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格式怎么写

sci论文格式怎么写,第1张

231标题页(title page):包括题目(title )、作者( author )、单位(institution)、通讯作者信息( corresponding author)、大标题(running head)、统计数据(字数、页码、图表数)、资金来源( grant or support)等。

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题目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要简洁明了,突出创新之处,字数适中,以便于论文的索引、流通和传播。有些杂志在“投稿须知”中会注明对题目字数的要求,需要特别注意。

论文作者和单位属于论文署名、成果归属等方面问题。署名目的之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之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之三是便于建立作者检索。通讯作者的联系信息是用于与作者联系和寄送论文单行本(offprint)。

running head是论文页眉位置显示的一句话,相当于一个范围更大的标题,便于编辑归类论文所属领域。例如论文题目“An animal model of SARS produced by infection of Macczca mulatta with SARS coronavirus”, running head可为“SARS animal model ”。

232 摘要(abstract):摘要应写得简练,只需说明写论文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及取得的结果和结论即可。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总字数的5%(多为200一300字)。摘要一般要求不带参考文献、公式、脚注、图表、不常见的缩略词等。同题目类似,论文摘要也是读者最先关注的内容,决定读者是否有兴趣继续阅读全文。

233 关键词(keyword):一般要求5个,最好选择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的词。用词要准确、规范、不要太偏,否则会影响论文的引用和检索。可以从论文的题目、摘要或全文中选择。

234 前言(introduction):前言的作用是开宗明义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叙述研究目的,主要结果和创新点。前言要有层次感和逻辑性,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提出问题,介绍论文的背景,本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尚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235 材料和方法(material and method):主要描述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实验对象、材料、试剂、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数据分析方法及软件等。材料来源和观察统计分析方法要准确详细地交待清楚,以便于后人重复该实验。实验对象一般是人或动物或组织等,它们的基本信息要描述清楚。要注意设立对照组,选择合理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量。多数国外杂志对有关人或动物的实验有伦理福利方面的特殊要求,需要认真阅读投稿须知,以免因为违反其中的规定而被拒稿。

236 结果(result):结果部分的叙述要翔实准确。翔实就是要提供最为全面的分析结果,不要故意的隐瞒或者遗漏某些重要的结果。准确就是结果必须是要真实的,不能是伪造合篡改的。详细叙述所取的所有数据,并分析原因和所暗含的意义。此部分的数据应该是统计后的结果,可用SPSS软件分析。注意结果部分不要与讨论部分重复,以显累赘。

图表是数据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杂志对图表的要求各有不同,要严格按照“投稿须知”中的要求制作完成。表格一般要求向正文一样双倍行距,每个表格单列一页。表格为黑白两色,文字全部可以编辑排版。以表格形式列出必要实验数据,国外审稿人对此很感兴趣。

比语言叙述要直观得多,而且也更加具有定量意义。一般不要超过8幅,太多时可以尽量用表格表示。一般要求tif格式,分辨率多要求300dpi,线条图多要求600dpi,大小多为8cm或17cm。要慎用彩图,因为彩图一般都要收费的,而且价格不菲(例如AJP每个彩图收750美元)。黑白大多免费。一般都要求单独提交,不能附在论文后面。图释(figure legend)是对内容的解释,要跟正文内容相互对应,一般放在表格前面。

237 讨论(discussion):对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逻辑推理、理论推导、结果验证、横向纵向比较。分析资料并讨论其意义及不足,研究的局限性。讨论中要突出自己研究的创新性,尤其是对前人的突破。结果和讨论要前后呼应,不要讨论出与结果相悖的结论。讨论部分能够反映作者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深度就是论文对于提出问题的研究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广度就是是否能够从多个方面来分析解释实验中的结果。

238 结论(conclusion):是对全文内容或有关研究课题进行的总体性讨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反映一个研究课题的价值,同时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

239 致谢(acknowledgment):致谢可以放在正文后面,内容可以包括:资金资助、合作单位、协助完成研究工作或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人。写课题资助时,要写上课题号(grant number)。

2310 参考文献(reference):凡是引用他人的观点事实、数据、均须注明出处。不同杂志格式要求稍有变化,并且一般都会在“投稿须知”中注明。可以使用参考文献编辑器(reference manager)软件。

写完论文后去早检测用Turnitin系统检测一遍后更保险。

SCI署名上标 ID是指ORCID。

署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ǔ míng,意思指在书信、文件、文稿上面签自己的名字,也指在出版时把著者的名字写在上面的意思。《汉书·高帝纪》等均有相关记载。

而SCI论文中的作者署名看似简单,其实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和不必要的麻烦,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英文SCI论文作者署名的规则。

(1)对研究工作的思路或设计有重要贡献,或者为研究获取、分析或解释数据;

(2)起草研究论文或者在重要的智力性内容上对论文进行修改;

(3)对将要发表的版本作最终定稿;

(4)同意对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承担责任以确保与论文任何部分的准确性或诚信有关的问题得到恰当的调查和解决。

  论文写作发表不成功的因素,论文发表九品论文网总结。

  一、论文篇幅:

  3000—4500字,论文必须包含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3-4个关键词。

  二、论文格式:

  (一)题目、署名及层次格式、文字、字数要求:

  1、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中文标题为三号黑体,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字体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仿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标题字号为三号,字母全部大写;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首字母大写,正文为小四号字体;文稿应加注页码。

  2、题目居中,作者署名(五号、仿宋体)及单位信息(五号、仿宋体)标在题目下,(当作者单位不同时,应用1、2……标识区别)。需做作者简介时,可在当页下方划一条横线,在横线下加说明。

  3、摘要和关键词(五号、黑体)写在题目后、正文前,摘要和关键词的内容部分为五号仿宋体。如下图所示:

  数字城市化进程

  王1 杨2 张1

  (1大学,北京 100001;2研究院,天津 300001)

  摘 要:

  

  

  关键词:

  4、论文的层次,统一要求采用:

  1

  11

  111

  1111

  (占一行或接排。 当接排时,标题后要加标点。一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二级标题采用小四号黑体,三级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加粗)

  (二)文稿和图稿其它要求:

  1、正确阐述技术内容。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如所采用的名词术语尚未编定时,可采用各业务部门和科研单位常用的名词术语,不要任意用简称、方言。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注意:

  (1)标题、图题、表名后及公式后不用标点;

  (2)阿拉伯数字的起止(范围)号用“~”,如:

  “20~30”,“8%~10%”,“0~10oC”

  3、对正文中的某些问题需加以说明时,可用“呼应注”(也叫脚注),即在所要加注处的右上角标注“①、②……”,同时在本页末留出位置,划一横线与正文隔开,在横线下注明“①、②……”。

  4、计量单位采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一律用拉丁文书写。

  5、要将中文图表中的英文说明翻译成中文(英文不保留)。

  6、外文字母写成印刷体,同时注意将正斜体、大小写分清楚。

  7、数字的书写(统计数、各种计量及图表编号等各种顺序号)均用阿拉伯数字,世纪、年代、月、日和时刻均用阿拉伯数字,并一概用全称。

  8、表格、公式、样图均要编号,每篇论文加注流水号

  咨询是记得报jp03会有优惠的。

论文作者署名规则:

当把科研成果写成论文的时候,会署上多个作者的名字。科学界重“名”,因此,在论文署名时,是非常慎重的环节,需要做到明察秋毫、百无一漏,把对论文有直接贡献的研究人员都列在作者中。这是科研界的潜规则。

如果一个科研人员对论文成果做了贡献,但没有被列在作者署名中,很容易关系破裂,后果很严重。署名的顺序一般代表了不同作者对成果的贡献程度。一作是成果的最大贡献者,往往是研究的主要执行人与论文的撰写人,可以看作整个研究的灵魂人物。

现在很多学校规定,研究生必须有一作的SCI文章,才能毕业拿学位。有时二作的贡献也可以与一作并列。如果特别注明二作与一作对论文有同等贡献的话,也可以提升二作的地位。但这就像打补丁,总不如原生态来得自然。

署名灌水严重。现如今,署名送人情太常见了,一些人把作者署名当成了礼物,送领导,送配偶,送男女朋友,送师兄弟。即使对研究完全没有贡献的人,也仍被列为作者。虚名浮云,举手之劳,而又让人铭记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国内学术界往往只认一作是最大贡献者,学生毕业或科研人员评职称、评奖,都以一作为准。其它的顺序就很鸡肋了,虽然也意味着做出了贡献,但学术界普遍只看一作。

SCI论文分辨第几作者的方法如下:

1、第一种情况:没有共同作者的。一般来说通过SCI论文署名的位次就能判断出是第几作者,署名在第几为就是第几作者,署名在第一位就是第一作者,署名在第二个作者位置上就是第二作者。

2、第二种情况:有共一作者的,还有个别SCI论文是有共一的情况,对于这种某一作者位置有共同作者的会有标注,会在作者姓名的右上角有相同的标记,在作者姓名下面也会有相应的说明。如果是这种情况排在共一作者后面的属于第二作者。

3、第三种情况:有共二作者的,排在第一位的作者是第一作者,有标注属于共同二作的那几位作者都可以称之为是第二作者。另外所说的第几作者是不包括通讯作者的,因此判断是第几作者是不要吧通讯作者当做第二作者,通讯作者一般姓名的右上角会有标注,作者姓名下面也会有相关的说明。

4、如果并列第一作者,就一定要标注清楚,除了关注单位是否认可以外,还要看杂志社是如何认定第一作者的,一些杂志社是默认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第一作者的,因此,具体并列第一作者是否受认可,如何进行具体的标注说明,还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看,不同作者不同单位不同期刊,所做的认定很可能就是不同的。

5、SCI论文发表能否认可并列第一作者要看单位和学校的具体标准,大多是认可的,但是建议最好和单位负责部门确认好相关要求为好,对于并列第一作者一般在公开发表论著中标注共同第一作者、并列第一作者或与第一作者同等贡献、相同贡献等字眼的作者均按实际排名计分,对被SCI收录的论文并有以上标注的,视为第一作者计分。

只有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有用的,因为国人发SCI还是主要为升职称,毕业等需要,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科研单位等都只承认第一和通讯,其他作者发的再多也不算,只能说明你参与了这项工作而已。

如果你已经有很多第一或通讯的文章了,那你其他作者的文章只能说是锦上添花了。

望采纳!

  第一步:找到sci文章的作者署名。

  发表的sci文章,都会安排作者署名。我们查看sci文章是第几作者,必须找到在sci发表的文章。即查sci文章的作者,需要知道怎么查sci发表的文章。而查找的途径,可以是sci期刊官网、sci期刊纸质版以及web of science网站。

  第二步:用标注分区sci文章的第几作者和通讯作者。

  写作发表的sci文章,署名的作者不仅有第几作者还有通讯作者。一是为了识别第几作者和通讯作者,我们会有相应的标注。二是通讯作者署名位次,可能是在第一作者之后,也可能是在所有第几作者之后。

  第三步:根据署名位次看是第几作者。

  sci文章第几作者,我们依据署名位次进行判断。当看到署名在第一位,那自己是第一作者。署名在第二位,那是第二作者,以此类推。如果某单位只认可sci文章的第一作者,那必须看到自己的署名位次是第一位才行。如果是其他位次,那是没有用的。

  一、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比如你家Boss。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文章的成果是属于通讯作者的,说明思路是通讯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

 第一作者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标注名称: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 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若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SCI论文投稿前需要做的六点准备

 二、作者地址的标署

 尽可能地给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有两位或多位作者,则每一不同的地址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并以相应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与相应作者的关系。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该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并提前告诉编辑。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脚注或者致谢形式标注通讯联系人。

 三、如何挑选审稿人

 很多SCI杂志都需要作者自己提出该篇论文相关研究领域的审稿人,比较常见的是三名左右,也有的杂志要求5-8人。如何挑选审稿人?

 利用SCI、SSCI、A&HCI、ISTP检索和您研究相关的科学家;

 文章中的参考文献作者;

 相关期刊编委或学术会议的主席、委员;

 以前发表的类似文章的审稿人;

 询问比较熟识的一些专业人士,师兄师姐;

 交叉审稿,邀请以前的作者;

 若是团队序贯研究,斟酌考虑自建期刊审稿人专家库。

 四、重视审稿人较为关注的问题,对照修改自己的稿件

 这句话正确得跟废话一样,你的论文经过自己千锤百炼才得以出手,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找问题,其实已经没有问题了,况且审稿人都是专家,所以审稿人关注的关注点尤为重要。

 有的审稿人特别重视是否有比较明确的假说和意义凸显点存在;

 论证是否合乎逻辑,讨论和结论是否合理;

 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妥当;

 内容是否新颖、重要;

 文字表达是否正确、简明、清楚;

 实验描述部分是否清楚并且能被读者重复、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论题是否适合于相应的期刊;

 图表的使用和设计是否必要、规范、清楚;摘要、引言、体例是否合适。

 五、合理应用一些小技巧

 了解所投杂志刊登文章的主要方向,投其所好;

 阅读目标期刊的征稿说明,按要求逐一修改;

 参考文献要有1-2篇来自该期刊或者审稿人;

 请在该期刊发表过较多文章的同行或朋友修改一下文章。

 六、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

 Manuscriptdoc、Tablesdoc、Figures(大多数杂志要求tiff格式,少数可接受jpg等)、Cover letter,有时还有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6997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