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钻戒图片欣赏 求婚钻戒买什么样的好

女士钻戒图片欣赏 求婚钻戒买什么样的好,第1张

每个女孩都希望心爱的男孩能送给自己一款精 美的 钻戒,所以许多男士在婚前都会关注当下流行的钻戒款式,以便在婚礼当天送给她一枚美丽的钻戒,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看看 女士钻戒 欣赏以及求婚钻戒买什么样的好。

女士钻戒欣赏一:六爪款钻戒

六爪款的钻戒是当下最为流行的钻戒款式,但是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六爪款钻戒做了细微的改动,增加了一些副钻,在钻戒的周围镶嵌上紧密排列的副钻,从而使钻戒更加时尚,也令钻戒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女士钻戒欣赏二:群镶钻款钻戒

群镶钻款的钻戒是将许多小钻镶嵌在一起,使钻戒充满绚丽的色彩的同时,又带着一丝的神秘感,因此受到了许多年轻女性的喜爱,大多数男士在结婚前,都会选择定制这种款式的钻戒作为结婚戒指。

女士钻戒欣赏三:方形款钻戒

方形款的钻戒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不过时的钻戒款式,是一个极为经典又时尚的钻戒,能够凸显出佩戴者的优雅与高贵,而且还能给人带来一种稳重、真诚的感觉,这也是许多准新人选择这款钻戒作为婚戒的理由之一。

女士钻戒欣赏四:三爪心形款钻戒

三爪心型款的钻戒能将钻石的光芒发挥到极致,再加上心形的设计,能直接帮助你将心中的爱意传达给对方,既璀璨又充满浪漫,因此受到了大多数女性的青睐。

女士钻戒欣赏五:戒臂镶钻款钻戒

戒臂镶钻款钻戒将碎钻镶嵌在主钻的两边,巧妙的把主钻围在中心的位置,制造出众星捧月的感觉,代表着男孩将永远把这个女孩捧在手心,如此富有新意的设计并寓意着美好的钻戒,自然是众多男士的求婚时的不二选择。

女士钻戒欣赏六: 其他 款式

除了上面提到的钻石款式,还有排钻款、椭圆形款等其他款式的钻戒也适合作为求婚钻戒,每年流行的元素都在改变,但是钻戒主要还是以这些款式为基础,再添加上当下的时尚元素和创意。

我总结:以上就是 女士钻戒欣赏 和求婚钻戒买什么样的好的相关内容,是否有令你心动的一款呢?无论钻戒时哪一种款式,都代表着你对心爱之人的情意与承诺,只要是怀着真情实意购买钻戒,相信对方都会喜欢哦。

  迷迭香:留住回忆  玫瑰: 美丽纯洁的爱情  康乃馨: 伟大 神圣 慈祥的母亲  橙红玫瑰: 初恋的心情  红康乃馨: 祝母亲健康长寿  白玫瑰: 纯洁与高贵  粉康乃馨: 祝母亲永远年轻,美丽  粉玫瑰: 初恋,特别的关怀  黄康乃馨: 长久的友谊  黄玫瑰: 歉意  白康乃馨: 纯洁的友谊  红玫瑰: 热恋,真心实意  红掌: 大展宏图  火百合: 热烈的爱  黄百合: 衷心祝福  红金鱼草: 鸿运当头  粉金鱼草: 花好月圆  黄金鱼草: 金银满堂  蝴蝶兰: 我爱你  紫金鱼草: 大红大紫  马蹄莲: 永结同心,吉祥如意  郁金香: 爱的告白,真挚的情感  水仙: 高雅,清逸,芬芳脱俗,自恋  粉风信子: 倾慕,浪漫  红风信子: 让我感动的爱  黑郁金香: 神秘,高贵  勿忘我: 浓情厚意,永恒的友谊  紫郁金香: 永不磨灭的爱情  石竹: 奔放,幻想  粉郁金香: 幸福  石斛兰: 慈爱,祝福,喜悦  黄郁金香: 拒绝,无望的爱  菊花: 高洁,长寿  风信子: 胜利  满天星: 关心,纯洁  黄风信子: 幸福,美满  杜鹃: 艳美华丽,生意兴隆  白风信子: 不敢表露的爱  天堂鸟: 热恋中的情侣  麦杆菊: 铭记在心  蕾丝花: 惹人爱怜  雏菊: 愉快,幸福,纯洁  忍冬花: 全心全意把爱奉献给你  翠菊: 你到底爱不爱我  杏花: 少女的慕情  矢车菊: 幸福  吊钟花: 再试一下  瓜叶菊: 喜悦快活  大理花: 善变,不安定的心  香水百合: 伟大的爱  鸡冠花: 热切期盼  百合: 纯洁,百年好合  油菜花: 加油  剑兰: 幽会  风信子: 竞技,得意  紫罗兰: 请相信我  三色堇: 爱的告白,想念我吧  非洲堇: 关怀我吧  矮牵牛: 有你,我就觉得温馨  向日葵: 我深深爱慕著你  蒲公英: 分手,别离  天竺葵: 爱情  圣诞红: 祝福  桔梗: 不变的心  薄荷: 再爱我一次  玛格丽特: 期待的爱  萱草: 妈妈您真伟大  卡多利亚: 你真美  薰衣草: 请回答我  爱丽丝: 勇于追求爱情  薄雪草: 念念不忘  石榴: 成熟美  金鱼草: 活泼热闹  仙客来: 羞怯的心,耐人寻味  紫苑: 怀念,追想  紫丁香: 想起初恋的她  七里香: 我是你的俘虏  秋海棠: 思念  桔梗:不变的心  郁金香:爱的告白、真挚情感  红郁金香:正式求爱的心声  紫郁金香:永不磨灭的爱情、最爱  白郁金香:纯洁的友谊  黄郁金香:高贵、珍重、道歉  粉郁金香:美人、热爱  康 乃 馨:伟大、神圣、慈祥、温馨的母爱  红康乃馨:热烈的爱、祝母亲健康长寿  粉康乃馨:祝母亲永远美丽、年青  黄康乃馨:对母亲的感谢之恩  白康乃馨:真情、纯洁  百 合:百年合好、事业顺利、祝福  白百合:纯情、纯洁  火百合:热烈的爱  黄百合:高贵、荣誉、胜利  香水百合:富贵、婚礼的祝福  红 掌:大展宏图、鸿运当头、心心相应  白 掌:一帆风顺  天堂鸟:热恋中的情吕、潇洒的多情公子  牡 丹:富贵吉祥、繁荣昌盛  蝴蝶兰:我爱你  菊花:清静、高洁、长寿  翠菊:追慕、远虑  勿忘我:永恒的爱、浓情厚意  鸢尾:好消息的使者、想念你  马蹄莲:博爱、圣洁虔诚  非洲菊:神秘、兴奋、有毅力  水 仙:高雅、清逸、芬芳脱俗  杜鹃:艳美华丽、生意兴隆  仙客来:天真无邪、迎宾  风仙子:喜悦、爱意、浓情密意  紫藤:醉人的恋情,依依的思念。  玫瑰:象征爱情  红玫瑰:热恋、真心实意  粉玫瑰:永远的爱、初恋、特别的关怀  白玫瑰:纯纯的爱,纯结与高贵  黄玫瑰:失恋、褪去的爱、歉意  橙红玫瑰:初恋的心情  百合象征顺利、心想事成、祝福、百年好合、心心相印  香水百合:纯洁、富贵、婚礼的祝福  百合(白):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葵百合:胜利、荣誉、富贵  姬百合:财富、高雅  火百合:热烈的爱  黄百合:衷心祝福  金鱼草:象征繁荣,有金有余  红金鱼草:鸿运当头  黄金鱼草:金银满堂  紫金鱼草:大红大紫  粉金鱼草:花好月圆  郁金香:象征真挚的情感、爱的告白  黑郁金香:神秘、高贵  紫郁金香:永不磨灭的爱情  粉郁金香:幸福  黄郁金香:拒绝、无望的爱  风信子:象征胜利、喜悦、爱意、浓情蜜意  黄风信子:幸福、美满  白风信子:不敢表露的爱  粉风信子:倾慕、浪漫  红风信子:让我感动的爱  康乃馨:象征母亲的伟大、神圣、慈祥  红康乃馨:祝母亲健康长寿  粉康乃馨:祝母亲永远年轻  黄康乃馨:长久的友谊  白康乃馨:纯法的友谊  火鹤花:新婚、祝福、幸运、快乐  爱丽丝:好消息、想你  小苍兰:纯洁、幸福、清新舒畅  海芋:希望、雄壮之美  彩色海芋:爱情、富贵、真情  非洲菊:神秘、兴奋、有毅力  剑兰:用心、长寿、福禄、康宁  向日葵:爱慕、光辉、忠诚  牡丹:富贵  大理花:华丽、优雅  满天星:真心喜欢、关心、纯洁  圣诞花:祝福  菊花:清净、高洁、长寿  星辰花:永不变心  翠菊: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  天堂鸟:热恋中的伴侣  杜鹃:艳美华丽、生意兴隆  石斛兰:慈爱、祝福、喜悦  石竹:奔放、幻想  毋忘我:浓情厚意、永恒的友谊  蝴蝶兰:我爱你  马蹄莲:永结同心、吉祥如意  水仙:高雅、请逸、芬芳脱俗  红掌:大展鸿图  风信子花语  风信子:喜悦、爱意、幸福、浓情  风信子(白):恬适  风信子(蓝):恒心、贞操  风信子(紫):悲伤  石竹花语  石竹:纯洁的爱、才能、大胆、女性美  丁香石竹:大胆、积极  五彩石竹:女性美  香石竹:热心  牵牛花花语  牵牛花:爱情、冷静、虚幻  矮牵牛:安全感、与你同心  康乃馨花语  康乃馨:母亲我爱您、热情、真情  康乃馨(红):相信你的爱  康乃馨(粉红):热爱、亮丽  康乃馨(白):吾爱永在、真情、纯洁  爱丽斯花语  鸢尾(爱丽斯):好消息、使者、想念你  德国鸢尾:神圣  小鸢尾:协力抵挡、同心  天堂鸟花语  天堂鸟:潇洒、多情公子  向日葵花语  向日葵:爱慕、光辉、忠诚  山茶花语  山茶花:可爱、谦让、理想的爱、了不起的魅力  水仙花语  中国水仙:多情、想你  西洋水仙:期盼爱情、爱你、纯洁  黄水仙:重温爱情  山水仙:美好时光、欣欣向荣  非洲菊花语  非洲菊(扶郎花):神秘、兴奋  雏菊花语  雏菊(延命菊):愉快、幸福、纯洁、天真、和平、希望、美人  三色堇花语  三色堇:沉思、请想念我  玛格丽特花语  玛格丽特:骄傲、满意、喜悦  牡丹花语  牡丹:圆满、浓情、富贵  秋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爱  菊花花语  菊花:清净、高洁、我爱你、真情  翠菊: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  春菊:为爱情占卜 六月菊:别离 冬菊:别离  法国小菊:忍耐  瓜叶菊:快乐  波斯菊:野性美 大波斯菊:少女纯情  万寿菊:友情  矢车菊:纤细、优雅  麦杆菊:永恒的记忆、刻画在心  鳞托菊:永远的爱  风信子花语  风信子:喜悦、爱意、幸福、浓情  风信子(白):恬适  风信子(蓝):恒心、贞操  风信子(紫):悲伤  石竹花语  石竹:纯洁的爱、才能、大胆、女性美  丁香石竹:大胆、积极  五彩石竹:女性美  香石竹:热心  牵牛花花语  牵牛花:爱情、冷静、虚幻  矮牵牛:安全感、与你同心  风铃草:  1创造力。纪念西元五世纪意大利圣人坎特帕里的大主教-圣帕里努斯,他的艺术天份为人们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诗歌。因此,这种花的花语是创造力。凡受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本身即具有非常优异的创造力,也因此具有一股吸引人的艺术气质,个性独立自主,不喜欢依赖别人  2来自远方的祝福。  3感谢。喜欢此花的你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你的恩惠,你会铭记于心。  4温柔的爱。  箴言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包括你自己。  传说希腊神话中出现的风铃草,被太阳神阿波罗热爱。嫉妒的西风便将圆盘扔向风铃草的头,这时流出来的鲜血溅在地面上,便开出了风铃草的花朵。

  太多了。两公婆上床都管,老婆不可以横跨老公,或交配时不可以老婆在上面,睡觉那个里面哪个外面等等。全管。

  中国古代的礼数

  一、立容: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二、坐容: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三、行礼: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7、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但处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应用:5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6用于雅坐时。1到4,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你表现礼节的程度……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又有人来,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决定行礼的程度。

  四、迎宾:

  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边的椅子上),客人请辞——最终看情况决定坐次。

  五、宴请:

  东道先说“请”,客人辞让,东道固请,同时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过分谦让。

  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释奠礼

  礼记-文王世子载: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可见释奠之礼起源甚早,释者舍也,停也,释奠的意思,不过荐馔酌奠而已。释奠用以尊崇先师、先圣,所以只以释奠示敬,不用迎尸以求报功。周制释奠礼,以虞舜、夏禹、商汤、文王为先圣,以当时有德者为先师。至汉代,乃定周公、孔子为先圣,各以经师为先师。隋代至初唐,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东向陪祭。至唐显庆二年(657年),乃尊孔子为先圣,而周公另外配祀武王。至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乃封孔子为文宣王,从此南面受祭。同时配祀先师,也有最早颜子一人,渐渐增至四配、十哲、东西两庑九十一人从祠。

  孔子逝世后的第二年(西元前479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改建为庙,收藏先师的衣冠琴车书册等遗物,年年祭祀。至汉高祖12年(西元前195年)过鲁,亲自以太牢祭奠,封孔子后裔为奉祀君。后汉武帝崇儒,开始了官方修庙……于是,经过两千多年的历代崇荣,由最初的三间故宅,成为今日九进五重门的曲阜孔庙。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于是各政权分别于京城建孔庙,至隋朝庙学合一,孔庙乃随州县学府遍布各地。

  释奠先师的仪程根据历代对孔子的尊号而有所改变,从六佾八佾,到舞乐安排,到拜礼占位的细节……但是,迎神奠帛,三献读祝,饮福望瘗的基本构架却是几千年一脉相承的。今以明末释奠礼为例,详加叙述。

  ————————————————————————

  1、释奠礼在每年仲春、仲秋的第一个丁日,因为五行中丙丁属火,象征礼乐文明,而丙为明之初,丁为明之盛,故而在丁日祭奠先师。

  2、参礼人员要斋戒,并于祭祀前一日省牲——检查祭品、宰杀牺牲,演习舞乐。此时,官员身着常服,常服乃是明代官员平时所着,袖宽一尺,回挽至肘,胸绣补子,头戴乌纱。

  3、正祭日服饰:献官着公服,袖宽三尺,回挽至肘,胸绣补子,乌纱帽为长展脚,盘带,带笏。国学舞乐生着蝉冠朱盘领袍,革带云履:蝉冠,夏布为之,漆黑色,如梁冠,但梁上不设金,而于正前抹额上涂金绘作金蝉,取其高洁之义,再加青丝为冠缨。衣用红绢,如公服,盘领右衽,袖宽三尺,回挽至肘,只是两侧不加百,不加补子,而绘以大朵红花绿叶扶疏,不加边缘。革带用青布裹起,加黑角为饰。履用皂帛,前后有云缘,用白线作装饰,鞋底用皮革。外郡邑,则着生员所穿的儒巾襕衫,或者着依据性理大全作的深衣。

  4、陈设:正位:太牢(牛一羊一猪一);登一实以太羹;铏二实以和羹;十笾实以形盐、乾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十豆实以菁菹、芹菹、醯醢、兔醢、笋菹、鱼醢、脾析、豚(月+白);簠二实以黍、稷;簋二实以稻、梁;篚一实以制帛;另酒尊三、爵三、馔盘一,祝文案(在坛西),罍洗一,盥盆二。四配四坛:羊一,豕一,铏二,爵三,簠二,簋二,笾十,豆十,篚一,馔盘一。十哲五位共一坛:每坛豕一,篚一,爵三,馔盘一;每位爵一,铏一,簠一,簋一,笾豆各四。东庑(西庑同):共用豕一,篚一,爵三,酒尊一,罍洗一,盥盆一,馔盘一;每三位为一坛,簠簋各一,笾豆各四,爵四。

  5、舞乐:钟十六,磬十六,柷一,敔一,建鼓一,抟(tuan2)拊二,琴六,瑟二,(竹子头+逐)六,笙六,凤萧二,横笛六,埙二,篪二,翟(头上装三根野鸡毛的杖)龠(一种管乐器)各四十八人(六佾),麾一,引节二。

  6、礼仪:

  A 就位:鼓初严(遍燃庭燎香烛)、鼓再严(乐舞生执事者各序立于丹墀两傍。丹墀chi2,大成殿堂前的高台。)、鼓三严(赞引引各献官至戟门下立候)。通赞唱:乐舞生各就位。(乐舞生各以序进立于殿庭奏乐之所,司节者分引舞生至丹墀东西两阶,各序于舞佾之位。)通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各执事依次位。)通赞唱:配祭官各就位。(各赞引引各分献官至拜位,各赞引退立东西讫。)通赞唱:献官就位。(赞引引献官至拜位,赞引退立于献官东西两傍相向立讫。)

  B、瘗毛血:通赞唱:瘗毛血。(执事者捧毛血,从正庙中门出,四配东西哲由左右门出,两庑随之,瘗于坎,遂启俎盖。)

  C、迎神:通赞唱:迎神。(舞生执羽龠,麾生举麾。)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以下俱拜讫,麾生偃麾,乐停。)

  D、初献:通赞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者各捧帛,执爵者各执虚爵。赞引诣献官前)唱:诣盥洗所。(引献官至盥洗所,司盥者捧盆)赞引唱:搢笏。(献官搢笏,盥毕进巾)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赞引唱:诣酒樽所。(引献官至酒樽所)赞引唱:司樽者举幂酌酒。(执爵者以爵受酒,同捧帛者在献官前行。先圣帛爵由中门入,四配帛爵左门入,各于神案之侧,朝上立。赞引随引献官,亦由左门入)赞引唱: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麾生举麾)唱:奏宁和之曲。(击柷作乐,赞引引献官至神位前)唱:跪。(献官跪)唱:搢笏。(献官搢笏,捧帛者转身西向跪进帛于献官右,献官接帛)赞引唱:奠帛。(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转身,西向跪进爵于献官右,献官接爵)赞引唱: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奠于神位前)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赞引唱:俯伏兴平身,诣读祝位。(读祝位设于庙中香案前,赞引引献官至祝位,麾生偃麾,乐暂止,读祝者跪,取祝文,退立于献官之左)赞引唱:跪。(献官并读祝者皆跪)通赞随唱:众官皆跪。(陪祭官俱跪讫)赞引唱:读祝。(读祝者读毕,仍将祝文跪置于祝案上,退于堂西)赞引与通赞同唱:俯伏兴平身。(麾生举麾,不唱。乐生接奏先未终之乐)赞引唱:诣复圣颜子神位前。(引献官之神位前)唱:跪,搢笏。(献官搢笏,捧帛者跪于献官右,进帛于献官,献官接帛)赞引唱:奠帛。(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跪于献官右,进爵于献官,献官接爵)赞引唱: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奠于神位前)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赞引唱:伏俯兴平身。赞引唱:诣宗圣曾子神位前。(仪同复圣,但捧帛执爵者跪于献官左,进帛爵讫)赞引唱:诣亚圣孟子神位前。(仪同前)通赞随唱:行分献礼。(各赞引诣各分献官前)同唱:诣盥洗所。(各赞引引分献官至洗所,司盥者酌水)赞引同唱:搢笏。(各分献官搢笏,盥毕进巾)赞引同唱:出笏。(各分献官出笏)赞引同唱:诣酒樽所。(引各分献官诣酒樽所)同唱:司樽者举幂酌酒。(各执爵者以虚爵受酒,与捧帛者俱在分献官前行,各至堂及两庑神案之侧,朝神位立候正庙)赞引唱:诣东哲西哲东庑西庑神位前。(各赞引引各分献官诣东哲西者俱由左门进,东庑西庑各诣庑至神位前)同唱:跪。同唱:搢笏。(献官并各分献官搢笏,东哲东庑捧帛者转身跪于分献官右,西哲西庑捧帛者跪于分献官左,进帛,分献官接帛)赞引同唱:奠帛。(分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上,捧爵者转身进爵如进帛仪。分献官接爵)赞引同唱:献爵。(分献官献爵以爵受戒爵者,献于神位前)赞引同唱:出笏。(各献官出笏)赞引同唱:伏俯兴平身。赞引同唱:复位。(麾生偃麾栎敔,乐止,各赞引引各献官至原拜位立,执事者亦随至樽所立候)

  E、亚献:同赞唱:行亚献礼。(赞引诣献官前)唱:诣酒樽所。(引献官至酒樽所)赞引唱:司樽者举幂酌酒。(各执爵者以虚爵受酒,前行至庙如初献仪,赞引引献官亦由左门入)唱: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麾生举麾)唱:乐奏安和之曲。(击柷作乐,赞引引献官至神位前如初献献爵之仪,行礼讫。赞引引献官如前出至原位。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F、终献:通赞唱:行终献礼。(赞引引献官并执事者,仪同亚献但麾生举麾)唱:乐奏景和之曲。(击柷作乐行礼,复位俱如初。惟执爵者不必出庙外,俱在庙内两傍立候撤馔。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G、饮福:通赞唱:引福受胙。(进福酒者捧爵进福,进福胙者捧盘立于神位之东,又令一执事取正坛羊左肩胙,置于盘)赞引唱:诣饮福位。(饮福位乃读祝位也。又令二执事先立于庙内两傍,赞引引献官至饮福位,捧福酒福胙者转身向西,立于献官傍,前庙内二执事行于献官西,于捧爵胙者相对)赞引唱:跪,搢笏。(献官跪,搢笏,进福酒者跪于献官右,进爵于献官)赞引唱:引福酒。(献官接酒饮讫,两傍接福酒者跪于献官左接爵。捧福胙者跪于献官右,进胙于献官)赞引唱:受胙。(献官接胙讫。西傍接福胙者跪于献官左,接捧胙,由中门出)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赞引唱:俯伏兴平身,复位。(赞引引献官至原拜位)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各官俱拜讫)

  H、撤馔:通赞唱曰:撤馔。(麾生举麾)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执事者各于神位前将笾豆稍移动,复位立于原位。舞生直执其龠,与翟同。司节者在东,进于东一班舞生之首。在西者进立于西一班舞生之首。举节朝上,分引舞生于丹陛东西,序立相向。乐尽,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I、送神:同赞唱:送神。(麾生举麾)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各官俱拜讫,乐尽,麾生偃麾,栎敔,乐止)通赞唱:读柷者捧祝,进帛者捧帛。(执事者各诣神位前,待读祝者先跪取祝文,捧帛者跪取帛,齐转身向外立)

  J、望瘗:通赞唱:各诣瘗所。(正殿右中门出,四配十哲由左门出,两庑执事者取帛随班出)通赞者唱:望瘗。(麾生举麾)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捧柷帛者过讫)赞引唱:诣望瘗位。(各赞引引献官分献官陪祭官至瘗所)赞引唱:祝板一帛一段数至九段。待焚讫,乐尽,麾生偃麾,乐止。赞引通赞同唱:礼毕。

  先王制乡饮酒礼以示尊贤养老,申孝悌揖让之道。自古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周制每三年选乡间贤能,于是在乡校由乡大夫举行乡饮酒,邀贤能之士和年高德上者为宾、介、众宾——这一制度沿袭最久,宋代行于科举之时,名鹿鸣宴,以嘉学子。另外,周代尚武,男子出生则悬弧,三日则出门射箭,然后一直到髦老之际,习射皆为本分,故于每年春秋习射,其礼大同乡饮,唯以三番射,故称乡射礼(详后)。再就是周制十二月腊祭,乡饮尽欢,于揖让之内斗酒自劳,一乡若狂,而又能中规中矩。汉代取周制,以周十二月当夏十月,故于每年十月行乡饮。唐代改为季冬之月,则为夏历十二月。自明太祖驱逐胡虏,重建中华,哀华夏礼仪之殆尽,于是特别注重民间风化,定每岁正月十五、十月初一,于乡校儒学行之。盖我中华广土众民,虽乡党皆有儒学社学,而匹夫匹妇每日劳作,亦鲜能识文奉教,故先贤不强求民间进学,但以进退揖让、尊荣贬斥之礼,使人耳濡目染间,知老者有养,贤者有尊……于是孝悌之大道乃能行于举手投足间。

  今以明代乡饮酒礼为例,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以府州县长吏为主人,以乡之致仕官有德行者一人为宾。择年高有德者为僎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三宾,又其次为众宾,教职为司正。赞礼、赞引、读律,皆使能者。另外,乡校生员也全部列席,并根据他们的表现示以奖惩。并且古代的仪式并不排斥群众围观,从大门外迎宾到堂上奏乐……都是展示在乡民面前的。华夏重孝,但问题在于如何才能让人们认识到老人应当尊敬呢?古人的方法便是让州县长吏(在周代是乡大夫)来表示对老人、贤者的尊敬,这样,人们看到连官员都尊敬老人,才知道老人是不能轻视的。以致仕而有德者为主宾,是因为古人认为他们了解乡人中的贤达,长官可以向他们询问,然后观察他们在礼仪中的举止,以便向朝廷举荐。

  2、宾、介在堂西,主人、僎在堂东。设席: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堂下者二豆,主人同宾。在东阶下离开等于堂深的位置设洗。

  3、仪程:

  迎宾:主人出门,在门东,宾、介、众宾在西,主人拜宾,宾答拜,主人拜介,介答拜,这都是再拜。然后主人揖众宾,宾揖介,介揖众宾,入门。至中道,揖,至阶,揖。然后宾主在堂上交拜,是再拜。

  主人献宾:主人取爵,降阶为主人洗爵,宾也降阶,主人辞让,宾辞让,主人辞,宾立于西阶等候。宾主一揖让,升阶,回到原位子,相互一拜。主人降阶盥手(表示洁净),宾亦降,揖让而升。主人进爵,宾拜手受爵,主人回原位拜手送爵。进脯醢俎豆,宾祭肺,哜肺,祭酒,啐酒,宾拜手称赞酒美,主人亦拜手,卒爵。宾主相互一拜。

  宾酢主人:大类上边,只是由宾献酒就是了。

  主人酬宾:主人降洗,如前揖让,一起揖让升阶。主人执觯(zhi4,酒器,形似尊而小)执事斟酒,与宾俱北向揖。主人跪祭酒,饮讫。相互一拜,主人降洗,宾亦降。揖让升阶,主人进觯于宾席前,宾拜手,主人回东阶后拜手。宾奠酒不饮,宾主揖让降阶。

  主人献介:略同献宾,但不用拜洗,不哜肺不啐酒,以示降于宾。

  介酢主人:略同上。

  主人献众宾:主人拜众宾,众宾答拜,主人三拜,三宾各答一拜。主人揖三宾升阶。后降洗。升阶,献三宾,拜手。荐脯醢,三宾跪祭酒,起身卒爵,复位。主人以爵遍送堂下众宾,荐脯醢,众宾坐祭,卒爵。主人揖宾,宾揖让,宾揖介,介揖众宾,升阶。

  一人举觯:礼生一人取觯就洗,由执事酌酒,然后由西阶升。执觯者揖宾,宾答揖。举觯者坐祭、饮尽,揖宾,宾答。执觯者自东阶降洗,自西阶升,至宾席前,献宾,退立于西阶。宾揖,举觯者揖。宾奠觯,礼生复位。

  迎僎、主人献僎、僎酢主人:僎至,主人、宾、介、众宾皆降,如初入门之位。三揖三让升阶,主人拜至。主人献僎如介礼。为僎加席,进脯醢折俎,僎祭酒祭肺如宾,不哜肺不啐酒如介,卒爵,拜。僎酢主人如介礼。主人揖宾,宾揖僎,僎揖介,介揖众宾,依次升阶,复位。

  乐宾、献工、献笙、备乐: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主人献工,瑟长一人跪受,拜谢,主人拜手。为众乐工上脯醢,瑟一人祭脯醢,祭酒,饮酒,授爵。笙入,奏《南陔》、《白华》、《华黍》。主人献笙,笙一人拜受,主人拜送,荐脯醢,笙一人祭脯醢,祭酒、饮酒,授爵。歌《鱼丽》,笙奏《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奏《崇丘》,歌《南山有台》,笙奏《由仪》,奏《周南》、《关雎》、《召南鹊巢》、《周南 葛覃》、《召南 采蘩》、《周南 卷耳》、《召南 采苹》。

  司正扬觯:主人请傧为司正,一番谦让,傧同意。主人拜,司正答拜。司正取觯,洗讫。由西阶升,诣主人,主人请安宾,司正诣宾席问安。司正立于两楹之间,宾主交拜(北向再拜),司正揖宾主,复位。司尊为司正斟酒,司正自西阶降于中庭,饮讫,揖,平身,洗觯,奠觯。

  旅酬:笙《由庚》,宾持俎西之觯至主席,宾主北面揖,宾饮讫。执事斟酒,宾授主人,主人饮讫。宾主北面揖,复位。然后主人酬介,此时歌《嘉鱼》,然后主人酬僎,笙《崇丘》。司正升西阶,相(辅助)旅,于是三宾依次降阶,一宾酬次宾,次宾酬三宾,三宾酬堂下觯宾,然后司正复位。

  二人举觯:礼生二人,洗觯由西阶升,揖宾、介,宾、介答揖。二人祭酒,饮讫。自西阶降洗,升阶,执事斟酒,献宾与介,相揖如前,宾、介奠觯。

  坐饮无算爵,无算乐:司正自西阶诣主人,主人揖,请宾坐,司正请宾坐,宾辞以俎。如是撤俎。然后乃升席坐饮,可以进羞,无算爵,无算乐……这才算进入通常意义上的饮酒……大家这时才可以坐下,不醉不归了。

  宾出:乐奏《陔》,主人由东阶,宾、介、众宾由西阶,僎于西阶下,至于门。再拜相送,宾、介先退,主人与众宾揖,众宾退,主人入门,僎出,主人送,再拜,主人复位,礼毕。

  以上采自李之藻《宫礼乐疏》,书中尚有奏乐曲谱。这一仪程,基本沿袭古礼,不过没一动作,皆由通赞、引来唱告。需要说明的是:按仪礼,在乡饮的第二天,还要宾拜谢主人,和主人设宴慰劳司正。

  《明史》中所记乡饮酒与之稍有不同,仪式简化了,但也添加了内容:

  1、司正扬觯,加入司正的话:恭惟朝廷,率由旧章。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竭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里,无或废坠,以忝所生。

  2、紧接着,赞礼唱读律令,执事举律令案于堂之中。读律令者诣案前,北向立读,皆如扬觯仪。有过之人俱赴正席立听,读毕复位。

  3、次序、内容不同,《明史》上是迎宾-迎僎-司正扬觯-读律令-供馔-献宾-献僎-宾、僎酬主人-执事为三宾、众宾斟酒-饮酒(三行或五行,供汤三品)-撤馔。其中也未提及奏乐。

  参考《明集礼》,仪式基本同于《宫礼乐疏》,只是在旅酬之后加入读律。从《明集礼》看,州县礼仪最完备,县邑次之,里社就简化多了。

  总之,《宫礼乐疏》的仪式更加冗烦,也就更加接近仪礼的精神,虽然仪程并不完全相同。而《明史》的仪式,则反映了明代对于乡饮酒礼的期望。我们说,古代乡间自治,各自以其状况更定礼仪,所以在大原则不便的情况下,仪礼或简或繁,本不受什么强制。《宫礼乐疏》所云,或者是以明伦堂举行的太学乡饮酒礼为基础,故而礼乐完备,而朝廷律例之说就可以不必。《明史》所说则接近乡间饮酒礼的状况,更加实用,但依然不失精神。

  自周至明,乡饮之礼与乡规民约并存,为华夏乡治之基石。然而自满洲入关,严禁民间结社,后来虽容许诗社义庄存在,然而百年文字之狱,民皆视国事、社党为畏途,于是乡饮遂废,而乡间德治之传统亦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乡射礼:周制春秋习射,这一活动不仅是教民以战,更是教民以揖让之道。故而乡射礼实际上是含有习射的乡饮酒礼。于是仪式上,乡射礼便是在乡饮酒礼的旅酬之前,加入三番射。第一番射侧重教练,由司射挑选六名弟子,两人为一耦,组成三耦。第二番射,侧重比赛,为每耦的上射、下射分别记筹,以判定输赢。第三番射与第二番基本相同,只是要跟着奏乐的节拍发箭,也只有合节的发箭才能记筹。周代的乡饮酒礼是穿朝服的,也就是玄衣、素裳、爵鞸,所以乡射也是。但在射箭的时候,要脱去左臂的袖子,戴上护腕,并在右手拇指套上扳指。由于后代不再那么重视射艺,所以乡射礼一般不在施行,不过有类似的投壶礼,只是作为娱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燕礼(即宴礼):很遗憾,除了《仪礼》的燕礼(这是国君宴群臣的)和公食大夫礼,我还没找到其他的古典记录。按照一般的理解,宴礼至少注意:

  1、男女分席;

  2、要注意座次,然后入座。仪礼是主人在东阶,客人在堂西。后代有了八仙桌,就以朝南的坐位为上,而同排中以右为上。如果不止一张桌子,那么要安排重要人物分别做上位,然后由主方作陪。

  3、主人要相客人敬酒(献);客人回敬(酢);主人自饮然后劝酒(酬)

  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其他的见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http://wwww00cn/xs/HTML/1198/73840htm

经中央军委批准,部队文职人员统一配发制式服装,从2018年8月1日起启用穿着。配发的文职人员服装包括礼服、常服、作训服、标志服饰等共4个系列。

文职人员制式服装与军装有什么区别

中国军网八一电视近期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宣传片》,展示了文职人员的多套制式服装。

从宣传片可以看出,文职人员服装与军装有明显区别。文职人员服装无肩章、无臂章、无资历牌、无八一标识、无五角星标识,帽徽采用一个仿五角星的“文”字标识。

左边三位身着的都是夏常服,分为短袖和长袖两个版本;中间四位的衣服颜色较深,都是常服,其中两位身着常服大衣;最右边这位穿的就是作训服。

还有一部宣传片,可以看到更多细节。

这是常服。 帽徽是形状像五角星的“文”字。 左右胸的位置都是标志服饰。右胸是胸标和姓名牌,胸标显示了不同的军种和工作单位,在刚才宣传画的左下角也有印制。左胸则是岗位类别和级别标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20845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