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阿信的资料???

谁有阿信的资料???,第1张

阿信剧情简介 日剧

《阿信》讲述了日本著名的百货连锁企业八佰伴创始人艰苦的过程。她从最底层做起,历尽艰辛,终于获得了成功,正是千千万万个阿信,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这个日本女人的故事,在国人心中埋下了个人奋斗成才的种子。若干年后的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人士,或多或少都受过“阿信精神”的鼓舞。

阿信,是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的主人公。这位中国以至整个亚洲妇孺皆知的传奇式人物,其生活原型就是一夫母亲和田加津。和田加津是八佰伴的创始人,终其一生都是“八佰伴的灵魂人物”,与阿信一样充满传奇色彩。1994年10月,母亲“阿信”溘然仙逝。但作为一个传奇、一种精神,她永远活着。

和田一夫说

报效香港也就是报效中国。所谓报效中国,就是八佰伴为使中国富裕多作贡献。中国富裕起来,也有益于整个世界。

我的上述想法发囱内心,情真意切。

1977年岁末。

濒临崩溃边缘的巴西八佰伴,得日本的骏河银行施以援手,有了一线生机。

临危受命的和田一夫的四子和田光正,准备启程前往巴西就任巴西八佰伴的总经理。

到了巴西后,光正得面对债主及重建八佰伴的全部困难。正在收拾行装的光正,光洁的脸上也不免显露出凝重的神色。

突然,70岁的老祖母和田加津把一只小手提箱摆放在光正的行李旁,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光正,奶奶和你一起去。”光正心里虽然希望德高望重的老祖母前往助阵,可这毕竟不是短途。巴西山长水远,祖母年事已高,万一有些差池,就不得了了。

但无论孙儿怎么劝阻,祖母只慈爱地微笑,一口咬定,要去巴西给孙儿及全体职员帮点忙。

无奈之下,光正只好找来了父亲和田一夫。

和田一夫很为母亲的举动感动,他能理解母亲的心情。这么个烂摊子,大弟尚己都难以坚持,现又负咎辞职。一切担在20多岁的光正身上,确是个重担子呀!

但念及母亲年事已高,还是冒险不得呀。

和田一夫劝道:“母亲你放心好啦,光正是个懂得收拾烂摊子的人,他会把巴西八佰伴重建起来的。”

但母亲充耳不闻,好像没有听见一般。后来,和田一夫只得让步,让她去了巴酉。

和田加津在巴西,成为了八佰伴的灵魂。

她一到巴西的圣保罗市,先对孙子光正说:“虽然冈田大律师和许多人都在为巴西八佰伴尽力,但你可不能偷半分懒,你要比任何人都更努力才是!”

她自己以七旬的高龄身体力行了这些原则,以热情的态度和积极的努力,起到了表率的作用。

那时,八佰伴仍处于困境之中,负债累累,与1300家债主正在谈论著债务偿还的问题。

和田加津毫无畏难情绪,她坚持要去亲自拜访债主。一她说:

“这是八佰伴精神!我们认真地对待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若不是光正坚决地劝阻她,不让祖母过度疲劳,这1300家的债主,和田加津都会跑遍的。

光正只答应让祖母帮忙做做一些谈判没有进展的债主的工作。

中国有句俗话,“姜是老的辣”。和田加津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她的温婉和蔼蕴含着神奇的力量。

八佰伴的一位大债主,因八佰伴租用了他的店面,在他最窘迫时,拖欠了他两个月的租金。他大为不满,动用法律手段,要收回店面。

后来,八佰伴采取了缓和矛盾的措施,还清了所欠的租金,但他却死活不肯再出租店铺给八佰伴了。

这位债主脾气倔犟,态度恶劣,毫无商量的余地。派去的人无不扫兴而归,说无法可想了。

和田加津平静地对孙子说声“我去试试”,便从从容容地去拜访他。加津先给他赔罪,说:

“都怪我的人做得不对,令你生气。请你大人雅量,原谅我们,让我们继续租用吧!”

七旬的和田加津诚恳地对他鞠躬道歉。债主却漠然置之,根本不理会老太太说什么。

和田加津不愠不恼,毫不介意,继续以诚恳的态度恳求他,债主却毫无反应。加津便平静地返回住所。

第二天,和田加津照样去拜访他,情形照旧,毫无进展。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和田加津天天去拜访他,用诚恳的态度要求债主收回法庭的控诉,继续把店铺租给八佰伴使用。

可一无所获。

第七天,和田加津照例又来了,此番她还未开口说话,一直沉着脸的债主竟然面带微笑开口了:

“老婆婆,你老人家一片诚心,使我硬不起心肠来了。好吧,我答应你,继续跟八佰伴合作!”

和田加津充满感激地深深欠身,向对方鞠了个90度的深躬!

一场误会冰消雪释了,大家重又像一家人一样,言谈欢洽。

事后,债主笑称,是这个70岁的老太太不慌不忙、从容笃定的一片诚心感化了他,令他再也狠不下心来。

和田加津的坚强信念与顽强精神,如春雨润物般,细密无声地化解着困难与焦虑的情绪。在八佰伴遭遇危机时,替八佰伴解除了重大的围困。

重建后的八佰伴,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回复了正常的经营,再次成为巴西的最大百货企业集团。

和田一夫曾充满感情地说过这样一番话:一负债过亿的巴西八佰伴,经过3年的长期艰难日子,终于还清全部欠债。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我那位70多岁的母亲!新加坡八佰伴开张,遭遇到宗教方面的误会,最后能圆满解除误会的,也是我母亲。”

时光回溯到1974年9月,新加坡。

新加坡第一间八佰伴开张之前,公司对当地职员进行培训教育,一夫的母亲和田加津照例代表董事部到新加坡对当地职员作演讲。

当时,一夫的父亲和田良平已于一年前(即1973年)去世。教育职员的工作都落在了母亲加津身上,她更加忙碌了。

但和田加津从不懈怠。每逢新店开张,她总是亲自前往,不顾年老体衰,宣传八佰伴的精神,教育新职工。

新加坡没有“生长之家”教团的分会,因而在讲解八佰伴精神时,就不如在巴西那么容易取得当地人谅解。

新加坡绝大多数民众是华人,余下是印度人、马来人等多民族共处,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其宗教包括佛教、回教和基督教多种。

和田加津会长了解了此地的概况后,按原定计划从容开讲。

和田加津总是从“感谢双亲”这一点开始讲起。她发现东南亚的青年人也和日本的青年一样,没有受过“感谢双亲”的教育。她的开场白总令他们睁大双眼,屏息静听,似乎十分新鲜!

接下来讲到的“为顾客服务”的公司精神,他们虽也是初次听到,不过马上就领会了。

一切按程序进行如仪,并无什么反常之处。

可是,有一天,新加坡八佰伴的董事左纳明突然对一夫母亲说:

“今天不能再讲‘生长之家’与八佰伴精神啦!”

和田加津会长吃了一惊,忙问缘故。

左纳明解释说,接受培训的职员中,有73名是回教徒,他们不愿接受日本的宗教思想。

和田加津听说后,马上请回教职员派代表来沟通。

见到了回教职员的代表之后,和田加津和颜悦色地让他们敞开思想,讲述自己的心里话。

代表不再拘束,他们向加津会长解释说:“我们之所以有不满,是因为回教徒只相信真主,不会接受你的日本神。如果一定让我们信奉你的神,那么我们只好辞职不干了!”

气氛顿时有些剑拔弩张。宗教信仰历来是个神圣而富于原则性的问题,为教派异悻诉诸武力、造成流血战争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和田加津慈爱温情的性格魅力再次显现奇效。只见她温和地笑笑,这一笑,顿时如春风化雨般舒缓了回教代表紧张的对立情绪。

接着,她用和顺的话语,如淙淙清泉般洗却了前来谈判者的不安。

她语调舒缓地说:“我不是传教者,八佰伴也不是宗教团体。只是,八佰伴的企业精神,是以幸福共享作为最终目的的。

“所以,我们才特定一个“生长之家’的思想为企业的宗旨。我们不会强迫他人的信仰,也不会批评其它宗教,请大家安心。”

代表的面部表情放松了:既是主张人类友善与幸福的,这是万教合一的共通目的,何况它只是企业的宗旨,与真主的教义并不背悖。

和田加津又着重说明了八佰伴的理想,令回教职员明白八佰伴不是传教企业。

培训课程又得以顺利进行。

一场风波化险为夷。

和田一夫对母亲充满了感激和钦佩。

和田一夫的母亲和田加津,在亚洲是个声名昭彰的传奇式人物,她的影响之大,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

这一切都因为一部名为《阿信》的日本电视连续剧。主人公阿信白手起家,历尽艰难困苦,终凭耐心与爱心,创立了成功的人生,成为亚洲人心目中的传奇式英雄。

和田加津就是阿信的生活原型。这位生活历程及仁慈爱心与阿信极为相近的日本妇女,以她卖蔬菜起家的平凡起点,与八佰伴今日在世界上16个国家创立自己的百货公司的辉煌成绩,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树立了极高的声誉。

和田加津一夜红遍中国和亚洲,成为活着的“阿信”。

大名鼎鼎、一手创立了八佰伴国际集团的现任总裁和田一夫,在中国反而子因母贵,要被称为“阿信”之子,方才引人注目。

文学艺术的影响力、鼓动力可见一斑。

故而,和田一夫最初很难接受此一称谓及这种影视明星般的待遇。

他不无苦恼地把它称之为“误解”。他说:

“不知什么原因,《阿信》的真人被误解成我母亲和田加津。无论怎样解释,还是有不少人想一睹‘阿信’真人的风采,对我母亲颇为关心。

“我们访华的整个过程中,由中央电视台三位摄影师随时拍摄,由电视台播放。即使是该电视节目,也把我母亲当成‘阿信’真人。

“我们所到之处,都有很多人一直等着,想看一看‘阿信’真人的风姿。我们对此误解感到为难与尴尬。”

但误解也好,尴尬也罢,1990年10月,和田一夫首次应中国政府邀请踏上中国的土地,八佰伴最高顾问和田加津作为访华团顾问,在中国受到了极热烈的欢迎。

被当作“阿信”真人的和田加津尤为引人注目。

80多岁的和田加津是抱病访华,中方特意为她配备了针炙治疗,令为人子的和田一夫感念不已。

更为感人的是,在参观万里长城时,四个警卫人员把八旬老人和田加津连人带轮椅一起抬了上去!并专门把他们带到了日本前总理田中角荣先生攀登过的地方。

和田加津感动得老泪纵横!她一边一迭声地称谢,一边感慨万分地说:“现在的日本人办得到吗?”

看得出,她对中国人的礼遇和热情极为感念,终生难忘!

和田一夫毕竟是个精明的企业家,他虽然对此称谓颇有微辞,但他显然更了解这一“名人效应”是广告和金钱都换不来的。

何况,被称为“阿信”的母亲,是他最亲爱的妈妈,对他的一生影响至深!

1995年10月,和田一夫在日本大阪接受香港《信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时,便已巧妙地转换了口风。

记者问:“《阿信》这部电视剧在亚洲很有名,听说这是一部以你母亲为原型的电视剧。当然八佰伴的成功与‘阿信’的刻苦耐劳精神很有关系。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商业成功秘诀?”

和田一夫答:“正如你所讲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很重要。吃苦耐劳的意思是:诚心诚意,诚实努力,这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源泉,我也是一直这样对我的职员讲。这些都是我从被称为‘阿信’的母亲那里学来的。”

换言之,和田一夫已经认可了母亲被称为“阿信”这一事实。

母亲“阿信”——和田加津,曾被和田一夫称之为“八佰伴的灵魂人物”,对他的一生影响至深。

和田一夫说过:“父亲的决断力和母亲的爱心,对我来说都是珍贵的遗产。”

母亲为人热情、善良、宽厚,从最早提议开办水果蔬菜杂货铺开始,做了几十年的小生意,她的为人,在热海市极有口碑。

她讲道德,为顾客着想,以工作为乐。她无论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只要一站到商店,总是满面春风,服务热情周到。

她反对牟取暴利,没有过多的欲求,能在热海市的老店铺里做做生意,就已经很满足了。

对于和田一夫来说,母亲的达观、开朗、善于接受新事物,也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而最令和田一夫受益终身,对母亲感激不已的,是母亲引领他找到了“生长之家”教团,使他从此有了人生的信仰和精神的寄托。

他把“生长之家”的信念,当成人生观的全部,又把自己的人生观当成了八佰伴的经营理念。

年轻时的和田一夫,接受激进思想,愤世嫉俗,对现实社会充满了破坏欲。是母亲深切地关怀着他,以一颗慈母之心,谆谆引导,把他引上了幸福的人生之路。

从此,他对世界充满了感激和爱。激愤的情绪化为融融的爱心,生活在充满阳光的明丽世界。

“生长之家”的观念和思想对他影响至深。从每日晨起的“神想观”清晨祈祷,记“光明日记”(只记好事的日记),到晚上临睡前的晚祈祷,“生长之家”教义要求的活动贯穿他的每一日。

自他20岁得遇“生长之家”之后,这些活动一日不曾中断,坚持至今已有40多年了。可以说,“生长之家”的教义贯穿了他的一生。

在他的思想上,每一个念头,每一个决定,都力图按“生长之家”教义所要求的去做,他敬爱父母,对人心怀善意,遭遇任何不顺利的意外打击,都不怨天尤人。

他把这个令自己心境开阔、深怀爱心、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教义,结合到八佰伴的经营活动中,把它的思想当成八佰伴的企业精神,以之教育职工,常抓不懈,从而有了一个精良能干、精神面貌全新的职工队伍。

可以说,“生长之家”的教义,已经深入了和田一夫的灵魂,重铸了一个对世界充满爱心的企业家!

和田一夫常常念叨:我一生最有幸的事,是得遇“生长之家”。

“我能遇上‘生长之家’,是托母亲的福!”年过花甲、成就斐然的和田一夫,念念不忘母亲的恩德。

1994年10月,和田加津在热海的老家溘然长逝。

守护在病榻前的长子和田一夫泪流满面,嚎啕失声!

母亲已经是87岁的高龄,早年的艰苦生活给她留下了病痛的隐患,她晚年疾病缠身,长久缠绵于病榻。虽然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和田一夫还是难以接受。

他不能想象有着那么慈爱面容、性强坚强达观的母亲从此便撒手人寰,绝尘西去。

65岁的和田一夫仍然像少年时代一般,依恃着母亲,视母亲为永远的精神守护神。

但其实,作为声名赫赫、超越了国境的成功企业家的和田一夫,其高瞻远瞩的眼界与宏大的气魄,无数次令世人折服,其能量与作为已远远超越了家喻户晓的“阿信”母亲。

仿佛就在昨天,和田一夫清晰地记得,当他在国内遇到困境,提出去巴西开店时,母亲的那种惊讶神情。

母亲不知道这是和田一夫冥思苦想后确定的海外战略。她瞪大双眼,那神情,好像儿子在发高烧、说胡话呢!

母亲的神情,倒把郑重其事的和田一夫逗乐了。

后来有了巴西分店,八佰伴走出了国界,和田一夫乘胜追击,提出“开设环太平洋连锁店”的设想,并说自己的目标是:

“决心实现成为世界模范企业的远大理想。”

母亲闻言,几乎吓呆了。

母亲也是实业家,当然了解做生意的艰辛。她本分守业,只要在热海做做生意就心满意足了。

后来,和田一夫的理想一一实现了,他长袖善舞地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南美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开业经商。

母亲不辞劳累地飞赴各地,为新职员讲述八佰伴的精神与宗旨,进行就业前培训。

其实,八佰伴的发展亦有母亲的一份功劳。

若非母亲在母子意见相异时,能对儿子持信任的态度,投下赞成的一票,和田一夫也不能如此无所顾忌地大展拳脚吧。

母亲的开明、达观使和田一夫有了坚强的后盾,没有丝毫的后顾之忧。

母亲相信事实。她已凭直觉断定,儿子是个有远大理想的帅才。自幼她所期待着的成大才的禀赋正在儿子身上一一发挥作用。那些她所不理解的事,只要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和“生长之家”的教义,就让儿子放手去干。

母亲的深明大义,尤其突出表现在同意将八佰伴总部迁香港这一决定上。

将八佰伴的总部迁港,这个现在广为人所称道与叹服的大胆举措,在6年前曾引起了日本经济界的一片哗然,毁誉交加。这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呀!

在别人看来,八佰伴已功成名就,只要平稳发展,便可坐收渔利,大可不必冒此风险。

而在和田加津心中,却完全是另一番滋味。八佰伴与她血肉相连,八佰伴总部在热海,于她来说,已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必要迁移呢?

况且,一夫定居香港,远离她身边,也是她所不习惯的。这些年来,尽管儿子经常在各地飞来飞去,但他的家总在热海呀!此一去,便不同了。

和田一夫把他的设想与迁港的种种优势跟母亲说了,母亲异常信赖和田一夫的设想,为八佰伴的发展前景着想,80多岁的母亲,果决地投了赞成票。

母亲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和田一夫心里很感动,他知道母亲担心与儿子天各一方的孤单寂寞,亲热地拉着母亲的手说:

“香港到日本,不过4个小时的飞机,你就当我出门去了。我会常来常往的。”

辞别母亲、离开日本赴香港的那天,母亲眼含热泪,一夫却豪气十足地说声:“我去去就来!”便挥手而别。

不错,对于自幼想当外交官的和田一夫来说,非凡的气概早已令他将狭隘的国界视为乌有了。

他在回答美国《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说过这样一番话:

“我以为世界就是我的家。因此从香港到美国,或者从美国赴英国,无论去哪儿,我总是对出发地点有一种‘我去去就来’的外出感觉。”

他是一个以世界为家的,充满了“去去就来”慷慨大气的企业家。

但和田一夫明白,正是母亲的博大、宽容、慈爱滋养了他这位以世界为家的儿子。

他理解母亲为他作出的牺牲,他永远感激母亲给他的爱心与教益!

在他心中,母亲不老,母亲长在!

一位在亚洲深具影响的不平凡的女性,走完了她的一生。

“安息吧,母亲!”她杰出的儿子默默祈祷,她的事业正在和田一夫的手中发扬光大!

阿信曾多次获得最佳作曲奖,被评为多次最佳作曲人。他曾在博客里写道“人生如同凝望无言的风景,总是说不出的感觉最抓人。”我认为阿信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用普通的白话描写出华丽词藻都描绘不出来的感觉。阿信的写作风格很有灵气,非常干净利落,他的词写各种情感,非常触动。

阿信是青春派作词人,他的词里永远洋溢着奋斗励志,和关于青春的感动,能够引起共鸣。许多句子可以说是经典,储存在一代人的记忆里。他的年龄虽与青春无关,可是他的乐队还有他的歌词依然活在青春里,是青春的代名词。阿信永远都把歌迷的感受放在第1位,他不想让歌迷们失望,他用最简单的词汇谱写成最感动人心的情怀。

他的每一首歌词都展现了他的人文情怀,还有他的强大的文学功底。五月天的歌词基本上都是阿信写的,而且阿信也曾经为许多知名歌手作过词,他的歌词能够直击人心,触动人心里隐藏的情感。而当下华语乐坛许多歌手其实是流量明星,他们的歌词可能符合当下流行的短暂的快餐文化,就像许多网红一样,利用的是快文化,出现的快,消失的也快,很难在人的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可能人们在一时的享受过后,过一段时间就会忘掉,成为不了经典。

当然也有许多华语歌手非常优秀,说是非常好,只是出道时间不如五月天时间长,还没有在观众心里形成一种记忆,要成为经典还需要时间。

  呵~~~阿信的经历我们不同时代不同生长环境的人又怎么能言语呢

  只能说人的一生中遗憾应该都有的吧,而且创作中除了自己的经历,还会有其他的灵感来源啊,比如一本他喜欢的书或者是一首歌~~~记得很有名的经纪人谢芝芬说过阿信在她眼中是自卑和自傲的混合体

  这是阿信在 摇滚本事 中的台词,是五月天很早之前的故事,看看吧,不知你看过了没呵呵

  ------------------------------

  回家吧。不要。回家吧。不要 。回家吧。不要。没有歌可以唱了。有。

  突然觉得有点荒谬,为什么我会站在这里,打算要把两万个全身湿透的人赶回家。

  这是我们的故事,充满荒谬与奇幻的故事,五个年轻人的故事,将五个故事变成一个故事的故事。

  一个闷热的初夏,一个拥挤的练团室,一首永远练不起来的歌。我们就是那样的耗掉了一个一个在师大附中的日子。我们就是不喜欢好好念书,让我们找到借口不念书的事情,都是甘之如贻的去做。

  一开始,我们只是想,既然那么喜欢音乐就来搞个乐团,搞乐团以后啊就会想录一张属于我们自己的唱片,很意外的,又有唱片公司肯帮我们发行,想说有几个喜欢我们的人买回去听听,我们就很高兴了,结果谁想到竟然一卖就卖了三十万张。接下来就是许许多多连想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就一连串的发生了。

  假设我的高中的那个我可以坐时光机到现在来的话,他看到那个演唱会或是看到我们的演出,他一定会觉得简直莫名其妙。

  我们自己想的应该就是那种从你听过五月天开始一直到老都会随时想要再拿出来听一下的那种音乐,就像我们常常还是要听一下披头士,尤其在遇到一些困难跟迷惑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借着音乐去提醒自己一些事情或者增强自己某一些意志力,我希望我们的音乐是有这样子的力量。

  对于我们的遭遇,很多我们的朋友都说过没天理,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那是真的觉得像做了一场梦一样,梦醒来,我就站在舞台上。

  在三年前,大家都会觉得:五月天,那是什么?可是呢,后来有一首歌有俩个人,带着我们在台湾从北走到南,每一个人都开始认识五月天是什么,《志明与春娇》。

  其实从一开始单纯玩音乐的日子,一直到我们就有机会办我们自己第一场的大型演唱会,大家都拼了命的也用了很多决心去做这一件事情对我们来-说,就像是奇迹一样的这场演唱会,我觉得大家都是靠着一个决心跟一个信念做到这一天,很相信这件事是可以成功的。

  我不知道我们玩音乐到底是不是很快乐,到底听不听得出来是很快乐在玩音乐,不过以我们玩音乐来说,其实是很<<的。

  根据GLAY他们自己的说法,他跟我说,他觉得我们五个人,从音乐听起来像是五个好朋友,很开心的玩音乐的感觉。跟这样一群好朋友里面玩音乐,不管再苦再累再<<,真的都还是会觉得非常幸福。五个人从小到大的积累都可以在这段时间里面不断地放射出来。

  我相信其实每个人都一样,当你跟一个人相处的时候,即使你可能没有跟他说过什么话,但是由他的一些动作,你就可以知道他今天是真的或者只是表面上这样对待你,所以跟GLAY的相处,我非常确定我们都是很真诚的对待彼此。

  谚明是最幸运的一个团员,这家伙每年的生日都刚好在我们唱片宣传期里面。自然呢,我们都会想出别出心裁的招式来整他,尤其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他真的是一个好人,一个脾气很好的人。

  说大话,放狠话,讲一些压根做不到的话然后再逼着自己硬着头皮去做,这应该就是属于五月天式的做法。有时候有人会问我们,摇滚是什么,天晓得,摇滚应该就是不安于现状吧!

  为什么怪兽不见了呢?阵亡阵亡。过度操劳。

  怪兽就是那个会在电脑面前把全部细节搞定的那个人,不过他永远不会主动说要休息的。我记得有一天早上,录到一半他说他的肝在痛,有一种撕裂感,肝脏没有神经的啊,他已经感觉到在痛,就是真他妈的严重。

  我们五个人的默契或什么或是做出来的东西或是相处的模式,到今年这个时侯,我觉得也算是一个瓶颈了,好像再这样下去再好也只能这样子了。可是其实这样子也没有什么可以更突破的东西了。有些事情是真的就是已经感觉到好到那种事情我觉得已经可以不用说了。就是两年之后我觉得没有什么变数。我们不在一起,我们要去跟谁在一起。说实在的,我如果不跟他们玩音乐,我会觉得蛮孤单的。

  我觉得我们的音乐有矛盾的感觉,其实有些写的内容或者是讲的事情是比较悲观的,或者是一些比较质疑或怀疑的内容,但是有时候音乐做出来,然后出来的感觉往往又会多了一点乐观或多一点勇气还有希望。

  每个人应该都会想要使坏,因为生活有时候实在太无聊,我常常也这样觉得,所以我写的歌都是属于平凡人的歌。像轧轧车一定要轧小绵羊,不能轧一个拉风的大哈雷,因为我想每个人一定都突然有着骑50cc的机车玩命加速的欲望。

  其实我觉得音乐是日记,另一方面,音乐也可以算是在挖掘自己吧!因为我觉得人最不了解的人可能还是自己,那你在挖掘这个音乐的时候,就可以顺便看看自己脑子里或者是生命里有哪些精彩的部分觉得可以拿出来做成音乐的。

  日本,香港,韩国,这三个地方其实都觉得去的时候应该都不会有人认识吧!然后到那边,我们应该都可以很自然的去做表演或者去逛街或什么这样的。结果到了那边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然后到日本有歌迷,我们就觉得很讶异,结果到韩国还有人要签名,就觉得很夸张很不可思议。

  我希望我们的音乐是让人家听起来就会很快乐的,在快乐里面,我希望可以感觉到一些你所平常不愿去想的事情。我也希望在五月天的音乐里面,可以让我们的心都再更坚强一点,强壮一点,可以再装得下更多的喜怒哀乐,去尝试更多疯狂的事情。

  我会觉得这些人那么喜欢你的音乐,他们是听得懂你音乐的人,自己心里还是会想跟他们说谢谢,会想跟他们见个面,想跟他们亲口,我觉得亲口这件事情蛮重要的,亲口跟他们说声谢谢,我觉得这是对我来说签名会比较重要的一点。虽然说有时候签名会到最后真的自己都觉得快疯掉了,签到快哭出来。你想那种两三千个人的手,汗水啊细菌啊好的干净的不干净的,什么全都留在你手上,你就觉得蛮屌的。

  我觉得五月天的音乐就像朋友一样,你的朋友或许没有办法在半夜十二点的时候随传随到,但是五月天的音乐,你只要把CD放进CDplayer里面,你就可以马上听到他们的音乐,感觉他们就像朋友一样,在你们的旁边。

  “纯真”的我们听了五月天的“人生海海”之后,于是就“相信”了“潮落之后一定有潮起”,“能不能不要说”他们要去当兵了,“好不好”?五月天是我们“永远的永远”,有他们在里面都“ok啦”!

  五月天常常说我们歌迷给他们的比他们给我们的要多太多太多,其实他们真的不知道,他们给我们的力量是非常非常非常大的,如果人生可以再来一次,我还是会继续支持五月天。

  我记得我们那时候大家在谈论罗大佑的之乎者也,他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完成了那张唱片,然后我们大家都想说再两年后我们也二十四岁了,有没有办法做出一张这样的唱片。印象很深的是我记得玛莎他非常有信心的说了一句,放心啦,一定可以的。那句话后来一直在我的心里面,给我很大的信心,所以后来有遇到那种很难抉择的关卡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要放弃,不要松手,因为我觉得他既然都这样讲了,我也就这样信了,也就这样做了。二十四岁那年我们完成了我们第一张唱片,然后拿到那张唱片的时候,心里除了感觉非常不可思议之外,另外会觉得,二十四岁啊,我赶上了,而且还有一种很喘的感觉。

  五月天!听不到。五月天!听不到。五月天!听不到。五月天!听不到。五月天!听到了。

  当石头提出他想要在情人节演唱会当天向狗狗求婚计划的时候,我们都吓了一跳。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件重要的大事,那意味着我们开始要更长大了一点。于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开始背着狗狗准备这个秘密的行动,每一个参加演唱会的人都被我们拉进这个现场里面。狗狗她会答应吗?我们跟全场的两万人一样不知道接下来事情会怎样演变。

  两年前,我遇上了一个女孩,她一直给了我两年的幸福。现在我应该还给她一辈子的幸福。

  虽然那几个人都说因为那天的人很多,狗狗是给我面子这样子。求婚的前一个晚上,我还跟她吵了一个非常非常不小的架,但我实在是非常担心没有办法得到她的承诺。

  石头他是五月天里面最会做梦的人,我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他在录音室里面,永远在看U2的演唱会,从他看着小小萤幕的小小的眼睛里面,我一直看到一种很纯粹的力量,一直没有被磨损掉。

  也许我们活着的地方真的是一个“疯狂世界”,但是也只有这样,才有很多不计代价陪你一起疯狂的朋友们。我想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不算太差,更何况,我们真的觉得我们有几万个朋友陪我们一起淋雨,一起唱歌,一起哭。

  如果不是这场雨的话,我们不会了解到,在这个地方所有的人,从工作人员到每一位观众,他们的决心是多么强烈。而如果没有最后这场演唱会要带来的分离的话,那我们也不知道,其实每一场演唱会对我们都是这么的重要。

  感谢各位这三年来陪我们一路走过长长的路,跟我们一起完成许多一起完成的梦想。接下来这两年就换各位去找自己的梦想,表现给五月天看,好不好?两年后我们约好再团圆,到时候大家都变得不一样了,我们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再完成一个奇迹,五月天相信,你相信吗?相信!

  看着台底下一张一张的脸,让我觉得自己心里就在想说,我们就是只有专注在自己的音乐上面,长得又不帅,然后就觉得怎么会有今天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看了自己会觉得很高兴,然后就觉得自己好像还真的有一点用。

  两年之间在距离分开之前最后一次可以在一起,然后一次用完了,然后一次又用完了,那件事对我来说比较感伤。

  真的是最后的最后了,这个演唱会五月天你要去哪里,我们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五月天哪里也不会去,就像三年前大家刚认识五月天一样,五月天一直躺在各位的随身听里面,一直躺在各位的CD音响里,往后的两年请大家常常拿出来听。

  过不久石头就要离开我们了。九月十号他就要去英国念他的音乐了,然后我想像昨天就会觉得那些歌好像会是在台湾,就是在我们当兵前最后一次唱的,很多很多都有那种是真的要结束了,然后要展开另一段旅程的感觉。然后现在有很多感触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然后我想就用这首歌来帮我们说出那些话好了。(生命有一种绝对)

  有部**曾经这么说过,人生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吃到什么口味,我想附带说明的是人生真的像盒巧克力,吃太多的话就会变胖,快乐过后好像一定会有代价。尝惯了友情随手可得的日子,现在要开始习惯单打独斗。

  想到五月天五个人的离别竟然是这样子收尾我就觉得很不平衡,想想看新加坡演唱会一结束后就要马上飞到马来西亚了,然后九月十号早上一早石头就要从马来西亚机场直接飞到英国去了,就会觉得五个人在一起的最后一段时间居然是被那么多通告塞得满满的,心里怎么样都会觉得遗憾。

  每当你经过一个城市,经过一个国家,做完一场表演,就很像“鲁宾逊漂流记”一样在墙壁上面画一个痕,但是那个痕最后反而不是回到自己的国家,反而是要远离你认识的那些人。

  石头要出发去英国的那个早上,我们在机场明明在炎热的赤道国家,但是却觉得空气都快要结冻了。

  从石头的背影慢慢的消失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以后,我的眼睛总是看到两年后,我们再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拿起自己的乐器的时候。所以我看到他们在哭的时候,可是我就一直想笑,可能是我觉得那个眼泪代表的是他们对这一切还有感觉,还没有麻痹,所以我不知不觉就觉得很高兴,所以就一直在笑。

  绕了一大圈结果我们又在金六结碰面了,而且还在同一个连上接受新兵训练,真是见鬼了。怪兽跟我甚至先后的被验退。我们就像出产的瑕疵品被国家退货,却站上人生的另一段跑道,我们继续被带到从来没有想过的遭遇中。

  专辑:集乐星球

  歌曲:小时候

  歌手:信

  要不要 做个上进青年也很好

  生活只有平凡的讨好 没有出乎意料

  开玩笑 蜡烛不断继续在燃烧

  来不及去思考 排山倒活圈套

  梦想被现实大声笑

  我想起小的时候 有一种想要

  心跳加速后暖味的烦恼

  虽然也有一点问号

  虽然也有点无可救药

  我想起小的时候 有一种骄傲

  那是自尊没办法教

  抵挡受伤的力道

  下秒眼泪会知道 记住就好

  都一样 男子汉的命运都一样

  偶尔当当箭靶也无妨 练习自已欣赏

  会怎样 精彩结局在最后一行

  我要痛快释放 我要有话直讲

  学会放放肆的力量

  我想起小的时候 有一种撒娇

  那是全世界最温暖的依靠

  安安静静躺着就好

  不必跟任何人去炫耀

  我想起小的时候 有一种味道

  没有喝到会睡不著

  那是回忆在发酵

  洋溢幸福的微笑 在我的嘴角

  五月天-小时候

  小时候 我一直有个梦

  有一天 我要飞上外太空

  就像夏夜繁星闪烁

  幻想我能穿梭其中

  你有没有过

  你有没有过

  小时候 渴望硕壮的成熟

  长大后我有雪亮的天空

  风雨却让世界不同

  面对遍体鳞伤的痛

  你有没有放弃梦想的冲动

  当你的心已累 以为失去了一切

  其实等在前面还有一整个世界

  当你的爱已碎 以为纯真会幻灭

  其实等在前面还有一整个新的视野

  新的起点

  小时候 我一直有个梦

  有一天我要飞上外太空

  即使越来越淡的星座

  越来越远的神话传说

  我不会忘记在夏夜里的时空遨游

  当你的心已累 以为失去了一切

  其实等在前面还有一整个世界

  当你的爱已碎 以为纯真会幻灭

  其实等在前面还有一整个新的视野

  新的起点

  当你的心已累 以为失去了一切

  其实等在前面还有一整个世界

  当你的爱已碎 以为纯真会幻灭

  其实等在前面还有一整个新的视野

  新的起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713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