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描绘了什么?

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描绘了什么?,第1张

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描绘了鲍西娅的爱情、智慧与美德,同时借高利贷者夏洛克强索一磅肉的情节,展现他的贪婪、吝啬、狠毒。

其中夏洛克这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因此列入世界文学名著的“四大吝啬鬼”之中。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夏洛克是犹太人而受到了社会与其他人很多不公的对待,从而使他形成了这种性格。

《威尼斯商人》作品鉴赏

在《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对抗战是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对抗,也是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道德原则和高利贷者极端利己主义信条的对抗。

正如剧中的另一条情节线——鲍西娅的求婚者在金、银、铅匣中的选择实际上是价值观念的选择那样,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对抗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道德冲突,即展示的是对善与恶的不同理解,阐释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待人。

安东尼奥被他的朋友视为“最亲密的朋友,一个心肠最仁慈的人,热心为善,多情尚义,在他身上存留着比任何意大利人更多的古代罗马的侠义精神”,而夏洛克则被人称为“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点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一心一意只想残害他的同类”。

在剧中,这两种人生观和道德观迥然不同的威尼斯商人因为“借贷”而产生矛盾,进行了惊心动魄的较量。

也许恋爱中的女人是盲目的,鲍西娅爱上巴萨尼奥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巴萨尼奥向鲍西娅求婚的理由却实实在在为了金钱。巴萨尼奥是一个没落贵族,浪荡公子,除了高贵的出身一无所有,还欠下大笔债款。他希望得到鲍西娅的财富来还债和维持他奢侈的生活。他不守信用,对爱情不忠,将鲍西娅送给他的爱情信物随意送人。他对朋友不忠诚,滥用安东尼奥对他的友情,让安东尼奥为了他签下危险的契约。当安东尼奥陷入危境,他不积极想办法搭救,只是以空洞的言词安慰自己的良心。鲍西娅富有、机智、果断而有侠义心肠,却对巴萨尼奥谦逊地表白自己,说:“我这一生却是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不学无术、没有教养、缺少见识的女子。”是什么使鲍西娅对巴萨尼奥如此谦逊而倾心呢?鲍西娅相信巴萨尼奥纯粹是为了爱情才向她求婚,因为巴萨尼奥选中的铅盒上刻的话似乎表明了他的心迹:“谁选择了我,必须准备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巴萨尼奥的求婚是为了索取,相反是鲍西娅准备把她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巴萨尼奥假惺惺地表示为了爱情而牺牲的决心,实际上让女性不计得失地为男性牺牲一切,这反映了男权社会下男性在婚姻中对女性的期待。鲍西娅牺牲自我时所感受的甘心和幸福,是男性的一厢情愿;在女性作家陈端生笔下,孟丽君就没有这样的甘心和幸福。 孟丽君才能冠世,十八拜相,她希望皇甫少华能做她的知音。后者因征战有功而十八封王,可谓与她相当。孟丽君团圆之心渐冷,除去后者用情不专外,也因为后者为逼迫孟丽君现身而软硬兼施,其品行令孟丽君失望。首先是不孝和虚伪。皇甫少华不念父仇,与仇家之女结婚。既结婚而无婚姻之实,故意传扬自己“义夫”的美名,目的是让孟丽君动心。其次是仗势欺人。皇甫少华没有能力赢回孟丽君的心,转而借皇上和皇后的势力来威逼她就范,行为莽撞而不够磊落,对孟丽君极不尊重。以孟丽君的自尊,皇甫少华的诡计只能让她徒增反感,坚定不相认的决心。孟丽君并非不愿牺牲,她曾经作过放弃官职而与皇甫少华结婚的打算;但她渐渐发现皇甫少华不值得她牺牲。如果她放弃宰相之尊而接受这桩婚姻,那么她得到的不是一个知己,而是一个不忠的丈夫,一个支配她、利用她的主人。孟丽君看重的是行为和事实,而不是虚名与许诺,她比鲍西娅更为理智;她对自身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而不像鲍西娅那样妄自菲薄。莎士比亚赞扬鲍西娅慷慨的牺牲和对男权的服从;陈端生则让孟丽君作审慎的权衡,张扬自身的价值。 在《威尼斯商人》和《再生缘》中真正说话的其实分别是拥有话语权而力图抑制女性话语的男权社会和竭力颠覆男权话语的不屈女性。因此同样是女扮男装的杰出女性,鲍西娅的爱情观表现出顺从、容忍和自我牺牲;孟丽君则表现出独立、执着和自我实现。可见,尽管莎士比亚着力塑造一位能力超凡的女性,他仍然没能摆脱男权主义的局限,将鲍西娅的美德限制在符合男性利益的范围之内。鲍西娅的形象反过来又强化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道德要求。女性作家陈端生笔下的孟丽君则超出男权主义对女性的期待,对抗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张扬女性自我,体现了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首先,莎士比亚一共留下了10部悲剧作品,我猜你的问题是这10部作品的情节梗概。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正剧!正剧!正剧! 不是悲剧。)

以下为10部悲剧的介绍

1、《哈姆雷特》内容简介: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就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国奔丧时接连遇到了叔父克劳迪斯即位和叔父与母亲乔特鲁德在父亲葬礼后一个月匆忙结婚的一连串事变,这使哈姆雷特充满了疑惑和不满。紧接着,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岗时出现了父亲老哈姆雷特的鬼魂,说明自己是被克劳迪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由于错误地杀死了心爱的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克劳迪斯试图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机逃回丹麦,却得知奥菲莉亚自杀并不得不接受了与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决斗中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因误喝克劳迪斯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迪斯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来人。

2、《奥赛罗》内容简介: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3、《李尔王》内容简介:

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4、《麦克白》内容简介: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遇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袅首的下场。

5、 《裘力斯·凯撒》内容简介:

《裘力斯·凯撒》的剧情是围绕古罗马的两个政治党派之间的斗争展开。

在剧中,凯撒是独裁派的代表,他功高位尊,极力扩大自己的势力,皇袍加身势在必行;而以凯歇斯等人为首的共和派则反对个人专权,企图铲除凯撒势力,但势单力薄,于是蹿掇德高望重的勃鲁托斯参与他们的行动。在勃鲁托斯的带领下,共和派刺杀了凯撒。之后,凯撒的心腹安东尼以热情的演说煽动罗马民众,使他们改变初衷,转而反对勃鲁托斯,并将勃鲁托斯等人逐出罗马城。最后,在安东尼等人的大兵围困下,勃鲁托斯自杀,共和派覆灭。

该剧借古喻今,深入探讨了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代专制集权、贵族民主和群众情绪三者之间的错综矛盾关系。

6、《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罗马大将军泰特斯征伐哥特人十年后凯旋回国,并俘虏了哥特人皇后塔摩拉及她的儿子们。泰特斯把塔摩拉的长子当作祭品以慰他在战事中死去的十多位儿子。塔摩拉苦苦哀求却没法救儿子一命,自此,她对泰特斯一家恨之入骨。罗马新国王萨特尼欲迎娶泰特斯的女儿拉维妮亚,但拉维妮亚与王弟巴西安早已订下婚约。泰特斯的儿子马歇斯、昆塔斯和路歇斯等遂协助两人逃婚。萨特尼以此为奇耻大辱,盛怒下改立了塔摩拉为皇后。亦因此,塔摩拉及她的儿子们摆脱了战俘身份,成为国王身边红人。在狩猎大会上,塔摩拉的姘夫黑奴艾伦唆摆她的儿子祈伦及狄米斯伏杀巴西安,强奸了拉维妮亚并把她的舌头割掉、斩去双手。艾伦又把马歇斯和昆塔斯带到巴西安被杀的地方,并诬陷他们为杀人凶手。泰特斯恳求国王释放二人,艾伦假传圣旨,讹称若他们肯奉献一只手,二人将获赦免。终于,泰特斯砍下自己的手,可惜,马歇斯和昆塔斯早已被处决。

泰特斯非常悲伤,他指派路歇斯逃出罗马,密谋报复。后来拉维妮亚用口含木条著并在地上写出害她的正是祈伦及狄米斯。此时,塔摩拉诞下黑奴艾伦的婴儿,艾伦带着婴儿逃亡,却落在正率领哥特人攻打罗马的路歇斯手上。另一方面,塔摩拉与儿子祈伦及狄米斯扮成了“复仇”、“谋杀”和“强奸”的精灵接近泰特斯,要求他着令路歇斯停止攻打罗马。泰特斯巧计把祈伦及狄米斯留下杀死,并煮成肉饼。第二天,在筵席上,泰特斯骗塔摩拉亲口品尝其儿子造成的肉饼。泰特斯、塔摩拉、萨特尼及路歇斯互相杀戮,最后只余路歇斯一人生还,被封为新的国王。他指令活埋艾伦至半腰,让他饥饿至死。

7、《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戏剧讲述的是当时罗马的三大首领之一:安东尼因沉迷于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的美色而无暇于国家大事,终日与她在埃及厮混,天天醉生梦死。后来,罗马受到塞克斯特斯·庞贝的叛乱,海盗的入侵,东方帕提亚人的人侵以及安东尼妻子因向凯撒挑战失败而死的消息终于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毅然回到罗马,为祖国效力。安东尼遂因形势需要与屋大维和好,并娶其妹来巩固彼此的政治关系。这也让克莉奥佩特拉又伤心又愤怒。终于,各种战事和解消停后,安东尼迫不及待的回到了埃及女王身边。后来庞贝被杀,同僚莱皮德斯被废黜导致了最后安东尼和屋大维的两虎对峙。在海上对战中,安东尼不明智地跟随埃及女王逃跑而战败,最终伤心自刎,克莉奥佩特拉也终于看清屋大维的真面目,自杀身亡。

8、《科利奥兰纳斯》

《科利奥兰纳斯》是莎老晚年的一出可与四大悲剧相媲美的古罗马历史悲剧。故事情节如下:马歇斯(后因攻下科利奥里城立功而被称为科利奥兰纳斯),最初是罗马共和国的英雄;而由于他性格上的弱点:脾气暴躁,不肯低头,而得罪了群众,成了罗马的敌人被放逐;他转而投靠敌人:伏尔斯人,带兵围攻罗马;后接受其母劝告,放弃攻打,而这行为又背叛了伏尔斯人,最后在战乱中被伏尔斯人杀死。此剧的主题是英雄和群众的关系。

《科利奥兰纳斯》是反映人性弱点的悲剧,莎士比亚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并描绘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9、《雅典的泰门》内容简介:

雅典富有的贵族泰门慷慨好施,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群阿谀奉承的“朋友”,无论市井小民还是达官显贵都愿意成为他的随从和食客,伺机骗取他的钱财。泰门很快倾家荡产,负债累累。而那些受惠于他的“朋友们”马上与他断绝了来往,债主们却无情地逼他还债。泰门发现同胞们的忘恩负义和贪婪后,变得日益愤世嫉俗。他决定再举行一次宴会,邀请了过去的常客和社会名流。这些人误以为泰门原来是装穷来考验他们的忠诚,蜂拥而至,虚情假意地向泰门嘘寒问暖。泰门揭开盖子,把盘子里的热水泼在客人的脸上和身上,把他们痛骂了一顿。从此,泰门离开了他再也不能忍受的城市,躲进荒凉的洞穴,以树根充饥,过起野兽般的生活。有一天他在挖树根时发现了一堆金子,他把金子发给过路的乞丐、妓女和窃贼。在他看来,虚伪的“朋友”比窃贼更坏,他恶毒地诅咒人类和黄金,最后在绝望中孤独地死去。

10、《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故事发生在特洛伊战争的第8个年头。特洛伊国王的小儿子特洛伊罗斯爱上了克瑞西达,一个已投靠希腊人的特洛伊教士的女儿。由她的舅舅帮助牵线,两个情人幽会了。希腊人提出的停战条件在特洛伊宫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后主战派占了上风。按照克瑞西达父亲的请求,希腊人提出用她来交换被俘的特洛伊战将。刚刚离开她的情人,克瑞西达马上投入新的希腊情人的怀抱。这一切都被特洛伊罗斯看在眼里。第二天的战事也对特洛伊人不利,他们又损失了一员主将。特洛伊城的末日已经为期不远了。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

哈姆雷特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是一个国家的王子

主要讲的是一个王子为父报仇,杀了他的叔叔的故事。

他的叔叔为了夺取王位,把毒药倒进了国王也就是哈姆雷特的父亲的耳朵里,杀死了国王,娶了皇后也就是他的嫂子,哈姆雷特的母亲,哈姆雷特回国后,收到父亲的托梦, 知道了真相。而此时的假国王也知道哈姆雷特相除掉他而想除掉哈姆雷特,假国王想借用比剑的机会,用有毒剑杀死哈姆雷特,若哈姆雷特没有被毒剑所伤,就以奖励为借口让哈姆雷特喝下放入钻石的美酒,当然钻石上涂有毒药。但是最终,哈姆雷特在比试中获胜,毒酒被他的母亲喝了,他杀死了他的叔叔,同时它也被毒剑刺中,牺牲了!

《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很有名,也很有哲理的话:

不要借钱给别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钱给别人会让你人财两失,向别人借钱会让你挥霍无度。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在《哈姆雷特》这一不朽剧作中,始终存在着善良与邪恶之间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哈姆雷特作为该剧的主要角色,他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处于这激烈矛盾冲突的漩涡之中。

身为王子的哈姆雷特被莎翁塑造为生命之美的典型,他年轻英俊,坚毅勇敢,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父王和母后,有着心爱的恋人奥菲利亚,可以说,他的生命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然而,这美好的生命时光瞬息之间又消失了,他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呢?我们看到,当时的丹麦宫廷一片混乱,老王奇怪地驾崩,王后改嫁新王,国外敌军压境,国内群情激愤、一触即发,而宫中却在通宵达旦地酗酒取乐,这一切,都在哈姆雷特年轻美好的生命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从而使他郁郁寡欢,认为人间不过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这些已经为王子年轻的生命注入了悲剧的因素。

随着老王鬼魂的出现,宫廷内幕的揭开,谋杀罪行的暴露,王子心中烈火的燃起,悲剧的帷幕拉开了……

面对阴险奸诈的新王,哈姆雷特开始了孤身复仇的行动:为了复仇,他失手杀死了恋人的父亲;为了复仇,他佯装疯狂失去了深爱的情人;为了复仇,他对软弱的母亲冷言相向;为了复仇,他忍受着失去友情的痛苦。最后,在一场血淋淋的宫廷决斗中,他虽然杀死了阴险狡诈的新王,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在这"牢狱"般的宫廷中。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哈姆雷特作为一个深受广大群众爱戴的王子,他身上具备整顿局势、治理国家、报仇雪恨的能力。然而面对着以阴险奸诈的新王为代表的强大的封建势力,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他始终把这种和人民紧密相连的事业看作个人的仇恨而孤军奋战,因此,他的悲剧既是真善美与邪恶力量相冲突的悲剧,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时代的悲剧。

哈姆雷特形象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悲剧美,关键在于构成这一切的矛盾冲突,悲剧正是通过对冲突必然性的揭示,通过对有价值东西的毁灭,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肯定。哈姆雷特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道义上的胜利,悲壮而不悲观,使人们透过悲剧,从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一种新的生命,看到了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奥赛罗

《奥赛罗》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黑人将军奥赛罗与美丽善良的苔丝狄蒙娜相爱而秘密成婚。旗官伊阿古因所求之职被奥赛罗给了凯西奥而怀恨并决意报复。他设计使凯西奥触犯军纪被撤职,又鼓动苔丝狄蒙娜向奥赛罗求情,致使奥赛罗因怀疑爱妻与凯西奥有染而妒火中烧并亲手将其掐死。当伊阿古的妻子揭穿阴谋时,奥赛罗拔剑自刎,倒在苔丝狄蒙娜的尸体上……

李尔王

《李尔王》也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麦克白

麦克白本是苏格兰的一名贵族。他勇敢善战,深得人民的尊敬。在一次征战途中,他遇到三个女巫,预言他要当上国王。他颇为心动。他的夫人是一个心如蛇蝎的女人。她一心想坐上王后的宝座。本来还很善良的麦克白在她怂恿下,终于利令智昏。他在国王访问他家时下手弑君。这之后他登上了王位。虽然他想掩盖真相,但终于走漏了风声。两位王子逃往国外。麦克白开始着手铲除异己,苏格兰国内陷入了屠杀。在血腥中,麦克白和夫人遭受着自己良心的谴责。他们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终于,两位王子率军从国外打了回来。麦克白众叛亲离,在绝望中自杀。

《驯悍记》 系莎士比亚早期出彩的喜剧之一, 是他第一创作阶段的作品, 讲述了“悍妇” 凯瑟丽娜被其丈夫驯服的故事, 体现了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男权主义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表现了男权社会下对女性所做的规范要求。 莎士比亚的喜剧中大多以爱情婚姻为主题, 描绘美好的生活, 崇尚幸福的爱情, 结局也常以完美谢幕。 在这部剧中, 莎士比亚宣扬了女性在男权社会所应遵从的道德规范――柔弱是女性的特征, 屈从是女性的品德。女主角凯瑟丽娜是位悍妇, 脾气暴躁, 对人粗鲁, 还动辄出手打人。 而她的妹妹比安卡, 则是一个优雅的, 非常有教养的少女。 他们的父亲巴普提斯塔定下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只有当他的大女儿凯瑟丽娜定亲之后, 追求妹妹比安卡的人才可获得她的芳心。 但凯瑟丽娜任性固执, 以致没有人敢上门提亲, 就连她的父亲和妹妹都无法忍受这样一个火药桶。 而后来凯瑟丽娜却嫁给了壮汉彼特鲁乔, 尽管起初是违背她的意愿的。 毕竟, 为了 获得巴普蒂斯塔承诺的丰厚的嫁妆, 彼特鲁乔决心将凯瑟丽娜改造成一个合格的妻子。 彼特鲁乔用类似“以暴制暴” 的方式使其臣服, 且获得成功。 一、 悍妇角色性格的改变 该剧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描述了 悍妇凯瑟丽娜的形象。 当霍坦西奥经人介绍教凯瑟丽娜学习音乐时, 她稍有不顺心就“袭击” 老师。 她把比安 卡逼到一个角落里, 追问哪个是妹妹的意中人。 由于未能获得满意的回答,便开始满屋子追打比安卡。 这些描写生动展现了一个泼妇的形象。 而读者也可以通过他人之口体会到这点。 巴普蒂斯塔, “你这恶鬼一样的贱人”;格雷米奥,“娶她? 鬼才会吧。 傻到和她结婚的人还不得下地狱? ”; 霍坦西奥,“我就是再不济, 也不会为了 座金山和她结婚!” 凯瑟丽娜似乎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魔鬼, 谁要是和她沾上边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而彼特鲁乔先生的出现解救了大家, 他将和凯瑟丽娜成亲。 结婚当日,彼特鲁乔“戴着一顶新帽子, 穿着一件旧马甲, 他那条破旧的裤子脚管高高卷起; 一双靴子千疮百孔, 可以用来插蜡烛, 一只用扣子扣住, 一只用带子缚牢。” 很明显彼特鲁乔是故意羞辱凯瑟丽娜。 到了 晚上婚宴的时候,彼特鲁乔执意带妻子回自己的家。 1967 年**版对此旅途也有很好的描述: 彼特鲁乔和男仆葛鲁米奥都骑着马, 而驴背上的凯瑟丽娜则被远远甩在身后。 天下着雨, 道路泥泞, 凯瑟丽娜下坡时跌入一个水坑, 彼特鲁乔也未伸出援手, 就这样一直到他们到彼特鲁乔家中。 晚餐已准备就绪, 凯瑟丽娜十分饥饿。 但彼特鲁乔故意打翻饭菜让凯瑟丽娜没得吃。 此时凯瑟丽娜的语气变得和缓, “夫君, 请你不要生那么大气, 这肉烧的还不错哩。” 彼特鲁乔知道他的方法起效了, “我这只悍鹰现在非常饿, 在他没有俯首听命以前, 不能让她吃饱, 不然她就不肯再练习打猎了 。 这是以体贴为名惩治妻子的办法, 我就这样克制她狂暴倔强的脾气。” 事实上, 凯瑟丽娜也知道丈夫的折磨她的意图来,“我越是心里委屈,他越是使劲折磨我。” 聪明的卡特里娜选择了 服从。 在他们去往比安卡婚 礼的途中, 彼特鲁乔指向太阳, 并说那是月亮。 凯瑟丽娜说, “您高兴说它是月亮, 它就是月亮; 您高兴说它是太阳, 它就是太阳。” 然后便是凯瑟丽娜完全失去了个性的转折点――从一个泼妇变成一个听话的妻子。 在路森修家举行宴会上, 彼特鲁乔、 路森修和霍坦西奥下了 一个赌注。 彼特鲁乔, “各人去叫自己的妻子出来, 谁的妻子最听话, 出来的最快, 谁就算得胜。” 大家都认为彼特鲁乔必定失败, 但他却显得信心十足。 结果证实彼特鲁乔的胜算――凯瑟丽娜是唯一愿意听候丈夫差遣的妻子。 现在的凯瑟丽娜甚至愿意劝说其他妻子听命于各自的丈夫。“你的丈夫就是你的主人、 你的生命、 你的所有者、 你的头脑、 你的君王; 一个女人对待丈夫,应当像臣子对待君王一样衷心恭顺, 应当长跪乞和, 应当尽心竭力地服侍、敬爱、 顺从。” 凯瑟丽娜的性格发生了 如此巨大的转变, 说明她已屈服于男性统治下的权威。 二、 男权代表性格在剧中的体现 剧中勇敢的彼特鲁乔先生目 的明确, 自信满满。 彼特鲁乔, “既然我的求婚主要是为了钱, 无论她怎样*贱老丑, 泼辣凶悍, 我都一样笑纳;尽管她的性子暴躁得像起着风浪的怒海, 也不能影响我对她的好感, 只要她的嫁妆丰盛, 我就心满意足了”。 在这个人的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 16 世纪和 17 世纪不容置疑的男性权威和占主导的地位。 彼特鲁乔自身也很粗鲁庸俗。 从他的首次出场与其男仆葛鲁米奥的对话中, 我们可以看见彼特鲁乔对敲门一事的威信。 彼特鲁乔坦率直白, 不是一个伪君子, 甚至公开说自己可以为金钱而结婚。 彼特鲁乔驯服泼妇凯瑟丽娜是本剧不容错过的精彩部分。 第一次相遇 时, 彼特鲁乔用他能想到的所有美丽的话语来形容凯瑟丽娜, 夸张地令人佩服。 夸张的是就业。“我因为到处听人称赞你的温柔贤德, 传扬你的美貌娇姿, 虽然他们嘴里说的, 还抵不过你真实的好处的一半, 可是我的心却被打动了 , 所以特地前来向你求婚, 请你答应嫁给我做妻子。” 即使当凯瑟丽娜对他冷嘲热讽, 彼特鲁乔也笑嘻嘻的。《驯悍记》 1967 年的**版中对此情景进行了 细致渲染: 在一个谷仓里, 凯瑟丽娜躲避着彼特鲁乔的追逐, 爬上屋顶, 但最后与彼特鲁乔一起掉入棉花堆里了。 彼特鲁乔骑在她身上, 宣告着他的胜利。 三、 剧中角色的对比与转换 凯瑟丽娜和比安卡两姐妹性格的前后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起初,比安卡的温顺可爱反衬出凯瑟丽娜的野蛮霸道。 随着故事的推移, 比安卡却开始在花园与人调情, 与路森修私奔, 对人说脏话并且不听从她的丈夫。比安卡成了一个不恭顺的妻子。 新婚时比安卡便不听从路森修的命令, 因此不难想象她结婚后的行为会是怎样。 这个戏剧的一大特点是大量的角色伪装, 表现出态度的改变和行为及心理的变化。 在《驯悍记》 的外部框架故事中, 贵族让斯赖从流浪汉摇身成为“老爷”; 路森修假扮坎比奥, 以语言教师的身份追求比安卡; 霍坦西奥也扮作音乐老师亲近比安卡; 一个老学究假冒路森修的父亲文森修; 特拉尼奥冒充他的主人路森修。 这些伪装体现了这部喜剧的幽默感, 读者也可以从中发现, 一个人的外表不总是其真实身份的外在体现。 四、 女性权益所受的压抑 实际上, 女性在 16 世纪几乎没有什么法定权利可言。 凯瑟丽娜一旦 结婚就会成为彼特鲁乔的私人财产。 彼特鲁乔, “她是我的家私, 我的财产; 她是我的房屋, 我的家具, 我的田地, 我的谷仓, 我的马, 我的牛,我的驴子, 我的一切。” 同时, 男性也将婚姻作为一种交易。 对于父亲巴普提斯塔来说, 俩个女儿的婚姻也是自己利益的来源。 在这种背景下, 如果一个女人敢公然反抗她的丈夫, 她的努力也是徒劳的。 凯瑟丽娜在剧末发表的长篇大论中对女性所受压迫的无奈感。 在女权主义者看来, 以凯瑟丽娜为代表的女性们, 对男性权威的挑战, 对自身生存危机的反抗, 使其不得不在绝望中使用非理性的抗争手段, 以获得平稳的生活。 莎士比亚仍在维护男性社会的特权, 并未打破囚禁女性的牢笼, 并未真正把女性从第二性的附属性状态中解救出来, 并未赋予女性与男性同等的主体性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3083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