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对书法的热爱之情的句子有哪些?

表达对书法的热爱之情的句子有哪些?,第1张

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群鸿戏海,舞鹤游天,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

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近似的词力透纸背,形容书法根伟贴切。

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张扬跋扈,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德风堂:你好,练习书法的什么样性格的人都有,但是能确定的是,练习书法必须要有的性格特征如下:

共性:基本上都具有很强的耐心、韧性。因为书法需要持久的临摹学习。

差异性:

写狂草的人是感性的,不拘泥小节,容易激动;

写行草的人是浪漫的,可爱的,有唐楷入手的人,正统浪漫,由魏碑入手的人可爱乖巧。

写行书的人是细腻的。

写隶书的人是优雅多情。

写篆书的人诡异多变。

总之,书法之人抽象概念都强,耐性强。

历史上擅长书法的正人君子很多: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书正人品也正。

奸臣也多:秦桧、蔡京

误国者:宋徽宗、李煜等

近代的康生也擅长书法,其水平在郭沫若之上,康生是党内负责特工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具有很强的隐藏性,最近几年的几个贪官都这样。

因此,学书法的人,尤其是在书法上有成就的人个性都很强,具有极端性。书艺平平者则大都是不具备这种个性。

宋代涌现了很多文人才子,几乎都是文化与书法兼修的,文人没有不会书法的,会书法没有不会诗词文赋的,耍笔杆子都是牛气哄哄的,我们之前分享过欧阳修、范仲淹等书法,都是顶尖的大文豪,但是都有绝世的书法问世。

黄庭坚的草书有他独特的风格,也是一种创新。我之前讲过李建中的书法,他就是缺乏创新,所以才被宋四家压住风头。我们看看苏黄米蔡的书法,各有千秋,又与众不同。只有创新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但是,创新又是很难的事情。黄庭坚的草书“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锐意草书,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怀素的草书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

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诸帖。怀素十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无法阻止。进入佛门后,改字藏真,史称"零陵僧"或"释长沙"。家贫,买不起纸张,只好在寺院的墙壁上、衣服上、器皿上,芭蕉叶上,练习书法;为了练字,还制作了一块漆盘。

唐大历元年(766年),怀素写《秋兴八首》。怀素此帖的书风,到这时还未发育成熟,而他的内心也处于彷徨阶段。无论是起笔、行笔、收笔,远还没有迈进晋人的门槛。

唐大历二年(767年),怀素南下到广州向徐浩学笔法。时徐浩去广州任刺史,此行目的并没有达到。同年冬或三年春,张谓奉诏回京任太子左庶子,于是怀素随同张谓一同进京。有幸见到王羲之、王献之作品,也鉴赏到《曹娥碑》。 在长安,怀素前后大约滞留了5年的时间。

他的草书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字文》纸本、《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律公贴》《七帖》《北亭草笔》等。

被誉为“天下第一小草”名帖。现为著名学者黄锦祥所藏。此帖字字独立少有连绵,笔画充满弹性和质感,笔锋万变法度严谨;通篇紧凑呼应一气呵成,是怀素晚年最珍贵、最具代表性的得意作品,也是怀素唯一传世的小草真迹。

怀素创作的《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用笔瘦劲有力,一气呵成中不离法度,笔画干净利落,通幅神采飞扬。黄庭坚曾赞誉怀素说:“藏真妙于瘦”,反映出怀素在晚年里的书法仍然具有“瘦劲”飘逸的基本特征。

怀素“纸本”小草书法的最大特点是:一“瘦”,二“劲”,三“灵动”。既有《自叙帖》的劲爽之势,又有线条坚实而沉稳的质感,渊穆典雅意态万千。每一个字都可以作为小草的经典范字,这件作品有着“天下第一小草”的美誉。诗仙李白深爱其才,亲作《草书歌行》赞美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称其草书天下第一。

戚府遇缘情意惦

龙飞凤舞红尘间

瑶池仙子婵娟见

我志卿伴情绻缱

喜愿他时逍遥仙

欢声笑语幸福牵

你我快乐多一点

一身豪情佳人恋

生香莲步爱来黏

一声情语羞言怜

世间真爱情丝连

《兰亭序》

登过一些山,会让你知道什么是艰难,

趟过一些河,会让你知道什么是跋涉,

经过一些事,会让你知道什么是经验。

阅过一些人,会让你知道什么是历练。

翰墨书画小编想说,写过一些书法,会让你知道什么是心境。

《祭侄文稿》

书,心画也,写书法,写的就是一种心境。

书法是用其极简略的笔墨、精粹的线条去表现对万物的情思,

用线条的起伏、粗细、曲直、干湿、轻柔、光润的不同变化去传达作者的精神人格。

书法有“书中有禅、禅机通书”的审美境界,有“心手双畅、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练习书法,不仅使您笔下生辉,

同时还能养浩然之气,积渊博之才,除浮去燥,让人静下心来。

一旦全部身心融入书法,生活中的烦心事都将尽抛脑后。

在繁杂的当今社会,能够保持一份心灵的宁静,随时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细细品味生命的微妙,这将是多么美妙的心境。

寒食帖

书法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修养,传承书法是一种责任。

电脑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强大的冲击。

即便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的书法也离我们是渐行渐远,练习毛笔字的群体正在慢慢的萎缩。

书法是以中国文化为内涵、以汉字为基础的视觉艺术,是汉字与中国独特审美情趣的结合。

它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境界,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

其实,快节奏的时代,

我们更需要用软笔、写慢字。

欧阳询行书张翰帖

人不怕卑微,就怕失去希望,有所期待,就有希望。

练习书法的路很漫长,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会后悔。

写书法,只要心态好,只要信念不消,不管多远的路,都会有尽头。

选择写书法其实很简单,静下心听自己的心声。

《平复帖》

写书法,说行随心性也好,说附庸风雅也罢;

写的精彩也好,写的糟糕也罢。

书法之好丑,在心与手,若是精彩,叫做经典,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顺其自然,是一种心灵的洒脱;不计得失,是一种人生的豁达。

活得淡泊,方能平和;心态平和,方能致远。

拥有一颗淡泊宁静的平常心,才能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练习书法可以一点点历练自己,丰富自己的生命,提高自己的素养,提升自己的品格。

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可以不成为书法家,

但至少也得懂得欣赏书法。

人生太短暂,

缓一缓、拖一拖、就黄了,就完了

 书法艺术作为一项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中蕴含的 文化 底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书法欣赏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书法1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书法2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书法3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书法4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书法5

 书法史谈

 商朝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距今约3500多年前,有个叫商汤的部落灭掉了夏,在黄河流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就是商朝。商朝最初建都亳,今山东曹县一带,后几次迁移。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时,经过历史上最著名的”盘庚迁都”到达中原建都”殷”(今河南安阳市郊屯村一带)。商朝从汤开始到纣灭亡,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共600年左右。商朝的幅员辽阔,很早就有”邦畿千里”之说,其政治势力,南到长江流域,北到燕山,西到陕西,东达海滨,是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文化所及之地更广,南已经到达今湖南衡阳、宁乡和今江西的清江等大江以南各地,北达辽宁,内蒙等他,商朝在中国书法史上属于初始阶段,建都殷后的商朝才是真正强大的,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殷朝或殷商,书法史便是从殷商开始讲起的。

 奴隶制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更大的分工。商代有一批脱离生产劳动的专业文化人,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这时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更加明显,这一时期文化的创造和发展是成千上万奴隶劳动实践的结果。这批文化人对文化的积累与整理,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商代的文化,最突出的是文字,还有历法和各种艺术品。而我们现在发现的商朝文字,便是甲骨文。商朝中晚期还出现了金文。

 (一)甲骨文

 甲骨文因为是用刀刻的,因为刀有钝有锐,骨的细硬有疏松,于是刻出的笔画就有粗的细,有方有圆。由此甲骨书法常常表现出以下特点:笔法上以方笔、折笔为主,线条细直坚挺;字法上疏密穿插,字体大小变化,但安排得匀称,和谐。章法上不是字字相隔一致,完全相对,而是同样有参差变化,表现出书写者身上具有的古朴浪漫的情。另外,甲骨文的书写绝大多数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这种书写,排列方式也一直影响了后来的书法史。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甲骨文的考古发掘中发现。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在使用类似今天毛笔这样的书写工具了,这一点用那些已经写成但还没来得及刻的甲骨片可以证实。

 商代甲骨文文书法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时期除了不少常用字的写法发生演变外,其艺术风格,特点也有所不同。甲骨文研究者董作宾根据”贞人”名字不同,把甲骨文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武丁及其以前;第二期:从祖庚到祖甲;第三期:从廪率到康丁;第四期:从武乙到文丁;第五期:从帝乙到帝辛。第一期是商代整个甲骨文书汉的起始期,具有雄沉粗放之美;第二期刀法工整,字形秀美;第三期的艺术面貌不及前后期,较为柔弱;第四期重新显出一定的力度,字体刚劲,但形体简陋;发展到第五期,文字非常严密整齐,是商代甲骨文书法的尾声。最近几年,考古工作者在对山东桓台史家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又发现了岳石文化时期的甲骨文,根据考证,这批甲骨文要比殷墟甲骨文早二、三百年。

 1武丁时期甲骨刻辞

 这一甲骨刻辞 是商代武丁时期(约前13世纪上半叶至前12世纪下半叶),锲刻在一块牛胛骨上的文字,记隶了当时的天文气象和简单的社会生活,在河南安阳市郊小屯村”殷墟”出土,现 收藏 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是一块高325厘米,宽198厘米的大骨板,保存得比较完整,正面、背面共刻有160多个字。如图所示的是正面,共10行,能看清和辨认的有70多个字。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把已经发现的甲骨文掘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时期。这块刻石是第一时期的代表作。因为是用刀刻出来的所以笔画有粗有细,有方有圆,但总的来看,还是以方折为主;字形大小不一,排列不整齐,歪歪斜斜,但显得活泼而自然,把它和 其它 时期的甲骨文相比,线条更为粗壮浑厚,气势宏大,结构比较规定范,写与刻的技巧都比较成熟,造型美观大方,朴素自然,是甲骨刻辞书法的典型范例。虽然这一时期甲骨文的刻写已经走向成熟,但还是具有浓厚的古朴美。

 2祖甲时期甲骨刻辞

 这一甲骨刻辞 是商代祖甲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下半叶)锲刻在牛胛骨上的文字,内容主要是占卜,预测近几日里的凶古祸福。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里被发现,上面残存了两行35个字。字的排列整齐,尤其是中间三段,字的大小基本一致,锲刻规整,这是第二时期甲骨文书法的主要特征。与其他四期相比,字体显得拘谨整齐,缺少穿插、错落带来的生动美。

 3帝乙帝辛时期甲骨刻辞

 这一甲骨刻辞 是商代帝乙、帝辛时期(约前11世纪中叶)锲刻在龟甲上的文字,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中被发现。现残存有260多个字,是第5时期甲骨文书法的代表。字迹很小,形同米粒,笔画细瘦,字的结体整齐严谨。与第一时期甲骨文粗壮圆厚的线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金文

 金文一般是指先秦时代那些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文字,现在一般把凹入的阴文称为”款”,凸出的阳文称为”识”,所以金文又有另外的名称;”钟鼎文”(先秦青铜器以各钟、鼎等为代表),”款识文”、”钟鼎款识”等。

 早期金文和殷墟甲骨文并存于商代中晚期。商代青铜器物上的文字大多字数很少,往往只有两三个字,最多不超过五十个字,而且有些文字类似于图画,笔画经常出现中间粗壮肥大而首尾两端尖细的情况,所以人们把商代金文形象地比喻为”蝌蚪文字”或”图画文字”。金文书法有个书写、制模、铸造的过程。与甲骨文相比,具有稚拙,神秘而威严狞厉的色彩。

 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以其所具有的上通天意的超验功能而占据”巫”文化的核心。在同一时期,金文也已经出现,但由于这个时期金文尚未获得”礼乐”文化的支撑,因而金文的发展处于被抑制状态。但应该看到,这个时期金文与甲骨文实际处于共生状态,则是由于金文尚未获得适合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社会文化机制。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金文与甲文的盛衰体现出两种不同文化选择的结果。

 根据遗址发掘的情况,在盘庚迁殷之前商代彝器均无铭文,盘庚迁殷之后铭文开始少量出现,一般只有一到二个字,铭文图案化,装饰意味较浓,有典型的肥笔,大多为图腾、族徽符号。”这些单个字或合义式的金文,多刻铸在器物的内壁与底部等显眼处,位置既隐蔽,当然表明它不负担主要的功能。“殷商晚期铭文字数开始增多,但也大多为几十字。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铭文所反映的内容仅限于祭祖铭功,而远远没有达到甲骨文那种居于意识形态中心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普泛程度,由此,整个殷商金文始处于受甲骨文支配的附庸地位。

 1《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不仅是商代中期的著名青铜器,而且也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1938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一青铜器是殷王为了祭祀母亲”戊”而铸造的,鼎的腹部内铸刻了”司母戊”三个大字,是商代金文书法的代表。笔画雄壮,但粗细不一致,很明显的是中间部分粗肥,头尾两端尖细,露出锋芒;文字体态奇异,有很浓的图画意味,”母”字就像一位交叉双手,膝盖着地恭敬地跪在那儿的妇女。因此人们后来把这种商代金文称为”蝌蚪文”,”图画文字”。它的书法是具有稚拙之美,同时这一端重方整的青铜器,以及铸刻的铭文,又给人以威严的感觉。

 2《小臣俞尊》

 《小臣俞尊》,又称《小臣余尊》,是商代帝乙时期的青铜器,清代道光年间在山东省寿张县梁山出土,现收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铭文共4行27个字,笔画圆润肥厚,而且大多也是中间粗、两端较细,如”王”“又”(有)等字的肥重笔画,装饰性强,用笔遒劲强健,是商代中晚期金文书法的典型样式。

 3《戊嗣子鼎》

 《戊嗣子鼎》是商代晚期的著名青铜器,1959年出土河南省安阳市,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铭文共3行29个子,内容为记录商王赏赐戊嗣子贝二十朋,戊嗣子以铸造这方鼎来祭祀他的父亲的事情。铭文 书法字体 大小错落有致,有些字的笔画还有着明显的波磔。末尾”犬”“鱼”两个象形文字,可能是代表”戊嗣子”家族的族徽。

纵览当下,书法界一片欢腾,但是我们如果能够理解古典书学的精神,便不会对当下的热闹欢心鼓舞。偶尔和朋友聊天,说道书法是不是必然要消亡。有人说,计算机的普及,书法退出日常书写领域,就是消亡的开始。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没理由书法在纯艺术的领域得不到发扬广大啊。这些观点的人,都还抱有书法是写字的基本观念。我在这里不想争论书法是不是艺术,这个问题太无聊。我只是从对书法史和书论的阅读中,梳理出一条精神脉络。这条脉络是书法得以延续的核心。我们将可以看到书法从汉末的日常书写中脱离出来,获得了意义的充实,在“师古”(应该叫“师法”更为合适。区别于后人所理解的“师古”。)的浪潮下,开始了古典书学技术层面的总结。而又在“师心”的理论开发中,获得了主体境界的提升。创作主体的主体境界的拓展,是古典书学创作论的重要发见。将书法家从抄写的技术人员——书吏,提升为艺术家,其中必然有对主体心性问题的发掘。也就是说要从一个经验性的人格提升为超越的人格。艺术方从技术,进于道。

唐代是个尚法的时代,原因就是正是处于古典书学的笔法、字法的总结期。

其实“师古”和“师心”在唐以前的书论中都已经出现。说唐代“尚法”,乃是承续魏晋对书法的观念而来的。我们在唐人的书论中,看到很多对“师法”的强调。元代的郑(木勺)还特意开列了一张魏晋唐书法师承表。但是唐代也是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因为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师心”,从汉末的蔡邕,到王僧虔,到唐代的虞世南,到韩愈,对“心”的开发已经相当深入。(说一句,虞世南的《笔髓论》之《契妙》一文,真是绝妙文字,不下于《书谱》。)“师心”的理论还有一个旁支,就是“缘情”,就是卫夫人批评的“缘情弃道,殊不师古”的“缘情”。放纵情性,自然旷达,是魏晋名士人格,在唐代就是“颠张狂素”。可以说是书法的浪漫主义人格。而“师心”的主流,其实是受到道家很大影响的“玄冥”一派,讲究主体的超越心境,从对主体心境的提升和澄澈契合宇宙生命,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这个是唐以后书法的主流。

而宋代开始的尚意,就是“师心”的全面铺开。东坡一句“我书意造本无法”,真是绝断千古。我们可以看到,古典书学的发展,其实是个由外在的技术,回归内在心性的过程。就是说要从内开发出艺术家的主体境界而统筹外在的技术。所谓“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而我们现在的争论,一直在技术层面,讲究与古人接近了多少,多少像古人。这些都是书法精神没落的表现。精神没落了,书法便死亡了。形躯还在,那不过是个技术层面的东西。现在学院教学已经挖掘的很多了。但是,这样培养起来的人都是经验性的人格。而我说的书法精神已经死亡,不光是书法,所有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已经死亡。这个精神就是以人的内在超越来提升技术的境界。这也是从“师古”到“师心”的精神脉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5402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