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学 特点

西汉文学 特点,第1张

西汉文学的特点:西汉文学,以赋和乐府诗最为突出,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

2赋的兴起与汉赋代表作

①赋是两汉时期受先秦骚体和诸子散文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汉赋在创作技法上对后世很有影响

②西汉的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

3汉代诗歌

①汉代诗歌以《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为代表,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②乐府是汉武帝时期由政府掌管音乐歌舞的机构,《战城南》《十五从军征》《东门行》《陌上桑》等,都是乐府名篇

③《古诗十九首》是东汉后期中下层知识分子的作品,《孟冬寒气至》《明月何皎皎》等,是当时的佳作

4散文

①贾谊的《论积贮疏》《过秦论》和晁错的《论贵栗疏》等,是西汉散文的名篇佳作

②司马迁《史记》的纪传也都是优美的散文,感染力强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赋的产生和发展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可能是荀子。据《汉书·艺文志》载,荀子有赋10篇(现存《礼》、《知》、《云》、《蚕》、《箴》5篇),是用通俗“隐语”铺写五种事物。旧传楚国宋玉也有赋体作品,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等,辞藻华美,且有讽谏用意,较之荀赋,似与汉赋更为接近,但或疑为后人伪托,尚无定论。从现存荀赋来看,这时赋体还属萌芽状态。赋体的进一步发展,当受到战国后期纵横家的散文和新兴文体楚辞的巨大影响。赋体的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接近于散文,但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西汉初年的所谓“骚体赋”,确实与楚辞相当接近,颇难加以明显的区分。 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余绪,这时流行的主要是所谓“骚体赋”,其后则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征的所谓散体大赋,这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赋最兴盛的阶段;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汉赋的这种发展变化过程,与汉代社会状况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时期自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当时所谓“大汉初定,日不暇给”,封建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禁锢不严,儒家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当时诸王纳士,著书立说,文化思想还比较活跃。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仍是继承《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在形式上初步有所转变。这时较有成就和代表性的作家是贾谊,此外还有淮南小山和枚乘等人。 贾谊的《吊屈原赋》是借悼念屈原抒发愤慨,虽吊逝者,实为自喻。此篇的形式与风格,是骚体的继承,但由于作品倾诉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因而和后来那种纯然出于模拟《楚辞》而为文造情的作品明显不同。贾谊的《□鸟赋》是一篇寓志遣怀之作,假设与□鸟对话而敷衍出一篇文字。这篇赋一方面使用了主客问答体,同时也比较多地倾向于使用铺陈的手法,散文的气味浓厚预示了新的赋体正在孕育形成。 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写作者以急切的心情召唤隐居山林的隐士早日归来。赋中描写山中景物,使用铺叙和夸张的手法,充满丰富的想象,是汉初骚体赋的优异之作。 贾谊和淮南小山的赋作都还距骚体不远,仅在某些方面开始有所转变,而标志着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个作家和作品,是枚乘和他的《七发》。 枚乘主要生活于汉文帝、景帝时期,死于武帝初年。他的《七发》写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问候,通过主客的问答,批判了统治阶级腐化享乐生活,说明贵族子弟的这种痼疾,根源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思想,一切药石针灸都无能为力,唯有用“要言妙道”从思想上治疗。赋中用了七大段文字,铺陈了音乐的美妙,饮食的甘美,车马的名贵,漫游的欢乐,田猎的盛况和江涛的壮观。《七发》虽未以赋名篇,却已形成了汉大赋的体制。它通篇是散文,偶然杂有楚辞式的诗句,且用设问的形式构成章句,结构宏阔,辞藻富丽,刘勰称:“枚乘□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文心雕龙·杂文)从汉初的所谓骚体赋到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汉大赋,《七发》是一篇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 散体大赋——汉代辞赋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从战国时期纵横学说发展而来,其文风与先秦诸子有很大联系。大多数是空有讽刺之名,而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不仅在形式上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而且都是假设三、两人,让他们互相攻驳辨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一方获胜。其代表作品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汉代文学以铺张扬厉著称,对现实的一切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去描绘和表现,而且漫无节制地铺陈扩展,一些作品因此显得笨拙与呆板。辞赋、诗歌、散文、乐府民歌,都普遍存在这种倾向,从而形成了汉代文学的唯美之潮。汉代经学亦以繁琐解读为习气,一经说至百余万言,解释经书上的五个字要用两三万字。秦近君解释《尚书·尧典》标题两字之义竟达十万言。汉代文学与经学在语言文字上都不厌其繁,多多益善。汉代文学作品常常出现神仙世界的画面,人与神灵可以自由往来,许多作品都流露出长生不死的幻想。汉代文学具有浪漫性,汉代经学也带有很大的虚幻性。汉代经学以阴阳灾异解说时事政治,并一度兴起谶纬神学,“于是五经为外学,七纬为内学,遂成一代风气”(皮锡瑞《经学历史》)。汉代神秘化的经学为浪漫文学提供素材和动力,而神秘化的经学也借鉴了浪漫文学的精神和表现手法。

以赋为主,大赋占主导,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小赋逐渐成为主导,==但是赋主要的统治地位已经在被五言诗代替,==曹家父子和建安诸子大概就是这样的,还有就是赋是作为官方文学,而乐府这是代表了民间文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2481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