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光是遇见就已经赚了——电影《莫娣》

有些人光是遇见就已经赚了——电影《莫娣》,第1张

一个身体残疾的女人,和一个心理残疾的男人,如果在一起会怎样?

莫娣不漂亮,患有先天性关节炎。

手指僵硬,驼背,甚至有些口齿不清。

她的出生对家里来说像一个恶毒的诅咒,所有人离她远远的。

身体不适是次要,孤独最可怕。

这意味着没人教她怎样忍着身体的不适去应对别人的嘲笑。

父母过世后,她被哥哥送到姨妈家,在姨妈的厌恶中度日如年。

终于有天哥哥来了,却带来一句话:我把房子卖了,你只能住在这里。

她气愤地、断断续续地说:那也是我的家,不能卖!

哥哥忍不住笑了:得了吧,你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何况是带院的房子。而且你能找到工作吗?

生活是否只能如此了。

住在姨妈家,每天做家务,被小孩子丢石头,被同龄人看不起……

如果没有埃弗雷特,也许会是这样。

渔夫埃弗雷特要招女佣,这个镇上的女人都不敢去。

毕竟他是个四十几岁的暴脾气单身汉。

莫娣撕下招聘启事,走到距离小镇很远的埃弗雷特的家。

埃弗雷特看着她一瘸一拐的样子,一脸嫌弃地回绝了。

如果到这里就结束,也许世界上就真的不存在奇迹。

这个暴躁易怒的男人没有其他应聘者,他只好主动找到莫娣,极不情愿地请她做女佣。

得知这个消息,莫娣像只快乐的小鸟,她蹒跚着跑到房间收拾东西,就像一个收到求婚的姑娘。

当时的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改变彼此命运的决定。

但是,不和谐的生活也随之开始了,莫娣终于领教了埃弗雷特的暴脾气。

稍微不合他心意便会大发雷霆!

她问:我要住在哪里?

埃弗雷特的回答简单明了:要么拎着你的东西滚蛋,要么跟我挤一张床!

他接着说:小时候在孤儿院,我们七八个人睡一张床呢!

也许是同情他和自己有一样不幸的童年,也许是冥冥注定,莫娣躺在了他身边。

两个人都很紧张,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生。

但这并没有拉近彼此的距离。

莫娣喂狗时说了句“坏狗狗”,埃弗雷特一脸不乐意地看着她:

这家里的地位首先是我,然后是狗,然后是鸡,最后才是你。

他对莫娣的感觉很复杂,讨厌她做任何事都慢吞吞的,讨厌她一瘸一拐。

但是看到她为自己摆好餐具,做好饭,他有些拘谨地坐在那里,像个等待被照顾的孩子。

他从未被照顾过,但自己却做着很多的工作。

他是个渔夫,还卖柴,经常去孤儿院做帮工,但不会照顾自己。

因为脾气古怪,更没有女人愿意搭理他。

只有莫娣这个和自己一样奇怪的人,一瘸一拐来到他面前,像个巫婆似的说:

你需要我,你需要照顾。

两人同居的生活,自然被镇上的人议论纷纷。

莫娣凑巧遇见姨妈,她带着几分期盼,问姨妈会不会来看自己。

姨妈鄙夷地看着她:别人都说你是那个渔夫的情人,你让我觉得恶心!

埃弗雷特当然也听到了传言。

直男癌的他更加厌烦莫娣,毕竟莫娣相貌普通,甚至不健康。

所以,当莫娣在埃弗雷特的朋友面前出现并聊天的时候,埃弗雷特转身给了她一记耳光!

莫娣难过地回到屋子里,拿起笔开始画画,没有纸,便画在墙上。

其实埃弗雷特有些后悔了,所以才走到门口假装很硬气地问:

以后知道规矩了吗?

这是埃弗雷特唯一一次动手打她。

也许是愧疚,或者是有了感情,他看着莫娣在墙上画画,破天荒地同意了。

但为了突出“一家之主”的地位,他指着墙上的鸟说:谁让你画这些精灵的?

莫娣一本正经地告诉他:这是鸟,不过还没有画完。

生活就这样吵吵闹闹,直到有天一个女人找上门来。

女人叫桑德拉,说埃弗雷特欠了自己几条鱼。

莫娣表示不知情,但桑德拉的目光被墙壁上的画吸引了。

当她直到这些画全部出自莫娣之手,她的眼神立即变得无比尊敬。

她是第一个伸手说“很高兴认识你”的人,对莫娣来说,是第一个。

当天晚上,埃弗雷德抱住了莫娣。

莫娣平静地说:如果想做接下来的事,我们就结婚吧。

但她还说出一个消息,她生过一个畸形女儿,出生不久就死了。

埃弗雷德沉默了一夜。

上帝很公平,拿走你的会用其他方式来补偿。

桑德拉买了莫娣的画,莫娣的画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购买。

于是身份颠倒了。

埃弗雷德说:你还是要做家务的!

但他包了所有家务,让莫娣全心全意做喜欢的事。

埃弗雷德说:我们不需要什么纱窗!

但他看到苍蝇打扰莫娣画画,还是买了纱窗来装好。

当别人说莫娣的画像五岁孩子画的,他忍不住骂:这些笨蛋!

终于,埃弗雷特再也顾不上什么畸形孩子还是流言蜚语,他决定娶莫娣。

他们的婚礼很简单。

没有八抬大轿,只有那辆小推车。

埃弗雷特卖力地推着,莫娣开心地大笑。

生活不断向好的一面发展。

甚至连尼克松都找到莫娣,想要一幅画。

莫娣头也没抬地说:除非他拿钱来买!

埃弗雷特点头附和:说的对!

他们越来越老,但是越来越有名气,连电视台都来采访。

哥哥找到莫娣:你怎么不扩建一下房子?

莫娣说:为什么那样做呢?

有天他们因各自的委屈而大吵了一架。

因为埃弗雷特受够了家里总是那么多人。

其实他觉得自己配不上莫娣,担心她离开自己。

而莫娣知道自己女儿没有死,还健健康康活着,当初是姨妈和哥哥骗了自己。

他们吵得很厉害,最终是埃弗雷特主动提出和好。

莫娣为了让他开心,就逗他:你看那边的云,像不像大屁股女人?

他说:我只看到你,我的妻子,我不想你离开,因为你能找到更好的人。

这是埃弗雷特第一次告白,莫娣红了眼圈,她摇摇头:但是你把你的全部都给了我。

两只手紧紧握住,两颗受伤的心因彼此而愈合。

**最后的节奏很快,莫娣走不动了,她病得太严重,甚至很快就没了呼吸。

埃弗雷特在病床前泪流满面:

我怎么会觉得你不够完美呢?

然而莫娣还是走了。

最后,埃弗雷特在莫娣最珍贵的盒子里找到一样东西。

是那张招聘启示,是他们认识的原因。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故事中的莫娣真实存在。

**中最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莫娣对生活的乐观。

无论身边人怎样对待她,她都为自己找到高兴的理由。

被扔石子,她就告诉埃弗雷特:是因为有些人看不惯别人与众不同。

印象深刻的是新婚夜里,她踩着埃弗雷特的鞋子跳着舞说:

我们都是一只落单的袜子。

埃弗雷特笑着回应:我就是拉长、变型的那只。

她说:那我是只朴素的白色棉袜。

埃弗雷特立即反驳:不,你是宝石蓝、金丝雀黄。

她是不幸的,上天给了她残缺的身体。

她是幸运的,上天给了她完美的爱情。

莫娣画里的世界单纯又可爱,这完全不像是一个命运坎坷之人所画。

这是真实的埃弗雷特和莫娣,还有小屋子。

在莫娣去世以后,埃弗雷特一直住在这里。

也许多年以后,埃弗雷特都会记起莫娣的那句:我们结婚吧,大多数人都这样。

他满不在乎:我不喜欢大多数人。

莫娣看着他:大多数人也不喜欢你,但我喜欢……

影评:

你的模样,不美,但有让我心安理得的力量。

      遇见之前-应聘

      于莫娣而言,人生的转机有二,一是遇见刘易斯,逃离原来的世态炎凉,感情有了依靠;一是重拾画笔,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体现个人价值。

      都说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开篇莫娣的状态就是如此。莫娣能留在阿姨家里,不是亲情浓使然,而是弟弟每月付给的生活费。搭着腿坐在游廊的莫娣让人看了孤独,但她别无选择,她无处可去,无人可靠。有弟弟,不是相依为命的对象,而是财产继承合伙人的身份,因了莫娣的疾病,合伙继承很轻易的被操作成独自享有。而莫娣还不知情,满心欢喜的迎接弟弟的到来,但没等到畅怀一叙,就被利益争夺的冰冷现实打败。无人念及,无人在意,孤身一人,寄人篱下,便是莫娣遇见刘易斯之前的生活状态。

      但是,眼前生活的苟且会变成以后生活的转机,从而让人生重新充满希望。对于莫娣而言,他的转机就在于适时的抓住了刘易斯招聘的机会。这于她很难得,因为你可以看到莫娣在酒吧,在酣舞的人群中缩于墙角,小步挪动不肯融入人群,这说明她并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但是在应聘时的那股勇敢、韧劲展示了她为这件事所做的努力。之所以这么做,很简单,她知道这次机会对她的重要性,或许错过就是在冰冷寡淡的言辞中过一辈子。因此莫娣再怎么不便也拖着坡脚来到了刘易斯的小木屋前。

      世间人多是视觉动物,特别是你在处于主动一方的时候,更是会不自觉的拔高对对方的标准。所以刘易斯没有问莫娣是否能够胜任就依据她的坡脚和普通的外表拒绝了他。莫娣知道了他的心意,没有流露于表的失落和伤心,只是离去时喃喃自语“我敢说又有人拿石头砸我”。但不经意间的一句,换来了刘易斯回家路上的陪伴,这一举动让我对刘易斯瞬间充满好感。之后,刘易斯来到自己成长的孤儿院,在跟院长说起他在聘人时,院长的一番话让他打消了心中的犹豫。是啊,刘易斯也不是一个那么优秀的人,因此如果有人愿意为他干活,他还要求什么呢。所以,下一个镜头里,刘易斯已经驱车来到了莫娣的住处,但是这个敏感的男人嘴上仍然不愿认输——“我决定试试你”。

      遇见之中-相处

      最初的相处只能用糟糕来形容,刘易斯刻薄的语言,无端的责骂,像雨点般细密的落在莫娣身上。刘易斯怪莫娣不会照顾人,他想要的是能够帮他打点好一切的助手,而眼前的这位,似乎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如此一来,如果事事都需要指导,那刘易斯要她做什么呢。莫娣这边,即使借住阿姨家,也从来没有动手照顾过别人,自然不知道从何下手。但即使如此,面对刘易斯的横挑鼻子竖挑眼,莫娣还是坚持留下来。甚至是在刘易斯怒气冲冲的说出“滚回家”的时候,她虽然当时生气的夺门而出,但冷静下来依然做收拾妥当餐桌,做好了简单的早餐。

      莫娣的想法非常简单,既然选择留下就要全力做好。所以认真擦桌子、避开刘易斯不爱吃的大头菜,抓鸡为其熬热腾腾的鸡汤,归整刘易斯随意脱下的鞋子,和家里的狗打好关系,用温柔的话语告诉他们乖一点。莫娣用行动让怀疑他的刘易斯改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刘易斯暴怒的次数越来越。两人的生活也逐渐走上正轨。在我看来,刘易斯并非是那么恶劣的人,只是内心敏感、没有安全感。因此才通过对弱者的大呼小叫来凸显存在感。这种行为类似于故意在喜欢的人面前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因为倘若不是如此,必定会显现自己的局促、懦弱。他通过“我,狗,鸡,然后才是你”的排位,通过莫娣无条件的服从来树立自己在整个家中的权威。而这正是内心弱小的表现,因为强大的人从来不屑表现,气场犹如与生俱来。

      画笔表现生活-转折

      莫娣从阿姨家带出来的东西少的可怜,其中就有一罐油漆和几只画笔。手指间蘸取的一抹绿色,让她眼前一亮,内心仿佛什么被唤醒。随收,墙、门、窗户等纷纷成为她作画的对象。由于顾客的偶然发现,以及刘易斯赚钱的目的,莫娣的喜好就这样发展成了职业。画,越画越多,名气,越来越大。她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报纸上,昔日门可罗雀的小木屋现金犹如旅游圣地,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来客,就连副总统也来信向她讨画。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但莫娣的内心丝毫不起波澜。在她的眼里,她还是用画笔继续表达自己的生活,顺便有人喜欢换点生活费。日子,还是和刘易斯的依偎作伴下度过,这也是她最看重的一点。也正是如此,她也才会在看到报纸在她的名字后面加了刘易斯的后缀而欣喜不已。

      刘易斯当然不是那种冥顽不化的人,看着莫娣事业的起步及成功,这个男人默默承担起了日常起居的一切。不再急躁、不再一言堂,代之而来的是无言的默默行动,莫娣抱怨苍蝇扰乱了工作,我们看到他嘴上说着你可以不用在意,隔天却买来了纱窗换上。他想招个助手,没曾想自己反倒先变成了助手。刘易斯是温柔的,也是让人踏实的,他默默的做着莫娣所需要的一切,不计回报,不生抱怨。而莫娣也是睿智之人,从来没有因为他的暴躁和恶脾性将其列入黑名单,而是不吵不闹,以退为进,一切看在眼中,接受在心里。

      成功的心理——妒忌

      也许是莫娣过于成功,身为男人的刘易斯更显得一事无成。所以,刘易斯言语、行为间开始透露出不耐烦,两个人的矛盾渐增,直到莫娣去探望阿姨在车上两人爆发的关于孩子的争吵。从莫娣来看,孩子的事令她悲痛欲绝,能让其依靠与分享的莫过是自己最爱的人,奈何刘易斯根本不为所动,反而揪着其他事情大发脾气;而在刘易斯的眼中,平时因为作画顾及不到自己,做事又不听自己的劝告,因此感觉备受冷落。两个人的争吵,不是不爱,而是一个在寻求寄托,一个在努力博取存在感。相互在乎的两人,因为用错了方式于是越离越远。

      最后,一个负气出走;一个惨遭抛弃;分离后的两人,看着旁边空出的枕头,才感受到对方的重要。多年的陪伴,岂能是简单的一走了之就一笔勾销,磕磕盼盼的两人间早已生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莫娣的离开,只是短暂的退出,因为他需要独自洗刷之前承受的失望和伤心,收拾好后重新回来像以前那样爱刘易斯。幸运的是,刘易斯是也是真的爱着莫娣,于是抛下一个男人的自尊前来接她回家。两人见面没有仇同敌忾,而是如同好久不见的老朋友般充满真挚。刘易斯像个小孩一样说出自己的心理,“我还以为你抛弃了我”,莫娣自然的答道“我那么爱你,我为什么要那么做”。刘易斯给了莫娣新的生活,给了莫娣感情依托,给了莫娣从前不敢想的一切,莫娣有感激,有感动,唯独没有离弃。

      写在最后——结语

      其实,感情亦或婚姻,从来不是两人之间的较量,示弱求和才是维持和睦的不二法门。如果每次争吵,双方不顾及感情,像买菜称重般锱铢必较,心里又有多少是装着对方呢。感情世界,每个人都想碰到对的人,所谓对,无非是对方在充分知道自己缺点仍然能够接受、包容。其真谛在于一强一弱,合作共赢。否则,无异于动物世界中的强者生存,优胜劣汰,而一旦你成为胜的一方,真正的奖品又是什么呢?是孤独,是心痛。就像微博上讲的,我想找的是个女/男朋友,如果你事事都想跟我掰扯清楚,那我干脆认你做大哥。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子,说长又短,因此,在对方全心全意为你付出时千万懂得珍惜,并适时的给出回馈。否则待对方如莫娣您老生病时,又能有几日乐得消受呢?

许诺是从来不穿高跟鞋的,因为她有170。

这个话在那些北方妹子们听来觉或许得挺好笑的,170又怎样,就算姐蹬个十厘米,身边的男生照样比我高出一头……

可是许诺就没这“好福气”了。她170的个儿,已经让她在重庆这座城里差不多可以跟周围的男生平起平坐了。所以你要是问她“什么时候穿高跟鞋呀”,这丫头准会没心没肺的甩个白眼,一脸欠揍地问:“高跟鞋是个啥?能吃么?”

许诺这辈子没拥有过一双高跟鞋。

“高跟鞋”,这三个字,在许诺的心里就是指的那种头尖尖、后跟细得跟根针似的的漂亮鞋子。“多美啊。”许诺老是会盯着电视里、海报上那些职场女王的鞋无限地感叹,好像自己穿上那双鞋就能分分钟化身为中国的Alicia一样。

可是那种鞋子,在许妈眼里简直就是最大的禁忌,甚至比害怕女儿早恋都还要来得重要(好吧,她承认,以她的经验,目前怕是没人能看得上这丫头)。从许诺对高跟鞋的渴望,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时,许妈就开始了苦口婆心的说服劝导。

“你这个个子不适合穿高跟鞋。”

“穿那么高怎么好走路嘛!”

“你就适合穿平底鞋。”

“尖头没圆头好看。”

“你就穿圆头的挺好的。”

后来发现无论如何说教,许诺这丫头就是油盐不进,本来一心为她好,还当自己是害她似的。许妈就有点儿恼火了。

这许妈一恼,别的都挺好,就是嘴不饶人:就算你平时是她的小心肝儿、小宝贝儿、小棉袄,这个时候都有机会见识到什么叫“骂人不用脏字儿,打击不留情面”。

“你是想出去被人当怪物么?”

“你想这街上就你一个奇葩么?”

“脚本来就这么长,还想长是不?”

“你也不看看你好大个脚……”

吧啦吧啦……

许诺表示杀伤力绝对一百点,这打击得,自信心都快没了好吧,这哪儿是一亲妈啊,连后妈都应该快过意不去了吧!

其实许妈本意也是好的,不也是希望女儿美美的么。许诺这丫头偏偏就在男生平均身高175的城市,长到了170。这光脚都快跟人家一般高了,再说女生还显高,这要站在一起,呵呵,人家看起来还真高不了多少。许妈对此很忧心啦,这下女儿怕是找男朋友都困难了,找个理想点儿的180及以上的,对于这地界儿着实有点少;找个比女儿矮的吧,自己又看不上。可是,许妈,就算您看得上,这男生还不一定乐意呢。(画外音)

再说吧,长得高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大脚……许诺长大后才发现,如果170的个儿还能有双36、37的纤纤细足,丫就自觉跪下给老天爷磕三个头吧,你上辈子,哦不,应该是几辈子积的福才得有此报吧。许妈最心疼女儿的时候,就是陪着去买鞋的时候。看着女儿蹦蹦跳跳,冲过去,拿着一双鞋止不住地说着可爱,然后问有没有码时,营业员无奈的摇头,许妈都觉得心都快被揪起来了一般。许诺原本兴奋的脸,就这么冷了下去。一脸失望,又带着像是早就预料到结果一般,冲许妈摇摇头,自嘲的说道:“又没有我的码,唉,都习惯了……”有几次,许妈忍不住向售货员抱怨着,“你们就不能进点大码的鞋么?”

按说,这对许诺来说也算心理阴影吧,这丫头还就好尖头鞋。许妈最看不惯的鞋子就是尖头鞋,穿着挤脚不说,还显得脚特长。所以许妈坚决不允许高跟、尖头这两个元素在家里出现。

许诺撇撇嘴,一脸委屈,这能怪我么。市面上的高跟鞋,细跟一多半配的尖头,说什么能修饰腿型,真不知道这些设计师有考虑过脚长的人的心情么,这衣服大码还能减减肥,这脚要大码,难不成去削骨?许诺嘟嘟囔囔。好吧,圆头就圆头。可你们为什么就是要给圆头配个粗跟啦?那粗得就像马蹄铁的后跟,真的跟我梦中的高跟鞋是一家的么,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许诺有时想想,母上大人说的也没啥不对,买不了高跟,咱买低点儿的也行,毕竟有个跟,勉勉强强也能将就。可是去逛街时,许诺的头上真真飞过一排乌鸦……这中跟难道跟粗跟是标配么?

许诺开始认清事实了。穿着深得许妈赞许的各式各样的芭蕾平底鞋从中学混到了大学。

但你要是以为许诺已经死了这颗心,呵呵,这梦做得……

女生吧,这个性就是有点儿拗有点儿轴:你叫她越不要做某事,越不能要什么东西,她就是越想做越想要。很显然,许诺从未免过俗。就算是在许妈的白色统治下,许诺这丫头也堪称开展地下运动、与恶势力斗智斗勇的典范。

初中的时候,许诺背着许妈,在网上花了50块,买了双圆头中跟单鞋,包邮。毕竟胆子不大,名曰:买来玩玩。打开包裹时,许诺特开心,这样的通勤,这样的有气质,简直就是她心里想要的那个样子。一穿,得,许诺终于知道了,别人拼死把脚挤进灰姑娘的水晶鞋时会是什么感受。穿的那五分钟,许诺觉得自己就像为了换双腿而走在刀尖上的美人鱼,疼得脸都快扭曲了。后来许诺再也没穿过那双鞋,不久就把它丢掉了。

后来高考毕业,小姑娘有个很伟大的梦想:一定要学会穿高跟鞋!

那时的许诺浑身闪着年轻的光芒,那时的许诺周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那时的许诺总结下来就是穷学生一个……真正去买双好鞋,许诺心疼啊。于是她又在淘宝下单了,一双十一厘米的高跟凉鞋,ZARA的,山寨货。鞋子到手时,许诺迫不及待就试了。那时的许诺一米六九的身高,加上鞋子妥妥的就上了一米八。许诺死活要拉着许爸去照镜子,于是在镜子面前,一米七二的许爸比一米八的许诺足足矮了一大截儿……许诺到现在还记得当时老爸那个不屑和鄙夷的目光,以及阴沉的脸……

从此以后,家里又多了一个坚决反对许诺穿高跟的人……

许诺曾在闺蜜的陪同下穿着那双鞋联系爬楼梯,这上去吧,还比较轻松,等到要爬下来的时候,许诺真是恨不得自己真有两个爪子能死死扣住一旁的墙壁,最后几乎是蹲着从楼梯下爬下来的。

所以那双鞋不久后也被丢掉了。

这许诺吧,整一小市民的心态,闹出点儿幺蛾子还行,但是要来真的,和许爸许妈对着干,丫还真没这勇气。还是乖乖的穿着平底鞋,连去商场逛街,也不敢在高跟鞋柜前驻足。

可是许诺内心的火苗终究还是没有熄灭。她时不时就拿着iPad刷着各大高跟鞋品牌,犯着花痴。

许诺最想要的就是一双Jimmy Choo的通勤高跟。

那些时尚博主的那些“我最实穿的鞋子就是Jimmy Choo,我穿着它走过很多地方,去过工地,参加过谈判,出席过晚宴,简直百搭”之类的话,在许诺看来就是圣经啊,是能绕梁三日的。

许诺还对Christian Louboutin倾心。自从看过《比弗利山庄的娇妻》,许诺就对Linda那一面墙的CL欲罢不能。那薄薄的鞋底,钢针一样的细跟,根本就是她梦里的那双。红底鞋曾一度成为过许诺攒钱的目标,最近大热的红底鞋口红算什么鬼,要买就得买鞋呀。

作为一个《Sex and the City》的死忠饭,许诺对Manolo Blahnik熟到发指好嘛。当MrBig手拿MB向Carrie求婚的时候,许诺就想啊,要是有人拿着MB向我求婚,我也会答应。后来有一天看见吴佩慈出席活动穿着MB白色Swan系列,那白色的缎面和红毯交相辉映,水晶拼成的雕花在足面绽放,许诺顿时就被美得窒息……我以后结婚的婚鞋一定得是这一双。许诺心里暗自发誓。

但是,对于以上的牌子,现在的许诺只能自己意*意*就好,毕竟物质才是前提。

看着自己支付宝里,存了一学期还是那么三四百块钱,许诺终于忍不住了。这学期的考试周刚刚结束,解放了的许诺拉着闺蜜的手,就奔商场去了。我不能买还不能试?许诺咬牙。

许诺在卖场逛了一圈,把各大品牌都看了一遍。展示鞋尺码都偏小,36的尖头鞋,许诺拼死都挤不进去,又不想麻烦人家去拿鞋,这本来就不是真心实意要买的。看了不少,才看上了一双自己心仪鞋子,一看码,37。挤挤还是能穿。许诺抿着唇,套上了鞋。“啧啧啧……”闺蜜在一旁赞叹不已。尖头高跟把许诺的脚修饰得纤细修长,本来许诺的脚就瘦,这看起来就更迷人了。完完全全就是许诺梦寐以求的Alicia的样子。

只见许诺默默脱下鞋放好,叫上闺蜜就走了。闺蜜很不解,“许诺你明明穿着很好看啊?”

许诺没说话。

她知道镜子里的那双脚是很好看,可是镜子里的那两条粗腿,肉滚滚、肥嘟嘟是怎么回事,根本与纤细的脚踝不相衬啊,不仅如此,当她低下头看见那只穿着高跟鞋的脚比另一只足足长了半指的时候,她就感觉今天应该结束了。

许妈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对的。许诺想。虽然许诺宁死不想承认这一点,但还是挡不住事实滚滚的车轮……

估计许诺最近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提及高跟鞋的事了。

(画外音)

你以为她放弃了关于高跟鞋的梦了?

她只是跑去疯狂减肥了而已。

总有一天,许诺说不定又要回归了……

泰姬陵/恒河/白象/瑜伽/苦行僧

性骚扰/拥挤的火车/繁杂的街市/无处不在的咖喱/没完没了的求婚

90后女孩/独自一人/踏上前往印度的神秘旅程

挤过极度超载的三轮摩托/睡过又脏又乱的火车地板

穿着纱丽被挤进拔河庆典的男人堆/脱下鞋子在乌代布尔肆意游荡

当沙发客遇见“拉皮条”的王子/一杯酸奶差点儿病死异乡

疯狂/放肆/温暖/心跳

青春这么好/无论怎么过都是浪掷

旅行这么好/无论何时出走都不晚

那就上路吧/以青春之名

1泰国 人乡随俗,到泰国有必要知道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1.泰国人习惯"合十礼"(即合掌躬首互向对方致礼),合十时常互致问候"沙瓦迪卡"(泰语"您好"的意思)。别人向你合十问候时,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合十后,便不必再握手问候或告别,但僧侣对俗家则不必回礼。见面或告别时的握手礼,尚未普及流行于泰国社会。

2缅甸 要能接受男士穿“裙子”。缅甸男人穿笼衣。要能接受当地人用手吃饭的风俗。要能习惯女士们满脸涂粉末出现在你的周围。缅甸人把一种植物磨成粉末,涂于脸上,用来防晒。

要能习惯缅甸人民张开“血盆大口”地和你说话。缅甸人很喜欢吃树叶包的槟榔,所以很多当地人的牙齿都被染成了红色。

3印度 印度的禁忌很多,由于宗教不同,地区不同,禁忌也有差异。

带普遍性的禁忌有:睡觉时,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据说阎罗王住在南方;晚上忌说蛇;节日活着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婴儿忌照镜子,否则会变成哑巴;父亲在世时,儿子忌缠自头巾、剃头;3和13是忌数,因为湿婆神有3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是毁灭性的,13是因为人死后有13天丧期;妇女在怀孕期间,忌做衣服、照相;忌用左手递接东西。

在市场上陈列的花怀,禁止人们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为将受到人们的厌恶。

在印度忌吹口哨,特别是妇女。在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中,克人若用吹口哨的方式来招呼侍者则被视为冒犯他人人格的先礼行为。

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触摸他们的头部。千万不要拍印度孩子的头部,印度人认为这样会伤害孩子。

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场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场会引起恶人的注意。

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制品(腰带、表带、鞋、衣服),特别是在圣地,因为印度教徒不杀牛,穆斯林不刹猪,耆那教徒不须杀人和动物或昆虫。

进入印度的庙宇或清真寺,要脱去鞋子,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踩着门槛而过。光脚进寺庙,事先要在入口处洗好脚以表示礼貌。

凡进入回教寺庙者,均不能穿短裤或无袖背心,也要求脱鞋。

凡进入锡克教寺庙者,必先戴上头巾或帽子,然后脱鞋才可进入

4越南 传统节日与民俗:越南民族传统节日与中国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其中春节为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民风淳朴,人民文明礼貌。见面时习惯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或按法式礼节相互拥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称。越南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越南,十世纪后,佛教被尊为国教。目前全国佛教徒约2000万人。此外,天主教传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约300多万,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财神。一般百姓家里都设有供桌、香案,逢年过节在家中进行祭拜。服饰穿着简单,正式场合男士着西装,女士着民族式“长衫”(类似旗袍)和长裤。饮食习惯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饭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三个人点烟,认为不吉利。不愿让人摸头顶,席地而坐时不能把脚对着人。

姓名与称呼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越南人在称呼中,除了第一人称较常用中性的“我”(发音为“堆”)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介都没有中性的人称代词,通常根据对方的辈份或身份来称呼,以表示亲热或尊重。如对父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问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见”,通常都用一声“召’朝上称呼来表示。例如见面时说“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别时说“召同志”是“同志再见”。越南人称呼对方时,一般是称呼与最后一个名字连用,很少带姓连名都叫,那样被认为是不礼貌。如一位名叫阮兴强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为“强伯”、“强叔”、“强哥”、“强弟”或“强先生”、“强同志”。

服饰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到了中世纪,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蓝葛衣。到了15世纪后,富者通常穿锦罗沙葛,参加祭扫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油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啊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权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阈、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阳核挪与牙之美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种嚼食滨榔的特殊爱好。他们常将按椰擦上一点石灰膏或碱发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产生化学反应,汁不吞咽,顺嘴角流出,嚼到无汁时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后甜,可刺激神经,提神醒脑,除积消肿。京人还把摈榔当作信物,无论求婚、请客,均送上一颗摈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风,过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岁就开始染牙。按照他们的习俗,开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征已经成年可以成亲了。从此,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参加当地举行的任何娱乐聚会,参加对歌,选择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风已日渐衰微,但在越南农村,你依然还可以看见不少老年妇女的牙齿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们眼里,保持牙齿洁白如玉是品质不良、作风不正的表现,而将牙齿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节日越南也使用阳历与阴历,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如元旦、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外,越南也过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与中国人一样,阴历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有一句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节到了,要为过节准备丰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门口贴上大红对联,高高的幡旗随风飘扬,爆竹鸣响。从这句民谣中,可见越南人对春节的重视程度。在新年与旧年交接之时,越南人也有守岁的习惯。除夕夜,人们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娱乐,后传人民间。所谓的军鼓实际上是一只木桶或洋铁桶,在村头立两根柱子,用麻绳或钢丝绳将桶绷紧后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绳子使其发出鸣鸣的响声,男女双方各站一边,边敲边对歌,笑语欢歌汇集在一起,气氛欢快热烈。一些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建立感情,确立恋爱关系。 祖先崇拜越南人也和其他东方人一样,注重孝道。在每一个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识。对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笃,因而对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视,世代承袭,形成规模。人们认为,亲人虽然死去,但他的灵魂仍然存在,对后人还起着保护和督促作用,主宰人们的一切活动,人间许多灾害祸福,都要依靠先灵庇佑与解脱。越南人每家每户都没有神龛、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坛,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任何人不可触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秽。在城里,由于住处狭窄,祭坛的设法小型多样。如在墙上钉块板或使用柜顶作为供奉祖先的祭坛。祭坛中央摆上一个香炉,两旁是两根香烛。香炉前摆上用细腰红漆木盘或塑料。玻璃盘盛放的水果,此外还摆上一对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坛两边还贴有对联,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

越南人视祭把供奉祖先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养育之思。许多家庭尽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节来临前,必须重新布置祭坛,插上香烛,摆上供品。春节三天期间,祭坛总是香火擦绕,合家吃团圆饭前,家长和族人都要祷拜。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还表现在忌名上。平时,子孙忌提到祖辈、父辈的名字,如果现实生活中一些名词与祖辈、父辈的名字相重,要回避或用同义词代替。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让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乱喊,对先祖不敬。如果被别人指着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骂,被奚落或被辱骂者会认为是受了奇耻大辱,会激起深仇大很。近年来,忌名在城市已少见,但在农村,这一习俗仍保持。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风水、精灵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树、野兽、刮风下雨等,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有精灵寄寓其中,应当供奉祭扫,以求祛灾降福。如在河内栋多郡的金莲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立于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铭。在农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树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里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们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谈举止中不能冒犯它,低声称它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还要供奉上各种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叶茂的古树,他们认为这些长期经受狂风暴雨、雷电袭击的大树能存活下来,树下必定有神灵,因此经常有人在树阴下,尤其在榕树下摆设香案或在树旁空地建盖庙宇,风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于此。

宗教信仰从公元前111年中国的西汉时代起,儒教、佛教、道教开始从中国传入越南,对越南人的意识形态起了很大的影响。从中国传入的佛教为大乘佛教,越南人称为“北宗”。此外还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并称之为“南宗”,从泰国和柬埔寨传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占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庙不少。佛教徒忌杀生,讲因果报应。重大节日、个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献礼,听和尚诵经。

天主教传入越南约有500多年历史。历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到越南传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 早到越南传教的是奥德雷科·巴德诺和弗朗西斯·沙维尔两位法国传教士。法属时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发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两地已有教区11处,天主教信徒300万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内、海防、河西、承天、广南现港、波莱古、平顺等地。基督教为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新教派,传入越南只不过近百年的历史,在越南称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师大卫·罗拉汉到西贡传教,随后陆续有牧师到越南传教,但遭法国殖民当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脚跟。

越南南部的西宁、迪石等地的京族农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该教的全称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为吴文昭、黎文忠于1926年创立。该教将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圣道)、老子(仙道)、释迹(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纸马,要忌杀生、忌贪欲、忌荤、忌色、忌粗口,每日6点、12点、18点、24点要焚香诵经。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东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该教为佛教的变体,由越南人黄富楚创立于1939年,因黄富楚居住的村子名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义为孝和交好。与佛教一样,该教也讲慈悲。博爱、大同和因果报应,信徒多为农民,又被称为“农民佛教”。和好教设僧侣,但不建寺庙,用一块红布代替神佛的图像,信徒早晚供佛两次,供品为鲜花和清水,鲜花代表坚贞,清水代表纯洁。

在越南生活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我有幸看到了越南的胡志明市欢庆南部解放日的盛景。越南朋友说,4月30日对越南南方的人民来说是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1975年4月30日那一天,越南的南方解放了。

在解放日临近的时候,南方各城市,尤其是胡志明市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大街小巷都挂起了鲜艳的国旗,走在大街上红旗飘飘;各单位都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各家各户也是喜气洋洋的……人们很容易就被这种气氛所感染。

最令人激动的是在胡志明市的市中心的统一广场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民族风情园,在里面可以看到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是越南的一个缩影。

越南的人棋是最特别的,吸引人眼球的是巨大的棋盘,但最让人好奇的是有人站在棋盘上,身穿有标志的服装,他们便是“棋子”。由在场外的“统帅”指挥“棋子”进攻的路线,走棋的方法和中国的象棋差不多。“棋子”正面对垒时,两方都尽全力对抗,互相打斗,弱的一方就被淘汰出局。整盘棋让人的感觉就是“活”的。

荡秋千也是越南的一个传统的节目,据越南朋友介绍,每次庙会都少不了的。

秋千很大,架子支得非常高,拉住秋千的绳子外面套着的是长长的竹竿,所以荡起来时,绳子不会弯,而且弧度也大。一般秋千上可以站两个人,下面有人用绳子拉。可以想象———身穿飘逸传统服装的越南少女站在上面,秋千被高高的荡起时,像飞舞在空中的蝴蝶。

“嘭嘭……”一朵朵烟花飞起,接着是一阵阵热闹的锣鼓声,往前挤一看,原来是水上木偶戏。越南水上木偶戏是世界木偶戏艺百花园里的奇葩。“水”是水上木偶的艺术生命,水上木偶戏的艺术家们把它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地。在一阵阵爆竹声、锣鼓声、螺号声中,龙、鱼、龟争先恐后跃出水面,这些神灵的动物角色,是按照越南民间传统绘画艺术进行塑造,涂上生漆金粉和各种色彩,显得质朴可爱。在水上木偶戏的传统保留节目中,人们可以看到金龟喷水,仙女随着“神曲”起舞的那种充满幻想色彩的表演。

在搭起的舞台上表演的是越南传统的戏曲,有改良戏等。表演的人身着传统的服装,唱着古老的曲子,跳着有节奏的舞蹈。那表演是很古老、很有特色的,受到当地人的欢迎,走到哪都会有这韵味十足的曲子萦绕在耳边。

民族风情园里,也有品种众多的美食展览,有春卷、米粉、卷筒粉等有越南特色的可口小吃。在那里参观,不仅饱了眼福,也饱了口福。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

2.泰国通常称呼人名时,在名字前加一个"坤"字,无论男女均可用,表示为"先生"、"夫人"、"**"之意。

3.泰国人忌讳用脚指物或指人,即便是坐着时,也不允许将脚尖对着别人,此举被视为不礼貌的做法。抚摸对方头颅或挥手越过别人头顶,被视为有侮蔑之意,是禁止的动作。

4.泰国人认为右手高贵,而左手只能用来拿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因此,给别人递东西时都要用右手,以示敬意。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还要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女士若想将东西奉给僧侣,宜托男士转交。如果亲手送赠,那僧侣便会张开一块黄袍或手巾,承接该女士交来的东西,因为僧侣是不允许碰解女性的。

5.尊重宗教。寺庙是泰国人公认的神圣地方,因此凡入寺庙的人,衣着必须端庄整洁,不可穿短裤、迷你裙、袒胸露背装或其他不适宜的衣服。在寺庙内,可以穿鞋,但进入佛殿时,必须脱下鞋子,并注意不可脚踏门槛。每尊佛像,无论大小或是否损毁,都是神圣的,绝对不可爬上佛像拍照,或对佛像做出失敬的动作。

6.尊重王室。在泰国处处可以见到国王和王室的人像,如硬币、纸币、日历牌、挂图等,由此可见对皇室的敬重。游客要小心表现适当的礼仪,例如在公共场合有皇室人员出席时,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动作,跟着照做。

7.不要在公共场所做有伤风化的举动,例如在公共场合应避免和泰国人接吻、拥抱或握手。除在某些海滩允许裸体日光浴外,在其他地方,泰国人不喜欢这种行为,尽管未触犯法律,但是违背了泰国人的佛教理念。

饮食

泰国人主食是大米,喜欢吃酸辣食物,由于常年炎热,习惯饮用冰茶。泰国菜式通常选用新鲜的材料,菜的味道以辛辣为主,且调味料花样繁多,如有辣椒、咖喱、雨露、虾酱、椰奶等等。泰国菜多数由淡素的食品组成,包括鱼、蔬菜和饭,再加上一些香料和酱汁。但无论饭餐是否丰富,都必有餐汤,与我国的粤菜风格相似。

51、穿花格裙的苏格兰男人

男人穿裙子在世界不多见,苏格兰男人就是其中一例。头戴小黑呢帽,身着花格裙及短袜,手上拿着管风笛,这是苏格兰男人引以为傲的打扮。苏格兰人爱穿花格裙,是因为不同图案的花格布代表着不同的氏族,每一个氏族都为自己设计一种代表氏族精神及血缘关系的花格布裙。当氏族人穿上自己氏族的花格布,,也同时穿出了他们族人的骄傲、责任与忠诚。

2、民俗礼仪

英国人给人的印象是及保守又富有幽默感。英国人倾向于接受熟悉的事物,对于新奇或者外来的东西总是持怀疑的态度。英国人比较谦虚,自夸是没有教养的表现。英国人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幽默感。英国式幽默的出发点自我贬低,以自负为大敌,其最终目的是能够自嘲,嘲笑自己的缺点、失败、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他们不相信华丽的词藻和自夸之词。英国人热爱体育,现代形式的体育运动几乎全是英国人的发明,如拳击、橄榄球、曲棍球和网球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22241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