光,耶拿的小铜鼓也敲起来了,在凯旋门下,响起了舒伯特的胜利进行曲,还有列队笨重的步伐声和军刀的撞击声伴随着乐曲的节奏!……

“于是,在广场上一片凄凉的寂静中,听见一声喊叫,一声惨厉的喊叫:‘快拿武器……快拿武器……普鲁士人。’这时,前哨部队的头四个骑兵可以看见在高处阳台上,有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挥着手臂,跄跄踉踉,最后全身笔直地倒了下去。这一次,儒弗上校可真的死了。”

都德

阿尔封斯·都德

1840~1897

Daudet,Alphonse

他出身于法国南方尼姆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在小学里担任监学(类似自修课辅导员),独自谋生。

1857年他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1858)到巴黎,开始文艺创作,1866年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的出版给他带来小说家的声誉。

这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集,作者以故乡普罗旺斯的人情风物、传说掌故为题材,用充满诗意的笔调,抒发深厚的乡土感情。其中有几篇是美丽的童话,例如《塞甘先生的山羊》,叙述塞甘先生的一头温和而漂亮的小山羊,酷爱自由,不满足于后园的青草,偷逃到附近小山上漫游,勇敢地和狼搏斗,直到精疲力竭被狼吞噬。

《高尼叶师傅的秘密》描述塔拉斯孔城开设面粉工厂后使当地磨坊的风车都停顿下来,但高尼叶师傅磨坊的风车却照旧运转不休,原来他用生石灰冒充麦子磨成粉。他的苦心却博得了居民的同情。

《磨坊书简》发表两年后,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1868)出版。

《小东西》半自传式地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的经历,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短篇。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最后一课》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都德的短篇具有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独特风格。1878年、1896年又先后发表了《故事选》与《冬天故事》。

普法战争以后是都德长篇小说的多产时期,共创作了十二部长篇小说,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揭露资产阶级家庭生活腐朽的《小弟罗蒙与长兄黎斯雷》(1874),以及刻划巧于钻营的资产阶级政客形象的《努马•卢梅斯当》(1881)、《萨福》(1884)、《不朽者》(1888)等。

都德在《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中塑造了一个自吹自擂的庸人的典型形象,小说以漫画的手法讽刺资产阶级中某些人虚张声势的英雄主义。

《雅克》叙述一个贫苦男孩的生活经历和奋斗过程,与《小东西》类似。

在《富豪》中,作者写一个暴发户到巴黎后遭到破产以至身亡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勾画了第二帝国时期丑恶的的社会风尚。

《努马•卢梅斯当》写的是一个善于钻营的政客如何爬到部长的高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政客的典型形象。

《不朽者》主要是讽刺最高科学机构法兰西学院,书中的主人公只是一个平庸的学究,他毕生努力奋斗,终于混进了法兰西学院,成了被称为不朽者的院士,但他的论著却被发现是假科学。

《萨福》写一个浪漫女子萨福的庸俗的爱情故事,曾受到法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拉法法格的批判。都德是位多产作家,除著有大量小说外,1888年还发表了《一个作家的回忆》和《巴黎的三十年》两部回忆录。他的剧本《阿莱城的姑娘》(1872)曾由法国音乐家谱成歌剧。

他一生共写了十三部长篇、一个剧本和四个短篇集。长篇中较著名的除《小东西》外,还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和揭露资产阶级生活的《小弟弗罗蒙与长见黎斯雷》(1874)。都德赞同左拉的自然主义创作论,但并不是无动于衷地描写现实。

他的近百篇短篇小说,每篇一般两三千字,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

都德在文学理论上,对左拉的许多自然主义的创作观点表示赞同。但是,他在创作实践中,却并不是像科学家那样,在实验室里纯客观地记录人类的活动和无动于衷地描写社会现实。正像他在《小东西》里所说的那样,我的故事只是借用拉•封丹的寓言,再把我自己的经历加进去罢了。都德的作品都加进了自己的经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的欢乐、忧郁、愤怒和眼泪。他对当时法国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世态人情,作了幽默的嘲讽和温和的批判,作品的基本倾向是进步的。

他的创作倾向,总的说来,是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批判的。不过他的社会视野不够宽广,批判不够深刻,揭露的锋芒往往限于社会世态和人情习俗,而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到不幸的普通人的同情则又近乎悲天悯人。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为描写对象,以亲切的略带幽默的眼光观察他们。他的观察细致入微,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某些有独特意味的东西,又以平易自然的风格加以表现,并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里行间。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带有一种柔和的诗意和动人的魅力。

附关于都德的的一件轶事

驰名于世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家福楼拜。他的家当时坐落在摩里略镇,是同时代法国作家龚古尔、都德、左莫泊桑、梅里美等利用星期日经常聚会的地方。

有一天,当《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像往常一样来到福楼拜家里,意外地见到了侨居法国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长篇小说《烟》的作者屠格涅夫。于是,都德用一颗坦诚的心向他倾述了自己对他的才华、人品的无限仰慕及对《猎人笔记》的高度赞赏。

从此,他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屠格涅夫甚至成了都德家里的常客。尽管如此,屠格涅夫并不因为都德对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赞誉,以及他们之间有很深的友谊而改变了他对都德著作的评价。在他看来,都德是他们圈子里最低能的一个,但他只把这个看法作为内心的一个秘密写进心爱的日记里,从未向任何人透露。

屠格涅夫因致命的脊髓癌于1833年病逝了。逝世后,当都德从他的日记中无意间发现了这个隐藏了很久的秘密时,感到万分意外,就像迎头挨了一闷棒似的,不知该说什么好……

郭德纲的《西征梦》台词:

表演者:郭德纲(以下简称郭),于谦(以下简称于)

郭:大伙来都是听相声的

于:哎

郭:人不少啊,我很欣慰啊

于:老词

郭:多来啊,多捧啊,多捧咱们这些说相声的人

于:相声演员

郭:于。。。什么来着?

于:忘了?于谦

郭:哎,对了,对不起啊,我不怎么看这个法制进行时,你知道么

于:跟法制进行时有什么关系啊

郭:闹不清

于:于谦

郭:很有发展的一个相声演员,大伙多捧捧,我托付您了,谢谢各位

于:这位还真向着我

郭:我很喜欢你们这行的,相声好啊,弘扬真善美

于:对

郭:藿香正气

于:什么叫藿香正气啊?

郭:不是有那么句话,藿香正气什么的。。。

于:您说的不对,哪有药材什么事

郭:反正好,说相声好

于:好就完了么

郭:我作兴你们这行子

于:什么词啊您这,什么叫作兴我们这行子

郭:因为终归咱们这两者之间是有隔阂的

于:哦您不是干这个的

郭:不知道啊?

于:我哪儿知道啊

郭:嗨,你看我这身军装

于:您这是军装啊这是?

郭:我是一个军事家,您不知道

于:我不知道

郭:哎,都知道啊(上桌子)

于:下去,哪儿啊,上惯了炕了啊怎么着

郭:军事家

于:军事家上桌子干嘛啊

郭:你看(敬礼)

于:吗呀

郭:敬礼啊

于:您这是敬礼啊,我扔一块面包您看怎么样

郭:我今儿是没带着我那枪,我要是带着机关枪我早突噜你了我

于:你也得有那玩意啊

郭:手榴弹一块钱6个我先扔你一百块钱的

于:嗨,没那么便宜

郭:不尊敬军事家,我们这到哪儿去,这个,乓---(打步枪)

于:打枪

郭:嘡----(打手枪)

于:手枪

郭:砰----(打弹弓)

于:崩弓子都有啊,什么军事家

郭:不同的战况不同的兵刃,你不知道啊

于:不知道

郭:你知道我是哪儿的么?

于:没听说过

郭:我是老和部队的

于:什么部队您哪?

郭:老和部队

于:没听说过

郭:哎,你不看报纸啊?你没事买几斤报看看。

于:报纸有论斤的吗?

郭:旧报,你买九六年的。

于:那上面有您?

郭:有我们的消息啊!

于:有你们什么消息,你给我们讲讲得了呗!你们都是什么人啊?

郭:世界上的老和部队,听说过吗?

于:维和部队

郭:什么叫维和

于:维持和平

郭:老和呢

于:不知道

郭:老得维持和平哪

于:这部队怎么那么贫呢

郭:说实在的,我跟着外行没法说(提裤子)

于:哎--说相声在这,厕所在后面,您这是干吗啊

郭:紧紧我这武装带

于:武装带都刹里头?

郭:你不知道啊,1997年,世界上这些法人们啊,都聚在一块

于:什么叫法人呢,

郭:各国负责人哪

于:叫首脑

郭:对,都守着这碗豆腐脑啊

于:嗨,吃早点哪

郭:大伙聚了一蕞儿啊,大伙开会,世界上乱,有这么几个捣乱分子,得找这么一帮军事方面有才能得人,聚在一起,组成老和部队,维持世界和平。

于:哦,老得维持这世界和平

郭:哎,这不吗,其中就包括我

于:您就是那老和部队里的?

郭:有我,当时就订了,得找一地方培训,找一国家

于:找哪啊?

郭:瑞士,瑞士不干,说我们中立

于:不掺和

郭:法国,不成,法国忒浪漫,怕我们去了尽忙着搞对象

于:您上那干吗去了

郭:日本,吃生鱼片怕闹肚子

于:全毛病

郭:最后选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四季如春的国家

于:哪啊?

郭:通县

于:通县啊?通县那是国家吗?

郭:通县怎么了,不许你侮辱通县,通县永远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于:这都不挨着

郭:我喜欢在通县那个地方

于:喜欢就去吧

郭:我们都跟哪,大伙聚一块,全世界挑来的啊,我们这一百来人聚在一块

于:上通县了

郭:上课了,给我们上课这老师,美国五星上将詹姆斯下士

于:您先等会吧,这都五星上将了怎么还下士啊?

郭:他上完酱就下市场卖去呗

于:好嘛,卖大酱的啊

郭:卖大酱干吗,老师。早上都站齐了,大伙先做操,

于:练这个

郭:做眼保健操

于:全想起来了

扩展资料:

《西征梦》演员表:

1、郭德纲

男,出生于1973年1月18日,天津人,相声演员,**、电视剧演员,电视脱口秀主持人。

1979年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梨园多年。

1996年,创办北京德云社。

2005年起,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关注相声这一艺术门类,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 

2006年于解放军歌剧院举办德云社相声专场,同年于天津人民体育馆举行德云社省亲相声专场,创下连续25次返场纪录。

2008年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相声专场,成为第一个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个人专场演出的相声演员。

2009年,参演**《建国大业》。

2010年主持《今夜有戏》。

2011年荣登美国《纽约时报》。

2012年出演**《车在囧途》,同年获“亚洲最杰出艺人奖”与第七届华鼎奖中国最佳曲艺男演员奖。

2013年首次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持江苏卫视郭的秀。

2014年出演**大话天仙;同年参演悬疑**秘术。担任《我为喜剧狂》导师并留任第二季。

2015年郭德纲自导自演**《我要幸福》。同年主持纲到你身边2016年举行“德云社成立二十周年”开幕式庆典,并展开全球相声巡演。2016-2019年四度担任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喜剧观察员。

2017年12月29日,郭德纲首档脱口秀网络综艺节目《一郭汇》每周五晚8点在西瓜视频与今日头条平台上独家播放。

2018年2月16日,郭德纲执导的喜剧**《祖宗十九代》公映并斩获1亿票房。

2、于谦

于谦,汉族,1969年1月24日生于北京,祖籍陕西蓝田。相声演员、北京摇滚协会副会长、北京马术文化节儿童马术推广大使。

1982年考入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跟随相声演员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先生。

1995年毕业于北京**学院影视导演系。

2000年开始与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之后参与电视剧《九九归一》的拍摄,2001年出演电视剧《天下第一丑》,接着又参与电视剧《孙中山》的拍摄,2010年主演**《三笑之才子佳人》,2013年与郭德纲搭档登上春晚舞台。

2016年1月,参加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同年5月,担任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第三季》导师。10月,加盟浙江卫视《喜剧总动员》。

  [高级西装-England]英国皇室的外衣-Gieves & Hawkes

  品牌象征词-皇家

  Gieves & Hawkes是由两个品牌于1974年合并而成的。Gieves成立于1785年,以裁制军装闻名;Hawkes成立于1771年,专制军帽。

  二百多年来,G&H的西服深得英国皇室推崇,伊丽莎白二世、爱丁堡公爵、威尔斯亲王更授予皇室徽章The Royal Warrants,任命G&H的最高荣誉和褒奖。

  G&H可称为唯一皇家关系密切的服饰品牌。 今日你去G&H的专卖店,必定会看到三个大大的徽章,分别是由英国英国女皇伊利沙白二世、其夫婿爱丁堡公爵以及威尔斯亲王授予的皇家徽章,代表着G&H作为这三者御用服装供应商的地位。当然,这三个徽章只是G&H两百多年来取得的皇室徽章中最新的三个,早在1809年G&H就取得了第一个皇家徽章——来自英皇乔治三世,在这之后的近两百年间G&H就没有停止过为英国皇室服务。

  百年来,G&H均为英国皇家御卫队指定唯一御卫队服饰总管。所有皇家卫队的制服,旨统一保存于G&H总店内。为了达到完全的保存,每件制服都分别订制个人保管箱存放。当重要场台召集御卫队出列时,所有成员都必须集合于G&H总店,整装待命。而于典礼任务完毕后,则须立即归还,并由G&H做专业的制服整理工作。以为下次的出发而准备。皇家御卫队每次现于世人面前的,不仅是英国传统中军职人员的威严,同时G&H亦于同一时刻,感受到分享荣耀的责任与骄傲。

  我相信看过此文的男士绝对会迫不及待的拥有一套G&H的西服,亲身体验英国皇家气息。

  品牌资料:

  创立时间-1974年

  创立地点-London,UK(英国伦敦)

  经营范围-西装,饰品,鞋类,军装(不对外销售)

  品牌级别-A级,奢侈

  Gieves&Hawkes 吉梵克斯

  Gieves&Hawkes是由两个品牌于1974年合并而成的。这两个品牌就是创立于1785年的gieves,以裁制军装闻名和创立于1771年的hawkes,专制军帽,都是有两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

  二百多年来,G&H的西服深得英国皇室推崇,伊丽莎白二世、爱丁堡公爵、威尔斯亲王更授予皇室徽章The Royal Warrants,任命G&H的最高荣誉和褒奖,代表着G&H作为这三者御用服装供应商的地位。当然,这三个徽章只是G&H两百多年来取得的皇室徽章中最新的三个,早在1809年G&H就取得了第一个皇家徽章——来自英皇乔治三世,在这之后的近两百年间G&H就没有停止过为英国皇室服务。同时也深受金融界、法律界和商界成功人士欢迎。严谨、正直、坚定和自负是gieves&hawkes品牌最明显的特性,gieves&hawkes品牌,诠释的不仅是保守严谨英国绅士风格,更富有正直坚毅的内涵。

  百年来,G&H均为英国皇家御卫队指定唯一御卫队服饰总管。所有皇家卫队的制服,旨统一保存于G&H总店内。为了达到完全的保存,每件制服都分别订制个人保管箱存放。当重要场台召集御卫队出列时,所有成员都必须集合于G&H总店,整装待命。而于典礼任务完毕后,则须立即归还,并由G&H做专业的制服整理工作。以为下次的出发而准备。皇家御卫队每次现于世人面前的,不仅是英国传统中军职人员的威严,同时G&H亦于同一时刻,感受到分享荣耀的责任与骄傲。

  虽然gieves&hawkes是以设计英国海军服装而起家,甚至在本世纪初还为中国海军设计国海军军服,不过作为savile row的一员,今天其当然是以西服的制作最为出名了。

  在西服方面,gieves&hawkes提供三类服务,分别是bespoke tailOring、personal tailOring和ready to wear。

  bespoke tailOring,也就是全定制服务。gieves&hawkes会由相当有经验的师傅负责对顾客的身体结构进行最仔细的丈量,同时询问对于每一个西服细节的要求,此后再配合从众多优秀的面料中选择出顾客所喜欢的,此后再花一段时间由技艺娴熟的技师手工制作,一件度身定做,因此也是绝对合身的英式西服便可以交到你的手中的。这样的服务价格自然不会便宜,2750英镑的起价差不多也就是4万多人民币。而且,除了美国gieves&hawkes会每年定期巡回一次提供上门量体的服务以外,其它国家的顾客恐怕就要跑到英国当地的专卖店才能享受到如此服务了。

  personal tailOring,可以理解为半定制服务,其他品牌一般称作made to measure。也就是在现有的西服版型基础上,根据你的要求作一些细节上的调整,就完美程度自然比不上bespoke tailOring,但是价格上也便宜了许多,一般只需要前者四分之的价格,由695英镑起。

  ready to wear,这也就是对于绝大多数大陆顾客可以接触到的成衣服务了。虽然是成衣,注定了其不可能像定制来得那么合身,但是gieves&hawkes秉持着优良传统,在质料、做工、细节这些问题上仍旧是丝毫不马虎的。举一个很小但是却能说明问题的例子,一般服装的钮扣上都绘雕刻有品牌名,很多品牌采取重复环绕式,所以钮扣是圆形的没有上下之分,而gieves&hawkes的钮扣是不重复式的品牌名,也就意味着圆形的钮扣依旧有上下之分,而且上下是决不会搞错的。这种有点自找麻烦的做法无疑凸现了gieves&hawkes对于服装细节的重视和高要求。

  新千年之后的gieves&hawkes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被香港从事成衣业务的富联国际集团(0369hk)收购,这是继香港迪生集团收购法国名牌stdupont之后华人在国际时装产业中的又一次进军。在2003年gieves&hawkes又推出了以gieves命名的副线品牌GIEVES&HAWKES,每一季都会出现所谓的"威而斯王子"格纹,这种利用大格子和小格子互相"移位"所形成稳然若现的格纹,也是非常典型的一种演绎手法。GIEVES&HAWKES同样以针织衫扛起休闲流行的重责,包含羔羊毛衣、V叉领设计、烟囱领美丽诺毛衣等。

  GIEVES&HAWKES品牌最明显的特性是略带自负、拥有严谨、正直、坚定等性质,传达的不仅是保守严谨英国绅士风格,并且透露正直含蓄的讯息,穿着其服装,威仪及浪漫神采并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6233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