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有关数学的故事或数学的趣闻轶事或数学家的传记。100字的读后感

10篇有关数学的故事或数学的趣闻轶事或数学家的传记。100字的读后感,第1张

为何没有诺贝尔数学奖 众所周知,数学对人类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以上学科,但是为何没有诺贝尔数学奖呢?诺贝尔不设数学奖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一是诺贝尔几乎没有学过数学,也能取得伟大的成就,根本无法预见或想像数学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因此忽视了设立数学奖;二是在诺贝尔立下遗嘱的时候,数学领域已经有了一个很有影响的斯堪的那维亚奖,或许诺贝尔觉得没有必要再在自己的奖项中设立数学奖;三是诺贝尔与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米他格·莱夫勒(Mittag Leffler)有过结,因而故意不设数学奖。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第三种说法。米他格·莱夫勒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著名的数学家,斯德歌尔摩学院院长,在分析学和复变函数论方面有许多经典性的工作。经过他的苦心经营,瑞典有世界上最好的数学研究图书馆,创刊出版第一流的数学杂志《艾克塔数学》,培养和聘请了一批著名学者,其中俄国女数学家瓦列夫斯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数学教授,使瑞典一时成为世界上数学人才荟萃的地方。莱夫勒的名声如此之大,如果设立诺贝尔数学奖,他将是第一次获奖的重要人选。

  据说诺贝尔有一个比他小13岁的女友——维也纳妇女苏菲(Sophie Hess),诺贝尔曾向她求婚而她态度暧昧,结果诺贝尔发现她和数学家莱夫勒私下交往甚密,最后还私奔了。女友因为莱夫勒而背叛他,诺贝尔一直耿耿于怀,以致于后来终身未娶。后人猜测,可能是诺贝尔不想让莱夫勒获奖,因此在立遗嘱时没有设立数学奖。

  加拿大著名数学家菲尔兹(JCFields)曾游学欧洲,与莱夫勒关系十分密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与诺贝尔抗衡。1924年菲尔兹在多伦多成功地举办了国际数学家会议,并提议用会议结余的经费设立一个数学奖,在他去世前又立下遗嘱把自己留下的一大笔钱加到结余经费中去作为奖金。1936年在挪威奥斯陆召开的国际数学家会议上,第一次进行评奖。为了纪念他的贡献,确定把这个数学奖命名为菲尔兹奖,并被誉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1982年,生于广东汕头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终身教授丘成桐获得菲尔兹奖,成为至今获此殊荣的唯一华人数学家。

所有的世界级科学奖励中,久负盛名的诺贝尔奖无疑是最高级别的奖。但是,这个为科学家所带来的荣誉可谓至高无上的奖励,却未设立数学奖。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决定的奖励是授予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最重要发现的科学家;另外,授予写出优秀文学作品的作者以及对世界和平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基础。如此重要的一门科学,当初为何没被诺贝尔列入其奖项呢?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谜。

对于这一困扰众多人的问题,历来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国外学者认为,这件事可能与诺贝尔的爱情受挫有关。诺贝尔有一个比他小13岁的女友,维也纳姑娘Sophie Hess,后来诺贝尔发现她和一位数学家私下交往甚密,并一起私奔了。对于自己的女友和那位数学家私奔一事,诺贝尔一直耿耿于怀,且大受刺激,他从此不谈婚娶,直到生命的尽头诺贝尔还是个单身汉。也可能正是这件事,让诺贝尔在临终前设立诺贝尔奖金的具体奖项时,毫不客气把数学排除在外。

第二种解释是,另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诺贝尔之所以没设立数学奖,是因为他十分讨厌一个名叫米泰莱弗勒的数学家才那么做的。米泰莱弗勒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一位很有影响的数学家。他于1882年创办的《艾克塔数学》期刊历经一个多世纪后,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数学刊物。他最终成为斯德哥尔摩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前身)院长。

据说诺贝尔和米泰莱弗勒两个人水火不容,当诺贝尔决心把自己的遗产拿出来设立诺贝尔奖时,心里突然想起了米泰莱弗勒。要是设置了数学奖项,第一个获奖者一定会是米泰莱弗勒,我绝不能把我辛辛苦苦设立的奖颁给那个家伙。诺贝尔这么一想,气就不打一处来,于是就把数学奖从整个诺贝尔奖的奖项中删去了。

以上两种解释,第一种只是传闻,可信度不高。第二种呢,也不合常理。因为即使当时诺贝尔奖中设立数学奖,米泰莱弗勒也不是最有希望获奖的人选之一,因为他周围还有一些更有成就的数学家,如波因凯尔、希尔伯特等。

第三种解释是,诺贝尔作为19世纪极赋天才的发明家,他的发明更多地来自于其敏锐的直觉和非凡的创造力,而不需要借助任何高等数学的知识,其数学知识可能还不超过四则运算和比例率。而那时,也就是19世纪的下半世纪,化学领域的研究也一般不需要高等数学,数学在化学中的应用发生在诺贝尔去世以后。诺贝尔本人根本无法预见或想像到数学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他认为数学不是人类可以直接从中获益的科学,因此忽视了设立诺贝尔数学奖也不难理解。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当时数学领域已经有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斯堪的那维亚奖。既然有这个奖存在,或许诺贝尔便觉得没有必要再在诺贝尔奖中设立数学奖项。

窃以为,第三种解释比较靠谱。

杨振宁的结发太太是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2003年10月因病过世。2004年底至2005年初,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再一次步入婚姻殿堂。

  2011年6月底,杨振宁接受采访,自曝求婚秘闻。

  被爆翁帆怀孕的假消息

  早在9月初,杨教授已经向媒体证实,翁帆确实怀孕的消息。面对镜头,杨先生高兴之心溢于言表,头颅高昂,骄傲之情!杨夫人也娇羞证实孩子的确是杨先生的。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Robíndronath Thakur,1861年5月7日出生于加尔各答,1941年8月7日逝世于加尔各答)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出生于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维尔弗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受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饥饿的石头”)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在印度独立运动的初期支持这个运动,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的荣誉的人。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83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