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相机怎么拍出柔光感?

原相机怎么拍出柔光感?,第1张

在很多情况下,照片并不见得是越清晰越好。比如在拍摄人像时,许多人都希望照片的效果朦胧些,以掩盖面部纤细的皱纹或斑痘;在拍摄风光或静物时,我们有时也会考虑为景物增加一些浪漫柔和的情调,或是将影像变得扑朔迷离,如梦如幻。这种都是柔光感照片。原相机想拍出柔光感,几个小技巧可以码上!!!亲测有用~

逆光拍摄最适合营造柔光感照片

由于逆光会在人像照片中形成高光区域,给观者一种“刺眼”的感觉。将其进行柔焦处理后,刺眼的光芒就变得像是"圣光"一样,可以为画面添加不少仙气。

镜头装置

后置摄像头哈气或者蒙一块塑料纸,或者涂抹润唇膏,贴上透明胶条也可以达到这种效果!这样就可以原图直出的柔光效果啦!并自行调整角度

下午4点拍摄

选择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是最好的 太阳没那么刺眼 最好地址可以选择树林 让光从树缝透进来 这样拍照绝绝子!

后期参数调节

我们想让照片效果更加明显 可以后期对照片进行一些参数调节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鲜明度+10

高光-5

对比度-6

自然饱和度+5

色温-3

色调+5

拍立得相机拍照后,会在相片内显示相纸日期,这是一种独特的相片标注方式,早期的拍立得相机上几乎都有这个功能。不同于现在的数字摄影,拍立得相机直接将胶卷曝光后,在底片上定向生成相纸,所以相纸日期就会自动显示在底片上,让人们清晰记录下每一张照片的具体拍摄时间,非常方便。这也是拍立得相机在20世纪50年代普及的一个原因。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拍立得相机可以实现更多的拍摄和编辑功能,但相纸日期的标注却成为了一种独家的拍立得特色标记,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日常带相机的人可以被视为摄影爱好者或专业摄影师。他们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愿意通过相机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看法:

创造艺术作品:携带相机的人可能是追求艺术表达的人,他们通过摄影来创造独特的艺术作品,捕捉生活中的美景和瞬间,并用图像来传达情感和故事。

观察敏锐:带相机的人通常对周围的环境和细节更加敏感。他们可能会注意到平常被人忽视的事物,发现独特的构图和角度,以及捕捉到特殊的光线和氛围。

记录和分享:带相机的人可能喜欢记录生活中的重要时刻和回忆,例如旅行、家庭聚会、朋友聚会等。他们可以通过摄影来留下珍贵的记忆,并与他人分享他们所见所闻。

追求技术和创意:携带相机的人可能对摄影技术和创意有着持续的追求。他们可能会花时间学习摄影技巧、探索不同的拍摄风格和实验各种创意构图,以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和表达能力。

增强观察力和欣赏力:日常携带相机的人会培养更敏锐的观察力,他们会更加仔细地观察周围的细节和变化,以寻找拍摄的机会。他们也会更加欣赏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和艺术品等。

无论是作为摄影爱好者还是专业摄影师,日常携带相机的人在捕捉和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创意,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美丽

你说的是索尼的这个视频吗?http://jingcaijiejutudoucom/jingcaijieju/,这个故事的最佳结局今天就有评选结果了,据说真的会拍成视频哦!很值得期待吧~

标题的这句话,来自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对维利·罗尼的评价。维利•罗尼于2009年9月12日在巴黎去世,享年99岁,法国政要纷纷表示哀悼。萨科齐赞扬罗尼用手中相机为一代又一代法国人“ 永远留住了属于人民的、富有诗意的法兰西 ”,总理菲永也称赞罗尼“是20世纪最重要的见证人”。

那么维利·罗尼是谁呢?

维利·罗尼 ( Willy Ronis )是著名的法国摄影家,于1910年8月14日出生于巴黎(9区),2009年9月11日在巴黎(20区)去世。父亲是一名犹太摄影师,母亲是一名来自立陶宛的钢琴教师。少年时的罗尼倾心于音乐,梦想有一日成为作曲家。后来他入伍从军,在1932年复员后,因为父亲得病,罗尼接管起家庭照相馆。在1937 年的时候,他决定成为独立新闻摄影师。1949年父亲病故后,罗尼关闭家庭照相馆,加入Rapho摄影社,开始了他的职业摄影师生涯,他的拍摄题材丰富广泛,其中包括社会名流、工业报道、广告、时装等。

罗尼从事摄影近半个世纪,专门拍摄法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他最喜爱的相机是法国出产的莱卡—FOCA 35毫米照相机。他陆续在巴黎多所艺术学院执教。1953年罗尼和亨利·卡蒂尔-布雷松等五位法兰西摄影师的作品在纽约市曼哈顿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1957 年,罗尼荣获威尼斯双年展金奖;1975 年,继布拉塞之后,他接任了法国摄影师—记者—插画师协会的名誉主席;1979年获法国教育部颁发的摄影艺术金奖;他也是美国生活杂志的第一个法国摄影记者。随后因摄影集《沿着命运之线》获得法国摄影大奖纳达尔奖。1993 年,罗尼成为英国皇家摄影协会成员。2008 年,获得法国政府荣誉军团军官级勋章。维利·罗尼的照片曾在世界多国举办过专题展览。

他与布列松、布拉塞和杜瓦诺一样,被认为是法国 人文摄影派 (Photographie humaniste française)的主要摄影师之一。他的第一张照片拍摄于 1926年(他在15岁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照相机),一直拍到 2002 年,作品几乎覆盖了 整个 20 世纪 。

最近在巴黎便有一个维利·罗尼的专题摄影展,名为《维利·罗尼镜头下的维利·罗尼》(《Willy Ronis par Willy Ronis》):

下面附上相关信息,entrée libre,不用买票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千万别错过啦!

维利·罗尼是法国人文主义摄影的代表人物,他因为政治活动以及对街道的拍摄、自画像、裸体摄影和对猫的拍摄而出名。Pavillon Carré de Baudouin通过展示近两百件的作品,很好地重溯了维利·罗尼的系列作品,从他早期的摄影作品到他最后在法国和在外国旅行时的一些照片。

1954年,维利·罗尼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 Belleville Ménilmontant ,这部作品当时仅受到部分民众的欢迎,但在如今却是不容错过的,这也是这次在20区展览的第一个板块。罗尼在这些地方主要拍下了工人和这片巴黎落后区域里的艰苦生活。

此次展览有上下两层,笔者周六下午去的时候人还是很多的,基本都是法国人,这是笔者第一次去看展没遇见一个中国人。一楼是Belleville Ménilmontant系列,楼梯间是罗尼的自画像;二楼呢,一个小厅展出的是裸体系列,另一个大展厅是罗尼在巴黎、在法国其它城市和其它国家拍下的一系列。通过罗尼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五十年前雨后的蓬皮杜,可以看到巴士底狱,可以看到埃菲尔铁塔,也会知道原来在forum des halles曾经有数个电话亭。

罗尼镜头下的画面很生动,即使大多数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或者说常见的事物,但在罗尼的镜头下,影像和人物的“巧合”会让你感叹道:“真是妙呀!”

巴黎小男孩,1952

这张照片可以说很是经典了,即使你不了解维利·罗尼,你可能也见过这张照片。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小男孩,左手夹着比他半个身子还长的长棍面包,飞奔在回家的路上。看上去真是张完美的抓拍呀!但人家罗尼说了,这不是抓拍,这是一张依靠给表演者一些小指示而得来的绝妙的照片。

罗尼在人流量高峰期时的面包店旁站了一会,尝试着拍了几张照片,但都没拍到好的。他注意到面包店里的一个小男孩,在排队的时候,小男孩仔仔细细地数着钱。然后他就给小男孩解释说,让他用左手倾斜地夹着面包,以运动的步伐跑出。第一次尝试时小男孩身体太僵硬了,第二次的尝试很完美。然后他俩回到面包店,一起吃了夹心巧克力。

圣诞节,卢浮宫的商店,王宫广场,1954年

这张也是蛮有趣的。

人民阵线的游行队伍,圣安托尼街,小女孩戴法国大革命的弗里吉亚帽,1936年7月14日

现场摄影是什么?

是一门集 预感 、 意外 、 技巧 和 本能 于一体的炼金术。

我们要去上学啦,1954年3月15日

罗丝·泽纳,雅维尔雪铁龙大罢工,1938年

美丽城的孩子们,在维兰街的楼梯下,1959年

作为人文主义的摄影师,维利·罗尼镜头下最鲜活的便是一个个的人。他用黑白灰,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黑白浪漫”。他用层次丰富的摄影作品,记录街区的生活,记录巴黎的日常。罗尼曾说:“拍摄的过程中,摄影师的主观意识支配着他的选择,可以说,摄影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1 https://phototrendfr/2018/04/expo-photo-willy-ronis-par-willy-ronis/

2 https://frwikipediaorg/wiki/Willy_Ronis

3 http://luodaweisiyuefengcom/gallery/456

五一出门旅游,如果有相机,是可以带相机出门拍照的,但是我们需要明白,作为五一这样的小长假,是旅游出行的高峰期,旅游体验是否完美还有待考虑,毕竟在人海涌动的景区,相机能拍的是美景还是人头攒动都难以言说。

其实在我看来,我们可以错峰出行,许多人都选择在小长假出游,那我们可以选择小长假坚守阵地,但人员都已经重返岗位之后自己再出门旅游,这样,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交通上都会便捷很多。这也是现如今国家在法定假日之下,也依然提倡大家错峰出游的一大重要原因。同时,体验感也会强很多,毕竟人来人往的旅游景点看的最多的便是人头。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当小长假,总有景区游客滞留等诸多的问题产生,所以我们不妨将时间提前或延后。

另外,对于相机这一选项,与我个人而言,其实并不是很重要,如果你是一个专业的摄影者,那么对相机是必不可少,但如果只是有业余爱好,亦或是想要有更加完美的,其实嗯,并不太有必要。作为旅游而言,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外界的美好,而并非永远的机械的,用相机记录外界的景色,可能许多人都。深有体会,到达一个旅游景点之后,所有人都在认真的拍照,但是相机你的景色与眼睛看到的景色截然不同,许多人忽略了自身肉眼可见的美景,而选择用相机记录,反而适得其反。

所以相机并非出门的必备条件,反而不带相机才能够更加直观且明显的感受景色之美。带着一双眼睛去旅行,才是最完美的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4649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