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家黄宗英去世,她的人生为何堪称传奇?

表演艺术家黄宗英去世,她的人生为何堪称传奇?,第1张

根据媒体报道,2020年12月14日凌晨3:28,著名表演艺术家、作家黄宗英逝世,享年95岁。黄宗英出生于1925年,以话剧《甜姐儿》一举成名,此后进入上海职业剧团。先后入中电三厂、一厂、二厂、昆仑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建国后入上海**制片厂。此外,她还创作**剧本 《平凡的事业》等。曾任中国**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2019年,黄宗英获得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艺术家,她的去世是我国文艺界的一大损失。那么怎样的演员才能够被称为艺术家呢?

艺术家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潜心钻研,苦苦探索,打造出一步步口碑和质量上乘的作品,并流传下来,成为经典。

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生动的想象能力和同理心,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他们品德高尚,对世界的理解往往比普通人更透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富含同理心,懂得悲天悯人,他们同样热爱生活。

时代发展与个人发展的错位,最容易造成个体长久的精神困惑和思想迷茫,而很多人也并不能很好的在传统和现代,当下和未来之间找寻到完美的平衡点, 能够依旧坚守自我的创作价值和上下求索精神,他们会通过带着人文关怀和忧民忧国思想进行创作并用他的行动和作品来影响别人。

黄宗英一共经历了四段婚姻,在她最后出现在大屏幕当中时,她说到“我做的最成功的事情,就是嫁给了赵丹”,他们在一起后更是联袂打造了多部中国影坛的精品,比如《丽人行》和著名的《武训传》等。生活中,他们也很恩爱,赵丹事业上遇到瓶颈期不景气时,黄宗英并没有放弃赵丹,依旧把几个子女照顾的很好。虽然黄宗英经历了三段不幸的爱情,但是黄宗英并没有自我抛弃,反而活的更加的精彩。

黄宗英是**圈里永远的“甜姐儿”,更是观众心中永远的“梅表姐”。这两个角色永远都是经典。最后希望黄宗英老师能够一路走好,虽然她去世了,但是她留给我们的精神依旧在。

这个世界上最惨的应该就是生死离别了,看着自己最爱的人离自己而去 ,而更惨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离开自己,剩下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这个世界上苟延残喘,而有一天在回头看发现自己就是一个人,身后没有依靠,才是最难受的。

就像今天要说的这个女主角——黄宗英,是我国有名的演员、作家和编剧,她的一生就是如此孤苦,也算是自己演绎了传奇一生,一共经历了4次婚姻,每个丈夫是那么的优秀,但每个都先她而去,而且到了晚年还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也早早去世了,这么惨的经历要放到一般人身上肯定是没办法接受的,而且自己也不愿意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了,但黄宗英却很坚强的活了下来,并且在晚年还感慨自己这一生的经历。

1925年,黄宗英出生于北京,童年过得并不幸福,父亲早早去世,就剩下母亲带着几个兄弟姐妹相依为命,所以她很小就知道母亲的不容易,想着帮母亲能分担一点, 所以就开始走向演艺圈,她在这方面是很有天分的,虽说话剧表演这一行在当时并不吃香,但黄宗英却靠着自己的奴隶站稳脚跟,16岁的她因为演了花季田姐儿一下走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也是在这个时候,认识了郭元彤,她的第一任丈夫,两个人擦出爱情火花后,没一年就结婚了,但是才结婚18天,丈夫就去世了,黄宗江怕妹妹伤心过度,就找了个好朋友程述尧去照顾妹妹,程述尧觉得这个女子很是可怜,才17岁丈夫就去世了,所以他很快就对这个女人产生了爱情,但因为丈夫刚刚去世,黄宗英不敢去答应他,就在程述尧4年的感动下,两个人结婚了。

只不过对于程述尧而言,并非是爱情,只是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这个男人一直陪伴在左右,因为感动而在一起的,1947年的时候她又认识了一个男人叫赵丹,两个人一起演《幸福狂想曲》,产生了感情,黄宗英也很喜欢他,而赵丹明知道黄宗英结婚了,还是和她求婚了,黄宗英最后没法拒绝,就选择和程述尧离婚,不过在那会儿算是勇敢追求自己爱情了,但是现在看来比较渣,和赵丹在一起32年,两个人一起有个儿子,后来这个男人还是先一步离开了黄宗英,1980年在北京去世了。

在最后的日子当中,黄宗英又认识了冯亦代,这个男人是我国有名的散文家,和黄宗英先前就认识,因为大家都孤苦无依,两个老人就这样在一起了,只是12年后,冯亦代也去世了,她已经伤心过度打算自己一个人过余生。

可就在2013年的时候,儿子也去世了,这对她而言打击是双重的,在采访的时候问到她,她也只是说,我这一生也许太热闹了,也许孤独才是最好的选择。

情书》读后感1

 情书,书名就让人恍惚回到了热血的青葱年少时。然而开头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腾井树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留下了悲伤的父母和爱他的女友淳子。

 一次偶然,淳子翻看腾井的同学录,发现了他的通讯地址,于是她怀着好奇和某种期待写了第一封信。没想到却收到了回信。

 原来在腾井树上中学的班里还有有一个腾井树,这个藤井树是女孩。

 女友淳子起初并不知道,她的回信充满了试探。女孩藤井树也并不知道。后来淳子知道了藤井树另外一个人,并知道了是男友的同班同学,她隐瞒了藤井树不在人世的消息,请求女孩藤井树帮忙回忆男友生前中学的故事。

 淳子越来越真切的认识到,藤井树当初对自己的一见钟情,其实是因为她长得像女孩藤井树。这对淳子,应该是很受伤的吧。但她依然深爱着藤井树。三个人的关系是你爱他,他却爱着她的关系。

 逝者安息,生者更应珍惜现在,好好生活。虽然故事的结尾,淳子没有答应秋叶的求婚,我想淳子应该也能够释然吧!

《情书》读后感2

 今年七月,似乎是多年来最炽热的一个月,冯亦代和黄宗英二人十几年前的情书结集出版并在七月上市,那一封封滚烫的情书,比七月的天气还要热。写情书的冯先生令我感到十足的陌生但也十足惊喜,我看到了恋爱中的冯先生的另一面。这个有着二十岁小伙子激情的情圣和阅尽人间沧桑、醒世冷峻、待友宽厚的冯亦代是同一个人吗?这是我们高山仰止的文坛耆宿冯伯伯吗?

 先生在世时,我作为出版社编辑接洽过他的文稿,作为记者写过先生的访谈录,作为晚辈作者和译者得到过先生指教,自以为对先生比较熟悉,但那些接触和印象似乎都止于理性和智识。冯先生在我们这些本该称他爷爷却随着其他长辈称他为伯伯的后进面前一直是一座理性的丰碑,只是偶尔在采访中谈到儿时失去母亲时略露一丝感伤,但那丝哀愁转瞬即逝;只是谈到忙于事务耽误了自己的文学梦,历尽劫难后多次中风,想写本自传小说却“写不动了”时,眼角里泛起过瞬间的晶莹;只是在等待迎娶黄宗英的那个秋天,先是振臂一挥告诉我“我要结婚了”,然后和我谈起“黄妈妈”还有几天才能来时不安地在屋里踱步。除此之外,我认识的冯先生是不苟言笑,不动声色的,是操着浓重的江浙口音费力地说普通话的智者长辈。

 但是在黄昏恋中,冯伯伯真正释放了自己豪情奔放的一面,那如同沉寂多年的火山爆发般的爱欲,让冯伯伯再次重返弱冠。我们这些熟悉先生的晚辈,终于因了这些公开发表的情书而认识了整个的冯伯伯,尽管是在他去世之后,为此感到十分欣慰。冯先生在他的情书中告诉黄宗英说不想在他在世时发表这些情书,深怕有对年轻人“教唆”的嫌疑。这个可爱的冯老,他哪里知道,他这样学贯中西,以中西合璧的表达方式写出的情书,真真是给华语年轻人写的情书范文呢。多年前我编辑过一本英文书信大全,里面有一类情书范文,但即使找了双语俱佳的译者翻译出中文对照文本,还是翻译腔十足,很难让恋爱中的人照抄不误,关键时刻还得原文照搬英文,才觉得朗朗上口,以求打动芳心。而冯先生是把西洋的表达融化到他的中文表达中了,一篇篇似水柔情和似火激情的爱欲之书,字字珠玑,行云流水般的情色性爱诗篇无不浮现着西洋文化的意象,透呵着中国文化的浸润。如果说这样的情书是“教唆”,恋爱中的年轻人倒不妨受一受,那是一个中西文化天衣无缝地融合于一身的人真性情的表达,果真能偷得其一缕真谛并能亦步亦趋,那也需要某种天资和学养而不可。

 当然,能激发冯先生聊发少年狂做了“爱哥哥”的那个“小妹”则是冯先生这些激情倾诉文字的动力来源。我们的大明星兼大作家黄宗英,抱着嫁过高山(赵丹)只能嫁大海(冯亦代)的信念,在年近古稀时向冯先生发出了爱的信号,本是情理重于男女之爱的,却不料激起冯先生如此喷薄的爱情火山爆发,最终黄宗英自己也被这座火山融化,写出了“深深深深地亲你”和“吮你我的爱”这样的句子。一对“爱哥哥”和“渴望共枕的小妹”,就这样鱼雁传情八个多月,为广大读者留下了一本火热而厚重的爱欲之书,这是一段美丽的恋情佳话,读了,除了感动,除了感染,更为这一对老爱人感到幸福。他们分别与自己心爱的人(安娜和赵丹)度过大半生后又才子佳人牵手黄昏,度过了一段幸福的爱情生涯,是才女明星的黄宗英使学富五车的老夫子冯亦代焕发青春,是热烈智慧的冯亦代成了黄宗英心灵的港湾,珠联璧合,欲罢不能,这是他们前生今世修下的福分,而他们的情书必将造福于恋爱中的男男女女,无论长幼。

《情书》读后感3

 一封寄往天国的情书竟然收到了回信,由此引出了两段纯洁的爱恋。两个女孩间的偶然通信竟然牵扯出一段尘封已久的暗恋。

 我是通过好朋友才知道这本书的,她说这是她的最爱。好奇心让我在某个堆满书的小小的书店里发现了它,然后买下它……看完后,发现自己不后悔。因为这是一个纯洁的初恋,美的让人流泪……

 日本神户,渡边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陷入到悲痛和思念之中。博子在藤井树的中学同学录里找到了他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由于抑制不住对爱人的怀念,博子按着这个地址给远在天国的藤井树寄去了一封充满问候和思念的书信。

 不可思议的是,不久博子竟然收到了署名为“藤井树”的回信。这让她疯狂的以为藤井树没死,倔强的想要继续写信,想要找到他,经过进一步了解,这个藤井树是一个年轻的女子,而且她还曾经是男性藤井树的同班同学,原来是博子从同学录中误抄了她的地址。为了多了解一些男友在中学时代的情况,博子继续与女性藤井树保持书信来往。随着少女博子在信的那端忐忑不安和亢奋欣喜的心情,随着女藤井的疑虑和迷惑,藤井树在不断的回忆中,逐渐发现中学时代那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少男曾经对自己产生过一段真挚的感情……

 男藤井树在中学时一直暗恋着与自己同名同姓的女藤井树。但是害羞的男藤井树从不开口说,而是希望用自己的方法不断引起女藤井树的注意:他为了她而与同班同学打架;他在放学路上用一个袋子罩住她的头,通过恶作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懵懂而羞涩的爱情;他故意拿错了她的试卷,是为了放学后两个人可以在昏暗的脚踏灯下和她说几句话;他借那些不受欢迎的图书,然后在借书卡第一行写下未加区别的 “藤井树”;他特意绕到她家,脸冻得通红让她帮忙还一本叫《追忆似水年华》的书,希望她能看到借书卡背面他为她画的肖像画然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但是遗憾的是,女藤井树粗心地一直没有发现····直到博子寄来的让她莫名其妙的信,通过博子不停的追问以及自己的回忆,在她回到初中时的学校时发现整理图书馆的学妹们竟然在玩着一个与自己又与阿树有关的游戏——谁能找到标有藤井树的名字的书最多的人,然后在大病初愈的一个飘着漫天飞雪的下午,她收到了一本学妹送来的书——《追忆似水年华》,借书签上有着“藤井树”的名字,而那个背面画着当时的她···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里面女藤井树看完后湿了眼眶,抱着这本书然后看着天空。我想她在向阿树道别又或者在告诉他,她知道了,原来,曾经他喜欢过她。心里的吃惊和感动肯定是少不了的。

 但是另一方面,当阿树寻找到那飘渺在回忆里的爱情时,博子却也同时也只能痛苦接受爱人的离开还有对自己爱情的怀疑,害怕当初是因为自己长得很像阿树才会被男藤井追求。然后博子登山时被强迫向已经不存在于人世的阿树告别,在白雪皑皑的群山间一次又一次泪流满面的问候:“你好吗?我还好”。这是她对阿树的思恋和守望,同时也是一种释怀。真相之后她也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

 整个小说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做作的影藏,一切都汇成一封不能寄予思恋顶端的情书。如果没有那个乌龙的插曲,那片盛放在初三的回忆就会就此泯灭。那么,在时间这端的我们也就找不到爱情的真相了。像安妮宝贝说的,无论如何,它都像是缓慢渗出静水流深的清凉泉水一样,是能让人的心变得柔软及澄澈的回溯。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举动,偷偷喜欢一个人,悄悄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静静地等待着他从自己眼前经过、心里小鹿乱跳地给他留下一点点的痕迹,兴奋地期待他是否能感觉一丝丝到你对他倾慕的心动。暗恋是没有结果的等待,没有结果,我们却依然倔强地期待。两个藤井树间的暗恋正是这样,由于太纯粹,太不计较得失,太不讲究回报,终究是阴差阳错。直到多年后才明了这份爱情的真相,可惜此时已时过境迁。但这两段爱情却没有随着藤井树的死亡而枯萎,活着的人依然可以感受到死者的情意,虽然阴阳相隔,但是爱不是生死可以阻隔的。男藤井树终于等到了女藤井树发现真相的这一天,一段美丽而哀伤的暗恋终于有了完结。岩井俊二也正是通过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感而不伤的表达了故事的主题——珍惜有限生命和宝贵的爱情。

《情书》读后感4

 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看过一部日本拍的**《情书》。那时候我第一次看,给了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感觉是一种淡淡的喜欢,是一种暗恋的滋味。

 和你在一起后,我又一次看了这部**《情书》,我开始感觉到淡淡的味道里,有一种爱的感觉。

 今晚我决定和你分手,说了很坚决的话,想你不要再来找我。我的小猪自尊心很强,估计你也不会再来找我了。我想这辈子都可能没有机会与你见面了。 20xx 年8月18日下午3点20分,你那天是穿着黑色的上衣,穿着蓝色的牛仔短裤,依旧是长长的的头发。临走时,回头看了我一眼,挥了挥手,似乎想和我说再见。然后你转身,离去,你的身影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你,你我的回忆便到结束了。我看《情书》里,我想起我最后一次见你的情景,可能也是这辈子最后一次见你了。我的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释放出来了,我想对你说:我爱你,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我这辈子最爱的人是你,陈慧瑶!

 在我陷入回忆的那一刹那,我想我似乎看到《情书》里面一种爱,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爱。当不能再爱你时,我选择将你放入我的心里,将你装进我的回忆里 ……

《情书》读后感5

 据说,没有谁的青春不会和岩井的小说摩擦出火花,因为他的文字里承载了关于青春的全部记忆,任何人都可以在那里找寻到、回忆起自己曾经的青葱岁月。所以,本文与其说是一篇读书心得,莫不如称作是作者对青春的感悟和独白。在简短地回顾了小说的干净、温暖、甚至忧伤之后,文章旋即过渡到青春意义的追问。岩井的答案会告诉你:青春是美好而短暂的,唯有我们自己才能把握这段精彩,所以,努力的人生态度是值得期待的。岩井的小说仿佛是一面镜子,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生活和青春。

 适用话题:“我喜爱的一本书”、“青春的记忆”、“生命的意义”……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在家里的书橱里发现了一本小书,粉色的封面配上白色的雪花,给人一种温暖。封面上小小的“情书”二字,映衬着整本书,有种特别的味道。“岩井俊二”四字映入眼帘,印象中,有不少朋友曾提起过他的作品,在谈笑之间,无一不流露出对他的赞许。此时无聊,我拿起这本小书,开始翻阅。

 从翻开第一页的那一刻起,我便被彻底吸引了。干净得甚至不留一丝华丽修饰的文字,在每一句言语和每一个字符里,透露出一种久违的温暖,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喝温水,虽然没有一点刺激的滋味,可静静品味一番,觉得那是最可口且长久的东西,不会腻烦。

 故事的开端弥漫着浓浓的忧郁与惆怅。雪花飘白的时候,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藤井树与另一个藤井树,他们之间的纯真回忆,就埋藏在这个只有天知地知,甚至还未能你知我知的世界里。常常会想,如果没有这份纯纯的情感,那青春的年华该要怎样追忆,才算得上完整而你我这等凡人,要如何握住岩井俊二先生信笔涂鸦下的华美时光,如何让自己这片树梢的叶片,不至于在微风拂面时黯然凋落

 一个人的生命,怎样才算是精彩的,有意义的,这我无从诉说。但在岩井俊二的小说里,我却分明看到了那种朴实中的闪光,那种不用刻意灌溉,却会无心插柳般萌生的美好情感。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而脆弱的,我们可以拿着它看似漫长的表象肆意挥霍,也可以让自己沉浸在莫名其妙的所谓享受中而任它流淌,还可以无所事事却毫无畏惧地直面时间。所以真正能把握这种精彩和意义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无从选择自己的生活,却可以选择对生活的态度。我们不能决定成败,但至少可以努力付出以期待美好的结果。

 岩井俊二先生是一个杰出的导演,但他的文字绝对不比他的**逊色。一个出色的歌手,或许会跳舞,但鲜有会跳芭蕾且功底过硬的。岩井俊二的“歌”十分悦耳,而他的“芭蕾”则在很大程度上更耐人寻味。《情书》,便是“歌手的芭蕾”了。

《情书》读后感6

 在这长达两个月的暑假里,读书成了我唯一的爱好。当我在书海中眼花缭乱不知该选哪本时,《校园情书》把我深深吸引住了,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书。

 名不虚传,《校园情书》写的是在每一所中学学校都有可能发生的情感故事,是用青春书写的情书。里面有同学之间的'友情,老师与学生的亲近,青春期朦胧的恋爱感觉。看这本书,与其它书不同的是,它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最与众不同的是,《校园情书》中的班主任“达达”老师,他的开朗、另类的教学方式、通情达理、孩子气等等能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完全不同于其他老师。这样的老师应该是所有学生都梦寐以求的吧。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十分向往这样的老师。

 《校园情书》中的第一张“志形燕归楼”是我记忆中最深的一章。原因就是与我相近,感触大。对呀!每一个女生宿舍总有一个最懒的,一个最吵的,一个最安静的,一个最贪吃的,一个做老大……宿舍就是我们另一个家,同学之间的友情就是在宿舍培养的。当我看完这章时,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宿舍所发生过的事。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疯狂,嘴角的弧度慢慢扩大。我们的宿舍也曾闹过“减肥”的风波,不同的是,书中是做瑜伽,而我们则是做一些零星稀奇的动作。最使我感动的莫过于最后一章“你一路都在”。同学之间的友谊多么深厚啊,它往往会超过你的想象。我也是料及不到的,他们为茹茵同学写的两篇日记,办纪念会,让友谊成为彼此心中的永恒。看着看着,使我想起《朋友》这首歌,多么适合呀。

 《校园情书》写出了我们中学生的学校生活和情感世界。是让人欢笑,让人流泪,让人深思的励志故事。《校园情书》的确是一本属于我们的青春期指南,将伴随我们,在青春之路上越走越远!

《情书》读后感7

 说起读岩井俊二的《情书》的感受,犹如我对书中提到的那只“翅膀和尾巴都是在舒展的时候被冻住了的”蜻蜓的感受一样:美丽、浪漫、哀婉。

 透过晶莹剔透的冰看舒展的蜻蜓是那么的纯净。少年时期暗恋的往事是那么的纯洁、那么的纯真。“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的认知又是那么的纯朴、那么的纯粹。认真写信给天国的阿树的博子是美丽的,陷在与阿树相遇相知相爱的回忆中的博子是美丽的,在雪地中央冲着大山放声呼喊的博子是美丽的。同样,认真回信给博子的藤井树是美丽的,明白自己也喜欢阿树的藤井树是美丽的,佯装平静想把画像放进兜里的藤井树是美丽的。因为纯,因为不做作,所以《情书》很美丽。

 定格在最美丽时刻的蜻蜓是如此的富有诗意。小说中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如此的浪漫:在没人借过的书的空白书卡签上“藤井树”名字;继续要求做图书管理员;在《追忆逝水年华》的图书卡背面画着女藤井树的样子。我能体会男藤井树在图书卡上签名的心情,他签下的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自己喜欢的人的名字。继续要求做图书管理员是假公济私,是为了能与喜欢的人名正言顺单独呆在一起,即使没有言语。而让喜欢的人帮自己还那本夹着有她样子的画的书,其实也就是间接的表白。可惜这些做法浪漫,但太过含蓄,两人只能是擦肩而过。

 冰封的蝴蝶即使美丽,也透着哀婉,即使浪漫,也透着悲伤。对于女藤井树来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她不该到那人走后才明白他心中的秘密。对于渡边博子来说,还君心思双泪垂,恨不相逢更早时。她不该是另一个人的影子。

 当一切真相大白,当博子与藤井树都面对了自己的感情,当书中洁白的雪花融化在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的时候,一只冰封的蜻蜓也成为了我记忆中永恒的标本。

《情书》读后感8

 藤井树。宛如一小片雪花一般的飘落在了心头。明明一打开始就知道结局了,但到最后心中总还是会被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子弄得平静却又微微的动荡着。

 结局写得很是平静,没什么动静。藤井只是微微的有些脸红罢了。但在心中却让所有的东西都化开了。也不知怎的就结束了,但是又不是遗憾。

 有人说:“真不甘心!怎么就这样结了!肯定还有后续的!一定是被谁撕了!”

 但我却觉得正是这样的结局,太无趣的结局让之前在雪中醒来的博子,让之前下的雪都恰倒好处的融化掉了。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犹如一片小雪轻轻地到来有毫无声息的离开了。

 让人不觉得想:啊,下了一场雪啊,只是下了一场小雪罢了。

 好像真实却又不实际,却在人们不知道时洗净了人们的心灵。下过了一场雪,一场似梦非梦的雪,留下了一片空白的世界。让人什么都不想做了,只剩一点点思绪,回忆着树与树他们之间微妙的、古典的爱。

 岩井俊二,《情书》,也许只是一份无法割舍的爱吧。

 “你好吗?我很好。”一开始不抱有任何希望,只因为不可能,却创造了接下来神奇却平常、疑惑却清明的故事。虽然有总觉得博子不是很可怜吗?成了树的代替品。但这样不断地思念着谁,不也是一种美好的幸福吗?虽然还是有些残忍,但不需要了,已经足够了。因为最后它不留痕迹,是全部被融化了。被我,被博子,被树与树统统融化了。

 博子将树与树的所有回忆都还给了树,树也将他的爱在十多年后传达到了。虽不是个喜剧,但古典的雪,古典的爱,让人觉得,美得深沉啊。

《情书》读后感9

 今年七月,似乎是多年来最炽热的一个月,冯亦代和黄宗英二人十几年前的情书结集出版并在七月上市,那一封封滚烫的情书,比七月的天气还要热。写情书的冯先生令我感到十足的陌生但也十足惊喜,我看到了恋爱中的冯先生的另一面。这个有着二十岁小伙子激情的情圣和阅尽人间沧桑、醒世冷峻、待友宽厚的冯亦代是同一个人吗?这是我们高山仰止的文坛耆宿冯伯伯吗?

 先生在世时,我作为出版社编辑接洽过他的文稿,作为记者写过先生的访谈录,作为晚辈作者和译者得到过先生指教,自以为对先生比较熟悉,但那些接触和印象似乎都止于理性和智识。冯先生在我们这些本该称他爷爷却随着其他长辈称他为伯伯的后进面前一直是一座理性的丰碑,只是偶尔在采访中谈到儿时失去母亲时略露一丝感伤,但那丝哀愁转瞬即逝;只是谈到忙于事务耽误了自己的文学梦,历尽劫难后多次中风,想写本自传小说却“写不动了”时,眼角里泛起过瞬间的晶莹;只是在等待迎娶黄宗英的那个秋天,先是振臂一挥告诉我“我要结婚了”,然后和我谈起“黄妈妈”还有几天才能来时不安地在屋里踱步。除此之外,我认识的冯先生是不苟言笑,不动声色的,是操着浓重的江浙口音费力地说普通话的智者长辈。

 但是在黄昏恋中,冯伯伯真正释放了自己豪情奔放的一面,那如同沉寂多年的火山爆发般的爱欲,让冯伯伯再次重返弱冠。我们这些熟悉先生的晚辈,终于因了这些公开发表的情书而认识了整个的冯伯伯,尽管是在他去世之后,为此感到十分欣慰。冯先生在他的情书中告诉黄宗英说不想在他在世时发表这些情书,深怕有对年轻人“教唆”的嫌疑。这个可爱的冯老,他哪里知道,他这样学贯中西,以中西合璧的表达方式写出的情书,真是给华语年轻人写的情书呢。多年前我编辑过一本英文书信大全,里面有一类情书,但即使找了双语俱佳的译者翻译出中文对照文本,还是翻译腔十足,很难让恋爱中的人照抄不误,关键时刻还得原文照搬英文,才觉得朗朗上口,以求打动芳心。而冯先生是把西洋的表达融化到他的中文表达中了,一篇篇似水柔情和似火激情的爱欲之书,字字珠玑,行云流水般的情色性爱诗篇无不浮现着西洋文化的意象,透呵着中国文化的浸润。如果说这样的情书是“教唆”,恋爱中的年轻人倒不妨受一受,那是一个中西文化天衣无缝地融合于一身的人真性情的表达,果真能偷得其一缕真谛并能亦步亦趋,那也需要某种天资和学养而不可。

 当然,能激发冯先生聊发少年狂做了“爱哥哥”的那个“小妹”则是冯先生这些激情倾诉文字的动力来源。我们的大明星兼大作家黄宗英,抱着嫁过高山(赵丹)只能嫁大海(冯亦代)的信念,在年近古稀时向冯先生发出了爱的信号,本是情理重于男女之爱的,却不料激起冯先生如此喷薄的爱情火山爆发,最终黄宗英自己也被这座火山融化,写出了“深深深深地亲你”和“吮你我的爱”这样的句子。一对“爱哥哥”和“渴望共枕的小妹”,就这样鱼雁传情八个多月,为广大读者留下了一本火热而厚重的爱欲之书,这是一段美丽的恋情佳话,读了,除了感动,除了感染,更为这一对老爱人感到幸福。他们分别与自己心爱的人(安娜和赵丹)度过大半生后又才子佳人牵手黄昏,度过了一段幸福的爱情生涯,是才女明星的黄宗英使学富五车的老夫子冯亦代焕发青春,是热烈智慧的冯亦代成了黄宗英心灵的港湾,珠联璧合,欲罢不能,这是他们前生今世修下的福分,而他们的情书必将造福于恋爱中的男男女女,无论长幼。

《情书》读后感10

 早前一个中午在图书馆看完了《情书》,也许看得太快,很多地方的味道还未嚼清便已翻过贯穿始终的淡淡的情愫,小小的伤感,不同于一般的生离死别,阴阳相隔,人鬼情未了,但就是那般轻轻萦绕在你心头,你无心拂开,也无力拂开,或许根本就不想拂开。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探究,也无需探究主角们的情感归属问题,你如果真要问男藤井树到底有多喜欢女藤井树?女藤井树对男藤井树可有过一丝喜欢?

 博子走出藤井树的阴影没?藤井树是真的爱过博子吗?还是把对女藤井树的爱转嫁到了博子身上?很可能就陷入一个回答问题的死循环,答完一个问题,扯出下一个问题,再继续回答问题,一串串的问题在我看来没有深究的意义,有时候看书是看一种感觉,而有些感觉更是无法言喻的。

 两个藤井树,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原本不相干的两个人,因一个相同的名字绑在了一起,但这不意味着就一定要碰撞出什么大火花,一样可以平平淡淡,无波无澜地度过,所有事物总在相交后分离,没有例外,中间是毫无联系的几年,在后来便是一个已在地下,一个还在地上,仍旧没有太强烈的情感,只因一封阴错阳差的信才又勾出了以前的事,我至今还记得博子写给藤井树的第一封信,藤井树:你好吗?我很好。

 渡边博子那是在一种怎样的心情下写的呢?还是无法描述,只知道原来简简单单几个字就已胜却长篇大论。

 书中有很多小情节,印象最深的就是男主喜欢在空白的借书卡上添上藤井树这三个字,开始觉得不过是无聊的小把戏,可最后还是有那么一点感动的,特别当流行“寻找藤井树”时,发现心里被什么东西堵着,很压抑,很难受,很沉闷,很抑郁,反正都是些消极的词。

年轻时的黄宗英有个雅号叫“甜姐儿”

我与宗英大姐相识于1984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作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那天,我在京西宾馆正为上海作家代表办理报到登记手续,只见一位身材高挑、身穿棕色皮茄克、足蹬马靴、留着长波浪发型的女士款款朝我走来,等她走近我才认出是大名鼎鼎的黄宗英。后来得知宗英大姐刚从央视的电视剧创作中心《小本屋》拍摄地赶来北京参加会议,这是她第二次入藏。

从影多年改行创作成为“双料明星”

我与宗英大姐的交往是她与冯亦代喜结良缘后的事了。她患有严重的头疼症,止疼的药物含有吗啡成分属内控药,在北京没医保的宗英大姐开不了名为“再普乐”的特效药,只要一犯病就向我讨“救兵”。而我接到“求救信”后即到华东医院搬“援兵”,然后速寄北京。她给我的20余封书信就是这么来的,在信中她还告诉了我她得此病的来龙去脉。

1959年初,黄宗英正在**《聂耳》摄制组中饰演舞女冯凤,一天,**局领导突然宣布把她从**演员剧团调至**文学创作所,专业写剧本。黄宗英听后大吃一惊,头即刻疼得如炸裂一般,由于过度焦虑,就此落下缠绕至今的病根。

其实,**局对黄宗英的调动并非拍脑袋的决策,事先也摸过底。1949年5月,上海刚解放,黄宗英与**明星们积极投入到由昆仑公司组织的慰问解放军的演出。演出中的报幕词、串连词、集体朗诵词和谢幕词全出自黄宗英之手,因而她被剧团称为“一支笔”。1952年她还出版了散记、观感的书,这在当时的**明星中是很稀罕的事。翌年,黄宗英被上海**局选送中央**局主办的**剧本创作讲习班,期间,她完成了第一部剧本《平凡的事业》。

被调入创作所不到三年,我国开始在表演艺术上对有突出成就的**演员实行明星制,同时还推出了在全国各大影院张挂**明星个人照片的举措。从影多年的黄宗英因改行而与之失之交臂。数年前,我问及当年错失跻身**明星之列的机缘有无遗憾?宗英大姐摇了摇头坦然回答道:“干啥都一样,现在这样不是挺好么。”我对她说:“如今你不仅有众多的影迷,还有很多喜爱你文章的读者,成了跨界的‘双料明星’了。”她听后笑得很开心。

《黄宗英文集》共四卷:《存之天下》《小丫扛大旗》《我公然老了》《纯爱》

宗英大姐自脑梗后病情每况愈下,她的医疗关系在上海,北京的就医、住院成了最大的难题,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先回上海治病。她在给我的信中说:“正伟,最好能为我约好21日入住华东医院郑安琳主任,加床也行……”2004年7月23日,我与同事李叶芳、冯沛龄到新客站接站,此次相见宗英大姐已无法迈腿走路只能坐轮椅车代步了。在去医院的路上,陪母亲来上海的小儿子赵劲得知我们在作协工作,便津津乐道地翻起他童年时的“老黄历”,从作协爱神花园里的普绪赫雕像和喷水池说到巴金、吴强、王西彦等老作家,就连老诗人闻捷同女作家戴厚英谈情说爱的情景他都能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原来,这个小儿子是赵丹和黄宗英的最爱,当年时常被夫妇俩带着到处跑。此时,宗英大姐望着这个举手投足酷似赵丹的宝贝儿子,幸福地抿着嘴笑。

一段动人心魄的黄昏恋

我曾听说在黄宗英和冯亦代结婚的宴席上,老友们追问新郎和新娘恋爱的经过。“你们谁先开始说悄悄话的?”“听说你们写了100多封情书?”“不,是200多封……”“快老实交代!争取宽大!”朋友们围着黄宗英与冯亦代不依不饶地刨根寻底。黄宗英突然急中生智,说道:“我交代,明年,我们决定给你们看一个胖娃娃!”“什么?一个胖娃娃?”“是的。”黄宗英笑着说:“我们的胖娃娃,就是我和二哥的散文集《归隐书林》,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数年后,宗英大姐在给我的那本“胖娃娃”扉页上写道:“谢谢知音阿伟,藏此书多年矣,令我感动不已。黄宗英,2004年9月17日。”因未备名章和印泥,她用唇膏按其手指印替代了。

如果说《归隐书林》是黄宗英和冯亦代生的“胖娃娃”的话,那么,他俩300多封情书合编而成的《纯爱——冯亦代黄宗英情书》一书,则是先结果后开花的又一个“小胖墩”了。那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情与爱,一段动人心魄的黄昏恋, 68岁和80岁两位老人鱼雁传情八个月,往来情书40余万字。宗英大姐使老夫子冯亦代焕发青春,而热情睿智的冯亦代也成了宗英大姐心灵的港湾。所以,无论是谁用何种眼光看待此事,宗英大姐都毫不在意。

《归隐书林》和《纯爱》见证了冯亦代和黄宗英之间动人心魄的黄昏恋

2001年3月19日,大姐在给我的信上写道:

阿伟:

……在有别人的帮忙下,历经毛四个月光景,已将手边所有冯致黄的情书199封(不含黄致冯的情书——本文作者注)输入电脑,并打印出来了,那是去年12月初吧,对 健康 的自我感觉很不好,觉得赶快把这件事做了,免得自己倒下,别人很难有工夫插手,虽说情笺是准备谢世时发表的……

她把自己百年后出书的计划秘藏于心,连打印件也从不示人。一次,宗英大姐与忘年交李辉无意间说起此事,曾为黄宗英、冯亦代、赵丹编过书的李辉,感到把两地的情书合编成书信集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向她鼓动。宗英大姐经不住李辉的劝说,答应了。后来在李辉的介绍下,作家出版社很快与她签订了出版合同,而此书的责任编辑由李辉夫人应红担纲,起印三万册。

2005年8月,《纯爱——冯亦代黄宗英情书》出版了。可是,就在出版数月前,宗英大姐心爱的冯二哥离开了人世,她怀着悲痛之情给冯亦代写了封天堂人间两相隔的“情书”作为《纯爱》序言。这篇题为“写给天上的二哥”的文章最后写道:“亲爱的,我们将在印刷机、装订机、封包机里,在爱我们的读者群中、亲友们面前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你高兴吗?吻你。愈加爱你的小妹。”

在宗英大姐送我的签名本中,唯独这本“情书”是没签名的,我也没有勉为其难。我至今保存着一大叠宗英大姐托我邮寄“情书”的名单,足有百十号人,还火急火燎地不时追加。她在给我的信中说:“寄书名单给你后,还有十多廿来人未寄,帮我寄吧,说北京买不到,打电话来讨书的。”在她托我寄《纯爱》的一长串名单中,有季羡林、袁庚、徐凤翔、侯隽、舒乙、董秀玉、周明……

她把送书当作一种生活的乐趣

宗英大姐送我的书上题得最多的字是“谢我知音”,有时也会让我惊喜一下,比如在赠我的**版连环画《家》上题:“陆正伟好友,你是我的‘家’里人。龙年之秋于华东医院。”晚年,宗英大姐把送书当作一种生活的乐趣。她曾在北京返沪前夕给我的信中写道:“为自己的《上了年纪的禅思》以毛笔题词,签名,盖章156册(自己找累),累得像刚跑完5000米火炬跑,兴奋得停不住,我赶快去民航,挂内科急诊。”我心想,这是天生的性格,让她改也难。

数年前,新书一到,宗英大姐就托我把题签过的书成十上百地往外送,其中有《卖艺人家》《百衲衣》《七人集》《纯爱》等,用她的话来说:“钱从书里来,又到书中去。”出版社给的稿酬,还不够她送书的呢。我记得《七人集》出版后,作协给了宗英大姐100本,她像发牌似的很快送完了,又自掏腰包买了不少。就连陌生人讨书,她都会给。一次,宗英大姐转给我一个别人寄给她的信封,背面写道:“寄你此读者函,请你在《卖艺人家》书到后,将《纯爱》一并寄给盐场小学的老师。”

2002年本文作者看望黄宗英时为她拍摄的照片

宗英大姐在病房的小桌上完成了南通市赵丹纪念馆约她撰写的一篇自传,临近退休的主任医生郑安琳见了便想收藏这份手稿以作留念,但碍于情面没有开口。宗英大姐看出了他的心思,慷慨地将这份有着五六万字的手稿赠予了郑大夫。当我表示惋惜时,她只淡淡地说了句:“他喜欢,我就给他了。”

我有一位朋友平时爱淘各种老版本的旧书,他在上海书店偶然发现一本纸页泛黄的黄宗英早期作品《爱的故事》,便花015元买了下来,托我请宗英大姐在书上签个名。这天,我把那本旧书刚放到小桌上还未开口,她伸手已把书拿在手上了,神情就像见到失散多年的“亲骨肉”,抱在怀里深怕再得而复失似的。随后她告诉我,这是她的处女作,家里原有的藏书经过几次动乱,已散失殆尽。

这本薄薄的书勾起了宗英大姐的回忆。1950年10月,黄宗英应邀出席在苏联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那年她才25岁,同行的有巴金、马寅初、金仲华、袁雪芬、刘良模。会议期间,他们到波兰参观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犹太人居民废墟以及工厂、古城。回国后,黄宗英陆续写了些见闻和观感,1952年结集出版了这本小书。宗英大姐提笔在书上为这位“有心人”写了封“感谢信”:“浦建明同志:谢谢你让我看到半个世纪前的自己,并初识了您这位知音,幸甚。黄宗英于上海华东医院,2006年11月24日,美国感恩节。”

2002年本文作者在黄宗英七重天居所为她拍摄的照片

我在与宗英大姐的交往中,发现她对身外之物看得格外淡薄,而乐善好施的情结又特别浓厚,只要听见有人遇到困难,她就会伸出援助之手。她一度把银行工资卡托我保管,每当我告诉她涨工资的消息时,她都会说:“又加工资了,老百姓要有意见啦。”我忙对她解释:“不单是给你们局级离休干部加,是普加,大家都有份。”她听后才不吱声。

2008年5月30日,宗英大姐给我来信说:“请在6月份为我取工资时,从我银行账号里取一万元,代我捐助汶川地震,汇费从工资中扣……”她虽长年住在医院里,但信息并不闭塞。一次,她不知从何渠道得知品学兼优的同济大学学生高河然患晚期急性淋巴白血病,生命已危在旦夕,立刻让作协的金嵩以“黄大姐”之名通过银行汇款捐助了一万元。

而今,20多年过去了,今年4月,我去看望这位已是九五之尊的老人时,她每天除了读书看报外,还手握软笔记日记呢。

我想,宗英大姐身上那股子浑然天成的天真,就是她无论在表演艺术上还是从事文学创作方面最为宝贵的本源。我祝愿她艺术之树常青,为读者创作出更多的名篇佳作。

因为敢爱敢恨,坚持自己勇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四任丈夫有三位都先她而离世。

在黄宗英的一生里,始终深爱着初恋即第一任丈夫,但又愧对于第二任丈夫,和第三任丈夫相守时间最长,在晚年又送走了第四任丈夫。如今已经到了93岁的高龄,独自享受文学带来的宁静。

扩展资料:

1942年黄宗英受到邀请加入南北剧团,与音乐指挥郭元彤进入热恋阶段,并约定终生,最后十七岁的黄宗英和丈夫郭元彤走进婚姻的殿堂。新婚后郭元彤就因心脏病突然去世。

在郭元彤逝世后,程述尧对黄宗英关怀备至,经过了长达四年的爱情之旅,21岁敢爱敢恨的黄宗英与程述尧结婚了。

但黄宗英自己在出演**《幸福狂想曲》时与赵丹相恋,仅仅与程述尧结婚一年的时间,程述尧无法挽回只能接受事实,于是黄宗英和程述尧结束了短短两年的婚姻生活。

黄宗英后来成功和赵丹结婚,赵丹也是一位才子,虽然他和黄宗英在一起不被别人看好,但是赵丹还是给予黄宗英想要的生活。黄宗英为赵丹生下一个儿子赵劲。这一家三口一起幸福的生活了三十二年,赵丹于1980年去世。

在黄宗英68岁再次遇到自己人生中那个对的人,冯亦代。后来冯老也成为了黄宗英的第四任丈夫,冯老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一员,两人也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了 一起。两人生活了13年,但冯老还是去世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790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