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名门的钱三强夫人,清华毕业德国留学,后来怎样?

出生名门的钱三强夫人,清华毕业德国留学,后来怎样?,第1张

在人的一生当中,总会碰到许许多多的事物,来改变我们对待自己人生的看法,来影响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当然这些食物也是有好也有坏的,而在人性当中总是会习惯于将那好的一面归功于自己自身的努力,而坏的一面则全部推到外在环境恶劣当中去。这个道理也许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但一定适用于绝大多数人。

本文的主人公何慧泽,也许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并不是一个频繁出现的人物,甚至于还有些人并不知道她的存在,同理也不会她曾拥有过“中国居里夫人”的称号。但你一定知道她的丈夫钱三强,我国著名的两弹元勋。但是何慧泽先生的一生成就,绝不是一句“钱三强夫人”就可以轻易形容的。

纵观何慧泽先生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其所散发的真正的“贵族精神”。是相较于这个浮躁的社会现状田朴珺之流而言的一种真正的贵族精神,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贵族精神在支撑着何慧泽先生在逆境当中砥砺前行的呢?

名家之后,所受教育的超前

何慧泽先生,1914年3月5日,虽出生于江苏苏州,祖籍却是山西的一个显赫家族——“两渡何氏”。而这个“两渡何氏”这个家族究竟有多有名呢?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两渡何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出人才的大家族,仅在清朝时期就先后考取15名进士,29名举人,22名贡生,65名监生,74名生员,以至于在山西自国家成立科举考试以来就开始流传着“无何不开科”的说法。

也许是出生名门,也许是何慧泽先生的自身努力,使得了她的一生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平凡。而开明的家庭教育的使得了何慧泽先生从小就接受到了一些常人无法企及的教育。在6岁之时,进入外祖母谢长达创办的振华女校学习。

也许我们会想能在那样一个时代当中就萌发创办女子学校的人或许本身就不会是一个普通人,而何慧泽先生的外祖母谢长达则是我国近代为数不多的著名女教育家,其最早创办的振华女校也是中国最早的女校之一。而之所以会取名为“振华”,也是取其寓意为“振兴中华”。

大家的作为

在很多时候人无法去决定自己出生的起点是怎样的,但却可以在依靠自己努力奋斗去决定自己的终点是如何的。而就单从何慧泽先生的人生最早的起点而言,她无疑是属于那种赢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的那一类人。也就是那所谓的躺赢,但就单从她之后的人生拼搏的传奇而言,她并没有过止步于家族所给她带来的荣耀。

1932年,28岁何慧泽在一次万里挑一的选拔考试当中,经过重重筛选最终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于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教授。起初,叶企孙教授认为,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业繁重,女性恐怕不堪重负,因此向何泽慧提出建议让她转系,去学一个比较轻松的专业。但是后来固执的何慧泽先生却用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去向叶企孙教授证明女性的物理天分绝不比男性差。

何慧泽先生在清华大学以优秀毕业生毕业之后,却也遇到了和传统社会氛围影响之下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之下的困顿。而就在何慧泽还在因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工作而烦恼之时,在无意之间她看到了一个政府发出的要派遣留学生前往德国学习理论知识的公告。于是已经从清华毕业之后两年的何慧泽再一次抓住了这个宝贵的机会,获得了可以被公派前往的德国学习的机会。

也许是她一开始的天资本就不应该只是困于这世俗的烟火当中,也许是她从一出生开始就是一个注定不平凡的传奇。而在到达德国之后的何慧泽先生,因为过于优秀的缘故,使得其先后打破了德国“弹道学”一是不招收外国人,二是不招收女学生的两项先例。

诗一般的爱情故事

也许是有着志同道合的理想,也许是有着同为名门之后的贵族气质。使得了这两个同在异国他乡学习的留学生的心开始慢慢靠近。

终于在1945年,钱三强终于鼓起勇气,向何泽慧求婚。但可能是怕被拒绝的缘故,钱三强选择了用写信的方式向何慧泽求婚。而钱三强在求婚信中是这样写的;“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果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

但看这封信的内容可谓是毫无爱情浪漫可言,甚至还有有点充斥着科学家严谨的味道。如果是一般人我想应该会毫不犹豫地拒绝这毫无浪漫可言的求婚,但信号何慧泽偏偏就不是那一般人。看到这我们或许会说这是独属于科学家的一种浪漫,是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一种浪漫。

关于社会上田朴珺之流的反思

2016年,著名富商王石的妻子田朴珺曾写过一篇这样的文章——《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她以自我标榜“独立女性”的视角,来贬低现如今的中国浮躁社会当中所缺乏的贵族精神,还与英国贵族精神相比较,认为中国人的贵族精神和英国贵族精神相比,简直“判若云泥之别”。我们或许无法否认她的个人观点,但却永远也无法苟同她所标榜的独立女性形象。

相较于何慧泽先生的一生追求独立自主而言,那些白天标榜着“独立女性”田朴珺之流,而背地里下三流的人,又有什么资格来说自己是“女权主义者”。

我们不否认这个社会需要有良好的心灵鸡汤来促使我们上进,但绝不是像田朴珺之流这样的通过贬低自己国家,民族的人来衬托出自己一直标榜的“独立女性”的形象。同样,何慧泽先生身上所散发出的“贵族精神”,也绝对不会是像田朴珺之流那样被恶意解读过了的样子。

中国实验室里培育出首例「人-猴杂交胚胎」?这个瓜的真相是…JAMA子刊扎心研究:哪怕不嘴馋,晚上睡觉不关灯也能胖10斤!去年毕业的6万名博士,现在都在干什么?暑假屏蔽了导师,然后我看到了导师的这条妖娆的朋友圈…

话说「娶妻当娶女博士」,女博士作为高学历群体,事业上可与另一半携手共进,生活上能与其同担风雨。如此势均力敌的婚姻或许更能实现「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美好夙愿。那么,那些娶了女博士的男同胞们,他们当初的追妻绝招是什么呢?我给你盘点盘点~

朋友聚会,他主动出击

有「民国第一鬼才」美誉的赵元任和我国第一位女性医学博士杨步伟伉俪情深,谱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他们结为夫妻时,均是世俗眼中的「大龄青年」,且杨步伟比赵元任年长三岁,是不折不扣的「姐弟恋」。

赵元任与杨步伟,来源于网络

1920年9月,留学归来的二人相识于一场朋友聚会,彼时29岁的赵元任被家人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相逼,32岁的杨步伟虽有「女子者,国民之母也」的豪言壮语,但亦避免不了家人的催促。在这段爱情中还有个小插曲:聚会结束后,杨步伟将自己在场的闺蜜介绍给赵元任,怎奈赵元任早对杨步伟青眼有加,并展开追求。

这个插曲告诉我们,单身男女应避免三人行,否则难免有人沦为伤心的男配角或女配角。赵元任对杨步伟一见倾心,并大费周章地退掉了14 岁时家人为他许的婚约。二人虽相识较晚,但一路生死相随,度过六十多年的美好时光。赵元任打破世俗偏见,主动出击,终获幸福。 男同胞们快学着点,主动一点,勇敢地说出爱吧

鸿雁传书,他终获芳心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和我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何泽慧相识于战争年代,他们曾共同参与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

钱三强和何泽慧,来源于网络

钱三强与何泽慧曾同时就读于清华大学,两人彼时虽均是物理系的「学霸级」风云人物,但并无过多交集。直至他们毕业后奔赴国外学习,一个偶然事件让两人有了联系。钱三强和何泽慧相隔着英吉利海峡,开始鸿雁传书。战争期间写信不能封口且内容不超过25 个单词,现实虽有各种限制但终究敌不过情义漫漫。

1945年钱三强向远在德国的何泽慧发出了25字以内的求婚信,他在忐忑不安与夙夜期盼中终于等到何泽慧的回信:「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何泽慧身为女子学习物理专业,在特殊年代里颇受不公与质疑,然而钱三强始终理解她、鼓励她,回国后何泽慧全力支持钱三强的科研工作,他们是真正的灵魂伴侣。钱三强鸿雁传书,以诚动人,终得何泽慧芳心。

这不就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异地恋吗? 网络如此发达,建议男同胞在身边找不到合适良缘时,可将眼光投向外地的靠谱之人,距离不可怕,有一颗真诚的心最重要

师出同门,他抢占先机 前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和陈赛娟院士师出同门,两人犹如橡树与木棉,彼此相依却又独立,在血液病治疗研究领域里做出巨大贡献,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陈竺和陈赛娟,来源于网络

陈竺和陈赛娟的爱情故事诞生于实验室,有缘千里来相会。1978年两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著名血液病专家王振义教授的学生。最初的两人对个人感情并无他想,是一心一意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夕相处的两人渐渐发现彼此的优点,一次次聊天让两颗年轻的心越靠越近,陈竺开始勇敢而真诚地表达爱意。

两人有着共同的人生追求,事业上互相帮助,齐头并进,生活上互相陪伴,相濡以沫。在硕士毕业那年,他们的感情有了圆满的结果,顺理成章地成为夫妻。同行成为夫妻想必是大多数科研工作者的归宿,因为能够彼此理解,守望相助。由此可见,男同胞若想要脱单,不妨 将目光转向实验室,其中可能隐藏着你的一生所爱

青梅竹马,他把握良机 清华大学毕业的著名歌手李健与妻子社会学博士孟小蓓的故事令许多人感动不已。两人是青梅竹马,少年情谊。

李健与孟小蓓,来源于网络

1984年,10岁的李健遇到了小他5岁的孟小蓓,从此以后,两人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对方父母的口中。再到后来,李健没有像一般青梅竹马的故事结局,成为对方最熟悉的「哥哥」,而是和孟小蓓开始相守相依。上大学时,李健会辅导孟小蓓数学作业,后面孟小蓓则会为李健创作的歌曲提供建议。当李健离开水木年华组合后,事业急转直下,孟小蓓陪他度过了最迷茫黑暗的日子。

李健亲切地称自己的妻子为「小贝壳」,与其感情甚笃。虽说二人从小相识,少了新鲜感,但踏实安稳却是显而易见。李健把握住良机,拥有了细水长流的感情。建议男同胞们 不要过于排斥在亲朋好友搭线的熟人圈里寻找另一半,虽不一定是李健这般青梅竹马的感情,但是也是获得幸福的一大途径呢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生有了更高的学术追求,女博士不再是凤毛麟角。娶了女博士的男同胞们是自信且优秀的,他们能够发现对方的闪光点,不惧对方的能力超过自己,支持妻子的事业发展与个人提升,而他们的追妻绝招亦值得大家学习。

单身的男同胞们在寻找个人幸福的道路中,切记: 套路千万条,真心第一条,真心换真心,爱情价最高

话题: 何泽慧, 大龄青年, 实验室, 恋爱, 杨步伟, 赵元任, 追妻, 钱三强, 陈竺, 陈赛娟

钱三强的生平: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出生,是中国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又与妻子一同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人称他领导的研究所满门忠烈。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

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导师是居里的女儿。

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弗里德里克·约里奥一居里,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

1948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所长、计划局局长、副秘书长,二机部副部长。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 1992年逝世终年79岁,去世后的1999年9月18日,钱三强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扩展资料:

1956年,钱三强带领40多名科学工作者在苏联实习考察。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从美国回国,也来到苏联和钱三强一同考察。钱三强熟悉法国和西欧的情况,钱学森熟悉美国的情况,两人一见面,互相交流信息,更增加了对开展科学事业的信心。

这时,驻苏大使刘晓奉命来找钱三强、钱学森两位科学家,征求对党内整风的意见。谈到当时的情景,钱三强说:学森刚从美国回国不久,对情况不够了解,就没有谈什么意见。这时的钱三强,已经参加工作9年,入党也已经3年了。

他很深沉地说:我自认为,党对我十分信任。我既然参加了这个组织,就应该爱护这个组织。党要求我帮助党整风,又派人来征求意见,我应该讲出真心话。当时,满腔热情,没有任何顾虑。他自认是一位忠诚的***员,是在为改进党风献计献策。

可是,他提出的建议,仍然被一些***认为是不尊重党的领导,实质上是取消党的领导,是反党言论。

早在反右派运动前,钱三强就感到科学院里有种不太协调的气氛。钱三强建议要增加几位科学家进二机部的领导班子。

但在当时,这就变成了外行不能领导内行的右派观点。钱三强这样的思想、这样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注意,领导们都知道,钱三强在法国读书时就参加了地下党活动,毕业后放弃了法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祖国。

回国以后,国民党要员诱以高官厚禄,他都不为所动。他是如此衷心拥护党,怎么可能反党,但是,灾难仍然罩在头顶。反右派运动中几十万知识分子被戴上右派分子帽子,接受劳动改造。钱三强的右派问题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但由于毛泽东、周恩来和聂荣臻的保护,他才侥幸没有被扣上帽子。钱三强知人善用,积极引荐。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了1958年大跃进,浮夸风,经过了多灾多难、忍饥挨饿的1960年,原子科学事业始终在艰难地前进着。 

1962年,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做了检讨,让刘少奇、周恩来等人来负责第一线的领导工作。

1962年在广州召开的知识分子会议上,周恩来兴高采烈宣布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陈毅元帅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行鞠躬礼。这次会议很有影响,在知识分子中间唤起了一股热情。  

—钱三强

早年经历

191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

1929年,在父亲的支持下考入了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同时还听本科的课程。吴有训教授的近代物理学、萨本栋教授的电磁学吸引着钱三强。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吴有训教授的推荐,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所长的手下作助理员,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工作。

赴法留学

1937年9月,在严济慈的引荐下,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伊莱纳·约里奥—居里夫人,并跟随化学师葛勤黛夫人做钋的放射源研究,还在约里奥先生主持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研究所学习。

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

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46年春,钱三强与他的同行合作,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铀核特点,而且使人类能进一步探讨核裂变的普遍性。导师约里奥骄傲地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实验室的第一个重要的工作。”

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回国任教

1948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二机部(核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等。

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

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6年,钱三强带领40多名科学工作者在苏联实习考察。刚从美国回国的钱学森,也来到苏联和钱三强一同考察。

1956年11月16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成立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11日改为二机部),宋任穷任部长,钱三强与刘杰、袁成隆、刘伟、雷荣天等被任命为副部长。他是副部长之中唯一的科学家。聂帅曾经对钱三强说过:“搞原子能,你是行家,就请你提建议,我们大家商讨决定。”

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何泽慧),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1959年6月26日,苏联***中央来信,拒绝提供原子弹的有关资料及教学模型。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了两国签定的新技术协定,撤走了全部专家,在苏联专家撤走后,周光召在国外召集数十名海外专家、学子,联名请求回国参战。他们归国后先后参与主持了理论的研究与实验研究工作。

1964年,在他51岁生日之际,所研制出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氢弹又爆炸成功。西方媒体推测,法国国家博士钱三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

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扩展资料: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3年的中秋时节,正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担任国文教授的钱玄同,接到了家乡传来的儿子出生的喜讯。异常喜悦的钱玄同,给儿子取名叫“秉穹”,意思是“掌握苍穹”。不难看出,这位父亲对儿子寄予了怎样的厚望!

在小秉穹出生9个月后,钱玄同就把他和妈妈接到了北平。小秉穹果然是按照父亲的期望成长。他自幼喜欢读书,读不明白就问,四五岁时学会了很多道理和知识。一转眼,钱秉穹6岁了,他进入北京大学的子弟学校--孔德学校读书。由于钱秉穹在父亲身边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因此,孔德学校允许他直接读二年级。

孔德学校是一所注重科学和实践的新式学校,创办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学校除抓德、智、体三育外,还强调美育与劳动,对音乐、图画、劳作课十分重视。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强、阵容整齐,老师们的水平足以胜任更高年级的教学工作。

在这样良好的学习环境里,钱秉穹奋发上进,学习十分刻苦。虽然他是跳级生,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位居前列。他热爱体育,还是运动场上的一名健将。他还结交了两个非常要好的伙伴,小兄弟之间他排行老三。一次,一个体质不如钱秉穹的同学给他写信,信中自称“大弱”,而称他为“三强”。这封孩子们之间互称绰号的调皮信,恰巧被钱秉穹的父亲看见了。

他突发奇想:“既然我们提倡新文化,反对复古,主张中国文字朝着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为何在为子女起名的问题上囿于形式”于是,钱玄同决定,给钱秉穹改名为“钱三强”,取意“德、智、体都进步”。

经典语录

1、青少年时期学校老师教给的系统知识,对人的一生来讲是很重要的,但只是你的全部知识的很小的一部分。知识主要还是靠工作和生活中自己抓来。

2、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

3、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

4、光明的中国,让我的生命为你燃烧吧。

5、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6、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7、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8、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一次,一个体质不如钱三强的比较瘦弱的同学给钱三强写信,信中自称“大弱”,而称当时还叫“秉穹”的他为“三强”。这封孩子们之间互称绰号的调皮信,恰巧被秉穹的父亲钱玄同看见了。

“你的同学为什么叫你‘三强’呀?”钱玄同风趣地问道。

“他叫我‘三强’,是因为我排行老三,喜欢运动,身体强壮,故就称我为 ‘三强’。”秉穹认真地回答了父亲的询问。

钱玄同先生一听,连声叫好。他说:“我看这个名字起得好,但不能光是身体强壮, ‘三强’还可以解释为立志争取德、智、体都进步。”

在父亲钱玄同的肯定下,从此以后,“钱秉穹”就正式改名为“钱三强”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21356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