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的哈达,但你知道哈达有几种颜色,分别代表什么么?

或许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的哈达,但你知道哈达有几种颜色,分别代表什么么?,第1张

蒙古族哈达是有五种颜色的。最常见的是白色,还有红色、绿色、**和蓝色。

在蒙古人的生活当中,分别代表着,这世界上五种自然界中不同的世物,与中原道家的五行之说中的,金、木、水、火、土有些相似。每种颜色有着不同的意义,而且出现在五种不同的场合。

白颜色代表白云、晨雾和清澈见底的泉水、湖水。意义是纯洁,也有开始之意。蒙古人把正月称之为“查干萨日”,“查干”即是白色的意思,“萨日”即是月的意思,因为正月是每年的开始,也是新的一年,万物复苏的开始,所以蒙古人把正月称之为白月(查干萨日)。

白色哈达很多种场合都会出现,也是最常见和常用的一种哈达,一般初次相识,以后也不一定会再见面,都会用到白色哈达。主人表达一种纯洁的友谊,真挚的祝福,也是友谊开始之意。(不过早就熟悉的旧友见面,也会常用到)

红颜色代表火,意义是福气、兴旺、发达、富贵、热情。

最常见场合有,农历腊月二十三,汉民族的小年,蒙古族当天是“祭火节”,节日当天三三两两的蒙古家庭会聚在一起,点起篝火,围着篝火说一些祈福的祝词,同时向火中投入奶食、奶酒和肉食等祭品,也会在篝火点燃之前,在篝火上系上红色的哈达。还有蒙古族的很多贡品和菜肴都伴随着红色哈达,比如说,最常见的蒙餐中的,肴中之尊-“烤全羊”的头上都会搭上一条红色哈达(或扎成花团),还有在记载当中,生活中不常见到的扎玛宴当中,烤全牛也同样伴随着红颜色的哈达出现,用以祈福。

绿色代表这世界上所有的花、草、树木,所有绿色的植被和江、河、湖。意义是生命力、繁衍、延续。

主要出现的场合是祭祀活动中。蒙古族每当冬季过去,六七月份草原水草开始复苏的时候,在草原上都要举行祭祀敖包的活动,请来佛爷、喇嘛,通过敖包向“长生天”祈求保佑,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草原上水草丰美,牧民的牛羊肥壮。在祭祀敖包的时候绿颜色的哈达就会常常出现。

著名的草原盛会“那达慕”也是由此而来,平时分散在各自草场生活的牧民,祭祀敖包时都会聚集到灵验的敖包,前来祭祀,祭祀活动也变成了草原上难得的盛大聚会,祭祀完毕后大家会在一起互相切磋技艺,骑马、射箭、摔跤,著名的蒙古族体育三项,同时也是草原上文化、物资交流的重要盛会。

黄颜色代表大地、高山、石头。意义是虔诚、厚重、永恒,也有权力、法力和高度、地位的意义。

经常出现的场合,像活佛、喇嘛、黄金贵族用到的比较多。蒙古族自己的宗教信仰最初是“萨满教”,也是很多草原游牧民族的最早宗教,可随着时间的变迁,文化的交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仰的宗教的蒙古族人,大都改信“密宗”(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去拜见活佛时,大多都会使用黄颜色的哈达。还有蒙古族家中供奉的佛龛,一般都用到黄颜色的哈达。佛爷法冠(帽子)和衣物很多都是黄颜色的。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会见到各种蒙古人的和资料,大家会发现各种颜色的蒙古族服饰,但纯粹黄颜色的几乎是看不到的。因为只有像活佛那样有法力,或像黄金贵族、皇族这样有权力和地位高度的人才能穿着纯粹黄颜色服饰。

蓝颜色代表天,也就是“长生天”。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自然,信奉“长生天”的民族,“长生天”是蒙古语“宝日亨腾格里”的翻译。但“长生天”这三个字,代替不了“宝日亨腾格里”在每个信奉“宝日亨腾格里”的蒙古族人心里的那种地和意义。如果一定要把“宝日亨腾格里”用汉语翻译,我只能说:“宝日亨腾格里”是永远不死不灭的苍天,它在众神的最上面,和我们每个人的呼吸、劳作都息息相关,它掌管着世上的一切。不知道我这样解释,能不能让大家明白,“宝日亨腾格里”在每个蒙古人心中的那种地位和崇敬。蓝颜色的哈达是“宝日亨腾格里”的颜色,也就是天的颜色,当然也代表着天,意义是崇高、尊贵、至尊。

一般只有在非常重要的节日、祭祀活动中用到,或主人家中有重要的事宜,比如给父母、长辈祝福过寿等。还有就是家中来了在主人心中,无比非常重要的朋友、客人、亲人,主人若是想要表示对来宾格外崇高的都敬意和殷切的欢迎之情,才会准备蓝颜色的哈达。也不是说在这种场合献白颜色的哈达就表示客人不尊贵,只是按照主人的实地条件,因人而异,各有不同。

以上所说的,出现场合一说,不代表所有人,因为,现在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原因,好多人也不一定在什么场合都用特定颜色的哈达,看个人喜好了!

这个应该是他们那边一种文化差异,他们觉得是红色的话是不吉祥,所以这个是习俗的问题,每个地区的这种特色都是不一样的。

哈达(hǎ dá)是蒙古族人民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藏民任何阶层的人物,在来往时最通行的一种礼物,也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哈达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蒙古族人和藏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等。

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

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的。哈达大体上有三种:特等内库哈达、头等阿喜哈达和二等素喜哈达。

在藏族地区,献哈达是一种既普遍又崇高的礼节。无论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迎送宾客、朝觐佛像、音讯往来、求情办事以及新房竣工、认错请罪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的意思。当然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如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节日愉快、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男女求婚时,先由中间人献哈达,如接受哈达则表示可以议婚,退回则为拒绝之意;婚礼上呈献哈达,意为恭贺新喜,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送宾客时奉献哈达,表示对远方来客的热烈迎送和崇高的敬意;葬礼上献哈达,表示对死者的沉痛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佛法会上,向喇嘛和活佛敬献哈达,表示对喇嘛活佛的无限敬仰和信教的一片虔诚之心;到神佛前祈祷时献哈达,以示信佛者的虔诚和希望菩萨保佑,万事如意;在书信来往中,附上一条哈达,表示写信者感情的真诚和意愿的庄重;将钱物包在哈达里赠给演员,表示观众真诚的心意;拜会尊长敬献哈达,表示对尊长的敬重,祝愿幸福、长寿、吉祥如意;向对手献哈达表示想化干戈为玉帛,重归于好。

献哈达是一种文明与礼貌的表现,因此十分讲究。献哈达者应将哈达对叠再对折成四幅双楞,把双楞一边整齐地对着被献者,躬身俯首,双手奉献,表示恭敬。被献者也必须弯腰俯首,双手承接,表示回敬 。切忌用一只手相送或一只手受礼。献哈达的方式也有许多区别:下级向上级,晚辈向长辈,或向活佛献哈达,应躬身低头,双手举哈达呈上或放在座位前的桌子上面或脚下,对方并不回赠哈达。这时的哈达,表示敬意和感谢;同辈平级献哈达,表示友好,应该献在对方手上,对方回赠哈达;上级对下级,长辈给晚辈赠哈达,表示亲切关怀和慈祥的爱意,可直接将哈达挂在对方颈上;如果是喜庆典礼,主人往往将所献哈达回赠给献者,并绕在他的脖子上;他人为自己献哈达时,应将身体微微前倾,恭敬地双手接过,然后绕过头顶挂在自己颈上,以示谢意。

藏族地区,借债、请愿或请求帮助,也同样敬哈达,不应允则将哈达当面退回,有时请求者坚持呈上,往复多次,再不接受,说明请求者的愿望绝无实现的可能。不少地方,还有给建筑物、器皿、桥梁、牛皮筏等献哈达的习惯。新的建筑落成、新的器皿做好,都要举行某种仪式,并给其系上哈达,表示祝贺。举行春耕仪式时,牛角上系哈达,祝福新的一年获得好收成。在结婚典礼上,新娘进门时,送亲者要给男方的大门、楼梯、房柱、厨房、羊毛垫、佛龛等敬献哈达,以示吉利和平安。

赠送哈达的含义:

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

处于游牧经济形态下的古代蒙古人,在外出途中,常常要携带奶食品,奶酒或其他干粮,遇有路人,不管相识与否,都要主动攀谈,问候,并互相交换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发展成一套易物的习俗。发展到后来,就有了交换鼻烟壶和哈达的习俗。

使用哈达的场合相当多。红白喜事、迎来送往、致谢等等都能派上哈达的用场。根据不同的用场,哈达的折叠方式也不同,一般讲有访问式折叠法和敬献式折叠法

一般认为,哈达是元代传入西藏之后传入蒙古草原的。1247年,萨迦法王八思巴随父萨班·贡嘎坚赞在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见元太宗次子阔端,并在宫廷生活数载。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封八思巴为国师,统领全国佛教。

1265年八思巴第一次返藏至萨迦寺,并向各大寺院的佛像和高僧敬献了哈达。据传,当八思巴向拉萨大昭寺的菩萨像敬献哈达时,一旁壁画中的一尊度母也伸出手来,向他讨要一条哈达。这样,此度母就被称为“卓玛塔尔联玛”,即:“要哈达的度母”。在民间,哈达还被说成是仙女的飘带。

在过去,使用哈达有一定的规矩、规格和形式:平日里,各级官员都得按自己的身份或名号去使用哈达,不能越轨乱礼。私人和民间使用哈达要随便一些,没有那么严格的规矩,亲朋至友间也有使用内库哈达的。献致哈达也有一定的规矩和形式:

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对上敬献,对下赐给,平级之间互赠,前辈、同辈和晚辈之间也是如此,都有一定的规矩和讲究。对上呈献哈达要双手捧上,或通过代理人转献;将哈达赐给下级时,一般把哈达系于对方的颈项,平级之间则把哈达捧送给对方手中。根据不同的用场,哈达的敬献致送的方式也有所区别。 

扩展资料:

哈达的文化象征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优良的传统习惯,世世代代人们都把献哈达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礼仪。“哈达有价情无价”,它虽无黄金贵重,但却比黄金更加受到人们的崇敬。因为它象征着一片金子般的心,代表着最真诚的感情,寄托着最美好的祝愿,标志着最崇高的敬意。其意义表示友谊、和谐、善良、安康之意。

如今,在礼尚往来中,都离不开哈达。第十一世班禅在雍和宫瞻礼和主持佛事活动时,首先敬献哈达于佛像前,并接受僧俗信众敬献的哈达。近年我回草原,在来往中也得到过白色或蓝色的哈达,还有隐花哈达,那白色的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

去年,我回草原,今年去甘肃、赴拉卜楞寺,每到一地人们都是手捧哈达相迎,我倍感珍惜,因为这哈达里面蕴含着既真挚又朴实的情和谊,由此在我的画作中,自然出现了与哈达相关的画面。

哈达已经成为藏、蒙古等民族群众特有的礼仪往来必备之物,世代相传,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是人们纯净的心灵与纯朴的情感具体的物化。 

-哈达

**哈达:表达主人的欢迎、尊重的意思。送**哈达,则表示主人的友好之情、欣赏,寄托着主人的祝福,**哈达能够给带来好运、保佑、幸福之意。

哈达是蒙古族、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等。

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

扩展资料:

哈达的使用

藏、蒙古等民族人士顶礼佛像、拜见尊长、迎来送往、致敬致贺、婚丧嫁娶等礼仪活动中,均有献哈达的习惯。由此,敬献哈达表示人们对佛的敬仰,对迎见之人的敬意与祝福。根据不同的用场,哈达的折叠方式也不同,一般讲有访问式折叠法和敬献式折叠法。

哈达是藏族“礼巾”之意。哈达最早是藏族宗教礼仪中虔诚地向神灵敬奉的一件珍贵供物,也是僧侣们互赠或向活佛敬献的礼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已不仅仅是宗教界专用的供物,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礼物。

-献哈达

这一幕是非常暖心的。因为很多人在观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内心都拥有一种特别感动的状态。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之后,可以选择拨打消防员的电话寻求帮助。而且消防工作人员也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工作。从而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每一个人对待消防员的态度都是比较尊重的。

消防员车上挂满泸定人送的哈达

首先我们知道四川泸定发生了68级地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救援人员都赶到四川努力进行开展救援工作。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外地的救援人员已经进行返程。从而在9月13日的上午,四川泸定县的群众开始自发欢送救援人员。而且营造出了一种非常热闹的现场,甚至有很多群众选择通过投放鸡蛋和各种特产的方式,向救援人员表示感谢。然而也有很多群众开始在消防员车上面挂上哈达,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救援人员工作的认可以及尊重。

这一幕是非常温暖人心。

其次就是我个人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其实我觉得这一幕真的非常温暖人心。因为群众之所以会选择通过送哈达的方式,主要还是因为想要通过这种淳朴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对消防人员的感谢。而且当我看到救援人员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有一些消防人员眼里都含着泪花。这也表现出了救援人员对四川泸定群众的热爱。

让我觉得非常感动。

最后就是我觉得这件事情真的让我个人觉得特别的感动。因为我觉得救援人员和四川泸定群众之间在短时间内已经拥有了比较深厚的情感。所以当救援人员离开四川泸定的时候,群众们才会选择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

哈达是蒙古族的一种传统礼节和祝福方式。

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哈达是一种象征着祝福和敬意的礼品,通常是用白色或者天蓝色的丝绸制成的长条状物,类似于围巾。在蒙古族的婚礼、葬礼、生日、节日、会议等活动中,人们常常会互相赠送哈达,表示互相的尊重、祝福和感谢。

赠送哈达时,需要将哈达展开,并把两端分别在手中握住,然后将哈达向前伸出,对着受礼人鞠躬,表示敬意和祝福。受礼人接受哈达后,也需要进行还礼,通常是以一些物品或者祝福的话语回应。在蒙古族文化中,哈达的赠送和接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节和传统,也是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和感恩的表现。

献哈达的注意事项

1、品质选择:献哈达的品质需要考虑对方身份和场合等因素。一般来说,重要场合需要选择质地好、贵重的哈达,而日常场合可以选择普通的哈达。

2、折叠方式:献哈达需要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折叠,以示尊重和礼仪。不同场合和不同族群的折叠方式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提前了解。

3、献送方式:献哈达需要双手捧着,用力轻握对方手臂,表示诚挚的祝福和敬意。需要注意献送时的语言和态度,以彰显礼仪和文化。

4、接受方式:接受哈达时需要双手接过,表示接受祝福和感谢。需要注意接受时的姿态和表情,以回应对方的礼仪和文化。

哈达的颜色为蓝、白、红、绿、黄,蓝色喻为蓝天,白色象征白云,绿色象征江河水,红色象征空间护法神,**象征大地。

蒙古民族崇尚的哈达是蓝色的,这与其民族宗教信仰有关。白色和**哈达原本不属于蒙古民族。后来,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全面渗透,白色哈达和**哈达也随之出现在蒙古草原。

但是,因为几种哈达的使命和寓意不同,在使用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白色哈达仅限于在丧葬场合使用,**哈达只是拜佛时使用,这两种外来的哈达无法取代固有的蓝色哈达。

鄂尔多斯蒙古族也有少量使用银灰、白、黄、蓝等颜色的哈达的习惯。

扩展资料

哈达的种类和尺寸

方志《蒙古·二卷》中云所谓哈达者,帛也。或以绸、或以白、或蓝,长短不一,长约一尺五寸或一尺二寸,两端有拔丝,约半寸许,其长短视受者分级而定。

一般而言哈达可分为四种:

1、第一种哈达叫佐达尼莫德勒或纳库哈达

而纳库哈达又分为“吉祥八瑞”、“有寂安乐”、“巴(化)日呈祥”、“长寿哈达”等四种。

其中“化日呈祥”哈达中央织有隐花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幛、宝瓶和金鱼等八祥瑞图,上下两端为二龙戏珠;左右两边为相互连接,象征坚固不摧,永恒在万字符号和藏文偈句“白昼吉祥夜吉祥、日照中天亦吉祥、日日夜夜呈吉祥、愿得三宝赐吉祥”字样。

这种哈达的规格为300厘米或600厘米长,66厘米宽左右。这种特制哈达一般敬献给活佛和喇嘛等高僧。

2、第二种哈达叫阿喜哈达

长100~200厘米,上织有吉祥八瑞或菱形图案,这种哈达一般敬献给长辈、先生和父母。

3、第三种哈达叫素喜哈达

长66~99厘米,宽40厘米,哈达的两端印织有吉祥字样,一般在亲朋好友互赠时用。

4、第四种哈达叫素达哈达

长99~132厘米,宽24厘米左右,质地不太好,纺得稀疏如网,用在大众场合互相认识或交际时用。

参考资料:

内蒙古区情网-哈达与蒙古族文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262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