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异同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异同,第1张

不同:

1、艺术风格不同

古典主义是以当时市民的英雄主义为典范来塑造的,提倡采用重大庄严的题材来反映社会的现实。

而当时的浪漫主义则表现出一种自我的个性,反对古典主义的那种崇尚理想的规范,摒弃其僵化的教条和呆板的模式,崇尚的是一种自由,一种解放,一种释怀。

在艺术形式的表达上,新古典主义要求的是完整与严谨,注重造型,强调严谨的造型,忽视情感,忽视气氛,忽视色彩。

2、代表人物不同

浪漫主义绘画的真正奠基人是德拉克罗瓦,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自由引导人民》等等,其中最为代表的是《自由引导人民》。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维安、大卫、安格尔,代表作有《荷拉斯兄弟之誓》、《哈里·亚诺什》、《加兰塔舞曲》、《管弦乐协奏曲》等。

3、组成流派不同

浪漫主义的组成成分有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

而新古典主义主要涉及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

相同:

1、都涉及到了思想的解放

古典主义认为人要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

浪漫主义强调思想的启蒙,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从文学的历史发展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个争辩不休的相对性概念。因此,在相互对照中论述二者的具体内涵应为妥当的方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换,意味着文学范式与话语成规的更替。这种更替具体体现在以下互相关联的方面:其一、从摹仿到表现。对这一根本转折,艾布拉姆斯做了深入而有趣的阐释:从模仿到表现,从镜到泉,到灯,到其它有关的比喻,这种变化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一般的认识论上所产生的相应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13)镜子意味着对外部世界的映照与模仿。自从柏拉图把文学喻为镜子或影子以及亚里士多德严谨的理性阐述之后,文学理论一直求助于这一隐喻来解释文学的本质,说明心灵对自然的模仿关系。从文艺复兴的大师到十七、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者乃至后来的现实主义作家,都乐此不疲地娴熟应用。古典主义文学理论正是建立在这种认识论根基之上,本琼生、约翰逊等都心仪生活的摹本、习俗的镜子、真理的反映这种古老的理念。而且古典主义还坚信自然事物具有普遍永恒的定则,古代作家已经成功地写出了人物的本性、自然的本性,从而产生了合乎理性原则并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文学典范。后代的作家只有学习好模仿好这些典范,才能达到真和美。拉布吕耶尔模仿希腊人狄奥佛拉斯塔,写作《品性论》,开篇便声称:一切都已经说过了,我们只能跟在古人和现代人中最富技巧者后面拾其牙慧。在他们看来,包括题材、风格、体裁、形式和语言等等规则和范型,都在古希腊罗马大师手中创造出来了,后世的文学所能做的所该做的就是尽善尽美地遵循并模仿这些伟大的典范。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本是创造的基础,然而,古典主义的紧紧追随、爱不释手、日夜揣摩,学到的又只是一些僵硬的类型。除了一些优秀的古典主义作家,如高乃依、莫里哀、拉封丹、德莱顿、蒲柏等等,总是能在古典主义疆界内求取某种自由,保持自由与规约的张力与均衡外,大多数的古典主义者都深陷于泥古保守的窠臼中,无所作为。 从镜到灯的心灵隐喻之变迁,发生在18世纪至19世纪初。如果要追溯灯之喻的早期使用,还须回到希腊罗马时期。柏拉图是个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发动了一场哲学与诗歌、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永久战争,并且把感性之诗人逐出了理想国;另一方面,柏拉图又坚持认为只有从感性的阶梯上升,才能最终窥见理念的光辉,从而赋予了神灵附体的迷狂诗人以直觉认识超验真理的特殊意义。他的太阳隐喻直接启发了普罗提诺的太阳放射与喷泉流溢说,在他们看来,能够分享、感受理念之光辉的决非镜子式的心灵,而是充满灵感的能从自身放射出光芒的心灵。与柏拉图主义者相同,18世纪以降的浪漫主义者也常把心灵与诗喻为光之放射泉之流溢。灯之比喻对镜子比喻的替代,表明表现论文学观的确立。即浪漫主义者不再把创作当作一种模仿行为,而是视为心灵之光对外在世界的照耀。华滋华斯的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便是这种表现说的一种经典表述。表现论即把文学看作主观心灵的表现和创造行为的产物,强有力地颠覆了古典主义僵化的模仿成规,为文学打开了情感与想象的闸门。 其二、从理性到感性。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笛卡尔认为知识的本性是绝对的统一性,一切丰富杂多的现象只有还原为可清晰精确描述的单一原则,才能达成普遍知识的理想。这些普遍知识理性原则反过来就成为指导人们心智活动的规则,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心智活动也必须服从这些法则的规约。正像存在着普遍的、稳定的、可以精确描述的自然法则一样,摹仿自然的文学艺术也必定存在相同的类型与法则。为确保知识的统一、稳定和可靠,笛卡尔拒斥了感觉和想象力。在他看来,感觉是变幻无常和混乱的,而想象力则是人类精神活动遭受欺骗的根源。这样如同卡西尔所言:笛卡尔一劳永逸地为17、18世纪的美学指明了道路。(14)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哲学基础和知识依据正是这种理性主义,布瓦诺就从此出发走在笛卡尔的路上。他企图从各种诗体和诗剧的特质中找出普遍永恒的法则,从千差万别的人性中归纳出风流、吝啬、老实、荒唐等普遍永恒的类型。而且把这些理性法则和类型等同于自然、真实和美。在《诗的艺术》中,布瓦诺写道: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15)在理性原则的规约下,古典主义不欣赏也不能容忍一切背理的神奇、无理的偏激和破格的奇思异想。众多的古典主义作品描述的是,在贤明君子的调解下理性观念如何最终克服七情六欲,而在非理性情欲支配下世人又如何导致身败名裂的故事。这一点直接暴露了古典主义的意识形态特征:作为特定历史阶段文化思潮的古典主义,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政治妥协的产物。 浪漫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反动,它发起了解放感性的革命运动。这次运动首次使情感、想象、天才、独创性、自由等主观性范畴全面地占领了文学理论的主体位置。浪漫主义首先确立了文学的情感本质,文学是情感的表现与倾吐成为浪漫主义运动最鲜明的口号。而且,他们所欲表现的情感与古典主义公共理性规约下的常态完全不同,有着强烈的个性自我色彩。济慈声称他生平作的诗,没有一行带有公众的思想阴影;雪莱把诗人喻为夜莺,它栖息在黑暗中,用美妙的歌喉唱歌来慰藉自己的寂寞;华滋华斯坚持认为自己的情感才是他的靠山与支柱;拜伦反复强调诗是激情的表现,它本身就是热情。这种激情有时甚至是混乱的非理性冲动,如同A施莱格尔所说:浪漫诗表现对一片混乱的一种秘密渴望,它无休止地追求新颖惊异事物的诞生,它隐藏在有条不紊的创造的母胎中。(16)从情感本质出发,古典主义建立在人类心性永恒不变的假设基础上的文学史观,即古典艺术已臻于完美极致的观念,就被彻底突破了。因为对真正的美感生命力来说,人类在感情方面的强度和敏感不是减少了,而是日渐增长,因而艺术的完美也是无限的。由此,浪漫主义建立了文学史的发展变化观念以及视艺术为人类模式再创造的艺术观。创造这个术语的普遍使用,最初是在中世纪。人们从上帝创世的神话中推衍出文学创造观念,这个前提注定了中世纪的创造概念只能局限于基督教神学范围内,人的创造只是对神的模仿。浪漫主义时代,人们对创造新文学的热望与自信,是对人类主体力量的肯定和张扬。济慈明确地说:诗的天才必须在一个人的身上寻求它自己的出路;它的成熟不能依靠法则和概念,只能依靠自身的感觉和警觉。凡是创造的东西必须自我创造。(17)这种自我创造更要依靠不受时空支配的想象力,因此浪漫主义用想象的内在规则僭越了古典主义那种外部给定的法则,从而赋予想象在创造活动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雪莱甚至直接把诗歌界定为想象的表现,并且认为在人类心灵的两种活动中,想象高于推理。推理只审查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的关系,而想象则以自己的光辉作用于这些思想素材,它能创造出新的思想。 其三、从机械整体论到有机整体论。艺术的整体性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共同追求的美学理想,然而两者的理解却有明显的分野。最初是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等人把作品与生命体相类比,总结出美的事物整一性法则。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生命体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都是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的。然而,当他进入文学等美的事物的分析时,生命体的有机性却脱落了,只剩下体积大小、各部分组织安排的适当性。所谓适当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完整性,也指它的大小长短适合于人的感知。一个非常小或非常大的东西,即使是活的生命机体,人无法感知,看不出其整一性,不能称之为美。作品也是这样,其长短大小和安排必须为整体服务。这种整体性法则是合理的,但要求悲剧作品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情节必须整一有头有尾,则未免机械且规范过度。文艺复兴的琴提奥和卡斯忒尔维屈罗又从中归纳出时间和地点的整一律,从而形成古典主义一套机械的三一律仪轨。浪漫主义也推崇艺术的整体性,但他们始终把这种整体性看作生命体的有机性。它是自然生长的,而非人为规定,正象雪莱所说的,伟大作品的创造过程如同婴孩在娘胎中孕育成长。这种生命的隐喻尤其是植物的隐喻在浪漫派文学理论中俯拾即是,形成以植物喻天才、以植物喻作品的有机整体性美学。康德曾有些同义反复地定义天才为天赋的才能,强调其自然禀赋性,他能凭自然的作用创造出美的艺术典范。而早在1759年,杨格的《论独创性作品》就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樊篱,提出天才存在于法则之外是浑然天成的观点,推崇独创性,并把独创性作品喻为从根茎上自然生长出的植物。卡莱尔则干脆说:它完全是一棵树,树液和流体循环往复,每一片最小的树叶都与最底下的根须,与树的整体中每一个最大的和最小的部分相互交流。(18)所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整体性与古典主义完全不同,它不是机械的、人工的、可法则化的,而是有机的、自然的、生命律动的整体性。 由于浪漫主义理论在现代思潮中的持久影响,人们开始质疑那种将它封闭在已成历史的特定位置的做法。从卢卡奇的早期理论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新感性美学,从尼采的价值重估到海德格尔的诗化哲学和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乃至从惠特曼歌唱带电的肉体到金斯堡的嚎叫……人们都听到了浪漫主义的回声,这种四处扩展的回响表明浪漫主义并未终结。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文学范式转换,事实上是人类生活结构和内心结构的现代性转折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作为现代性的一种复杂的文学话语形态,浪漫主义不仅是历史的,而且也是现实的。

(约为公元1820—1900)

在1820年后随着古典音乐时期的结束,浪漫主义音乐开始萌芽。这一时期的音乐形式更为丰富,是古典艺术巅峰时期中离现代最近的,现在最能够被接受的古典音乐大多出自于这个时期。浪漫主义音乐已经更加注重人的精神境界和主观的情感表达,对于自然景物的表现更加突出了,对于民族和民间的音乐利用也更加频繁,可以说是真正趋向大众化。其实在古典音乐学派贝多芬、罗西尼等作曲家的晚期作品中,就已经透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色彩,1800年前后出生的音乐家们则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随后浪漫主义音乐经过孟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为世人所熟知的音乐家完善,在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时代达到了巅峰,他们构成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核心。当然晚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人马勒、拉赫玛尼诺夫的贡献亦不容小觑。在过渡到现在音乐之前的音乐时期里,即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也不过百年时间,但是这也是古典音乐向现代音乐逐渐进化的时期,在这个短暂的时期中曾出现过多种音乐形式,还能称之为古典音乐形式的有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一般被称为新音乐,泛指印象派音乐之后发现起来的新型音乐形式。这些音乐同浪漫时期以及之前的古典音乐相比,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古典音乐过渡到现代音乐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振兴本民族音乐为己任的民族乐派。在音乐体裁上出现了新的器乐独奏体裁,如夜曲,即兴曲,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与无词歌等。此时期作品风情万种,各自独具特色,入门曲目有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美丽的磨坊少女》;肖邦夜曲、钢琴协奏曲第二号;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二号;华格纳歌剧序曲集;布拉姆斯交响曲第一、三号;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号;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第二号、《帕格尼尼主题与变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拉威尔钢琴协奏曲G大调。

20世纪的作品有布列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引》、《小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保钦奈拉》、《彼得洛希卡》,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第七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在此推荐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的《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画家马席斯》交响曲,以及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的《马术竞技会》、《一个平凡人的号角》。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1782~1840)

曲目:1二十四首无伴奏小提琴随想曲。2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3摩西幻想曲。4《心中类乱》主题变奏曲。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792~1868)

曲目:1歌剧序曲选辑。2歌剧《塞维亚的理发师》。3歌剧《赛米拉密德》。4歌剧《灰姑娘》。5弦乐奏鸣曲(共六首)。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797~1848)

推荐曲目:1歌剧《拉默摩的露西亚》。2歌剧《唐巴斯瓜雷》。3歌剧《爱情灵药》。4歌剧《联队之花》。5歌剧《宠姬》。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813~1901)

曲目:1歌剧《茶花女》。2歌剧《阿伊达 》。3歌剧《奥泰罗》。4歌剧《麦克白》。5歌剧《游唱诗人》。6歌剧《命运之力》。7歌剧《纳布果》。8歌剧《假面舞会》。9歌剧《唐卡罗》。10歌剧《法斯塔夫》。11序曲与前奏曲集(任选)。12安魂曲1 2 6 。 德国作曲家。(1786~1826)

曲目:1第一、二号竖笛协奏曲。2钢琴曲《邀舞》。3降B大调竖笛五重奏。4《磨弹射手》序曲、《奥伯龙》序曲、《尤里安得》序曲。5歌剧《魔弹射手》。

麦亚白尔(1791~1686)德国歌剧作曲家。

曲目:加冕进行曲(选自歌剧《预言家》)。 德国作曲家。(1810~1856)

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No3莱茵交响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2儿时情景OP15(之第七首梦幻曲)。3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4狂欢节OP9。5克莱斯勒利纳OP16。6交响练习曲OP13。7幻想小品OP12。8森林景色OP82。9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22。10A小调钢琴协曲OP54(第一乐章 、第二三乐章 )。11钢琴五重奏OP44。12竖笛与钢琴幻想小品OP73。13三首双簧管浪漫曲OP94。14《童话画册》(中提琴与钢琴)。15五首民谣式作品(大提琴兴钢琴)。16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7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8联篇歌曲集《诗人之恋》、《女人的爱与生涯》。1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20钢琴与法国号的慢板与快板OP70。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1833~1897)

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2第一、第二号钢琴协奏曲。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4小提琴与大提琴复协奏曲。5匈牙利舞曲(共二十一首)。6《大学庆典》序曲、《悲剧》序曲。7竖笛五重奏OP115。8竖笛奏鸣曲(二首)。9小提琴奏鸣曲(三首)。10大提琴奏鸣曲(二首)。11第三号钢琴奏鸣曲。12韩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曲OP24。13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OP35。14OP76、OP79、OP116~119的钢琴小曲集(喜欢布拉姆斯的人这些曲子一定要听,它包括了间奏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等)。15钢琴五重奏OP34。16弦乐四重奏(三首)。17弦乐六重奏(二首)。18钢琴三重奏(三首)。19钢琴四重奏(三首)。20法国号三重奏OP40。21竖笛三重奏OP114。22海顿主题变奏曲OP96a。23小夜曲(二首)。24德意志安魂曲。25歌曲集(任选)。 奥国作曲家,人称“歌曲之王”。(1797~1828)

曲目:1第五、第八、第九号交响曲。2钢琴与弦乐五重奏曲《鳟鱼 》。3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4即兴曲D899、D935、D946。5乐兴之时D780。6钢琴奏鸣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7《阿贝鸠尼》奏鸣曲D821。8第一号、第二号钢琴三重奏。9流浪者幻想曲D760。10联篇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鹅之歌》。11歌曲集(任选)。12八重奏D803。13弦乐五重奏D956。14小提琴奏鸣曲(四首)。15小提琴幻想曲D934。 奥国作曲家。(1825~1899)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他父亲是圆舞曲之父“。)

曲目:1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南国玫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醇酒、女人与歌》、《艺术家的生涯》、《皇帝》、《一千零一夜》。2波卡舞曲:《拨奏》、《雷鸣与闪电》、《闲聊》、《狩猎》、《爆炸》。3《蝙蝠》序曲、《喜普赛男爵》序曲、《威尼斯之夜》序曲。4轻歌剧《蝙蝠》。 法国作曲家。(1803~1869)

曲目:1幻想交响曲 。2序曲集(包括《罗马狂欢节》、《李尔王》、《海盗》等)。3哈洛德在意大利(包含中提琴主奏的主题交响曲)4歌曲集《夏夜》。5罗密欧与茱丽叶(戏剧交响曲)。 波兰钢琴家、作曲家。(1810~1849)

曲目:1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2练习曲(二七首)。3前奏曲(二六首)。4圆舞曲(十四首)。5夜曲(二一首)。6钢琴奏鸣曲第二、三号。7《军队》波兰舞曲OP40NO1、《英雄》波兰舞曲OP53 、《幻想》波兰舞曲OP61、沉着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OP22。8马厝卡舞曲(任选)。9即兴曲(四首)。10叙事曲(四首)1 2 3 4 。11诙谐曲(四首) 。12幻想曲OP49 。13摇篮曲OP57 。14船歌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1811~1886)

曲目:1第一 、二号钢琴协奏曲。2交响诗第二号《塔索》、第三号《前奏曲》 、第四号《奥菲欧》、第六号《马捷帕》。3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No1 、No2 、 No13 、 No15 。4匈牙利民谣幻想曲。5B小调钢琴奏鸣曲OP45。6第一号梅菲斯特圆舞曲。7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OP67(共六首、其中第三首最著名)。8超技练习曲(十二首,任选) 。9巡礼之年。10第三号《爱之梦》。11死之舞(钢琴与管弦乐)。12《浮士德》交响曲。 俄国作曲家。(1840~1893)

曲目:1交响曲第四号、第五号、第六号《悲怆》。2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OP23。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4芭蕾音乐《天鹅湖 》、《睡美人》、《胡桃夹子 》。5《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6意大利随想曲op45。7交响幻想曲《暴风雨》op18。8《一八一二年 》序曲。9斯拉夫进行曲OP31。10交响幻想曲《黎米尼的富兰契斯卡》OP32。11《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2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提琴与管弦乐)。13A小调钢琴三重奏。14弦乐四重奏(三首)。15管弦乐组曲第一~四号。16歌剧《尤金奥涅金》。17弦乐小夜曲OP48。18交响曲第一~三号(第三号 )。19《曼弗列德》交响曲。20钢琴曲集《四季》。21忧郁小夜曲(小提琴曲)。 法国作曲家。(1865~1935)

曲目:交响诗《魔法师的徒弟》。 芬兰作曲家。(1865~1957)

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一~七号(二、五两首尤其著名)。2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3交响诗《芬兰颂》OP26、《传奇》OP9、《黄泉的天鹅》OP22NO3、《海洋女神》OP73、《塔比奥拉》OP112。4《卡列里亚》组曲。5悲伤圆舞OP44。6夜骑与日出(管弦乐曲)。 法国作曲家。(1875~1937)

曲目:1钢琴曲:《水之嬉戏》、《镜》(五曲) 、《夜之加斯巴》(三曲)、《库普兰之莫》(六曲)、《死公主的巴望舞曲》。2G大调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钢琴协奏曲《左手》。3管弦乐曲:《波烈露》舞曲、《西班狂想曲》、《鹅妈妈》组曲、《圆舞曲》、《达芙尼与克罗伊》芭蕾组曲、《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库普兰之墓》组曲。4小提琴曲:《哈巴奈拉》、《吉卜赛》。5F大调弦乐四重奏。6小提琴奏鸣曲。7序奏与快板。8钢琴三重奏。 瑞士作曲家。(1880~1959)

曲目1希伯莱狂想曲《所罗门》(大提琴与管弦乐)。2小提琴协奏曲。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1881~1945)

曲目:1钢琴协奏曲第一~三号。2管弦乐协奏曲。3弦乐、打击乐与钢墙琴的音乐。4芭蕾音乐《奇怪的满州官吏》。5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6舞蹈组曲。7罗马尼民俗舞曲。8弦乐四重奏(六首)。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10双小提琴二重奏(共四十四首)。11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12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13嬉游曲。14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15两首狂想曲。 匈牙利作曲家。(1882~1967)

曲目:1《哈利雅诺斯》组曲。2孔雀变奏曲。3格兰达舞曲集。4马罗许塞克舞曲集。5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 俄国作曲家。(1882~1971)

曲目:1芭蕾音乐《火鸟 》、《彼得洛希卡》、《春之祭 》。2《诗篇交响曲 》和《三乐音交响曲》。3《敦巴顿橡园》协奏曲。4士兵的故事。5《普钦涅拉》组曲。6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7管乐交响曲。8舞蹈协奏曲。9单簧管协奏曲《黑檀》。 俄国作曲家。(1906~1975)

曲目:1交响曲第一、五、七、十号 。2芭蕾组曲《黄金时代》。3小号与钢琴协奏曲。4G小调钢琴协奏曲OP57。5降E大调大提琴协奏曲。6A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7大提琴奏鸣曲OP40。8中提琴奏鸣曲OP147。9第二号钢琴三重奏。10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11钢琴五重奏OP57。 英国作曲家。(1913~1976)

曲目:《法兰克·布瑞基主题》变奏曲。战争安魂曲。

1、倾向不同: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我,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表达了强烈的个人主义愿望。而古典主义拥护王权,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2、崇尚不同:浪漫主义强调感情的抒发,偏重理想的追求,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古典主义文学崇尚理性和法则,反对个人感情的自由表达。

3、手法不同:浪漫主义善用夸张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而古典主义则模仿古代。

4、文学不同:浪漫主义重视民族传统和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而古典主义则排斥民间文学,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追求典雅崇高的艺术风格。

5、产生时间不同:古典主义最早产生在十七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盛行于六七十年代,先后流行了两百年;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参考资料

-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凭祥,一个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低调小城。

与越南交界,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是通往东盟国家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

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

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

风情浓郁的边关民族,

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

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

中越跨境风情游、边关军事探秘游、休闲边贸购物游,

凭祥的热情和魅力,你来走一趟就能知道。

凭祥一定要吃热带水果

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区的凭祥,

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型气候。

这里常年高温多雨,长夏无冬。

这里盛产热带水果,一年四季水果不断,

水果种类之多,令人惊讶不已。

榴莲、菠萝蜜、红毛丹、木瓜、莲雾、牛奶果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见不到的。

水果接受了长时间的日照,果大形美,汁多味甜,营养丰富。

甜到人心坎去的凭祥水果深受人们喜爱,

每年全市水果进出口货量高达几百万吨,

连续多年进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凭祥的水果饮食文化

凭祥还将水果吃成了一种当地饮食文化,

这里的人们就地取材,以果为食。

任何水果在厨师精湛高超的厨艺下都能变成一道精美的餐上菜。

什么榴莲饼、果干、坚果令人垂涎三尺。

凭祥的美食街

凭祥的美食街,品类丰富,本地特色和异国风情融合。

但它又不像其他城市的夜市,

各地美食都掺杂其中,令人杂乱。

这里专注做水果捞、烧烤和越南粉,价格便宜。

羊肉串、肥牛、鱿鱼、豆腐干、韭菜

炭火旺盛的烤架上,肉串被店家们熟练的翻转,

不时刷上一些酱汁和调料,香味飘飞。

烧烤蘸料有凭祥人民特制的酸咸酱,

挤一个柠檬进去,酸成表情包,

被美食充斥的味蕾又无比满足。

水果捞在这里也是独特的吃法:

西瓜、芒果、木菠萝、火龙果、木瓜、哈密瓜

十几种水果丁放在一个透明碗里,

放上一把白色的椰丝,淋上香甜的炼乳和椰奶,

一碗水果捞就成了。

屈头蛋这道“可怕”的小吃一定要试一试。

屈头蛋又称毛鸭蛋,是越南特有的一种小吃,

蛋是取已孵18天的鸭蛋,将蛋煮熟剥壳在小碗中,

再放入薄荷、香菜、酸姜、酸笋等切成丝的佐料,

味道又香又甜又辣,有美容和治头痛的功效。

中越跨境游

跨境徒步游、摩托车骑游、自行车骑游、跟团游都是倍受游客喜爱的出行方式。

游览路线:凭祥—河内—下龙—胡志明市

凭祥游

先在凭祥住上一天,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

友谊关、法式楼、右辅山古炮台群、万人坑等都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古迹。

友谊关,我国九大名关之一,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著名的“镇南关大捷”和“镇南关起义”均发生于此。

法式楼,建于1914年,是当年清政府设在凭祥“镇南关”对讯分署的办公地点,由当时法国工程师所设计。

古炮台历来为守关之兵家要地,登上此山可一揽中越边界方圆数里迷人的风景。

河内游

河内芒街

河内是越南主要的旅游城市,终年树木常青,鲜花盛开,有“万花春城”之称。

著名的游览胜地有胡志明陵、巴亭广场、主席府、胡志明故居、还剑湖等。

还剑湖

下龙游

下龙湾

下龙湾是位于下龙市东部的一片海湾,包含约3000个岩石岛屿和土岛。海水清澈,鱼虾成群,帆船点点,喀斯特地貌的山洞、岩柱遍布,是世界八大自然遗产之一、有“海上桂林”之称。

下龙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也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入“50个人生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胡志明市游

胡志明是一个较为国际化的城市,外国游客众多,也有很多外国人开的餐厅。

它像欧洲的古老城镇一般,散发着古典的浪漫气息。

被人们称为“东方巴黎”和“远东明珠”。

胡志明的景点主要是统一宫、圣母大教堂、邮政大楼与边青市场。

这里的建筑富丽堂皇,色彩极具古典主义。

市内电车极多,简直是一个电车王国。

越南的很多小吃都是用食担挑到街上卖的。

小贩靠着车身支着锅,一碗碗热腾腾的米粉递给顾客。

这个城市虽然有些混乱、闹腾,但却给人独特的生活体验。

凭祥是个低调、名不见经传的城市,但是这个城市有很多历史文化、美食、有意思的民俗等着大家发现。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去过凭祥,有什么独特的体验。

(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巴洛克音乐时期,即为巴洛克音乐;古典时期,即为古典主义时期,二者的区别如下:

一、时段不同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的时段为1600-1750年。

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时段为1750-1820年。

二、风格不同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的风格为十足的动力感、宏伟的气魄感、装饰的细节、理性的思维、夸张的表象、丰富的情感。

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为在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

三、技法不同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的技法采用连绵不断扩充的音型。

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技法采用短小的二四小节为基本单位而形成的方整型乐句,音乐呈现简单、优美、动听的特质。

-巴洛克音乐

                        -古典主义时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2148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